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一回,发点文学的东西(《同路人》第一期节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17:39
《同路人》为电子杂志(由几位浙大学生编辑),双月刊。
我们主要提倡创作类,而不是评论类的文章,但并不排斥(文艺)评论。
“同路人”这个概念来自苏联,那些同路人曾经幻想没有倾向的文学,但最
终失败,被拖入了时代的洪流,于是从文学走到生活去,成为了或明或暗的现实
主义者。
是啊,青年人的心总是充溢着罗曼蒂克的幻想,认为世界是美的,阳光是普
照的,但是真实往往不是那样,所以就会有很多徘徊和周转。那么处于痛苦中的
他们该怎么办呢?想必只有认真地阅读、观察、思考,有对社会、人生、文化的
认真的看法,并把这些看法体现在他的写作中,才不至于继续徘徊吧。
所以他的写作一定有目的(首先就不是抒发小我),是要为人生(而不是纯粹
的“美”)和现实(而不是幻想中的糖水)负责的。他们的看法是不一致的,而
且也不一定要求一致,因为这才是“同路人”:在一条几乎不算是路的路上,大
家一起走,有的人继续走,有的人停了下来,开始享受,有的人则选择回去。
他们也不着急“宣布”这些看法,因为在一个焦虑的时代,宣布是没有用的。
这就是作为青年人的同路人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不停下来去“宣布”点什么,
而是继续走、继续写,或者干脆不写,干脆放弃。对于同路人来说,走是重要的,
正如写是重要的,至于写出来的是什么,是好是坏,那倒先不去管它。
既要为人生和现实负责,又不焦虑,在这样一个时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就抱着尝试的念头,来做一期,试它一试。
在电脑上读文字是很累的,这些文章不必每篇都读,挑拣挑拣,随手翻翻,
就行了。
不说开卷有益,但至少应该无害吧。《同路人》为电子杂志(由几位浙大学生编辑),双月刊。
我们主要提倡创作类,而不是评论类的文章,但并不排斥(文艺)评论。
“同路人”这个概念来自苏联,那些同路人曾经幻想没有倾向的文学,但最
终失败,被拖入了时代的洪流,于是从文学走到生活去,成为了或明或暗的现实
主义者。
是啊,青年人的心总是充溢着罗曼蒂克的幻想,认为世界是美的,阳光是普
照的,但是真实往往不是那样,所以就会有很多徘徊和周转。那么处于痛苦中的
他们该怎么办呢?想必只有认真地阅读、观察、思考,有对社会、人生、文化的
认真的看法,并把这些看法体现在他的写作中,才不至于继续徘徊吧。
所以他的写作一定有目的(首先就不是抒发小我),是要为人生(而不是纯粹
的“美”)和现实(而不是幻想中的糖水)负责的。他们的看法是不一致的,而
且也不一定要求一致,因为这才是“同路人”:在一条几乎不算是路的路上,大
家一起走,有的人继续走,有的人停了下来,开始享受,有的人则选择回去。
他们也不着急“宣布”这些看法,因为在一个焦虑的时代,宣布是没有用的。
这就是作为青年人的同路人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不停下来去“宣布”点什么,
而是继续走、继续写,或者干脆不写,干脆放弃。对于同路人来说,走是重要的,
正如写是重要的,至于写出来的是什么,是好是坏,那倒先不去管它。
既要为人生和现实负责,又不焦虑,在这样一个时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就抱着尝试的念头,来做一期,试它一试。
在电脑上读文字是很累的,这些文章不必每篇都读,挑拣挑拣,随手翻翻,
就行了。
不说开卷有益,但至少应该无害吧。
标题党~一点都不酸:D
如何上传PDF?
附件里包括pdf类型,小于附件大小限制即可上传。
万恶的附件大小限制

文章目录,以后不定期更新

目录

两个小舅子   
林仲圯  
花糖树  
可恶  
芡塘的故事  
蓝   
台湾速写   
晚霞  
在九溪十八涧  
读《雪国》散记   
巴别尔与红色骑兵军
从标题看~似乎是微型小说选刊的风格哦:D
两个小舅子  文/若维

“他是自愿的?”
“没有没有。 那个时候工作还是
分配的。何况他是科班出身,学的是
公路建设。 他是那个段上唯一的大学
毕业生。”
“其他人呢?”
“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农民。他们
那个段离城不远,只有5公里,比我
另外一个小舅子的那个段近多了—
—另外那个小舅子的段离城 60 公
里,离最近的一个镇有 30 公里——
不过这5公里都是盘山公路, 特别难
走,他们的宿舍就在快到山顶的地
方。据我的这个小舅子说,站在宿舍
门口就能够看到整个城市,他说很好
看。晚上看着万家灯火,心里很不是
滋味。”
“进城很不方便吧。”
“是的,他们的工作还是很忙,
而且很辛苦。 他还曾经教过我怎么修
补公路。他说要先拿锄头……不是锄
头,叫什么来着?”
“是镐吧。”
“是是是, 先拿那个把坑底和周
围敲松,一小个坑也得敲很大的一
块,碎渣就留在那里。他们不是还要
去修路两边的山坡么?就是把临着
路的一侧山坡挖出一个斜面, 然后用
石头压住,压成菱形,再从周围挖些
植物种在菱形中间,一般都是些叫不
出名字的野灌木。干这个就要挖土,
所以他们就把挖山挖出来的土放在
一边拿来补刚才说的那种坑。 先是把
土倒在敲好的地方, 用锄头 ‘哆哆哆’
地压实,又放一些,又压,然后要用
筛子筛土,在压实的上面筛上一层又
一层的细土,然后平整路面。”
“不是有专门铺路的碎石么?”  
“哪里啊。要钱的嘛。他们这种
小段,根本没什么钱,只能自己想办
法。”
“这样就可以了?不是还要浇
上柏油?”   
“有的话就浇上,没有就这样。
他学的东西基本也用不上。 这些还是
跟别人学来的呢。他干了一年,干不
下去了,当时叫做思想上不安定。他
们段长就来找他谈话, 说你看我呢也
差不多了,再干两年也就退了,你是
我们这里唯一的大学生, 我保证我下
来后段长这个位子肯定是你的。”
“哈哈,这招没什么用吧。”
    “不是没什么用,是非常有用。
段长是当兵退下来的,家在农村,老
婆也是农村的, 两个人可以说半辈子
分居,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我这个
小舅子不听不要紧,一听这话吓得要
命。嘿嘿,他跟我说,从那天起,他
就痛下决心,一定要离开这个养路
段。”
“那后来呢?”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 当时调动
工作非常困难。 不过我这个小舅子痛
下决心,不是要求调动,是要辞职,
不干了。不过辞职也不是容易的,申
请交上去,半年下不来。后来他说他
反正不干了,什么都不要了,就是要
走。他爸,也就是我爱人的父亲,虽
然不同意,好说歹说也没用,最后也
只好这里请吃饭,那里送点东西,好
不容易把他的辞职办了下来。”
    “那他干什么去了,以后?”
    “以后就好玩了。他不是会修路
么?刚出来就听说有一个地方在修
路,他就去应聘。他被某一段路的包
工头选中,因为是大学生,又有两年
正当的工作经验,当了个监工,反正
是站在旁边指导民工怎么干的那种。
那时候修路这摊子事很乱, 乱到什么
程度?他那个包工头老板只负责修
两公里, 他还告诉我包工头上面还有
包工头,而且上面还有更多,基本上
几百公里的路被分割成无数段承包
出去。修了半年,他拿到了两万五千
块钱。”
    “哇,应该算很大一笔了吧。
“那是当然! 两万五什么概念?
我们那个时候还在说‘万元户’呢。
我的工资才五十七块四毛三。还算高
的喽。”
    “他拿钱做生意去了?”
    “我这小舅子很时髦哩。 那个时
候——你可能没什么印象了——刚
刚开始流行骑摩托车。 你们现在买个
汽车也没什么了不起,那时候,哼,
谁买个摩托简直就是头版头条, 全单
位的人都会谈论,很迷小姑娘呢。这
个小舅子倒好,还看不上别的,两万
五全砸进去, 买了一辆当时最顶级的
原装进口日本摩托。”
    “雅马哈?”
    “不是不是,是本田, 当时叫 ‘宏
达250’ 。”
    “是不是从此迷倒一片, 然后百
里挑一?”
    “这个小舅子玩摩托玩了几天,
听说宁波那边在修路,就跑去宁波,
又捞了一把。”
    “那他现在做什么?”
    “他没有回来, 带着宁波捞的钱
去了北京。北京可就不好混了,也没
什么路要修,他呆了半年什么事也找
不到。不过他也没闲着,听说北京人
开始装修房子,他发现装修这一行很
有前途, 就去搞装修。 结果没人要他。
这老兄索性去中央美术学院学了一
年的装潢设计, 毕业拿了个什么资格
证书。 那个时候全国有这个证的人没
几个,他就靠它吃饭了,在好几家公
司跳来跳去, 每跳一次收入高一截。”  
    “这么说现在还在搞装修这一
行了?”
    “没有,他还是不安分,后来听
说厦门那边有装潢设计的一个什么
培训班,他又跑去培训, 又拿了个证,
又跳了另外的公司。拿了这个证,加
上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 从此以后他
去新公司,首先就跟老板谈条件。他
在北京买了房,还买了当时很了不得
的桑塔纳 2000,然后就跟老板说,
我住得远,来上班必须开车,所以养
车费用公司要给我全部报销, 否则免
谈。好玩的是,他居然全部谈成,每
一家公司都同意。 后来他觉得干装修
辛苦,就又干了别的。”
    “那之前的那些证不是白拿
了?”
    “他不管这些,他现在干的工作
很有意思。上次从北京回来,好像就
是刚结婚回来探亲……”
    “多大了?”
    “三十多吧。回来探亲,他跟我
说,他现在在房地产公司里一个特别
的部门工作。 这个部门负责什么呢?
不是有人买了房,后来看看不合适,
或者觉得质量不好之类的, 就会来和
房地产公司提退房或者吵架么?这
个部门就专门负责搞定这些人。他说
他的工作就是谈判, 想方设法让退房
的人觉得还是不该退, 这个房子还是
哦~原来是小小说的风格:D
很好的;让来吵架的人觉得没什么好
吵的, 房子挺好的嘛。他说干得很好,
全都能搞定,很得老板赏识,并且认
识了很多朋友。房价一涨,所有人都
感谢他。”
    “这不就是忽悠人嘛,还谈判
呢。”
    “没有,他这次回来我算见识了
什么叫谈判。 我们一家和小舅子两口
子上街去买了一次东西,一共买了五
件东西,讲价讲了八次! ”
    “八次?”
    “我告诉你,他讲价可不一般。
我有一个朋友买东西喜欢赌气。 比如
他在这家问价,人家要一百,他给八
十,人家不卖,怎么说都不卖,他就
立刻去隔壁一家买同样的东西, 不讲
价,直接给一百二。还要大喊大叫:
‘老板! 这个东西就你这里最好啦! ’
然后大声喊出东西的名字,大声说:
‘果然是好东西!我要了!来!给你
一百二! ’我们一般买东西,如果讲
价讲不下来,也不会这么赌气,但也
不会回头。但我小舅子不这样。”
    “那他是怎么讲价的?”
    “那天去买东西,他看中有一家
的,就跟老板讲价。老板就是不让。
他也就走了,在市场里转一圈,又回
来。回来干什么呢?再讲。还是讲不
下来。他又走了。 又到市场里转一圈,
还是觉得这家东西好,又回来。见到
老板,他首先笑嘻嘻地说,老板啊,
你看,我这是第三次来了,我不是要
跟你讲价, 我是确实觉得你的东西是
这里最好的,但是,它确实不值这个
价,你应该让我那几块钱,再说我都
已经来了三次了, 你总不好意思让我
来第四次第五次吧。 老板实在也不好
意思了,终于让价给他。”
    “这不是太烦人了?他难道不
烦?”
    “我可是被他折腾得烦死了。那
天买五件东西,在各大商场绕来绕去
绕一整天,一共也就省下 85 块钱。
算算其实没多少。我就问他,你也不
缺这点, 干嘛这么累呢?他说他一点
都不觉得累,反而很有趣。你说有意
思吧,他说很有趣。他说和不同的人
讲价,能够锻炼自己的口才,对他的
工作有好处, 并且讲价对他来说一点
不乏味。”
    “我算是服了。还有这种人。”
    “我也是服了。他说这些年虽然
奔波辛苦, 但总比呆在养路段好千百
倍。他说他最感谢的就是段长了,没
有他的一席话,他现在不知道在干嘛
呢。 这个小舅子现在在北京买了第二
套房,媳妇是在北京找的,据他说是
好不容易才选下来的。他算是混得好
的,另外那个就不行了。”
    “他在养路段干了多长时间?”  
    “也就是两年。”
    “都是两年?那这个小舅子现
在干什么?”
“他现在一般,反正在城里工
作,没另外那个小舅子故事多。他是
个很安分的人。 他在的那个段比刚才
说那个小舅子的艰苦多了。 虽然只有
两年,但他说经历过很多凶险的事
情,印象很深。”
    “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太凶险所
以出来干了?”
    “没有,他很老实,觉得刚开始
工作,条件差很正常。他说那些凶险
的事情现在让他想其实也想不起来
多少, 反正就是条件恶劣, 工作辛苦。
但他记得一件事, 并且说这件事一辈
子都记得。”
    “赶紧,讲来听听。”
    “他们段在深山里,刚才说了,
离城 60 公里,到最近的一个镇也要
30 公里。他才去的时候不会喝酒,
他们进城不方便, 段上工人每天的主
要娱乐就是喝酒打牌, 很快他就学会
喝酒了。离他们段所在地 15 公里有
一个小酒厂,所以买酒相对容易些。
每次段上都派一个人去买酒, 不过你
也想得到,基本上就是他这个新人。
他说第一次让他去的时候他推脱说
不知道在哪里,段长说不要紧,有人
带路。他说有人去了他何必去呢,段
长说你不知道, 那个人去买的就只够
自己一个人喝。”
    “什么人这么厉害?”
    “不是厉害,你听完嘛。我小舅
子说,那天他被派去买酒,段上给他
准备了大大小小的塑料桶,自行车挂
到挂不下为止。 然后那个工友也推了
一辆破单车出来。 只见他身上挎着一
只很大的军用水壶, 小舅子说全部绿
漆只剩一点点了,大部分地方被磨得
光光的,光得发亮。破单车上也挂满
了各种瓶子, 都是些平时吃喝剩下的
大大小小的塑料瓶。他用一根铁丝把
他们紧紧拴在一起,拴得很有讲究,
瓶口一律朝上,刚好挂满整辆自行
车。车走起来,就听见‘哐当哐当’
的响声。那个工友不爱说话,一路上
他就听见‘哐当哐当、哐当哐当’ 。”  
    “这么多就他一个人喝?”
    “是呀。他基本上一周去一次,
那个人每个月去一次,而且准时得
很,就是发工资的那天。一发工资,
小舅子说大家都约着进城一趟, 或者
去镇上转转,买点日用品,顺便散散
心解解闷。 那个老兄不去。他拿到钱,
先分作三份。 第一份交给一个进城的
工友,让他帮忙到邮局寄掉。”
    “寄回家?”
    “寄给他老婆,他老婆在农村,
而且据说比较远。他一年才回去一
次。”
    “另外两份呢?一份拿来买
酒?”
    “嗯,一份自己留着,偶尔也到
镇上去,买毛巾肥皂什么的。小舅子
说那人不抽烟,所以也不买烟。另一
份当然就是拿来买酒。工资一发,钱
一分,别人进城去了,他就去买酒。
这个人干活的时候也不怎么说话,那
个大大的军用水壶随时背在身上,时
不时喝上一口。”
    “他不喝水?”
    “不喝。 小舅子说这个人神奇就
神奇在这里。他不喝水。吃饭的时候
要喝一碗汤,但从不喝水。那个人早
上起来,军用水壶就放在枕头边,拿
起来, 咕咕咕, 喝两口。 然后去洗脸。
回来,把各种瓶子拿出来,把军用水
壶灌满,上工。干累了,喝两口,中
午开饭, 先喝两口, 然后吃饭, 吃完,
再喝两口。晚上就不喝自己的了,大
家一起吃饭,他就喝公家的酒。小舅
子说大家知道他好这口, 所以也多分
他一杯,他当然也凑自己的一份钱。
但他不贪杯,不多喝,就是说他不会
因为酒是公家的就拼命喝。”
    “那这个人一天要喝多少酒
啊?! ”
    “不多不少,就是一军用水壶。
每天剩下两口,早上起来喝掉。”
    “他不会整天醉醺醺的吧?”
    “没有, 我小舅子说他从来没见
这人平日里喝醉过。他只是不爱说
话,人虽然很随和,也很愿意帮别人
忙,但一到晚上就独自一个喝酒,不
吃零食,也不打牌,也不听广播,也
不看书,就喝酒。我小舅子有一回上
厕所还被他吓了一跳。”
    “那个人一边上厕所一边喝酒啊?”
    “没有没有。我小舅子去上厕
所,当时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月亮倒是很亮, 所以猛一看见树上一
大个黑影,吓个半死。后来仔细一看
才认清是他。 说这个老兄坐在一支粗
树枝上,手里拿着那个壶,呆呆地望
着远处。 我小舅子说那天晚上他感到
这一切太可怕了,所以也痛下决心,
一定要离开。”
    “哈哈,都痛下决心了。”
    “这个还不算。他不是在那个段
上干了两年吗?第一年过中秋的时
候,大家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一番。段
长进城买了好酒回来, 我小舅子说他
第一次见那个老兄喝醉。大家倒是很
习惯的样子,把他抬回宿舍,在床前
放一只桶, 满满灌一桶水, 放一个瓢,
关门走人。”
    “这样就不管了?”
    “他们那里人手少, 当时设段的
时候宿舍倒是建得多,每人一间,还
有房间空着。大家把那个人丢到一间
宿舍,据说专门用来醒酒的,然后人
家就告诉我小舅子说没事, 让那个老
兄睡两三天就好了。”
    “什么都不吃就喝水吗?太神
奇了。”
    “嘿嘿,就是这么神奇。那老兄
足足睡了三天! 三天后我小舅子耐不
住了, 第一个爬门去看——以前那种
门你可能不知道,门上有两个小窗。
一般都是只关门,小窗子不关,这样
通风性比较好——”
    “知道知道, 我家以前就是这种
门,门框上面还有一个框,两扇窗对
开,有插销的那种。”
    “就是那种门。 我小舅子就找个
凳子垫着爬上去看, 只见那老兄睡得
舒舒服服,桶里的水全被喝光。”
    “终于喝水了。那后来也没人
管?”
    “我小舅子跑去跟段长说情况,
段长说,哦,水喝光了,那么可以叫
他起来干活了。他就跑去敲门,那个
老兄果然爬起来, 打开门看见我小舅
子,嘿嘿一笑,摇摇头就出工了。”
    “厉害啊。 这个人是不是少数民
族、 很能喝酒的那种?是不是当兵退
下来的?莫非打过自卫反击战?”
    “不知道。真不知道。我小舅子
说只知道他有个媳妇在农村, 别的大
家不说,他自己也不说。第二次喝醉
之后,我小舅子才叫痛下决心呢。”
    “又喝醉?看来这个人酒量也
不行。”
    “这次跟酒量无关了。 我小舅子
他们第二年春节时候接到命令说不
放假,要保证道路安全,所以大家一
起过春节。小舅子是第一次,其他人
说这很平常了。大家于是又在一起喝
酒。这次那个老兄又醉了,大家照例
处理。 三天过去。大年初四, 去敲门,
没人答应。大家想可能还得再睡一天。初五,再敲,还是没反应。这下
不对了,段长亲自爬上门去看,才看
一眼, 我小舅子说段长像兔子一样窜
下来,大喊砸门。门一砸开,只见桶
里的水还剩一半, 一个人伸展得很可
怕:两条腿使劲蹬着什么似的,腰扭
向一边,一条手臂僵直地指向某个方
位,头朝下,另一只手死死抓住那个
军用水壶。”
    “啊?”
    “把他抬出来的时候, 我小舅子
说,他自己的手冰凉冰凉的。”
今天先发一篇,看看反响,再发个编后记 ,好让大家大概了解下这杂志

编后记
编完《同路人》的第一期,我们
的心里很有些忐忑, 因为我们还是抱
着“试它一试”的态度来做这一期杂
志的,既然是试一试,对试的结果就
特别看重,特别牵挂。另外,在发刊
词里提到的那些所谓的“理念”也只
是理念, 理念先行的我们是不是刊发
了符合那个理念的文章呢?这一点,
我们也不清楚。
所以,现在是读者审判我们的时
候。 但是我们希望这个审判的结果不
要过于残忍。 我们希望自己还能够继
续走下去。
在审判前,我们自己来陈述一下
吧,以下的看法,仅代表编辑们的看
法。
《两个小舅子》的叙事简洁、有
力,写了在大搞物质文明建设的洪流
中两个不同的小舅子的不同的生活。
这一点是很清楚的,难得的是,这篇
小说既清楚,又给人一种特殊的(可
能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韵味。
《林仲圯》和《芡塘的故事》是
同一个人写的, 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特
点,就是真诚地对待所写的人与事,
对这些人与事,小说有着清晰的判
断。
《花糖树》和《蓝》也是同一个
人写的, 而且人们一看就知道这个人
是女性。这两篇小说也有着“特殊的
韵味”,尤其是《蓝》,这篇小说受到
了外国文学的一些影响, 但被影响得
很好。判断小说好坏其实很简单的,
那就是人们是否会爱上小说所描绘
的人与事——我们就已经爱上了小
说里的“我”和“我”的祖母,她们
彻底鄙弃所谓的现代文明, 以及现代
文明那不厌其烦的自我论证, 用另外
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执着地追求着
意义。
《可恶》这篇故事也是很不错
的,它有时代感,它描绘了一个男知
识分子的卑微、 懒惰、 徘徊、 无力 (正
如他们恰好都有的样子) 。不过这篇
小说的主旨不是展现这种病态, 或以
此为美 (毕竟我们和波德莱尔没什么
关系) 。
《台湾速写》告诉我们,一个人
要有文化,他的感官才能够敏锐,他
才能看到事物。有文化,总是一件好
事情。
《晚霞》和《在九溪十八涧》。
诗就像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手势、脸
孔、穿着,作用更多地在于“令人印
象深刻”,所以,还是不谈为妙,把
诗歌留给诗歌本身吧。
《巴别尔和红色骑兵军》和《读
雪国散记》是两篇“书评”。我们本
来不打算发所谓的“书评”,但是这
两篇文章并非简单的书评。这两篇
“书评” ,一篇是以日本文化的“偏
执而单纯”,来衬托中国文化的“浩
然而博大”,以过去的川端康成的
“好”, 来言现在的中国文艺的“糟” ;
另外一篇,写的是巴别尔的《骑兵
军》 ,他认为,巴别尔写的骑兵军之
所以好,是因为他的写作是精确的
(精确不是自然主义。 这里也有炽热
的表现) ,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是必然
的。真实不是看到的,而是达到的,
精确的写作, 才能发现并写出必然的
东西, 才能达到真实。 巴别尔的天才,
正是因为这一点。
   请诸位与我们一起走下去吧!

       《同路人》编辑部
2009年5月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编辑掉算了

编辑掉算了


032.gif


乱序发文

读《雪国》散记          文/三水

镜子里有雪,还有女子通红的脸,她们一样的洁净无比。岛村又一次踏上了前去雪国的
旅程。幻影在旅程的开始便袭扰上了这个中年人的心头。火车窗前映出那张柔和的脸,那带着真挚感情的关怀的眼眸,那动听优美的声音,在鼻尖游荡回旋的淡淡的软香,孤寂的旅途中,这些在一瞬间使他心灵颤动。
譬如一本书,他被场景翻到了这也许已经尘封了的一页。因为这个一瞬间其实是早已深深埋在了他心灵
的底层,只等着引信被火星轻轻地触发。岛村再遇见火车上的女子(叶子) 是在那个给他慰籍的女子时,(驹子)的房间。山野的灯火掠过了她冷寂的脸,在她的眼睛里重叠,微微闪亮。幻影在这一刻多么真实地呈现了,可它却依旧那么难以触摸。或许是叶子时时的若即若离,又或许是他不忍亵渎美好,或许是对驹子的热烈而真实的愧疚阻碍了他,又或许是因为他懦弱和优柔寡断。
中年人的意义和爱情其实只是,也只可能是一个心中的幻影而已。它看起来有真实的对象,可它更如覆盖在肌肤上的雪一般,它冷冷地刺痛着敏感的末梢神经,瞬间就会被追寻的欲望和热度所融化、消亡、升华。原来埋在中年人心底的不是浓烈的火药,引信烧断后,只留下一抹青烟。对象是真实的,幻影或者错觉都只是对观察者本身而言的。叶子是真实的,但她却只是个如青烟般的女子,美幻而轻柔,敏感而脆弱,欲倚杨柳而上清风,却终究难入伊人怀。在过往的火车上呼啸而过唯一亲人,其所看护的病患或是岛村,东京或是雪国,它们都只是叶子无法停靠的站台。她所要的就只是在习惯的孤独和漂泊中寻求一个依恋本身而已。依靠,这人世间多需要有个可依靠的人,又何曾有过几个可以依靠的人?她站在那扇打开的门前被动地等待着可以停靠的站台,可这一列火车在铁轨上飞驰过了冷冰冰的人世。她终究成了自己生命的过客。
那么渴望和绝望的爱情!孤寂中年人的心纠缠在幻想和真实中的爱情,却在阿驹这个雪国少女的心间如
被炉中炭火一般炽热着。寻求生活和爱情的意义对她而言那么没有意义,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为了意义本身。
      善良、聪明、贤惠、善解人意、单纯、热情……这是个多么好的女人。“你是个好女人。 岛村的这句话”情欲交杂,真情与无奈兼有。这却深深的伤害了敏感、纯洁的驹子,她从这句话中听出了这些,更听出了憧憬即将破灭的声音正隐隐约约地由远而近。她愿意为这个男人, 是对她的爱情奉献她的一切。不,驹子时时担心别人瞧见她留宿于岛村房间,却常常流连于此。她越过茂密的灌木丛登上后山来看望岛村时,不由人想起了小周后恐惊醒她的姐姐和宫女们,脱下绣鞋,踮脚而行,在不安、担忧和向往中,轻盈的飞奔到后主怀抱的情景。驹子每次见他时都要穿不同的宴服。驹子在每个参与宴会的间隙都要飞奔来看一眼情郎。
驹子为心爱的人弹起三弦琴,倾心唱一曲自学却优美动听的剧目。驹子带着岛村走进她的居所,走进她所有的生命历程……驹子用她的一切包括身体温暖着她所爱的人的生命,也构筑着她的憧憬。爱情、婚姻、职业、东京……日记里记载的憧憬是徒劳,岛村看到的驹子也是徒劳,因为宿命,因为虚无,这是憧憬所无法对抗和挣脱的。驹子为自己的每一次憧憬都全身心地付出,为未来的生计学舞蹈,为卖身到东京时唯一来送别的行男治病而成为艺妓,为做好艺妓而努力学唱剧目,为爱情……她害怕为行男的离世送最后一程,她害怕岛村的每一次离别,她害怕如大姐般走完艺妓的生涯……驹子小鹿般拼命躲闪着憧憬的破灭,宿命却无情地一次次让她经历。驹子依旧热烈地憧憬,依旧为她“徒劳”的憧憬付出全部的身心,直到宿命用一场火打断了她热烈的向往。中年人靠着祖产过得衣食无忧,于是岛村的生活剔除了琐碎,也剔除了内容,只剩下对家人安排的细致生活的无聊,在孤独的生命中体验出虚无。他所做的,总是让自己觉得是徒劳,于是中年人活在了生命的另一面。他浮沉在感官的真实,沉迷于心灵的虚无;心灵孤独而沉静,躯壳渴求美好却懦弱地消解意义,成了一个生命的旁观者。一个驹子、叶子和自己的旁观者,一个文化和自然景致的旁观者,一个精神和肉体的旁观者,一个真实和虚幻的旁观者。他和她们,都被命运孤独地遗留着。他被虚无消解而变得懦弱了,无力追寻幻影和真实,也无力感受它们的温暖,最终只能剩下虚弱的孤独。
她终于还是被宿命推向了孤独,可她如雪消春来的青草般嫩绿,单纯而热烈地绽放过生命。她孤独得如一根棉丝灯绳,一头燃着幽暗的火,一头怎么也摆脱不了这原本就不再多的灯油。雪国四时美景成了让人沉醉之地,却也成了孤独的人更加孤独之地。一草一木总是随心而动,心喜则美景似美酒锦上添花,悲则风月不关此愁意,却无端添之。那银河泻落在心底时,叶子和驹子终究都成了一种凄绝的梦幻,白茫茫的虚无。

乱序发文

读《雪国》散记          文/三水

镜子里有雪,还有女子通红的脸,她们一样的洁净无比。岛村又一次踏上了前去雪国的
旅程。幻影在旅程的开始便袭扰上了这个中年人的心头。火车窗前映出那张柔和的脸,那带着真挚感情的关怀的眼眸,那动听优美的声音,在鼻尖游荡回旋的淡淡的软香,孤寂的旅途中,这些在一瞬间使他心灵颤动。
譬如一本书,他被场景翻到了这也许已经尘封了的一页。因为这个一瞬间其实是早已深深埋在了他心灵
的底层,只等着引信被火星轻轻地触发。岛村再遇见火车上的女子(叶子) 是在那个给他慰籍的女子时,(驹子)的房间。山野的灯火掠过了她冷寂的脸,在她的眼睛里重叠,微微闪亮。幻影在这一刻多么真实地呈现了,可它却依旧那么难以触摸。或许是叶子时时的若即若离,又或许是他不忍亵渎美好,或许是对驹子的热烈而真实的愧疚阻碍了他,又或许是因为他懦弱和优柔寡断。
中年人的意义和爱情其实只是,也只可能是一个心中的幻影而已。它看起来有真实的对象,可它更如覆盖在肌肤上的雪一般,它冷冷地刺痛着敏感的末梢神经,瞬间就会被追寻的欲望和热度所融化、消亡、升华。原来埋在中年人心底的不是浓烈的火药,引信烧断后,只留下一抹青烟。对象是真实的,幻影或者错觉都只是对观察者本身而言的。叶子是真实的,但她却只是个如青烟般的女子,美幻而轻柔,敏感而脆弱,欲倚杨柳而上清风,却终究难入伊人怀。在过往的火车上呼啸而过唯一亲人,其所看护的病患或是岛村,东京或是雪国,它们都只是叶子无法停靠的站台。她所要的就只是在习惯的孤独和漂泊中寻求一个依恋本身而已。依靠,这人世间多需要有个可依靠的人,又何曾有过几个可以依靠的人?她站在那扇打开的门前被动地等待着可以停靠的站台,可这一列火车在铁轨上飞驰过了冷冰冰的人世。她终究成了自己生命的过客。
那么渴望和绝望的爱情!孤寂中年人的心纠缠在幻想和真实中的爱情,却在阿驹这个雪国少女的心间如
被炉中炭火一般炽热着。寻求生活和爱情的意义对她而言那么没有意义,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为了意义本身。
      善良、聪明、贤惠、善解人意、单纯、热情……这是个多么好的女人。“你是个好女人。 岛村的这句话”情欲交杂,真情与无奈兼有。这却深深的伤害了敏感、纯洁的驹子,她从这句话中听出了这些,更听出了憧憬即将破灭的声音正隐隐约约地由远而近。她愿意为这个男人, 是对她的爱情奉献她的一切。不,驹子时时担心别人瞧见她留宿于岛村房间,却常常流连于此。她越过茂密的灌木丛登上后山来看望岛村时,不由人想起了小周后恐惊醒她的姐姐和宫女们,脱下绣鞋,踮脚而行,在不安、担忧和向往中,轻盈的飞奔到后主怀抱的情景。驹子每次见他时都要穿不同的宴服。驹子在每个参与宴会的间隙都要飞奔来看一眼情郎。
驹子为心爱的人弹起三弦琴,倾心唱一曲自学却优美动听的剧目。驹子带着岛村走进她的居所,走进她所有的生命历程……驹子用她的一切包括身体温暖着她所爱的人的生命,也构筑着她的憧憬。爱情、婚姻、职业、东京……日记里记载的憧憬是徒劳,岛村看到的驹子也是徒劳,因为宿命,因为虚无,这是憧憬所无法对抗和挣脱的。驹子为自己的每一次憧憬都全身心地付出,为未来的生计学舞蹈,为卖身到东京时唯一来送别的行男治病而成为艺妓,为做好艺妓而努力学唱剧目,为爱情……她害怕为行男的离世送最后一程,她害怕岛村的每一次离别,她害怕如大姐般走完艺妓的生涯……驹子小鹿般拼命躲闪着憧憬的破灭,宿命却无情地一次次让她经历。驹子依旧热烈地憧憬,依旧为她“徒劳”的憧憬付出全部的身心,直到宿命用一场火打断了她热烈的向往。中年人靠着祖产过得衣食无忧,于是岛村的生活剔除了琐碎,也剔除了内容,只剩下对家人安排的细致生活的无聊,在孤独的生命中体验出虚无。他所做的,总是让自己觉得是徒劳,于是中年人活在了生命的另一面。他浮沉在感官的真实,沉迷于心灵的虚无;心灵孤独而沉静,躯壳渴求美好却懦弱地消解意义,成了一个生命的旁观者。一个驹子、叶子和自己的旁观者,一个文化和自然景致的旁观者,一个精神和肉体的旁观者,一个真实和虚幻的旁观者。他和她们,都被命运孤独地遗留着。他被虚无消解而变得懦弱了,无力追寻幻影和真实,也无力感受它们的温暖,最终只能剩下虚弱的孤独。
她终于还是被宿命推向了孤独,可她如雪消春来的青草般嫩绿,单纯而热烈地绽放过生命。她孤独得如一根棉丝灯绳,一头燃着幽暗的火,一头怎么也摆脱不了这原本就不再多的灯油。雪国四时美景成了让人沉醉之地,却也成了孤独的人更加孤独之地。一草一木总是随心而动,心喜则美景似美酒锦上添花,悲则风月不关此愁意,却无端添之。那银河泻落在心底时,叶子和驹子终究都成了一种凄绝的梦幻,白茫茫的虚无。

川端康成的小说有凄绝之美。其
行文内敛、含蓄、细腻、阴柔,内外
皆秀。其中的人物却大多带着一种宿
命式的孤寂,从其早期《招魂节一景》
中的阿光,《伊豆的舞女》中的少女,
到《雪国》《古都》、,再到其晚期的
《千鹤》《睡美人》中的人物莫不如、
此。就连文中描写的美丽的景色,少
女的纯洁、真挚、热烈的爱情和女人
那温热的肉体都成了衬托孤寂和宿
命的绚烂一幕,美得让你惊心。
《雪国》一文自 1934 年连载发表
以来,几经修改,于 1947 年定稿。
它是川端康成小说中我最喜爱的,个
人也认为他最能代表川端康成的文
学。他早期的小说很单纯,多是对命
运、爱情、死亡等命题的思考和表现,
多少还粘连着一些孤儿情结。后期的
小说文思更加成熟、细腻,结构和情
节设计也更加精巧;与早期小说以温
婉细腻的感情和心理作为人物塑造
的主要手法相较,后期的小说更侧重
由“欲”来带动演绎人物的“情”。
情欲、生理和心理上的衰老,死亡是
人无法绕开的,也是文学难以绕开
的,川端康成在中后期反复探讨着这
些问题。
日本文学我所看不多,大概也就
翻过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夏目漱
石的《猫》,渡边淳一的《失乐园》,
读过三岛、大江一些文学作品。这些
文字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向的探
求,这些探求有些偏执的单纯——因
单纯而唯美,因偏执而悉心经营,将
某一样物、事发挥到极致、甚至几近
变态。
故事和情节的设计在川端康成
小说中为他对人丰富而细腻的心理
内向的探索做了精巧的设计。人心中
那种悲凉的孤独、宿命的虚无,是川
端康成内心难以摆脱的,大概也是日
本民族心理和日本文化难以摆脱的。
日本地处岛国,自然资源偏少,
自然灾害偏多,人口众多,聚齐在弹
丸之地,资本主义盛行且政治环境一
直不算很佳。其地域狭小,故文化难
以养得坦荡之气,养得浩然之气;其
国人口密集,资源匮乏,自然灾害和
外患威胁,故民族缺乏安全感,对生
命充满无常的恐惧和虚无;为生存
计,与人和自然争斗之心必然强盛,
内化则是立志改变自己之生存境遇,
外化则是军国主义,连吾大国小民苟
且之心都难有。苟且是来自于计较各
种厉害关系,往往选择不激烈的忍让
态度,这就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成
熟”;而与之相对应的“年轻”是受
欺凌时奋起反抗,若力所不逮,则暗
自学习人之长处,以图他日再起,力
盛时则易欺凌他人。
日本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质正
是因其年轻。年轻是两面的,一方面
是因年轻而有朝气,这使其愿意放下
姿态,在学习可以自我修炼的外来文
化时没有太多的阻隔和心理障碍。另
一方面,年轻就意味着不成熟,就容
易表现出少年人对事物看法的偏执,
文化中缺乏温和中正,恐惧和不安定
的生命体验使其文人感受并沉迷于
生命的虚无;市民在文化上易于接受
童话式的温情,怀念和保留些旧有的
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活符号,生活上容
易放纵自己的感官之欲。

在日本文学中,有一个称为“物
哀”的审美意识和取向。这大概也是
日本美的核心。川端康成说:“平安
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
川端康成的文字就是这种美的延续
和发扬,并成就了自己独特的美。“物
哀”的审美取向是来自于消除恐惧和
空虚带来的焦躁。这种寂静的美,是
努力与自然融合的东方美,但这种经
营细致的美还是游离在自然之外,它
使得日本文化对生命的探索难以达
到天地与人的浑然天成的交融。
另外,作为东方文化一个小分
支,日本文人也要面对文化的裂痕。
二战的命运,使得日本从维新走向了
比较彻底的西化,这种文化的裂痕在
以川端康成为代表的日本文人心中
刻下了无奈和伤痕,并产生了维护和
延续自身文化的责任感。川端康成自
始自终都在做文化实践,在他的小说
中,总是不厌其烦记录着各式各样的
节日仪式,旧有工艺,文化民俗。
后记
川端之美体现了日本之美,在这
一点上,川端和三岛尤其胜于大江健
三郎。
日本之传统文化受中国影响极
深,其固然精巧,却难以博大,故其
文化也难养育出伟大的思想家。
川端康成常常娓娓而道之绉纱、茶道和陶
瓷,总让人觉得有些小家子气,多少
显得敝帚自珍。但这种坚持本身是可
贵的;就如同帕幕克把伊斯坦布尔写
得如此清晰明朗一般。
中国倒出了许多思想家,远有孔
孟,近有鲁迅。可中国的当代人却忙
着诋毁自己的思想家,忙着诋毁自己
的民族,忙着背叛文化。记得以前看
过一段莫言、张艺谋和大江健三郎的
对话,莫言忙着显示自己和诺贝尔文
学奖获得者其实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忙着批判时代和自我生存环境(农村
的闭塞、愚昧和城市的压抑);张艺
谋忙着强调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和准
确把握。
指望他们排除功利之心去爱自
己的民族大概是相当困难了,那么中
国靠什么来让世界爱呢?
莫言说,逃离故乡才能让人更清
晰地理解和认识故乡。我想,但愿中
国的作家不要把逃离故乡当作逃离
故国才好。
占楼,以后不定期继续
占楼,以后不定期继续,在这个位置发文
难得桃MM有此雅兴啊,俺早就过了读文学的年龄啦
是啊,现在能看进去点东西不容易啊
liangkangping 发表于 2009-5-9 03:13
嘿嘿,因为这个东西的编撰有我的一点点功劳
占楼,以后不定期继续,在这个位置发文
:victory: xue xiao dian nao, qian lai zhi chi !
占楼,以后不定期继续,在这个位置发文
八股太多,俺都布吉岛酸是啥滋味鸟:L
偶最近都没时间看文学滴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