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能一味强调政府招标 药品便宜未必质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34:45
专家:不能一味强调政府招标 药品便宜未必质优
www.39.net  2008-10-23    
  “医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框架总比没方向好。”医改方案公布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尽管新的医改方案仍然被各路专家挑出许多问题,但大家也看到,一个牵涉十几个部门的方案,一项涉及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不可能期望一夜之间实现突破。好在,医改启动的号角即将吹响,人们在这个框架下能做的、可做的事情并不少。

  保障基本用药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份由医药协会牵头,众多一线药企参与的报告,即将上交至涉及医改方案的16个部委。10月15日,全国医药行业协会召开会长和秘书长的联席会,全国各省市近50位医药协会负责人针对新医改方案展开了激烈讨论,基本药物定价正是被讨论得最多的内容。

  他们将建议:“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和制定相关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对于生产和流通领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药价虚高,是这些年来医药领域遭人诟病的主要话题。对此,“征求意见稿”中提供了一个“处方”,其中一味“药”就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统一制定零售价,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这味看似非常有效的“药”,却引起了很大反响———一部分人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药物统购统销”模式,药品市场的竞争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对此,记者昨天采访了一位在医药领域工作了20多年的专家,他说:“要降低药价,应该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与医保挂钩,而不是一味地强化政府的招标。”

  医院决定药价

  这位专家认为,决定药品价格的导向力量并不是药企,而在医院,医生们对药品的“生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上海,同样规格的阿莫西林有七八种,用哪一种阿莫西林,全凭医生手中的笔。在这样的现实下,药厂就必定会对医院、医生进行“攻关”。而这种“攻关”并不会因药品“零差率”的实施而改变。

  药品“零差率”针对的主要是医院。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分开后,药品销售量的多少并不会对医院的效益产生影响。从表面上看,医生开哪种药并不会与他们的收入挂钩,但是实际上,药品销售者依然可以通过统计医生的处方,给予医生回报。与过去相比,这种回报方式更加隐蔽。一位医院的管理者曾对记者说:“如果非要有医药回扣,那宁可在医院内部,至少院方还能监管,一旦出了医院,情况可能会更加泛滥。”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医药领域内,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导向’,任何改革的政策都会遭到反弹性的对抗。”这位专家显得很担心。实际上,药品企业直接给医生现金回扣的现象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一部分医药代表手中的“攻关费”仍在向已经实施了医药分开的医疗机构流动。

  “大输液”遭抛弃

  药品招标已经实施了多年。实际上,招标并没有达到政府当初预想的结果,在药品领域内,存在着“药品一旦被招标就会死”的说法。

  在上海,很多人还记得装着葡萄糖补液的透明玻璃瓶,它被业界称为“大输液”。“大输液”原来由上海的一家药企生产、经营,每瓶的价格在3.5元左右。该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为75%。而在世纪之交时,政府对“大输液”进行了招标,招标的确引来了市场竞争,“大输液”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略有下降。但让人遗憾的是,招标后的“大输液”被市场抛弃了。

  由于价格太低,医院不再愿意使用玻璃瓶的“大输液”,而是选择了进口或者合资的装在塑料袋内的输液,这种输液的单价一下子蹿升到了11元。

  “医保政策却没有对这类现象进行限制。”这位专家表示,在现有的医保目录内,3.5元的“大输液”和11元的塑料输液均在报销范围内。不久后,上海各大医院全部用起了塑料袋输液,这家大输液企业却在上海市场上消失了。

  近几年来,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专家表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时,应该充分尊重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尊重药品是特殊商品的基本规律。而政府要做的事情,是对医保给付的药品目录进行相应调整,如果一味突出“统购统销”权利,有可能会带来新的腐败。

  便宜未必质优

  尽管医改的目标是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但是以药养医一时之间很难改变。专家表示,医院目前实际上是社会办的医院,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很难在短期内到位。“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专家说,“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制定的目标与目前的实际之间,将有一段漫长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对药价必须理性应对。专家说:“目前的现实是,便宜的药品并非优质的药品。”中国药企的特典为小、散、多,一个品种的药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药企同时在生产。药品低水平重复生产,竞争进入恶性循环,有些药品的价格已经低于其应有价值,甚至已经出现了因低价竞争而产生的药品偷工减料,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样是先锋霉素,某家药厂生产的“先锋Ⅵ号”的效性测定还不如另一家药企生产的“先锋Ⅳ号”。

  专家表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如果套用一般商品的管理原则,会有可能将药品市场带入死胡同。”在实施了国家药品基本目录后,政府监管更应该侧重于药企的质量和药品产业的升级,给企业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征求意见稿”给大家描绘了医改未来的方向,“但关键还是要看怎么操作,许多原则性的东西大家都认同,过去也都强调,但是操作起来仍会出现许多问题”。

(责任编辑:陈绮纯)专家:不能一味强调政府招标 药品便宜未必质优
www.39.net  2008-10-23    
  “医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框架总比没方向好。”医改方案公布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尽管新的医改方案仍然被各路专家挑出许多问题,但大家也看到,一个牵涉十几个部门的方案,一项涉及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不可能期望一夜之间实现突破。好在,医改启动的号角即将吹响,人们在这个框架下能做的、可做的事情并不少。

  保障基本用药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份由医药协会牵头,众多一线药企参与的报告,即将上交至涉及医改方案的16个部委。10月15日,全国医药行业协会召开会长和秘书长的联席会,全国各省市近50位医药协会负责人针对新医改方案展开了激烈讨论,基本药物定价正是被讨论得最多的内容。

  他们将建议:“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和制定相关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对于生产和流通领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药价虚高,是这些年来医药领域遭人诟病的主要话题。对此,“征求意见稿”中提供了一个“处方”,其中一味“药”就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统一制定零售价,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这味看似非常有效的“药”,却引起了很大反响———一部分人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药物统购统销”模式,药品市场的竞争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对此,记者昨天采访了一位在医药领域工作了20多年的专家,他说:“要降低药价,应该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与医保挂钩,而不是一味地强化政府的招标。”

  医院决定药价

  这位专家认为,决定药品价格的导向力量并不是药企,而在医院,医生们对药品的“生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上海,同样规格的阿莫西林有七八种,用哪一种阿莫西林,全凭医生手中的笔。在这样的现实下,药厂就必定会对医院、医生进行“攻关”。而这种“攻关”并不会因药品“零差率”的实施而改变。

  药品“零差率”针对的主要是医院。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分开后,药品销售量的多少并不会对医院的效益产生影响。从表面上看,医生开哪种药并不会与他们的收入挂钩,但是实际上,药品销售者依然可以通过统计医生的处方,给予医生回报。与过去相比,这种回报方式更加隐蔽。一位医院的管理者曾对记者说:“如果非要有医药回扣,那宁可在医院内部,至少院方还能监管,一旦出了医院,情况可能会更加泛滥。”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医药领域内,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导向’,任何改革的政策都会遭到反弹性的对抗。”这位专家显得很担心。实际上,药品企业直接给医生现金回扣的现象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一部分医药代表手中的“攻关费”仍在向已经实施了医药分开的医疗机构流动。

  “大输液”遭抛弃

  药品招标已经实施了多年。实际上,招标并没有达到政府当初预想的结果,在药品领域内,存在着“药品一旦被招标就会死”的说法。

  在上海,很多人还记得装着葡萄糖补液的透明玻璃瓶,它被业界称为“大输液”。“大输液”原来由上海的一家药企生产、经营,每瓶的价格在3.5元左右。该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为75%。而在世纪之交时,政府对“大输液”进行了招标,招标的确引来了市场竞争,“大输液”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略有下降。但让人遗憾的是,招标后的“大输液”被市场抛弃了。

  由于价格太低,医院不再愿意使用玻璃瓶的“大输液”,而是选择了进口或者合资的装在塑料袋内的输液,这种输液的单价一下子蹿升到了11元。

  “医保政策却没有对这类现象进行限制。”这位专家表示,在现有的医保目录内,3.5元的“大输液”和11元的塑料输液均在报销范围内。不久后,上海各大医院全部用起了塑料袋输液,这家大输液企业却在上海市场上消失了。

  近几年来,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专家表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时,应该充分尊重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尊重药品是特殊商品的基本规律。而政府要做的事情,是对医保给付的药品目录进行相应调整,如果一味突出“统购统销”权利,有可能会带来新的腐败。

  便宜未必质优

  尽管医改的目标是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但是以药养医一时之间很难改变。专家表示,医院目前实际上是社会办的医院,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很难在短期内到位。“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专家说,“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制定的目标与目前的实际之间,将有一段漫长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对药价必须理性应对。专家说:“目前的现实是,便宜的药品并非优质的药品。”中国药企的特典为小、散、多,一个品种的药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药企同时在生产。药品低水平重复生产,竞争进入恶性循环,有些药品的价格已经低于其应有价值,甚至已经出现了因低价竞争而产生的药品偷工减料,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样是先锋霉素,某家药厂生产的“先锋Ⅵ号”的效性测定还不如另一家药企生产的“先锋Ⅳ号”。

  专家表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如果套用一般商品的管理原则,会有可能将药品市场带入死胡同。”在实施了国家药品基本目录后,政府监管更应该侧重于药企的质量和药品产业的升级,给企业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征求意见稿”给大家描绘了医改未来的方向,“但关键还是要看怎么操作,许多原则性的东西大家都认同,过去也都强调,但是操作起来仍会出现许多问题”。

(责任编辑:陈绮纯)
挂什么头,卖的啥么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