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医事之——他们的身体怎么了? ~~~~~~~~~张爱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15:24
张爱玲晚年患“跳蚤恐惧症”
谢世后七天才被人发现


《健康时报》 ( 2008-8-28 第19版 )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谁能想到,风华绝代的才女张爱玲,晚年生活的重心不是写作,不是研究,不是游历,而是艰苦卓绝地与跳蚤战斗。

  躲跳蚤搬家180多次

  据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这样算下来,张爱玲搬家次数达180多次,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


  张爱玲给文学史家夏志清的一封信里,说法更吓人:“我这几年是上午忙着搬家,下午忙着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

  张爱玲如此频繁搬家,仅是为了躲跳蚤。她随身携带着简易的行李,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就马上离开。1991年,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每月要花两百美元买杀虫剂”,“橱柜一格一罐”。

  17岁时,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爬满了虱子。”青春年华的女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想来令人感到恐怖,不幸一语成谶。张爱玲的一生,正是与跳蚤战斗的一生。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贪欲使她们没有勇气和力量清除内心的“虱子”,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繁衍、长大、蔓延,直到将鲜活的生命吞没。张爱玲晚年患“跳蚤恐惧症”
谢世后七天才被人发现


《健康时报》 ( 2008-8-28 第19版 )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谁能想到,风华绝代的才女张爱玲,晚年生活的重心不是写作,不是研究,不是游历,而是艰苦卓绝地与跳蚤战斗。

  躲跳蚤搬家180多次

  据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这样算下来,张爱玲搬家次数达180多次,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


  张爱玲给文学史家夏志清的一封信里,说法更吓人:“我这几年是上午忙着搬家,下午忙着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

  张爱玲如此频繁搬家,仅是为了躲跳蚤。她随身携带着简易的行李,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就马上离开。1991年,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每月要花两百美元买杀虫剂”,“橱柜一格一罐”。

  17岁时,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爬满了虱子。”青春年华的女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想来令人感到恐怖,不幸一语成谶。张爱玲的一生,正是与跳蚤战斗的一生。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贪欲使她们没有勇气和力量清除内心的“虱子”,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繁衍、长大、蔓延,直到将鲜活的生命吞没。
少年时遭到父亲殴打

  作家与作品人物的关系有两种:同构或超越。张爱玲属于前一种。她本人和她笔下的人物具有惊人的同构性,她内心深处情与物、灵与肉的挣扎,比她笔下的人物还要剧烈和悲惨。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姻,不用说是一场孽缘。胡兰成是够下作的了,与张爱玲结婚不到半年,就在武汉与一个姓周的护士如胶似漆;当张爱玲追到温州质问,他又已经与一个叫范秀美的当地女子同居。1955年张爱玲到了美国,很快与一个叫赖雅的比她大29岁的美国剧作家订婚。

1410471108297277622.jpg
  有人会说,婚恋是婚恋,写作是写作,但联系张爱玲前夫胡兰成的汉奸身份至少可以说明一个事实:张爱玲的人格和写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分裂。

  在美国,最令张爱玲引以为自豪的是写作遭遇毁灭性打击。一部部作品写出来,一部部被出版社拒绝,她终于发现,她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红”的天才。张爱玲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喜欢小猫小狗,对惟一的弟弟也冷眼相看。即使和她最亲密的人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她付车夫小账,觉得非常“可耻而又害怕”。

  一次空袭后,她和朋友在街头小摊吃萝卜饼,竟能对几步外穷人青紫的尸体视若不见。张爱玲出身于贵族之家,父亲是一个封建遗少,性格乖戾暴虐,抽鸦片,娶姨太太,母亲是曾经出洋留学的新式女子,父母长期不和,终于离异。后来父亲续娶,张爱玲与父亲、继母关系更为紧张。
有一次,张爱玲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几天,回来竟遭到继母的责打,然后继母诬陷张爱玲打她,父亲发疯似的毒打张爱玲,“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然后父亲把张爱玲关在一间空屋里好几个月,由巡警看管,得了严重痢疾,父亲也不给她请医生,不给买药,一直病了半年,差点死了。照她想,“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也不会有人知道。


  在禁闭中,她每天听着嗡嗡的日军飞机,“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曾有人问海明威“作家成长的条件是什么”,海明威说是“不幸的童年”。但海明威的话只说了一半。如果一个作家成年后,仍不能逐渐超越早年不幸所造成的人格缺陷,这种不幸则可能将作家毁掉。

  扔衣服与剪头发

  在美国的日子,赖雅的女儿霏丝坚持认为张爱玲嫁给赖雅的动机只是为了居留的身份。所以在与赖雅的女儿争吵后,张爱玲毅然带着赖雅搬家。等到霏丝再来公寓时,张爱玲已经带着赖雅搬走了。公寓里只剩下几个纸箱,还有张爱玲留的一张字条:“我带不走所有的东西,这几箱垃圾麻烦你帮忙处理———最后一件事!”
霏丝蹲下来翻翻纸箱,里面竟然都是父亲的手稿和日记,她心疼地抱怨说:“她把它丢在这里当垃圾!”1967年秋天,赖雅最终撒手人寰,他被盖上白单子,由医院的护理人员推走。张爱玲坐在医院门口等计程车,她身旁放了一个纸箱,是从医院里搬出来的东西。

  她手里挽着一件赖雅常穿的灯心绒衬衫,那领口已经磨破,上面沾满他的烟味。张爱玲深深地嗅那气味,这气味触到她心的最深处!当下她在这世界便再也没有一个可以依靠或倾诉的亲人了。


  在这种心情下,她完成了小说《半生缘》。她用清醒的眼睛看自己:一个走完了大半生,孤单地流落异乡的女人。就像小说的女主人公曼桢那句痛彻心肺的话:“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张爱玲独个儿住在加州的Kingsley公寓,几乎与外面的世界没有任何交往。老朋友庄拜托住在洛杉矶的建筑商人林式同照顾她。林式同第一次找到张爱玲住的305室,敲了敲门。里面仿佛有动静,却没有人应门,他再敲一次,并且自我介绍:“张女士!我是庄先生的朋友,我姓林!他托我拿东西给您!我跟您通过电话!”屋里有了动静,又过了半天,一个缓慢轻柔的声音带着一点抱歉的口吻应答:“我衣服还没换好!请你把东西摆在门口就回去吧!谢谢!”他当下有些纳闷,也只能应一声好,便把东西放在门口,自己往电梯走。他听到有开门关门的声音,回头一看,刚才留在房门口的黄色信封袋已经不见了。这给林式同留下极其神秘难解的印象。
门里的张爱玲正忙着拿杀虫剂喷洒房间每一个死角,也不放过门边的鞋子,想了一会儿,她把用完的杀虫剂丢进厨房的垃圾袋,鞋子也丢了。垃圾袋子里已经有用完的两瓶杀虫剂。厨房冰箱敞着,里面亮着灯,架上的食物已经被清空了。张爱玲打开凌乱的衣柜,先把衣服都从衣架上拿下来,要彻底清洁衣柜,但是又疑心,可能连衣服里都藏有跳蚤,于是把衣服丢进浴缸,打开热水转到最烫,企图杀死跳蚤。随即她想到有些质料不能遇热水,赶紧伸手去捞,但水太烫,最后这些衣服如同刚才鞋子的命运一样,湿漉漉地被丢进一个大垃圾袋里。她十分懊恼。


  她穿着浴袍待在浴室里,对着镜子把可能藏跳蚤的头发拉起来,忍着痛,一缕一缕地剪掉。然而这也不能完全驱散她的疑心,索性离开了似乎处处潜伏着危机的公寓,在好莱坞街道上重新寻觅安身之所。最后二三年里,为了躲避这种令她触之丧胆的小东西,她在各地旅馆辗转流徙,随身只带几个塑料袋。在搬家中,财物抛弃了,友人的书信遗失了,甚至花几年心血完成的《海上花》译稿也不知所终。

  去世前4个月,她写信给林式同,说想搬到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或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去,这两个地方都是沙漠,也许她以为在沙漠里可以摆脱被跳蚤咬啮的苦恼。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谢世于美国洛杉矶寓所,7天后才被人发现。屋里没有家具,没有床,她就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作者:王蕙玲,作家出版社,《历史不忍细看》,河南文艺出版社作者:吴小东
强迫症早期干预最重要
健康时报记者许晓华

《健康时报》 ( 2008-8-28 第19版 )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受访专家:孙春云,北京回龙观医院院区门诊,副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情绪与行为障碍、适应障碍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焦虑症、惊恐障碍、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等各类神经症。

  

  记者:文中介绍张爱玲为了“躲跳蚤搬家180次”,据说她这种不停搬家的举动是患上了强迫症,您认为是这样吗?强迫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孙:张爱玲这种“躲跳蚤搬家180次”的举动确实是强迫症的表现。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越是企图努力制抵,反而越感到紧张和痛苦。

  记者:张爱玲之所以会患上强迫症,与她小时候父母离异及青春期的生活遭遇有关系吗?  孙:肯定是有一定关系。早期安全感缺失是张爱玲患上强迫症的主要原因。强迫症患者一般都有个理念,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安全的需要、环境干净的需要,他们会不停地重复做一件事情或某个动作。

这种病态逻辑思维,使他们对周边环境需要一种绝对的安全,绝对的干净,当发现自己不能掌控时,就会像张爱玲那样,当发现“屋子里再次出现了跳蚤”,不停地搬家,直到最后把家具、衣物等统统都扔掉为止。

  记者:强迫症患者如果不去治疗,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孙:患了强迫症如果不去治疗,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最后,患者会感觉自己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窄,安全的范围也越来越小,就像慢性污染源一样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


  所以,强迫症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早期干预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患者了解到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安全,自己的想法或是做法是一种病态的,然后再让患者建立起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和正确的逻辑思维等等。建议有强迫症状的人,尽早去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张爱玲的“草炉饼”趣事(名人与饮食)
中国药膳研究会 单守庆

《健康时报》 ( 2007-04-12 第04版 )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散文《草炉饼》发表后,被誉为当代饮食文化的精美小品。

  写作《草炉饼》,源于张爱玲读了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八千岁》。张爱玲总是想不明白“炒炉饼”是怎么“炒”出来的。她在《草炉饼》中回忆当年的情景:“一尺阔的大圆烙饼上切下来的一角,不过不是薄饼,有一寸多高,上面也许略撒了点芝麻,显然不是炒年糕一样在锅里炒的,不会是‘炒炉饼’。”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张爱玲在台湾看到《八千岁》这篇小说时,才终于搞懂了“炒炉饼”应该是“草炉饼”。她在《草炉饼》中写道:“‘马……草炉饼!’在吴语中,‘买’、‘卖’同音‘马’;‘炒’音‘草’。所以,就把‘草炉饼’听成了‘炒炉饼’。

  草炉饼类似咸烧饼,选用上白的面粉发酵,用猪油、葱末、盐等拌成馅料。面剂揉匀揉透,包入馅料,擀成十厘米大小的圆饼,抹上饴糖水,撒上芝麻。烤制时,先用柴草把烤炉烧热,然后把草灰拨到炉膛两侧,再用茅草烧烤烤炉,用炉膛两侧的冷灰盖住热灰;把炉膛的内壁擦净,饼坯由下而上贴在炉膛上,贴满之后,拨开冷灰,用热草灰进行烘烤,直到饼呈现金黄色并鼓起,即可出炉。吃的时候,扫去饼面上的浮灰。

  【食后一得】

  民间出美食。具有鲜明乡村特点的民间美食,重视原料的综合利用,处处显得恬淡而自然,朴实而美味。这也正顺应了当今人们对饮食返璞归真的追求。放开眼界,到民间去吸收、引进、移植,然后进行改良和嫁接、提炼和升华,就能给城里人提供许多新的美食,且有助于增添健康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