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老兵流落缅甸60余载 终踏回乡探亲路(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0:38:31
2009年05月31日07:27  来源:四川在线

    这几天,本报记者在缅甸密支那、曼德勒采访得知,组团回国探亲的中国远征军有9人,其中有四川的刘召回和杨子臣;因身体不便,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回国探亲的老兵有8个,其中有四川的朱凯;还有一位叫黄成山的川籍远征军,他是绵阳梓潼县黄家寨人,目前已经病故,他的后人希望能与国内的亲属取得联系。

   在热心人的组织下,生活在缅甸几个城市的9名远征军老兵将统一抵达云南瑞丽畹町口岸,集体回国探亲。因为这里曾是这些老兵们走出中国的那道门。

  畹町是中国西南边境线上的一座抗战名镇。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之后,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陆路唯一交通要道,回国抗战的3200名南洋华侨机工在畹町洒下了他们的热血和汗水,还有10万中国远征军从畹町出境赴缅作战。

  13时08分,瑞丽城上空飘起小雨,带来一丝凉意。在瑞丽市政府组织下,由市政协主席和市委宣传部部长带队的接亲团从城区出发。瑞丽市城区距离畹町桥有24公里,行程半小时。

  14时左右,畹町桥桥头周围变得热闹起来。一桥之隔,对面就是缅甸。几十名记者、志愿者以及瑞丽市政府的领导们在等待,等待远征军战士的归来。

  “出来了!”“出来了!”时间定格在16时15分。9名中国远征军老战士站成一排,在亲人的搀扶下,朝中国入境口岸缓缓走来……看着这群风烛残年的老人,近70年后蹒跚着出现在国门的那边,人群中响起掌声,欢迎老兵们回家。

  天色渐黑。老兵们回到瑞丽城区刚用完餐,川籍老兵刘召回就一直在说,“我要给广安家人打个电话。”电话拨通后,刘召回颤抖着双手抱住话筒:“我是刘召回啊。”那头接电话的是他姐姐的儿子。这是离家近70年之后,刘召回第一次听到亲人的声音。“实际上,家里人都以为我早就死了。”灯光下,我们看见了老人湿润的眼睛。

  新闻背景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纪实

  最近正在各地荧屏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钩沉起一段尘封60多年的悲壮史实——1942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南进缅甸打击日寇。在热带丛林中,40万中国军队以近20万人的伤亡,书写了抗战史上、乃至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威望和荣誉,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009年05月31日07:27  来源:四川在线

    这几天,本报记者在缅甸密支那、曼德勒采访得知,组团回国探亲的中国远征军有9人,其中有四川的刘召回和杨子臣;因身体不便,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回国探亲的老兵有8个,其中有四川的朱凯;还有一位叫黄成山的川籍远征军,他是绵阳梓潼县黄家寨人,目前已经病故,他的后人希望能与国内的亲属取得联系。

   在热心人的组织下,生活在缅甸几个城市的9名远征军老兵将统一抵达云南瑞丽畹町口岸,集体回国探亲。因为这里曾是这些老兵们走出中国的那道门。

  畹町是中国西南边境线上的一座抗战名镇。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之后,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陆路唯一交通要道,回国抗战的3200名南洋华侨机工在畹町洒下了他们的热血和汗水,还有10万中国远征军从畹町出境赴缅作战。

  13时08分,瑞丽城上空飘起小雨,带来一丝凉意。在瑞丽市政府组织下,由市政协主席和市委宣传部部长带队的接亲团从城区出发。瑞丽市城区距离畹町桥有24公里,行程半小时。

  14时左右,畹町桥桥头周围变得热闹起来。一桥之隔,对面就是缅甸。几十名记者、志愿者以及瑞丽市政府的领导们在等待,等待远征军战士的归来。

  “出来了!”“出来了!”时间定格在16时15分。9名中国远征军老战士站成一排,在亲人的搀扶下,朝中国入境口岸缓缓走来……看着这群风烛残年的老人,近70年后蹒跚着出现在国门的那边,人群中响起掌声,欢迎老兵们回家。

  天色渐黑。老兵们回到瑞丽城区刚用完餐,川籍老兵刘召回就一直在说,“我要给广安家人打个电话。”电话拨通后,刘召回颤抖着双手抱住话筒:“我是刘召回啊。”那头接电话的是他姐姐的儿子。这是离家近70年之后,刘召回第一次听到亲人的声音。“实际上,家里人都以为我早就死了。”灯光下,我们看见了老人湿润的眼睛。

  新闻背景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纪实

  最近正在各地荧屏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钩沉起一段尘封60多年的悲壮史实——1942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南进缅甸打击日寇。在热带丛林中,40万中国军队以近20万人的伤亡,书写了抗战史上、乃至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威望和荣誉,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瑞丽讯(特派记者唐志强)

   “敬礼!”云南省瑞丽畹町口岸两名站岗的边防战士齐刷刷地举起了手。5月30日下午4时15分,9名远征军老兵眼含泪花,在亲属的搀扶下缓慢地走过畹町口岸大桥。60多年前,他们从这里走出国门抗击日寇;60多年后,他们终于从这里回到祖国的怀抱。

  十几家媒体记者云集畹町

  5月27日,负责具体组织这次活动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等人赶到缅甸曼德勒时,发现情况有变:毕竟年事已高,一些曾强烈要求回祖国探亲的老兵近期健康状况下降,已不能经受长途奔波。

截至29日晚上10时许,只有7名老兵表示身体状况尚可,能够回国。他们分别是广西北流的钟云清、广东梅县的林峰和蔡振基、河南孟津的王之平、四川岳池的刘朝回、江苏句容的经乘国及湖北黄陂的王子安。

  按照原来的时间安排,这些老兵于30日下午2时经畹町口岸大桥回国。当天下午1时50分,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十几家媒体的记者以及瑞丽市有关负责人赶到边境线上等待。可是,半小时过去了,还没见老兵们的身影。大家都有些急了。

  “长枪短炮”差点挡路

  这时,缅甸方面传来消息,因为中国这边架的摄像机、照相机太多,摆的架势太大,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暂未给老兵们发放出境通行证。

  这次远征军老兵回国,是通过民间组织向缅甸方面办理回国申请的。如果缅甸方面突然拒绝放行,那么老兵们的“回家”行动将成为泡影。孙春龙急了,几番托人过去交涉。几十分钟后,缅甸方面才有所松口,说可以让老兵们出境,但条件是这边撤掉一些摄像机和照相机,也不要在边境组织欢迎仪式。

  如此一耽搁,欢迎队伍在边境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盼来了回国的老兵们。

  回国老兵又增加两名

  记者发现,回国的老兵又增加了两名,他们分别是四川省三台县的杨子臣和河南西平县的张浩东。原来,30日早上,他们觉得身体状况有好转,就临时改变主意,决定跟大伙回国。曼德勒多省籍同乡会(在缅甸曼德勒市,来自中国部分省市的华侨因人数不多,就合在一起成立同乡会,称“多省籍同乡会”)副会长王荣森以及华侨张望等人陪同老兵及他们的亲属,一同入境。

  在畹町口岸的欢迎队伍中,有一名96岁的远征军老兵蔡子斌。他祖籍广东梅县,目前居住在畹町。同为梅县老乡的蔡振基一见面就认出了蔡子斌,两人热情地攀谈起来。

  当地有关部门在畹町口岸安排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并向老兵们介绍了畹町口岸的现状。瑞丽市有关负责人以及边防有关人员与老兵们在口岸大桥边合影留念后,又来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抗日战争期间,国内缺乏机械人才,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勇赴前线,其中1000多人为国捐躯。2005年,当地政府部门在此立碑,纪念这些抗日英雄。

  纪念碑前,少先队员向老兵们献花。当晚,瑞丽市政府为老兵们安排了欢迎晚宴。

  “第三次回国的感觉真好”——记北流籍远征军老兵钟云清

  5月30日下午,在孙子钟益有陪同下,广西北流籍远征军老兵钟云清缓缓走过畹町口岸。“如果不是因为抗日战争,我可能会在北流乡下,安安静静地当一辈子的农民。”钟老说,“这次回国,感觉特别好。”

  炮声震碎农民梦

  1918年,钟云清出生在北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开始启蒙读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弃学务农。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打破了他当一辈子农民的愿望。国难当头,他被抽去当壮丁,从此扛起枪杆,离别家园,奔赴抗日战场。他最先在李宗仁的部队训练了半年,接着开到第五战区,参加了著名的老河口战役。南国早报
第一张照片太有感觉了……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战.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为民族生存而战的英雄~
南国早报怎么故事才写两句话
敬礼!
向老兵致敬!
英雄流血又流泪啊
不容易啊~
向老兵致敬!
呼唤三军仪仗队,鸣枪致敬。
正视历史,不忘英雄
向英雄致敬!
不容易,流落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