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空军训练基地:最先进靶机成歼-10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48:18
 某训练基地:空军"王牌"从这里起飞

  本报记者 李选清 张金玉 武天敏 特约记者 李国文

  中国西部,大漠深秋,万籁俱寂。

  突然,霹雳震天,地平线上猛地蹿起一条条“火龙”,拖着银白的烟柱直刺苍穹。转眼,“火龙”变作一颗颗炽热的流星,怒吼着、呼啸着,把一架架行踪诡秘的“敌”机打得粉身碎骨……

  惊雷滚滚,宣告人民空军某新型防空导弹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首次成功抗击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多批次目标!

  大漠长空,雄风激荡。



这是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科学推进部队建设转型壮剧的一幕。

  组建5年来,该基地创造了中国航空、防空装备发展和军队基地化训练历史上的20多项第一,完成了全军和空军组织的40余项重大演习和新装备试训任务,成为我空军一支具有试验、训练、科研、作战功能的新型现代化部队。

  一柄寒光四射的长空利剑,在新军事变革大潮中横空出世!

  乘风振翅:目标瞄准“明天的战争”

  2003年12月9日,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一面崭新的军旗冉冉升起。

  这一年,全军新一轮次的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落下帷幕。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

  命令颁发,全军瞩目:论规模,它整合了周边3个试验训练区,成为我军唯一的航空、防空武器大型综合试验训练基地。论建制级别,比其他军种的同类兄弟单位高出一格。

  不缩反扩,不降反升,在这次以精简整编为主旨的改革中实属罕见。

  仰望军旗,基地官兵心中无法平静。这一年,恰是世界第一架飞机诞生100周年。这一年,距离我空军在这片空域试射我国首枚空空导弹,已经44年。这一年,海湾再起战火,美英大规模空袭伊拉克……

  “昨天的战争”背影不远,“今天的战争”面貌一新,“明天的战争”雏形已现。展望世界,发达国家作战飞机正在向智能化、隐形化、无人化、远程化和空间化发展,空天一体、精确打击、系统多维的空战新样式呼之欲出……

  抚今追昔,基地党委“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世界新军事革命形势逼人。基地的成立,绝不是几个单位的简单相加,而是人民空军向实现质量效能、科技密集、攻防兼备战略目标转型的前奏!

  那些天,基地上下涌动着变革的热流,一场“面对明天的战争,基地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的讨论如火如荼。党委集中群众智慧,确定了创新发展的新蓝图:加快新型航空、防空武器科研试验步伐,推动试验与训练体系融合发展,争当武器装备发展的尖兵、空军转型的先锋、军事斗争准备的先头部队。

  战鼓声声,催人出征。基地举行授旗仪式后的第16天,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新型战机歼-10,携带某新型导弹从戈壁飞上蓝天,进行最后一次靶试。湛蓝晴空,战机威猛亮翅,导弹飞向百余公里外的靶机,一团烈焰瞬间绽放!

  这意味着,该型导弹与歼-10战机一起,双双拿到列装部队、走向空疆的“通行证”。

  一个壮丽的“开门红”,让这片风吼沙舞的荒原更加沸腾。基地成立当年,2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同时展开,当年试射的各类导弹是10年前的数十倍。5年来,基地在场试验的项目,平均每个月达到六七个之多,有时一天之内8项任务穿插进行,试射3个型号的导弹。

  天上战鹰列阵,地面众志成城。5年来,基地邀请70多个科研院所、200多家兵工企业组成“联合舰队”加盟试验。试验任务最繁忙的时候,数十家科研单位、数千名科研人员浩浩荡荡进驻戈壁滩。基地官兵更是争分夺秒,一年四季穿着迷彩服奔波在戈壁滩上搞试验。新军装常服下发一年多了,有的官兵还一次没穿过。记者问官兵“今天星期几”,很少有人说对……

  “部队在等新装备,我们要做新贡献。”回顾这5年,基地政委余爱水感慨地说:“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紧迫,不抓紧不行啊!”

砺剑戈壁:试验与训练比翼齐飞

  戈壁滩上,电磁迷雾密布。几架蓝灰色涂装的新型战机搭载多型先进航空武器,跃上蓝天展开攻防对抗研练。

  眺望大漠,中国第一个信息化电子战综合训练场展现眼前。

  5年前,空军党委在编制体制调整中,建议军委、总部把原来隶属于某试验区的训练中心单列出来,作为新成立的试验训练基地的一只“鼎足”。




  这,同样不是一次简单的序列挪移。它意味着,人民空军新装备试验开始向训练延伸。试验与训练,两只“翅膀”比翼齐飞,从源头谋求装备与人、技术与战术的有机融合。

  战略筹划,正当其时。2003年,空军决定成立电子战训练场,地点就选在这片大漠戈壁。基地乘势而上,历时几年,自主研制开发了“战场环境、仿真目标、导调指挥、监测评估、综合保障”等5大系统,建成了全军首个具有实战效能的电子战试验训练场。

  这年,某航空兵师飞行员驾机飞临大漠。“干扰开机!”“雷达锁定!”基地指挥员一声令下,飞行员耳机中发出一阵尖锐的啸叫……

  警报揪心,却似一声春雷,终结了中国航空兵训练难以营造复杂电磁环境的历史。从此,一条前所未见的“空中电磁走廊”,吸引一批又一批空中雄鹰飞越千山万水,来这里接受新的挑战。

  一支号称“空中王牌”的航空兵部队从峰峦叠嶂的南岳出发,一路厮杀,多个对手节节败退。然而,转战到戈壁腹地,突遇强大电磁干扰,飞行员铩羽而归,忧患感油然而生。

  空军防空兵部队进驻戈壁,数十个营级单位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打靶。结果,许多以往百发百中的部队频频失手,首次命中率只有20%。部队一片哗然,4位营长为此受了处分!

  看着一个个优秀指挥员泪洒戈壁,有人质疑:“是不是干扰级别设高了,我们的武器性能达不到要求?”基地领导沉着脸驳回去:“不是武器性能没达到要求,是你们没做到!”

  几番锤炼,部队幡然醒悟:“这里就是战场。合格率宁愿要现在的20%,也不要原来的100%!”随即,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法研讨拉开序幕。几年过去,部队发射优秀率跃升了30个百分点。

  记者在基地采访时,正值空军某防空部队试射新型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检验该型武器攻击最高、最低、最远目标“边界值”性能。一声令下,部队第一轮多发齐射,发发命中。

  然而,掌声未息,观看试验的空军首长突然下令:“换一个营,再打一次,不通报目标,让部队自己抓,自己打!”这意味着,刚才是试验,现在是“打仗”,试验、训练、作战的“临界转换”就在须臾之间。

  逆风飞扬,方见雄鹰本色。部队沉着应对,利剑腾空,又打了一个“满堂彩”!

大漠演兵:加快构筑转型“战略高地”

  这是一次载入我军历史的沙场鏖兵。

  天空,空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战鹰列阵苍穹;地面,陆军坦克集群纵横驰骋,第二炮兵导弹发射架昂首蓝天,机场、飞机、公路、港口等“敌”目标星罗棋布。

  此次,全军多军兵种首次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开展联合作战演练。战场,就是这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戈壁滩。



它标志着基地信息化演兵平台实现了单一兵种训练向多军兵种训练转变。

  巨大的跨越,来自基地官兵的艰难跋涉。展望世界,演兵场已经成为军事强国竞相打造空中力量的战略高地。建设一个追踪前沿、设施先进、功能完备、保障高效的综合性作战实验场,成为中国空军推进训练转变的必由之路、当务之急。

  历史,再一次选择了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千军万马引颈翘首大西北。

  “称人家几斤几两,自己要有一杆秤!”基地党委按照“技术在地面,织网在空中”的设想构设空中大战场,研制成功全军第一个实时集群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综合运用光测、雷测、遥测、电视、站架测量以及卫星定位、机载测量等先进信息采集手段,实现了对演习的全过程、全时域、全空域、全要素导调控制。

  秤杆量胜负,谁是“定盘星”?一时间,缺乏精通训练规律的导调人才,成为战场建设的“瓶颈”。基地司令员陈贵春求贤若渴,空军首长亲自点将。同时,一纸调令吹响“集结号”,空军各部队精选的12名导调员从天南海北汇聚基地,扎营戈壁。

  “透明战场”瓜熟蒂落,空军将士千呼万唤的自主对抗、系统对抗终于梦想成真。5年来,在这个未来战争“准战场”里,已经发生过不下百场“战斗”。空军航空兵所有的机种以及雷达兵、地空导弹兵、空降兵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上演着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现代战争活剧。

  今年9月下旬,中国空军首次战役级未知条件下全要素“背靠背”自主对抗演练拉开帷幕,两个军区空军指挥班子带建制部队跨区机动,奔向大西北。

  “红军”两个战斗机群一路突袭,在基地上空突然与“蓝军”机群遭遇,激烈搏杀。硝烟未落,千余公里外的中原某地,轰炸机群呼啸起飞,跨区参战。此时,戈壁深处,电子对抗部队开足功率,雷达部队密织天网,地空导弹部队引弓待发,10余种新战法首次参加检验……

  情报采集、信息处理、指控显示、指挥通信、实况监视、图文传输……基地指挥大厅里,对抗双方信息、声像、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一组组数据从九天传到地面,变成亮晶晶的“数字瀑布”,在大屏幕上飞流直下。

  硝烟散尽,鹿死谁手?战术训练结果评估系统一锤定音。空军把所有参演部队师旅长召集到北京,整整6天复盘研讨演习成果。

  面对胜负得失的翔实数据,参演部队指挥员感慨:赢得自豪,输得服气。在基地训练一个月,胜过在驻地训练一年!

  持续创新:千古荒漠崛起“科技绿洲”

  深秋戈壁,晨曦微露,一架新型无人机滑跑、起飞,轻盈地跃上天空。

  这里,是中国无人机的摇篮。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架无人靶机“长空一号”问世,已经诞生了数十种靶机靶弹。

  屈指一算,“长空一号”已经40多岁了。谈起它,被誉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依然感到自豪:“它所具有的高低空、大小速度、大机动性能和性价比,至今也令国外同类无人靶机难以望其项背!”

  一架靶机,何以成为名扬世界的“常青树”?奥秘,就在于自主创新。

  当年,赵煦院士率领的团队采用举世罕见的创新思路,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制出“长空一号”。接着,又攻克了数字式飞控、地面纠偏、多目标遥控等12个世界级的技术难关,成功放飞我国第一架无人超音速实体靶机,使我国航空、防空武器试验能力实现大幅跃升。

  “创新的机遇不是等来的,是抢来的!”如今,赵煦院士已经70高龄,但他毕生的追求理念,在这片戈壁滩上仍历久弥新,犹如新花绽放。

  忆当年,歼-10战机在哪里试飞?上级机关一时踌躇。正在北京出差的基地一位副司令员赶紧报告司令员、政委。两位主官一致决定:“一定要把这只新鹰迎进戈壁滩!”这位副司令员通宵达旦撰写报告,陈述理由,令上级主管部门动容,歼-10战机如愿以偿飞进千里荒漠。

  紧接着,戈壁深处展开一场攻坚大会战。基地组织精兵强将研发歼-10战机定型试飞监视系统,攻克了一批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仅用50%的时间就完成了80%的试飞架次和95%的试飞课目,歼-10战机从大漠振翅起飞,成建制进入蓝天钢铁方阵。

  歼-10一飞冲天,带动基地测控手段不断发展完善,催放一片创新之花——

  光学、雷达、遥测、机载、卫星、电视6大测量系统形成网络,基地具备了大空域、大纵深、高精度、多目标的立体测控能力,64路电视图像覆盖千里戈壁,风吹草动一览无余。

  地球是圆的,对长弹道、超低空武器如何测控?基地把地面测控站“搬”到空中,我国首架测控飞机问世。“鹰眼”凌空,观测距离从50年前的5公里、30年前的28公里,一跃达到如今的1200公里。

  当年,全军第一根光缆在这里布设,仅有220公里。现在,基地光纤干线达到1500公里,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光纤总长度。

  过去,计算导弹脱靶量要算两三天,现在利用实时测控系统,立即就能获得精确数据。过去,新型战机试飞,飞机性能如何要靠飞行员返航口述。如今,“三维视景”技术能让地面专家实时看到飞机的空中姿态,连舵面变化都一目了然。有时飞机发生故障,飞行员还没有发现,地面已经及时提醒……

  大漠,赤地千里。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800毫米。然而,科学发展如春风化雨,把千年荒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科技绿洲”!

  深夜中的基地,传来一阵闷雷般的轰鸣。凭窗远眺,新型战机试车的尾喷火焰映红了夜空。

  望东方,大漠长风驱散夜幕,一轮崭新的太阳就要跳出地平线……某训练基地:空军"王牌"从这里起飞

  本报记者 李选清 张金玉 武天敏 特约记者 李国文

  中国西部,大漠深秋,万籁俱寂。

  突然,霹雳震天,地平线上猛地蹿起一条条“火龙”,拖着银白的烟柱直刺苍穹。转眼,“火龙”变作一颗颗炽热的流星,怒吼着、呼啸着,把一架架行踪诡秘的“敌”机打得粉身碎骨……

  惊雷滚滚,宣告人民空军某新型防空导弹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首次成功抗击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多批次目标!

  大漠长空,雄风激荡。



这是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科学推进部队建设转型壮剧的一幕。

  组建5年来,该基地创造了中国航空、防空装备发展和军队基地化训练历史上的20多项第一,完成了全军和空军组织的40余项重大演习和新装备试训任务,成为我空军一支具有试验、训练、科研、作战功能的新型现代化部队。

  一柄寒光四射的长空利剑,在新军事变革大潮中横空出世!

  乘风振翅:目标瞄准“明天的战争”

  2003年12月9日,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一面崭新的军旗冉冉升起。

  这一年,全军新一轮次的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落下帷幕。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

  命令颁发,全军瞩目:论规模,它整合了周边3个试验训练区,成为我军唯一的航空、防空武器大型综合试验训练基地。论建制级别,比其他军种的同类兄弟单位高出一格。

  不缩反扩,不降反升,在这次以精简整编为主旨的改革中实属罕见。

  仰望军旗,基地官兵心中无法平静。这一年,恰是世界第一架飞机诞生100周年。这一年,距离我空军在这片空域试射我国首枚空空导弹,已经44年。这一年,海湾再起战火,美英大规模空袭伊拉克……

  “昨天的战争”背影不远,“今天的战争”面貌一新,“明天的战争”雏形已现。展望世界,发达国家作战飞机正在向智能化、隐形化、无人化、远程化和空间化发展,空天一体、精确打击、系统多维的空战新样式呼之欲出……

  抚今追昔,基地党委“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世界新军事革命形势逼人。基地的成立,绝不是几个单位的简单相加,而是人民空军向实现质量效能、科技密集、攻防兼备战略目标转型的前奏!

  那些天,基地上下涌动着变革的热流,一场“面对明天的战争,基地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的讨论如火如荼。党委集中群众智慧,确定了创新发展的新蓝图:加快新型航空、防空武器科研试验步伐,推动试验与训练体系融合发展,争当武器装备发展的尖兵、空军转型的先锋、军事斗争准备的先头部队。

  战鼓声声,催人出征。基地举行授旗仪式后的第16天,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新型战机歼-10,携带某新型导弹从戈壁飞上蓝天,进行最后一次靶试。湛蓝晴空,战机威猛亮翅,导弹飞向百余公里外的靶机,一团烈焰瞬间绽放!

  这意味着,该型导弹与歼-10战机一起,双双拿到列装部队、走向空疆的“通行证”。

  一个壮丽的“开门红”,让这片风吼沙舞的荒原更加沸腾。基地成立当年,2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同时展开,当年试射的各类导弹是10年前的数十倍。5年来,基地在场试验的项目,平均每个月达到六七个之多,有时一天之内8项任务穿插进行,试射3个型号的导弹。

  天上战鹰列阵,地面众志成城。5年来,基地邀请70多个科研院所、200多家兵工企业组成“联合舰队”加盟试验。试验任务最繁忙的时候,数十家科研单位、数千名科研人员浩浩荡荡进驻戈壁滩。基地官兵更是争分夺秒,一年四季穿着迷彩服奔波在戈壁滩上搞试验。新军装常服下发一年多了,有的官兵还一次没穿过。记者问官兵“今天星期几”,很少有人说对……

  “部队在等新装备,我们要做新贡献。”回顾这5年,基地政委余爱水感慨地说:“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紧迫,不抓紧不行啊!”

砺剑戈壁:试验与训练比翼齐飞

  戈壁滩上,电磁迷雾密布。几架蓝灰色涂装的新型战机搭载多型先进航空武器,跃上蓝天展开攻防对抗研练。

  眺望大漠,中国第一个信息化电子战综合训练场展现眼前。

  5年前,空军党委在编制体制调整中,建议军委、总部把原来隶属于某试验区的训练中心单列出来,作为新成立的试验训练基地的一只“鼎足”。




  这,同样不是一次简单的序列挪移。它意味着,人民空军新装备试验开始向训练延伸。试验与训练,两只“翅膀”比翼齐飞,从源头谋求装备与人、技术与战术的有机融合。

  战略筹划,正当其时。2003年,空军决定成立电子战训练场,地点就选在这片大漠戈壁。基地乘势而上,历时几年,自主研制开发了“战场环境、仿真目标、导调指挥、监测评估、综合保障”等5大系统,建成了全军首个具有实战效能的电子战试验训练场。

  这年,某航空兵师飞行员驾机飞临大漠。“干扰开机!”“雷达锁定!”基地指挥员一声令下,飞行员耳机中发出一阵尖锐的啸叫……

  警报揪心,却似一声春雷,终结了中国航空兵训练难以营造复杂电磁环境的历史。从此,一条前所未见的“空中电磁走廊”,吸引一批又一批空中雄鹰飞越千山万水,来这里接受新的挑战。

  一支号称“空中王牌”的航空兵部队从峰峦叠嶂的南岳出发,一路厮杀,多个对手节节败退。然而,转战到戈壁腹地,突遇强大电磁干扰,飞行员铩羽而归,忧患感油然而生。

  空军防空兵部队进驻戈壁,数十个营级单位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打靶。结果,许多以往百发百中的部队频频失手,首次命中率只有20%。部队一片哗然,4位营长为此受了处分!

  看着一个个优秀指挥员泪洒戈壁,有人质疑:“是不是干扰级别设高了,我们的武器性能达不到要求?”基地领导沉着脸驳回去:“不是武器性能没达到要求,是你们没做到!”

  几番锤炼,部队幡然醒悟:“这里就是战场。合格率宁愿要现在的20%,也不要原来的100%!”随即,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法研讨拉开序幕。几年过去,部队发射优秀率跃升了30个百分点。

  记者在基地采访时,正值空军某防空部队试射新型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检验该型武器攻击最高、最低、最远目标“边界值”性能。一声令下,部队第一轮多发齐射,发发命中。

  然而,掌声未息,观看试验的空军首长突然下令:“换一个营,再打一次,不通报目标,让部队自己抓,自己打!”这意味着,刚才是试验,现在是“打仗”,试验、训练、作战的“临界转换”就在须臾之间。

  逆风飞扬,方见雄鹰本色。部队沉着应对,利剑腾空,又打了一个“满堂彩”!

大漠演兵:加快构筑转型“战略高地”

  这是一次载入我军历史的沙场鏖兵。

  天空,空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战鹰列阵苍穹;地面,陆军坦克集群纵横驰骋,第二炮兵导弹发射架昂首蓝天,机场、飞机、公路、港口等“敌”目标星罗棋布。

  此次,全军多军兵种首次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开展联合作战演练。战场,就是这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戈壁滩。



它标志着基地信息化演兵平台实现了单一兵种训练向多军兵种训练转变。

  巨大的跨越,来自基地官兵的艰难跋涉。展望世界,演兵场已经成为军事强国竞相打造空中力量的战略高地。建设一个追踪前沿、设施先进、功能完备、保障高效的综合性作战实验场,成为中国空军推进训练转变的必由之路、当务之急。

  历史,再一次选择了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千军万马引颈翘首大西北。

  “称人家几斤几两,自己要有一杆秤!”基地党委按照“技术在地面,织网在空中”的设想构设空中大战场,研制成功全军第一个实时集群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综合运用光测、雷测、遥测、电视、站架测量以及卫星定位、机载测量等先进信息采集手段,实现了对演习的全过程、全时域、全空域、全要素导调控制。

  秤杆量胜负,谁是“定盘星”?一时间,缺乏精通训练规律的导调人才,成为战场建设的“瓶颈”。基地司令员陈贵春求贤若渴,空军首长亲自点将。同时,一纸调令吹响“集结号”,空军各部队精选的12名导调员从天南海北汇聚基地,扎营戈壁。

  “透明战场”瓜熟蒂落,空军将士千呼万唤的自主对抗、系统对抗终于梦想成真。5年来,在这个未来战争“准战场”里,已经发生过不下百场“战斗”。空军航空兵所有的机种以及雷达兵、地空导弹兵、空降兵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上演着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现代战争活剧。

  今年9月下旬,中国空军首次战役级未知条件下全要素“背靠背”自主对抗演练拉开帷幕,两个军区空军指挥班子带建制部队跨区机动,奔向大西北。

  “红军”两个战斗机群一路突袭,在基地上空突然与“蓝军”机群遭遇,激烈搏杀。硝烟未落,千余公里外的中原某地,轰炸机群呼啸起飞,跨区参战。此时,戈壁深处,电子对抗部队开足功率,雷达部队密织天网,地空导弹部队引弓待发,10余种新战法首次参加检验……

  情报采集、信息处理、指控显示、指挥通信、实况监视、图文传输……基地指挥大厅里,对抗双方信息、声像、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一组组数据从九天传到地面,变成亮晶晶的“数字瀑布”,在大屏幕上飞流直下。

  硝烟散尽,鹿死谁手?战术训练结果评估系统一锤定音。空军把所有参演部队师旅长召集到北京,整整6天复盘研讨演习成果。

  面对胜负得失的翔实数据,参演部队指挥员感慨:赢得自豪,输得服气。在基地训练一个月,胜过在驻地训练一年!

  持续创新:千古荒漠崛起“科技绿洲”

  深秋戈壁,晨曦微露,一架新型无人机滑跑、起飞,轻盈地跃上天空。

  这里,是中国无人机的摇篮。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架无人靶机“长空一号”问世,已经诞生了数十种靶机靶弹。

  屈指一算,“长空一号”已经40多岁了。谈起它,被誉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依然感到自豪:“它所具有的高低空、大小速度、大机动性能和性价比,至今也令国外同类无人靶机难以望其项背!”

  一架靶机,何以成为名扬世界的“常青树”?奥秘,就在于自主创新。

  当年,赵煦院士率领的团队采用举世罕见的创新思路,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制出“长空一号”。接着,又攻克了数字式飞控、地面纠偏、多目标遥控等12个世界级的技术难关,成功放飞我国第一架无人超音速实体靶机,使我国航空、防空武器试验能力实现大幅跃升。

  “创新的机遇不是等来的,是抢来的!”如今,赵煦院士已经70高龄,但他毕生的追求理念,在这片戈壁滩上仍历久弥新,犹如新花绽放。

  忆当年,歼-10战机在哪里试飞?上级机关一时踌躇。正在北京出差的基地一位副司令员赶紧报告司令员、政委。两位主官一致决定:“一定要把这只新鹰迎进戈壁滩!”这位副司令员通宵达旦撰写报告,陈述理由,令上级主管部门动容,歼-10战机如愿以偿飞进千里荒漠。

  紧接着,戈壁深处展开一场攻坚大会战。基地组织精兵强将研发歼-10战机定型试飞监视系统,攻克了一批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仅用50%的时间就完成了80%的试飞架次和95%的试飞课目,歼-10战机从大漠振翅起飞,成建制进入蓝天钢铁方阵。

  歼-10一飞冲天,带动基地测控手段不断发展完善,催放一片创新之花——

  光学、雷达、遥测、机载、卫星、电视6大测量系统形成网络,基地具备了大空域、大纵深、高精度、多目标的立体测控能力,64路电视图像覆盖千里戈壁,风吹草动一览无余。

  地球是圆的,对长弹道、超低空武器如何测控?基地把地面测控站“搬”到空中,我国首架测控飞机问世。“鹰眼”凌空,观测距离从50年前的5公里、30年前的28公里,一跃达到如今的1200公里。

  当年,全军第一根光缆在这里布设,仅有220公里。现在,基地光纤干线达到1500公里,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光纤总长度。

  过去,计算导弹脱靶量要算两三天,现在利用实时测控系统,立即就能获得精确数据。过去,新型战机试飞,飞机性能如何要靠飞行员返航口述。如今,“三维视景”技术能让地面专家实时看到飞机的空中姿态,连舵面变化都一目了然。有时飞机发生故障,飞行员还没有发现,地面已经及时提醒……

  大漠,赤地千里。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800毫米。然而,科学发展如春风化雨,把千年荒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科技绿洲”!

  深夜中的基地,传来一阵闷雷般的轰鸣。凭窗远眺,新型战机试车的尾喷火焰映红了夜空。

  望东方,大漠长风驱散夜幕,一轮崭新的太阳就要跳出地平线……
以上是解放军报首次高调宣传西北鼎新?基地的,可谓料十足、意义重大、对于建设TG强大空军影响深远。。。

今日法制日报对于该基地的报道(侧重点不同)
       托起共和国神圣的空疆———记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图)
 这是一支特殊的新型现代化部队,担负着科研、试验、训练、作战多重任务;这是我国惟一的航空、防空武器大型综合试验训练基地,是空军航空兵、防空兵部队基地化训练专设机构和空军战斗精神强训基地。

  战机,导弹,雷达……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人民空军现役的全部装备;

  电磁,信息,心理……在这里,几乎可以感受到人民空军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全部元素……

  这里,是人民空军的缩影,更将演绎人民空军的未来和梦想。

  这里,就是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一代又一代热血儿女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蓝天奇迹。





  锻造打赢明天战争的空中盾牌

  2003年12月2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歼-10战机最后一次靶试在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进行。

  国际试飞员徐勇凌承担了这一特殊使命。这位具有数百次歼-10试飞经历的优秀飞行员驾机携带某新型导弹腾空而起,随后一架靶机也飞向蓝天。

  徐勇凌驾驶歼-10战机跃升到预定空域后,迅速捕捉到百余公里外的目标靶机,刹那间,机翼下闪现红光,呼啸的导弹喷着火舌飞向靶机,一团火光,在戈壁上空绽放。

  歼-10战机靶试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和生产这一水平战机和武器系统的国家,实现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历史跨越。

  这振奋人心的成果,是基地完成我国航空防空武器装备试验任务的一个缩影:这里,完成了空军所有国产第一、二、三代航空、防空导弹的试验定型和批抽检,签发“准主证”后装备部队的;完成了我军第一型第三代多功能作战飞机和多型特种武器等高新装备的试验任务;成功研制了我国多型无人驾驶靶机、超音速无人机等,填补了我国无人机作战领域的空白……

  航空防空武器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空军强国,都有其功能强大的试验训练基地。2003年,空军将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三个不同类型的试验训练基地和一个训练中心合而为一,集科研、试验、训练、作战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试训基地诞生。

  在这个大型试验训练基地里,每天都紧张进行着先进战机和空空、空地、地空导弹试验,每天都在预演着未来战争,每天都在进行高性能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

  2005年12月15日,是基地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天。这一天,基地自主研发的某新型无人机将进行最后一次定型试飞,该项目是空军惟一自主研发的重大科研项目……7架某新型无人机陆续起飞,按照预定指令在蓝天上划出一道道完美的航迹后,准确返回。

  新型无人机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中国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5年来,基地先后完成了我军第一型第三代多功能作战飞机和多型特种武器等高新装备的试验任务;完成了10余种鹰击系列、红旗系列航空防空武器的设计定型试验,创造了我国航空防空武器发展史上的20多项第一,成功探索出40余种武器系统试验方法,加速推进中国空军武器装备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磨练蓝天劲旅的制胜铁拳

  2008年1月,空军某试训基地在刚刚送走一批驻训部队后,又迎来几支蓝天劲旅。

  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几个巨大的仿真靶标在狂风中颤立。航空兵某团飞行员徐忠敏和战友的任务就是要突破“敌”防区,首次使用某新型导弹摧毁这批目标。

  起飞!尽管徐忠敏已多次在基地进行过复杂电磁环境对抗训练,但飞机升空后遇到的强大电磁干扰,还是让他冒出了冷汗,他和战友们启用各种手段进行反干扰、反欺骗和反压制,在特种飞机和地面防空部队的支援配合下,历经艰险,终于突破看不见的电磁干扰与封锁到达指定空域,准确锁定目标按下发射按钮,导弹成功摧毁目标。

  基地司令员陈贵春告诉记者,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作战理念在这里融汇,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机、最优秀的战斗员、最先进的战法在这里拼杀。在这里,随时都有新的“战事”爆发,随时都有新的战法诞生。

  这一切,基地仅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

  10年间,他们在白纸上画下的,是人民空军跨越发展的辉煌航迹。空军数百团次的多兵机种部队先后到这里进行实弹训练、战法研练和考核,成千上万的战斗员在这里进行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训练和战斗精神强训,先后完成了总部、空军组织的40余项重大演习演练任务。

  9月下旬,在历时数月的对抗演练即将画上句号时,一场更大规模的多兵机种跨区机动演练开始了。

  从西北和中原某机场起飞的两个战斗机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突防,在基地靶区上空与从西南某机场起飞拦截的“蓝军”机群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拼杀”。

  这场以基地靶场为中心,由几个军区空军指挥班子带建制部队参加的全要素体系对抗演练,创造了空军规模最大体系对抗演练、参演部队均为新装备部队、空军多个兵种全程参与、十余种新战法首次参加作战检验等多个纪录,标志空军多兵机种部队体系作战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打造中国空军的信息化实战场

  2007年4月,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演练在基地靶场展开。

  一套先进的战场实时监测评估系统,就是基地为当好信息化演兵场“裁判”,最新自主研制的“电子判官”,实现了训练效果量化评判。

  “就是一只鸟从空中飞过,我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基地政委余爱水说,“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基地人才、装备、基础设施、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统筹规划靶场长远发展和短期建设目标,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军的前列。”

  ———他们研制成功全军第一个实时集群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了光测、雷测、遥测、电视以及卫星定位、机载测量等多种信息采集手段,解决了长弹道、大范围等测控难题;信息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

  ———建成了全军第一个具有实战效能的电子战综合试验训练场,增加干扰样式、加大干扰强度,模拟逼真的战场环境,提供了符合信息化条件要求的作战平台。

  ———完善了具备指挥控制、远程导调、战场感知、监测评估、电子对抗等主要功能的信息化战场保障体系,解决了试训全过程、全时域、全空域、全要素指控导调难题,建成了一个近似实战的训练平台。

  信息化实战场,为空军战斗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初秋,代号为“砺剑-07”的多军兵种联合演习,在这个基地拉开了帷幕。

  基地指挥大厅内的超大屏幕实时显示着演习中每个战场的攻防态势,在这个“透明”的战场中,导演部的意图和指挥员的口令可以无障碍地传递到各作战单元,各作战单元的信息、千里之外的声像画面也可实时回传显示在大屏幕上,所有兵器的作战数据被实时测量记录可供查询,参演官兵的一举一动,尽收指挥部眼底。

  这场历时半个多月的演习,全面验证了复杂电磁环境下我军主战装备和多兵机种联合作战能力,创造了我军训练史上的数个第一,标志着基地已成为磨砺我军战斗力的信息化实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