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们”现在还想“嫁”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55:39
中国商务部3月18日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八月一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经过了此次事件之后,汇源和朱新礼的关注度无疑大大提高,汇源在资本市场的形象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未来地方政府、银行资金、产业政策等将向汇源倾斜……



中国反垄断机制的大考验
商务部3月18日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务部具体阐述了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由于消息未公布前就传出并购失败的传闻,汇源果汁今日汇源果汁开盘跌22.3%,报8港元。但很快,10点13分汇源果汁盘中暂停交易,停牌前,汇源果汁大跌19.4%,报8.3港元。

据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商务部不希望可口可乐获得汇源的商标权。汇源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据称占有中国国内纯果汁市场42%的份额。一些人认为,可口可乐愿意支付高于巨额溢价的部分原因,正是汇源强大的品牌形象。

该项拟议中的交易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也是对中国新的反垄断机制的首次重大考验。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也成为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如今交易失败,将对那些寻求在华并购的跨国企业构成打击。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记事表
2008年9月3日
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
受此消息刺激,汇源股价当日复牌后飙升,收盘报10.94港元,劲升1.64倍,成交24.8亿港元,名列港股成交榜首。

2008年9月4日
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4万余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

2008年9月5日
媒体报道称,中国本土有几个果汁企业准备一同呼吁审查该宗并购案的有关国家机构能够将汇源品牌拿出来拍卖。

2008年11月3日
汇源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目前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2008年12月4日
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进行立案受理,但具体立案日期及结果何时揭晓均对外保密。此前,并购双方曾联合对外公布,最初签订的订购协议有效期为200天,因此这个收购案最晚将于2009年3月下旬揭晓。

2009年3月5日
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但随后,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连夜发布澄清公告,称“汇源果汁并不知道可口可乐公司任何董事对收购建议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有收到更改收购建议条款的任何通知。而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相关人士则向有关媒体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一直全力支持对汇源的收购建议。

2009年3月10日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9年3月18日
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据悉,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嫁”出去的未必都幸福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巨头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外资企业需要搭国内名牌便车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希望选择合资路,借势于外资的广告“轰炸”和雄厚财力。

于是双方“互送秋波”,随后一些行业掀起了品牌“外嫁潮”。以日化行业为例,拥有高富力品牌的广州浪奇,与宝洁合资组建了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浪奇以当时全国知名的高富力品牌、洗衣粉厂房和设备出资,占40%的权益。上海牙膏厂与联合利华合资建厂,上海牙膏厂以中华和美加净两个品牌、土地厂房和设备作价入股,占40%的股份。随后,北京的熊猫也“嫁”入宝洁家庭。

虽然有些国内品牌是“嫁”出去了,然而市场无疑是残酷的。一方面是碧浪、汰渍、奥妙等外资品牌在国内声名日响,另一方面是高富力、熊猫等“老品牌”的市场不断萎缩,品牌为人所淡忘。如熊猫洗衣粉合资7年以后,从当初年产量6万吨,下降到2000年的4000吨左右。

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并购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向汇源果汁伸出了橄榄枝。汇源果汁有关负责人曾如此解释并购缘由,虽为行业龙头老大,但汇源果汁近年来的销售额一直徘徊不前。把汇源果汁出售给可口可乐公司,是给汇源果汁找到了最好的下家,中国的浓缩果汁和果浆可以直接进入可口可乐的全球采购系统,将带动中国果品的销售和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中国果农。

一时间关于可口可乐并购案的利弊也是众说纷纭。可口可乐承诺,收购汇源后保留汇源品牌,同时充分利用可口可乐的国际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资源,使汇源品牌继续发展壮大。然而有人士担心,在交出原有品牌、设备,以及对新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后,汇源也就再无力捍卫自己的品牌。



汇源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并购案公布之后,汇源方面表现相对比较高调,汇源从各个方面都已经做好了果汁业务出售的心理准备,掌门人朱新礼甚至在果汁原材料等新领域做了一定的部署,各方都认为并购案能够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核。商务部此次否决肯定打乱了汇源的步调。经过此次的巨大波折,汇源可以说伤了不小的元气。

汇源由于自身发展的困境,急需大量的资金帮助自己发展。并购被否决无疑让汇源扩大发展的希望彻底破灭,而汇源未来想寻求新买家也实属不易,所以汇源只能再次在老的模式下寻找新的自身发展机会。不过,对汇源来说,尽管此次并购事件暴露出了汇源的很多问题,但经过了此次事件之后,汇源和朱新礼的关注度无疑大大提高,汇源在资本市场的形象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未来地方政府、银行资金、产业政策等将向汇源倾斜。如果汇源可以很好地整合现有资源,掌门人朱新礼能够及时调整认识上的偏差,汇源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渡过这段负面效应的困难时期。

另外,此次并购不成,可口可乐和汇源必定还将以竞争对手的身份面对。汇源未来可能将面临可口可乐的诸多打压,汇源和朱新礼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产业升级,让汇源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和世界级饮料巨头抗衡的民族品牌。汇源未来在管理重组、结构重组、资本重组等方面都将要“补课”。



并购不是简单的“联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品牌与跨国公司“联姻”不断,从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娃哈哈与达能等纷纷“分手”并陷入品牌争夺纠纷,再到美加净、小护士、大宝,以及我们在上面提到过的诸多并购案,类似合作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我们认为,国内品牌与跨国公司合作应以双赢为目的,民族企业要学习国际规则,通过法律手段规定和规避合作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以前,在合资过程中,我们的确圈到了钱,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自己的知名品牌却被“雪藏”起来,为外资品牌让路,最后被迫慢慢地远离消费者。

当前,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对本土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未来的竞争仍在于品牌的竞争。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行业本土品牌在市场上的衰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从结果来说,最主要的是消费者受益了,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

从一些并购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即:经济危机“危中有机”,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会利用这个时机加快并购行为,降低运作成本。但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并购的对象往往是国内行业的前三甲,采取合资方式是对中国市场的试探和跳板。从长期来看,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独资可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最后,我们给出的看法是:一方面,被并购企业可通过与其他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增加外资企业并购竞争时的话语权,同时在并购合同中设置相应限制条款;另一方面,政府不但要鼓励民族品牌的发展,更应给予国内品牌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鼓励强强联合,促进产业整合。中国商务部3月18日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八月一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经过了此次事件之后,汇源和朱新礼的关注度无疑大大提高,汇源在资本市场的形象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未来地方政府、银行资金、产业政策等将向汇源倾斜……



中国反垄断机制的大考验
商务部3月18日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务部具体阐述了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由于消息未公布前就传出并购失败的传闻,汇源果汁今日汇源果汁开盘跌22.3%,报8港元。但很快,10点13分汇源果汁盘中暂停交易,停牌前,汇源果汁大跌19.4%,报8.3港元。

据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商务部不希望可口可乐获得汇源的商标权。汇源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据称占有中国国内纯果汁市场42%的份额。一些人认为,可口可乐愿意支付高于巨额溢价的部分原因,正是汇源强大的品牌形象。

该项拟议中的交易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也是对中国新的反垄断机制的首次重大考验。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也成为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如今交易失败,将对那些寻求在华并购的跨国企业构成打击。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记事表
2008年9月3日
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
受此消息刺激,汇源股价当日复牌后飙升,收盘报10.94港元,劲升1.64倍,成交24.8亿港元,名列港股成交榜首。

2008年9月4日
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4万余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

2008年9月5日
媒体报道称,中国本土有几个果汁企业准备一同呼吁审查该宗并购案的有关国家机构能够将汇源品牌拿出来拍卖。

2008年11月3日
汇源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目前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2008年12月4日
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进行立案受理,但具体立案日期及结果何时揭晓均对外保密。此前,并购双方曾联合对外公布,最初签订的订购协议有效期为200天,因此这个收购案最晚将于2009年3月下旬揭晓。

2009年3月5日
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但随后,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连夜发布澄清公告,称“汇源果汁并不知道可口可乐公司任何董事对收购建议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有收到更改收购建议条款的任何通知。而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相关人士则向有关媒体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一直全力支持对汇源的收购建议。

2009年3月10日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9年3月18日
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据悉,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嫁”出去的未必都幸福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巨头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外资企业需要搭国内名牌便车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希望选择合资路,借势于外资的广告“轰炸”和雄厚财力。

于是双方“互送秋波”,随后一些行业掀起了品牌“外嫁潮”。以日化行业为例,拥有高富力品牌的广州浪奇,与宝洁合资组建了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浪奇以当时全国知名的高富力品牌、洗衣粉厂房和设备出资,占40%的权益。上海牙膏厂与联合利华合资建厂,上海牙膏厂以中华和美加净两个品牌、土地厂房和设备作价入股,占40%的股份。随后,北京的熊猫也“嫁”入宝洁家庭。

虽然有些国内品牌是“嫁”出去了,然而市场无疑是残酷的。一方面是碧浪、汰渍、奥妙等外资品牌在国内声名日响,另一方面是高富力、熊猫等“老品牌”的市场不断萎缩,品牌为人所淡忘。如熊猫洗衣粉合资7年以后,从当初年产量6万吨,下降到2000年的4000吨左右。

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并购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向汇源果汁伸出了橄榄枝。汇源果汁有关负责人曾如此解释并购缘由,虽为行业龙头老大,但汇源果汁近年来的销售额一直徘徊不前。把汇源果汁出售给可口可乐公司,是给汇源果汁找到了最好的下家,中国的浓缩果汁和果浆可以直接进入可口可乐的全球采购系统,将带动中国果品的销售和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中国果农。

一时间关于可口可乐并购案的利弊也是众说纷纭。可口可乐承诺,收购汇源后保留汇源品牌,同时充分利用可口可乐的国际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资源,使汇源品牌继续发展壮大。然而有人士担心,在交出原有品牌、设备,以及对新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后,汇源也就再无力捍卫自己的品牌。



汇源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并购案公布之后,汇源方面表现相对比较高调,汇源从各个方面都已经做好了果汁业务出售的心理准备,掌门人朱新礼甚至在果汁原材料等新领域做了一定的部署,各方都认为并购案能够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核。商务部此次否决肯定打乱了汇源的步调。经过此次的巨大波折,汇源可以说伤了不小的元气。

汇源由于自身发展的困境,急需大量的资金帮助自己发展。并购被否决无疑让汇源扩大发展的希望彻底破灭,而汇源未来想寻求新买家也实属不易,所以汇源只能再次在老的模式下寻找新的自身发展机会。不过,对汇源来说,尽管此次并购事件暴露出了汇源的很多问题,但经过了此次事件之后,汇源和朱新礼的关注度无疑大大提高,汇源在资本市场的形象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未来地方政府、银行资金、产业政策等将向汇源倾斜。如果汇源可以很好地整合现有资源,掌门人朱新礼能够及时调整认识上的偏差,汇源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渡过这段负面效应的困难时期。

另外,此次并购不成,可口可乐和汇源必定还将以竞争对手的身份面对。汇源未来可能将面临可口可乐的诸多打压,汇源和朱新礼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产业升级,让汇源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和世界级饮料巨头抗衡的民族品牌。汇源未来在管理重组、结构重组、资本重组等方面都将要“补课”。



并购不是简单的“联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品牌与跨国公司“联姻”不断,从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娃哈哈与达能等纷纷“分手”并陷入品牌争夺纠纷,再到美加净、小护士、大宝,以及我们在上面提到过的诸多并购案,类似合作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我们认为,国内品牌与跨国公司合作应以双赢为目的,民族企业要学习国际规则,通过法律手段规定和规避合作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以前,在合资过程中,我们的确圈到了钱,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自己的知名品牌却被“雪藏”起来,为外资品牌让路,最后被迫慢慢地远离消费者。

当前,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对本土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未来的竞争仍在于品牌的竞争。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行业本土品牌在市场上的衰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从结果来说,最主要的是消费者受益了,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

从一些并购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即:经济危机“危中有机”,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会利用这个时机加快并购行为,降低运作成本。但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并购的对象往往是国内行业的前三甲,采取合资方式是对中国市场的试探和跳板。从长期来看,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独资可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最后,我们给出的看法是:一方面,被并购企业可通过与其他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增加外资企业并购竞争时的话语权,同时在并购合同中设置相应限制条款;另一方面,政府不但要鼓励民族品牌的发展,更应给予国内品牌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鼓励强强联合,促进产业整合。
现在的民营企业想拿钱跑路都没门了,要么最大、要么做到死。
朱老板还想做下去吗?
估计是想退休了。

毕竟做企业是很辛苦的。
现在危机这么严重,也许可乐早已经后悔了,正好找到梯子下台:D
是经济危机后可口可乐公司不想买了吧。
创出一个品牌不容易,支持民族品牌。
日韩服饰批发踩
 ??? 踩踩踩踩踩踩
]]
假如并购成功,即使“汇源”品牌不消失,也成了另一个“南孚”。
我在的互联网公司,去年也被外资收购了,老板套现,退休
真希望中国民营企业中也能出一个“可口可乐”
原帖由 gzxys 于 2009-3-19 12:21 发表
朱老板还想做下去吗?

他原本是套了现去控制更上游的果园,现在给商务部搅黄了
“汇源尊重商务部的决定,不卖给可口可乐了,我们要好好干,回报国家。”3月18日15点,朱新礼通过越洋电话向汇源集团高层以及全国的大区经理如此“训话”,而这个越洋“训话”据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不到一个小时。
......
 此前的3月1日,朱新礼召集公司高管以及各地大区经理开了一次电话会议。会上,朱新礼公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方案以及业务条线的重新布局。一位参加了电话会议的汇源集团高管回忆,“尽管朱新礼没有提到收购案的审批问题,但我们已经预感到形势不妙。正常来说,接近3月23日商务部审批大限,汇源不该有大动作。汇源在敏感时刻如此大动作,或许意味着收购可能泡汤。”
......
 此间,汇源集团各地经销商已经在进行业务强化演练,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提振渠道战斗力。尤其耐人寻味的是,3月23日开始,上百家电视台、报纸,将连续播出、刊登为期3个月的汇源广告。
......
 显然,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朱新礼对于这一结局已经有所准备。他在较劲,准备大把“烧钱”,张扬汇源的品牌与影响。
--------------------------------------------------------------------------------------------
从报道看,朱新礼对结果是有所准备的。
对汇源来说何尝不是好事,完全可以通过这次收购事件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进而提高消费者对汇源品牌的认可度。
进一步做大做强汇源,未来汇源的价值就不是200亿了!
  3月18日晚8点多,可口可乐给《中国经营报》记者发来声明,在该声明中,穆泰康表示,“我们很遗憾该项交易未能如计划进行,但我们尊重商务部的决定。”

  而据记者从可口可乐内部人士处了解到,3月18日,可口可乐内部也在商务部裁决结果出来后召开了紧张的会议,商讨如何对外回应。可见可口可乐事先也并不确定会是这样的结局。

  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则强调,“据我所知,可口可乐继续并购的意愿还是有的,不存在可口可乐公关商务部的情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则强调,“据我所知,可口可乐继续并购的意愿还是有的

-----------

作为一个发言人,小道消息也拿出来公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