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比长征5号还大的重型火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29:31
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9-03/02/content_10929360.htm

我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2009年03月02日 18:01 来源:新华网  

    16时13分10秒,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中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记者 韩冰 任沁沁

    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全国政协委员叶培建2日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无人探月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卫星将不迟于2013年发射,并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

    叶培建在两会召开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被形象地称为“绕”“落”“回”三部曲的中国无人探月工程三期工程。

    第一步“绕”,就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随着嫦娥一号3月1日成功撞月,第一期工程已圆满结束。他介绍说,嫦娥一号在绕月过程中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传回了1.37TB的数据,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月球南北极图像,最后在地面人员控制下成功精确撞月。这些都说明,中国在绕月探测方面和其他航天大国相比“毫不逊色,水平相当”。

    第二步“落”,就是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实地考察月球。叶培建介绍,嫦娥二号、三号将分别不迟于2011年和2013年发射。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相关的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降低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同时,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由120米提高到10米,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叶培建透露,探月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卫星主要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将不迟于2013年发射。

    叶培建说,嫦娥四号将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作一定改进,但嫦娥四号在太空运行的时间比较短,只有几个月。2017年之前,将结束二期工程。

    叶培建还透露,2017-2020年将进行被称为“回”的第三期工程。对于第三期工程的探月飞船叫什么名字,他笑道:“现在还没有确定,是叫嫦娥五号、六号,还是改个名字比如吴刚?还要再确定。”

    什么是“回”呢?叶培建说,就是让探测器到月球上面“抓一把东西,再带回地球上来”。也就是说,第三期工程不仅要完成“落”的全部过程,还要实现探月卫星的返回,“难度更大”。

    叶培建表示,探月工程的进展和大推力火箭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探月二期工程中,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火箭,目前正在研制之中。“到了三期工程,就要使用比大型火箭载重还大的重型火箭了。”

    叶培建还告诉记者,嫦娥二号和三号的总指挥将由张廷新担任,总设计师将分别由黄江川和孙泽洲担任,后二人都担任过嫦娥一号的副设计师。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9-03/02/content_10929360.htm

我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2009年03月02日 18:01 来源:新华网  

    16时13分10秒,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中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记者 韩冰 任沁沁

    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全国政协委员叶培建2日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无人探月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卫星将不迟于2013年发射,并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

    叶培建在两会召开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被形象地称为“绕”“落”“回”三部曲的中国无人探月工程三期工程。

    第一步“绕”,就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随着嫦娥一号3月1日成功撞月,第一期工程已圆满结束。他介绍说,嫦娥一号在绕月过程中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传回了1.37TB的数据,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月球南北极图像,最后在地面人员控制下成功精确撞月。这些都说明,中国在绕月探测方面和其他航天大国相比“毫不逊色,水平相当”。

    第二步“落”,就是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实地考察月球。叶培建介绍,嫦娥二号、三号将分别不迟于2011年和2013年发射。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相关的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降低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同时,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由120米提高到10米,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叶培建透露,探月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卫星主要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将不迟于2013年发射。

    叶培建说,嫦娥四号将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作一定改进,但嫦娥四号在太空运行的时间比较短,只有几个月。2017年之前,将结束二期工程。

    叶培建还透露,2017-2020年将进行被称为“回”的第三期工程。对于第三期工程的探月飞船叫什么名字,他笑道:“现在还没有确定,是叫嫦娥五号、六号,还是改个名字比如吴刚?还要再确定。”

    什么是“回”呢?叶培建说,就是让探测器到月球上面“抓一把东西,再带回地球上来”。也就是说,第三期工程不仅要完成“落”的全部过程,还要实现探月卫星的返回,“难度更大”。

    叶培建表示,探月工程的进展和大推力火箭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探月二期工程中,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火箭,目前正在研制之中。“到了三期工程,就要使用比大型火箭载重还大的重型火箭了。”

    叶培建还告诉记者,嫦娥二号和三号的总指挥将由张廷新担任,总设计师将分别由黄江川和孙泽洲担任,后二人都担任过嫦娥一号的副设计师。
我们知道“预研”一词;P
如果是2017年嫦娥3期就要使用重型火箭的话,现在长征5号还没出来呢,就剩8年时间了。。。
记者不懂乱写而已。不要当真。

2期就是用现在的3A系列,3期用CZ-5
噢 感觉也不会那么快的 还是先把长5搞好再说
原帖由 shh 于 2009-3-3 15:47 发表
记者不懂乱写而已。不要当真。

2期就是用现在的3A系列,3期用CZ-5


那到底搞不搞重型火箭?
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给火箭口的长五劫持了,所以,等长五出来再说吧。
但长五之后,我觉得发展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组分的冲压火箭要比搞几百吨几千吨的煤油发动机要实际得多。
以长五规模的火箭来说,有五米的直径,加上助推的尺寸,研制冲压式火箭,起码可以有二十平米的进气口,也就是说火箭每前进一米,就可以吸入26公斤的空气,当中含5.2公斤的氧。
如果助推把火箭加速到二、三倍音速后启动冲压工作,每秒可供3.5~5.3吨的氧,就算空气中的氧的利用率只有一半,也够用了。
如果从地面到七、八十公里的高度能充份利用空气中的氧,六百多吨的起飞重量中起码有二百吨的氧不用带,换成燃料和负载,发射能力绝对不止现在方案的25吨LEO。
如果考虑到空气中的其他组份成了火箭的工质,火箭的推力还可以更大,发射能力就更可观了。

所以,如果研制比长5更大的火箭,不应再跟着美、俄的屁股后面马上搞几百吨几千吨的大推力发动机。
如果冲压火箭搞好了,我想两三百吨的发动机就应该到头了。
冲压火箭很难的,将来肯定会搞的,会用在我国的第二代可重复使用天地运载工具的下面级上。
知道很难,但什么高超音速风洞,什么高超音速研究机都没有,搞什么。
美国人起码有这两样都有,我看我们是准备跟着俄国人搞几百吨几千吨的煤油大机的了。
]]
原帖由 H2SamHon 于 2009-3-3 21:53 发表
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给火箭口的长五劫持了,所以,等长五出来再说吧。
但长五之后,我觉得发展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组分的冲压火箭要比搞几百吨几千吨的煤油发动机要实际得多。
以长五规模的火箭来说,有五米的直 ...


这东西放空天飞机上还行,火箭上划不来,顶端的超口径整流罩对进气影响太大,空天飞机成熟化还是太遥远的事情

500T煤油比空天飞机发展起来快得多,除了登月,他的无捆绑版本也是建设大型空间工厂、重在货运飞船、可重复使用穿梭器,这些东西的最佳运载工具。
原帖由 H2SamHon 于 2009-3-3 21:53 发表
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给火箭口的长五劫持了,所以,等长五出来再说吧。
但长五之后,我觉得发展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组分的冲压火箭要比搞几百吨几千吨的煤油发动机要实际得多。
以长五规模的火箭来说,有五米的直 ...



交给日本的H3吧;P ;P
原帖由 sopc_dsp 于 2009-3-3 23:54 发表


这东西放空天飞机上还行,火箭上划不来,顶端的超口径整流罩对进气影响太大,空天飞机成熟化还是太遥远的事情

500T煤油比空天飞机发展起来快得多,除了登月,他的无捆绑版本也是建设大型空间工厂、重在货运飞 ...

我估计还是先发展大推力煤油/氢氧发动机的可能性大些,因为这个至少有成功先例,可以比葫芦画瓢。除非国际上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这几年能取得飞跃发展,否则以土鳖的习惯是不会出头滴,但土鳖“山寨“的功夫世界一流,不知道届时大推力火箭会不会被摆在街边地摊上叫卖……:D
超燃冲压50年代就开始搞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有完全搞定。所以,第一,不是人们没有想到,早想到了;第二,难度很大,不是坐在计算机前拍拍脑袋就可以解决的
美国在超燃冲压上下的老本够多,不过好像还是困难重重。
真的搞成的话,苏联原来的“螺旋”方案很吸引人。
原帖由 sopc_dsp 于 2009-3-3 23:54 发表


这东西放空天飞机上还行,火箭上划不来,顶端的超口径整流罩对进气影响太大,空天飞机成熟化还是太遥远的事情

500T煤油比空天飞机发展起来快得多,除了登月,他的无捆绑版本也是建设大型空间工厂、重在货运飞 ...

不至于吧?
七八十公里左石就不用冲压了,有个二级的间隔,整流罩对进气的影响不至于无法处理的吧。
原帖由 rottenweed 于 2009-3-4 14:21 发表
美国在超燃冲压上下的老本够多,不过好像还是困难重重。
真的搞成的话,苏联原来的“螺旋”方案很吸引人。

摆摆那个“螺旋”见识见识。
]]
为了反复使用,显然空天飞机的造型是最合适的。
我国的921工程五个方案里面也有空天飞机的,都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难度呀。
八十年代我们还都想二十一世纪会出现空天飞机,美国也是准备用空天飞机替代航天飞机的,那想到会用运载火箭代替航天飞机。
螺旋工程这个摊子可大了,苏霍伊也一个有类似的方案。
但更多的是诸如用大型轰炸机空投发射,或者是用运载火箭发射的方案。
而且在论证阶段,这些用冲压载机的方案早早被否决了,留到最后的几乎都是用运载火箭发射的设计…………
螺旋计划那个入轨重量和起飞重量分别是多少?
虽然没真造出来过,但算总是算过的吧?
这个“螺旋”的废重量也太大了吧。
那些空天飞机,说能用多少次,实际上真的能用多少次呢?
看航天飞机就是一个好例子了。

我提冲压不是说喷气式,是冲压火箭。
材料科学没有大的突破,还是不要搞什么航天飞机了,等到纳米技术成熟了,在考虑吧。
不仅是跟材料有关系,最重要的超然冲压发动机的空气燃料混合理论还没有解决。

为了适应不容马赫数,燃料混合要求比较高,而且燃烧室要可变形以适应,目前的材料也达不到
原帖由 H2SamHon 于 2009-3-4 21:36 发表
这个“螺旋”的废重量也太大了吧。
那些空天飞机,说能用多少次,实际上真的能用多少次呢?
看航天飞机就是一个好例子了。

我提冲压不是说喷气式,是冲压火箭。

从空气中吸入氧气用作燃烧的氧化剂,就不是火箭发动机了。火箭发动机(化学)的定义本来就是自身携带燃料和氧化剂的喷气发动机。
利用空气作为氧化剂,无涡轮增压,这就是冲压发动机。

“螺旋”,以及类似的各种方案的目标都是全系统可复用。不过,超燃冲压发动机不突破,这些方案都没有可行性。
俄罗斯的“快帆”的设计,利用了很多“螺旋”和其他方案的轨道飞行器的设计经验。
原帖由 mysunsky 于 2009-3-4 23:25 发表
不仅是跟材料有关系,最重要的超然冲压发动机的空气燃料混合理论还没有解决。

为了适应不容马赫数,燃料混合要求比较高,而且燃烧室要可变形以适应,目前的材料也达不到

如果是说火箭发动机的材料的话,我觉得不是问题,因为高压空气燃烧的温度绝对要比纯氧燃烧的温度要低。
因为空气中氧以外的组份达80%,而且氧的利用率不可能是100%,我相信空气中应该90%的份额只作为推进工质,会吸收燃烧热,发动机温度不会比液氧发动机高。
同时发动机工作时间反而会比液氧发动机长。
材料应该不是问题。

如果是火箭结构材料的话那根本就不急。
因为用上了空气中的氧,现在火箭要带的液氧废重量就有三分之二可以改带更多的燃料和有效载荷了。
因为冲压气动部件增加的重量根本不是问题。

空气与燃料混合的理论需要的是试验。
不能等美国人和俄国人的,人家搞出来也不会和我们分亨的嘛。
自然是有火箭冲压发动机……
螺旋的母机应该是自带氧化剂的,吸入空气主要是利用空气膨胀增加推进效率。
冲压发动机,速度和空气密度不同,效率就完全不同了。
虽然看上去很好,但代替火箭第一级需要适应的那个范围,应该是很难搞定的。
如果空天飞机还需要一个空射平台的话……那就系统非常庞大了……
原帖由 mysunsky 于 2009-3-4 23:25 发表
......
为了适应不容马赫数,燃料混合要求比较高,而且燃烧室要可变形以适应,目前的材料也达不到

无线电收音机有个叫超外差式收音机,就是通过变频把接收到的电波信号转换到一个固定的频率。
在这个频率之下放大器的放大效率最高,整个收音机的增益就可以最大化。

对于火箭,如果要让燃烧室变形适应飞行状态,确实会给材料研制带来无法想象的困难。
但如果我们换个方式,让冲压气道完成把空气转换到固定的压强和流速状态,就可以保证燃烧室在单一的最佳状态下工作了。
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方向呢?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4 23:57 发表
自然是有火箭冲压发动机……
螺旋的母机应该是自带氧化剂的,吸入空气主要是利用空气膨胀增加推进效率。

他那个只叫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啊。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4 23:59 发表
冲压发动机,速度和空气密度不同,效率就完全不同了。
虽然看上去很好,但代替火箭第一级需要适应的那个范围,应该是很难搞定的。
如果空天飞机还需要一个空射平台的话……那就系统非常庞大了……

速度和空气密度说过了。

既是用了冲压火箭发动机做主机,当然就要有尽可能大的起飞助推了。
用尽可能大的起飞推力,捆上尽可能捆的上的助推,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冲压火箭发动机。
越早启动冲压火箭发动机,就可以越早抛掉助推,效率就越高了。

不应该搞空天飞机,废重量太大了。
烧的是燃料的钱、研发的钱和飞机的钱,是最烧钱的想法。
空天飞机如果是整体自然废重量很多,
很多大气内飞行的装置也成了入轨重量。
那么大的飞机,整个底部的隔热瓦要更换,维护起来也比航天飞机更恐怖。

但如果只是做一个发射平台,用于替代火箭第一级。
它不需要出入大气,双5就基本合格了,能够双7那就更好。
而且这个和另一个运载工具技术相通的,那个就是那种一二个小时跨大洋的客机,也得双5双7才能实现,设计上也都是要自带液氧。

没有入轨的废重量,维护也不会比航天飞机糟糕,而且技术通用性也不差,发展出来其他地方也用得着。
我认为挺好的。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5 00:57 发表
空天飞机如果是整体自然废重量很多,
很多大气内飞行的装置也成了入轨重量。
那么大的飞机,整个底部的隔热瓦要更换,维护起来也比航天飞机更恐怖。

但如果只是做一个发射平台,用于替代火箭第一级。
它不需要 ...

有看“仁者无敌”吗?
我觉得在大气里飞行,还要带着液氧,就象那些守着满山食物被饿死的人。
如果说冲压火箭还有很多问题没能解决还情有可缘,但对空天飞机的承载机就太不可思义了。
就拿个波音747驮个什么改装运载火箭上去都比他强多了。
"绕","落","回"是小三步,用CZ-5足够了
"探","登","驻"才是大三步,需要更大运载能力的重型火箭,如果直接发射,需要起飞推力3500吨,LEO 100吨左右的重型火箭(基本也就是火星5了:D :victory: )
]]
那螺旋很厉害呀,起飞重量62吨能送10吨入轨,运载系数这不是超高的么……
不过涡喷到不了6M吧,哪怕用液氢,进气速度会让涡轮过速了。
原帖由 H2SamHon 于 2009-3-5 01:21 发表

有看“仁者无敌”吗?
我觉得在大气里飞行,还要带着液氧,就象那些守着满山食物被饿死的人。
如果说冲压火箭还有很多问题没能解决还情有可缘,但对空天飞机的承载机就太不可思义了。
就拿个波音747驮个什么改装 ...

在大气里还要带液氧用火箭发动机也是出于无奈。涡轮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可以在0速度下启动,但是到了高超音速就没法用,而冲压发动机在高速下不错,但是低速时候根本就开不起来。只有火箭发动机自力更生,万事不求人,不论高速低速甚至零速,一概通杀。
而如果同时装涡喷和冲压,那么发动机死重就大。

之所以想用有翼可回收的飞行器作为入轨的第一级,主要也就是为了减少成本,一则少用液氧,二来发射级可回收。但是现在低速时为涡喷,高速时变冲压的变循环发动机还没突破。所以现在的方案,大多是冲压发动机外带助推级,比如有用火箭助推到冲压发动机能正常启动的,也有在地面上用车拖的。
最好的当然是能自力起飞,自行返回,而且发射不是非得扛到发射场的飞行器。但是现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都没突破,更别提涡喷-〉冲压的变循环发动机了。MAKS那种比较理想的系统,现在也只能是梦想而已。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5 14:07 发表
那螺旋很厉害呀,起飞重量62吨能送10吨入轨,运载系数这不是超高的么……
不过涡喷到不了6M吧,哪怕用液氢,进气速度会让涡轮过速了。


不算高吧,说的可是子机10吨,是驮个10吨的子机。
人家民航机的驮带能力去比他大,只是速度大些罢了。
协和好象最五十座级的,光带人就快四吨了,行理有两三吨吧,座椅、食品等东西都各有两三吨吧,把协和上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扔掉,绝对驮得动十吨的子机。
所以螺旋没什么了不起的。
要是真的那么了不起早就飞天了。
光比载重量没用,协和是客机,螺旋是送轨道器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