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荣耀——北洋水师-->新侨联委员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3:45
以下所有资料皆来自北洋水师 http://www.beiyang.org/index1.htm

中国早期海军留学生与西方学生的合影  福州船政生产的“济安”轮船拉响了汽笛,缓缓驶离港口,背后留下的是高耸的罗星塔和岸上涌动的人潮。在人群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沈葆桢与李鸿章,两人在深情地注视着这里,注视着这艘承载了中国海军未来希望的轮船。
今天,公元1877年3月31日,大清帝国光绪三年二月十七日。一群年青的中国海军军官登上了前往遥远西方的路途,这是一次艰难的起步,这是一个千年古国不甘沉沦的象征。这群告别故土,踏上漫漫求学之路的中国海军军官,最大的28岁,最小的只有17岁,他们那瘦弱的身材似乎不胜负荷将要承担起的重任,但从此刻起,他们的命运已经和中国海军的命运,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后堂学生本习英国语言文字,应即令赴英国水师大学堂及铁甲兵船学习驾驶,务令精通该国水师兵法,能自驾铁船于大洋操战,方为成效。如此分投学习,期以数年之久,必可操练成才,储备海防之用……”

——留英计划倡始人 两江总督沈葆桢 直隶总督李鸿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6 13:27:44编辑过]
以下所有资料皆来自北洋水师 http://www.beiyang.org/index1.htm

中国早期海军留学生与西方学生的合影  福州船政生产的“济安”轮船拉响了汽笛,缓缓驶离港口,背后留下的是高耸的罗星塔和岸上涌动的人潮。在人群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沈葆桢与李鸿章,两人在深情地注视着这里,注视着这艘承载了中国海军未来希望的轮船。
今天,公元1877年3月31日,大清帝国光绪三年二月十七日。一群年青的中国海军军官登上了前往遥远西方的路途,这是一次艰难的起步,这是一个千年古国不甘沉沦的象征。这群告别故土,踏上漫漫求学之路的中国海军军官,最大的28岁,最小的只有17岁,他们那瘦弱的身材似乎不胜负荷将要承担起的重任,但从此刻起,他们的命运已经和中国海军的命运,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后堂学生本习英国语言文字,应即令赴英国水师大学堂及铁甲兵船学习驾驶,务令精通该国水师兵法,能自驾铁船于大洋操战,方为成效。如此分投学习,期以数年之久,必可操练成才,储备海防之用……”

——留英计划倡始人 两江总督沈葆桢 直隶总督李鸿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6 13:27:44编辑过]
第一批海军留学生(1877-1880)


刘步蟾  二十八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     甲午战争中自杀殉国

林泰曾  二十六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     甲午战争中自杀殉国

蒋超英  二十六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

林颖启  二十六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二期     北洋海军“威远”练船管带

方伯谦  二十四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     甲午战争中临阵脱逃被斩首

何心川  二十四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

林永升  二十四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     黄海海战中阵亡

叶祖珪  二十四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     清末重建海军,视察沿海防务时染疾去世

黄建勋  二十四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二期     黄海海战中阵亡

严宗光  二十三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     近代中国思想导师

江懋祉  二十一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二期

萨镇冰  十七岁    福州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二期     历经晚清、民国、人民共和国的海军元戎
中国近代军工业创始人之一
沈葆祯
(旅顺军港内的北洋战舰)
[B]定 远、镇 远 [/B]


等待回国的“定远”舰 MPL:5245
“定远”、“镇远”属同级舰,在西方又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军舰,铁甲舰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相当今天的航空母舰,二舰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镇远”为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


访问日本时停泊在长崎港的“定远”舰
定远”、“镇远两舰均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海战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被“镇远”舰主炮命中,引发大火而丧失战斗力,被迫退出战场。但由于北洋水师是突然遇敌,准备不足,“定远”、“镇远”弹药匮乏,在海战中未能充分发挥战斗力。二舰又参加了其后的威海卫保卫战,1894年11月14日“镇远”舰在进港时因不慎触礁受伤,又由于旅顺船坞被日军攻占而无处修理,已不可能出海作战,管带林泰曾于次日夜引咎含恨自杀。“定远”舰于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內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受伤,9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炮火击中受重创,次日“定远”舰被自爆,2月17日“镇远”舰被日军掳去编入日本舰队仍名“镇远”,成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曾参加日俄战争及明治33年在神户举行的海上观舰式大校阅,1898年被定为二等战列舰,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做为武器靶舰,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所遗铁锚、铁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抗战胜利后受尽屈辱的“镇远”舰遗物于1947年由招商局“飞星”和“隆顺”轮船分两批接回祖国。


被日军掳去后编入日本舰队的“镇远”舰
定远和镇远是大家最喜欢的
所以下面贴出大量两舰的图片

在旅顺船坞内的“镇远”舰


1895年2月4日被自爆后“定远”舰


黄海战后“镇远”舰上的累累弹痕(白线标出处)


刚刚抵达中国的“定、镇”二舰


下面是两舰的一些遗物

收藏在军博的“镇远”舰铁锚

现存日本的“定远”舰舰钟

摆放在日本“三笠”舰公园内的两枚“镇远”舰305mm炮弹

“定远”舵轮 被改造后保存在日本长崎著名观光景点“格洛弗”公园内日本最老的木质西洋建筑“古拉巴阿邸”(GURABA园)中(5尺的舵轮幅轴间铺上桌板,舵轮底下加装单轴三脚,舵柄仍然伸向四方成为一可以转动的咖啡桌.)
济 远

济远”舰订购时计划为“定远”级的第3艘舰,后应经费短缺而缩水改为订造巡洋舰。“济远”回国时原有三根桅杆(2根木质为加装风帆而临时增设、1根铁质,长18米),并备有风帆索具,后撤除只留1根铁桅杆(这根桅杆现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舰长71.93米、宽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吨(回国时数据为2300吨),正常载煤230吨,最大载煤4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2800匹马力,航速15节(一说是16.5节)。装甲甲板(穹甲)由25.4mm钢质和50.8mm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击,炮座装甲254mm,炮盾及司令塔装甲厚38.1mm,编制180-202人,管带为副将衔。


“济远”舰参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海战中曾发炮命中日舰“吉野”,其后却挂白旗退出战场,导致运兵船“高升”号被日舰击沉、“操江”号被日军掳去、“广乙”舰自毁;同年9月17日该舰又参加黄海大战,海战中管带方伯谦指挥该舰率先脱离战列,逃离战场时又将被日军重创的“扬威”舰撞沉(关于“济远”撞沉“扬威”是真是假,历来众说纷纭,但当事人“济远”舰管轮洋员哈富门有如此记述“……途中,我们与另一艘船发生了碰撞,那艘船沉了……”——约翰·罗森《中国发展海军的奋斗》,本处仍采用“济远”撞沉“扬威”说);威海保卫战中本舰于1895年2月17日甲午战败后与其他清舰同时向日军投降。其后被编入日本舰队,日俄战争时于1904年11月30日在旅顺口争夺战中炮击旅顺的203高地时触雷沉没,地点在今旅顺新港(羊头洼)西北大约2海里之处。(感谢站友 赵明星提供资料)共和国成立后,80年代时为疏浚航道,由烟台救捞局对其进行打捞,部分武备、舰材被打捞上岸,但水下舰体因此遭到毁坏。
致 远、靖 远

黄海大战前“致远”舰军官合影(图中双手交叉站立者为管带邓世昌,右侧穿英国军服者为洋员余锡尔)

致远”、“靖远”属同级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6850匹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2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寸,火炮炮盾厚2寸,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


1887年在朴次茅斯海口的“靖远”舰


一直未被人所知的真正的“致远”舰照片,同样是拍摄于朴次茅斯。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 派林鸣埙、张启正、陈和庆监造。清廷原定将该二舰用于台、澎防务,后改留用于北洋水师。二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决战。“致远”舰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靖远”舰在黄海大战后期北洋水师失去统一指挥时,管带叶祖珪毅然下令升起指挥旗指挥全舰队继续作战,承受了日舰炮火的集中打击(共中弹110处)。“靖远”舰而后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在受重创后为免落入敌手,于1895年2月9日由“广丙”舰将其炸沉。
“靖远”沉没时的景象


“致远”沉没的瞬间   远处正在起火燃烧的就是“靖远”舰


“致远”舰遗物


下沉中的“靖远”舰


“致远”装备的格林炮,现存日本三笠舰公园
今天就贴到这里吧,很晚了,明天还要上课呢~~~~明天下午没课,到时候再来贴吧
晕~~~都没人来过啊~~~~
不管了,我继续贴啊
[B]平 远[/B]

装甲巡洋舰(钢甲钢壳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局所造第29艘舰船,是福州船政局参考法国“柯袭德”(“Cocyte”)、“士迪克十”(“Styx”)、“飞礼则唐”(Phlegeton)等3艘蚊炮船设计制造出的中国第一艘全钢甲军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因为其母型为法国蚊炮船,故“平远”又可被看作是一种大型蚊炮船。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同年加入福建船政水师服役,命名为“龙威”,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对该舰检查后甚为满意,于1890年5月16日调归北洋海军,更名为“平远”。

黄海战前黑色涂装的“平远”舰

平远”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在海战中两次命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该舰也中弹受创。其后“平远”舰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港内和其他受困北洋舰只共十艘向日本舰队投降。被日军掳去后于3月16日将舰籍编入日本舰队,仍称“平远”,1898年3月21日改为一等炮舰。 日人曾将“平远”副炮改为英制6吋炮并作为训练舰使用。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平远”隶属日本第3舰队第7战斗队,于9月18日炮击金州湾俄军要塞时在鸠湾洋面触俄国水雷沉没。

被编入日本舰队后的“平远”

被编入日本舰队后的“平远”舰  舰尾可以清楚的看到用日文假名拼写的“平远”二字
[B]扬 威、超 勇[/B]

“超勇”舰

完工时的“扬威”舰

巡洋舰( 碰快船) 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承造,后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造价共计65万两银,在中国定购后日本也跟风向智利转购了一艘同级舰“筑紫”(Tsukushi)。“超勇”舰于1880年11月4日下水,“扬威”于1881年1月29日下水,两舰于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1875年朝鲜和日本发生“云扬号事件”,在日本武力威逼下,朝鲜被迫签订了《江华岛条约》,当时限于海军实力薄弱,中国未予干涉。后为改变日本势力侵入朝鲜的局面,李鸿章指示朝鲜和西方国家缔结条约,准备以此抗衡日本,1882年5月7日丁汝昌率“超勇”、“扬威”护送马建忠前往朝鲜,参加订立《朝美修好通商条约》。6月25日,为德国与朝鲜谈判订约,丁汝昌再次率二舰前往朝鲜。

1882年7月23日,朝鲜爆发壬午兵变,起义的士兵和平民焚毁日本公使馆、杀死日本官员,攻击闵姓贵族,闵妃等人逃出王宫,朝鲜陷入无政府状态。太上皇大院君李昰应借机夺取了政权。日本则趁机派出“征韩军”,准备武力入侵朝鲜。8月9日,代理北洋大臣张树声为查明兵变情况,命令丁汝昌与道员马建忠会同朝鲜问议官鱼允中率“超勇”、“扬威”、“威远”三舰赴朝鲜观察局势,10日抵达朝鲜,发现日本军舰“金刚”已停泊在仁川港中。8月12日,丁汝昌回天津请兵。20日,“超勇”、“扬威”二舰护送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部陆军4500人前往朝鲜。8月26日,清军进入汉城,丁汝昌、吴长庆以“煽动兵变”罪拘捕大院君李昰应,交“登瀛洲”舰押送回天津。8月30日黎明,清军在汉城及周围地区大举镇压起义士兵,迅速平定了局势。

1884年,中法因越南问题战事再起,为支援福建水师,“超勇”、“扬威”舰由洋员式百龄率领抵达上海,准备会同南洋水师一起南下。看到中国对法作战自顾不暇,日本乘机唆使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政变,驱逐驻朝的清军,1884年12月4日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趁庆祝邮政局成立之机,刺杀禁卫大将闵泳翊,勾结日军占领王宫组织新内阁。朝鲜旧臣向中国驻朝特使袁世凯“痛哭乞师”,12月6日,朝鲜军民集结数十万“将入宫尽杀倭奴”。午后,驻朝清军及韩兵强行入宫护驾,宫内日军向外射击。清军在朝鲜军民支持下发动攻势,宫内的朝鲜士兵也反戈相击,日军狼狈逃窜。为稳定局势、震慑日本,12月16日丁汝昌奉命率“超勇”、“扬威”从上海北上,20日偕“威远”运送庆军一营增兵朝鲜,平息局势。

1885年初,英、俄两国发生严重对抗,4月12日,英国亚洲舰队占领朝鲜巨文岛作为据点以牵制俄国。16日,丁汝昌率“超勇”、“扬威”前往巨文岛,与英方交涉。朝鲜政府也向英国提出抗议,英军后于1887年2月7日撤离该岛。

1886年5月14日,醇亲王奕譞、北洋大臣李鸿章、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校阅北洋水师,5月18日出大沽口,北洋“定、镇、济、超、扬”、南洋“南琛、南瑞、开济”八舰随行护航,六艘“镇”字蚊船尾随。

1886年6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定、镇、济”及“超勇”、“扬威”、“威远”赴朝鲜巡弋,随后舰队开赴海参崴海岸游历,并顺道接勘查吉林边界的吴大澂和依克唐阿回国,因“定远”等铁甲需要入坞保养,8月7日,丁汝昌率“定、镇、济”及“威远”前往日本长崎,而“超勇”、“扬威”二舰则留在海参崴等待勘界事务完成后送吴大澂等回国。

1887年中国在英德购买的“致、靖、经、来”四艘新式巡洋舰回国,“超勇”、“扬威”完成历史使命,从主力舰位置上退了下来,一度几乎成为练船。同年,黄建勋、林履中分别接任二舰管带。

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爆发,清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平乱,“超勇”、“扬威”和“济远”、“平远”、“威远”等一起担负了护送陆军前往朝鲜的任务。7月25日,日军在丰岛偷袭中国军舰和运输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这时的“超勇”、“扬威”服役已达十余年,舰体严重老化,甚至到了“一放炮帮上直掉铁锈”的境地,但由于北洋水师从1888年建军起,由于海军经费被挪用,未能再购一舰一炮,元老舰“超勇”、“扬威”也只得老当益壮,奔赴战场。

1894年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往大东沟登陆,“超勇”、“扬威”随队同行。17日中午10时30分,“镇远”舰前桅哨兵发现日本舰队,战斗警报响彻北洋各舰,丁汝昌下令舰队起锚迎战,“陈旧的超勇、扬威二舰,照例拔锚费时,落在后边,后亦疾驰,配置就位”。12时20分,丁汝昌命令舰队将阵形变换为“犄角雁行小队阵”,以“定远”、“镇远”二铁舰为先导,迎击日本联合舰队。“超、扬”二舰被编于右翼末端。12时50分旗舰“定远”右主炮发出一声怒吼,闻名中外的黄海海战就此爆发。

战斗打响后,日本第一游击队见北洋水师来势凶猛,又因“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故在距离北洋水师五千公尺以外突然向左大转弯,直扑右翼的“超、扬”二弱舰。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在进至距“超勇”,“扬威”三千公尺时,开始炮击,“高千穗”、“秋津洲”、“浪速”随之开炮。“超勇”、“扬威”虽处绝对劣势,仍拼死作战。下午1时零8分,“吉野”被击中,甲板上发生爆炸,“高千穗”、“秋津洲”也先后中弹受伤。但“超勇”、“扬威”二弱舰终究敌不过新式的日本战舰,下午1时20分,一颗敌弹击入受伤累累的“超勇”舰舱内,引发大火,全舰顿时被黑烟笼罩。在日舰的不断炮击下,“超勇”右舷逐渐倾斜,但“犹以前部炮火发射不停”,当日本军舰“比睿”闯入北洋舰队阵中,企图抄近路与本队会合时,恰好和“超勇”相遇,“超勇”官兵在烈焰升腾中,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攻击“比睿”。之后,日本本队绕到北洋舰队阵后,聚攻“超勇”,孤立无援的“超勇”在日舰炮火的集中攻击下,于下午2时23分最终沉没于波涛之中。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拒绝“左一”的援救,追随自己的军舰而自沉于海。在“超勇”燃起大火的同时,姊妹舰“扬威”也受重伤,管带林履中率三副曾宗巩等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抗敌,但在日舰第一游击队的轮番轰击下,伤势过重,“首尾各炮,已不能动”,而“敌炮纷至”,“扬威”只得驶离战场施救,又遭到逃跑的“济远”舰撞击,“撞扬威舵叶,扬威行愈滞,敌弹入机舱”,舱内弹炸火起,“渐不能支”,舰身渐渐沉于大海,管带林履中悲愤不已,毅然蹈海自尽。

“超勇”、“扬威”就这样消逝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结束了虽然短促,但无比壮丽的一生,和与他们同命运共生死的官兵一起静静的躺卧在黄海海底。百年过去,1997年5月,经海底勘探,确定了二舰所在的位置:

“超勇”  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

“扬威”  东经123度40分9秒,北纬39度30分3秒。

[B]广 甲[/B]




福州船政代广东省造,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广东水师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往北洋会操,因三舰在会操中表现出色加上当时朝鲜局势渐趋紧张,“广丙”管带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北洋备战。李鸿章采纳此议,“广乙”、“广丙”二舰因留北洋,“广甲”舰返回广东解送岁贡荔枝后,亦留北洋,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海战中该舰管带贪生怕死,指挥军舰临阵脱逃,9月17日夜半在大连湾三山岛搁浅弃船,后丁汝昌派“济远”将其击毁。
[B]广 乙、广 丙[/B]
二舰皆福州(FooChow)船政局制造,每艘造价20万两银,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广乙”为福建船政局所造第30艘舰、“广丙”为第32艘舰。分别于1888年1月2日、1887年7月28日开工,1889年8月28日、1891年4月11日下水,1890年11月30日、1891年12月18日竣工。

“广乙”舰

被日军掳去后编入日本舰队的“广丙”舰(其舰首的龙纹尚在)
广乙”、“广丙”同属广东水师,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广东水师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往北洋会操,演习时“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中靶亦在七成以上”。会操结束后,朝鲜局势渐趋紧张,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北洋备战。李鸿章采纳此议,“广乙”、“广丙”二舰因留北洋,后均调入北洋水师。“广乙”舰参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海战中被优势敌人围攻遭重创,自焚于十八岛。“广丙”舰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于1895年2月17日和被困威海卫的其他军舰向日军投降,“广丙”舰后被编入日本舰队,1895年12月21日在澎湖遇风暴沉没。

在十八岛搁浅自焚后的“广乙”舰
[B]镇 东、镇 西、镇 南 、镇 北、镇 中、镇 边[/B]


蚊子船(水炮台,英人称“Alpha Beta炮舰”) 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工厂承建,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镇东、西、南、北”原为南洋水师定购,1879年11月30日各艇驶抵大沽口交货时,被李鸿章留用于北洋水师,而将北洋早年购买的4艘旧蚊子船拨给南洋。“镇中”、“镇边”原为北洋代山东水师定购,1881年8月22日驶抵大沽口时亦被编入北洋水师。

“镇东”

“镇边”

被日军俘虏的“镇北”舰,舰尾的船名尚在

被编入日本舰队的“镇东”舰

该舰原为阿姆斯特朗厂为英国海军设计,主要用于近海防御,充当水炮台使用。对于西方舰船众多,各型舰只分工明确的大海军国家而言,该船在配合陆地炮台防守,进行近海防御具有一定价值。而全无海军基础的中国想以其作为海军主力舰,则完全不适用。但有论者借这种炮船不能出远海作战为由,而批评这种船质量低劣,则纯属对近代海军知识不了解的外行局外之谈。

李鸿章因为蚊子船炮大、价廉而一再购买,其他各省也跟风大量购进。北洋海军成军后为节省经费,只留2艘镇字炮舰在海上执勤,其余各舰人员均并入“定、镇”铁甲舰。此型舰在甲午海战中未起任何作用,威海卫保卫战后全被日军掳去,李鸿章因购买此型舰而倍受朝野抨击。镇字军舰被日军掳去后,于1898年三月二十一日改为二等炮舰级。 1903年八月二十一日六舰一同除籍成为杂役船。 其中“镇东”舰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1907年转售;“镇南”舰1908年五月十五日报废,于1913年转售;“镇西”舰於1908年五月二十三日专隶文部省;“镇北”舰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 1909年转售。“镇中”与“镇边”两舰由于船龄较新,在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被日军派赴大沽口巡逻;两舰皆于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镇中”舰于1909年转售,“镇边”舰则于同年七月十六日改隶司法省。
[B]左 一、左 二、左 三
右 一、右 二、右 三 [/B]

鱼雷艇  “左一”艇由英国百济(Yarrow)公司制造,1887年建成,造价185998两银,1887年8月由“致远”、“靖远”二舰拖带一起回国,“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艇由德国伏尔锵(Vulkan)厂提供材料,在中国组装,于1887年建成。


“左一”艇

“右一”艇

6艇中“左一”艇参加了黄海大战,救起了大批落水的北洋官兵,在威海卫保卫战后期,陆上要塞相继失守,北洋各舰坐困于港内,提督丁汝昌为和日军作最后一搏,命令“左一”艇管带王平率全部鱼雷艇偷袭日本舰队,不想王平贪生怕死,竟假传命令,率鱼雷艇及辅助舰艇13艘由威海卫北口逃离,途中遭遇日本舰队,“左一”艇在被日舰击中,后在烟台以西芝罘岛附近海面沉没;“左二”艇逃至烟台附近海面搁浅,后自毁;“左三”艇在威海西海岸搁浅,被日舰“筑紫”拖至阴山口,遭遇风浪而沉;“右一”艇在威海西海岸搁浅,被日舰“赤城”拖出后编入日本海军,改名为“第二十六号”;“右二”艇在龙门港搁浅,后被日艇拖出,在阴山口遭遇风浪沉没;“右三”艇在龙门港搁浅后,被日舰“摩耶”拖出,编为“第二十七号”。


被俘后的“右一”艇
图片就贴到这里啊
下面是与北洋水师相关的内容
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近十数年来,该国时多内乱;朝廷字小为怀,叠次派兵前往勘定,并派员驻扎该国都城,随时保护。本年四月间,朝鲜又有土匪变乱,该国王请兵援剿,情词迫切;当即谕令李鸿章拨兵赴援,甫抵牙山,匪徒星散。乃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嗣又增兵万余,迫令朝鲜更改国政,种种要挟,难以理喻。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擅令革政之理。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不合情理,劝令撤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迄无成说,反更陆续添兵。朝鲜百姓及中国商民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讵行至中途,突有倭船多只,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变诈情形,殊非意料所及!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用特布告天下,俾晓然于朝廷办理此事,实已仁至义尽;而倭人渝盟肇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予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并著沿江、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兵大臣,整饬戎行,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致于罪戾。

     将此通谕知之。

    钦此。
日中马关条约
第一款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後全行废决。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以鸭绿江溯该江以抵安平口,又以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後,及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界。辽东湾南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三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三款

    前款所载及黏附本国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後,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国所约疆界於地形或地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改。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後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划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划界为正。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後十二个月内交清。馀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於两年内交清。第二次於三年内交清,第三次於四年内交清,第四次於五年内交清,第五次於六年内交清,第六次於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後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後,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还清,除将已付息金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於应付本银扣还外,馀仍全数免息。

第五款

    本约批准互换之後,限两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後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又台湾一省应於本约批准互换後,两国立即各派大臣至台湾,限於本约批准後两个月交接清楚。

第六款

    中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决。中国约俟本约批准之後速派全权大臣与日本所派全权大臣,会同订立通商行船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两国新订约章,应以中国与泰西各国见行约章为本。又本国批准互换之日起,新订约章未经实行之前,所有日本官吏臣民及商业工艺行船船只陆路通商等,与中国最为优待之国礼护视,一律无异。中国约将下开让与各款,以两国全权大臣押盖印日起,六个月後方可照办。
    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於前开各口驻扎。
    第二、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中日两国未经商定行船章程以前,上开各口行船务依外国船只驶入中国内地水路见行章程照行。
    第三、日本臣民在中国内地购买工货件,若自生之物,或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物,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派徵一切旅费外,得暂租栈房存货。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於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什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嗣後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规条,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第七款

    日本军队见驻中国境内者,应於本约批准互换之後三个月内撤回,但须照次款所定办理。

第八款

    中国为保证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於中国将本约所定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经批准互换之後,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第九款

    本约批准互换之後,两国应将是时所有俘虏尽数交还。中国约将由日本遣还俘虏,并不加以虐待若或置於罪戾。中国约将认为军事间谍或被嫌逮系之日本臣民,即行释放,并约此次交仗之所有关涉日本军队之中国臣民,概予宽贷,并饬有司不得擅为逮系。

第十款

    本约批准互换日起,应按兵息战。

第十一款

    自本约奉大清国大皇帝陛下及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批准之後,定於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即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在烟台互换。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
李鸿章(押印)

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
李经芳(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一等伯爵
伊藤博文(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
陆奥宗光(押印)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订於下之关缮写两分。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定远”舰复原工程简介
在甲午战争中曾扬威黄海,后被占领刘公岛日军炸毁的北洋旗舰“定远”铁甲舰将于2004年“重现”威海湾畔。2002年12月22日,由中船重工第七○一研究所设计、威海市港务管理局投资的“定远”铁甲舰复原项目正式通过专家论证。作为一个永久性水上建筑,让人们铭记历史,毋忘国耻。

“定远”舰记录了中华民族一段悲壮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该舰是当时世界上海军中罕见的大型铁甲舰,其装甲厚,吨位大,炮火重,利于防御。由德国伏尔锵造船厂制造,1883年11月28日下水,作为北洋水师的旗舰,曾参加过中日黄海海战。1895年2月5日,该舰在威海卫保卫战中被日本鱼雷击中,日军占领刘公岛后,将“定远”上的设施掠夺一空后,将其再次爆破炸散,整体打捞已无可能。据七○一研究所研究员吕永盛介绍,在广泛查阅中外有关资料、倾听国内外有关专家意见基础上,经过技术人员近3个月的辛勤劳动,目前,“定远”铁甲舰复原设计方案已基本定型。
谈起复原“定远号”的初衷,威海市港务局负责人说:“复制‘定远’的目的是让国人铭记历史,毋忘国耻,激发民族自强精神,弘扬炎黄子孙爱国报国精神。同时,‘定远’的复原力求保持原貌,内涵丰富,它作为一个展示历史的景观,具有其它旅游景点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威海知名度。”

专家们认为,复原“定远号”铁甲舰,对于加强国人国防观念、增强海洋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了解,该项目由威海市港务管理局斥资数百万美元兴建。到2004年,一艘长91米、宽19.5米的钢质复原“定远”铁甲舰将会“停泊”在威海港湾。
贴完了啊,啊~~~~~~~~~~好累啊~~~~~~~~~~
一个几乎实现的梦想.................
感慨
好贴!大大辛苦了~~
辛酸的荣耀.
非常辛酸的回忆,苦涩的辉煌
当年的北洋水师是多么辉煌啊
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可是竟是那样的下场
谢谢楼主.辛苦
好贴
转移到军事历史里去
不好意思啊,我在二战区看帖时,想到该贴个北洋水师的帖子,就没想那么多就贴上去了
看到那些残骸放在日本的公园里面供游人观看,真是心酸啊....
想办法弄回来啊
怎么说都是我们的东西!!!
在对日本的立场上
其实我们的政策也在发生则转变
好象都没其他的亚洲国家那么的强硬啊
绝对精华!支持制顶!
呵呵,谢谢楼上的兄弟的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