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疑案之·智取生辰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39:15
以前写过有关《水浒》的东西,但是到这段的时候并未提及,近日重读之后,却发现很多疑点,若梁中书或杨志稍加留意的话,生辰纲根本丢不了,也就是说晁盖吴用等人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运气好而已,与“智”好像关系不大,当然,取的时候也表现了一些智慧在里面,这点我还是要肯定的。
  
  这里先说护送生辰纲时的很多疑点:
  
  一、关于地理知识的疑点;
  
  我查了北宋地图,看到从大名府在开封的正北方向,而济州大约在大名府的正东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杨志会选择这样一条路走呢?如果说开始往东走的话,我考虑应该是要利用大运河走漕运,下洛阳,这样就能路经开封了。就算不走漕运,走陆路,也根本没必要走济州绕行的,径直南下的话不但没有什么山路,而且路途也要近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更安全。但是最终梁中书不但没有选择路程更近路途更安全的路线走,却听信了杨志的建议,走了一条既不安全又不省时间的路线,而这样的一条路线,仿佛是杨志为了丢生辰纲而故意设计的一样,这里我们看看杨志给梁中书说到的路线;
  
  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便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
  
  这里我们就这条路线做一分析:
  首先,杨志也是知道去年生辰纲被劫并且并没有破案这样一件事,但是就去年生辰纲在哪里被劫书中却之字未提,这里就有两种可能:一、去年没走这条路,而是走的上面说的比较近的那条路,路途中被劫。二、去年就是这条路,同样在路途中被劫。而根据上下文推断,去年应该走的就是杨志说的这条路,而被劫的原因是因为护送生辰纲的队伍过于张扬,这个从梁中书的和杨志的对话中可以得知。
  再说这条路线,上面列到了很多地名,其中的几个后面是有交代的,二龙山,邓龙(当时鲁智深和曹正已经在哪里准备了,最终杨志落草也是在这里);桃花山,李忠、周通;赤松林,鲁智深和史进曾经在里面也遇到强盗。由此推断,剩下的那些地方不是没有强盗,而是那些强盗没和108人发生直接冲突而已,所以,根据道上的规矩,当然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了。
  
  二、路程中的诸多疑点:
  
  这里也要先交代上一年的生辰纲被劫是因为过于张扬,用梁中书的话说就是:“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这样等于高速所有路边的强盗,我们这里有十万贯,大家都来强吧。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常年带兵的梁中书的口中,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啊?即便他是走后门上来的,难道他手下的闻达李成等人也都不知道江湖险恶吗?
  当然,最终这个提议没有被通过,最终采用了杨志的办法:“……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馀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这里也有疑问了:
  既然杨志已经知道不能过于张扬,那有为什么在路途上做的如此过分呢?开始的时候似乎还比较正常,像是个行路的商贾,但是后面却越来越不正常了,细心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作戏也要做的像真的,也就是要假戏真做。但是在快到黄泥岗的时候,杨志简直就是在演戏了,这样的表现和梁中书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实在佩服杨志的演技啊!
  再有,运送生辰纲的士兵,梁中书责成杨志亲自挑选的,这个言下之意就是让杨志选自己的亲兵,起码好领导啊!但是看看杨志所选择的那些士兵,那个听过杨志的话,都是屈服于杨志的藤条而已。在黄泥岗上,老督管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或许明白了一些:“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在从他们的平时表现来看,这些士兵在走的时候其实对杨志还是很有信心的,应该也是通过行贿的办法被选出来的。这样的一群老爷兵,自然是对路途中所要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再者,杨志也有可能在选拔的时候收取了这些士兵的贿赂,这些士兵只当路途上杨志自然会照顾自己,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士兵们如此大的怨气。至于行贿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不能拿出来叫喊了,这种心理上的反差,以及杨志的管理不当,也是造成了生辰纲丢失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准备工作,出发前从杨志的口中我们大概知道他对于将要面对的困难还是有所准备的,但是估计杨志是没到过沙漠地带旅游过,或者说杨志根本只能是个武夫,而不是那种可以领兵打仗的家伙,因为他根本不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其实就十几个人,十几天的路程,要准备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的,15个人是带,20个人也是一样的,多5个带粮草的士兵,也许这次生辰纲就顺利送到了。其实杨志还是考虑问题考虑的不够全面,如果他知道韩信那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经典战役的话,其实生辰纲也是丢不了的。
  其实我最后提到的那件事情,其实不能怪杨志的,其主要原因还在梁中书哪里,如果我是梁中书的话,我会这样设计运送生辰纲的过程:
  因为六月十五这天生辰纲是一定要到站的,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时间上,只有提前而不能退后,快到运送生辰纲的时候,我会选择5个运送小组,根据情况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押运官。在此之前,我会放出话,通知江湖中人其中一组的行程,当然这个不足以让人相信,因为太张扬了,只能骗骗那些笨贼蠢强盗,另外,我也会暗中放出一组类似杨志组打扮的家伙,让他们走另外一条路线。最后剩下的三组人,每组都带同样总量的行李出发,而每组都只带生辰纲的三分之一,不同的时间出发,最后在开封汇合,这样,就算是有人知道,但是总能保留大部分生辰纲的,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装箱的必须是亲信,并且不参与护送,而护送的不知道到底那个箱子里是真正的生辰纲。
  
  三、黄泥岗上的疑点:
  
  首先,地点的选择及时间的选择,前面我们说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是有其它的黑帮势力范围,比如二龙山、桃花山和赤松林,这些地方下手肯定是不合适的。黄泥岗这个地点的确定应该也是经过考察的,比较简单的原则就是,如果不得手,可以很快的撤退;另外,如果智取不得,还可以硬抢。当然,硬抢的话,必定是要一番厮杀的,所以选择的地点必须是远离政府军控制的。但是黄泥岗并非必经之地啊?
  再说时间,古代人走路和现代人乘坐火车是有些不同的,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他们如何准确的判断生辰纲到达的时间,亦或者从此经过的客商都会被搞定,如果是后者,那么最不透露风声的办法就是全部杀死,不然的话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为什么最后得手之后他们却留下了活口呢?当时那帮押送的人根本就没有反抗能力了。劫掠生辰纲已经是死罪,干吗还对那些人手下留情了?
  还有就是所使用的药物,中国古代多是中草药,我不是很清楚中国人的蒙汗药到底是什么成分,但是根据我的推测,应该是类似曼陀罗花之类的带有麻醉作用的东西,既然是加入了药物,无论什么药,都会带有异样的味道的(武松在孙二娘的店里就一口尝出了酒中下了药),或者酒水中会看到一些沉淀物(古代应该还没有速溶技术吧,也就是说药物没那么快在酒中溶解的。就算溶解了,口服药物如血并且达到致病的血药浓度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些对于这个经常走江湖的杨志而言,难道真的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吗?一路上绷的很紧的弦为什么对于这帮人就放的很开呢?
  最后就是杨志在黄泥岗上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整个表现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对于一些很明显的漏洞竟然全然没有感觉。……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贼打劫客商。我等一面走,一头自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务,只顾过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只听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了,濠州在开封的东南方向,而黄泥岗在开封的东北方向,这几个贩枣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路过这里到开封的,除非他们是路盲,或者他们已经绕地球一圈了。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智取生辰纲其实不是八个人干的,而是九个,第九个就是杨志,这个是个蓄谋已久的计划,让我将这个计划重新说一遍:
  
  整个计划应该是杨志、吴用和公孙胜三人策划的,而晁盖等人不过是工具,这个就要从一年前的那次丢失说起,一年前其实他们三个就已经成功的抢劫了一次生辰纲了,抢劫后将大部分抢来的财宝都放在了二龙山上,至此三人为了不引起人的注意,三个人就此分手了,为第二年的成功抢劫开始做准备。当然,公孙胜因为有特异功能,所以被分到了大名府打听消息,而吴用责开始物色人手(很大的可能就是第一次的抢劫者中也有邓龙,并且打劫的地点就选在二龙山,拉邓龙入伙其实不过是想借他的地方而已),而为了确保成功,杨志被分到了京城。也就是说,如果一路上都没有成功的话,最后一步在京城中还有杨志可以下手。我们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就是杨志担着一担财宝到京城去,路过梁山泊。当时王伦那么热情的挽留杨志都没答应,这个就是原因之一。还有他那一担财宝,这个当然是不明财产啊?他给我们的解释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上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雇请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首先他是逃去他处避难,然后是收的一担儿钱物,这些本身就说明了他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了。当然,杨志在京城的事情并不顺利,但是误打误撞的却让他去了大名府,抓住这个机会,杨志在梁中书面前好好的表现了一把。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护送生辰纲这个差使。最后,杨志在丢了生辰纲后,根本没再回到梁中书哪里,其实从那些士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主要责任人不是他。再看他去的地方,二龙山,到了二龙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邓龙杀掉,干的干净利索。
  
  下来说吴用,其实他这一年以来一直在选择下一个下手的地方,而当时间渐渐接近的时候,他对于下一次下手的地点也选择的差不多了,但是中间出了点小插曲,让他不得不将晁盖等人一起拉下水并且不得已的跟着晁盖他们一起进入了黑帮(这个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宋江提出招安的时候他基本上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其实阮氏三雄和梁山泊是他早就物色好的,因为这次要去的地方是要过水路的,没有几个会水的根本搞不定。且看吴用听说这件事后的表现:
  晁盖迳邀进后堂深处,分宾而坐。吴用问道:“保正,此人究竟是谁?”晁盖道:“此人江湖上好汉,好刘,名唐,是东潞州人氏。因此有一套富贵,特来投奔我,夜来他醉卧在灵官庙里,却被雷横捉了,拿到我庄上。我因认他做外甥,方得脱身。他说∶‘有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早晚从这里经过,此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他来的意正应我一梦。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落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便是保正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段事,须得七八个好汉方可,多也无用。”晁盖道:“莫非要应梦中星数?”吴用便道:“兄长这一梦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来?——”寻思了半晌,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说道:“有了!有了!”晁盖道:“先生既有心腹好汉,可以便去请来,成就这件事。”
  吴用说的很好:“小生见刘兄赶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作为读书人的吴用在面对这样的一件天大的事情上的表现是不是有点太冷静了,并且说这次三个人是搞不定的,上次不是就是三个吗(邓龙应该也是编制外的)?后面吴用去请阮氏三雄的时候,晁盖想让刘唐进一步打听情况的时候,吴用却说不着急,等他回来再说,这个分明是在等公孙胜和杨志的消息吗?而后面公孙胜来到之后,他又和公孙胜两个在晁盖面前唱了一段双簧。
  
  本身在大名府打听消息的公孙胜,无意间发现了杨志竟然成了梁中书的人,先是差异,然后就是安慰,这样一来。胜算不就又多了一成。他也及时的将消息反馈给了吴用,目的有两个:一、不能等东京再下手了,路上一定要成功;二、路线可以由我们设计了,杨志是押送官。而吴用也将他这边的消息反馈给了公孙胜,并且催促他火速赶往晁盖家。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就都能解释清楚了。其实这个才是真正的“智取”全过程。以前写过有关《水浒》的东西,但是到这段的时候并未提及,近日重读之后,却发现很多疑点,若梁中书或杨志稍加留意的话,生辰纲根本丢不了,也就是说晁盖吴用等人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运气好而已,与“智”好像关系不大,当然,取的时候也表现了一些智慧在里面,这点我还是要肯定的。
  
  这里先说护送生辰纲时的很多疑点:
  
  一、关于地理知识的疑点;
  
  我查了北宋地图,看到从大名府在开封的正北方向,而济州大约在大名府的正东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杨志会选择这样一条路走呢?如果说开始往东走的话,我考虑应该是要利用大运河走漕运,下洛阳,这样就能路经开封了。就算不走漕运,走陆路,也根本没必要走济州绕行的,径直南下的话不但没有什么山路,而且路途也要近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更安全。但是最终梁中书不但没有选择路程更近路途更安全的路线走,却听信了杨志的建议,走了一条既不安全又不省时间的路线,而这样的一条路线,仿佛是杨志为了丢生辰纲而故意设计的一样,这里我们看看杨志给梁中书说到的路线;
  
  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便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
  
  这里我们就这条路线做一分析:
  首先,杨志也是知道去年生辰纲被劫并且并没有破案这样一件事,但是就去年生辰纲在哪里被劫书中却之字未提,这里就有两种可能:一、去年没走这条路,而是走的上面说的比较近的那条路,路途中被劫。二、去年就是这条路,同样在路途中被劫。而根据上下文推断,去年应该走的就是杨志说的这条路,而被劫的原因是因为护送生辰纲的队伍过于张扬,这个从梁中书的和杨志的对话中可以得知。
  再说这条路线,上面列到了很多地名,其中的几个后面是有交代的,二龙山,邓龙(当时鲁智深和曹正已经在哪里准备了,最终杨志落草也是在这里);桃花山,李忠、周通;赤松林,鲁智深和史进曾经在里面也遇到强盗。由此推断,剩下的那些地方不是没有强盗,而是那些强盗没和108人发生直接冲突而已,所以,根据道上的规矩,当然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了。
  
  二、路程中的诸多疑点:
  
  这里也要先交代上一年的生辰纲被劫是因为过于张扬,用梁中书的话说就是:“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这样等于高速所有路边的强盗,我们这里有十万贯,大家都来强吧。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常年带兵的梁中书的口中,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啊?即便他是走后门上来的,难道他手下的闻达李成等人也都不知道江湖险恶吗?
  当然,最终这个提议没有被通过,最终采用了杨志的办法:“……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馀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这里也有疑问了:
  既然杨志已经知道不能过于张扬,那有为什么在路途上做的如此过分呢?开始的时候似乎还比较正常,像是个行路的商贾,但是后面却越来越不正常了,细心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作戏也要做的像真的,也就是要假戏真做。但是在快到黄泥岗的时候,杨志简直就是在演戏了,这样的表现和梁中书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实在佩服杨志的演技啊!
  再有,运送生辰纲的士兵,梁中书责成杨志亲自挑选的,这个言下之意就是让杨志选自己的亲兵,起码好领导啊!但是看看杨志所选择的那些士兵,那个听过杨志的话,都是屈服于杨志的藤条而已。在黄泥岗上,老督管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或许明白了一些:“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在从他们的平时表现来看,这些士兵在走的时候其实对杨志还是很有信心的,应该也是通过行贿的办法被选出来的。这样的一群老爷兵,自然是对路途中所要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再者,杨志也有可能在选拔的时候收取了这些士兵的贿赂,这些士兵只当路途上杨志自然会照顾自己,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士兵们如此大的怨气。至于行贿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不能拿出来叫喊了,这种心理上的反差,以及杨志的管理不当,也是造成了生辰纲丢失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准备工作,出发前从杨志的口中我们大概知道他对于将要面对的困难还是有所准备的,但是估计杨志是没到过沙漠地带旅游过,或者说杨志根本只能是个武夫,而不是那种可以领兵打仗的家伙,因为他根本不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其实就十几个人,十几天的路程,要准备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的,15个人是带,20个人也是一样的,多5个带粮草的士兵,也许这次生辰纲就顺利送到了。其实杨志还是考虑问题考虑的不够全面,如果他知道韩信那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经典战役的话,其实生辰纲也是丢不了的。
  其实我最后提到的那件事情,其实不能怪杨志的,其主要原因还在梁中书哪里,如果我是梁中书的话,我会这样设计运送生辰纲的过程:
  因为六月十五这天生辰纲是一定要到站的,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时间上,只有提前而不能退后,快到运送生辰纲的时候,我会选择5个运送小组,根据情况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押运官。在此之前,我会放出话,通知江湖中人其中一组的行程,当然这个不足以让人相信,因为太张扬了,只能骗骗那些笨贼蠢强盗,另外,我也会暗中放出一组类似杨志组打扮的家伙,让他们走另外一条路线。最后剩下的三组人,每组都带同样总量的行李出发,而每组都只带生辰纲的三分之一,不同的时间出发,最后在开封汇合,这样,就算是有人知道,但是总能保留大部分生辰纲的,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装箱的必须是亲信,并且不参与护送,而护送的不知道到底那个箱子里是真正的生辰纲。
  
  三、黄泥岗上的疑点:
  
  首先,地点的选择及时间的选择,前面我们说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是有其它的黑帮势力范围,比如二龙山、桃花山和赤松林,这些地方下手肯定是不合适的。黄泥岗这个地点的确定应该也是经过考察的,比较简单的原则就是,如果不得手,可以很快的撤退;另外,如果智取不得,还可以硬抢。当然,硬抢的话,必定是要一番厮杀的,所以选择的地点必须是远离政府军控制的。但是黄泥岗并非必经之地啊?
  再说时间,古代人走路和现代人乘坐火车是有些不同的,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他们如何准确的判断生辰纲到达的时间,亦或者从此经过的客商都会被搞定,如果是后者,那么最不透露风声的办法就是全部杀死,不然的话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为什么最后得手之后他们却留下了活口呢?当时那帮押送的人根本就没有反抗能力了。劫掠生辰纲已经是死罪,干吗还对那些人手下留情了?
  还有就是所使用的药物,中国古代多是中草药,我不是很清楚中国人的蒙汗药到底是什么成分,但是根据我的推测,应该是类似曼陀罗花之类的带有麻醉作用的东西,既然是加入了药物,无论什么药,都会带有异样的味道的(武松在孙二娘的店里就一口尝出了酒中下了药),或者酒水中会看到一些沉淀物(古代应该还没有速溶技术吧,也就是说药物没那么快在酒中溶解的。就算溶解了,口服药物如血并且达到致病的血药浓度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些对于这个经常走江湖的杨志而言,难道真的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吗?一路上绷的很紧的弦为什么对于这帮人就放的很开呢?
  最后就是杨志在黄泥岗上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整个表现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对于一些很明显的漏洞竟然全然没有感觉。……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贼打劫客商。我等一面走,一头自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务,只顾过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只听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了,濠州在开封的东南方向,而黄泥岗在开封的东北方向,这几个贩枣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路过这里到开封的,除非他们是路盲,或者他们已经绕地球一圈了。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智取生辰纲其实不是八个人干的,而是九个,第九个就是杨志,这个是个蓄谋已久的计划,让我将这个计划重新说一遍:
  
  整个计划应该是杨志、吴用和公孙胜三人策划的,而晁盖等人不过是工具,这个就要从一年前的那次丢失说起,一年前其实他们三个就已经成功的抢劫了一次生辰纲了,抢劫后将大部分抢来的财宝都放在了二龙山上,至此三人为了不引起人的注意,三个人就此分手了,为第二年的成功抢劫开始做准备。当然,公孙胜因为有特异功能,所以被分到了大名府打听消息,而吴用责开始物色人手(很大的可能就是第一次的抢劫者中也有邓龙,并且打劫的地点就选在二龙山,拉邓龙入伙其实不过是想借他的地方而已),而为了确保成功,杨志被分到了京城。也就是说,如果一路上都没有成功的话,最后一步在京城中还有杨志可以下手。我们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就是杨志担着一担财宝到京城去,路过梁山泊。当时王伦那么热情的挽留杨志都没答应,这个就是原因之一。还有他那一担财宝,这个当然是不明财产啊?他给我们的解释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上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雇请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首先他是逃去他处避难,然后是收的一担儿钱物,这些本身就说明了他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了。当然,杨志在京城的事情并不顺利,但是误打误撞的却让他去了大名府,抓住这个机会,杨志在梁中书面前好好的表现了一把。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护送生辰纲这个差使。最后,杨志在丢了生辰纲后,根本没再回到梁中书哪里,其实从那些士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主要责任人不是他。再看他去的地方,二龙山,到了二龙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邓龙杀掉,干的干净利索。
  
  下来说吴用,其实他这一年以来一直在选择下一个下手的地方,而当时间渐渐接近的时候,他对于下一次下手的地点也选择的差不多了,但是中间出了点小插曲,让他不得不将晁盖等人一起拉下水并且不得已的跟着晁盖他们一起进入了黑帮(这个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宋江提出招安的时候他基本上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其实阮氏三雄和梁山泊是他早就物色好的,因为这次要去的地方是要过水路的,没有几个会水的根本搞不定。且看吴用听说这件事后的表现:
  晁盖迳邀进后堂深处,分宾而坐。吴用问道:“保正,此人究竟是谁?”晁盖道:“此人江湖上好汉,好刘,名唐,是东潞州人氏。因此有一套富贵,特来投奔我,夜来他醉卧在灵官庙里,却被雷横捉了,拿到我庄上。我因认他做外甥,方得脱身。他说∶‘有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早晚从这里经过,此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他来的意正应我一梦。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落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便是保正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段事,须得七八个好汉方可,多也无用。”晁盖道:“莫非要应梦中星数?”吴用便道:“兄长这一梦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来?——”寻思了半晌,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说道:“有了!有了!”晁盖道:“先生既有心腹好汉,可以便去请来,成就这件事。”
  吴用说的很好:“小生见刘兄赶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作为读书人的吴用在面对这样的一件天大的事情上的表现是不是有点太冷静了,并且说这次三个人是搞不定的,上次不是就是三个吗(邓龙应该也是编制外的)?后面吴用去请阮氏三雄的时候,晁盖想让刘唐进一步打听情况的时候,吴用却说不着急,等他回来再说,这个分明是在等公孙胜和杨志的消息吗?而后面公孙胜来到之后,他又和公孙胜两个在晁盖面前唱了一段双簧。
  
  本身在大名府打听消息的公孙胜,无意间发现了杨志竟然成了梁中书的人,先是差异,然后就是安慰,这样一来。胜算不就又多了一成。他也及时的将消息反馈给了吴用,目的有两个:一、不能等东京再下手了,路上一定要成功;二、路线可以由我们设计了,杨志是押送官。而吴用也将他这边的消息反馈给了公孙胜,并且催促他火速赶往晁盖家。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就都能解释清楚了。其实这个才是真正的“智取”全过程。
古代人的地理概念很差
换成是我一定把杨志这帮人都宰了灭口,白日鼠白胜也一样要灭口,这样的大案注定要惹来严打。
如果对比历史、地理,整部水浒就没法看了,这和三国明显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