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号载人飞船的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6:48:22
]]
1966年的3月底,在国防科委主持下,召开秘密会议,研制宇宙飞船的规划被摆上日程。
“那艘飞船叫曙光号”,在刘济生的回忆中,中国载人飞船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970年。
刘济生,原载人飞船的副总指挥。1964年,他毕业时,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成功发射卫星,中国整个科技界正沉浸在“卫星热”中。
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
这加倍刺激了中国。1966年的3月底,在国防科委主持下,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研制宇宙飞船的规划被摆上日程。之后,中央提出,1973年底发射自己的载人飞船。
  4年后,随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一艘精美的飞船模型———曙光1号也出现在众人眼前。
“曙光号的外形类似美国第二代飞船双子星座号。”时隔三十余年,汤兰祥依旧记得它的样子———就像个倒扣的大沙漏。
  汤兰祥,现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1970年底,他随着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和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一起搬到了农业大学。让他诧异的是,这样一个国家级保密单位,连堵像样的墙都没有,四周只用铁丝网围了一下。
这时,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选拔早已展开。
当时中国航天员的训练基地也在这所大学里。从全国14个歼击机部队及院校选拔出来的20名航天员每天在模拟舱里训练。
但到了1972年,飞船计划陷入时断时续的状态。
刘济生说,“当时的中国真不具备足够强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载人航天的研究。水电站、化肥厂等许多国家基础设施都迫切需要资金投入。”反对继续从事载人飞船研究的声势愈来愈大。
1975年3月,国防科委正式宣布载人飞船工程下马。汤兰祥说,他听到消息后伤心了好多天,“那几年的秘密奋斗就这样付诸东流。”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卫星上天。时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的钱学森提出,中国应该搞载人航天。很快,载人航天的工作秘密铺开。载人飞船被命名为“曙光号”,同时开始在全国的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中国航天员。选出了19名。非常可惜,最后因政治、经济的原因没有再继续下去。

  ■从1918名飞行员中选拔出19名航天员

  大约在1970年10月初,中央军委下达选拔航天员的任务,确定航天员选拔的对象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1970年10月13日至12月12日,初选历时两个月。

  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选拔航天员,主要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和飞行学员。标准与苏美选拔标准大致相同。但在具体条件上有中国特色,身高1.59米至1.74米,年龄24岁至38岁,体重55至70公斤,飞行时间300小时以上。

  航天员选拔组先后到了沈阳、南京、广州和北京军区空军,对所属航空兵师(校)的师以下的飞行干部和飞行员的健康档案和政治思想、飞行技术进行审查。那时选拔航天员,美苏要求是40岁,我们要求35岁左右。

 这次初选一共审查与检查了1918名飞行员,最后,有215名歼击机飞行员符合初选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筛,选出参加复试的合格者88名。

  1970年2月底,初选合格的88名飞行员,从各地分三批调进北京,住进空军总医院,进行严格的住院临床检查和特殊因素耐力的检查。复检包括由空军总医院负责的临床检查和由宇宙医学研究所负责的特殊检查两部分。

  体检之前就想试失重,当时想得简单,想用教练机代替。但教练机的机舱太小,一产生负荷,头就被顶住了,没有失重的环境。歼击机里地方也小,飘不起来,飞行员“绑”得太死,三叉戟倒是空间大,失重可以飘起来。但那时我国才刚进口几架三叉戟,都是作为专机使用,舍不得改装。最后还是经中央军委批准,改装了一架歼教五,油箱没改。改装后的失重飞机每架次能飞四至六个抛物线,每个抛物线能提供几十秒的失重时间,比美苏当时的失重飞机先进。

  在失重的情况下,测血压、数脉搏,还检查心电图、脑电图,一共10个检查项目。还做了失重时心血管和前庭功能的变化、进食进水等试验,以及工程产品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试验资料。

  1970年上半年在某机场搞了飞机测心电图的试验,1971年年初曾对42名参加航天员选拔的歼击机飞行员进行过72架次的失重选拔试验,此举创造了我国首先用飞机进行失重试验的历史。

  复选合格有34人,最后经选拔领导小组的全面评价,选取了政治思想、飞行技术和身体健康状况最佳的20名飞行员,作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上报,组成航天员大队的是18名航天员和两名领导,大队长,政委,一共20人。但据航天员筹备组的同志回忆,最后有一名因为某些原因没来。

  1971年春,复选合格的航天员回部队待命。航天员选拔组负责训练的彭功阁说,最后因为“曙光一号”飞船的下马,这批航天员没有定选,也没有再集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看这个初期的选拔方案还是简单粗糙,可以在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充实提高。但这次选拔总的看,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参考国外选拔航天员的经验基础上,经过调查与实践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提供了一套选拔方案,既涉及组织实施,又涉及选拔内容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基本上与国外初期选拔的水平相当。这给航天员选拔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成为我国选拔航天员的重要技术储备。
神舟7号的太空行走振奋着国人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