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换技术”没有“技术换技术”来的可靠、实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21:43
近段时间,在中国新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较为集中。与以往开办研发中心大多为提供解决方案不同的是,创新及设计芯片产品成为主要内容。这些新建立的研发中心有像赛普拉斯、英特尔、欧姆龙等世界级芯片供应商,也有来自全球最大的EMS服务商,而已经步入国际市场的中国本土公司也继续在研发投入上加码。
  业界大大小小的人士已呼吁多年,要尽快改变中国电子产品“缺芯少魂”之境地,而为此给出的良方,大多可归结为“市场换技术”。现在,中国已是公认的世界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但有一个数据我们是无法回避的:目前中国电子制造业70%为外来者,近9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由外资公司创造的。也就是说,我们多年以来向外资开放市场,换来的却是制造产能。本土公司无“芯”状况没实质改变,外资公司的“魂”也没进来。但凭此就断言“市场换技术”的失效,恐怕还不是时候。
  属于自己的“市场”有三个层面含义:第一,有无现实的需求;第二,自己有无产品去供应这个需求;第三,自己的产品有无能力去满足这个需求。显然,在前两个层面意义上的市场,想从外来者那里换取技术是无从谈起的,除非用非常规手段,但这也引来美国人对中国是“小偷”行为的指责,而此时中国人还以“强盗”的诉讼也只能是满足一时的嘴巴上痛快,对解决自己“缺芯少魂”的短板无任何意义。
  中国经济持续10多年的高速增长,终于使中国对电子产品的潜在需求成为现实,而中国本土电子制造商从制造端入手逐步向技术自我研发延伸,也使自己成为了外来者的竞争对手,甚至出现了收购外来者全球业务的案例发生。于是,市场第三个层面形成了,外来者的技术研发功能也开始大范围落地中国。这样,中国业者就有了就近从学习制造向学习如何进行技术研发延伸的机会。
  外来者目前把技术研发业务移到中国,首先还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大幅提升使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尚未开发的新兴消费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消费层次之多、需求之复杂,是任何一个地区市场都无法相比的。其次,是进入中国的外来者相互竞争的需要,中国这块“大肥肉”吸引着全球淘金者的眼球,要想在中国市场胜出,就必需在当地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新的产品。再者,是中国本土公司技术水平已具相当实力的结果,研发出满足当地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产品,是外来者与本土公司竞争要做到的第一步。
  但中国现实市场需求的存在并持续放大,并不意味着外来者把技术研发移至中国就是唯一选项,那些声称在中国从事芯片开发的外来者,目前在其中国研发中心中更多的还是做些搭积木式的软件开发业务,或是对其中国用户进行技术支持。赛普拉斯新产品开发副总裁Paul Keswick就说,我们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对其用户有24小时反应能力,而我们目前最快也要48小时才能给客户应答,所以及时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是新设计中心当务之急的业务。至于产品开发则要看中国市场的发展需要了。
  由此看来,在中国本土公司尚无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外来者尽管已开始着手搭建产品开发能力,但并不急于在中国设计产品。当然,中国目前对IP的保护环境与外来者的期待尚存较大差距,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在观察中国“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成效时,也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拉长我们预期效果的时间段,市场会驱动着外来者主动把技术研发业务送上门来。
  华为现在已拥有8000多项专利,其中800来项是在中国以外的20个国家申请的,华为计划未来每年都要在欧美地区申请100余项专利。除去在北京、深圳、上海、南京、西安以及成都拥有研发中心外,华为还在美国的硅谷和达拉斯、瑞典、印度以及俄罗斯建立了5家研发机构。为此,华为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在40亿元人民币以上。如果像华为这样的中国本土公司多了,还愁外来者不主动找上门吗?从这个层面上说,“市场换技术”没有“技术换技术”来的可靠、实在。

作者:姚钢近段时间,在中国新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较为集中。与以往开办研发中心大多为提供解决方案不同的是,创新及设计芯片产品成为主要内容。这些新建立的研发中心有像赛普拉斯、英特尔、欧姆龙等世界级芯片供应商,也有来自全球最大的EMS服务商,而已经步入国际市场的中国本土公司也继续在研发投入上加码。
  业界大大小小的人士已呼吁多年,要尽快改变中国电子产品“缺芯少魂”之境地,而为此给出的良方,大多可归结为“市场换技术”。现在,中国已是公认的世界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但有一个数据我们是无法回避的:目前中国电子制造业70%为外来者,近9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由外资公司创造的。也就是说,我们多年以来向外资开放市场,换来的却是制造产能。本土公司无“芯”状况没实质改变,外资公司的“魂”也没进来。但凭此就断言“市场换技术”的失效,恐怕还不是时候。
  属于自己的“市场”有三个层面含义:第一,有无现实的需求;第二,自己有无产品去供应这个需求;第三,自己的产品有无能力去满足这个需求。显然,在前两个层面意义上的市场,想从外来者那里换取技术是无从谈起的,除非用非常规手段,但这也引来美国人对中国是“小偷”行为的指责,而此时中国人还以“强盗”的诉讼也只能是满足一时的嘴巴上痛快,对解决自己“缺芯少魂”的短板无任何意义。
  中国经济持续10多年的高速增长,终于使中国对电子产品的潜在需求成为现实,而中国本土电子制造商从制造端入手逐步向技术自我研发延伸,也使自己成为了外来者的竞争对手,甚至出现了收购外来者全球业务的案例发生。于是,市场第三个层面形成了,外来者的技术研发功能也开始大范围落地中国。这样,中国业者就有了就近从学习制造向学习如何进行技术研发延伸的机会。
  外来者目前把技术研发业务移到中国,首先还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大幅提升使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尚未开发的新兴消费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消费层次之多、需求之复杂,是任何一个地区市场都无法相比的。其次,是进入中国的外来者相互竞争的需要,中国这块“大肥肉”吸引着全球淘金者的眼球,要想在中国市场胜出,就必需在当地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新的产品。再者,是中国本土公司技术水平已具相当实力的结果,研发出满足当地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产品,是外来者与本土公司竞争要做到的第一步。
  但中国现实市场需求的存在并持续放大,并不意味着外来者把技术研发移至中国就是唯一选项,那些声称在中国从事芯片开发的外来者,目前在其中国研发中心中更多的还是做些搭积木式的软件开发业务,或是对其中国用户进行技术支持。赛普拉斯新产品开发副总裁Paul Keswick就说,我们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对其用户有24小时反应能力,而我们目前最快也要48小时才能给客户应答,所以及时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是新设计中心当务之急的业务。至于产品开发则要看中国市场的发展需要了。
  由此看来,在中国本土公司尚无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外来者尽管已开始着手搭建产品开发能力,但并不急于在中国设计产品。当然,中国目前对IP的保护环境与外来者的期待尚存较大差距,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在观察中国“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成效时,也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拉长我们预期效果的时间段,市场会驱动着外来者主动把技术研发业务送上门来。
  华为现在已拥有8000多项专利,其中800来项是在中国以外的20个国家申请的,华为计划未来每年都要在欧美地区申请100余项专利。除去在北京、深圳、上海、南京、西安以及成都拥有研发中心外,华为还在美国的硅谷和达拉斯、瑞典、印度以及俄罗斯建立了5家研发机构。为此,华为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在40亿元人民币以上。如果像华为这样的中国本土公司多了,还愁外来者不主动找上门吗?从这个层面上说,“市场换技术”没有“技术换技术”来的可靠、实在。

作者:姚钢
<B>地球人都知道:“市场换技术”是句骗自己的话!</B>
[B]以下是引用[I]tomcat650093[/I]在2005-11-27 22:37:00的发言:[/B][BR]<B>地球人都知道:“市场换技术”是句骗自己的话!</B>
[B]以下是引用[I]tomcat650093[/I]在2005-11-27 22:37:00的发言:[/B][BR]<B>地球人都知道:“市场换技术”是句骗自己的话!</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