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海洋监视卫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5:34:03
海洋监视卫星  
      探测、监视海面状况和舰船、潜艇活动,侦收、窃听舰载雷达信号和无线电通信的侦察卫星。可在黑夜和云雾等全天候条件下监测海面,能有效鉴别敌舰队形、航向和航速,能探测水下潜航中的导弹核潜艇,跟踪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为发射反舰导弹或其他武器摧毁敌舰提供重要情报,也可为本国舰船的安全航行提供海面状况和海洋特性的重要数据。

    海洋监视卫星分为电子侦察型海洋监视卫星和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

    ① 电子侦察型(又称被动型)海洋监视卫星。采用多颗卫星同时截获海上目标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用以测定目标的位置和类型。美国发射的"白云"号电子侦察型卫星由1颗主卫星和3颗子卫星组成,运行在倾角为63.4°、高度约1000千米的同一近圆轨道上。多颗卫星同时测定目标方位,子卫星将数据传输到主卫星,由主卫星计算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然后发回地面。卫星上安装有无线电接收装置,用作接收目标的通信或雷达信号,并探测和确定目标位置;装有红外探测器,用以探测核潜艇尾流的红外辐射;装有微波辐射仪,用作调查海面状况或海洋特性。

    ② 雷达型(又称主动型)海洋监视卫星。苏联发射的"宇宙"954雷达型卫星,由2颗卫星为一组、成对运行在同一轨道上,相互保持准确的时间间隔,其轨道倾角为65°、高度约250千米。卫星上雷达主动发射脉冲信号,并接收目标的反射波,用以测定目标的位置和外形。2颗卫星同时测量可消除或减少杂波的干扰,容易探测到较小目标。卫星上装载大功率雷达的大孔径抛物面天线,扫描监视海面,通过无线电将信息发回地面。先进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装有侧视雷达,一次扫描覆盖宽度可达460千米。卫星常使用生存力强、功率大的核能源。为防止放射污染,在完成任务后,核反应堆与卫星分离,并用小型火箭推到约1000千米的安全轨道,使其运行寿命保持在600年左右。

    美国典型的海洋监视卫星有:从1971年开始至1991年仍在发射的"一箭四星"的"诺斯"号电子侦察型海洋监视卫星(又称"白云"号卫星);1978年发射的监测海洋特性的"海洋卫星"-A;1985年和1990年发射的能判读信号、控制和探测海洋遥感器进行数据中继的"全球低轨道信息中继卫星"等。苏联从1967年开始发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1974年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型海洋监视卫星,1985年开始发射装有侧视雷达探测海洋特性的监视卫星。这3类卫星均混编在"宇宙"号卫星系列中。1978 年和1983 年先后发生了"宇宙"954号、"宇宙"1402号海洋监视卫星核反应堆舱的坠落事件,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海洋一1”号卫星是中国第1颗专业海洋监视卫星,主要用于对黄海、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进行监视。  海洋一号卫星于2002年5月15日同“风云一号”卫星一起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卫星到达870km的轨道高度后,经过七次轨道机动到达轨道高度为798km的太阳准同步圆轨道。


相关媒体报道:
1. 据2002年12日出版的《纽约邮报》报道,美国及西班牙官员11日展示了多张显示海上拦截行动的图片,特种队员从直升机上垂下的绳索顺绳而下,登上朝鲜货船。美西官员同时披露,货船从上月末启程的那一刻起,就已置于美国海军代号“白云”的卫星系统的监控之下。谙熟美国情报部门运作并著有多部专著的詹姆斯·巴姆福特在接受采访时披露,这套卫星监控系统的正式名称叫“海上监控信息系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当初设计该系统是为了监控冷战对手——前苏联的军事及货船。海洋监视卫星  
      探测、监视海面状况和舰船、潜艇活动,侦收、窃听舰载雷达信号和无线电通信的侦察卫星。可在黑夜和云雾等全天候条件下监测海面,能有效鉴别敌舰队形、航向和航速,能探测水下潜航中的导弹核潜艇,跟踪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为发射反舰导弹或其他武器摧毁敌舰提供重要情报,也可为本国舰船的安全航行提供海面状况和海洋特性的重要数据。

    海洋监视卫星分为电子侦察型海洋监视卫星和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

    ① 电子侦察型(又称被动型)海洋监视卫星。采用多颗卫星同时截获海上目标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用以测定目标的位置和类型。美国发射的"白云"号电子侦察型卫星由1颗主卫星和3颗子卫星组成,运行在倾角为63.4°、高度约1000千米的同一近圆轨道上。多颗卫星同时测定目标方位,子卫星将数据传输到主卫星,由主卫星计算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然后发回地面。卫星上安装有无线电接收装置,用作接收目标的通信或雷达信号,并探测和确定目标位置;装有红外探测器,用以探测核潜艇尾流的红外辐射;装有微波辐射仪,用作调查海面状况或海洋特性。

    ② 雷达型(又称主动型)海洋监视卫星。苏联发射的"宇宙"954雷达型卫星,由2颗卫星为一组、成对运行在同一轨道上,相互保持准确的时间间隔,其轨道倾角为65°、高度约250千米。卫星上雷达主动发射脉冲信号,并接收目标的反射波,用以测定目标的位置和外形。2颗卫星同时测量可消除或减少杂波的干扰,容易探测到较小目标。卫星上装载大功率雷达的大孔径抛物面天线,扫描监视海面,通过无线电将信息发回地面。先进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装有侧视雷达,一次扫描覆盖宽度可达460千米。卫星常使用生存力强、功率大的核能源。为防止放射污染,在完成任务后,核反应堆与卫星分离,并用小型火箭推到约1000千米的安全轨道,使其运行寿命保持在600年左右。

    美国典型的海洋监视卫星有:从1971年开始至1991年仍在发射的"一箭四星"的"诺斯"号电子侦察型海洋监视卫星(又称"白云"号卫星);1978年发射的监测海洋特性的"海洋卫星"-A;1985年和1990年发射的能判读信号、控制和探测海洋遥感器进行数据中继的"全球低轨道信息中继卫星"等。苏联从1967年开始发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1974年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型海洋监视卫星,1985年开始发射装有侧视雷达探测海洋特性的监视卫星。这3类卫星均混编在"宇宙"号卫星系列中。1978 年和1983 年先后发生了"宇宙"954号、"宇宙"1402号海洋监视卫星核反应堆舱的坠落事件,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海洋一1”号卫星是中国第1颗专业海洋监视卫星,主要用于对黄海、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进行监视。  海洋一号卫星于2002年5月15日同“风云一号”卫星一起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卫星到达870km的轨道高度后,经过七次轨道机动到达轨道高度为798km的太阳准同步圆轨道。


相关媒体报道:
1. 据2002年12日出版的《纽约邮报》报道,美国及西班牙官员11日展示了多张显示海上拦截行动的图片,特种队员从直升机上垂下的绳索顺绳而下,登上朝鲜货船。美西官员同时披露,货船从上月末启程的那一刻起,就已置于美国海军代号“白云”的卫星系统的监控之下。谙熟美国情报部门运作并著有多部专著的詹姆斯·巴姆福特在接受采访时披露,这套卫星监控系统的正式名称叫“海上监控信息系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当初设计该系统是为了监控冷战对手——前苏联的军事及货船。
 1977年11月,苏联塔斯社发布了一条措词模糊的新闻:“苏联一颗人造卫星的压力降低,并采取计划外的飞行形式,开始下降……”接着,美国设在科罗拉多州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卫星观测站,提出了一条比较露骨的新闻预测:“一颗苏联的间谍卫星将在近日内坠落到地球上。”这消息一时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惊慌,担心坠落的卫星会落在自己的国土上,1978年1月24日,美国夏威夷的马维岛卫星观测站观测到天空中有一个闪着耀眼红光的物体,急速向东北方坠下,最后在空中爆成数千块碎片,纷纷落在加拿大的大奴湖地区。美国谍报技术部门立刻派出100多名航天专家去那里搜寻卫星碎片残渣。通过分析,美方认为,这是苏联的一颗重达2700公斤的雷达型“海洋监视间谍卫星”,即苏联第16颗海洋间谍卫星——“宇宙954号”。这种间谍卫星主要是用来探测、跟踪世界海洋上的各种舰艇。通过截获舰艇上的雷达、通信和其它无线电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对海上的军事目标进行监视。苏联研制海洋监视卫星起步较早,拥有用核反应堆提供能源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和用太阳能供电的“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从1967年起就使用这两类卫星了。而美国则在10年以后才拥有“电子窃听型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红外辐射仪等高灵敏度的探测仪器,不仅能够发现和跟踪海上目标,而且也能够监视水下60米深的核潜艇的活动。更奇妙的是它既能够测量出核潜艇上的核发动机排出的热量与周围海水的温差,掌握潜艇在海下的位置和计算出潜艇行驶的速度,而且还能测出海底山脉、海沟、隆起部位和断裂区的高度、深度和宽度,绘制出精确的海底地图。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苏联接连发射了“宇宙—1365号”和“宇宙—137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此来侦察英阿双方的军事战况,并把所获取的英国军队的有关情报马上提供给阿根廷军队,以致阿根廷空军一举击沉了英国特遣舰队中著名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美国曾经提出两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一个是研制“飞弓”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一个是研制“白云” 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1978年6月27日,美国空军范登堡发射基地发射了一颗长12.2米,重2274公斤的“飞弓”间谍卫星,它装有四种微波遥感仪器和一台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即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测高雷达,雷达散射计,微波辐射计和可见光与红外线辐射计,以此来对海洋实行大面积的监视。可惜好景不长,3个月后,这颗间谍卫星便因电源严重短路而一命呜呼了。
我国的海洋1号根本不是海洋监视卫星,是观测海洋水色和水温卫星。

海洋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型业务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卫星质量为368公斤,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近圆轨道,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设计寿命2年。发射这颗卫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执法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海洋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卫星遥感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卫星经在轨测试后,将交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使用。
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是否只有苏联造过?
是的。
再问一个问题,美国造过使用核反应堆舱的卫星吗?
仅有一个试验卫星,装载500瓦的SNAP-10A反应堆电源,1965年发射,入轨43天后失灵。
多谢:handshake
原帖由 G6-52L 于 2008-10-25 10:17 发表
我国的海洋1号根本不是海洋监视卫星,是观测海洋水色和水温卫星。

海洋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型业务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卫星质量为368公斤,卫星轨道 ...

一颗卫星上的设备都是几套的,不可能仅是为了公开宣称的观测海洋水色和水温,肯定有其他用途!我相信中国军方不会发射一颗纯科学实验卫星的!而且国外航天界都把海洋1号列为海洋监视卫星!我们就让他和谐吧!
海洋3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监视卫星。
希望借楼主的贴能为我审怨!
晕了,是不是大家都忘了还有个ZY-2号在上面啊,那可是官方公报的可以自由活动的哦:D :D
核动力太危险,掉下来要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