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歼十B图片的分析方法( 比较专业)(转自ccthere 原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10:40


关于歼十B图片的分析方法 [ 千里追风 ] 于:2009-05-27 12:13:22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11168


萧萧易水所发的“J-10B伪照辨伪”一文,惹起了很大的争议。

见链接:http://www.ccthere.com/alist/2208537

我在他的主题下跟了若干贴,指出他所用的分析方法的错误之处。我原以为这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的事,没想到隔行如隔山,在我看来很明显的事情,别人却很难从我看问题的角度去考虑。由于那个主题已经有点长了,而且有些人的情绪似乎也不够冷静,我觉得还是另开一题,从我认为正确的途径对这些照片做一些分析。在我看来,照片真假的结论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

确认三张照片的时间顺序



为了大家看图方便,我把照片缩小了。等需要讨论细节的时候再用局部放大的照片。

从飞机的进气口面对摄影者的角度,以及尾喷口的弧度来比较,我认为这三张照片的时间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另外,如果仔细点的话,最上面的飞机尾部能看到减速伞的绳子。而第二张照片和第三张照片上都看不到绳子的痕迹,说明减速伞已经被抛掉了。

在以后的分析中,我将按照此三张照片的顺序编号,最上面对为一号,中间为二号,最下面的为三号。

估算摄影者的位置




从飞机右翼翼梢与机体的相对位置,利用飞机的俯视图画直线,相机与飞机的相对位置分别在这三条延长线上。红线为一号照片,绿线为二号,蓝线为三号。

考虑到飞机尾喷口有热气喷出,座舱里有飞行员,减速伞盖子处在打开的位置,特别是一号照片可以隐约看见减速伞绳,基本可以认定,这三张照片拍摄的是同一次飞机降落后的滑行过程。因为飞机在动,那么摄影者处在静止位置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另外,三张照片的相机都处在一个相似的高度,而且远低于普通人的站立高度。飞机的进气口上缘大约有两米,远处的机场围墙高度如果也是两米的话,可见相机的高度非常低。具体有多低因为缺少参照系不好确定,估计在一米上下。所以很可能是同一个摄影者,以蹲姿或跪姿所摄。

根据上图中三条延长线的斜率,假设三张照片都在同一位置所摄,则可以做这样的推测:


比较飞机的长度



我在萧萧易水主贴下的跟贴中多次强调,由于三架飞机的拍摄角度不同,它们的长度是不相等的,不能把他们“长度对齐”后比较其它的细节。这在方法上是完全错误的,就好比小学生做应用数学题,在该用乘法的地方用来除法,所得结果自然不对。

然而,由于相机距离飞机很远,又大体在同一高度拍摄,因此飞机的高度是可比的。因此,我以二号飞机为标准,分别对一号和三号进行了缩放。一号缩小到原尺寸的92%,三号放大到原尺寸的105%。这时,三架飞机的垂尾高度基本相等,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根据我上一节在判断拍摄者位置时所确定的飞机大概位置可知,一号与二号之间的距离较近,二号和三号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可以推断,一号和二号之间的长度差应该小于二号和三号之间的长度差。而结果正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注意到二号机头明显低于一号和三号。这是因为二号照片的地面本身不是水平的,右边明显低于左边,因此二号飞机的机头明显偏低。这不是飞机跑道不平,而是相机当时左低右高的原因。

垂尾的比较

萧萧易水一直强调一号机和二号机进气口角度明显不同,但垂尾却基本相同。问题就在于他没有事先消除二者之间在高度上的差异,而一号和二号之间本身差异就小,高度和宽度里外里的差异一忽略,因此得出两者相同的结论。



但是,如果消除了高度差再比较宽度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而且也符合一号二号之间差异小,二号三号之间差异更大的规律。

我在这里将三架飞机的垂尾后端对齐,然后比较垂尾前缘墨绿色条的前端。红线为一号,绿线为二号,蓝线为三号。

关于一号进气口偏转角度的问题



关于一号图飞机进气口偏转角度和机身长度是否成比例的问题,我又做了一个这样的试验:因为前面已经确认了相机与一号机的相对位置,相机在红线的延长线上。而照片与这条红线是垂直的,所以我就把一号机做了一个旋转(左转32度),照片中的水平线与红线相垂直。这时,从俯视图的歼十鸭翼前缘(因为从俯视图上看不到进气口,只好用鸭翼前缘代替,好在差别不大)做原红线的平行线,投影到照片上就应该是进气口的宽度。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歼十B的雷达罩明显比歼十A的雷达罩长,这也是网上流传的所有歼十B照片的特点。

如果把二号机以绿线为参考进行旋转,及做进气口的平行线,我相信它们也会匹配得很好。不信的可以自己试试,我就懒得弄了。

10A与10B的区别

楼下“不存在”河友既然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就做了一个小试验。



图中的俯视图是10A,半透明的黄飞机是10B。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首先,我对两机的腹鳍做了量测,发现这两条红线不够平行。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测量模型建立时误差大导致,另一种可能就是10B的腹鳍跟10A的略有不同。姑且存疑吧。

然后,我对导弹头进行了量测,发现它在两机上的位置是相同的,因为导弹头之间的红线跟最初确定相机位置的红线(测量基准线)基本平行。

我第三个量测的是右鸭翼,结果连线与测量基准线明显不平行,这说明10B的鸭翼做了明显的修改!这是目前网上从未有过的发现!

第四量测的是机背天线,没发现有明显不同,位置似乎有点变化,但更多的可能是测量误差。

第五量测的是机翼翼根的位置,没发现变化。

第六是座舱盖尾端,没发现变化。

第七是座舱盖前端,没发现变化。

第八是雷达罩与机身的结合部,发现10B有明显前移。

第九是雷达罩前端,发现10B比10A更前凸。

第八和第九应该是早就被偷拍党发现并指出的,我这里只是验证了一下。鸭翼的变化只有用我的技术才能发现和验证,我应该申请专利了。

用“长度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用“长度对齐”的办法来比较一号和二号飞机也不是不能比,关键是要知道怎么对齐,以及对齐后比什么。

我在这里也做了一个“长度对齐”的图片:



请注意我的“长度对齐”和萧萧易水的“长度对齐”的区别:

我把二号机图片逆时针旋转了一度,这样使得二号机和一号机的机身倾角一致,即机头和尾喷口能够重合。萧萧易水没做这个旋转,所以当二号机与一号机机头重合时,尾喷口不能重合,而在垂尾顶端重合了。因此造成了他所说的“机身扭动”的感觉。

当我们比较两架飞机时,需要做的不仅是“长度对齐”,而应该是“机身重合”。在机身不完全水平的情况下,仅仅长度对齐势必造成机身扭动的感觉。
下面的问题要考虑到是:当机身重合后比什么,怎么比?

首先,因为一号机身侧面与相机的角度大约有32度,二号机身侧面与相机的角度大约是29度。因此一号机看起来应该短一些。如果硬要“机身重合”,一号机实际被放大了。那么一号机比二号机要显得粗壮。从照片上看,一号机的垂尾更高,后掠角也显得似乎小了点。一号机的轮子位置更低,更大。总之,如果从机头到尾喷口画条直线(机身中轴线),离这条直线越远,两机的差距越大。离这条线越近,差距越小。因此两机的翼根差距就很小,重合得很好。
注意:机身中轴线是空间的一条3D直线,而不仅仅是图面上的2D直线。因此,尽管翼尖从图面上看与中轴线距离不远,但在空间上距离却大得多,因此翼尖附近的导弹就无法重合。

我们再看进气口,一号机的进气口几乎完美地“包含”了二号机的进气口,因为进气口的边缘与机身中轴线距离都差不多,因为一号机“粗壮”,所以一号机的进气口边缘整体“包含”了二号机的进气口。
再看空速管,因为10B机头下垂,空速管尖端已偏离中轴线较多,因此也造成了不重合。

有一个地方需要解释一下:尾喷口看起来并不重合。这是因为两个尾喷口边缘的弧度不同,而我是以尾喷口的中心点为参照匹配的,因此边缘不重合,而减速伞仓基本是重合的。
因为我在这里做的是机身重合的“长度对齐”,因此两个垂尾的宽度完全相等。

理论上讲,如果对飞机做“长度对齐”,飞机中心线上的所有物体在图面上都能左右对齐,比如垂尾基座,机背天线,减速伞盖,前起落架等。而不在中心线上的物体则都不可能在图面上左右对齐。偏离越远,差距越大。然而,如果物体在飞机上是对称于中心线的,比如进气口和主起落架,两架飞机的差异也应该是左右对称的。

垂尾到底有多宽?



从这张图上,测得一号机垂尾的宽度为246像素,二号机垂尾宽度为254像素。

我在做进气口偏转角度分析时测得,一号机为32度,二号机为29度。
引用楼下fakeone所推算的公式,两机的偏转角度,以及图上量出的垂尾宽度,反算垂尾在角度为零时的实际宽度,两机的计算结果都是290像素。也就是说,如果还有第四张照片,相机在飞机的正侧面,该照片按照垂尾高度相等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比例缩放之后,其垂尾的宽度就应该是290像素。

如果我们假设垂尾的实际宽度为四米,我们就得到了从像素到米的换算公式,也就可以计算出飞机的实际长度,座舱的长度,进气口宽度,空速管长度,翼展,导弹长度等等等等。如果我们再有从其他角度拍摄的照片,我们就可以据此建模了。

当然,实用化的建模过程要比这复杂得多,要做很多消除误差的计算和纠正。我们这里只是在玩票,分析一下原理而已。

结论

经过各种分析计算后,我至今没发现三张照片中的飞机在几何上有任何不合理之处。这说明,照片中的飞机,如果不是真的,那就只能是存在计算机里的三维数字模型,因此才能在多个观察角度下保持几何正确。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它是一个实地存在的木制模型,飞行员是个假人,尾喷口里有个电炉和风扇往外吹热气。第一张照片拍照时后面有人拽着几根绳子模拟减速伞绳。另外还要有一群人把模型推到这三个位置。好莱坞拍电影时经常这么干,所以估计斯皮尔伯格说不定也在这群人里。

不过我不太相信TG会这么干。

转贴者注:如果看不到附图,请用翻"墙(GFW)"工具

附:文中所提到的fakeone所用的计算方法: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11316
[ fakeone ] 于:2009-05-27 15:06:37
萧萧易水兄判断中的一个可能问题 就是旋转中,尾翼和进气道长度相对变化是可以不
同的。假设长焦镜头,我们看到的'长度'是尾翼
和进气道口平面在垂直视线的一个平面上的头影,如
果进气道口平面和投影平面夹角是a, 看到长度就是
Lj*cos(a),尾翼观测长度就是Lw*sin(a),因为尾翼
和进气道平面基本是垂直的。那么旋转一个小角度
da 后,视觉长度相对变化对进气道口平面就是tg(a)*da
(微分近似一下),尾翼相对视觉长度变化就是
ctg(a)*da,考虑到角度 a本身相当大,接近90度
了,那么就可以看出,进气道口视觉'长度'的相对
变化将远大于尾翼的视觉'长度'变化。比如说80度夹角,那么进气道口平面视觉长度相对
变化近似就是尾翼视觉长度相对变化的32倍了。
不用微分近似,假设80度变化到70度,进气道口
平面'视觉长度'相对变化97%,(接近扩大一倍了。)而尾翼'视觉长度'相对变化只有4.6%。所以萧萧易水兄判断照片为假的理由并不十分成立。

附:原作者“千里追风”于2009-05-29对一,二号机测量的一些修正:
重新把一号机和二号机的垂尾高度匹配,确认垂尾顶端和尾喷口下缘完全重合。然后重新量测两垂尾的宽度。量测的宽度分别为479和512像素(照片经过了放大)。

也重新量测了一下两架飞机相对于相机的角度。原先只是大概测了一下,误差比较大。这次尽量仔细一点:

首先确认一号机照片上翼尖投影到机身的位置,如图:

然后确认二号机照片上翼尖投影到机身的位置,如图:

然后在10A俯视图上重新画线:

重新计算两个角度:
一号机:32.6767度
二号机:24.7371度
然后计算实际垂尾宽度:
一号机计算结果:569像素
二号机计算结果:563像素

二者误差为6像素,约为垂尾宽度的百分之一。

这个结果应该还可以接受了。

关于歼十B图片的分析方法 [ 千里追风 ] 于:2009-05-27 12:13:22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11168


萧萧易水所发的“J-10B伪照辨伪”一文,惹起了很大的争议。

见链接:http://www.ccthere.com/alist/2208537

我在他的主题下跟了若干贴,指出他所用的分析方法的错误之处。我原以为这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的事,没想到隔行如隔山,在我看来很明显的事情,别人却很难从我看问题的角度去考虑。由于那个主题已经有点长了,而且有些人的情绪似乎也不够冷静,我觉得还是另开一题,从我认为正确的途径对这些照片做一些分析。在我看来,照片真假的结论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

确认三张照片的时间顺序



为了大家看图方便,我把照片缩小了。等需要讨论细节的时候再用局部放大的照片。

从飞机的进气口面对摄影者的角度,以及尾喷口的弧度来比较,我认为这三张照片的时间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另外,如果仔细点的话,最上面的飞机尾部能看到减速伞的绳子。而第二张照片和第三张照片上都看不到绳子的痕迹,说明减速伞已经被抛掉了。

在以后的分析中,我将按照此三张照片的顺序编号,最上面对为一号,中间为二号,最下面的为三号。

估算摄影者的位置




从飞机右翼翼梢与机体的相对位置,利用飞机的俯视图画直线,相机与飞机的相对位置分别在这三条延长线上。红线为一号照片,绿线为二号,蓝线为三号。

考虑到飞机尾喷口有热气喷出,座舱里有飞行员,减速伞盖子处在打开的位置,特别是一号照片可以隐约看见减速伞绳,基本可以认定,这三张照片拍摄的是同一次飞机降落后的滑行过程。因为飞机在动,那么摄影者处在静止位置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另外,三张照片的相机都处在一个相似的高度,而且远低于普通人的站立高度。飞机的进气口上缘大约有两米,远处的机场围墙高度如果也是两米的话,可见相机的高度非常低。具体有多低因为缺少参照系不好确定,估计在一米上下。所以很可能是同一个摄影者,以蹲姿或跪姿所摄。

根据上图中三条延长线的斜率,假设三张照片都在同一位置所摄,则可以做这样的推测:


比较飞机的长度



我在萧萧易水主贴下的跟贴中多次强调,由于三架飞机的拍摄角度不同,它们的长度是不相等的,不能把他们“长度对齐”后比较其它的细节。这在方法上是完全错误的,就好比小学生做应用数学题,在该用乘法的地方用来除法,所得结果自然不对。

然而,由于相机距离飞机很远,又大体在同一高度拍摄,因此飞机的高度是可比的。因此,我以二号飞机为标准,分别对一号和三号进行了缩放。一号缩小到原尺寸的92%,三号放大到原尺寸的105%。这时,三架飞机的垂尾高度基本相等,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根据我上一节在判断拍摄者位置时所确定的飞机大概位置可知,一号与二号之间的距离较近,二号和三号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可以推断,一号和二号之间的长度差应该小于二号和三号之间的长度差。而结果正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注意到二号机头明显低于一号和三号。这是因为二号照片的地面本身不是水平的,右边明显低于左边,因此二号飞机的机头明显偏低。这不是飞机跑道不平,而是相机当时左低右高的原因。

垂尾的比较

萧萧易水一直强调一号机和二号机进气口角度明显不同,但垂尾却基本相同。问题就在于他没有事先消除二者之间在高度上的差异,而一号和二号之间本身差异就小,高度和宽度里外里的差异一忽略,因此得出两者相同的结论。



但是,如果消除了高度差再比较宽度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而且也符合一号二号之间差异小,二号三号之间差异更大的规律。

我在这里将三架飞机的垂尾后端对齐,然后比较垂尾前缘墨绿色条的前端。红线为一号,绿线为二号,蓝线为三号。

关于一号进气口偏转角度的问题



关于一号图飞机进气口偏转角度和机身长度是否成比例的问题,我又做了一个这样的试验:因为前面已经确认了相机与一号机的相对位置,相机在红线的延长线上。而照片与这条红线是垂直的,所以我就把一号机做了一个旋转(左转32度),照片中的水平线与红线相垂直。这时,从俯视图的歼十鸭翼前缘(因为从俯视图上看不到进气口,只好用鸭翼前缘代替,好在差别不大)做原红线的平行线,投影到照片上就应该是进气口的宽度。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歼十B的雷达罩明显比歼十A的雷达罩长,这也是网上流传的所有歼十B照片的特点。

如果把二号机以绿线为参考进行旋转,及做进气口的平行线,我相信它们也会匹配得很好。不信的可以自己试试,我就懒得弄了。

10A与10B的区别

楼下“不存在”河友既然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就做了一个小试验。



图中的俯视图是10A,半透明的黄飞机是10B。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首先,我对两机的腹鳍做了量测,发现这两条红线不够平行。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测量模型建立时误差大导致,另一种可能就是10B的腹鳍跟10A的略有不同。姑且存疑吧。

然后,我对导弹头进行了量测,发现它在两机上的位置是相同的,因为导弹头之间的红线跟最初确定相机位置的红线(测量基准线)基本平行。

我第三个量测的是右鸭翼,结果连线与测量基准线明显不平行,这说明10B的鸭翼做了明显的修改!这是目前网上从未有过的发现!

第四量测的是机背天线,没发现有明显不同,位置似乎有点变化,但更多的可能是测量误差。

第五量测的是机翼翼根的位置,没发现变化。

第六是座舱盖尾端,没发现变化。

第七是座舱盖前端,没发现变化。

第八是雷达罩与机身的结合部,发现10B有明显前移。

第九是雷达罩前端,发现10B比10A更前凸。

第八和第九应该是早就被偷拍党发现并指出的,我这里只是验证了一下。鸭翼的变化只有用我的技术才能发现和验证,我应该申请专利了。

用“长度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用“长度对齐”的办法来比较一号和二号飞机也不是不能比,关键是要知道怎么对齐,以及对齐后比什么。

我在这里也做了一个“长度对齐”的图片:



请注意我的“长度对齐”和萧萧易水的“长度对齐”的区别:

我把二号机图片逆时针旋转了一度,这样使得二号机和一号机的机身倾角一致,即机头和尾喷口能够重合。萧萧易水没做这个旋转,所以当二号机与一号机机头重合时,尾喷口不能重合,而在垂尾顶端重合了。因此造成了他所说的“机身扭动”的感觉。

当我们比较两架飞机时,需要做的不仅是“长度对齐”,而应该是“机身重合”。在机身不完全水平的情况下,仅仅长度对齐势必造成机身扭动的感觉。
下面的问题要考虑到是:当机身重合后比什么,怎么比?

首先,因为一号机身侧面与相机的角度大约有32度,二号机身侧面与相机的角度大约是29度。因此一号机看起来应该短一些。如果硬要“机身重合”,一号机实际被放大了。那么一号机比二号机要显得粗壮。从照片上看,一号机的垂尾更高,后掠角也显得似乎小了点。一号机的轮子位置更低,更大。总之,如果从机头到尾喷口画条直线(机身中轴线),离这条直线越远,两机的差距越大。离这条线越近,差距越小。因此两机的翼根差距就很小,重合得很好。
注意:机身中轴线是空间的一条3D直线,而不仅仅是图面上的2D直线。因此,尽管翼尖从图面上看与中轴线距离不远,但在空间上距离却大得多,因此翼尖附近的导弹就无法重合。

我们再看进气口,一号机的进气口几乎完美地“包含”了二号机的进气口,因为进气口的边缘与机身中轴线距离都差不多,因为一号机“粗壮”,所以一号机的进气口边缘整体“包含”了二号机的进气口。
再看空速管,因为10B机头下垂,空速管尖端已偏离中轴线较多,因此也造成了不重合。

有一个地方需要解释一下:尾喷口看起来并不重合。这是因为两个尾喷口边缘的弧度不同,而我是以尾喷口的中心点为参照匹配的,因此边缘不重合,而减速伞仓基本是重合的。
因为我在这里做的是机身重合的“长度对齐”,因此两个垂尾的宽度完全相等。

理论上讲,如果对飞机做“长度对齐”,飞机中心线上的所有物体在图面上都能左右对齐,比如垂尾基座,机背天线,减速伞盖,前起落架等。而不在中心线上的物体则都不可能在图面上左右对齐。偏离越远,差距越大。然而,如果物体在飞机上是对称于中心线的,比如进气口和主起落架,两架飞机的差异也应该是左右对称的。

垂尾到底有多宽?



从这张图上,测得一号机垂尾的宽度为246像素,二号机垂尾宽度为254像素。

我在做进气口偏转角度分析时测得,一号机为32度,二号机为29度。
引用楼下fakeone所推算的公式,两机的偏转角度,以及图上量出的垂尾宽度,反算垂尾在角度为零时的实际宽度,两机的计算结果都是290像素。也就是说,如果还有第四张照片,相机在飞机的正侧面,该照片按照垂尾高度相等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比例缩放之后,其垂尾的宽度就应该是290像素。

如果我们假设垂尾的实际宽度为四米,我们就得到了从像素到米的换算公式,也就可以计算出飞机的实际长度,座舱的长度,进气口宽度,空速管长度,翼展,导弹长度等等等等。如果我们再有从其他角度拍摄的照片,我们就可以据此建模了。

当然,实用化的建模过程要比这复杂得多,要做很多消除误差的计算和纠正。我们这里只是在玩票,分析一下原理而已。

结论

经过各种分析计算后,我至今没发现三张照片中的飞机在几何上有任何不合理之处。这说明,照片中的飞机,如果不是真的,那就只能是存在计算机里的三维数字模型,因此才能在多个观察角度下保持几何正确。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它是一个实地存在的木制模型,飞行员是个假人,尾喷口里有个电炉和风扇往外吹热气。第一张照片拍照时后面有人拽着几根绳子模拟减速伞绳。另外还要有一群人把模型推到这三个位置。好莱坞拍电影时经常这么干,所以估计斯皮尔伯格说不定也在这群人里。

不过我不太相信TG会这么干。

转贴者注:如果看不到附图,请用翻"墙(GFW)"工具

附:文中所提到的fakeone所用的计算方法: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11316
[ fakeone ] 于:2009-05-27 15:06:37
萧萧易水兄判断中的一个可能问题 就是旋转中,尾翼和进气道长度相对变化是可以不
同的。假设长焦镜头,我们看到的'长度'是尾翼
和进气道口平面在垂直视线的一个平面上的头影,如
果进气道口平面和投影平面夹角是a, 看到长度就是
Lj*cos(a),尾翼观测长度就是Lw*sin(a),因为尾翼
和进气道平面基本是垂直的。那么旋转一个小角度
da 后,视觉长度相对变化对进气道口平面就是tg(a)*da
(微分近似一下),尾翼相对视觉长度变化就是
ctg(a)*da,考虑到角度 a本身相当大,接近90度
了,那么就可以看出,进气道口视觉'长度'的相对
变化将远大于尾翼的视觉'长度'变化。比如说80度夹角,那么进气道口平面视觉长度相对
变化近似就是尾翼视觉长度相对变化的32倍了。
不用微分近似,假设80度变化到70度,进气道口
平面'视觉长度'相对变化97%,(接近扩大一倍了。)而尾翼'视觉长度'相对变化只有4.6%。所以萧萧易水兄判断照片为假的理由并不十分成立。

附:原作者“千里追风”于2009-05-29对一,二号机测量的一些修正:
重新把一号机和二号机的垂尾高度匹配,确认垂尾顶端和尾喷口下缘完全重合。然后重新量测两垂尾的宽度。量测的宽度分别为479和512像素(照片经过了放大)。

也重新量测了一下两架飞机相对于相机的角度。原先只是大概测了一下,误差比较大。这次尽量仔细一点:

首先确认一号机照片上翼尖投影到机身的位置,如图:

然后确认二号机照片上翼尖投影到机身的位置,如图:

然后在10A俯视图上重新画线:

重新计算两个角度:
一号机:32.6767度
二号机:24.7371度
然后计算实际垂尾宽度:
一号机计算结果:569像素
二号机计算结果:563像素

二者误差为6像素,约为垂尾宽度的百分之一。

这个结果应该还可以接受了。
不知所云。
说实在的,七七八八说了这么大一堆,真不知道LZ想说啥??
不至于吧,搞半天就为证明是真的照片?这个时候还和PS党争辩,简直是浪费生命啊!LZ不如用这个精力和时间去132拍几张照片来得实惠。
还有人在怀疑10b的存在...我真素佩服那个人呢...
同意二楼,不知所云.
虽然分析得不错,但对“一根筋”的根本没用
自从打倒了一个“周老虎”后,怀疑一切是“一根筋”的习惯了
感谢楼主!您的行事风格和我一样!都有点过于认真和迂腐......:handshake[:a15:][:a14:]
里面的结论相当不错,过程更加不错。
可怜的人啊,。。。不过精神可嘉!

“眼见为实”有时候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气象、成像、角度和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如果什么事情都“简单”的认为可以通过图片分析明辨真假,未免把这个世界简单化了!
对lz的论证过程五体投地!
{:3_80:} 强人啊
大家都不明白lz的用意啊...
liii007 发表于 2009-5-30 03:12
你的发言怎么可能代表大家?
官方照片……
LZ治学严谨,这点让我佩服。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还在这种无聊的问题上大作文章,有点脱了裤儿放屁的感觉。
分析很细致,值得肯定,但是说“10B的鸭翼做了明显的修改”,这个值得商榷,三面图本身是不太准确的,最好还是那真机来对比,可以看出鸭翼后缘位置基本一致:
不是楼主小题大做, 主要是大家不太了解西西河上为了这些照片是不是PS的闹得不可开交.
这个还用争论吗
LZ治学严谨,这点让我佩服
这年头.爱信不信..只要到过成飞的人.就会明白.B照.是真是假.
楼主 太强大了 花这么多精力证明这个?
LZ能花这么大精力来证明莎士比亚,除了用不准确的三视图以外,治学严谨,让人佩服!

分析很细致,值得肯定,但是说“10B的鸭翼做了明显的修改”,这个值得商榷,三面图本身是不太准确的,最好还是那真机来对比,可以看出鸭翼后缘位置基本一致:
牧童 发表于 2009-5-30 05:30


两张照片的角度拍摄角度是否相同呢?之所以用三视图的正侧视图,原作者就是为了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即实体是三维的,而照片是二维的,存在一个投影角度的问题,比如,比较三张照片中机背小天线与鸭翼尖端的相对前后,每张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三张照片其拍摄角度各不相同,仅仅作如你所示的分析,仅仅比较鸭翼后缘,可能存在误差,当然我也不敢太确定,我也仅仅是转贴.如果有比较准确的正侧视照片是最好的。
分析很细致,值得肯定,但是说“10B的鸭翼做了明显的修改”,这个值得商榷,三面图本身是不太准确的,最好还是那真机来对比,可以看出鸭翼后缘位置基本一致:
牧童 发表于 2009-5-30 05:30


两张照片的角度拍摄角度是否相同呢?之所以用三视图的正侧视图,原作者就是为了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即实体是三维的,而照片是二维的,存在一个投影角度的问题,比如,比较三张照片中机背小天线与鸭翼尖端的相对前后,每张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三张照片其拍摄角度各不相同,仅仅作如你所示的分析,仅仅比较鸭翼后缘,可能存在误差,当然我也不敢太确定,我也仅仅是转贴.如果有比较准确的正侧视照片是最好的。
初来咋到~~~~~被震住了~
注意歼-10B的空速管不是平直面对相对气流而是带有向下倾角,这样在飞行中与相应气流会产生一个夹角,这会使空速表产生误差,成飞是不太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唯一的解释是这个机头是PS上去的。
没看明白想说什么
25# 柳岸春

大姐.空速有下倾角的机机多了去了,难道那些机机也是PS的?
明白?糊涂?路过...
分析得很好,但是这时节就不用跟PS党和炮楼较真了.
佩服楼主的分析能力!这样的治学态度是小菜我要多多学习的!
分析得很认真哦 学习了 拱一下
技术贴。。。。
我还以为是楼主根据照片来分析一些10B的技术数据呢,搞了半天是用来和PS党辩论的.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感谢楼主严谨的态度。。。

不用和其它什么人争,你越争,他们越高兴
着有关情报分析部门考虑录用楼主!清道夫批,2009.05.30.
咳,还纠缠1013的真实!!!


PS党还是会继续存在的,给别人扣帽子已成了他们的习惯。就好比无论社会有多文明,疯子也是会有的;P

PS党还是会继续存在的,给别人扣帽子已成了他们的习惯。就好比无论社会有多文明,疯子也是会有的;P
敬佩搂主的态度,好文收藏了
一种基于无聊的强大
呵呵···治学严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