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关注下航天四院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7:11
国家航空基地简介

200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在陕西西安正式启动建设。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是西安市人民政府的局级派出机构,是主管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的直属事业单位。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是国家依托陕西雄厚的航空产业资源而建立的集航空产业研发、人才培养、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专业化产业园区。旨在用市场化的新机制和体制探索发展民用航空

产业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我国航空资源已有集中布局优 势,用市场化的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带动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目前,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园区建设初见形象,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聚集效应逐步显现。航空基地目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产业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入区企业累计达152家,其中外资企业17家,内资企业135家。

已经入驻的主要项目有:

●中国一航飞机强度阎良试验基地项目

●张立同院士领衔建设的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复合材料工程化基地

●卢秉恒院士领衔建设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曹春晓院士领衔建设的陕西德谦科技公司无机高分子材料技术中心

●航天四院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8万吨重型模锻液压机项目                                                

●西捷通用飞机项目

●蓝天飞行模拟器项目

●投资3.5亿元的西飞飞机起落架制造项目                                             

●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通用飞机制造、培训项目

●陕西高科理化技术有限公司KHF-II型飞机除冰/防冰液研制生产基地项目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领衔建设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已成立。张立同院士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以曹春晓院士为技术团队核心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技术在内的8种航空材料关键技术落户航空基地并进入产业化阶段,对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全国唯一的航空科技专业孵化器在这里建成并投入使用,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航空产业。同时,航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航空航天新材料园、飞机维修改装培训基地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正在筹建中。国家航空基地简介

200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在陕西西安正式启动建设。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是西安市人民政府的局级派出机构,是主管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的直属事业单位。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是国家依托陕西雄厚的航空产业资源而建立的集航空产业研发、人才培养、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专业化产业园区。旨在用市场化的新机制和体制探索发展民用航空

产业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我国航空资源已有集中布局优 势,用市场化的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带动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目前,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园区建设初见形象,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聚集效应逐步显现。航空基地目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产业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入区企业累计达152家,其中外资企业17家,内资企业135家。

已经入驻的主要项目有:

●中国一航飞机强度阎良试验基地项目

●张立同院士领衔建设的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复合材料工程化基地

●卢秉恒院士领衔建设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曹春晓院士领衔建设的陕西德谦科技公司无机高分子材料技术中心

●航天四院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8万吨重型模锻液压机项目                                                

●西捷通用飞机项目

●蓝天飞行模拟器项目

●投资3.5亿元的西飞飞机起落架制造项目                                             

●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通用飞机制造、培训项目

●陕西高科理化技术有限公司KHF-II型飞机除冰/防冰液研制生产基地项目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领衔建设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已成立。张立同院士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以曹春晓院士为技术团队核心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技术在内的8种航空材料关键技术落户航空基地并进入产业化阶段,对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全国唯一的航空科技专业孵化器在这里建成并投入使用,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航空产业。同时,航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航空航天新材料园、飞机维修改装培训基地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正在筹建中。
二、航天四院实施HTCF-1项目的技术及装备优势

  (一)在碳纤维应用及测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3所(以下简称“航天43所”)是国内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非金属材料及工艺研究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用各类结构复合材料、绝热材料、烧蚀材料、密封材料、防护材料、粘接剂及其它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全国复合材料学会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挂靠单位。该所具有较完善的研究、生产能力和军工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在复合材料(含纤维增强材料、橡塑材料、碳素材料、难熔材料、陶瓷材料、铝基复合材料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的研制、配套能力,在单项工序环节上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在结构复合材料(含树脂基、橡胶基、金属基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含碳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它非金属材料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上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已建成多条树脂基及碳/碳高温复合材料研制、开发生产线。

  航天43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碳/碳复合材料、碳/酚醛树脂基烧蚀防热材料研究,先后建有毡基碳/碳喉衬、多向编织碳/碳喉衬、针刺碳/碳喉衬、碳布缠绕碳/酚醛树脂基扩张段及碳/碳扩张段生产线,这些国防型号用关键部件的研制和生产都离不开碳纤维,国产接近T300级碳纤维作为烧蚀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战略战术导弹、卫星等型号上。由于碳/碳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与碳纤维的后续制造过程相似,也即成碳原理和碳结构转变是一致的。因此,航天43所在国产碳纤维的性能评价、碳纤维的结构变化、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技术水平及技术团队

  航天四院已经掌握了T300级碳纤维的工程化技术和T700级实验室技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工艺及装备技术的整合利用,在T300技术中融合了部分T700的关键技术,具备T400级碳纤维工程化技术。目前,HTCF-1项目已经完成全线的设计工作,关键工艺和设备技术均已经得到解决配套,全线设备已经基本上完成采购订货,整个项目按计划有序向前推进。

  HTCF-1工程目前有技术人员26人,其中研究员和高工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15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17人。技术人员大多是化纤专业、化工专业毕业,或从事碳素材料研究。

  (三)非标设备设计加工能力

  航天四院拥有雄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储备,在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学、火化工装药、精密机械加工、CAD应用技术、强度与环境试验研究、电子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部分专业具有国内一流水平。HTCF-1生产线上的部分关键设备是在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四院自身在非标设备设计和加工方面的优势,组织航天43所、7414厂等单位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后自行设计加工的。主要介绍三个核心设备

  ● 聚合反应釜

  充分借鉴航天四院固体推进剂化工合成及捏合机的特点,在碳纤维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不同于国内其他单位的聚合反应釜及搅拌结构。2007年10月初,在与意大利一腈纶厂进行技术交流过程中,讨论到了其聚反应合釜结构,结果与我们自主设计的基本一致。

  ● 加压蒸汽牵伸

    国内某腈纶厂有一日本川崎重工制造的压力牵伸设备,通过考察,认为其不能用于碳纤维生产,主要缺点是其密封结构会导致碳纤维缠辊。通过技术人员研究分析,结合四院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的蒸汽扩压技术及相关专利资料,采用特殊形式对其密封结构进行改进,现已制造一台小型单丝通道设备,进行压力试验考核。此设备在碳纤维生产线上最为关键,碳纤维性能的高低与其有很大的关系。日本东丽的T700碳纤维生产线采用了此设备。

  ● 高温碳化炉

  航天四院43所从事碳/碳喉衬生产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生产设备,如1000℃石墨发热的化学气相沉积炉、2800℃石墨发热的石墨化炉等,都是自行设计开发的。43所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为山西煤化所、湖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兴科碳纤维公司提供过碳纤维生产的高低温碳化炉。对于生产线上的高温碳化炉设计,技术人员结合美国Harper公司、台湾塑胶公司的经验,在碳化炉废气排出、两端气封装置、炉内气体流动方向等进行了改进。

  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提升核心制造技术能力

  碳纤维生产工艺流程长和技术关键点多,是多学科、多技术的集成。发展我国的碳纤维工业,当前必须解决工程化问题。可采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办法,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首先必须提高原丝质量,由生产1 K 、3 K原丝向生产6 K、12 K 或24 K 原丝工业化技术研究,为民用碳纤维的开发做好准备,同时需要加强预氧化、碳化及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

  (一)以技术和资源整合为途径,实现集成创新

  从国内技术现状来看,虽然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是各相关单位经过多年的努力,还是获得了一些相对成熟的高性能碳纤维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培养并造就了一些掌握碳纤维单元和整体生产技术的人才,为实现高性能产业化技术的跨越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源和专家资源。因此,只要合理构建一个高效的技术转化平台,对国内碳纤维技术及资源进行整合,在工艺、技术、装备、原料、试验加工、测试等方面进行同步配套的整体优化提升,完全能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的产业化技术突破。

  从四院的现状来看,充分发挥航天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号召力,整合相关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技术引进。航天四院承担了大量航天军工产品任务,技术领域涉及化工、机械、电子等基础和高端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研究能力、集成制造能力、工艺及质量控制能力,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操作技师和管理人员,在化工合成、精密机械设计制造、特种工业电炉设计制造、电器控制、测试分析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有过多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经验,因此,在技术能力上具备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提高的条件。

  (二)鼓励自主创新,提升碳纤维核心制造技术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受到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管理环境,激励技术创新。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所以要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真正把技术创新的效益和风险与科技人员的个人利益挂起钩来,为个人施展才华,实现个人成就与价值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气氛以及更多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核心技术的提升。

  四、成立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构建产业化技术平台

  2008年初,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为碳纤维产业化发展构建了技术平台。公司将以HTCF-1工程化项目为核心平台,同步培育下游高端军民核心产品,如相关新型号产品、碳/碳刹车片、热场材料及高端预浸料等,打造高层次的碳纤维产业化平台,推进相关下游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碳纤维产业化发展。为此,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始终以开放的心态,以HTCF-1工程化项目为技术平台,将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工艺及装备技术问题与国内外相关单位进行最广泛的合作,为共同推进我国碳纤维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国内除了航天4院之外,已经建成及正在建设的千吨级T300碳纤维生产线大概有3,4条,国内的碳纤维产业关键就看这两三年。
土工真可怕!
......
航天四院已经掌握了T300级碳纤维的工程化技术和T700级实验室技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工艺及装备技术的整合利用,在T300技术中融合了部分T700的关键技术,具备T400级碳纤维工程化技术。
......


htcf-1? t400?:D :o
toray.JPG
[:a9:]    日本都T1000  现在TG到底什么水平
1:高分子制备设备可以仿制,还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制备工艺没办法逆推,我国开放30年设备都买最新的,但是技术引进是失败的就是因为这个,工艺的研究跟不上,永远不能独立自主。
2:举个例子,以前我们老师说了个事,他老板(博导)拿了个老美航天飞机上用的环氧树脂的结构件,以人家的尺寸我们的强度达不到,以人家的强度我们的又超重,就是材料的性能达不到。
3:以我个人经历,我在PVC车间干过,我们的平均分子量很好,但是强度,熔点等指标就是不行,为啥,数均分子量达不到,同理我们的石油产品性能也是差。
工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设备,就算我们的设备比日本人还好也做不出和他们一样的材料,制备工艺的差矩显而易见
很多貌似能把kc染红的月信,起得效果却是把白纱的kc变得湿润而显得透明。

不过,好歹也出了点东西,总比干干的强。这个KC就算是不红不白吧。
是不是车间不干净?
F22用的是相当于t400的碳纤维吧
主要是做基础研究还是不够
-_-! 43所现在还主要是民用吧
貌似就留在蓝田的那个有军品项目
据四院某所所长说已经好长时间么拿到军品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