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海军北极圈内的较量——1943年科曼多尔群岛海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18:52
1942年6月3日,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派出一支分遣舰队北上佯攻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希望以此吸引美国太平洋舰队北上,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则可趁机占领中途岛。但在6月3日到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日军损失4艘日军航母,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为了挽回些面子,山本五十六命令北上分遣舰队不惜一切代价攻占阿留申群岛。6月7日至8日,日军在阿留申群岛西南端空无一人的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登陆。美军随即切断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使得岛上日军几乎弹尽粮绝。

1943年3月23日,为了给岛上日军输送补给。日本海军中将细萱戌子郎率领“那智”号、“摩耶”号艘重巡洋舰、“阿武隈”号、“多摩”号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护卫3艘运输商船驶向阿图岛。美军指挥部获悉后,即刻命令由麦克莫里斯海军少将指挥的“盐湖城”号重巡洋舰、“里士满”号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前往拦截。于是,一场发生在北极圈内的海战——科曼多尔群岛海战就此揭开了序幕。

3月26日拂晓刚过,美军舰队行驶到阿图岛以西180英里(290公里)的科曼多尔群岛海面上。与此同时,日军舰队位于科曼多尔群岛西北20海里处。“那智”号重巡洋舰驶在最前端,最后边是“山光丸”号运输船和  “电”号驱逐舰。



“警报!左舷发现敌舰!”

突然,日军“雷”号驱逐舰上的一名日军望哨报告在左舷远方发现有舰船驶来,日军起先以为这是落后的“山光丸”号和“电”号。但到早上7点30分,一名眼尖的日军暸望哨察看发现,驶来的舰船数量不止两艘,而且明显具有美军战舰轮廓。“警报!左舷发现敌舰!各舰准备投入战斗!”日军护航舰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美军舰只的雷达也已经发现了日军舰队。由于此时正处在北极圈内特有的极昼时期,天色大亮,空中略有些云团,能见度极高,气温大约在零摄氏度左右,十分适合进行海战。

美军麦克莫里斯少将原以为自己碰上了一支日军运输舰队,可以轻松取胜。但很快他就从“阿武隈”号上的桅杆数量上判断出对方拥有巡洋舰,紧接其后映入眼帘的几艘重巡洋舰更令他大吃一惊。他意识到这次碰上的不是“肥肉”,而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8点40分,两支舰队相距1.8万米时,日军“那智”号和“摩耶”号抢先对美军“盐湖城”号开火。两分钟后,美军“盐湖城”号开火还击。随后,双方参战舰只都一一开火。


激烈炮战,美军渐处下风

虽然美军舰队在数量和火力上占下风,但美军战舰安装的炮瞄雷达较为先进,在射击精确度上占有一定优势。
8点50分,“盐湖城”号的一发8英寸(203毫米)穿甲弹钻进“那智”号后部舰桥后爆炸,造成日军舰员11人死亡。另一发击中了主桅杆,破坏了桅杆上的大量天线和雷达。两分钟后,第三发穿甲弹击穿飞行甲板钻进了其下方的鱼雷舱。两名日军搬运兵被当场炸死,另外5名重伤。“那智”号上的损管工作陷入混乱,日军维修人员为防止受损发电机起火竟然关闭了全舰供电系统,顿时靠电力驱动的炮塔都无法转动,“那智”号被迫暂时退出战斗。

日军其余舰只全力拦截美军舰队。日军“摩耶”号重巡洋舰的射击精确度明显高于“那智”号,“盐湖城”号四周激起道道水柱。很快,一发炮弹击中“盐湖城”号舰身中部侦察机弹射器,两名飞行员当即阵亡。

9点30分,恢复电力的日军“那智”号的主炮恢复射击。日军巡洋舰将所有炮火集中到“盐湖城”号上。

猛烈的炮火使“盐湖城”号的尾舵受损,经维修后仅能勉强左右转动10度,再也无法进行规避航行。8分钟后,一发8英寸炮弹命中了“盐湖城”号的主甲板,从舰首水线以下部位穿出,造成燃油泄漏,航速明显下降,操纵困难。11点整,麦克莫里斯命令舰队撤退。很快“盐湖城”号舰尾轮机舱又挨了两发炮弹,造成舰体大量进水。舰体向舰尾纵向倾斜5度,挣扎着继续向前航行。



“盐湖城”号如死鱼浮在水面上

由于舰尾进水,“盐湖城”号航速锐减到不足20节,落在了舰队末尾。麦克莫里斯急令所有驱逐舰赶回向日军舰队发射鱼雷,阻止其靠近“盐湖城”号。不过,“盐湖城”号很快恢复航速,鱼雷攻击的命令被撤销了。日军舰队原本已经追至距美军舰队2743米距离,但细萱戌子郎一见美军驱逐舰摆出发射鱼雷的架势,立即让所有日舰提前进行规避,影响了航速。
11点50分,“盐湖城”号上的维修人员为了将后倾的舰体恢复水平状态,为舰体前部注水,不想误使主锅炉舱进水,全舰丧失动力。“盐湖城”号停止了前进,如死鱼浮在水面上,与日军巡洋舰仅距1.7万米,情况万分危急。

3艘美军驱逐舰拼死驶到“盐湖城”号前方,交替施放烟雾并向日舰开火,为“盐湖城”号争取最后一线生机。“里士满”号轻巡洋舰靠近“盐湖城”号,准备转移舰上人员。但舰长罗杰斯上校拒绝离舰,他指挥维修人员继续排除积水。12点整,奇迹终于发生,主锅炉恢复燃烧,“盐湖城”号勉强维持着8节的航速缓缓前进。

与此同时,几艘美军驱逐舰顽强地用自己的5英寸主炮抗衡日军巡洋舰。很快,“巴利”号右舷中部被命中一发8英寸炮弹,5名舰员阵亡。两分钟后,又有两发8英寸炮弹击中“巴利”号后部锅炉舱和轮机舱。“考夫兰”号舰桥上10余名舰员被弹片击伤、大部分雷达受损。“巴利”号发射了5条鱼雷后带伤和另两两艘驱逐舰调头回撤。像蜗牛般爬行的“盐湖城”号也向日军巡洋舰开火射击,掩护驱逐舰撤退。麦克莫里斯给自己的手枪上了膛,准备和追击的日舰展开最后的战斗。



日军突然撤离战场

两分钟后,日军指挥官细萱戌子郎中将做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他命令日军护航舰队向东驶离战场。12点12分,双方距离超出有效射程,全部停火。科曼多尔群岛海战就此画上句号,“盐湖城”号和其他美军战舰终于虎口脱险。
这是怎么回事?细萱戌子郎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日军驱逐舰的燃料已经所剩无几,勉强能维持返航。其次,日军巡洋舰的弹药即将告罄。再者,他没有意识到“盐湖城”号已失去动力,误以为其停驶是为获得准确的射击效果。此外,他还一直担心会遭到美军陆基飞机的攻击。“盐湖城”号最后开火时,因为耗尽穿甲弹而发射了弹道弯曲的高爆弹,在日舰舷侧近似垂直地落入海中。加上后来云层较厚,过分谨慎的细萱戌子郎误认为那是高空中美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


科曼多尔群岛海战不仅是二战中惟一一次在北极范围内极昼条件下进行的海战,更是太平洋战争中少有的在没有航空兵、潜艇参与、岸炮支援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水面战舰在远距离利用舰炮和鱼雷进行角逐的海战。海战中,日军“那智”号重巡洋舰受到中等程度损伤。美军“盐湖城”号重巡洋舰严重受损,后来返回船坞进行了大修。“巴利”号和“考夫兰”号分别受到了中度和轻度的损伤。

如果单从战果看,似乎日方获得了胜利。但从战略层面而言,日方此行的根本目的——向阿图岛输送补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实际上是无功而返。此后,日军不得不利用潜艇为基斯卡岛和阿图岛上的日军运送补给。而这种杯水车薪的供应量根本无济于事。1943年8月22日,美军最终收复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阿留申群岛战役宣告结束。


   彭萨科拉级是美国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标准建造的第一级重巡洋舰。它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对抗日本同时期的“条约型”级重巡洋舰,也是在建成时唯一在火力、装甲、速度等方面与日本重巡洋舰相当的舰艇。


  ★ 总体情况
  彭萨科拉级标准排水量9255吨,满载排水量11696吨,舰长178.3米,水线长173.7米,宽19.9米,满载吃水4.6米,人员编制612~653人,采用平直甲板船型,尖艏,巡洋舰型艉,首舷弧不明显,舰体修长,长宽比达到9。这都是为了提高航速而采取的措施,所以该级舰耐波性能不是很好。军舰动力为8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锅炉和4台帕森斯公司的蒸汽轮机,额定输出功率107000轴马力,4轴推进,最大航速32~32.7节,舰内载油3088吨,15节时续航力10100海里。
  彭萨科拉级的甲板布置与老一代巡洋舰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沿甲板中线依次布置4座大型炮塔,以容纳首次在巡洋舰上使用的203毫米火炮,彭萨科拉级的舰桥比较高大,紧靠着舰桥的是一个雄伟的三角主桅,主桅顶端有了望台和射击指挥室。舰桥后部是2座烟囱,烟囱上有防止烟雾倒流上舰桥的防烟罩。2座烟囱中间的空间就是水上飞机甲板,布置了2座水上飞机弹射器和回收吊车,但没有机库。无线电室的位置紧靠2号烟囱,然后是三角后桅。在1942年12月的改造中,在主桅上增加了SC对空搜索雷达天线,后桅上半部分被截去,并在无线电室后增设一个简单的单后桅;在1945年的改造中,主桅上半部分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探照灯平台上的一个小指挥塔,无线电室和后桅被全部拆除,在它们的位置上设置了新的探照灯平台和后舰桥,探照灯平台后的桅杆也被加高加粗,并安装上SG对海搜索雷达。
上为1939年时的“彭萨科拉”号侧视图。下为1945年时的“彭萨科拉”号侧视图,对比上图注意大量的改装。
  ★ 武器和防护
  彭萨科拉级的主炮口径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上限——203毫米,又为了不超出条约规定的主炮最大数量(10门),并具有最强火力,其火炮配置独具特色,其A和Y炮塔为双联装,B和X炮塔为三联装(日本巡洋舰采用的是5门双联装炮塔的方式)。彭萨科拉的主炮塔重量接近300吨,火炮俯仰范围为-10°~+41°,填装仰角+5°,左右旋转范围各150°。
  炮塔内安装55倍径203毫米火炮,火炮最大膛压2680公斤/平方厘米,单管射速3~4发/分钟,每门炮弹药储备150发。弹药为分装式,发射药包装药118公斤,弹头主要是穿甲弹和榴弹,其中穿甲弹初速为853米/秒,最大射程29.13公里,在24.1公里的距离对水平甲板的穿甲能力为76毫米,在17.8公里距离上对舷侧装甲的穿透能力为127毫米。
  彭萨科拉级的副炮为当时美军制式单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该炮为敞开式炮塔,火炮仰角范围-15~+85°,旋转范围左右各150°;火炮身管长25倍口径,45°仰角时射程13.2公里,85°仰角时射高8,300米;弹药采用手工填装,射速为15~20发/分钟,每门炮储备了约200发的弹药;弹种包括高爆弹和空爆弹。彭萨科拉级的防空火力显然不能满足后来的作战需要,所以在改造中,在舰上各处总共增加了7门4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28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此外,彭萨科拉级的舰尾还有2座3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最大射程为13700米的Mk15型蒸汽动力鱼雷;军舰还携带2架侦察和校炮用的水上飞机,在增加了高射炮后,“彭萨科拉”号右舷的飞机弹射器被拆除,以减轻重量。
  在海军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下,彭萨科拉级舰装甲防护是其最大弱点,其舷侧甲板带厚50.8~88.9毫米,甲板装甲厚25.4~50.8毫米,炮塔装甲厚25.4~58.4毫米,炮塔基座装甲厚36.8毫米,指挥塔装甲厚36.8毫米。这样的装甲能力比日本同时期建造的妙高级重巡洋舰有一定差距,也只能抵御远距离上发射的127毫米炮弹,更别说在日本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大口径火炮了。
  ★ 简史
  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只建造了2艘:“彭萨科拉”号(CA24 Pensacola)于1926年10月27日在纽约海军船厂铺设龙骨,1929年4月25日建成下水,1930年2月6日加入美国大西洋舰队服役;“盐湖城”号(CA25 Salt Lake City)于1927年6月9日在卡姆登造船厂铺设龙骨,1929年1月23日率先建成下水,12月11日服役。
  在1930年以前,轻装甲、安装203毫米主炮的战舰被定义为轻巡洋舰,所以此时的彭萨科拉级仍然是被称为轻巡洋舰,编号也是CL。但在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轻巡洋舰的定义得到了修改:轻装甲、装155毫米以下主炮的战舰才称为轻巡洋舰,条约还定义了重巡洋舰的标准:轻装甲,主炮在157毫米到203毫米的战舰。所以彭萨科拉级在1931年7月更名为重巡洋舰,并开始使用CA的编号。
  1932年3月,“盐湖城”号被分配到太平洋舰队。1935年1月,“彭萨科拉”号也被分配给了太平洋舰队。1941年12月7日,“彭萨科拉”正在执行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护航任务中,“盐湖城”号也在为“企业”号航母护航。两舰都幸运地躲过了珍珠港一劫。
  1942年2月到3月,“彭萨科拉”号加入了“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TF.11特混舰队,开始了对日本的反击作战,成功地奇袭了新几内亚岛上的莱城和萨拉摩阿。“盐湖城”号则在此期间加入“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袭击了马绍尔群岛的日本水上飞机基地和马库斯岛。4月,“盐湖城”号加入“大黄蜂”号和“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TF.11舰队,完成了用B-25轰炸机轰炸东京的特别任务。
  5月底,“彭萨科拉”在“企业”号航空母舰的TF.17舰队中参加了中途岛大战。此时的“盐湖城”号作为后备队在中途岛附近待机,没有能直接参加战斗。
  10月和11月,“彭萨科拉”号和“盐湖城”号还参加了圣克鲁斯之战和关岛之战。11月30日夜间,“彭萨科拉”号等舰在塔萨法隆格海战中,左舷命中一枚鱼雷,机舱进水,主炮失去动力,舰上多处燃起大火,舰上有125名官兵牺牲,68人受伤。
  “盐湖城”号的运气比姊妹舰好得多。10月初,“盐湖城”等舰在希望海角拦截日本向瓜岛运送补给的舰队。日本“古鹰”号重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在炮战中沉没,另两艘重巡洋舰受伤,美方一艘驱逐舰沉没,一艘巡洋舰受重伤,“盐湖城”号中3弹,中度受损。1943年3月底,维修后的“盐湖城”号在阿留申群岛拦截日本运输护卫舰队的战斗中受重伤。
  1943年11月后,两舰一直在西太平洋群岛间,并参加了对威克岛、马库斯岛、台湾、菲律宾、硫磺岛、日本冲绳和本洲岛的攻击行动。在轰击硫磺岛时,“彭萨科拉”号被日军海岸炮命中6弹,造成17人阵亡,119人受伤。在冲绳附近,它又险遭潜艇暗算——鱼雷从舰身5米外掠过。
  战后,老旧的彭萨科拉级舰在比基尼环礁被作为原子弹试验靶舰。1946年8月26日,“彭萨科拉”号正式从海军退役,三天后,“盐湖城”号也正式退役。1948年5月25日,获得过11枚勋章“盐湖城”号沉没在加利福尼亚南方海域,1948年11月10日,拥有13枚勋章荣誉的“彭萨科拉”号也作为靶船沉于海中。这2艘遍历了太平洋战事且功勋卓著的战舰从此在深海中安息了。

——彭萨科拉号(CA-24,“Pensacola”)
  【建造背景】
    1918年,英国皇家海军卡文迪许级(Cavendish)巡洋舰服役,其强大的战斗力远超当时其他国家的同级舰。震惊之下,美海军要求未来的重型巡洋舰战斗力不低于卡文迪许级。日本海军的威胁也在逐渐增强,而在广阔的太平洋作战要求很高的作战半径。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签订,更是促成了一大批装备8英寸主炮重巡的出现。1925年3月,通过一系列苛刻的减重方案,美国完成了一型装备10门8寸主炮的重巡设计,最终命名为彭萨科拉级。
    彭萨科拉级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条约型系列设计的首级。它的服役主要对付日本刚服役的重型巡洋舰(古鹰级),是当时在火力、防御、动力上与日军重巡洋舰相抗衡的唯一重型巡洋舰。主炮口径并无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最高限制203mm,火炮安装方式也是与众不同,A和Y炮塔是双联装,而B和X炮塔是三联装,总共10门203mm主炮,这刚好不超过条约限制的数量。副炮安装了当时美军标准式单联装高平两用127mm口径炮,该炮可以高射防空,但是可惜的是该炮射速很低,不能应付日后的激烈的战斗。设计时节省出250吨重量可用于提高装甲防护力。在这250吨装甲的使用上引发了一场讨论,结果是将其用于弹药库的防护。最终的装甲防护方案包括4英寸的前弹药舱水线防护带,3英寸主机防护带,一直延续到水线下5英尺。然而后弹药舱无任何外部装甲保护,使全舰的装甲重量只占总排水量的6%,水平防御方面非常差,只能抵挡127mm火炮近距离的射击,因此该级只建成2艘。该级还安载有水上侦察机,共有2架水上飞机和2台飞机弹射器。
  【战斗历程】
    作为开战时的主力重巡洋舰,本级舰伴随航母编队参加了多数的著名战役。其中最著名的当时隶属北太平洋舰队的盐湖城号参加的科曼多斯岛海战以及瓜岛周围的多次海战,美军屡屡以劣势兵力力挫日军,且未受到过分损失,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一些关键性胜利。
  两艘本级舰并排停靠在码头,两座前主炮的炮管数不一致
  “彭萨科拉”号
  【更多图片】
   [彭萨科拉级线图]、[停港中的彭萨科拉号]、[彭萨科拉号伴随航母编队出击]、[彭萨科拉号侧视图]
   [塔沙法隆加海战后的彭萨科拉号,注意中雷的舰尾]、[彭萨科拉号俯视图]、[盐湖城号前视图]
   [盐湖城号后视图]、[盐湖城号侧视图]、[倾覆中的盐湖城号]
  【各舰简介】
  序号 舰名 开工 下水 完成 状态
  CA26 Pensacola
  彭萨科拉 1926.10.27 / 1930.2.6 1948.11.10作为靶舰被击沉
  CA27 Salt Lake City 盐湖城 1927.6.9 / 1929.12.11 1948.3.18作为靶舰被击沉
  【性能数据】
  排 水 量 9,242吨(标准)/11,696吨(满载)
  主炮 三联装203mm×2,双联装203mm×2
  副  炮 127mm单装×4
  防空武器 40mm×24,20mm×28
  鱼雷 无
  雷  达 SG/SC MK3/8
  尺寸 长178.51米,宽19.89米,吃水5.93米
  功率 107,000马力
  续 航 力 10,000海里/15节
  航速 32.5节
  载机 2架,2部弹射器
  舰员 631人1942年6月3日,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派出一支分遣舰队北上佯攻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希望以此吸引美国太平洋舰队北上,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则可趁机占领中途岛。但在6月3日到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日军损失4艘日军航母,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为了挽回些面子,山本五十六命令北上分遣舰队不惜一切代价攻占阿留申群岛。6月7日至8日,日军在阿留申群岛西南端空无一人的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登陆。美军随即切断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使得岛上日军几乎弹尽粮绝。

1943年3月23日,为了给岛上日军输送补给。日本海军中将细萱戌子郎率领“那智”号、“摩耶”号艘重巡洋舰、“阿武隈”号、“多摩”号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护卫3艘运输商船驶向阿图岛。美军指挥部获悉后,即刻命令由麦克莫里斯海军少将指挥的“盐湖城”号重巡洋舰、“里士满”号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前往拦截。于是,一场发生在北极圈内的海战——科曼多尔群岛海战就此揭开了序幕。

3月26日拂晓刚过,美军舰队行驶到阿图岛以西180英里(290公里)的科曼多尔群岛海面上。与此同时,日军舰队位于科曼多尔群岛西北20海里处。“那智”号重巡洋舰驶在最前端,最后边是“山光丸”号运输船和  “电”号驱逐舰。



“警报!左舷发现敌舰!”

突然,日军“雷”号驱逐舰上的一名日军望哨报告在左舷远方发现有舰船驶来,日军起先以为这是落后的“山光丸”号和“电”号。但到早上7点30分,一名眼尖的日军暸望哨察看发现,驶来的舰船数量不止两艘,而且明显具有美军战舰轮廓。“警报!左舷发现敌舰!各舰准备投入战斗!”日军护航舰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美军舰只的雷达也已经发现了日军舰队。由于此时正处在北极圈内特有的极昼时期,天色大亮,空中略有些云团,能见度极高,气温大约在零摄氏度左右,十分适合进行海战。

美军麦克莫里斯少将原以为自己碰上了一支日军运输舰队,可以轻松取胜。但很快他就从“阿武隈”号上的桅杆数量上判断出对方拥有巡洋舰,紧接其后映入眼帘的几艘重巡洋舰更令他大吃一惊。他意识到这次碰上的不是“肥肉”,而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8点40分,两支舰队相距1.8万米时,日军“那智”号和“摩耶”号抢先对美军“盐湖城”号开火。两分钟后,美军“盐湖城”号开火还击。随后,双方参战舰只都一一开火。


激烈炮战,美军渐处下风

虽然美军舰队在数量和火力上占下风,但美军战舰安装的炮瞄雷达较为先进,在射击精确度上占有一定优势。
8点50分,“盐湖城”号的一发8英寸(203毫米)穿甲弹钻进“那智”号后部舰桥后爆炸,造成日军舰员11人死亡。另一发击中了主桅杆,破坏了桅杆上的大量天线和雷达。两分钟后,第三发穿甲弹击穿飞行甲板钻进了其下方的鱼雷舱。两名日军搬运兵被当场炸死,另外5名重伤。“那智”号上的损管工作陷入混乱,日军维修人员为防止受损发电机起火竟然关闭了全舰供电系统,顿时靠电力驱动的炮塔都无法转动,“那智”号被迫暂时退出战斗。

日军其余舰只全力拦截美军舰队。日军“摩耶”号重巡洋舰的射击精确度明显高于“那智”号,“盐湖城”号四周激起道道水柱。很快,一发炮弹击中“盐湖城”号舰身中部侦察机弹射器,两名飞行员当即阵亡。

9点30分,恢复电力的日军“那智”号的主炮恢复射击。日军巡洋舰将所有炮火集中到“盐湖城”号上。

猛烈的炮火使“盐湖城”号的尾舵受损,经维修后仅能勉强左右转动10度,再也无法进行规避航行。8分钟后,一发8英寸炮弹命中了“盐湖城”号的主甲板,从舰首水线以下部位穿出,造成燃油泄漏,航速明显下降,操纵困难。11点整,麦克莫里斯命令舰队撤退。很快“盐湖城”号舰尾轮机舱又挨了两发炮弹,造成舰体大量进水。舰体向舰尾纵向倾斜5度,挣扎着继续向前航行。



“盐湖城”号如死鱼浮在水面上

由于舰尾进水,“盐湖城”号航速锐减到不足20节,落在了舰队末尾。麦克莫里斯急令所有驱逐舰赶回向日军舰队发射鱼雷,阻止其靠近“盐湖城”号。不过,“盐湖城”号很快恢复航速,鱼雷攻击的命令被撤销了。日军舰队原本已经追至距美军舰队2743米距离,但细萱戌子郎一见美军驱逐舰摆出发射鱼雷的架势,立即让所有日舰提前进行规避,影响了航速。
11点50分,“盐湖城”号上的维修人员为了将后倾的舰体恢复水平状态,为舰体前部注水,不想误使主锅炉舱进水,全舰丧失动力。“盐湖城”号停止了前进,如死鱼浮在水面上,与日军巡洋舰仅距1.7万米,情况万分危急。

3艘美军驱逐舰拼死驶到“盐湖城”号前方,交替施放烟雾并向日舰开火,为“盐湖城”号争取最后一线生机。“里士满”号轻巡洋舰靠近“盐湖城”号,准备转移舰上人员。但舰长罗杰斯上校拒绝离舰,他指挥维修人员继续排除积水。12点整,奇迹终于发生,主锅炉恢复燃烧,“盐湖城”号勉强维持着8节的航速缓缓前进。

与此同时,几艘美军驱逐舰顽强地用自己的5英寸主炮抗衡日军巡洋舰。很快,“巴利”号右舷中部被命中一发8英寸炮弹,5名舰员阵亡。两分钟后,又有两发8英寸炮弹击中“巴利”号后部锅炉舱和轮机舱。“考夫兰”号舰桥上10余名舰员被弹片击伤、大部分雷达受损。“巴利”号发射了5条鱼雷后带伤和另两两艘驱逐舰调头回撤。像蜗牛般爬行的“盐湖城”号也向日军巡洋舰开火射击,掩护驱逐舰撤退。麦克莫里斯给自己的手枪上了膛,准备和追击的日舰展开最后的战斗。



日军突然撤离战场

两分钟后,日军指挥官细萱戌子郎中将做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他命令日军护航舰队向东驶离战场。12点12分,双方距离超出有效射程,全部停火。科曼多尔群岛海战就此画上句号,“盐湖城”号和其他美军战舰终于虎口脱险。
这是怎么回事?细萱戌子郎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日军驱逐舰的燃料已经所剩无几,勉强能维持返航。其次,日军巡洋舰的弹药即将告罄。再者,他没有意识到“盐湖城”号已失去动力,误以为其停驶是为获得准确的射击效果。此外,他还一直担心会遭到美军陆基飞机的攻击。“盐湖城”号最后开火时,因为耗尽穿甲弹而发射了弹道弯曲的高爆弹,在日舰舷侧近似垂直地落入海中。加上后来云层较厚,过分谨慎的细萱戌子郎误认为那是高空中美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


科曼多尔群岛海战不仅是二战中惟一一次在北极范围内极昼条件下进行的海战,更是太平洋战争中少有的在没有航空兵、潜艇参与、岸炮支援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水面战舰在远距离利用舰炮和鱼雷进行角逐的海战。海战中,日军“那智”号重巡洋舰受到中等程度损伤。美军“盐湖城”号重巡洋舰严重受损,后来返回船坞进行了大修。“巴利”号和“考夫兰”号分别受到了中度和轻度的损伤。

如果单从战果看,似乎日方获得了胜利。但从战略层面而言,日方此行的根本目的——向阿图岛输送补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实际上是无功而返。此后,日军不得不利用潜艇为基斯卡岛和阿图岛上的日军运送补给。而这种杯水车薪的供应量根本无济于事。1943年8月22日,美军最终收复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阿留申群岛战役宣告结束。


   彭萨科拉级是美国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标准建造的第一级重巡洋舰。它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对抗日本同时期的“条约型”级重巡洋舰,也是在建成时唯一在火力、装甲、速度等方面与日本重巡洋舰相当的舰艇。


  ★ 总体情况
  彭萨科拉级标准排水量9255吨,满载排水量11696吨,舰长178.3米,水线长173.7米,宽19.9米,满载吃水4.6米,人员编制612~653人,采用平直甲板船型,尖艏,巡洋舰型艉,首舷弧不明显,舰体修长,长宽比达到9。这都是为了提高航速而采取的措施,所以该级舰耐波性能不是很好。军舰动力为8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锅炉和4台帕森斯公司的蒸汽轮机,额定输出功率107000轴马力,4轴推进,最大航速32~32.7节,舰内载油3088吨,15节时续航力10100海里。
  彭萨科拉级的甲板布置与老一代巡洋舰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沿甲板中线依次布置4座大型炮塔,以容纳首次在巡洋舰上使用的203毫米火炮,彭萨科拉级的舰桥比较高大,紧靠着舰桥的是一个雄伟的三角主桅,主桅顶端有了望台和射击指挥室。舰桥后部是2座烟囱,烟囱上有防止烟雾倒流上舰桥的防烟罩。2座烟囱中间的空间就是水上飞机甲板,布置了2座水上飞机弹射器和回收吊车,但没有机库。无线电室的位置紧靠2号烟囱,然后是三角后桅。在1942年12月的改造中,在主桅上增加了SC对空搜索雷达天线,后桅上半部分被截去,并在无线电室后增设一个简单的单后桅;在1945年的改造中,主桅上半部分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探照灯平台上的一个小指挥塔,无线电室和后桅被全部拆除,在它们的位置上设置了新的探照灯平台和后舰桥,探照灯平台后的桅杆也被加高加粗,并安装上SG对海搜索雷达。
上为1939年时的“彭萨科拉”号侧视图。下为1945年时的“彭萨科拉”号侧视图,对比上图注意大量的改装。
  ★ 武器和防护
  彭萨科拉级的主炮口径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上限——203毫米,又为了不超出条约规定的主炮最大数量(10门),并具有最强火力,其火炮配置独具特色,其A和Y炮塔为双联装,B和X炮塔为三联装(日本巡洋舰采用的是5门双联装炮塔的方式)。彭萨科拉的主炮塔重量接近300吨,火炮俯仰范围为-10°~+41°,填装仰角+5°,左右旋转范围各150°。
  炮塔内安装55倍径203毫米火炮,火炮最大膛压2680公斤/平方厘米,单管射速3~4发/分钟,每门炮弹药储备150发。弹药为分装式,发射药包装药118公斤,弹头主要是穿甲弹和榴弹,其中穿甲弹初速为853米/秒,最大射程29.13公里,在24.1公里的距离对水平甲板的穿甲能力为76毫米,在17.8公里距离上对舷侧装甲的穿透能力为127毫米。
  彭萨科拉级的副炮为当时美军制式单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该炮为敞开式炮塔,火炮仰角范围-15~+85°,旋转范围左右各150°;火炮身管长25倍口径,45°仰角时射程13.2公里,85°仰角时射高8,300米;弹药采用手工填装,射速为15~20发/分钟,每门炮储备了约200发的弹药;弹种包括高爆弹和空爆弹。彭萨科拉级的防空火力显然不能满足后来的作战需要,所以在改造中,在舰上各处总共增加了7门4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28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此外,彭萨科拉级的舰尾还有2座3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最大射程为13700米的Mk15型蒸汽动力鱼雷;军舰还携带2架侦察和校炮用的水上飞机,在增加了高射炮后,“彭萨科拉”号右舷的飞机弹射器被拆除,以减轻重量。
  在海军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下,彭萨科拉级舰装甲防护是其最大弱点,其舷侧甲板带厚50.8~88.9毫米,甲板装甲厚25.4~50.8毫米,炮塔装甲厚25.4~58.4毫米,炮塔基座装甲厚36.8毫米,指挥塔装甲厚36.8毫米。这样的装甲能力比日本同时期建造的妙高级重巡洋舰有一定差距,也只能抵御远距离上发射的127毫米炮弹,更别说在日本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大口径火炮了。
  ★ 简史
  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只建造了2艘:“彭萨科拉”号(CA24 Pensacola)于1926年10月27日在纽约海军船厂铺设龙骨,1929年4月25日建成下水,1930年2月6日加入美国大西洋舰队服役;“盐湖城”号(CA25 Salt Lake City)于1927年6月9日在卡姆登造船厂铺设龙骨,1929年1月23日率先建成下水,12月11日服役。
  在1930年以前,轻装甲、安装203毫米主炮的战舰被定义为轻巡洋舰,所以此时的彭萨科拉级仍然是被称为轻巡洋舰,编号也是CL。但在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轻巡洋舰的定义得到了修改:轻装甲、装155毫米以下主炮的战舰才称为轻巡洋舰,条约还定义了重巡洋舰的标准:轻装甲,主炮在157毫米到203毫米的战舰。所以彭萨科拉级在1931年7月更名为重巡洋舰,并开始使用CA的编号。
  1932年3月,“盐湖城”号被分配到太平洋舰队。1935年1月,“彭萨科拉”号也被分配给了太平洋舰队。1941年12月7日,“彭萨科拉”正在执行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护航任务中,“盐湖城”号也在为“企业”号航母护航。两舰都幸运地躲过了珍珠港一劫。
  1942年2月到3月,“彭萨科拉”号加入了“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TF.11特混舰队,开始了对日本的反击作战,成功地奇袭了新几内亚岛上的莱城和萨拉摩阿。“盐湖城”号则在此期间加入“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袭击了马绍尔群岛的日本水上飞机基地和马库斯岛。4月,“盐湖城”号加入“大黄蜂”号和“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TF.11舰队,完成了用B-25轰炸机轰炸东京的特别任务。
  5月底,“彭萨科拉”在“企业”号航空母舰的TF.17舰队中参加了中途岛大战。此时的“盐湖城”号作为后备队在中途岛附近待机,没有能直接参加战斗。
  10月和11月,“彭萨科拉”号和“盐湖城”号还参加了圣克鲁斯之战和关岛之战。11月30日夜间,“彭萨科拉”号等舰在塔萨法隆格海战中,左舷命中一枚鱼雷,机舱进水,主炮失去动力,舰上多处燃起大火,舰上有125名官兵牺牲,68人受伤。
  “盐湖城”号的运气比姊妹舰好得多。10月初,“盐湖城”等舰在希望海角拦截日本向瓜岛运送补给的舰队。日本“古鹰”号重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在炮战中沉没,另两艘重巡洋舰受伤,美方一艘驱逐舰沉没,一艘巡洋舰受重伤,“盐湖城”号中3弹,中度受损。1943年3月底,维修后的“盐湖城”号在阿留申群岛拦截日本运输护卫舰队的战斗中受重伤。
  1943年11月后,两舰一直在西太平洋群岛间,并参加了对威克岛、马库斯岛、台湾、菲律宾、硫磺岛、日本冲绳和本洲岛的攻击行动。在轰击硫磺岛时,“彭萨科拉”号被日军海岸炮命中6弹,造成17人阵亡,119人受伤。在冲绳附近,它又险遭潜艇暗算——鱼雷从舰身5米外掠过。
  战后,老旧的彭萨科拉级舰在比基尼环礁被作为原子弹试验靶舰。1946年8月26日,“彭萨科拉”号正式从海军退役,三天后,“盐湖城”号也正式退役。1948年5月25日,获得过11枚勋章“盐湖城”号沉没在加利福尼亚南方海域,1948年11月10日,拥有13枚勋章荣誉的“彭萨科拉”号也作为靶船沉于海中。这2艘遍历了太平洋战事且功勋卓著的战舰从此在深海中安息了。

——彭萨科拉号(CA-24,“Pensacola”)
  【建造背景】
    1918年,英国皇家海军卡文迪许级(Cavendish)巡洋舰服役,其强大的战斗力远超当时其他国家的同级舰。震惊之下,美海军要求未来的重型巡洋舰战斗力不低于卡文迪许级。日本海军的威胁也在逐渐增强,而在广阔的太平洋作战要求很高的作战半径。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签订,更是促成了一大批装备8英寸主炮重巡的出现。1925年3月,通过一系列苛刻的减重方案,美国完成了一型装备10门8寸主炮的重巡设计,最终命名为彭萨科拉级。
    彭萨科拉级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条约型系列设计的首级。它的服役主要对付日本刚服役的重型巡洋舰(古鹰级),是当时在火力、防御、动力上与日军重巡洋舰相抗衡的唯一重型巡洋舰。主炮口径并无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最高限制203mm,火炮安装方式也是与众不同,A和Y炮塔是双联装,而B和X炮塔是三联装,总共10门203mm主炮,这刚好不超过条约限制的数量。副炮安装了当时美军标准式单联装高平两用127mm口径炮,该炮可以高射防空,但是可惜的是该炮射速很低,不能应付日后的激烈的战斗。设计时节省出250吨重量可用于提高装甲防护力。在这250吨装甲的使用上引发了一场讨论,结果是将其用于弹药库的防护。最终的装甲防护方案包括4英寸的前弹药舱水线防护带,3英寸主机防护带,一直延续到水线下5英尺。然而后弹药舱无任何外部装甲保护,使全舰的装甲重量只占总排水量的6%,水平防御方面非常差,只能抵挡127mm火炮近距离的射击,因此该级只建成2艘。该级还安载有水上侦察机,共有2架水上飞机和2台飞机弹射器。
  【战斗历程】
    作为开战时的主力重巡洋舰,本级舰伴随航母编队参加了多数的著名战役。其中最著名的当时隶属北太平洋舰队的盐湖城号参加的科曼多斯岛海战以及瓜岛周围的多次海战,美军屡屡以劣势兵力力挫日军,且未受到过分损失,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一些关键性胜利。
  两艘本级舰并排停靠在码头,两座前主炮的炮管数不一致
  “彭萨科拉”号
  【更多图片】
   [彭萨科拉级线图]、[停港中的彭萨科拉号]、[彭萨科拉号伴随航母编队出击]、[彭萨科拉号侧视图]
   [塔沙法隆加海战后的彭萨科拉号,注意中雷的舰尾]、[彭萨科拉号俯视图]、[盐湖城号前视图]
   [盐湖城号后视图]、[盐湖城号侧视图]、[倾覆中的盐湖城号]
  【各舰简介】
  序号 舰名 开工 下水 完成 状态
  CA26 Pensacola
  彭萨科拉 1926.10.27 / 1930.2.6 1948.11.10作为靶舰被击沉
  CA27 Salt Lake City 盐湖城 1927.6.9 / 1929.12.11 1948.3.18作为靶舰被击沉
  【性能数据】
  排 水 量 9,242吨(标准)/11,696吨(满载)
  主炮 三联装203mm×2,双联装203mm×2
  副  炮 127mm单装×4
  防空武器 40mm×24,20mm×28
  鱼雷 无
  雷  达 SG/SC MK3/8
  尺寸 长178.51米,宽19.89米,吃水5.93米
  功率 107,000马力
  续 航 力 10,000海里/15节
  航速 32.5节
  载机 2架,2部弹射器
  舰员 631人
··················································
沙发坐一坐
认真学习中
不会是下期舰船的文章吧!

日美在二战中都犯了很多错,但显然日本犯的错更多,甚至更致命!于是成败已定
战舰杂志已经有了足够详细的文章,比这个长了好几倍。
细萱戌子郎因此被以指挥拙劣的原因撤职,勒令退役
王书君的《太平洋海空战》中的基本海战过程基本没错。但是里面的“里士满”翻译成“雷治蒙”,还有日舰除了那智没有错以外,其余舰名似乎都弄错了,不知道他参考的是那本书。
日本海军炮术还是很扎实的

整个太平洋战争的炮战
基本没落下风

就是航空兵顶不住
没制空权肯定没制海权
Pensacola?原来“彭萨科拉”就是《大航海时代4》里拉斐尔帮法国妹子建立的那座城市(汉化成了“朋沙科拉”)。
重装集团军 发表于 2008-11-24 17:17
沙发坐一坐
认真学习中
不会是下期舰船的文章吧!
日本人不是犯错,日本人是战略脑残。。。战术腹黑与战略天然呆的悖合体。
小日本的国力差得太远 补不起损失
我想说的是阿留申离北极圈远着呢,北极圈内的较量说的夸张了
这坟挖的……
che 发表于 2012-9-30 01:23
Pensacola?原来“彭萨科拉”就是《大航海时代4》里拉斐尔帮法国妹子建立的那座城市(汉化成了“朋沙科拉” ...
夏洛特MM啥时候成法国妹子了。。。
                旧日本海军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