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央视八台《郑和下西洋》的联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22:49
昨晚看了央视八套的《郑和下西洋》,早晨突然想到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两人都姓郑,在对外交往中维护了国家的海权利益。真是巧合啊:lol


如果现在的国家出现一位姓郑的海军司令,是不是海峡两岸也会统一了?东海和南海的海权利益也可以得到维护了?




以上纯属个人臆想:$昨晚看了央视八套的《郑和下西洋》,早晨突然想到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两人都姓郑,在对外交往中维护了国家的海权利益。真是巧合啊:lol


如果现在的国家出现一位姓郑的海军司令,是不是海峡两岸也会统一了?东海和南海的海权利益也可以得到维护了?




以上纯属个人臆想:$
昨晚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耋耆之年的郑和对部下说,明天我们的船队将沿着黄金之岸,穿越风暴角,驶向未知的大洋。
我[:a13:] ,于是马上把频道切换了[:a11:] 。这样的导演应该[:a16:] JJ
呵呵,那是导演艺术化处理了。但是也蕴涵着新中国的海上大国之心的觉醒。
萨氏一族投身海洋事业绝对不是巧合
郑和是太监……
原帖由 教父2008 于 2009-3-26 22:03 发表
郑和是太监……

太监也出英雄嘛。
郑是明朝皇帝赐的姓,不是他们的本姓。
按某些人的话说,郑和是恐怖分子的前辈,因为他姓马,是个回回。[:a1:]
郑和本名好像是马三保吧
电视里说是马和,三保估计是小名。


正因为他是太监,所以他的航海出行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眼里是旁门左道,为他们所不齿。

但郑和的确是一个能人。
太监和那些士大夫一样,也属于什么鸟都有


既然能有贪污腐败道德低下的士大夫,也能有道德高尚颇有能力的太监,没啥好奇怪的
晕,两个都是赐的姓呀
阴谋作乱,夺侄帝位的永乐帝在本剧可是阳光灿烂,正面的很啊~~~
朕的理想是:"要让万民永享太平~~~~~~".当年也就想去做做外贸,拿点化外的玉石香料,凭空戴了这么顶高帽,地下的永乐帝睡着也会脸红啊~~~
郑成功赐的不是郑字,是国姓朱。

郑森,郑明俨
原帖由 asdrem 于 2009-3-29 11:53 发表
阴谋作乱,夺侄帝位的永乐帝在本剧可是阳光灿烂,正面的很啊~~~
朕的理想是:"要让万民永享太平~~~~~~".当年也就想去做做外贸,拿点化外的玉石香料,凭空戴了这么顶高帽,地下的永乐帝睡着也会脸红啊~~~
本朝电视剧的通病,主人公一定得伟光正。
三宝太监好象还是元朝皇族
要追究究竟是谁阉割了小马哥的![:a5:]
我只看到一个老和尚夸奖朱棣如何如何,赶紧转台了,那个恶心[:a13:]
原帖由 浆糊瓶 于 2009-3-29 23:21 发表
我只看到一个老和尚夸奖朱棣如何如何,赶紧转台了,那个恶心[:a13:]

姚广孝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得道高僧
关键是朱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朱棣和他的二个儿子,的确很猛很凶悍。
原帖由 okic 于 2009-3-29 22:04 发表
三宝太监好象还是元朝皇族


不是。
这部电视剧看了几集,感觉最大的特点是,“篡窃”之君明成祖被大大美化了。

好像他成了正义一方,往往作大义凛然状。

我们当然不能按照传统观点看历史,但是,客观地历史地看,也绝不能说明成祖是正义的或进步的一方,何况他还是个诛戮残酷的帝王。
编剧是不是有朱苏进啊?;P
篡不篡的,其实也就那么回事。都是老朱家的人嘛。成祖文治武功卓著,开一代盛世。对封建帝王来说,这就是最高的价值和成就了,后人美化一下也是自然的事。不需要搞的人人都知道他喜欢亲手凌迟宫女什么的,没那个必要。
一个篡位的塑造成了为了百姓苍生。。。虽说我们没必要按封建史观去判定,但朱老四绝不是共产党员。。。
]]
原帖由 契卡主席 于 2009-3-30 09:13 发表
这部电视剧看了几集,感觉最大的特点是,“篡窃”之君明成祖被大大美化了。

好像他成了正义一方,往往作大义凛然状。

我们当然不能按照传统观点看历史,但是,客观地历史地看,也绝不能说明成祖是正义的或进步 ...

有点不明白,同样是篡位,同样有成就,为什么李世民总是被歌颂,朱棣就要被鄙视?何况李世民篡位时杀害兄弟,逼退老爸,罪行比朱棣还要大。
赤手搏虎的宁王朱宸濠


  经过这样几次宗室相残的血的教训,皇帝也开始逐渐削弱藩王的势力,以求彻底改变这种兄弟叔侄相残的局面。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便继续建文帝时期削藩的政策。如永乐元年革去代王的三护卫和官属;永乐四年削去齐王的官属和护卫,后又把他废为庶人;永乐十年削辽王护卫;永乐十五年贬谷王为庶人等,基本上把当时握有兵权的亲王,或削其护卫,或废为庶人。但永乐皇帝削藩并没有削到自己的儿子头上,这才酿成后来朱高煦的叛乱。宣德皇帝平叛后,进一步推行这种削藩政策,从此王府不再设立护卫。藩王再想反叛,无异于赤手搏虎,即使这只老虎再凶猛,仍然是九死一生。但冒险本是野心家们的天性,正德年问,宁王朱宸濠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朱宸濠面对的是明代最荒唐最胡闹的正德皇帝,他能不能取而代之呢?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占樘,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孝宗婚后多年才生下朱厚照,对朱厚照十分宠爱。后来朱厚照的弟弟又早天,朱厚照便成为他唯一的儿子,也是理所当然的明帝国皇位继承人。因此孝宗对朱厚照的宠爱达到了溺爱的地步,甚至带着朱厚照微服出宫游玩。在弘治十八年,孝宗皇帝突然驾崩,把一个庞大的王朝留给了年仅十五岁、不读书、好逸乐的朱厚照——正德皇帝。没有了父皇的管束,正德皇帝更是无法无

  天了,把政务抛在一边,整天跟自己亲信的八个太监,号为“八虎”,游戏取乐,不知今夕是何年。

  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的封地原来是在大宁一带,是北边非常有实力的塞王,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永乐皇帝一登基,便把势力最大,对自己威胁也最大的宁王改封到江西南昌,削弱宁王的势力。后来宁王也被削除了护卫,朱宸濠是宁王朱权的五世孙,到了他继承爵位时,宁王府已经今非昔比。相比正德皇帝的荒唐无行,朱宸濠也是一个轻佻的宗室子弟,但如果比做皇帝,相信朱宸濠也比正德皇帝强。在几个术士的蛊惑下,相信自己是龙姿凤表,有天子之相,因此生出了非分之想。但当时的宁王府已经没有半点武装力量,因此朱宸濠当然是先谋求恢复宁王府的护卫。

  当时正德皇帝不理政,“八虎”之一的太监刘瑾欺上瞒下,权倾朝野,人称“立皇帝”,意思就是朝会时,刘瑾是站在正德皇帝身边的另一个皇帝。朱宸濠用金银二万,贿通刘瑾,终于把明王朝南昌左卫改为宁王府的护卫,之所以是南昌左卫,而不是江西的其他驻军,是有原因的,天顺年间宁王府因罪被削去护卫,宁王府的护卫改为南昌左卫,南昌左卫就是原来的宁王府护卫。但是好景不长,刘瑾不久便下台,宁王府的护卫又被革去。不过这并没有使朱宸濠心灰意冷,他恢复护卫的心反而更加急切了。朱宸濠这一次更是不惜巨金,收买好了当时的兵部尚书,并把财宝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让正德皇帝宠爱的一个伶人臧贤代他四处游说王公大臣,并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可惜这时又出了一个老顽固费宏,费宏是大学士,在内阁办事。朱宸濠要恢复护卫,必须经过内阁的同意。而费宏也是江西人,对朱宸濠知根知底,经常对人说:“朱宸濠现在谋求恢复护卫不是安什么好心,以后会连累到很多江西人,我绝对不能同意。”朱宸濠便利用进士廷试那天,内阁大臣要到东阁阅卷,费宏不在内阁办事时,递上请求恢复护卫的奏疏,其他大臣已经被朱宸濠买通,因此竟然得到批准。恐怕费宏会反对,又叫人在正德皇帝面前进谗,陷害费宏,费宏被迫辞职。朱宸濠对费宏阻挠恢复护卫一事怨恨不已,在费宏辞官回乡的路上,派人假装强盗来打劫,还放火焚烧费宏乘坐的船只,费宏和家眷侥幸逃脱。

  恢复护卫终于得偿心愿,朱宸濠同时又千方百计讨好正德皇帝,进献了很多奇珍异宝,导正德皇帝游乐,削弱正德皇帝对自己的提防之心。一次元宵节,朱宸濠又进献了很多奇巧的彩灯,灯上画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把这些彩灯在宫中依檐附壁悬挂,把整个宫中装饰得色彩斑斓、五光十色。正德皇帝一见大喜,大加赞赏。

  朱宸濠恢复了护卫之后,又仗着自己在朝中收买了很多王公大臣,在南昌是无恶不作。他擅自杀戮地方官吏,霸占百姓田宅,强夺良家妇女,搞得地方上鸡犬不宁。地方官屡屡向朝廷申告朱宸濠的各种不法行为,但正德皇帝并不放在心上。皇帝不急,但地方官急了,当时的汀赣巡抚副都御史王守仁已是暗自留心。王守仁文武全才,既是个大学问家,同时兵法韬略无一不娴熟。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带着自己蓄养的强盗响马们终于正式叛乱。这一天他以庆祝自己生日为由,把地方官请到王府,声称自己奉了皇太后的密旨要起兵入朝。他把不顺从的地方官全部杀掉,率领军队去攻打安庆。王守仁知道朱宸濠叛乱并攻打安庆的消息后,集结兵力直捣朱宸濠的老巢——南昌。而正德皇帝收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后,不忧反而大喜,原来正德皇帝有两个嗜好,一个是玩乐,一个就是打仗。玩乐不用说,正德对打仗更是痴迷,只不过他是万尊之躯,不能轻易涉险。正德皇帝多次巡游北方边防重镇,也曾率领军队小胜过鞑靼兵,还自己封自己做“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他不做皇帝,却更喜欢做将军。正德皇帝听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时,简直有点喜出望外,决定御驾亲征,趁机还可以到江南游玩。可惜,正德刚到达涿州,王守仁报捷的奏疏已经送到了。原来朱宸濠围攻安庆不下,又听到老巢也已被王守仁攻下,急忙回身去救,在黄家渡与王守仁军遭遇,朱宸濠大败,被王守仁俘虏,只有一个多月,叛乱就被平定了。正德皇帝收到捷报后,却装作不知道这个消息,继续南下,当然这次他只是为了游玩。正德皇帝一路游玩到南京,举行了献俘仪式,这才班师回朝。朱宸濠在路上被处死,并挫骨扬灰。

  朱宸濠叛乱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平定,除了朱宸濠在地方上胡作非为、不得民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宗室藩王的势力几经削弱,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来问鼎九五之尊了,再加上朝廷上有识之士对此小心警惕,藩王更是没有什么机会。所以,虽然荒唐胡闹如正德皇帝者,也能轻易平息这种叛乱。宁王朱宸濠靠纠结一群草寇就想举兵造反,无异于赤手搏虎,最终的下场只能是葬身虎。
自寻死路的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是永乐皇帝朱棣的第二子,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依例他的大哥朱高炽得封为王世子,以后可以继承燕王的爵位,而他只能得到一个郡王的爵位。后来朱棣打下南京,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得帝位,他自然水涨船高,得封为亲王。当然皇位还是没他的份,而是属于这时已是皇太子的大哥,因此朱高煦始终不满足,总想效仿父亲,再来一次“靖难”好使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皇帝没做成,反而赔了自己的性命。

  说是犬,是因为犬虽然最终做不了山大王,但毕竟有着锋锐的爪牙,动辄能伤人。朱高煦性子也非常凶悍,举止轻佻,平时喜欢舞刀弄剑,不喜读书,在朱元璋还在位的时候,朱元璋就很不喜欢朱高煦这个孙子。建文帝时,燕王朱棣虽然身怀异志,但为了取得建文帝的信任,就派了他们哥俩来到南京做人质。一次,他的舅舅徐辉祖(徐达的儿子)看不惯他在京师里厮混,狠狠地训了一顿。朱高煦从小身娇气傲,怎么受得了这个,气愤不过,当下便偷走他舅舅的宝马,自己跑平。朱高煦也不管自己是来南京做人质,这样莫名出走,会不会牵累到还在南京的大哥。更不考虑,自己这样任性出走,会不会引起建文帝的警觉,妨碍到父亲预谋已久的大业。在回北平的路上,还随意杀了不少官吏百姓泄愤。这件事使燕王受到了满朝文武的指责。

  朱高煦善于骑射,一向以雄武自负。燕王朱棣举兵之后,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很多的大功。例如在东昌之役,燕军遭遇建文帝一方盛庸率领的军队。盛庸排兵布阵,以逸待劳,静候燕军的到来。而燕兵因先前屡战屡胜,不免轻敌大意,一见南军,便鼓噪而上。南军等到燕军靠前,便火器毒弩齐发,燕军死伤无数。燕王一看急了,亲率精锐杀向南军中军。盛庸一见燕王杀来,故意分开两翼,先引燕王深入,再收缩两翼合围,燕王便被重重包围。眼看燕王就要被活捉,燕王手下大将张玉冒死突人,为燕王解围,虽然被南军一阵乱箭射毙,但却为燕王杀出了一条血路。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燕王身陷重围,刀箭无眼,为何仍然无事?原来建文帝空负妇人之仁,曾经告诫出征的将士,不能杀害燕王,以致让他负上杀叔父的罪名。所以虽然燕王被围那么久,但南军却不敢对燕王动一刀放一箭,只想活捉他。燕王在张玉的拼死解围下,终于杀出重围,但南军紧追不舍,燕王环看左右,已经死伤殆尽,虽然南军不敢伤害自己,但看来最终难逃被活捉的命运。就在这时,朱高煦终于率援兵赶到,燕军且战且退,终于得以逃脱。

  像这样的战功,朱高煦还立有很多,因此淇国公丘福等大臣都拥立朱高煦。而燕王在战场上,看到朱高煦这样九死一生地冲锋陷阵,也曾经许诺过:如果自己以后当上皇帝,就立朱高煦为太子。然而等父亲真地登上皇位后,自己眼中懦弱无能、无寸尺功劳的大哥仍然成了皇太子,自己只是被封为“汉王”,封国云南。朱高煦大为不满,嚷嚷道:“我究竟有什么罪行,要把我流放到万里之外?”朱高煦不肯去云南,硬是赖在南京不走。永乐皇帝自食前言,本来就觉得对不住这个儿子,便任他由他了,后来朱棣就近把他改封在山东青州。朱高煦在青州仍然对皇位不死心,暗地招兵买马,并且纵容手下在青州胡作非为。朱棣知道这个儿子不会安宁,不能再这样任他胡闹下去,终于下定决心,把他召到南京,准备把他废为庶人。这次多亏他那眼中的窝囊废大哥苦苦哀求,才被改封到乐安州(今山东广饶),但永乐皇帝还是削除了他的两支护卫军队。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对他这个兄弟倒是不计前嫌,赏赐不断。

  然而仁宗登基十月左右,仁宗又驾崩了,宣宗朱瞻基即位。历史似乎要重演建文帝故事,主弱臣疑,王叔跋扈于外,但朱瞻基不是仁柔少断的建文帝,“蹇夏”“三杨”这一帮老臣也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的齐泰、黄子澄,事易时移,朱高煦还想要造反已经是自寻死路。

  在仁宗死时,朱瞻基从南京奔丧途上,朱高煦阴谋伏兵邀击失败后,便决定效仿自己父亲当年故伎,指责夏原吉等人是奸臣,举兵要“清君侧”,要再来一次“靖难”。朱瞻基在一帮重臣建议下,决定亲征。进军途中,宣宗朱瞻基问大臣们说:“你们看,汉王看到我亲征,他的动向会是如何呢?”有的大臣说:“汉王的封地——乐安城——•太小了,他肯定会先攻占济南来作为自己的巢穴。”宣宗摇摇头。又有大臣说:“汉王以前就眷恋南京不肯离开,他定会举兵南下。”宣宗又摇摇头,笑着说:“济南虽然离乐安近,但却是坚城,一时难以攻下;而南京嘛,汉王的护卫军都是乐安人,他们是远离乐安的。汉王欺负我年少新立,想混水摸鱼,看似武勇,其实内心胆怯得很,又缺少谋断。我猜他听说我要亲征,肯定吓得躲在乐安城不敢出来,只会坐以待毙。”事情果真被宣宗说中,朱高煦起初听说朝廷派薛禄出征,便不把他放在心上,后来又传来消息,皇帝要亲征,朱高煦一时面无人色。宣宗指挥大军把乐安城团团围住,朱高煦走投无路,自缚请降,宣宗胜利班师。

  朱高煦被抓到北京后,宣宗并没有杀他,只是将他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的逍遥城。但他最终还是难逃一死。一天,宣宗到囚室去看他,朱高煦对宣宗怨恨难消,伸出一脚把宣宗勾倒在地。宣宗大怒,命人用一个三百斤重的大缸盖住他,朱高煦力大,顶缸而起。宣宗命人压下,还在缸上堆起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缸中。自从朱元璋分封诸王后,骨肉相残的惨剧便不断发生,前有叔杀侄,后有侄杀叔。
原帖由 美名扬 于 2009-3-30 10:02 发表

有点不明白,同样是篡位,同样有成就,为什么李世民总是被歌颂,朱棣就要被鄙视?何况李世民篡位时杀害兄弟,逼退老爸,罪行比朱棣还要大。


我想可能是因为老李家的江山大半都是二子打下来的,由他继承更合理。登基后他的文治武功都很出色又不象朱老四那么残、酷再加上《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的宣传。
靖难之变也有一些小说的哦,也是给朱棣吹捧的!:b
原帖由 asdrem 于 2009-3-29 11:53 发表
阴谋作乱,夺侄帝位的永乐帝在本剧可是阳光灿烂,正面的很啊~~~
朕的理想是:"要让万民永享太平~~~~~~".当年也就想去做做外贸,拿点化外的玉石香料,凭空戴了这么顶高帽,地下的永乐帝睡着也会脸红啊~~~



呵呵,老唐同志演的永乐和雍正,都是比较阳光的。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9-3-30 02:42 发表
朱棣和他的二个儿子,的确很猛很凶悍。



感觉和史实不符。王世子高炽有贤才,但是腿有疾病,行动不便。倒是次子高煦比较凶悍。最后为宣德所杀。
原帖由 xcxy 于 2009-3-30 01:18 发表
关键是朱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明成祖有一定能力,但是运气好也是事实。


他在位期间南征北伐,还有大规模的航海出行,把太祖高皇帝的积蓄都花光了。

这也是为什么宣德果敢的废除了交趾省以及宣德年间仅出海一次的原因。在没有改变太祖的立国之策的前提下,中央政府是很难供给的。
这说明当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消费性商业体系,所以战争就成了累赘!越南战争让几个超级大国都倒了霉是真的。其实阿富汗战争也是一样,成吉思汗也打不下阿富汗,唯一一次可能和平解决阿富汗的是清朝,当时阿富汗各地军阀不服南边的印度莫卧儿王朝统治,也不服中亚乌兹别克统治,又一直头痛准噶尔的威胁,清朝搞定准噶尔后和哈萨克打了一仗,哈萨克望风披靡,立刻和清朝签订和平协议(咱们历史课本里不写啊,协议内容很炫的),巴嗒赫尚(阿富汗东北部军阀地区)因为对抗乌兹别克,与哈萨克有一腿,于是知道清朝的利害,后来军阀头子见了清军立马就送了一封信说我祖先是蒙古那彦,我们是一家子哦,我们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P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9-3-27 11:19 发表
电视里说是马和,三保估计是小名。


正因为他是太监,所以他的航海出行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眼里是旁门左道,为他们所不齿。

但郑和的确是一个能人。


马三保是他的本名,按理说他应该叫默罕默德.三保;P 郑和是明成祖朱棣赐给他的姓和名。
看了几集,宣传意识不是一般的强哦;P
友情提示:本剧的编剧是朱苏进。代表作有《康熙帝国》、《江山风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