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5:40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话,觉得国家不太想把基础搞上来,总是有投机取巧的意思

就举这个论坛上一篇帖子的例子
说什么中国在研制“龙卷风原理”发动机,成功后有望超过谁谁谁
这个玩意我不是说反对,有新思维很好,搞成功了一万个佩服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连普通发动机搞不好,这样的另辟蹊径是否有点投机取巧的嫌疑

为了讲的通俗点,打个比方
甲和乙,甲学习成绩很好,乙很差
两人参加数学竞赛
竞赛分两部分,普通题40分,高难度题60分
甲普通题顺利做完,高难度题搞死也做不出来
乙普通题一道都不会,但看到高难度题时突发奇想:我想到一个“龙卷风原理”的方法把它做出来,那不就比甲分高了么,嘿嘿

你说这可能性大么,基础都不会,能够理解更高级的东西么?

其实中国人的性格挺好的
老外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领导唧唧歪歪
我们国家呢,挺好,领导要干嘛就干嘛
领导如果说,今天我们来从头基础开始研究,一定要赶英超美
那没的说,下面苦工拼死拼活也得把中国发动机行业拼起来
那个干劲老外没法比的

所以一个行业的发展战略是很重要的

PS:本文并不针对“龙卷风原理”发动机,更不针对高歌教授
本人还是非常崇拜高歌老师的,觉得他也算是这个行业的亮点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话,觉得国家不太想把基础搞上来,总是有投机取巧的意思

就举这个论坛上一篇帖子的例子
说什么中国在研制“龙卷风原理”发动机,成功后有望超过谁谁谁
这个玩意我不是说反对,有新思维很好,搞成功了一万个佩服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连普通发动机搞不好,这样的另辟蹊径是否有点投机取巧的嫌疑

为了讲的通俗点,打个比方
甲和乙,甲学习成绩很好,乙很差
两人参加数学竞赛
竞赛分两部分,普通题40分,高难度题60分
甲普通题顺利做完,高难度题搞死也做不出来
乙普通题一道都不会,但看到高难度题时突发奇想:我想到一个“龙卷风原理”的方法把它做出来,那不就比甲分高了么,嘿嘿

你说这可能性大么,基础都不会,能够理解更高级的东西么?

其实中国人的性格挺好的
老外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领导唧唧歪歪
我们国家呢,挺好,领导要干嘛就干嘛
领导如果说,今天我们来从头基础开始研究,一定要赶英超美
那没的说,下面苦工拼死拼活也得把中国发动机行业拼起来
那个干劲老外没法比的

所以一个行业的发展战略是很重要的

PS:本文并不针对“龙卷风原理”发动机,更不针对高歌教授
本人还是非常崇拜高歌老师的,觉得他也算是这个行业的亮点了
国家投入的也太少了!
看到报道说罗罗公司97年到07年科研经费投入100亿英镑!
我们一个国家投了多少?
谈不上投机取巧吧。材料、加工设备等都在搞,不是打基础吗?
龙卷风是高歌在搞,他不过是北航一教授而已,花不了国家多少钱。高歌的成名作就与众不同,是知识+灵感的结晶,灵感来自沙丘。也许他认为龙卷风是他的下一个灵感。


你那个竞赛的普通题和高难度题的比喻不是很恰当,拿来比WS15超越Fxxx还有点意思

现在,发动机大家走的是一条路子,发个新思路可能还不错,就像从螺旋桨到喷气发动机

我还想:啥时候佛祖上帝真主他们一齐发力让我来个特别的好想法,咱们不就能NB了吗:D

你那个竞赛的普通题和高难度题的比喻不是很恰当,拿来比WS15超越Fxxx还有点意思

现在,发动机大家走的是一条路子,发个新思路可能还不错,就像从螺旋桨到喷气发动机

我还想:啥时候佛祖上帝真主他们一齐发力让我来个特别的好想法,咱们不就能NB了吗:D
3# 明月照大江


第一
你说的关于材料和设备在自主研发,如果是真的,那真是相当高兴
不过,我从我目前所在的这个行业来看实在是没有什么自主研发的成分
而且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战略造成的
所以,我怀疑具有相同情况的航空发动机行业是否也是一个道理

第二
我说的自主研发是有严格定义的
比如,就我这个行业
很多都是打着自主研发的旗帜
实质上要么参照国外,要么关键零件参照国外
对于“引进"的东西没有完全摸透
出了问题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如果引进的产品和目前研发的产品有所区别
那这种环境上的区别是否会引发引进部分功能上有所变化也未知
总之,能够称得上完全自主的实在没有

关注了这里这么久,看到有人说太行的核心机是参照国外的,实在很心寒
TG吹了这么久的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关键部分还是国外的
那问问,这样的参照能够完全摸透核心机的性能么
或者想对其进行改进,你们有足够的把握么
我想大概是没有
没有自己研发的过程,猜谜语怎么能行

第三
你说谈不上投机取巧
实质还是没看清我的意思
我不反对创新
但是,其中很重要一点是,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白谈!
下面四楼的同学说从螺旋桨到喷气发动机就是创新的一个例子
但是,想想,人家创新是在汽缸发动机发展了好多年才出现喷气发动机的
你能说前者对后者没有任何影响么?
没有任何汽缸发动机的设计基础,喷气发动机能顺利产生么?
西方工业发展的一百年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老是像买彩票的人一样妄想一夜之间创新一个东西反过来超过人家
这怎么可能!
创新的确是我们超越老牌工业帝国的最大武器
但完全忽视基础研究的创新就等于是买彩票!
4# chundalang


这位同学看了我上一回帖是否还会梦想突然出现一个新想法改变发动机落后的情况
这里我再展开说一下

假如,好,就出现了你说的,某人天才,搞了一个新型发动机的概念,并且可行
那么设计
我们是否有通过严密的计算大致估摸这个概念发动机性能的水平?
我们是否有先进的工程设计经验使得这个发动机在性能、结构、寿命等其他要求从图纸上得以满足?
那么加工
我们是否有成熟而先进的加工技术保证每一台发动机能够完全贯彻概念?
我们是否有好的材料用于发动机的关键部件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
说航空发动机是工业之花不是白说
单评一个想法能完全扭转局面是不可能的
如果可能,那是无数个想法才能造就的现实
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加工、材料、机床等等
得要多少个这样的“想法”啊
假如这都能实现的话
那真是天佑我中华
中华万岁!
学高中知识的时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大学的知识
7# 长日


问题是现在大家都想直接学大学知识,刻意回避高中知识处于空白这个事实
等到考试的时候必然会暴露出问题

并且我不认为没学过高中知识的人能直接学大学知识
题外话,那些说中国教育无用论的人只是看到了这种填鸭式教育的表面缺陷
却忽视了三年的高中学习对于你的思维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一些概念导致你对这个学科,这个世界认识的变化
学习的逐渐趋于系统化对于理解大学知识体系的助益等等
没有这些直接去大学就是两眼一抹黑
学习方式的落后并不代表这些不值得学
那些提倡西方式教育的人难道没有注意到西方也有中学教育么
而且更为重视
只不过重视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

话题转回来,说说现在很热门的WS15
我不是业内人士
我不知道这个是否真的自主研发
但假设,TG想这样做的话
那请教一下这里的发动机专家们
TG没有一款推比7-8的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也没有这样自主研发的过程和经验
能直接自主研发更大推比的么?
我的观点是不能
即使出来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根本不知道原因
这里再明确一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
发动机行业并不是太过于强调创新
而是太过于忽视基础
基础研究和完全创新是要有比例的
而且以基础研究为主

感觉回复的几个人都以为我猛烈抨击创新
其实我是想呼吁国家强调基础研究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故事的真伪不可知,但大家姑且听听
说一个人问另一个人
日本的全螺纹螺钉和西方的全螺纹螺钉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人答不出来
前者就说日本的螺钉无论何时用手都拧不出来,必须使用扳手
但西方的螺钉最初几扣怎么都只能用扳手
一旦出了这个咬合区,用手可以轻轻松松拧出来
所以日本即使很强,但和西方上百年工业发展积累的实力来看,还很菜

其实这个故事我本人不太信,也没在其他地方讲过
但这里举出来不是让大家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而是要说明,基础研究的深度是无止境的
一个东西研究出来了,并不代表就结束了
还可以再研究深入下去
我们国家的工业从面上看可以说很完备了
但是真正对质量有高要求的零件
即使是普通的标准件也做不出来
而那些高科技产业,包括航空发动机,要用的就是这些
对质量有特殊的要求
一个螺钉,在发动机上,比如有强度要求,咬合力度要求,耐磨要求,耐热要求等
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会做螺钉了那么所有产品的螺钉都没问题
这就是最普通的基础研究
它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下去

一句话,基础研究是无止境的
咱们国家的有些事情做的真是很好笑,连走路都摇摇晃晃,就要跑,还想要飞!
这如同造房子,地基都没挖好现在就要造第100层楼!你说能不可笑么?
我们不是反对创新,不是反对有新思路,恰恰相反,我们鼓励,赞成而且高兴的看到有人愿意和敢于创新,但是任何的创新尤其在工业工程的创新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要有坚实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工业化的发展不仅需要想象,激情更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其实看看上世纪末中国 军事,科技,教育经费和台湾省的比较比较,我心里还是很蛋定的,当年看报纸上中国军费第一次超百亿美刀的时候泪流满面:') 12# 慧眼望五津
慧眼望五津 发表于 2009-5-26 13:47
不是这个理。
记得有人说过,中国人搞出了很多不应该在中国当时阶段应该搞出来的东西(一是封锁的功劳,二是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
这个帖怎么能发在这里?应该发到水区去!
lz对创新的定义过于狭隘了,我就是搞基础研究的。创新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太为重要了,没有思想上的创新,一味的追寻着陈旧的思路往下走,实在是太容易走进死胡同了。我觉得创新一次不能狭隘于设计思路或者方法地上的更新,而应该是思维上的开阔和发散。当然也应该包括从更高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尝试用新的思路来理解、解决问题。时间仓促,不能很详细的写,见谅。
14# 草原猛禽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现在大家都把希望放在我们的“聪明”和“勤奋”上
妄想不通过常规过程,一夜之间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你说的搞出不符合我国当时水平的事情我举个例
比如原子弹,比如航天
这两个行业搞是搞出来了
实用性如何?
质量如何?
这点这两个行业的内部人士最清楚
这就是大步跃进忽视细节,忽视基础的结果

而且,所谓的这些行业都有特殊性
原子弹只要爆炸了就成核武器大国了
航天只要出个神七就成世界航天前五强了
航空工业呢?
我们还不是有运十
还不是飞的好好的,都飞到西藏了
我们敢说我们是航空强国么?
航空工业是一项复杂的要求工业基础很高的行业
任何一项弱点都会在这个行业放大
所以这位同学说的观点,我不认为适合这个行业

并且,就是因为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导致内心刻意的避开
从头开始打基础这个最实在的途径
所以,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16# winter_gates


这位同学我非常同意你说的关于我对创新的定义过于狭窄
那我纠正一下

我说的创新是在面对脚踏实地的基础研究过于冗长过于繁琐的情况下
刻意的避开只想通过其他结果不可知的方法意图达到一步登天的想法

当然,这与创新的含义有所相悖,也不太应该用创新这个字眼

话说回来
通篇帖子
我在这里强调的是
在发动机这个行业
没有人觉得我们应该从头做起
而我觉得应该!并且必须
关于工艺问题的一点思考
  
  质量问题,毫无疑问除了设计源头,除开我们照抄照搬的设计源头,最大的问题就是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面临的是更多需要解决的产业链上的设备。只是解决了一两台大压机远远不够。如果是勉强地拼凑拼凑,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质量不稳定那是逃不掉的了。
   我们缺少的最大的工艺技术源头就是自动控制,芯片,软件,需要在这个产业上痛下苦心。
    要解决大压机,离不开自动控制,没有自动控制,又会一次又一次不一样的结果。自动控制不用说了,芯片,软件。大压机开发,也有特殊部件,高强度部件,特殊材料部件的问题,这些特殊部件的解决,要保证质量,一样,需要芯片,软件,自动控制。
     目前影响质量的关键工艺设施之一-----模具。耐超高温的高强度模具。只有大量采用完美性能的模具才能有效地保证质量。不可以因为没有耐超高温的高强度模具材料而采取变通的凑合办法。
    耐超高温的高强度模具材料的制造,模具制造,以及使用模具的更大能量的压力机----这些都是逃不开的坎,没有一样能够离开自动控制,芯片,软件。 做不到这一些,就保证不了100%的质量,就不可能像美国老一样几十年不用换发动机
     基础产业-----芯片,软件,自动控制技术需要更大规模的产业配合。没有这一切,我们又是在凑合凑合。
rocketowen 发表于 2009-5-26 23:36
简直是莫名其妙嘛 TG的航空发动机不叫从头做起叫什么 莫非你还要黎明他们从活塞发动机做起吗? TG从最早的离心式压气机多腔燃烧室的涡喷五开始始终是仿制自研同步进行
现在时代变了 是市场为导向的时代了 意味着都是以最终消费品为目标的 只有确定了产品的性能要求才能确定部件的要求 连四代战斗机的基本概念都是别人定的 谈什么从头做起 中国有能力独立研究未来空军的走向吗?
rocketowen 发表于 2009-5-25 12:44

不知道TG这段时间在大肆学习的科学发展观是不是这个意思,学的好的不妨科普一下。
我们现在确实在重复别人以前犯过的错,而这些教训都是用金钱买来的,但可悲的是国内多家研究所技术都是各自封锁的,也就意味着国家要在同一个错误上重复投入金钱和时间。
体制问题:项目选人要竞争,要在突破后,两组人马同时上,这点学费要交,中间在两组人员要交流人,取长补短.缧旋上升,航空口人应有航天人的精神/建议从航天口合并一些人/以航天为主,主要是抛弃/一些历史形成的观念,发动机是国家海空军的心病,光要下决心不够,从预研,实验定型。生产定型,可靠性,维护性,要有长期协调带权威的机构(包括小改型),细节决定成败,不光收集国外情报,国内有情报,附件国内国有民营做的很好,设备又选进。要打破行业界限。优中选优,
ideson_one 发表于 2009-5-27 00:30

对,这位同学看法和我一致
我们不能总是凑合
没有弄懂发动机的凑合是一种有极大风险的凑合
larry0000000 发表于 2009-5-27 00:47


这位同学提到"TG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对于这句话我强烈质疑!
这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我这篇文章

虽然我不了解该行业核心情况
但通过很简单但可靠的逻辑推理可以知道
TG航空发动机并没有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或者说自研并没有把仿制内容吃透

假设一下
如果说TG的确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并且吃透了以前仿制的所有技术
那么

1、为什么以前的发动机还有种种问题
与仿制样机差距很大?

2、现在我们正在研发推比10发动机
但我国还缺少大量各个推力档次的发动机
为什么不能用仿制推比7-8的发动机得到的“自研”技术
立刻研发来补充缺漏
该不会又等着仿制下一批推比10吧
说的更早一点,推比8不行
推比5-6总可以吧,不是说仿制了50年了么
这个阶段总该没问题了吧
而且目前我国对于这个推比等级的并不是没有需求
很多冷门的,需求少量的非主流飞机还是可以用的
但是就是没有看见
搞一台推比5-6的完全自研的振奋一下士气也是可以的啊
可惜没有
所以这充分证明了这位同学说的“TG仿制自研同步进行”是自欺欺人
20楼这位同学提到"TG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对于这句话我强烈质疑!
这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我这篇文章

虽然我不了解该行业核心情况
但通过很简单但可靠的逻辑推理可以知道
TG航空发动机并没有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或者说自研并没有把仿制内容吃透

假设一下
如果说TG的确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并且吃透了以前仿制的所有技术
那么

1、为什么以前的发动机还有种种问题
与仿制样机差距很大?

2、现在我们正在研发推比10发动机
但我国还缺少大量各个推力档次的发动机
为什么不能用仿制推比7-8的发动机得到的“自研”技术
立刻研发来补充缺漏
该不会又等着仿制下一批推比10吧
说的更早一点,推比8不行
推比5-6总可以吧,不是说仿制了50年了么
这个阶段总该没问题了吧
而且目前我国对于这个推比等级的并不是没有需求
很多冷门的,需求少量的飞机还是可以用的
但是就是没有看见
搞一台推比5-6的完全自研的振奋一下士气也是可以的啊
可惜没有
所以这充分证明了这位同学说的“TG仿制自研同步进行”是自欺欺人
20楼这位同学提到"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对于这句话我强烈质疑!
这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我这篇文章

虽然我不了解该行业核心情况
但通过很简单但可靠的逻辑推理可以知道
TG航空发动机并没有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或者说自研并没有把仿制内容吃透

假设一下
如果说我们的确仿制自研同时进行
并且吃透了以前仿制的所有技术
那么

1、为什么以前的发动机还有种种问题
与仿制样机差距很大?

2、现在我们正在研发推比10发动机
但我国还缺少大量各个推力档次的发动机
为什么不能用仿制推比7-8的发动机得到的“自研”技术
立刻研发来补充缺漏
该不会又等着仿制下一批推比10吧
说的更早一点,推比8不行
推比5-6总可以吧,不是说仿制了50年了么
这个阶段总该没问题了吧
而且目前我国对于这个推比等级的发动机并不是没有需求
很多需求少量的冷门飞机还是可以用的
但是就是没有看见
搞一台推比5-6的完全自研的振奋一下士气也是可以的啊
可惜没有
既然自研同步进行,为什么没有成果呢?
所以这充分证明了这位同学说的“仿制自研同步进行”是自欺欺人
我看还是材料跟加工的工艺不行,这个是基础。空有理论不行啊
脚踏实地的搞基础研究和搞创造性的开发根本没有矛盾的地方。其实,恰恰是LZ这种只能二选一的观点才是真正制约发展的因素。说要加强基础研究就把所有那些搞创意的人都说成是投机取巧,一说要跳跃性发展就把所有搞基础的说成是墨守陈规。两者相辅相成才对。
主要是经费问题,国家的投入太少了
慧眼望五津 发表于 2009-5-26 13:47
其实。J10也是这么楞上的...完全违反研制规律,经费条件和重视程度也不像现在想象那么好...而在某些人看来,J8现在也是摇摇晃晃的:L
LZ,这几年水产国航空产业发展的还可以
白可以.自己白还出来胡扯 就别怪人家喷你了{:3_77:}
rocketowen 发表于 2009-5-28 01:25
虽然对这个"龙卷风原理"一窍不通:dizzy: ,但大虾也不必过于广泛地联系----据说"昆仑"系列也是振奋了一下士气吗.
国外搞研发都是不惜工本,多少钱的实验都敢反复重做.
中国经费向来的是非常少的.还大肆宣传如何节约.搞研发节约不得
xuansu 发表于 2009-5-28 04:33

我昏了,我哪里二选一了啊
再说我的意思是在“没有掌握基本原理的情况下的创新才是投机取巧”
而不是说“所有那些搞创意的人都说成是投机取巧”啊
这位同学误解我的意思了吧

最重要的,我的意思是国家在强调创新的基础上
更要重视基础研究,而且要排在创新前面
要知道不是随时都能有一个很好的想法能走捷径的

国家发展太快,总有一些人认为什么都可以走捷径
但其实稳扎稳打才是主流
我是觉得现在观念有些偏执了
才说要重视基础

现在一说有创新项目,国家就猛投钱
搞基础呢,总以国家太穷为借口
但实际上可以慢慢搞嘛
没说要一下子全面做完

这才是战略层面上的投机取巧的思想
比如说
我向上面提议要向美国那样建立一个翼型数据库
那肯定觉得好麻烦,太浪费钱了

好,我又说我设计了一种新的翼型
比美国的好(虽然没做试验我还不知道)
这样我们就不用重复美国人的过程了
那肯定好多人感兴趣
钱花花的来

这就是战略层面上的投机取巧
千锻青松 发表于 2009-5-28 16:09


对,这几年是特别的好
我也很振奋,要不然也不会发帖了

但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注意我们缺了些什么
在国家大力发展一个行业的时候
我们要全面的脚踏实地的把这个行业的设计、制造等水平做起来
而不是为了多上一两个型号,刻意绕开一些“麻烦”事

等国家对我们失去耐心了
我们才发现我们做的远远不够时
那为时已晚了
wawa02002 发表于 2009-5-28 22:10


我不认为说这句话的人就比我高明多少
恕我直言

有什么想法可以大家探讨
我有什么错误你也可以指正
这里没有什么小白不能发表言论的规定
是吧,版主?
wywydjzt 发表于 2009-5-29 14:56

慢慢进步是好的,振奋人心的
我坚决支持这样做
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真的是很好

怕就怕有人嫌“昆仑”太差
还是支持拿来主义

另外,“昆仑”还做的不够
如下

涡喷14“昆仑”发动机选用了涡喷13发动机的3级低压压气机和缩小的“斯贝”发动机前7级高压压气机的叶片造型。
资料来源:
http://info.cndsi.com/html/20071226/38260102658.html

我真切希望如这篇文章所说能有一台我们国家自己的发动机
这个不是,官方宣传
(话说压气机的设计人员好省事)
wr960204 发表于 2009-5-30 16:30


其实外国人也很节约的
只不过别人节约的地方和我们不同
影响试验真实性的人家绝不含糊
其他的该省的都省

另外,我们理论基础差,经验不足
导致试验时哪里该省,哪里不该省有可能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