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馅包子”假新闻出笼始末 揭露六大疑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1:26
  中评社香港7月20日电/

         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1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披露了“纸馅包子”的出笼前后。

  事件回顾:虚假暗访暴出轰动“新闻”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岐山市长批示:“如属实要严办,如属虚假,要公开澄清事实!”赵凤桐副市长要求:“请市工商局即派人检查并报情况”。

     7月11日至1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有形市场内的小餐饮摊点、小吃店,居民区周边的早点店、小吃店,出摊、占路经营早点的餐饮企业,街头经营早点、小吃的游商、摊贩。同时,重点抽检了太阳宫、定福庄、团结湖、芍药居、大洋路、双井、六里屯、麦子店等地区经营包子摊点的包子及肉馅样品53个。经北京市食品品质监督检验三站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

     与此同时,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安排分别对海淀、丰台等城乡结合部地区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取包子及肉馅样品50个。经检测全部合格,未发现包子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

     7月15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责成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就此事件组织召开专家评估会,集体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委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陈敏教授组织了模拟实验。专家根据论证及实验结果认为,在包子肉馅中使用大比例纸箱的可能性不大。蒸熟后肉馅呈散状,根本不具备猪肉包子馅呈团状的基本特征;肉馅有嚼不烂的感觉,外观明显可见纤维状物质存在,无论从外观和口感,都很容易被消费者发现,不太可能被消费者接受并食用。即使猪肉中仅掺入5%的纸箱,肉眼依然能分辨出其中的纤维状物质,经品尝也有嚼不烂的感觉。

  调查发现:电视报道有六大疑点

     调查初期,北京工商部门与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制片人和记者进行了核实,并调阅了记者拍摄的原始录影带。节目是訾北佳今年6月15日至7月3日拍摄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节目有六大疑点:一是虚构了举报人;二是对包子和肉馅未进行法定检测;三是使用“用纸箱做肉馅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等未经查证的主持词;四是虚拟跟踪情节和送纸箱出入非法加工场所的画面;五是制假画面是制售者应记者要求进行演示的画面;六是执法人员在执法现场未发现有制作包子的工具和原料,询问中相关当事人也未承认其加工制作过包子。

     由于调查人员对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表示质疑,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据此决定将初步调查情况提交公安机关,请公安机关协助迅速搜寻相关当事人,最终确定案件性质,侦破此案。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

  编造者供述:想出名又想挣钱

      今年6月初,訾北佳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訾北佳先后在北京四环路一带进行调查。

      据訾北佳供述,十几天里,他每天早晨都买包子吃,从西四环到东四环,走访了许多卖包子的场所,每到一处,就购买一元钱的包子,但始终没有发现包子的品质问题。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北京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而他本人调查的结果令其十分失望。期间,栏目主编以时限为由,催促其抓紧拍摄专题节目。于是,他化名“胡月”,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并以为民工购买早点的名义,要求来自陜西省华阴市的卫全峰、赵晓彦、赵江波、杨春玲等人为其制作包子。

      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无业人员张沄江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前往13号院,要求卫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卫全峰等人将其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一名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人士指出,“纸馅包子”事件导致公众对首都食品安全工作的不信任,不仅损害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声誉,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食品监控力度,及时搜寻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提升首都食品安全水准。 中评社香港7月20日电/

         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1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披露了“纸馅包子”的出笼前后。

  事件回顾:虚假暗访暴出轰动“新闻”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岐山市长批示:“如属实要严办,如属虚假,要公开澄清事实!”赵凤桐副市长要求:“请市工商局即派人检查并报情况”。

     7月11日至1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有形市场内的小餐饮摊点、小吃店,居民区周边的早点店、小吃店,出摊、占路经营早点的餐饮企业,街头经营早点、小吃的游商、摊贩。同时,重点抽检了太阳宫、定福庄、团结湖、芍药居、大洋路、双井、六里屯、麦子店等地区经营包子摊点的包子及肉馅样品53个。经北京市食品品质监督检验三站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

     与此同时,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安排分别对海淀、丰台等城乡结合部地区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取包子及肉馅样品50个。经检测全部合格,未发现包子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

     7月15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责成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就此事件组织召开专家评估会,集体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委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陈敏教授组织了模拟实验。专家根据论证及实验结果认为,在包子肉馅中使用大比例纸箱的可能性不大。蒸熟后肉馅呈散状,根本不具备猪肉包子馅呈团状的基本特征;肉馅有嚼不烂的感觉,外观明显可见纤维状物质存在,无论从外观和口感,都很容易被消费者发现,不太可能被消费者接受并食用。即使猪肉中仅掺入5%的纸箱,肉眼依然能分辨出其中的纤维状物质,经品尝也有嚼不烂的感觉。

  调查发现:电视报道有六大疑点

     调查初期,北京工商部门与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制片人和记者进行了核实,并调阅了记者拍摄的原始录影带。节目是訾北佳今年6月15日至7月3日拍摄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节目有六大疑点:一是虚构了举报人;二是对包子和肉馅未进行法定检测;三是使用“用纸箱做肉馅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等未经查证的主持词;四是虚拟跟踪情节和送纸箱出入非法加工场所的画面;五是制假画面是制售者应记者要求进行演示的画面;六是执法人员在执法现场未发现有制作包子的工具和原料,询问中相关当事人也未承认其加工制作过包子。

     由于调查人员对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表示质疑,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据此决定将初步调查情况提交公安机关,请公安机关协助迅速搜寻相关当事人,最终确定案件性质,侦破此案。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

  编造者供述:想出名又想挣钱

      今年6月初,訾北佳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訾北佳先后在北京四环路一带进行调查。

      据訾北佳供述,十几天里,他每天早晨都买包子吃,从西四环到东四环,走访了许多卖包子的场所,每到一处,就购买一元钱的包子,但始终没有发现包子的品质问题。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北京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而他本人调查的结果令其十分失望。期间,栏目主编以时限为由,催促其抓紧拍摄专题节目。于是,他化名“胡月”,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并以为民工购买早点的名义,要求来自陜西省华阴市的卫全峰、赵晓彦、赵江波、杨春玲等人为其制作包子。

      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无业人员张沄江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前往13号院,要求卫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卫全峰等人将其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一名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人士指出,“纸馅包子”事件导致公众对首都食品安全工作的不信任,不仅损害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声誉,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食品监控力度,及时搜寻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提升首都食品安全水准。
再联想到(假?)记者敲诈小煤矿,记者被打死的事。我觉得新闻系统同样也将面临腐败问题。

记者也是社会中的人,并不天生就比别人更高尚。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工作的目的和其他行业一样,就是为自身谋求利益。所谓维护正义只是 “附带效果” ,并不可靠。

所以,如果把 “新闻监督” 视为反腐救星,恐怕结果会令人失望。
新闻系统同样也将面临腐败问题。
我就想知道有哪个小贩会牺牲自己(被罚款被唾弃)成全一个素不相识的记者,当人家傻啊!
问题是

一:我们看到过太多关于食品安全的真实、触目惊心的报道;发生纸包子事情也不奇怪(人造鸡蛋都能发明,智慧啊:D )

二:我们看多了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忽悠和胡说八道以及道貌岸然,衙门的公信力严重透支导致严重的诚信危机。
      让我们怎么能轻易相信衙门呢?唉……:Q :L
中国制造现在是内忧外患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