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之争是谁挑起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3:48
现在关于掌掴阎崇年的各种讨论尘嚣甚上,以至于在网上演变成了所谓的满汉之争,对此我有一点小小的疑问:

诸位可曾回忆一下,在阎崇年出现在百家讲坛,龇着他的八颗大黄牙吹嘘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赫赫武功”之前;在他不吝谀词的夸赞他的“千古一帝”的“文治武功”之前;在他将嘉定十日,扬州三屠定义为文化融合之前,有人考虑过满族和汉族之间有什么矛盾吗?想必是少之又少吧,至少我就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如今,他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美化屠杀和野蛮的掠夺,所有指责他的人都被冠以“汉皇”的帽子,似乎反对阎崇年就是反对民族团结,就是大汉族主义。我不禁奇怪的问一句:“满汉之争是谁挑起来的,到底是谁在破坏民族团结?”

语言水平有限,望诸位多多谅解现在关于掌掴阎崇年的各种讨论尘嚣甚上,以至于在网上演变成了所谓的满汉之争,对此我有一点小小的疑问:

诸位可曾回忆一下,在阎崇年出现在百家讲坛,龇着他的八颗大黄牙吹嘘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赫赫武功”之前;在他不吝谀词的夸赞他的“千古一帝”的“文治武功”之前;在他将嘉定十日,扬州三屠定义为文化融合之前,有人考虑过满族和汉族之间有什么矛盾吗?想必是少之又少吧,至少我就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如今,他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美化屠杀和野蛮的掠夺,所有指责他的人都被冠以“汉皇”的帽子,似乎反对阎崇年就是反对民族团结,就是大汉族主义。我不禁奇怪的问一句:“满汉之争是谁挑起来的,到底是谁在破坏民族团结?”

语言水平有限,望诸位多多谅解
满汉之争是谁挑起来的


满汉之争就是一个伪命题

真实原因是近几年来一些东北伪满遗民绑架了全体满族人民,
汉族FQ也发神经病防卫过当帮倒忙

所以......
我就是东北人,身边也有满族人,据说我自己好像还有1/8的满族血统,不过在我身边,从来没有人提出过我们满族如何如何,我们汉族如何如何这样的话。阎崇年这老狗在百家讲坛一番狂吠之后,两个民族仿佛就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了一般,到底是谁绑架了满族人民?
满汉之争就是一个伪命题

90%以上满族和90%以上汉族内心都没有这个问题的,原来,
就是个别  伪满州国遗民SB  这些年在里面挑拨
先是网络,比如春秋网的 大贝勒 ,以前舰船的匪贼鸥等等 ,老网民都知道.
后来电视又真正把这个问题 扩大化了.不应该 ! ! !

汉族FQ也发神经病防卫过当帮倒忙,大家都上当了.其实有几个人真正是极端民族分子呀!
所有民族的好人都要冷静团结! ! !
还有一个挑拨的SB叫新京人(伪满州国时长春叫新京)老网民都知道.
新京人那条包衣杂种狗还有在舰船蹦达么??
当然是逃票客掌掴男么。想出名想疯了,一个神经病。
康熙大帝拍的太恶心了
献媚啊
据说揣度上意而为
可怜郑经抹脖子啊
原帖由 sumie 于 2008-11-19 19:25 发表
康熙大帝拍的太恶心了
献媚啊
据说揣度上意而为
可怜郑经抹脖子啊

用不着可怜,扮演郑经的刘大印就是该剧的导演兼制片人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 ... amp;TopicID=2421288
嘿嘿,上意怕是想做康熙呢,今后若能一举拿回台湾,也是千古盛事。
作家阎延文:

质疑阎崇年先生“民族矛盾史观”,精神产品应如何问责?



阎崇年先生被“掌掴事件”,在学术界前所未有;更前所未有的是,对“掌掴”这种任何文明社会都认为不可取的方式,多数公众却给予理解同情,掌掴者黄海清也得到大量网民的热情力挺。最近几天,我留意了几大门户网站的调查,网络民意几乎呈压倒优势,民意数字十分惊人——新浪网调查:高达53.84%的民众表示坚决反对阎崇年观点;43.42%表示阎崇年该打;人民网调查:你如何看待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建议取消的占62%,认同具普及知识趣味性强的只占5%;CCTV复兴论坛调查:同意“阎崇年就是历史学界周正龙”的比例,竟高达81.45%……很多人指出:“这就是民意的体现!”

难道大众仅仅因为渴望平等话语权吗?仅仅因为遭到明星学者和央视“百家讲坛等强势传媒的拒绝吗?仅仅因为阎崇年先生拒绝与大众对话、更与于丹教授在北京图书节“重兵护驾”签售亮相,以至与大众情感对立吗?我以为,这只是掌掴事件的表象;而真正的动因,是中国大众与阎崇年先生历史价值观的分歧。

不少网民指责阎崇年先生“美化清朝”、歌颂暴力血腥、伤害汉民族感情、“挑起民族矛盾”。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呢?

一.阎崇年先生的“民族矛盾史观”,是否激起了不应有的民族矛盾?

浏览《康熙大帝》和《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先生的历史评说,紧紧聚焦在“民族”二字上:不仅把明亡清兴60年归结为满汉民族之争;而且上至辽金时代,下至孙中山民主革命,所有历史兴替都是民族问题,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从而把中国一千年来的历史,全部归结为“民族”问题,用民族战争和民族矛盾这个视角加以重新梳理。历史发展的推进力量被阎先生解读为“民族矛盾”——“折腾来,折腾去,都离不开民族二字”。

书中论述:

“辽朝与北宋对峙,金朝与南宋对峙,党项建西夏,元朝取代金朝,都有民族问题……总算一千年。折腾来,折腾去,都离不开“民族”二字。”——《康熙大帝》,第288—289页

“这个敏感的民族情结,一直影响到今天。”—— 《康熙大帝》,第203页

阎崇年先生紧扣“民族”二字,把中国历史的其他内容,包括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宋元海丝之路与中国文明的对外传播等,都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不提。经过阎先生的筛选剔除,“民族争端”就成为推进中国历史发展、决定历史走向的核心力量。甚至“辛亥鼎革、狂飙突起”,结束两千年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阎先生看来,仍然是“民族矛盾”的极致爆发——“清朝最后还是亡在了民族问题上。”(《康熙大帝》285页)

至此,民族矛盾被阎崇年先生突出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又通过“百家讲坛”这样的强势传媒,传播了一种新的历史观——为行文方便,本文暂且将之命名为“民族矛盾史观”。当然,这种理论的最终命名权,还应属于阎先生本人。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历史学界形成“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地缘历史观”等诸多学派。但无论哪一家学派,都要被历史的前进方向所验证。在中国,书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曾明确提出:史家治史之目的是“述往事,思来者”,“通古今之变”。可见,每一种新的历史观,既要能解释历史,更要能印证于当代,预见于未来。按照学术规范,如果将阎崇年先生的“民族矛盾史观”,印证于中国社会的当代,并预见中国社会的未来,会产生怎样的答案呢?难道今天的中国历史,仍然是以“民族矛盾”为核心吗?难道中华民族的未来,还要在“民族问题”上“折腾来、折腾去”,用民族之间的血腥暴力来推动历史发展吗?

这种疑问,引起了我对阎先生“民族矛盾史观”的担忧。如果阎先生只将“民族矛盾史观”这种标新领异的观点作为一家之言,在个人书斋中玩味,或与一二学者同道探讨,负面效应还甚微;而一旦将其推向大众,就要考量“精神产品”的社会效果了。更何况,这种推出不是透过一般的传播渠道,而是借助当下最强大的电视传媒——全国收视第一的中央电视台和无数大众媒体的强势传播,放大升级、猛火爆炒,仿佛烈焰逼人的大火球,使中国大众都被阎先生的“民族矛盾史观”搅动,不自觉地把文化焦点聚焦到民族问题上来。

浏览网络可见,当前无论“挺阎派”还是“倒阎派”,公众情绪已经完全被阎先生引导到民族争端上,有网络评论直言:“大家如果把所有跟贴都看一遍,第一个会想到什么?我是看到了严重的思想对立和民族对立。”更有情绪化的网评,以“满族遗老”,“大汉族主义”,“新纳粹”等言辞互相辩争,唇枪舌剑风起云涌。其现象是,人人都在说民族,人人都在讨论民族争端;其结果是,原本波平浪静的民族话题,被阎崇年先生和百家讲坛曝光到公众热议的风口浪尖,民族问题也就成了公众性的文化事件。从个人来看,阎先生是成功了,不仅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一场民族争端的大众论战,而且使私人性的“民族矛盾史观”放大到公众话语空间,甚至远播海内外,爆炒到如火如荼的程度。但是,从中国文化的全局来看,这种民族争议的爆热,难道不值得担忧吗?

再者,阎崇年先生借助大众传媒推出的“民族矛盾史观”,特别是通过百家讲坛取得一夜爆红的巨大成功,必将在学术界形成一种错误预期,认为学者只有冲破学术良知和道德底线,才能越猛越红,越出位越红。明星的诱惑难免会使更多学者以阎崇年先生、于丹教授为成功典范,把类似“民族矛盾史观”的学说,一个个制造出来,在个人爆红的同时,也将中国历史和文化经典亵渎得一塌糊涂。

第三,最令人忧虑的是,放眼当今世界,敌对中国的分裂势力,无一不在“民族”二字上做文章、找话题。阎崇年先生以清史著名学者的身份,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个国家传媒强势推出的民族矛盾史观,就不仅是学者个人观点,而是以主流媒体的形式传播给亿万观众,其覆盖面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强势传媒覆盖下,阎崇年先生的“民族矛盾史观”会不会成为某些民族分裂势力的理论依据,令鼓吹分裂者如获至宝、引以为据呢?阎先生年过七旬,学术经验何其丰富,人生阅历何其老到,难道对此丝毫没有警惕和深思吗?

一切话语都有历史语境。关于民族历史问题,当今各国都极为谨慎。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民族的统一。在电视传媒时代,知识分子并不只是文化强势话语的独霸者,而更应是服务于大众、促进民族和谐和国家稳定的文明天使,是能够对人类文明、民族文化和社会和平进步,有所贡献与担当的人。阎崇年先生遭掌掴事件的背后,透视出的已不是学术自由问题,而是“民族矛盾史观”引发的民族问题争端及其可能造成的后续效果。



二.“明星学术”是否混淆历史是非,颠覆忠奸之辨?

阎崇年先生遭网友激烈批评的论点,不仅包含民族矛盾史观,而且隐含历史翻案话题。他提出:

“有人问:吴三桂降清是真降,还是假降?清史界有不同的看法。……又有人问:吴三桂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清史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肯定吴三桂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为明末清初中国重新统一做出了贡献。另一种意见是,吴三桂官于明而叛明,叛明而降李自成,再叛李而降清,最后到老年又反清叛乱,是一个丧失大节的人。——《明亡清兴六十年》(下),第212页

那么,吴三桂究竟是促进国家统一的功臣?还是出卖民族大义的汉奸?在百家讲坛上,阎崇年先生没有给出最终答案,这实际是掀起了对吴三桂的再思考。

其实,不仅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研究,早已对吴三桂等汉奸作出价值定位;即便是吴三桂卖身投靠的清王朝,对其卖国行径也极为不齿。就在阎先生反复推崇的“康乾盛世”,这桩历史是非早已定案。康熙皇帝称赞与清朝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乃明之忠臣,非朕之叛逆”。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则做得更为彻底。他不仅为袁崇焕平反,更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下诏国史馆修《胜朝殉节诸臣录》,将抗清的明朝忠臣史可法等人赞诩为:“遭际时艰,临危受命”,“忠于所事”,均可称为“一代完人”,皆入《胜朝殉节诸臣录》。同时下诏修编《明季贰臣传》,收入降臣洪承畴等“望风归附”、“解甲乞降者”,将其丑态据实直书。至于吴三桂之流既降复叛,在乾隆看来更不比于人类,连进《贰臣传》的资格都没有。乾隆明确指出:“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 要“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为使后人永远不能给奸佞翻案,乾隆又强调“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这段话说得清楚明了,且痛快淋漓。康、乾作为封建帝王,都已明确意识到:要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和谐与社会稳定,必须明忠奸之辨,使天下百姓能够“明荣耻、知是非”,“为万世立纲常。”

可见,阎先生通过“百家讲坛”试图重新思考吴三桂,不仅翻了唯物史观的历史定案;而且翻了“康乾盛世”已由“皇上亲裁”的“铁案”。恐怕乾隆老爷子地下有知,也要伸出一双巴掌了。

如此出位的历史翻案,难怪观众先是惊骇不已、大跌眼镜,继而更透过“掌掴事件”直斥其非。今天,在世界各国都强化本民族传统文化、以民族文化彰显国家软实力的时候,民族历史的是非价值,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更触及到全民族的道德底线。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公众对掌掴者黄海清表示同情,对阎崇年混淆历史是非表达愤怒,甚至直言“该打!”,绝不是崇尚暴力,而是捍卫中国文明底线的坚韧之声。

更值得关注的是,反对阎崇年先生历史观的网友,很多是比掌掴者更年轻的“80后”、“90后”。他们不惧权威、不追星追腕,敢于引经据典与史学泰斗阎崇年先生进行学理辩驳,勇气首先可嘉;而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热情和捍卫民族尊严的自觉,更令我在替掌掴事件遗憾之余,感到喜慰。作为比他们大几岁的70后,面对这些生气勃勃、正直乐观、锐意进取的弟弟妹妹们,我在北京深秋这个寒冷的早晨,感到一种充满热力的兴奋和喜悦。一位哲人说过:“青年是时代的性格”。全民族青年群体的历史价值观,正是民族发展原动力的标志。如果中国的青年一代都能像他们那样,“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那么,中华民族何愁不能振兴?中国在21世纪的和平崛起,难道不是指日可待吗?

掌掴方式虽不值得提倡,更应下不为例,但以错位历史观挑战大众忍耐力与承受底线,借助主流传媒渲染话语霸权和学术强势,却激起了真正的社会民意。面对公众的义愤填膺和强烈拒绝,阎崇年先生对吴三桂等人的历史再思考,似乎也应到此为止了。

三.从“吴三桂”到“李鸿章”,“百家讲坛”等栏目是否要将“美化汉奸”、“历史翻案”进行到底?

问题在于,阎崇年先生的对“吴三桂”再思考,对清王朝腐朽暴力的美化,并不是独立现象。在商业利益催生下,吸引眼球、价值迷乱的历史翻案风,已构成一种潮流。“大禹包二奶”,“李清照好赌好色”、“岳飞是好战分子”之类猛料不断推出;而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汉奸、卖国贼,从秦桧、吴三桂,到李鸿章和汪精卫,则被百般夸饰、歌功颂德。据报道,有人公开塑秦桧立身像展出,虽遭参观者强烈唾弃不得已撤换;但不久就有人扬言:西湖岳庙那跪倒千年的秦桧是捍卫和平的“民族使者”,秦桧跪下是真正的“千古冤案”,如今要彻底“翻案”,让“岳飞跪下去,秦桧站起来”!而去年火爆热映的电影《色戒》,则更借助色情噱头,公然美化汉奸、描写76号杀人魔王特务头子易先生的“艺术”与“人性”,从而企图为汪精卫伪政府翻案。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历史翻案现象并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呈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态势。近日将在央视黄金剧场播出的电视剧《台湾1895》,将历史翻案视角锁定卖国贼李鸿章,更将翻案戏花样翻新。

台湾1895,是中国人心中最深沉的疼痛。1895年甲午战败,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台湾同胞痛哭“如赤子之失慈母,悲惨何及”?直到今天,海峡两岸还在承受着一百多年来骨肉隔离的痛苦,台湾问题还是13亿中国人心头最深的伤痛。而历史人物李鸿章,也因出卖台湾,成为海峡两岸中国人至今切齿痛恨的民族罪人。然而,这段血泪交织的民族痛史,却在《台湾1895》中被偷换成美化李鸿章的历史翻案剧。通过10月27日出版的《中国电视报》发布1-7集剧情介绍,可以看出该剧历史翻案的清晰痕迹。

与《色戒》相似,《台湾1895》的历史翻案也运用了一系列戏剧手段。第一,该剧的男一号是李鸿章,而女一号则是慈禧太后,以反面人物作历史正剧的男女主人公,这在影视界还是首次,突破了历史剧的文化底线。第二,以李鸿章家族人物为全剧人物架构,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女儿李菊藉,女婿张佩纶等都是剧中重要角色,大量戏份在家族内部展开,于是李鸿章的卖国贼成份减弱,而慈父慈翁温雅慈爱的形象得以突出。这样“可爱”的李鸿章,究竟该批判还是该同情呢?无疑将在观众心中画上大大的问号。因此早有影视人士提出:“《台湾1895》美化李鸿章,比《走向共和》走得更远。”第三,弱化台湾同胞。除了片名《台湾1895》有“台湾”二字外,剧情介绍中几乎看不到台湾本土英雄的身影。广告公布的全剧八个主要角色中,没有一个台湾本土爱国英雄。仅看了前7集剧情介绍,我已感到锥心刺血的伤痛。

从“百家讲坛”为汉奸吴三桂翻案;到《色戒》为76号杀人魔王、汪伪汉奸丁默村翻案;再到《台湾1895》为卖国贼李鸿章翻案;历史“翻案”风如一股欲望之火,正借助央视“百家讲坛”等强势媒体烧得轰轰烈烈、杀气腾腾。本来和谐的社会文化被搅动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健康明朗的文化环境也被污染得价值模糊、尘土飞扬。这一系列“历史翻案”现象,已不仅激怒了中国大众,引起大多数公众的质疑、愤怒与拒绝,更颠覆着中华民族的神圣历史,损害着中国文化的国家形象。

面对滔滔民意,我想起《尚书.泰誓》中的一句话:“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作为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著名学者,此时此刻,阎先生似应考虑放低身段倾听民意,立即与大众进行平等的学术对话,匡正“民族矛盾史观”等学术观点,以消除负面影响,使大众对阎先生的尊重与信赖,重新确立并更上层楼。而“百家讲坛”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强势传媒栏目,似乎也应直面大众的普遍质疑,作出坦诚负责的回答。

更需追问的是,如何遏制掌掴事件透视出的这种“历史翻案风”?还大众以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在法制社会的中国,“三鹿”奶粉等危害大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有严格的问责制,主要责任人被纷纷撤换追责;那么,对同样关涉大众精神健康的“精神产品”,是否也需要建立一种问责制呢?对掌握大众传媒,拥有强势话语权,却制造、播出“假冒伪劣精神产品”的文化人,又应该如何问责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33c4a0100b6j1.html
大家都注意精确打击坏人,不要伤害无辜!
顶除7楼(过于失真)外, 的所有回复
阎崇年关于吴三桂的言论(全部都有出处)  

     有人问:吴三桂降清是真降,还是假降?清史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吴三桂是真降,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长达30年的时间,一直死心塌地效忠清朝。另一种意见是,吴三桂是假降,证据是“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后来反清说明他是韬晦、是假降。

    又有人问:吴三桂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清史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肯定吴三桂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为明末清初中国重新统一做出了贡献。另一种意见是,吴三桂官于明而叛明,叛明而降李自成,再叛李而降清,最后到老年又反清叛乱,是一个丧失大节的人。

    不管怎样评价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直接后果是:爆发山海关大战。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第212页

    吴三桂这个人,我在这里不对他做全面评价,就人品而言,仅着重指出:明清松锦大战身为宁远总兵而率先逃跑的是他,背明朝降李自成的是他,叛李自成降清朝的是他,勒死南明永历帝的是他,身为清平西王而起兵叛清的也是他!吴三桂一生有“三叛”——一叛明朝投降李自成,二叛李自成投降清朝,三叛清朝起兵反乱,反复无常,孑孓小人。吴三桂与我下一节要讲的清初江南士人,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山西傅山等,其人品,其气节,龙蚁之分,天壤之别。

    清朝人刘健在《庭闻录》中讲了一个故事:吴三桂在辽东的祖茔,风水“一脉三断节”。吴氏一门除吴三桂以疾而终外,都死于非命,吴三桂落得断子绝孙的悲剧结局。这当然是巧合。但吴三桂“一人三叛”,出尔反尔,毫无气节,贰臣叛臣,兼而有之。吴三桂气节之大亏,越千年而为人不齿。

                                                ——《康熙大帝》,第62—63页
从这些言论能看出老阎要给吴三桂翻案?简直可笑。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8-11-19 18:38 发表
当然是逃票客掌掴男么。想出名想疯了,一个神经病。





看来你也不够正常
如果真有满汉之争的话,也是发生在掌掴事件之前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11-20 02:22 发表

看来你也不够正常
如果真有满汉之争的话,也是发生在掌掴事件之前


嘿嘿,之前也是汉网满网这些个垃圾在跳。逃票客他不是其中之一么,我那里说错了?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8-11-20 02:42 发表
嘿嘿,之前也是汉网满网这些个垃圾在跳。逃票客他不是其中之一么,我那里说错了?




掌掴男是撒旦或耶和华?
你上窜下跳的,原来是早就受他那宏伟的影响哦
呵呵你真有出息~~~~~~~~
事实上不存在满汉之争,
我看见的是正视历史和扭曲历史之间的争论,
例如阎崇年还有咱这的大老虎(抬举下)之流

如果有满汉之争
那也只存在于汉网满网少数极端之间呢喃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11-20 02:59 发表

掌掴男是撒旦或耶和华?
你上窜下跳的,原来是早就受他那宏伟的影响哦
呵呵你真有出息~~~~~~~~


呵呵,我不如你啊。我为老阎辩护那是铁石心肠维护反动权威,你情系逃票客是柔情似水心疼猛男被抓。一片少女之心哪。。。:D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8-11-20 03:10 发表
呵呵,我不如你啊。我大老虎情系老阎是柔情似水,心疼老阎被掴。一片少女之心哪。。。:D




其实这样更真实~~~~~~

老虎照下这镜子,就知道你自己有多皮厚了呵呵
自因阎老被掴,
超大引发以身殉情的,目前就老虎一个呵呵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11-20 03:20 发表
自因阎老被掴,
超大引发以身殉情的,目前就老虎一个呵呵


呵呵,反正你对俺那是红袖添香,夜夜相伴,以身荐席,不弃不离。不过俺再次声明:接受你之前一定要先看照片!:D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8-11-20 03:32 发表
呵呵,反正你对俺那是红袖添香,夜夜相伴,以身荐席,不弃不离。不过俺再次声明:接受你之前一定要先看照片!:D




你还迎合成瘾了,晕倒

主动迎合过后金倭寇的母老虎
打死偶也不敢临幸哦~~~~~~
清遗秉性难改
,三句话不到,就又YY了呵呵
两条疯狗之间的争斗是怎么发生的,理性的人是很难明白的。:D
      “中国”者,是指以汉民族为主体--亦即华夏、炎黄子孙建立的、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原之国,同文同种。在此框架内,江山易姓、政权交接对“中国”本身的含义没有丝毫改变,民族特性和民族地位也没有丝毫改变,民族文化也能一以贯之,很少有大的波动。如汉代秦、魏晋代汉、隋代南北朝。改朝换代只是上层阶级的重组,整体民族架构不变。没有民族间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满人建立的清朝却和上述范例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者都是异族入侵,以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为出发点--其本质与日本侵华完全一样。蒙元、满清是征服者,中国是被征服者。在侵略过程中对中国人进行血腥屠杀,有血性敢反抗者几乎杀尽,“屠城”次数不可胜计,史载死于蒙古人屠刀下的中国人(以汉族人为主)达6000万以上,到元朝初定,中国的壮年男子非死即残,所剩不到十分之二。
      蒙古军所到之处,鸡鸭掠尽,牛马全无,男子皆杀,女眷轮奸后再杀,惨不忍闻。
      蒙古人统治期间,人分四等,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西部民族的统称,包括粟特人、党项人、吐蕃人、回族等)、汉人(北方与少数民族杂居的汉人)南人(南方汉人)。法律规定汉人杀蒙古人抵命并连坐,蒙古人杀一个汉人赔一头驴。
      为了防止汉族人造反,每五家汉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汉族人才能生火开灶。
      每十户汉人为一保,保长蒙古人,汉人新婚,“初夜权”归保长。
      经济上对汉族人的盘剥也异常残酷,元朝的赋税达到北宋时期的六倍即使大旱天灾亦不得减。收入所得全部用于蒙古贵族的奢侈享乐。
      上述为元的统治基本情况,从这些条件来看,元是不折不扣、毫无疑问的殖民统治,其统治手段之残暴、剥削之严酷远胜后世之英法等西方诸强。
      
      
      满清情况与蒙元大抵类似。其在侵略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与上世纪倭寇并无二致--我不是要煽动民族仇恨,只是说说本该为多数人所知但事实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历史事实。满清屠杀我汉人之罪,罄竹难书。我们今天所能了解的日本侵华罪行,实际上相当多是满清入关的翻版,除了武器先进性有所不同(没有细菌武器),其他惨绝人寰之事,不忍卒睹。
      鉴于蒙元的教训(元政权不到一百年即坍塌,汉人对蒙古人恨之入骨,红巾起义后当时在中原的蒙古人遭到狠狠的报复),满清统治者对被征服的汉人采用恐吓+笼络的办法,一方面对敢于反抗的汉人血腥镇压,用最残酷的手段打击,只剩下愿意做奴才苟且偷生的人了;一方面拉拢汉人中的部分知识分子(清朝的汉族官员对皇帝只称臣不称奴才,有些电视剧里乾隆叫汉族官员叫奴才是错误的),沿用明制,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使得读书人不敢独立思考、更不敢有华夷之辨,埋头钻进训诂学里面,不问天下事,只作书呆子。
      经过满清长达260多年的殖民压迫统治,华夏民族的活力消失了、华夏文明的光辉暗淡了、华夏民族的血性丧失了,中国人成了最孱弱、最愚昧的民族,华夏进入自尧舜以来最黑暗的阶段。不了解历史,你就无法理解鲁迅的“偏激”。
      在某些无耻文人的大力粉饰下,满清俨然是一个开明、富足、强大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合法合理的王朝。诚然,到了今天,我们不应该再去追究满族的“罪恶”,也承认满族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但是满清统治时期是中国人做亡国奴时期的事实是不容掩盖的,忘记等于背叛,一个不敢正视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懦弱、无知的民族。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保大清,不保中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汉人江山本非我土,弃之何妨”等落地有声的名言,不是很清楚的表明了,满清是殖民政权吗?
原帖由 清鞑子starwing 于 2008-11-28 18:36 发表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满人建立的清朝却和上述范例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都是异族入侵


两者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不要不自觉地宣传“满蒙非中国论”,客观上,楼上已经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了。
原帖由 760126 于 2008-11-28 19:43 发表


两者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不要不自觉地宣传“满蒙非中国论”,客观上,楼上已经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了。

:o 说别人是走狗,未免……
原帖由 760126 于 2008-11-28 19:43 发表


两者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不要不自觉地宣传“满蒙非中国论”,客观上,楼上已经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了。

充当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
溥仪、德王、汪精卫
原帖由 灯塔看守 于 2008-11-28 21:44 发表

充当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
溥仪、德王、汪精卫


看看,连走狗都是满蒙汉联合部队。。。中华民族不大融合是说不过去得了:D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8-11-28 21:56 发表
看看,连走狗都是满蒙汉联合部队。。。中华民族不大融合是说不过去得了:D




你那韩国更走狗了,都合并了呵呵
嗯,还有东南亚的马来人~~~~~~~~~~~~~
最新天龙八部sf然后小孩又过去摸了美女
的全身,他也跟着做了,第三件事,小孩掏出小弟弟弯了三下。。。。。 
(不比不知道,小孩有绝窍)
原帖由 760126 于 2008-11-28 19:43 发表


两者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不要不自觉地宣传“满蒙非中国论”,客观上,楼上已经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了。
说的正是阁下,满蒙是中国,那么日本统治的伪满洲,为什么就不是中国呢?其中大部分疆土,都是中国土地吧?
现下所谓的满粉、清粉(就是某些人口中的“满遗”)的稀有程度赛过熊猫,而满网络都可见皇汉鼓噪:time: 谁先挑起民族矛盾俺不知道,但谁正在制造、传播民族矛盾想必大家都清楚。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9-1-7 21:30 发表
现下所谓的满粉、清粉(就是某些人口中的“满遗”)的稀有程度赛过熊猫,而满网络都可见皇汉鼓噪:time: 谁先挑起民族矛盾俺不知道,但谁正在制造、传播民族矛盾想必大家都清楚。
哦,原来阁下把满眼的辫子戏,高歌屠杀有理,侵略无罪的狼图腾给忽略了啊?
皇汉多,是正常的,因为那是朴素的爱国主义.
守法公民比犯法罪犯多,难道就是守法公民的不是?
阎的节目虽未全看,但也看了大概。希望LZ正经一点,不要动不动就"他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美化屠杀和野蛮的掠夺"的胡驺。

说话要有根椐,起码要指出人家"媚满"的话出自哪个系列哪一集,说不出哪一集,也要说说那集讲了些什么,这样别人才不会说你胡说八道.
原帖由 T62 于 2009-1-7 21:35 发表
阎的节目虽未全看,但也看了大概。希望LZ正经一点,不要动不动就"他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美化屠杀和野蛮的掠夺"的胡驺。

说话要有根椐,起码要指出人家"媚满"的话出自哪个系列哪一集,说不出哪一集,也要说 ...
反正有了视频截图阁下也会华丽的无视的.
"他明朝皇帝.""汉族人么!""农耕民族"(农字音拉长)."特别懒惰""有个西园子就够了"
"满族人不一样啊""是游牧民族""造了这个园还造那个园""为我国园林事业贡献."
我晕,倡导节约勤俭,还成了懒惰了,懒惰的原因是因为汉族,这个不是民族歧视是什么?
大兴土木到成了历史贡献.这个还成了功绩了.
你要截图,视频出处,那一集,那一段,我这里有的是.
不过估计阁下还是会华丽的无视,然后说,你们这帮皇汉,说话没证据.
死鸭子,嘴硬.
阎崇年这老狗在百家讲坛一番狂吠挑起来的。
2008年04月24日的报道的内容,还说语录是网友编造  
  http://www.dahe.cn/xwzx/zt/gnzt/ ... 0080424_1293845.htm
  
   基本介绍、学术成就
  
    阎崇年,民族:满,1934年4月生, 山东省蓬莱市人。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 ,历史学者。研究满洲史、滿清史,兼及北京史。倡议并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满学会和北京满学研究基金会。倡议并主持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努尔哈赤传》获北京市和中国“光明杯”优秀学术著作奖、全国满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古都北京》获中国文化部最佳图书奖、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国际最佳图书荣誉奖。先后到美国、日本、蒙古、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抚顺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傅波介绍,阎崇年是抚顺的“荣誉市民”,抚顺市市长刘强为他颁发的证书。
  
    《新京报》报道阎崇年曾经当过满蒙中学老师,所以讲解过程中深入浅出。
  
    论文集有《满学论集》(民族出版社1999年出版)、《燕史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出版)、《袁崇焕研究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4年出版)、《燕步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出版)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北京出版社1983年出版)、《古都北京》(中、英、德文版)(北京朝华出版社1987年出版)、《天命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出版等十六部)、《中国历史大事编年·滿清卷》(北京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国都市生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出版)。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戚继光研究论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在《百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以《正说滿清十二帝》引起关注的北京学者阎崇年,对于自己成为《百家讲坛》走红第一人,阎崇年把成功首先归结为选准了切入点。他说,《正说滿清十二帝》之所以受大家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满足了读者对历史知识的需求,这种需求不是短期的。《正说滿清十二帝》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对了切入点,“比如讲咸丰,我把太平天国作背景,然后从咸丰的几个错误讲起,45分钟6个错误讲不完,于是我就选了3个错———错坐了皇帝宝座、错离了皇都北京、错选了顾命大臣,开场就吸引了大家。”
  
    其次是高度评价滿清历史。阎崇年说,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来自港台的戏说历史之风盛行,对于历史,人们弄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编的,哪些是正说、哪些是戏说。正因为如此,他的演讲才会受到大多数读者的欢迎。
  
    此外,讲座要学电视剧制造悬念。阎崇年说:“在节目中,编导从我开始加入了悬念。以悬念隔断、牵引,使《百家讲坛》不再平铺直叙。”阎崇年认为,“滿清十二帝疑案”之所以成功,一是目前清宫戏热播,老百姓已不再满足于戏说,希望能了解历史的真实;第二个原因就是一个“疑”字。《百家讲坛》的编导们在节目编排上设置层层悬念,又一个个解开,在后期制作上配以扣人心弦的音乐,紧扣观众。阎崇年还分析说,除了悬念,他还在演讲中加入了历史故事、逻辑综合、理论分析,让整个演讲站在更高的高度上。
  
    阎崇年:拂去清史迷雾
  
    阎崇年:清兵入关掳掠,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晶报:您说过明亡清兴这60年是个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年代。袁崇焕冤死、李自成入京、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把这60年比作一场大戏,您认为它在历史上是悲剧还是喜剧?
  
    阎崇年:我刚录完的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谈到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其中有一次就掳掠“人牲97万头”,把中原百姓与牲口放在一起计算。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以“戏说”取胜的清宫戏,迎合了大众的娱乐诉求,但误导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真实历史的认识,引发了严肃历史学家的集体愤怒。清史专家阎崇年在央视大开讲坛,廓清了人们对清史认知的迷雾……
  
    阎崇年对清史的研究从康熙《清圣祖实录》开始,他陆续发表了《满学论集》、《燕史集》等论文集,专著《努尔哈赤传》等,同时发表满学、清史论文250余篇。296年的滿清历史,兴衰荣辱,阎崇年了然于心,他从不囿于前人成果的束缚。
  
    他认为,顺治、康熙、乾隆虽然个个是滿清皇帝,现在却都是娱乐大众的主儿,看多了荧屏上的清宫戏,大家自然关心这“戏说”、那“戏说”到底有几分真?阎崇年就拿“康熙微服私访”开说:“康熙微服私访,一、绝无意识;二、绝无必要;三、绝无可能。”阎崇年解释,“微服私访”是现代人的意识,滿清皇帝,绝对有一身皇族的傲气,不屑和平民百姓为伍,看看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就知道了,那绝对是贵为天子,睥睨下人,要说和一般老百姓勾肩搭背,那绝对不可能;再说,康熙皇帝不需要微服私访,因为他有一个“密折”制度(就是秘密报告),通过密折,康熙就能知道一切。就着这话题,阎崇年又顺便给民间盛传的几段“野史”辟谣:一是多尔衮与孝庄皇后的“私情”,民间说法,在孝庄还是庄妃的时候,多尔衮就多次在她的寝宫过夜,连顺治皇帝都是他俩的私生子。阎崇年苦笑:“庄妃和皇后、其他妃子住的地方像个四合院,东边屋里能看见西边窗户,多尔衮要是来了还过夜,那多少双眼睛得盯着?这压根不是戏说,是胡说。再一个,就是少年康熙与孝庄侍女苏麻喇姑的“恋情”。民间说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初恋,也是他一生唯一真爱过的女人,包括历史正剧《康熙王朝》里也把苏麻喇姑描绘成一个只比康熙大几岁的妙龄姑娘。可阎崇年“毫不留情”地给这传说泼了盆冷水:“孝庄出嫁的时候是14岁,苏麻喇姑是她陪嫁的丫头,大概十二三岁吧;康熙是孝庄的孙子,也就是苏麻喇姑的孙子辈,和苏麻喇姑至少差了三四十岁,这两人还能爱得个死去活来?”
  
    阎崇年在他的《正说滿清十二帝》一书中坚持了“五说”———正、细、慎、通、新。正说,民间流传很多康乾江南私访的说法,事实上清帝没有下江南私访过;细说,讲到光绪死,怎么死的,病死害死还是毒死;慎说,正确传达传递历史信息;通说,既肯定康熙的历史贡献,又讲细节引人入胜;新说,讲出新见解来。正是这样,阎崇年把一部清十二帝正史讲得如同评书一般出彩,把一大批受戏说清宫戏影响的人们拉回到敬畏历史、珍重历史的轨道上。
  
    近年来,阎崇年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等地学术机构或高校讲学,出国参加国际交流。每到一地,他都受到当地华人华侨和外国友人的欢迎。
  
    附:阎崇年语录:
  
    天合 地合 人合 己合
  
    像渔民一样勇敢
  
    像农民一样务实
  
    像商人一样机变
  
    历史应当受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滿清历史既有过耻辱,也有过辉煌,我们既不能忘却历史的耻辱,也不能抹煞历史的辉煌,滿清兴起与强盛的重要的经验,就是“合”,国家合,民族合,这是滿清兴盛的主要经验,也是滿清兴盛留给后人的历史宝鉴。
  
    我们从中国历史长河来看,滿清历史以后影响大的有三点:第一点,奠定中华版图。因为现在中国的版图基本上是滿清前期奠定的。第二,多民族统一。滿清康熙皇帝时候说长城没有用了,用不着修长城,民族关系好了干吗修长城。第三点,传承中华文明,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没有间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中断了,中国文明没有中断。如果滿清皇帝下一个命令,全国都必须学满文,全国必须说满语,全国科举考试不考《四书》、《五经》了,一律考满文,情况又不一样。
  
    历史学家最重要的品质第一是诚,真诚的诚,对历史必须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尽量按照历史原貌,尽量少掺杂个人一些偏见,公正、真实一点点把历史转递下去,第一是诚。第二是敬。对历史的经验要敬,对那些教训也要敬。
  
    也有故事,离现在不远不近,材料还比较多,也可以编,所以滿清的电视剧、历史剧比较多。那就是戏说,戏说也不为怪,人家演戏嘛,就是演戏人物可以塑造,情节可以编造,编得有戏,所以戏说的电视剧、戏剧不足为怪,不可能像实录那样一板一眼地说,就没人看了,就不是戏了。因为戏剧、电影本身是个艺术形式。历史不是,历史就是历史,是两个不同的内容。
  
    智者受到庸人的嫉妒, 勇者受到敌人的仇恨, 廉者受到贪人的不满。
  
    像渔民一样勇敢, 像农民一样务实, 像商人一样机变。
  
    历史应当受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满清历史既有过耻辱,也有过辉煌,我们既不能忘却历史的耻辱,也不能抹煞历史的辉煌,满清兴起与强盛的重要的经验,就是“合”,国家合,民族合,这是满清兴盛的主要经验,也是满清兴盛留给后人的历史宝鉴。
  
    这是一个日出东方的王朝,她曾经雄姿勃发、屹立于世。是她缔造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尊严;这是一个苍凉日落的王朝,她曾经丧权辱国、山河破碎。是她留给一个国家最深的伤痛与屈辱;当296年的兴衰荣辱、风云变幻逐一地成为过眼的烟云,当12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命运沉浮渐次地成为远去的背影,我们回望曾经的这样一次历史之旅,却依然会诧异于仍有如此众多的疑团与玄机未曾得解;我们重温曾经的这样一次心路历程,却依然会无奈于12位皇帝面孔的模糊与人生的粗略。
  
    我们从中国历史长河来看,满清历史以后影响大的有三点:第一点,奠定中华版图。因为现在中国的版图基本上是满清前期奠定的。第二,多民族统一。满清康熙皇帝时候说长城没有用了,用不着修长城,民族关系好了干吗修长城。第三点,传承中华文明,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没有间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中断了,中国文明没有中断。如果满清皇帝下一个命令,全国都必须学满文,全国必须说满语,全国科举考试不考《四书》、《五经》了,一律考满文,情况又不一样。
  
    历史学家最重要的品质第一是诚,真诚的诚,对历史必须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尽量按照历史原貌,尽量少搀杂个人一些偏见,公正、真实一点点把历史转递下去,第一是诚。第二是敬。对历史的经验要敬,对那些教训也要敬。
  
    也有故事,离现在不远不近,材料还比较多,也可以编,所以满清的电视剧、历史剧比较多。那就是戏说,戏说也不为怪,人家演戏嘛,就是演戏人物可以塑造,情节可以编造,编得有戏,所以戏说的电视剧、戏剧不足为怪,不可能像实录那样一板一眼地说,就没人看了,就不是戏了。因为戏剧、电影本身是个艺术形式。历史不是,历史就是历史,是两个不同的内容。
  
    满清是成熟的、理性的自由社会。
  
    咸丰远超许华夏帝王。
  
    历史是镜子,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 我觉得挫折、坎坷都不怕,就是怎么笑待这些坎坷和困难。我这个人就是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很多的曲折,但是我有一条,我就总是看到光明,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很乐观,我觉得这是暂时的,最后还是可以光明。就像黑天一样,你不管怎么黑暗,你是暂时的,太阳总要从东方升起。
  
    满清对中国有十大贡献。
  
    道光皇帝没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萨尔浒之战”的一种勇气,也没有清太宗皇太极当年“松锦之战”的一种谋略,更没有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那种胸怀。
  
    欣赏满清296年的历史,得到的是增长学识,激发智慧,愉悦心境,陶冶情操,明辨善恶,砥砺意志,恢弘格局,坦荡胸怀……
  
    中华民族合则盛,分则衰;合则强,分则弱;合则荣,分则辱;合则治,分则乱。明亡清兴的历史,充分证明这一点。
  
    每一个历史人物,在其一生中,都是有几件事情来奠定他的地位。僧格林沁一生戎马生涯,先后与太平军、英法联军、捻军作战,大小战斗数百次,有输有赢。而最能体现他一生事业的,是三件事:消灭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大沽口击败英法联军舰队,还有重创山东直隶一代的捻军。
  
    你喜欢穿西服就穿西服,喜欢穿中山装就穿中山装,喜欢穿汉服就穿汉服,你喜欢穿旗袍就穿旗袍。
  
    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
  
    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玄烨是刘彻和李世民加起来都没法比的,因为他面临的环境比两人更艰巨。并且,比起汉武帝,康熙更有开拓之业,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比起唐太宗,康熙更有包容之心,让中国人普天同庆。
  
    禁海策和闭关令是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这维持了意识形态的稳定。
  
    曾国藩是满清王朝的中流砥柱。
  
    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无非是对满清的一种偏见。
  
    满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中国人永恒的骄傲,原因有三:首先,它促进了民族融合,否则,中国还是单纯的汉本位国家,这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是有阻碍的;其次,它传趁了中国文化,否则,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将遭受灭顶之灾;最后,它保持了社会稳定,否则中国人口基数和经济资源将大大流失。
  
    满清远迈汉唐,因为满清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图腾!
  
    我没有刻意地褒清贬明,理由很简单:不管朱明还是满清,都是炎黄子孙啊!
  
    为什么我们不为曾经给我们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清十二帝表示出最起码的感恩之心呢?人是需要感恩的,不然就泯灭了人性的底线。
  
    有现场的听众问我,康熙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甲级战犯?我对这类问题不愿赘述,公道自在人心。否则,如何解释近十年来我们传媒界对康熙大帝的由衷歌颂和深切追忆呢?每当回想他玉宇呈祥的61年岁月,一股暖流自然涌上心头。请你们放下成见,与我一同去感受!
  
    最近有一部《狼图腾》,的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上层的精明与强干。
  
    袁崇焕的精神固然可取,可敬,也可叹,但毕竟是站在狭隘民族的立场上作为的,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巨大勇气,也毕竟带有“泼胆汉”“痴心人”不识实务的迂腐。
  
    吴三桂要客观评价,毕竟他的开关行动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
  
    请不要侮辱我们的满清,否则是侮辱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对不起先人,而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遗志!
  
    辛亥革命只是清王朝新政的延续。
谁伪造了阎崇年的语录?

西风独自凉

阎崇年遇袭成了重大新闻,报纸和网络铺天盖地的评论让阎崇年坐不住了,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记者提及网上流传甚广的“阎崇年语录”,问阎崇年有没有说过文字狱维持了社会稳定,阎回答:“我郑重地跟你说,我查了一下‘语录’,完全不是我说的,纯属捏造。我对文字狱持批判态度,如果有人说是我说的,那么是哪本书?第几页?我的哪次讲话?”(《阎崇年接受采访讲遭读者掌掴过程 》10月9日北京晨报)

即便“阎崇年语录”的版权归阎崇年所有,因观点不同便暴力相加,也是很可悲的事情。但现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了:谁伪造了阎崇年的语录?如果“阎崇年语录”真的纯属捏造,阎崇年岂不是冤枉透顶?

2005年10月18日,阎崇年与《兰州晚报》记者“零距离接触”,记者:“雍正大兴‘文字狱’是不是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阎答:“雍正的这一做法对于清王朝国家的统一、减弱诋毁政权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满学专家破解清史“疑案”》2005年10月20日兰州晚报)

由此看来,网上流传的“阎崇年语录”并非空穴来风,白纸黑字,实在看不出阎崇年“对文字狱持批判态度”,倒是对滿清的明君英主颇有几分欣赏和体谅哩。

除了对文字狱的评价,模糊或美化满清大屠杀的一些“阎崇年语录”,也非常富有争议----是不是如阎崇年所言,这些语录也是纯属捏造?

阎崇年: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有一次掳掠“人牲97万头”,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阎崇年:我赞成修改历史教科书》2006年11月05日晶报)

可见,这就是“阎崇年语录”之“清兵杀入关内掳掠,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的原始出处。纯属捏造从何说起?

按照阎崇年这样看似模棱两可、实则大有深意的表述方式,1939年德国突然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取得胜利,对于当时新兴的纳粹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检验了“闪电战”的威力,为今后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对欧洲乃至世界人民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再比如:日军攻占南京,因为占领的是首都,沉重地打击了敌国的民心士气,而大肆奸淫烧杀,解决了大日本皇军的性欲问题,对于连日苦战的日军来说当然是喜事;对中国人民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历史难道能够这样解读吗?!

民族的融合与团结,与清理历史上的罪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德国对纳粹的罪行穷追不舍,真诚地忏悔和赔偿受害者,获取了世人的谅解,业已融入欧洲的大家庭。

过去的已经过去,满族作为华夏大家庭的一员,真切地还原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粉饰、模糊和美化都不应该是梳理历史的正确态度。

看来,谁伪造了阎崇年的语录已经不成其问题,问题是阎崇年患了大陆学者的一个通病:美化皇权专制,愚民教化以献媚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