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一下这篇博文:“山寨车:“市场换技术”的“意外”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06:08
注:转帖的,不戴表我的观点

(本文作者老车童为汽车技术专家出身的业内资深人士)

    很多人动不动就爱说:“合资是拿市场换技术,最后技术没换来,市场也丢了。”或者:“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获取的利益大,却不思对中国有所回报”,跨国汽车巨头“来中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消灭自主品牌”等等。而在说到自主品牌企业的山寨车时,把它视为与合资企业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物。殊不知,当今的山寨车与合资企业有一段不解的“因缘”。

    实际上,我们的民族自主品牌,很多都是以山寨车起家的。有的是里外全盘照抄,有的是摹仿全外型,也有前半仿甲车,后半学乙车,有的则是拷贝平台包涵底盘悬挂系统,直接采用合资车现成零配件,也有采用大体不变、变小处、混合杂拼的方式。

    1958年长春一汽从吉林工业大学借来了一辆1955年型的美国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作参照,动员了全国十一省市60多个工厂,生产了733件零部件,打造出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

    1959年上海仿制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型轿车,造出鳯凰牌轿车,后来改名为上海牌轿车。

    当年生产红旗和上海牌轿车的外壳,涂灰上漆,“手工打造”,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按照原型车的设计标准制造其他配套件,可就麻烦多了,要求国内的机械、钢铁、电子、纺织、化工等配套行业达到相当的水平。所以,这种“临摹仿造”基本上是表皮,生产了20多年后仍然达不到原型车的综合设计水平和质量标准。

    这种情况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15年后出现了转机。

    1998年奇瑞生产的第一款“风云”轿车,是仿照德国大众西班牙子公司Seat(西亚特) 第一代Toledo(1991-1996)制造的车型。Toledo的底盘”平台“和悬挂系统等都是同德国大众第二代捷达一样。九十年代初,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就是德国大众第二代捷达。奇瑞有了第一代Toledo外型的冲压件和车顶等内饰件后,大部分其它零配件,都可以直接采购现成的捷达配套件,来制造风云牌轿车。

    任何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国际标准的零部件国产化是早期合资企业面临的最大、最艰巨的挑战。在桑塔纳的方向盘是否该坚持德国大众最新标准,喇叭是否该制定更高的中国标准(中国人使用喇叭的频率远远超过德国人)的问题上,中德双方的分歧和争议都上升到了两国总理的层面,要在联合国的会议期间交涉。这些对奇瑞“风云”来说“现成的配件”是合资双方和零部件企业多年来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投入才达到国际标准的。这样,奇瑞为“风云”整车和配套件,省下了很多设计、开发和生产等所需要的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所以才能够以低价销售,不仅很快就赚进了第一桶金,还被不少人视为“打破合资企业高价垄断的英雄”。

    大家都知道,当年吉利的第一款轿车“美日”是夏利的翻版。而夏利车型又是来自日本丰田的子公司大发。

    改革开放后,由邓小平批准的合资政策,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使合资企业不但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生产汽车零配件体系和质量标准制度,也为我们生产汽车的各种机器设备和生产同汽车有关的各行各业的机器设备等领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民族自主品牌能很快地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

    没有合资企业,我们不可能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看到这么多自主品牌的展位和他们展出的新车。没有合资企业,我们的民族自主品牌也不可能这么快壮大,这么快把产品大量外销。自主品牌使用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品质管理制度体系等,大部分采用了合资企业的模式。很多自主品牌的工程师和管理技术人员,直接或间接的都曾在合资企业中培训过或工作过。人员是技术的载体,工作方法和经验是技术的软件,技术的硬件容易买到,而技术人员和技术软件则得来不易。

    虽然奇瑞、吉利等的案例并不属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的结果,形式上不是通过“让出市场换来的”,但与在华跨国公司在技术、管理、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溢出效应”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

    不仅如此,跨国公司也实实在在地向中方合作伙伴转让过不少汽车技术,虽然这种转让不是主动奉献(我们自己就愿意向外国人转让技术吗?),而是交易的一部分。不仅有很多变速箱、发动机、零部件等的汽车技术转,1984年以来,丰田、大众等跨国公司向中方转让的底盘、车身这类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十多项。其中,有上代车型,也有同代车型;有低档面包车、中档轿车、SUV和轻型客车,也有高档豪华轿车。

    综上所述,没有合资企业,我们固然可以像当初的红旗和上海牌那样,从国际市场上拿来一款车进行模仿,但是我们无法模仿汽车产业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就无法想象我们的自主品牌会有今天这样的水平。公正地讲,跨国公司及其合资企业不仅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今天不少自主品牌的成功起了一定作用,是功不可没的。邓小平主张的合资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透过合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我们早就把汽车技术、生产管理和现代营销的经验拿到手了,只是我们还需要不断消化、积累,进而实现创新,要有耐心,决不能浮躁。



跨国公司对华汽车核心技术转让一览表

说明:

1.       这里所说的“汽车核心技术转让”主要是指汽车最关键的底盘(平台)技术,其中部分项目还包括车身技术;

2.       在底盘(平台)技术基础上,中国企业自主或与外方联合对车身或内饰进行开发的深度因企业和时代不同而不同;

3.       表中所列个别技术转让由于种种原因,厂家没有公开宣布,主要是为了照顾中方合作伙伴的面子;

4.       本表并非相关技术转让的完整统计,而发动机、变速箱及其它零部件技术转让项目则不在本表统计范围。



1984年      丰田集团大发汽车公司向天津汽车公司转让技术,用于生产夏利轿车

1988年      丰田向沈阳金杯汽车公司转让技术,用于生产金杯海狮轻型客车

1988年      奥迪与一汽在长春签署了奥迪100技术转让合同,用于生产红旗轿车

1995年      基于三菱PAJERO越野车的长风猎豹下线

1996年      基于三菱整车技术的东南得利卡下线

2000年      基于三菱整车技术的东南富利卡系列轻型客车上市

2001-2002年  基于丰田NBC平台技术的天津夏利2000和威姿先后上市

2001-2002年 在马自达紧凑级轿车平台基础上,海马汽车先后推出了国内首款紧凑型MPV普力马和福美来轿车

2003年      基于三菱蓝瑟整车技术的东南菱帅轿车诞生

2004年      基于丰田GRANVIA整车技术的金杯阁瑞斯上市

2006年      基于马自达6底盘技术的一汽奔腾轿车正式上市

2006年      基于丰田顶级车型Majesta整车技术的红旗HQ3上市

2007年      基于克莱斯勒Jeep2500底盘技术的北汽“骑士”SUV上市

2007年      基于福特嘉年华底盘技术的江铃陆风品牌风华上市注:转帖的,不戴表我的观点

(本文作者老车童为汽车技术专家出身的业内资深人士)

    很多人动不动就爱说:“合资是拿市场换技术,最后技术没换来,市场也丢了。”或者:“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获取的利益大,却不思对中国有所回报”,跨国汽车巨头“来中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消灭自主品牌”等等。而在说到自主品牌企业的山寨车时,把它视为与合资企业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物。殊不知,当今的山寨车与合资企业有一段不解的“因缘”。

    实际上,我们的民族自主品牌,很多都是以山寨车起家的。有的是里外全盘照抄,有的是摹仿全外型,也有前半仿甲车,后半学乙车,有的则是拷贝平台包涵底盘悬挂系统,直接采用合资车现成零配件,也有采用大体不变、变小处、混合杂拼的方式。

    1958年长春一汽从吉林工业大学借来了一辆1955年型的美国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作参照,动员了全国十一省市60多个工厂,生产了733件零部件,打造出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

    1959年上海仿制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型轿车,造出鳯凰牌轿车,后来改名为上海牌轿车。

    当年生产红旗和上海牌轿车的外壳,涂灰上漆,“手工打造”,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按照原型车的设计标准制造其他配套件,可就麻烦多了,要求国内的机械、钢铁、电子、纺织、化工等配套行业达到相当的水平。所以,这种“临摹仿造”基本上是表皮,生产了20多年后仍然达不到原型车的综合设计水平和质量标准。

    这种情况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15年后出现了转机。

    1998年奇瑞生产的第一款“风云”轿车,是仿照德国大众西班牙子公司Seat(西亚特) 第一代Toledo(1991-1996)制造的车型。Toledo的底盘”平台“和悬挂系统等都是同德国大众第二代捷达一样。九十年代初,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就是德国大众第二代捷达。奇瑞有了第一代Toledo外型的冲压件和车顶等内饰件后,大部分其它零配件,都可以直接采购现成的捷达配套件,来制造风云牌轿车。

    任何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国际标准的零部件国产化是早期合资企业面临的最大、最艰巨的挑战。在桑塔纳的方向盘是否该坚持德国大众最新标准,喇叭是否该制定更高的中国标准(中国人使用喇叭的频率远远超过德国人)的问题上,中德双方的分歧和争议都上升到了两国总理的层面,要在联合国的会议期间交涉。这些对奇瑞“风云”来说“现成的配件”是合资双方和零部件企业多年来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投入才达到国际标准的。这样,奇瑞为“风云”整车和配套件,省下了很多设计、开发和生产等所需要的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所以才能够以低价销售,不仅很快就赚进了第一桶金,还被不少人视为“打破合资企业高价垄断的英雄”。

    大家都知道,当年吉利的第一款轿车“美日”是夏利的翻版。而夏利车型又是来自日本丰田的子公司大发。

    改革开放后,由邓小平批准的合资政策,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使合资企业不但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生产汽车零配件体系和质量标准制度,也为我们生产汽车的各种机器设备和生产同汽车有关的各行各业的机器设备等领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民族自主品牌能很快地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

    没有合资企业,我们不可能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看到这么多自主品牌的展位和他们展出的新车。没有合资企业,我们的民族自主品牌也不可能这么快壮大,这么快把产品大量外销。自主品牌使用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品质管理制度体系等,大部分采用了合资企业的模式。很多自主品牌的工程师和管理技术人员,直接或间接的都曾在合资企业中培训过或工作过。人员是技术的载体,工作方法和经验是技术的软件,技术的硬件容易买到,而技术人员和技术软件则得来不易。

    虽然奇瑞、吉利等的案例并不属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的结果,形式上不是通过“让出市场换来的”,但与在华跨国公司在技术、管理、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溢出效应”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

    不仅如此,跨国公司也实实在在地向中方合作伙伴转让过不少汽车技术,虽然这种转让不是主动奉献(我们自己就愿意向外国人转让技术吗?),而是交易的一部分。不仅有很多变速箱、发动机、零部件等的汽车技术转,1984年以来,丰田、大众等跨国公司向中方转让的底盘、车身这类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十多项。其中,有上代车型,也有同代车型;有低档面包车、中档轿车、SUV和轻型客车,也有高档豪华轿车。

    综上所述,没有合资企业,我们固然可以像当初的红旗和上海牌那样,从国际市场上拿来一款车进行模仿,但是我们无法模仿汽车产业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就无法想象我们的自主品牌会有今天这样的水平。公正地讲,跨国公司及其合资企业不仅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今天不少自主品牌的成功起了一定作用,是功不可没的。邓小平主张的合资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透过合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我们早就把汽车技术、生产管理和现代营销的经验拿到手了,只是我们还需要不断消化、积累,进而实现创新,要有耐心,决不能浮躁。



跨国公司对华汽车核心技术转让一览表

说明:

1.       这里所说的“汽车核心技术转让”主要是指汽车最关键的底盘(平台)技术,其中部分项目还包括车身技术;

2.       在底盘(平台)技术基础上,中国企业自主或与外方联合对车身或内饰进行开发的深度因企业和时代不同而不同;

3.       表中所列个别技术转让由于种种原因,厂家没有公开宣布,主要是为了照顾中方合作伙伴的面子;

4.       本表并非相关技术转让的完整统计,而发动机、变速箱及其它零部件技术转让项目则不在本表统计范围。



1984年      丰田集团大发汽车公司向天津汽车公司转让技术,用于生产夏利轿车

1988年      丰田向沈阳金杯汽车公司转让技术,用于生产金杯海狮轻型客车

1988年      奥迪与一汽在长春签署了奥迪100技术转让合同,用于生产红旗轿车

1995年      基于三菱PAJERO越野车的长风猎豹下线

1996年      基于三菱整车技术的东南得利卡下线

2000年      基于三菱整车技术的东南富利卡系列轻型客车上市

2001-2002年  基于丰田NBC平台技术的天津夏利2000和威姿先后上市

2001-2002年 在马自达紧凑级轿车平台基础上,海马汽车先后推出了国内首款紧凑型MPV普力马和福美来轿车

2003年      基于三菱蓝瑟整车技术的东南菱帅轿车诞生

2004年      基于丰田GRANVIA整车技术的金杯阁瑞斯上市

2006年      基于马自达6底盘技术的一汽奔腾轿车正式上市

2006年      基于丰田顶级车型Majesta整车技术的红旗HQ3上市

2007年      基于克莱斯勒Jeep2500底盘技术的北汽“骑士”SUV上市

2007年      基于福特嘉年华底盘技术的江铃陆风品牌风华上市
路过...围观
部分同意以上观点
不明真相的群众学习中。。
我们小时候受教育:不围观,尾随,指点,嘲笑外宾,要不卑不亢。这“亢”是一种什么态度?
老百姓买车,性比价才是王道,什么山寨不山寨的,自主不自主的,谁家的钱也不是用弹弓打下来的
是不是最近风向要变啊
其实作者的意思,墙内开花墙外香...


部分同意楼主,合资没错,但是不应该只为合资而合资
现在自主之风到处猛吹,大家都“自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奔腾B50,东风S30,江淮B15,吉利FE-1
,奇瑞G5,我们拭目以待。
至于一汽,瞧瞧那个叫红旗盛世的HQ3,就知道一汽是个什么玩意的公司了

部分同意楼主,合资没错,但是不应该只为合资而合资
现在自主之风到处猛吹,大家都“自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奔腾B50,东风S30,江淮B15,吉利FE-1
,奇瑞G5,我们拭目以待。
至于一汽,瞧瞧那个叫红旗盛世的HQ3,就知道一汽是个什么玩意的公司了
造汽 发表于 2009-5-19 09:37
还好,坛子里的奇瑞粉看到这篇没突然“亢”起来。
某车如果是奇瑞或者BYD之类“纯正血统”的国产货,骂的人可能就不会那么多了。我是觉得,抛开写枪文的那些,国内很多对合资车企不待见的,甚至于对合资车企做的自有品牌也不待见的,根子无非就在那个“亢”上面,而“亢”的产生往往又是由于一个“卑”字。
呵呵, 我是不太同意,  汽车技术从来就分软和硬两类, 软技术包括生产,管理, 研发组织等, 这也有很深的学问, 硬的是看的见的机械技术, 电子技术等, 只要你开放心态, 机制合理, 不用引进你也能搞定, 关键是你要适应市场竞争, 如果一气还象以前那样争气, 红旗早就做的非常好了.
斗胆引导大家关注一下,什么是我们原来打算用市场换的技术,和换来以后的技术,
原帖的清单可以参考。
市场换技术这招早就被日韩用过了,欧美早就学会防范了。
不换?继续进口?还是先干着看机会。不过,中后期期合资就没这个觉悟了。
帝国汽车工业这条路走的还是对的
学习了!!!
还有完全照搬福特林肯的大红旗咋没说呢?那可是一汽为50年大庆准备的神作啊。可惜江主席要和老邓坐同一款车,宁可要老红旗防弹。结果那辆所谓新大红旗成了电视台的工作车,几乎木人注意。大家可看看当年的视频,一汽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人算不如天算啊!!
和二汽比如何?起码一汽还人模狗样干"自主",二汽连人都给QR一窝端...
和二汽比如何?起码一汽还人模狗样干"自主",二汽连人都给QR一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