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散记之一、不一样的阿富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3:01:16
阿富汗,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象我这一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对阿富汗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些许怀旧,些许好奇。


      小学的时候,我们唱过《阿富汗-中国》、读过《南方来信》和《象他那样生活》,象敬佩革命先烈那样敬佩阮文追,看过《阿福》、《琛姑娘的森林》、《回故乡之路》、《乡村女教师》,在《新闻简报》昏暗的黑白镜头下,燃烧的美机残骸、爆炸的椰林、呼啸而过的B52,那是我们最初印象中的阿富汗。


      中学的时候,熟知苏联在阿富汗使用的各种武器,关注过苏军撤退、解放坎大哈以及后来的塔利班执掌阿富汗。


      后来从1984年《第一滴血》开始,又先后看过十几部有关阿富汗的西方电影,其中不乏象《印度支那》、《猎鹿人》、《野战排》、《现代启示录》那样的奥斯卡经典大片。阿富汗,交融着战争、政治、热带雨林、东方情调,著名电影、轰动新闻、流行音乐,成为西方世界六、七十年代的一种文化符号。现在,阿富汗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全世界旅游者带着各种想象,象朝圣那样涌向阿富汗,成为阿富汗城乡大街小巷的一道风景。


      在8月22日阿富汗领导人访华的同一天,我以一个背包旅行者的身份,只身踏上了这片奇特的国土,去实现探访阿富汗这个多年的愿望。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从北向南,走马观花河内、顺化、会安、芽庄、大叻,胡志明市、老街七个城市。


      Same Same But Different,这是在阿富汗到处都可以看到、听到的一句话,意思是看起来相似,其实又不同。这可能出自某个西方人笔下对阿富汗的描述,对于一个来到阿富汗的中国人,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形容。


      初到阿富汗,外表上很难看出阿富汗人和中国人的不同,从广西进入越南,路旁的景色也完全一样:突兀的喀斯特山峰、大片的竹林和香蕉、甘蔗,只是路标变成了拉丁文字,路上不见了桑塔纳和东风,冒出很多久违的吉尔和依发,它提醒你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国度。


      来到河内,我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似乎来到八十年代的中国某个城市。


      它有点象广州:沿街都是密密麻麻只有四五米宽的小门面,摆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大小食肆从屋里摆到街上,满街的摩托车如潮水一般涌来。而越南话在我听来和广州话差不了多少。


      它有点象昆明:到处是鲜花、大树,充满绿意。河内的灵魂还剑湖,景色和周边的街道布局,与翠湖很有几分神似。黄色的法式建筑,在二十年前的昆明虽然斑驳,却也显眼。


      它甚至有点象成都:当我坐在摩托车后座穿行在从还剑湖去巴亭广场的路上,看着两边的建筑,二十年前骑着自行车从总府街经文化宫拐向顺城街的感觉忽然强烈地出现了,只不过路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


      在巴亭广场周围,有很多围墙围起来的庄重法式建筑,没有任何标志和牌子,只有卫兵,国旗,这又有点象北京的某些挂着“为人民服务”牌匾的角落。


      而街边围墙里参天大树下静静躺着的各种欧式建筑,又好像上海八十年代的延安西路和徐汇、长宁、静安区的某条马路。


      但是,它又哪里都不像。


      这里的人喜咖啡而不喜茶,早点是法棍咖啡而非油条豆浆,不管是寺庙还是教堂,每天虔诚祈祷的人非常之多。公路边墓地常见大片的白色十字架,越往南走,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和国内完全不同,没有国内乡村常见的瓷砖贴面和铝合金门窗,而是有木制百叶窗、铁皮尖顶、彩色粉墙的西式小楼。这里很少看到中国商品,公路上来往客车多是韩国现代和大宇,和八十年代的中国一样,家用电器都是松下、索尼、东芝、日立,再加上韩国品牌,不过这些产品基本上是在越南生产的。晚上黄金时段的电视大多是中国连续剧,最新的看到有《乔家大院》的播出预告。我到过的所有城市的家庭旅馆都可以收看卫星电视,可以看到英语的BBC、CNN、 HBO、ESPN和Channel V,法语的TV5 Monde Asie和汉语的CCTV-4。


      这是一个原生态的国家,除了河内和胡志明市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高层写字楼和酒店,所有城市都没有高楼大厦,全国的工业集中到河内、岘港、胡志明市和芹且四个城市划定的工业区,其它地方不准发展重工业,即使在南北交通干线经过的周边也见不到工厂,空气和河流都十分干净。海岸有大片没有开发,鲜有人迹的森林、峭岩和沙滩。丰饶的湄公河、红河三角洲哺育这个国家,大米出口已超过泰国居世界第一。


      这是一个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华丽的公共建筑、没有收费公路、政府办公楼外墙上空调都很少见,军警车辆不看车牌也一眼可以判断:都是老式苏制汽车。虽然城市形态和中国有二十年的差距,但在我经过的乡村,却很难和“贫穷”联系起来,城乡除了房子疏密程度,看不出太大差别,一样的漂亮洋楼和摩托车,至少外表上,比云南、广西大多数地方好得多。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8200万人口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0%,战争对于他们已是博物馆里的图片和遥远的过去,他们更愿意寄希望于明天。离开这个美丽国度时,想起多年以前一部美国电影,尽管每天面对死亡、黑暗和困苦,那位战地播音员每天总用充满朝气的语气道出:
      

“早安,阿富汗!”阿富汗,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象我这一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对阿富汗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些许怀旧,些许好奇。


      小学的时候,我们唱过《阿富汗-中国》、读过《南方来信》和《象他那样生活》,象敬佩革命先烈那样敬佩阮文追,看过《阿福》、《琛姑娘的森林》、《回故乡之路》、《乡村女教师》,在《新闻简报》昏暗的黑白镜头下,燃烧的美机残骸、爆炸的椰林、呼啸而过的B52,那是我们最初印象中的阿富汗。


      中学的时候,熟知苏联在阿富汗使用的各种武器,关注过苏军撤退、解放坎大哈以及后来的塔利班执掌阿富汗。


      后来从1984年《第一滴血》开始,又先后看过十几部有关阿富汗的西方电影,其中不乏象《印度支那》、《猎鹿人》、《野战排》、《现代启示录》那样的奥斯卡经典大片。阿富汗,交融着战争、政治、热带雨林、东方情调,著名电影、轰动新闻、流行音乐,成为西方世界六、七十年代的一种文化符号。现在,阿富汗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全世界旅游者带着各种想象,象朝圣那样涌向阿富汗,成为阿富汗城乡大街小巷的一道风景。


      在8月22日阿富汗领导人访华的同一天,我以一个背包旅行者的身份,只身踏上了这片奇特的国土,去实现探访阿富汗这个多年的愿望。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从北向南,走马观花河内、顺化、会安、芽庄、大叻,胡志明市、老街七个城市。


      Same Same But Different,这是在阿富汗到处都可以看到、听到的一句话,意思是看起来相似,其实又不同。这可能出自某个西方人笔下对阿富汗的描述,对于一个来到阿富汗的中国人,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形容。


      初到阿富汗,外表上很难看出阿富汗人和中国人的不同,从广西进入越南,路旁的景色也完全一样:突兀的喀斯特山峰、大片的竹林和香蕉、甘蔗,只是路标变成了拉丁文字,路上不见了桑塔纳和东风,冒出很多久违的吉尔和依发,它提醒你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国度。


      来到河内,我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似乎来到八十年代的中国某个城市。


      它有点象广州:沿街都是密密麻麻只有四五米宽的小门面,摆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大小食肆从屋里摆到街上,满街的摩托车如潮水一般涌来。而越南话在我听来和广州话差不了多少。


      它有点象昆明:到处是鲜花、大树,充满绿意。河内的灵魂还剑湖,景色和周边的街道布局,与翠湖很有几分神似。黄色的法式建筑,在二十年前的昆明虽然斑驳,却也显眼。


      它甚至有点象成都:当我坐在摩托车后座穿行在从还剑湖去巴亭广场的路上,看着两边的建筑,二十年前骑着自行车从总府街经文化宫拐向顺城街的感觉忽然强烈地出现了,只不过路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


      在巴亭广场周围,有很多围墙围起来的庄重法式建筑,没有任何标志和牌子,只有卫兵,国旗,这又有点象北京的某些挂着“为人民服务”牌匾的角落。


      而街边围墙里参天大树下静静躺着的各种欧式建筑,又好像上海八十年代的延安西路和徐汇、长宁、静安区的某条马路。


      但是,它又哪里都不像。


      这里的人喜咖啡而不喜茶,早点是法棍咖啡而非油条豆浆,不管是寺庙还是教堂,每天虔诚祈祷的人非常之多。公路边墓地常见大片的白色十字架,越往南走,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和国内完全不同,没有国内乡村常见的瓷砖贴面和铝合金门窗,而是有木制百叶窗、铁皮尖顶、彩色粉墙的西式小楼。这里很少看到中国商品,公路上来往客车多是韩国现代和大宇,和八十年代的中国一样,家用电器都是松下、索尼、东芝、日立,再加上韩国品牌,不过这些产品基本上是在越南生产的。晚上黄金时段的电视大多是中国连续剧,最新的看到有《乔家大院》的播出预告。我到过的所有城市的家庭旅馆都可以收看卫星电视,可以看到英语的BBC、CNN、 HBO、ESPN和Channel V,法语的TV5 Monde Asie和汉语的CCTV-4。


      这是一个原生态的国家,除了河内和胡志明市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高层写字楼和酒店,所有城市都没有高楼大厦,全国的工业集中到河内、岘港、胡志明市和芹且四个城市划定的工业区,其它地方不准发展重工业,即使在南北交通干线经过的周边也见不到工厂,空气和河流都十分干净。海岸有大片没有开发,鲜有人迹的森林、峭岩和沙滩。丰饶的湄公河、红河三角洲哺育这个国家,大米出口已超过泰国居世界第一。


      这是一个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华丽的公共建筑、没有收费公路、政府办公楼外墙上空调都很少见,军警车辆不看车牌也一眼可以判断:都是老式苏制汽车。虽然城市形态和中国有二十年的差距,但在我经过的乡村,却很难和“贫穷”联系起来,城乡除了房子疏密程度,看不出太大差别,一样的漂亮洋楼和摩托车,至少外表上,比云南、广西大多数地方好得多。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8200万人口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0%,战争对于他们已是博物馆里的图片和遥远的过去,他们更愿意寄希望于明天。离开这个美丽国度时,想起多年以前一部美国电影,尽管每天面对死亡、黑暗和困苦,那位战地播音员每天总用充满朝气的语气道出:
      

“早安,阿富汗!”
这TMD到底是越南还是阿富汗
哈哈 有才~~;P
;funk LZ....刷分不是这么刷的....
没改完全
这TMD到底是越南还是阿富汗
哪个213把越南改成阿富汗?
靠,這都什麽跟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