美国轰炸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14:09
B-1“枪骑兵”(Lancer)是美国在冷战末期开始服役的超音速重型长程轰炸机。由北美人航空(后与洛克维尔公司合并,又被波音并购)于1970年代研制,在1974年首次试飞,并于1985年服役。B-1“枪骑兵”(Lancer)是美国在冷战末期开始服役的超音速重型长程轰炸机。由北美人航空(后与洛克维尔公司合并,又被波音并购)于1970年代研制,在1974年首次试飞,并于1985年服役。
发展沿革
由于B-52轰炸机的高空亚音速进袭方式,在面对新式的防空系统、导弹及战机已难以生存,而新一代具隐密功能的“先进技术轰炸机”(ATB)所需技术,在短期之内又无法开发出来。为了维持美国“战略铁三角”(陆基长程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式弹道导弹、长程战略轰炸机)的完整,美国决定研发新世代具低空渗透能力的长程战略轰炸机,来填补这一个空档。
美国空军在1950年代末期发展三马赫的战略轰炸机XB-70,但在美国国防部的指示下不得不于在1963年放弃。放弃B-70计划不久后,美国空军就开始检讨新战略战斗机的构想。新战略轰炸机不追求B-70那么大的速度,而是以音速左右的低空进攻为主。

经过60年代F-111及B-70等2个失败的发展案后,北美人航空于1970年初又提出以B-70技术为基础的B-1轰炸机来,并造出四架B-1A原型机,在1974年首飞,但因为造价高昂遭到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取消。等到下一任美国总统雷根上台后,于1981年恢复订购自B-1A改良的B-1B轰炸机,并于1983年3月进形B-1B原型机的试飞,1985年正式量产进入美国空军服役。
设计特色
机体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可变后掠翼的形式,全开时可达到41.78m,后退时是23.84m。可变后退翼是用来调和各种矛盾要求的手段,如高速性能、低受风负荷量、长续航距离及优良的升降性能等。由于采可变后退翼,B-1能从民间机场起飞作战,事先分散可避免因敌方先制的攻击而遭到地面的破坏。

B-1的机身是由平滑的曲面所包覆,和主翼没有界线。此外,曲面可分散雷达的电波,B-1的外型因而得减少被雷达探测的可能性,也就是对隐密性很有利。


飞行性能
B-1在平坦的地面上可降低到60米的飞行高度,之所以能有如此超低空的飞行,归功于前方监视雷达和自动操纵装置组合而成的地形追踪系统。它是由机首不断地探测飞行路径上的地形,使机体自动配合起伏升降,和地表维持一定的高度的系统。飞行高度可定出60米、90米、120米、150米、225米、300米等六个阶段。
传统任务升级计划
传统任务升级计划(Conventional Mission Upgrade Program, CMUP)旨在强化B-1B轰炸机在执行传统任务时的作战效益。借由软件和硬件的持续升级,B-1B轰炸机将逐阶段适应使用传统武器的现代战场。

Block A:在CMUP计划开始前,所有的B-1B都属于此构型,具备特殊的堆栈式投弹架,每个投弹架可以携带并投掷28枚Mk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
Block B:提升APQ-164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的分辨率,降低自卫电战系统的故障率与误判率。此项升级已于1995年完成。
Block C:“强化能力”阶段,主要内容是修改弹舱以挂载最多30枚集束炸弹(Cluster Bomb Units, CBUs)。原来的B-1B弹舱挂架每个只能携带28枚Mk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经过修改后可以携带10枚1,000磅集束炸弹。此项升级已于1997年8月完成。
Block D:“近精确导引能力”,使B-1B轰炸机得以携带并投掷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此外还包括电子反制系统升级、AN/ALE-50拖曳诱饵系统(Towed Decoy System, TDS)、抗干扰无线电等。
Block E:升级重点在于飞航电脑的性能提升。改良套件整合风偏修正弹药洒布器(Wind-Corrected Munitions Dispenser, WCMD)、AGM-154联合距外武器(Joint Standoff Weapon, JSOW)和AGM-158联合空对地距外导弹(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 JASSM)等弹药携带能力。升级计划已于2006年9月完成。
Block F:“自卫系统升级计划(Defensive Systems Upgrade Program, DSUP)”,将提供B-1B更佳的电子反制和干扰能力,预计将原有的AN/ALE-50拖曳诱饵系统更换为更先进的ALE-55光纤拖曳诱饵系统,但自2001年以来一连串的测试失败,使本计划在2002年被取消。
Block G:“距外武器使用能力”,强化AGM-154联合距外武器(Joint Standoff Weapon, JSOW)和AGM-158联合空对地距外导弹(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 JASSM)等距外武器的使用和投掷能力,此外,也将升级任务电脑、风偏修正弹药洒布器(Wind-Corrected Munitions Dispenser, WCMD)携带和投掷能力,及电子自卫系统的性能提升。
性能(B-1B)
一般特征
机组员:4名(指挥官、副驾驶、攻击系统操作员和防御系统操作员)
全长;146呎(44.5米)
翼展:
伸展时:137呎(41.8米)
后收时:79呎(24.1米)
全高:34呎(10.4米)
翼面积:1,950平方呎(181.2平方米)
空重:192,000磅(87,100公斤)
一般起飞重量:326,000磅(148,0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477,000磅(216,400公斤)
引擎:4具奇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公司F101-GE-102涡轮扇发动机,每具净推力14,600磅(64.9 kN),最大后燃推力30,780磅(136.92 kN)
飞行表现
极速:海平面0.95马赫(600哩/时,965公里/时),高空1.25马赫(950哩/时,1,529公里/时)
作战半径:2,993海浬(3,445哩,5,543公里)
最大航程:6,478海浬(7,456哩,11,998公里)
飞行升限:60,000呎(18,000米)
翼负荷:167磅/平方呎(816公斤/平方米)
推力重量比:0.37
武装
挂载点:6个外挂硬点,可携挂59,000磅(27,000公斤);3个内置弹舱,可携挂75,000磅(34,000公斤)
炸弹:
84枚Mk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6]
84枚Mk 62快速打击(Quickstrike)水雷[7]
8枚Mk 65空投水雷
30枚CBU-87/89/97集束炸弹[8]
30枚CBU-103/104/105风偏修正弹药洒布器(Wind Corrected Munitions Dispenser, WCMD)
24枚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
17枚GBU-38联合直接攻击弹药[9]
24枚Mk84 2,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
96枚(使用一组4枚的挂架)或144枚(使用一组6枚的挂架)GBU-39小直径炸弹(Small Diameter Bomb, SDB)
16枚B-61自由落体式核弹
导弹:

24枚AGM-158联合空对地距外导弹(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 JASSM)
12枚AGM-154联合距外武器(Joint Standoff Weapon, JSOW)
B-2“精神式”(Spirit)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匿踪战略轰炸机,由麻省理工学院和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一起为美国空军研制生产。而在1980年代,麻省理工首次大力帮忙美国政府研发B-2精神式匿踪战略轰炸机,显示出先进的“精确饱和攻击”能力。1997年首批6架B-2轰炸机正式服役,至今只生产21架。每架B-2造价为22亿美元。以重量计,B-2比黄金还要贵两至三倍。 1999年,在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军事行动中,美军多架B-2轰炸机由美国直飞到塞国,期间共投下六百多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是空战中匿踪性与准确性的一大革命。在2003年的演习中,一架B-2轰炸机一次投下80枚500磅(230公斤)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显示出先进的“精确饱和攻击”能力。
作战纪录
第一次投入实战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战争,这是投入服役十年后的第一次出战,因为科索沃战争北约的定义就是为空袭为主的惩罚性战争,为外交谈判争取筹码,故美军几乎所有现役战机都有投入。 之前未出战理由有三:

因为B2太过于昂贵又有指标性,且本身除依赖匿踪科技外全无自主防卫力,又不能派非隐形的战机队护航,如此一来会破坏隐形行动的意义。所以万一被击落除了金钱和美军颜面之损失,还有可能隐形科技的残骸落入外国之手。
国际情势及美国人民心态之转变,不再能接受在区域冲突中使用轰炸机进行无差别的地毯式轰炸波击平民,直到科索沃战争时GPS诱导性炸弹已经大量配发,才赋予大型轰炸任务的正当性。
冷战结束,B2原本设计使用情境是在对付大型敌国拥有完善防空网的情形下潜入进行轰炸,现在已经失去此情境,一般区域冲突中有其他轰炸机可以完成轰炸任务,故没有派出高价值B2的理由。
B-2于1994年在太平洋训练投弹


初战后在战争中出现的著名B2事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馆误炸事件,此事件说法有三

美方说法的单纯误炸事件,唯此说法中方及诸多舆论均不采信。
一说是中方利用大使馆的外交豁免权让南盟设立指挥部在使馆地下室,故美军轰炸。
一说是中方支援物资予南盟以换取击落的F-117残骸,故美军作为报复轰炸。

初战后在战争中出现的著名B2事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馆误炸事件,此事件说法有三

美方说法的单纯误炸事件,唯此说法中方及诸多舆论均不采信。
一说是中方利用大使馆的外交豁免权让南盟设立指挥部在使馆地下室,故美军轰炸。
一说是中方支援物资予南盟以换取击落的F-117残骸,故美军作为报复轰炸。


飞行事故
2008年2月23日一架编号89-0127(命名为堪萨斯精神号)在美军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时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平安获救。。

调查显示B-2轰炸机在起飞前,24个传感器之中的3个传感器被水汽损伤,得到了错误的大气资料,导致飞控电脑错误计算起飞所需飞行速度和上升角度,尽管机上两名飞行员试图修改错误资料,但是没有成功,飞机随即冲向地面爆炸起火。

飞行事故
2008年2月23日一架编号89-0127(命名为堪萨斯精神号)在美军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时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平安获救。。

调查显示B-2轰炸机在起飞前,24个传感器之中的3个传感器被水汽损伤,得到了错误的大气资料,导致飞控电脑错误计算起飞所需飞行速度和上升角度,尽管机上两名飞行员试图修改错误资料,但是没有成功,飞机随即冲向地面爆炸起火。


B-2建造列表
呼号 机尾号 命名 备注
AV-1 82-1066 美利坚精神号 服役中
AV-2 82-1067 亚利桑那精神号 服役中
AV-3 82-1068 纽约精神号 服役中
AV-4 82-1069 印第安那精神号 服役中
AV-5 82-1070 俄亥俄精神号 服役中
AV-6 82-1071 密西西比精神号 服役中
AV-7 88-0328 得克萨斯精神号 服役中
AV-8 88-0329 密苏里精神号 服役中
AV-9 88-0330 加利福尼亚精神号 服役中
AV-10 88-0331 南卡精神号 服役中
AV-11 88-0332 华盛顿精神号 服役中
AV-12 89-0127 堪萨斯精神号 2008年2月23日失事坠毁
AV-13 89-0128 内布拉斯加精神号 服役中
AV-14 89-0129 乔治亚精神号 服役中
AV-15 90-0040 阿拉斯加精神号 服役中
AV-16 90-0041 夏威夷精神号 服役中
AV-17 92-0700 佛罗里达精神号 服役中
AV-18 93-1085 奥克拉荷马精神号 服役中
AV-19 93-1086 小鹰精神号 服役中
AV-20 93-1087 宾夕法尼亚精神号 服役中
AV-21 93-1088 路易斯安纳精神号 服役中
AV-22–AV-165 取消建造

B-2建造列表
呼号 机尾号 命名 备注
AV-1 82-1066 美利坚精神号 服役中
AV-2 82-1067 亚利桑那精神号 服役中
AV-3 82-1068 纽约精神号 服役中
AV-4 82-1069 印第安那精神号 服役中
AV-5 82-1070 俄亥俄精神号 服役中
AV-6 82-1071 密西西比精神号 服役中
AV-7 88-0328 得克萨斯精神号 服役中
AV-8 88-0329 密苏里精神号 服役中
AV-9 88-0330 加利福尼亚精神号 服役中
AV-10 88-0331 南卡精神号 服役中
AV-11 88-0332 华盛顿精神号 服役中
AV-12 89-0127 堪萨斯精神号 2008年2月23日失事坠毁
AV-13 89-0128 内布拉斯加精神号 服役中
AV-14 89-0129 乔治亚精神号 服役中
AV-15 90-0040 阿拉斯加精神号 服役中
AV-16 90-0041 夏威夷精神号 服役中
AV-17 92-0700 佛罗里达精神号 服役中
AV-18 93-1085 奥克拉荷马精神号 服役中
AV-19 93-1086 小鹰精神号 服役中
AV-20 93-1087 宾夕法尼亚精神号 服役中
AV-21 93-1088 路易斯安纳精神号 服役中
AV-22–AV-165 取消建造
B-2部署列表
第509轰炸大队(509th Bomb Wing),怀特曼空军基地(密苏里州)
第13轰炸中队(13th Bomb Squadron)
第393轰炸中队(393d Bomb Squadron)
第394训练中队(394th Combat Training Squadron)
第53轰炸大队(53d Wing), 廷德尔空军基地(名义编制)
第72实验飞行中队(72d Test and Evaluation Squadron),怀特曼空军基地(密苏里州)
第57轰炸大队(57th Wing),内利斯空军基地(名义编制)
第325武器中队(325th Weapons Squadron), 怀特曼空军基地(密苏里州)
第715武器中队(715th Weapons Squadron)(解散)
B-2A性能提升
美国 Northrop Grumman 得到一份新合约,合约内容为美军B-2轰炸机进行性能提升,包含将处理器提升至 Pentium 处理器等级、C语言重写飞控程式、增加一块新硬盘和使用光纤连接硬件设备,性能提升的B-2轰炸机将改称为B-2A。原先分布于B-2轰炸机机翼上的多台传感电脑将被一台独立的IPU(整合处理器)所取代,并使用光纤连接其它硬件设备,这颗IPU整合处理器的处理效能等同于 Pentium 处理器,可以应付未来的高强度复杂战场,例如EHF(极高频)卫星通讯和摧毁高速移动目标。为了配合新的硬件设备,旧有的软件也要重写来配合,尤其是OFP(飞行操作程式)。之前的OFP采用JOVIAL语言编译,JOVIAL语言大量用于美军包括B-52、C-130、F-15、F-16、F-117等大量军用飞机和导弹。Northrop Grumman 表示将使用更现代的C语言来重新编译OFP等程式。
性能(B-2A Block 30)
一般特征
机组员:2 名
全长:69 呎(20.9 米)
翼展:172 呎(52.12 米)
全高:17 呎(5.1 米)
翼面积:5,000 平方呎(460 平方米)
空重:158,000 磅(71.7 吨)
一般起飞重量:336,500 磅(152.6 吨)
最大起飞重量:376,000 磅(171 吨)
引擎:4 具通用动力(General Electric)公司 F118-GE-100 涡轮扇引擎,每具出力 17,300 磅(77 kN)

飞行性能
极速:410 节(764 公里/时,475 哩/时)
航程:5,600 海浬(10,400 公里,6,500 哩)
飞行升限:50,000 呎(15,000 米)
翼负荷:67.3 磅/平方呎(329 公斤/平方米)
推力重量比:0.205
好贴!图文并茂!
邪恶的MD.
还有B52
我们何时有啊
很详细,不错
摄影师技术很好:$
听说要把B2卖我们啊
展示厅里的B2
武装
40,000 磅(18,000 公斤):以堆栈式炸弹挂架携带Mk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总携带数为 80 枚)
27,000 磅(12,000 公斤):以堆栈式炸弹挂架携带750磅等级集束炸弹(总携带数为 36 枚)
16具旋转投射挂架(Rotary Launcher Assembly, RLA):可携带2,000磅等级武器(如Mk84 2,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或B-61及B-83核弹。
经过航电与装备性能提升后的B-2A可以携带AGM-154联合距外武器(Joint Standoff Weapon, JSOW)和GBU-28 5,000磅雷射导引炸弹;此外,也可以携带AGM-158联合空对地距外导弹(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 JASSM)。
B-10是第一种被美国陆军航空队所采用的全金属单翼轰炸机,在1934年首次服役。由美国格伦·L·马丁公司自行研发,性能高于当时的战斗机。它是第一架被大量生产的轰炸机,但等到B-17、B-18推出后,该机的服役期便迅速的结束了;大多数飞机皆外销出口。 中华民国空军在1936年购入了九架马丁139WC型(B-10B的外销型号),并于1938年5月19/20日夜派遣以徐焕生为首的两个机组驾驶该机前往日本九州一带撒布传单。
B-17空中堡垒是美国波音为美国陆军航空队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美军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轰炸机的生产合约,当时参与竞争还有道格拉斯和格伦·L·马丁,最终波音设计的机型胜出,甚至比陆军航空队原先要求的规格更好。B-17的原型机在一次时坠毁令合约取消,但陆军航空队对波音的B-17设计印象深刻并订购了13架,其后陆军航空队恢复全面量产,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

战后因为结构坚固,有不少被使用为森林消防机,直到80年代美国还有一批B-17消防机在使用。

规格(B-17G)

一般资料
乘员: 10人:机师、副机师、导航员、轰炸员/机鼻机枪手、飞行工程师/机顶机枪手(机枪塔)、无线电操作员、2x机腹机枪手、机枪手(球型机枪塔)、机尾机枪手[5]
长度: 74 尺 4 寸 (22.66 米)
翼展: 103 尺 9 寸 (31.62 米)
高度: 19 尺 1 寸 (5.82 米)
翼面积: 1,420 尺² (131.92 米²)
翼剖面: NACA 0018 / NACA 0010
空重: 36,135 磅 (16,391 公斤)
载重: 54,000 磅 (24,495 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65,500 磅 (29710 公斤)
发动机: 4× Wright R-1820-97 气旋式(cyclone) 机械增压星型发动机, 1,200 匹 (895 千瓦
B-17G的三视图,包括了G型夏安式机尾(Cheyenne tail)及各型号的外型分别
2006年一架纪念性的空中堡垒和一架B-52同温层堡垒并飞
性能
最高速度: 287 英里/小时 (249 节,462 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182 英里/小时 (158 节,293 公里/小时)
航程: 1,738 海里 (2,000 英里,3,219 公里) 连 2,722 公斤(6,000 磅) 炸弹
实用升限: 35,600 尺 (10,850 米)
爬升率: 900 尺/分 (4.6 米/秒)
翼负荷: 38.0 磅/尺² (185.7 kg/米²)
推重比: 0.089 匹/磅 (150 W/公斤)
武器
机炮: 13x .50 BMG(12.7毫米)勃朗宁M2重机枪,包括单一式及双联装机枪塔
炸弹: 理论上可拥带17,417磅(7,900公斤)炸弹
短程任务(<400英里): 8,000磅(3,600公斤)
长程任务(≈800英里): 4,500磅(2,000公斤)
B-18“大刀”式轰炸机(Douglas B-18 Bolo)是一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务于美国陆军航空队及加拿大皇家空军的轰炸机。B-18是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按DC-2为蓝本设计而成,虽然不是当时最新或最先进的设计,但却是首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战斗巡逻的轰炸机。
B-25米切尔型轰炸机是北美航空公司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上单翼、双垂尾、双发中型轰炸机。

设计开发阶段
B-25最初设计代号是NA-40-1,是北美飞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三人座,双引擎轰炸机,选用的引擎是普怀R-1830气冷引擎。1939年1月第一次试飞的时候,刚好美国陆军航空队展开中型轰炸机的竞标,北美飞机公司修改设计,改用莱特GR-2600气冷引擎参加竞标,编号也改为NA-40-2。

NA-40-2原型机试飞两次之后就因为意外而损毁,不过展现出来的性能让美国陆军航空队非常赞赏。第三架原型机NA-62参考先前NA-40-2的经验加以修改,试飞之后编号改为XB-25。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要求下,美国陆军航空队迫不及待的在新设计尚未完成前就发出184架的订单。修改的部分包括增加机身的宽度以提高载弹量,原先的肩翼改为中置机翼,修改座舱的外型,增加乘员的数目与自卫的火力。这架新飞机的正式编号为B-25。
第一架量产的B-25于1940年8月19日进行首次试飞,此时采用的引擎为R-2600-9,每具引擎出力1700匹马力。第二批量产的是B-25A,公司编号也改为NA-62A,这时候来自欧洲战场的经验促使许多飞机增加保护乘员与重要部位的装甲板和自封油箱,这也是B-25A的修改重点。1941年春天,B-25A正式运交部队开始服役。

为了纪念早年的航空战略家威廉·米切尔,这种飞机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主要机型


B-25B

B-25C/D
B-25C与B-25D是以生产的工厂所在地区分的。


B-25G
B-25G在机鼻装有一门75毫米M4榴弹炮,用来攻击水面上的船舰目标。


B-25H
大致与B-25G相同,但机载的75毫米榴弹炮换成较轻的T13E1,机鼻亦增加2枝机枪至总共4枝,另外在机腰两则各增加1枝机枪。


B-25J
B-25J是全系列当中最后一个大量生产的次型。


现存
B-25及各种改型一共生产了9800多架。

截至2003年,9800多架B-25中,在美国联邦航空局注册的仅有75架。
2001年5月12日,来自美国各地的12架B-25进行了一次编队飞行。 几位当年空袭东京行动的幸存者就在飞机上。知情人士表示,这次编队飞行是1969年16架B-25飞机编队飞行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著名战例
二战中被应用于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策划的对日本本土的轰炸。

著名战例
二战中被应用于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策划的对日本本土的轰炸。
B-29超级堡垒轰炸机(B-29 Superfortress),亦称B-29超级空中堡垒,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桨轰炸机。主要在美军内服役的B-29,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韩战等亚洲战场的主力战略轰炸机,其命名延续先前有名的B-17飞行堡垒。

B-29不单是二次大战时各国空军中最大型的飞机,同时亦是当时集各种新科技的最先进的武器之一。B-29的崭新设计包括有:加压机舱,中央火控、遥控机枪等等。原先B-29的设计构想是作为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机,但在战场使用时B-29却多数在夜间出动,在低空进行燃烧轰炸。B-29是二次大战末期美军对日本城市进行焦土空袭的主力。向日本广岛及长崎投掷原子弹的任务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狱火鸟”之称。二次大战结束以后,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颇长的时间,最后在1960年代方才完全退役。B-29的总生产量为3,900架左右。

它设计的架构后来继续延伸,发展成美国空军的B-50。而苏联用逆向工程复制了B-29成为图波列夫Tu-4。
设计及生产
早在美国参战以前,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便希望能够发展一种长距离战略轰炸机,应付可能需要对纳粹德国作出长程轰炸。波音公司以之前非常成功的B-17空中堡垒为蓝本,设计出划时代的XB-29,击败对手联合飞机(Consolidated)的B-32设计。1941年5月,战争阴霾日渐,美国军方决定向波音订购250架B-29,另外准备再订购250架。当时每架B-29作价600,000美元,订单总值达30亿元。(相比之下,原子弹的开发成本只为20亿美元。)作为各种飞机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高,翼展最宽、机体最长、以及速度最快的B-29,在接受订单时其实只曾作过风洞实验,尚未曾真正试飞。B-29计划因而有“30亿美元的豪赌”之称。

美国参战以后,波音公司被要求加快开发及生产B-29。由于B-29的规格要求亦十分严格,其设计在当时来说非常复杂。在时间紧迫之下,设计及生产一开始便出现严重问题。首先是B-29的发动机莱特R-3350在当时非常的不可靠,在作战负载下经常过热。首架B-29便是在出厂后两个月的一次试飞中因为引擎起火,令机翼折断而墬毁。引擎过热的问题一直困扰著所有的B-29,要到战后使用另一款引擎的的B-29D服役才彻底获得解决。此外,飞机的中央火控及遥控火炮亦经常失灵。因为B-29的设计经常改动,1944年出厂的大部份B-29不是被运往前线,而是先飞到改装工厂进行改装,如果不是阿诺德将军亲自过问,波音可能不会及时生产出足够的B-29。事实上,为了应付大量订单,B-29的生产分别由波音公司、贝尔飞机、马丁飞机的工厂负责。此外数以千计的承包商,包括通用汽车,负责制造各种配件。其中波音公司在肯萨斯州的B-29工厂规模最大,在当地雇用了接近三万名工人,日夜不停生产。
但是在战场上,B-29却表现优异。去除了经常出现的引擎故障,“超级空中堡垒”可以在40,000呎以时速350英里的对空速度飞行。当时轴心国大部份战斗机都很难爬升至这种高度;就算能够,它们亦不能追上B-29的速度。地面高射炮中只有口径最大的才射得到B-29的飞行高度。B-29的作战续航距离超过3,000英里,可以连续飞行16小时。飞机首次使用了加压机舱,机员无须长时间戴上氧气罩及忍受严寒。不过B-29并非整个机体都有加压。轰炸舱因为要能够在空中打开是没有加压的。机内只有机首部份的驾驶室、和机尾后枪手使用的部份才有加压,两者之间以一条小隧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