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保尔森,来了奥巴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9:10:06
日前,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在北京谢幕。与前四次对话不同,这一次有副总理王岐山口气相当“强硬”,而美国财长保尔森则“按部就班”走完最后的告别演出。相形之下,形势立判。别了,保尔森!作为两国重要的沟通机制,能否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延续下去尚未可知,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地位无可取代,美国不得不权衡。……



中国:别了,保尔森!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上,美国财长保尔森已完成其告别演出。在由美国次贷引发全球金融风险的新形势下,作为“麻烦制造者”的美国这次失去了给中国上课的制高点。

    作为SED的倡导者,保尔森的告别演出是否意味着SED的终结?美国下任总统奥巴马将如何评估SED的意义?在保尔森充满告别总结意味的演讲中,值得总结的成就并不少:在消费者和产品安全的议题上,中美两国签署了两个备忘录,同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在两国贸易争端方面,长期坚持对话减少了贸易摩擦,同时两国启动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双方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加深;并开启两国未来巨大的能源与环保的合作空间等等。

    在12月2日启程前往北京前,保尔森还在临行前吹风会上表示,汇改、能源与环境合作仍将是这次SED的核心议题。但12月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大跌156基点,达到1美元兑换6.8505元人民币,创下近一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市场甚至预期,人民币1年远期汇率可能从当前1美元兑6.8871元人民币贬值为1美元兑7.30元人民币。在分析人士们看来,这次人民币的突然大幅贬值也许只能从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已经形成来进行解释。而以往,美国财政部一直坚持人民币应该升值。

    这显然不是保尔森愿意收到的中国告别礼物。不过保尔森不应该过分失望。12月4日的会议让今年6月双方签署的《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文件开始落实,并再次确保,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局势下,双方不会搞贸易保护主义,而未来也有更多金融合作可以期许。12月4日,双方确定了十年合作起步的优先合作5大领域: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以及森林与湿地保护,并力争就此达成更加详细的协议。


40项成果“带回家”
    两天对话,40项成果,在环境和能源方面达成五大共识,与以往对话相比,这次对话成果更丰硕,也更实质。这次对话充分证明,中美不仅是经贸关系走向成熟,而且双方处理经贸关系的方法也更为成熟和理性。双方这次落实4年的能源合作框架,对双方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因为绿色经济可能会是世界走出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双方在绿色经济的转让、开发、产品的制造方面如果能有一系列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美在加强金融协调之间迈出了比较实际的步骤。双方更致力于协调对话以解决分歧。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在美投资、双方增加出口措施等都是不错的成果。这次对话不仅在双边,也在多边范畴取得成果,比如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在多边贸易体制和金融的政策协调等,还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未来的对话可能有更多跨越双边的议程。

    中美之间关于经贸合作的磋商仍会继续,但以何种方式和层次,要等到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执政后才能知晓。中美之间的利益错综复杂,双方利害关系很大,既然面临问题,总要一个对话平台解决,所以不管如何调整,对话的机制还是会继续下去的。奥巴马上台后,面临很多挑战,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应该说双方对于提升对话级别都是期待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也在对话结束之后表示,对话机制是一个成功的对话平台。任何倡议如果能够取得成果,就可以延续下去。

    随着中美间利益不断扩大,双方了解加深,中美关系总体可以保持继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也不会改变。在奥巴马上任以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可以就一些更加重要的战略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比如全球的货币体系、全球金融秩序、全球的金融价格、全球金融组织的安排等。经贸仍然是讨论的重要方面,环保、减排、气候、环境、反恐、地区安全等议题会更多涉及。中美对话既有双边的,也有区域的,还有全球性的。中美关系在布什任内取得了进展,也算进入了冷战以来最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美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与中国合作,中美作为两个大经济体,对话和合作的领域也将会不断扩大。


两大“瓶颈”亟待突破
    SED经过两年发展,为两国在经济层面进行深层次、战略性沟通提供了重要平台,但能否在两个主要瓶颈上取得突破,将决定其未来还能走多远。

    瓶颈一是如何平衡两个目标的问题。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最初的设想,SED将主要讨论两国共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从前四次对话的议程来看,基本集中在能源、贸易、汇率、金融市场和食品安全等双边经贸领域。此次对话双方终于将视野提升到了全球层次,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前的金融危机,双方还会一直在双边议题上绕来绕去。瓶颈二是如何对这一机制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与其他较低层次的对话机制进行有效区分。

    在本次对话上,由于中国在汇率改革上的立场和原则已非常明确,汇率问题在中美双方拟定的议程中原本并不占据主要位置,但由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小幅波动美方对此过分紧张和关注,最终只能导致对已设定战略性议题的偏离。虽然美方也清楚SED的重点应当放在全局性议题上,但由于国内政治压力,存在一个必须见到若干具体成果的预设立场,这就形成了一个制度上的陷阱:美国在战略性层次的SED上不断要求谈一些具体问题和短期热点,而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可以通过JCTT或其他更低层次的专门对话会议上寻求答案的。虽然保尔森等人自以为可以拿这些具体成果回去交差,但长此以往,却自我削弱了SED的地位。一方面,中方会日渐对美方不断纠缠于汇率等问题感到厌烦;另一方面,这些点滴让步事实上也根本无法满足美国国会和一些利益集团的胃口。今后在奥巴马任内,中美双方如果希望通过SED这一平台有更大作为,必须对上述两个瓶颈进行反思,争取使这一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回到其应有的定位上来。


王岐山口气相当“强硬”
        在这次SED中,中美双方所表现出来的气势较去年有了极大的逆转。以往的会议上,美国的口气一直比较硬,要求我们这个那个,我们是被动接单的人。而这次他们在很多问题上就由以往的‘要求’改为了‘劝说’,口气完全变了。而王岐山副总理在开幕式上说:“希望美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和投资安全。”王岐山的讲话就非常有主人意识,口气也很硬,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过度消费和对信贷的高度依赖,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作为全球最庞大和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应主动加快政策调整,适当提高储蓄水平,减少贸易和财政赤字’也很值得寻味。目前中美面对的新形势已经部分改变了原来双方对话的不平等局面。本次危机的一个结果,就是美国失去了制高点,不能在金融或者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给中国上课了。


等待奥巴马“再续前缘”
        然而,SED会不会随着奥巴马政府的到来而终结?奥巴马团队将如何根据这次SED以及以往的成果进行评估并做出下一步的决策? SED从成立之初开始,中美双方就有着不一样的起点,中国认为意义大,是希望通过对话来稳定双方的经济关系,从而加强战略合作,再转而推动经济发展,而美国则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SED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中国施压的渠道,希望借此为美国谋求实际的好处。所以他们才会在前几次对话中,对中国咄咄逼人,并提出汇率、金融开放、知识产权等众多问题单,一旦这些预期没有达成,就质疑SED是否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目前还很难断言SED未来会如何发展。

    客观而言,人们对于第五次SED能产生什么实际成果的期待并不高。道理很简单:布什政府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淡出历史舞台了,过去几年中双方能找到共同利益、能谈出成果的基本上也谈得差不多了;而那些老大难的问题,也很难指望通过这次对话就会出现重大突破。目前,围绕SED最大的悬念就在于,未来奥巴马政府是否愿意继续这一对话机制,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确定其性质和地位。

    首先,奥巴马本人主观上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愿意积极推进双边对话和沟通。2008年美国大选揭晓前夕,奥巴马曾撰文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美应当学会理解彼此的关切,充分利用合作来获取双赢。为此,两国有必要在经济、安全以及全球性事务上继续加深高级别的对话。其次,SED的议程和成果符合新一届美国政府的需要。对于候任总统奥巴马而言,上台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拼经济。从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来看,主要希望寄托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所谓的“绿色经济”上。而中美在第四次SED上达成的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和第五次SED上将要触及的“生态伙伴”概念,与奥巴马的政策理念可谓是不谋而合。最后,当前中美两国都面临许多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如能源危机、粮食安全、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等。随着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离开中国的支持都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眼下欧洲在国际金融体系主导权问题上不断向美国发起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态度举足轻重。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地位和重要性无可取代。今后奥巴马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不因为短期利益,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大局和长远利益。


附:盘点历次中美对话成果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2006年9月由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 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发起设立的,是中美现有20多个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对话每年两次,轮流在中美举行。
(1)第一次对话:为中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题,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专题、11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第二次对话:经贸热点问题取得具体成果
在2007年5月于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对话中,双方重点就影响中美经济关系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集中在服务业、能源与环境、经济平衡增长和创新四个议题,确定在相关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
(3)第三次对话:从战略高度探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
2007年12月在京举行第三次对话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话重要特点在于中美双方超越了对短期经贸热点问题的简单关注,从战略高度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行了综合思考。
第四次对话:互信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四次对话于2008年6月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召开,主题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对话营造了真诚、坦率的氛围,两国一致形容沟通“非常成功”,互信得以增强,具有深远影响。日前,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在北京谢幕。与前四次对话不同,这一次有副总理王岐山口气相当“强硬”,而美国财长保尔森则“按部就班”走完最后的告别演出。相形之下,形势立判。别了,保尔森!作为两国重要的沟通机制,能否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延续下去尚未可知,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地位无可取代,美国不得不权衡。……



中国:别了,保尔森!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上,美国财长保尔森已完成其告别演出。在由美国次贷引发全球金融风险的新形势下,作为“麻烦制造者”的美国这次失去了给中国上课的制高点。

    作为SED的倡导者,保尔森的告别演出是否意味着SED的终结?美国下任总统奥巴马将如何评估SED的意义?在保尔森充满告别总结意味的演讲中,值得总结的成就并不少:在消费者和产品安全的议题上,中美两国签署了两个备忘录,同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在两国贸易争端方面,长期坚持对话减少了贸易摩擦,同时两国启动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双方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加深;并开启两国未来巨大的能源与环保的合作空间等等。

    在12月2日启程前往北京前,保尔森还在临行前吹风会上表示,汇改、能源与环境合作仍将是这次SED的核心议题。但12月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大跌156基点,达到1美元兑换6.8505元人民币,创下近一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市场甚至预期,人民币1年远期汇率可能从当前1美元兑6.8871元人民币贬值为1美元兑7.30元人民币。在分析人士们看来,这次人民币的突然大幅贬值也许只能从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已经形成来进行解释。而以往,美国财政部一直坚持人民币应该升值。

    这显然不是保尔森愿意收到的中国告别礼物。不过保尔森不应该过分失望。12月4日的会议让今年6月双方签署的《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文件开始落实,并再次确保,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局势下,双方不会搞贸易保护主义,而未来也有更多金融合作可以期许。12月4日,双方确定了十年合作起步的优先合作5大领域: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以及森林与湿地保护,并力争就此达成更加详细的协议。


40项成果“带回家”
    两天对话,40项成果,在环境和能源方面达成五大共识,与以往对话相比,这次对话成果更丰硕,也更实质。这次对话充分证明,中美不仅是经贸关系走向成熟,而且双方处理经贸关系的方法也更为成熟和理性。双方这次落实4年的能源合作框架,对双方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因为绿色经济可能会是世界走出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双方在绿色经济的转让、开发、产品的制造方面如果能有一系列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美在加强金融协调之间迈出了比较实际的步骤。双方更致力于协调对话以解决分歧。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在美投资、双方增加出口措施等都是不错的成果。这次对话不仅在双边,也在多边范畴取得成果,比如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在多边贸易体制和金融的政策协调等,还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未来的对话可能有更多跨越双边的议程。

    中美之间关于经贸合作的磋商仍会继续,但以何种方式和层次,要等到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执政后才能知晓。中美之间的利益错综复杂,双方利害关系很大,既然面临问题,总要一个对话平台解决,所以不管如何调整,对话的机制还是会继续下去的。奥巴马上台后,面临很多挑战,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应该说双方对于提升对话级别都是期待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也在对话结束之后表示,对话机制是一个成功的对话平台。任何倡议如果能够取得成果,就可以延续下去。

    随着中美间利益不断扩大,双方了解加深,中美关系总体可以保持继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也不会改变。在奥巴马上任以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可以就一些更加重要的战略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比如全球的货币体系、全球金融秩序、全球的金融价格、全球金融组织的安排等。经贸仍然是讨论的重要方面,环保、减排、气候、环境、反恐、地区安全等议题会更多涉及。中美对话既有双边的,也有区域的,还有全球性的。中美关系在布什任内取得了进展,也算进入了冷战以来最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美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与中国合作,中美作为两个大经济体,对话和合作的领域也将会不断扩大。


两大“瓶颈”亟待突破
    SED经过两年发展,为两国在经济层面进行深层次、战略性沟通提供了重要平台,但能否在两个主要瓶颈上取得突破,将决定其未来还能走多远。

    瓶颈一是如何平衡两个目标的问题。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最初的设想,SED将主要讨论两国共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从前四次对话的议程来看,基本集中在能源、贸易、汇率、金融市场和食品安全等双边经贸领域。此次对话双方终于将视野提升到了全球层次,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前的金融危机,双方还会一直在双边议题上绕来绕去。瓶颈二是如何对这一机制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与其他较低层次的对话机制进行有效区分。

    在本次对话上,由于中国在汇率改革上的立场和原则已非常明确,汇率问题在中美双方拟定的议程中原本并不占据主要位置,但由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小幅波动美方对此过分紧张和关注,最终只能导致对已设定战略性议题的偏离。虽然美方也清楚SED的重点应当放在全局性议题上,但由于国内政治压力,存在一个必须见到若干具体成果的预设立场,这就形成了一个制度上的陷阱:美国在战略性层次的SED上不断要求谈一些具体问题和短期热点,而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可以通过JCTT或其他更低层次的专门对话会议上寻求答案的。虽然保尔森等人自以为可以拿这些具体成果回去交差,但长此以往,却自我削弱了SED的地位。一方面,中方会日渐对美方不断纠缠于汇率等问题感到厌烦;另一方面,这些点滴让步事实上也根本无法满足美国国会和一些利益集团的胃口。今后在奥巴马任内,中美双方如果希望通过SED这一平台有更大作为,必须对上述两个瓶颈进行反思,争取使这一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回到其应有的定位上来。


王岐山口气相当“强硬”
        在这次SED中,中美双方所表现出来的气势较去年有了极大的逆转。以往的会议上,美国的口气一直比较硬,要求我们这个那个,我们是被动接单的人。而这次他们在很多问题上就由以往的‘要求’改为了‘劝说’,口气完全变了。而王岐山副总理在开幕式上说:“希望美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和投资安全。”王岐山的讲话就非常有主人意识,口气也很硬,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过度消费和对信贷的高度依赖,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作为全球最庞大和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应主动加快政策调整,适当提高储蓄水平,减少贸易和财政赤字’也很值得寻味。目前中美面对的新形势已经部分改变了原来双方对话的不平等局面。本次危机的一个结果,就是美国失去了制高点,不能在金融或者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给中国上课了。


等待奥巴马“再续前缘”
        然而,SED会不会随着奥巴马政府的到来而终结?奥巴马团队将如何根据这次SED以及以往的成果进行评估并做出下一步的决策? SED从成立之初开始,中美双方就有着不一样的起点,中国认为意义大,是希望通过对话来稳定双方的经济关系,从而加强战略合作,再转而推动经济发展,而美国则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SED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中国施压的渠道,希望借此为美国谋求实际的好处。所以他们才会在前几次对话中,对中国咄咄逼人,并提出汇率、金融开放、知识产权等众多问题单,一旦这些预期没有达成,就质疑SED是否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目前还很难断言SED未来会如何发展。

    客观而言,人们对于第五次SED能产生什么实际成果的期待并不高。道理很简单:布什政府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淡出历史舞台了,过去几年中双方能找到共同利益、能谈出成果的基本上也谈得差不多了;而那些老大难的问题,也很难指望通过这次对话就会出现重大突破。目前,围绕SED最大的悬念就在于,未来奥巴马政府是否愿意继续这一对话机制,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确定其性质和地位。

    首先,奥巴马本人主观上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愿意积极推进双边对话和沟通。2008年美国大选揭晓前夕,奥巴马曾撰文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美应当学会理解彼此的关切,充分利用合作来获取双赢。为此,两国有必要在经济、安全以及全球性事务上继续加深高级别的对话。其次,SED的议程和成果符合新一届美国政府的需要。对于候任总统奥巴马而言,上台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拼经济。从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来看,主要希望寄托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所谓的“绿色经济”上。而中美在第四次SED上达成的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和第五次SED上将要触及的“生态伙伴”概念,与奥巴马的政策理念可谓是不谋而合。最后,当前中美两国都面临许多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如能源危机、粮食安全、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等。随着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离开中国的支持都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眼下欧洲在国际金融体系主导权问题上不断向美国发起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态度举足轻重。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地位和重要性无可取代。今后奥巴马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不因为短期利益,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大局和长远利益。


附:盘点历次中美对话成果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2006年9月由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 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发起设立的,是中美现有20多个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对话每年两次,轮流在中美举行。
(1)第一次对话:为中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题,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专题、11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第二次对话:经贸热点问题取得具体成果
在2007年5月于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对话中,双方重点就影响中美经济关系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集中在服务业、能源与环境、经济平衡增长和创新四个议题,确定在相关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
(3)第三次对话:从战略高度探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
2007年12月在京举行第三次对话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话重要特点在于中美双方超越了对短期经贸热点问题的简单关注,从战略高度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行了综合思考。
第四次对话:互信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四次对话于2008年6月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召开,主题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对话营造了真诚、坦率的氛围,两国一致形容沟通“非常成功”,互信得以增强,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