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石油顶峰,及对俄罗斯和欧洲能源关系的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0:30
先说石油顶峰理论。
石油顶峰理论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就职于壳牌公司的美国地质学家,马里昂.赫伯特.金提出来的,所以有时也叫赫伯特顶峰或者赫伯特顶点。赫伯特金根据自己在石油界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油田从发现开始,大约经过40年,其日产量会达到最高峰,然后就回开始不可逆的下滑。在这之前之所以产量不高是因为许多井架设备没有安装到位,管道没有铺好,所以虽然地底下有很多石油,但是每天能开采出来的却不多;在这之后产量开始下滑是因为地底下的石油已经开采了很多,油层的压力减小了很多,向外喷的速度自然减缓了,所以日产会开始下滑。
这本来也就是common sense,普通人都能理解:石油储量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你开采得越快(日产量越高),其储量减少得也就越快。最终储量将减少到一个不足以维持产量的水平,然后产量就会开始减少,而且会一直减少-----因为储量也在不断减少,直到二者都收敛于0
赫伯特金就是根据这个理论,以及美国本土石油勘探的顶峰出现于1930-------自此时以后,美国本土每一年新发现的油田储量都比1930年发现的少,预测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将在1970年达到顶点,然后开始不可逆的下滑。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只需要基本的常识和理性就能认识到的结论,当时却遭到了广泛的嘲笑。50年代,正是美国国势“如日之升,如月之恒”的时候,大萧条的阴影已经被二战中美国所展现出来的惊人的生产力彻底驱散,尽管国际上还面临和苏联的挑战,但30年代那段灰暗日子里对自己社会经济制度的不自信和焦虑却没有了,绝大多数人对于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充满了信心,甚至可以说是优越感。
所以,赫伯特金这个地质学家一发表他的结论,马上就有无数经济学家出来反驳,他们指出,自由市场制度下那只看不见的手是全知全能的,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如果石油出现短缺,油价就会升高,油价升高,就会使石油的采探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自然就会吸引人们投资于更多、更好的石油勘探设备,从而找到等多的油井,石油产量自然会增加,短缺就会消除,价格会回落。
之后的事情似乎证实了这些经济学家的理论,随着560年代的西方经济的高速扩张,刺激着美国石油产量迅速增加,赫伯特金也逐渐沦为美国地质学界和石油业界的笑柄,到1970年,这些嘲笑和讥讽到了自己的顶峰,因为这一年-----赫伯特预言末日开始的那一年,美国的原油产量也到了顶峰。
然而,从1970年以后,美国原油产量便开始了不断下滑,直到今天,尽管这几十年来石油的勘探和采集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尽管美国井架数量是1970年的4倍,但美国原油产量依然只有1970年的一半。而且尽管赫伯特金只是对美国本土48州作的预测,但就算把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海上油井的产量计算下来,他对于美国原油产量将从1970年开始不可逆的下滑的预言依然正确,这更加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至于说那些经济学家,犯了一个很
简单的错误:石油并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开采出来的,而你不能开采出不存在的东西;地底下的石油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有石油,任你投入再多的资本,使用再先进的仪器,你也找不到油田;你的采集技术再发达,也不能从没有石油的地方开采出来石油。
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政府认识到依靠进口能源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石油勘探,力图做到能源自给。但政治要求无法改变客观现实,美国进口石油的比例年复一年的增加,直到今日美国超过60%的原油需要进口。
一个很明显的推论是,如果赫伯特的理论正确地预测了美国原油产量的变化,那么他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原油产量应该也是适用的。全球石油勘探发现的顶峰是1968年,自此以后世界每年新发现的油田储量都小于这一年发现的,那么,世界的石油产量的赫伯特顶点恐怕也就是现在了,有可能有几年的误差,但总趋势是没有疑问的。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全球原油产量会开始减少,石油会变得越来越稀缺,那些手里掌握有未开采油田的------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抑或是组织,会变得越来越有分量。
这就是欧洲处理和俄罗斯关系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欧洲需要俄罗斯的油气。也许有人会说,俄罗斯同样需要向欧洲出口油气,才能维持自己的经济,如果欧洲不买他的油气,俄罗斯经济也会陷入困境,如果不是崩溃的话。但是这没有考虑石油顶峰:随着世界油气到达顶峰(天然气顶峰会在石油顶峰10年后到来),油气资源会变得越来越抢手,绝对不会发愁卖不出去。
自然有人会说新能源会使我们摆脱对于油气乃至矿石燃料的依赖。但是这种说法忽视了石油在现代社会中用途之广。石油的有些用途---例如发电,取暖确实可以用新能源替代;但是其他用途------运输和重型机械燃料及化工原料,是无可替代的。很多人将目光放在电动轿车上,但实际上乘用车所消耗的燃料只是很少一部分(暂且不提制造和使用汽车所需的钢铁、玻璃、沥青这些能量密集型材料都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石油的其他用途,如运输燃料(卡车、火车和轮船的动力)以及化工原料是没有任何替代品的。电动轿车也许是可行的,但是电动拖拉机显然就太过玄幻了些------而且,所有电线、电缆都需要有塑料作为绝缘材料,而塑料仅仅是现代社会必不可缺的石化产品中的一个:我们穿的化纤,吃的食物所依赖的化肥和杀虫剂、mm们用的化妆品以及现代工业创造出来的各种复合材料,都离不开石油作为基础。所以电动轿车也许能使我们减少石油的消耗,但是若要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除非我们对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作出革命性的调整,否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欧洲也不是一定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他们只需摆脱对俄国石油的依赖就可以摆脱在处理对俄关系上的顾虑了。但是,欧洲工业革命最早,地质勘查甚为详细,已经没有哪些有成油潜力的地方还没有勘探过了,所以在欧洲本土再发现新油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摆脱对俄国油气的依赖,只能从其他地方进口。可是天然气却是难以再找到其他可靠的供应源的,俄国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第二是伊朗,就算俄国再不稳定,总还是比动不动就大喊从地图上抹掉以色列的国家可靠。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欧洲之所以从俄罗斯进口油气,根本原因是地理上较为接近,使用管道运输成本极其低廉,如果要从其他地区(比如拉美、非洲)进口油气,需要用海运;而用海运,不仅成本远比管道运输高,而且需要从头开始建一支LNG船队,并修建(或改、扩建)一大批港口,这些耗资巨大不说,还需要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能完成,在此以前欧洲都必须依赖俄罗斯的油气。
最后,进口油气还有一个国家安全问题。工业革命以来,重产业、轻原料的想法并不稀奇,英国在通过《谷物法》以后放弃了农业自给,以“英国工业,其他国家农业”的国际分工模式自鸣得意,其粮食自给率一度下降到30%。然而二战中德国柴电潜艇就逼得英国实行了食物配给制。二战后英国吸取教训开始扶持农业,但今日英国粮食自给率仍然只有60%左右。今日欧洲能实现粮食自给的,也不过法国、意大利等少数几个水热条件好的国家。倘若自粮食以外,欧洲能源亦须通过海运来保证,则只会变得更加脆弱。二战中德国的柴电潜艇就已经使得保证英国一国的粮食进口甚为困难,现在整个欧洲人口数倍于二战时,维系所需的粮食、能源的海运量将极大,海运线多而漫长,若是俄国将阿库拉放出去,则后果难以逆料。
再者,现在世界海运的安全乃至国际贸易的秩序是由美国凭籍其海军实力保证的,若欧洲把自身的能源安全亦寄托于海运上,则其能源安全亦须仰仗美国的保护,对美国的依赖又加深了一层,再无采取独立政策的可能。欧洲尽管在近年来和俄国多有龌龊,但始终以俄国为能源供应方,恐怕此方面的思虑也是一个动机。
故而,综合来看,欧洲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不可能,因此也难以想象和美国一致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最新的欧盟紧急会议可以作为此方面的佐证。先说石油顶峰理论。
石油顶峰理论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就职于壳牌公司的美国地质学家,马里昂.赫伯特.金提出来的,所以有时也叫赫伯特顶峰或者赫伯特顶点。赫伯特金根据自己在石油界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油田从发现开始,大约经过40年,其日产量会达到最高峰,然后就回开始不可逆的下滑。在这之前之所以产量不高是因为许多井架设备没有安装到位,管道没有铺好,所以虽然地底下有很多石油,但是每天能开采出来的却不多;在这之后产量开始下滑是因为地底下的石油已经开采了很多,油层的压力减小了很多,向外喷的速度自然减缓了,所以日产会开始下滑。
这本来也就是common sense,普通人都能理解:石油储量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你开采得越快(日产量越高),其储量减少得也就越快。最终储量将减少到一个不足以维持产量的水平,然后产量就会开始减少,而且会一直减少-----因为储量也在不断减少,直到二者都收敛于0
赫伯特金就是根据这个理论,以及美国本土石油勘探的顶峰出现于1930-------自此时以后,美国本土每一年新发现的油田储量都比1930年发现的少,预测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将在1970年达到顶点,然后开始不可逆的下滑。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只需要基本的常识和理性就能认识到的结论,当时却遭到了广泛的嘲笑。50年代,正是美国国势“如日之升,如月之恒”的时候,大萧条的阴影已经被二战中美国所展现出来的惊人的生产力彻底驱散,尽管国际上还面临和苏联的挑战,但30年代那段灰暗日子里对自己社会经济制度的不自信和焦虑却没有了,绝大多数人对于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充满了信心,甚至可以说是优越感。
所以,赫伯特金这个地质学家一发表他的结论,马上就有无数经济学家出来反驳,他们指出,自由市场制度下那只看不见的手是全知全能的,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如果石油出现短缺,油价就会升高,油价升高,就会使石油的采探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自然就会吸引人们投资于更多、更好的石油勘探设备,从而找到等多的油井,石油产量自然会增加,短缺就会消除,价格会回落。
之后的事情似乎证实了这些经济学家的理论,随着560年代的西方经济的高速扩张,刺激着美国石油产量迅速增加,赫伯特金也逐渐沦为美国地质学界和石油业界的笑柄,到1970年,这些嘲笑和讥讽到了自己的顶峰,因为这一年-----赫伯特预言末日开始的那一年,美国的原油产量也到了顶峰。
然而,从1970年以后,美国原油产量便开始了不断下滑,直到今天,尽管这几十年来石油的勘探和采集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尽管美国井架数量是1970年的4倍,但美国原油产量依然只有1970年的一半。而且尽管赫伯特金只是对美国本土48州作的预测,但就算把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海上油井的产量计算下来,他对于美国原油产量将从1970年开始不可逆的下滑的预言依然正确,这更加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至于说那些经济学家,犯了一个很
简单的错误:石油并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开采出来的,而你不能开采出不存在的东西;地底下的石油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有石油,任你投入再多的资本,使用再先进的仪器,你也找不到油田;你的采集技术再发达,也不能从没有石油的地方开采出来石油。
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政府认识到依靠进口能源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石油勘探,力图做到能源自给。但政治要求无法改变客观现实,美国进口石油的比例年复一年的增加,直到今日美国超过60%的原油需要进口。
一个很明显的推论是,如果赫伯特的理论正确地预测了美国原油产量的变化,那么他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原油产量应该也是适用的。全球石油勘探发现的顶峰是1968年,自此以后世界每年新发现的油田储量都小于这一年发现的,那么,世界的石油产量的赫伯特顶点恐怕也就是现在了,有可能有几年的误差,但总趋势是没有疑问的。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全球原油产量会开始减少,石油会变得越来越稀缺,那些手里掌握有未开采油田的------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抑或是组织,会变得越来越有分量。
这就是欧洲处理和俄罗斯关系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欧洲需要俄罗斯的油气。也许有人会说,俄罗斯同样需要向欧洲出口油气,才能维持自己的经济,如果欧洲不买他的油气,俄罗斯经济也会陷入困境,如果不是崩溃的话。但是这没有考虑石油顶峰:随着世界油气到达顶峰(天然气顶峰会在石油顶峰10年后到来),油气资源会变得越来越抢手,绝对不会发愁卖不出去。
自然有人会说新能源会使我们摆脱对于油气乃至矿石燃料的依赖。但是这种说法忽视了石油在现代社会中用途之广。石油的有些用途---例如发电,取暖确实可以用新能源替代;但是其他用途------运输和重型机械燃料及化工原料,是无可替代的。很多人将目光放在电动轿车上,但实际上乘用车所消耗的燃料只是很少一部分(暂且不提制造和使用汽车所需的钢铁、玻璃、沥青这些能量密集型材料都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石油的其他用途,如运输燃料(卡车、火车和轮船的动力)以及化工原料是没有任何替代品的。电动轿车也许是可行的,但是电动拖拉机显然就太过玄幻了些------而且,所有电线、电缆都需要有塑料作为绝缘材料,而塑料仅仅是现代社会必不可缺的石化产品中的一个:我们穿的化纤,吃的食物所依赖的化肥和杀虫剂、mm们用的化妆品以及现代工业创造出来的各种复合材料,都离不开石油作为基础。所以电动轿车也许能使我们减少石油的消耗,但是若要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除非我们对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作出革命性的调整,否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欧洲也不是一定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他们只需摆脱对俄国石油的依赖就可以摆脱在处理对俄关系上的顾虑了。但是,欧洲工业革命最早,地质勘查甚为详细,已经没有哪些有成油潜力的地方还没有勘探过了,所以在欧洲本土再发现新油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摆脱对俄国油气的依赖,只能从其他地方进口。可是天然气却是难以再找到其他可靠的供应源的,俄国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第二是伊朗,就算俄国再不稳定,总还是比动不动就大喊从地图上抹掉以色列的国家可靠。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欧洲之所以从俄罗斯进口油气,根本原因是地理上较为接近,使用管道运输成本极其低廉,如果要从其他地区(比如拉美、非洲)进口油气,需要用海运;而用海运,不仅成本远比管道运输高,而且需要从头开始建一支LNG船队,并修建(或改、扩建)一大批港口,这些耗资巨大不说,还需要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能完成,在此以前欧洲都必须依赖俄罗斯的油气。
最后,进口油气还有一个国家安全问题。工业革命以来,重产业、轻原料的想法并不稀奇,英国在通过《谷物法》以后放弃了农业自给,以“英国工业,其他国家农业”的国际分工模式自鸣得意,其粮食自给率一度下降到30%。然而二战中德国柴电潜艇就逼得英国实行了食物配给制。二战后英国吸取教训开始扶持农业,但今日英国粮食自给率仍然只有60%左右。今日欧洲能实现粮食自给的,也不过法国、意大利等少数几个水热条件好的国家。倘若自粮食以外,欧洲能源亦须通过海运来保证,则只会变得更加脆弱。二战中德国的柴电潜艇就已经使得保证英国一国的粮食进口甚为困难,现在整个欧洲人口数倍于二战时,维系所需的粮食、能源的海运量将极大,海运线多而漫长,若是俄国将阿库拉放出去,则后果难以逆料。
再者,现在世界海运的安全乃至国际贸易的秩序是由美国凭籍其海军实力保证的,若欧洲把自身的能源安全亦寄托于海运上,则其能源安全亦须仰仗美国的保护,对美国的依赖又加深了一层,再无采取独立政策的可能。欧洲尽管在近年来和俄国多有龌龊,但始终以俄国为能源供应方,恐怕此方面的思虑也是一个动机。
故而,综合来看,欧洲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不可能,因此也难以想象和美国一致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最新的欧盟紧急会议可以作为此方面的佐证。
美国已经转向了

俄塔斯社9月3日转载美国《华盛顿时报》的报道称,美国国务院负责欧洲和欧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弗里德日前承认,格鲁吉亚侵犯南奥塞梯是个“错误”。


他说,不论格鲁吉亚领导人为自己的行为举出什么理由辩解,都不能说明该决定是理智的。


弗里德说,美国政府正在重新考虑与俄罗斯合作计划,包括军事路线方面,但这一进程不会以考虑如何制裁俄罗斯为开始。他说,赖斯在冲突爆发初期就要求其手下在做决定时务必考虑其对美国新政府在美俄关系问题上可能带来的影响。
------------------------
欧盟...这些国家真是没脑.纯让人家当枪使了.不想烧劈柴过冬就赶紧闭嘴吧
楼主好文,学习中。

俄罗斯正在以能源作为重要的武器,他想方设法让中国以及欧洲增加对自己的能源依赖,从而获得经济和政治上的好处。俄罗斯一直在力图从生产、运输等环节控制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并用各种手段阻挠我国及欧洲向中亚国家获取油气资源的努力。当然我们也是抱定多条腿走路,前段时间在中亚的外交活动就在能源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至于欧洲就更不用说了,也在努力使自己的能源供给多元化。

2008年07月02日 14:47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梁小逸报道,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首条跨国输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乌段已于6月30日开工。中石油相关负责人透露,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段将于本月9日正式开工。这意味着中亚天然气管道各段的建设已全面启动。这一举动似乎特别牵动俄罗斯的政治神经,俄专家认为此举更多的是中国政治意图,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受到威胁。俄媒称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为此多次赶赴土库曼斯坦以确保俄罗斯在中亚的政治地位。

2007年03月23日 21:46:18 中财网
  俄罗斯和欧洲对里海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地缘政治争夺再次白热化,阿塞拜疆可能帮助欧洲人铺设绕过俄罗斯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直接采购中亚天然气。3月21日阿塞拜疆副外长阿希莫夫公开呼吁欧洲加强与土库曼斯坦的能源合作。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阿希莫夫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欧洲国家应当接受邀请与土库曼斯坦签署公约,进行合作,我认为结果可能会谈起新利益集团的出现。如果能够直接采购天然气,无论是土库曼斯坦,还是欧洲,都会受益,因为欧洲将得到额外能源供应渠道。同时,每年200-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过境)运输不仅能提高阿塞拜疆在地区的政治影响,对抗俄罗斯,还能适当赢利。"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8-09-03 :
美国副总统切尼9月3日访问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媒体援引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约翰?汉纳的话说,切尼的访问将彰显美国对高加索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关注。接下来他还将访问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几个欧盟成员国。。。。。。
此外,美国还对穿越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三国的输油管道表示关注,这条途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的输油管道使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切尼3日说,美国认为美阿两国应合作另建能源通道。
楼主好文。
转贴支持楼主。    *  世界石油网

  高油价不仅仅反映了石油资源的稀缺性,也反映了维持了几十年的全球石油生产供应格局的深刻变化。

  到1999年底,世界保有剩余可采储量为1386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独占66.5%,南美和非洲各占5%左右,西欧仅占1.8%,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合计占有79%的份额,拥有世界剩余可采量的绝对控制权及影响力,并且其占有比例还在上升。

  人类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石油勘探是花费最大精力的事情之一,能找的地方都找得差不多了,出现重大奇迹是很难的事情。最近10年发展结果基本印证上述描述。

  石油可采资源量并不代表全球各个国家可以自由获取这些资源,可以获取的量是与石油分布紧密相关。目前,海湾六国、伊朗、伊拉克、俄罗斯加上委内瑞拉等10个国家占有未来的70%以上的可采资源。

  稀缺的石油资源在世界上分布极其不均衡,这就导致了全球石油生产的特殊格局。全球石油生产可以分为三大体系。

  发达国家石油生产体系主要是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美国为主的北美石油生产体系;二是英国、挪威为主的北海石油生产体系。

  美国是全球石油资源大国,为了维持巨大的石油消费,一个世纪以来基本保持了全球石油生产量第一的格局,近20年来这种格局发生了改变,由第一变为第三,产量由上世纪70年代的5亿吨下降到目前的3亿吨左右,下降了近40%,消费量却增加25%左右。美国现在石油的自己供给能力仅为33%。美国现在石油可采储量已由30多年前全球6%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2%,下降了60%多。近30年美国石油产量的下降相当大程度得到墨西哥石油产量增加的弥补,但30年来墨西哥石油可采量下降了75%,产量也开始明显下降,近3年已下降5%。

  美国的石油经济基本面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这个过去最强大的国家需要其他国家的“石油输血”,并且依赖程度非常深。二是美国已基本丧失用石油资源影响全球石油经济格局的能力,这种能力曾是过去30年维持西方国家基本稳定的手段。三是美国巨大的“石油赤字”,需要半个中东的石油产量或全球石油出口量的30%左右来平衡。

  发达国家北海石油生产体系主要由英国、挪威构成,经过20多年超负荷生产,英国在本世纪已基本退出石油出口市场,仅有挪威1亿吨左右的出口能力。照目前情况发展,发达国家欧洲石油生产体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经合组织(OECD)30个发达国家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到现在的35年基本上保持了全球石油生产量的23%左右。这个比例是支撑发达国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石油危机以来能够基本保持全球2/3产值的重要因素;这个比例也是发达国家35年来维持石油价格基本保持不变的关键手段;这个比例还是发达国家推行其核心价值体系——技术垄断、资源无价的自由竞争的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基础。发达国家维持上述局面是以“小马拉大车”、伤筋动骨的方式实现的,是以牺牲战略利益换来的暂时成功,是以全球14%左右的石油可采储量降到7%左右为代价实现的。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失去了以自身的石油资源为依托,维持旧有的石油经济格局的能力。目前的高油价仅是这种大格局的一种表现。

  发展中国家石油生产体系主要由人口大国中国、印度构成。印度储量与产量对全球格局没有多大影响。中国石油生产类同北海体系,以全球可采储量 1.3%生产全球近5%的石油产量。这是一种非常不利于自己的办法。除了石油生产国以外,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石油生产体系基本没有影响力。

  石油出口国石油生产体系主要由OPEC体系与苏联国家构成,它们生产了当今近60%的石油产量,提供了近全球石油出口量的80%左右。在未来10~20年,这个体系的演变将决定全球石油经济、石油政治向何处去。

  潮起潮落,二战以来的50多年的石油经济、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已经走到一个历史的拐点上,决定历史发展风向标的主动权已经由发达国家交到资源国家手里。这就是高油价的根源,也是当今全球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也是正在到来的后化石能源时代的大时代变革的根源。
原帖由 母鹿 于 2008-9-4 15:01 发表
楼主好文,学习中。

俄罗斯正在以能源作为重要的武器,他想方设法让中国以及欧洲增加对自己的能源依赖,从而获得经济和政治上的好处。俄罗斯一直在力图从生产、运输等环节控制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并用各种手段阻 ...

欧洲要搞能源多元化当然可以做到,但能源独立是无法做到的,因为不从俄罗斯,而从世界其他地区购买能源就需要海运,而世界海运的安全和国际贸易的秩序是美国海军来维持的;所以所谓欧洲能源多元化只不过是把自身的能源安全由对俄罗斯的依赖改为对美国的依赖,欧洲无法做到自己保障自己的能源,这就决定了其在国际上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政策。
欧洲人这次的遭遇,咱们也要看着,更要记着,能源啊!现代社会生活的支持品之一,绝对不能受控于他人!
Hubbert当年提出peak oil的时候,也做了建设性的构想,那就是通过大规模兴建快中子反应堆来取代人类对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赖。早在1946年Los Alamos就兴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实验型快堆,比之热堆并不滞后多少年,奈何到了今天,商用的快堆仍然寥寥无几。
此外,没有高密度蓄能装置,化石燃料很多地方仍然是无可取代的。想来高密度蓄能尤其是储电装置也是很悲情的技术了,一个多世纪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舆论就议论纷纷曰电力汽车竞争中将击败使用内燃机的汽车,内燃机越做越好到现在,可怜的电驱车还在将要击败内燃机动力车的口号中[:a1:]
在这种局势下,我国将何去何从?
原帖由 母鹿 于 2008-9-4 15:01 发表
楼主好文,学习中。
..........
此外,美国还对穿越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三国的输油管道表示关注,这条途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的输油管道使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切尼3日说,美国认为美阿两国应合作另建能源通道......

这段话说的很古怪,是完全反了过来:
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的输油管道本身就是美国竭力推动建设起来的,目的就是减弱西方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 使得中亚资源的外送不受俄国控制。
]]
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的管道早建成了
好文章!顶!!!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8-9-4 17:28 发表

这段话说的很古怪,是完全反了过来:
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的输油管道本身就是美国竭力推动建设起来的,目的就是减弱西方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 使得中亚资源的外送不受俄国控制。


最近美国之音,很多报道都是本末倒置,比如土耳其让霉菌的多艘军舰进入黑海.明显违反了里海国家之间条约在先,却反过来指责俄国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威胁土耳其.....
我国以后跟美国打交道,一定注意他们的舆论中"巧妙的本末倒置".

美国经常借口两岸稳定,出口武器给台湾,,,,却不说他们用武力事实分裂中国的原因在先......
原帖由 jinandb3 于 2008-9-4 17:23 发表
在这种局势下,我国将何去何从?

大力发展核能,
核电建设周期很长,我怀疑等我们大批造好后,铀矿资源也紧张了,价格彪升
原帖由 tianyahome 于 2008-9-4 21:04 发表
核电建设周期很长,我怀疑等我们大批造好后,铀矿资源也紧张了,价格彪升


陆地的铀矿资源也不够了,海洋中倒是有不少,但是技术只是在预研阶段,而且费用高得多。快堆虽然可以解决铀不足的问题,但是来不及应对石油产量的缺口了
受教了。这个石油顶峰理论看似不难理解的common sense,但这世界上更普遍的价值观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16楼不用太担心,像西澳州这种以环保为理由,守着大量矿藏却不好好出口黄饼子的主儿恐怕还有呢……
核电最关键的还是和其他所谓新能源一样:产生的是电力,无法解决运输燃料、重型机械动力以及化工原料的问题。
俺在这里下一个断言:美国想用石油来制衡全世界,但石油最终会让美国痛哭!:D :D
核能可以解决能源问题。但是依靠石油的化工产业应该怎么解决?
原帖由 haartman0083 于 2008-9-4 21:22 发表
但这世界上更普遍的价值观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急功近利,人类共同的劣根性,美国人这方面一点不比中国人差。
或者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人类给未来收益设定的贴现率太高。
原帖由 su-27smk 于 2008-9-4 19:31 发表
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的管道早建成了



我们需要的是把伊朗等国的一部分油也吸到这条管子上来。
如果可控核聚变能够成熟,拥有大量廉价的能源后,也许我们可以从碳分子和氢分子开始逆向制造碳氢化合物。
原帖由 kun2008 于 2008-9-4 21:35 发表
核能可以解决能源问题。但是依靠石油的化工产业应该怎么解决?

这是基础科学亟待突破的一个环节!从基本元素-->有序组织、稳定、储能的化学物质。目前人类能干预的这类过程还是比较局限的,要想以人工手段干预这个过程,产生出能和自然界产生的物质相媲美的物质只能等基础科学再一次突破了。
如果可控核聚变能够成熟,拥有大量廉价的能源后,也许我们可以从碳分子和氢分子开始逆向制造碳氢化合物。
如果......
美国马里兰州众议员Roscoe Bartlett说过,指望可控核聚变解决能源问题,无异于指望通过购买彩票来解决个人财务问题;有可能,所以他也投票支持美国拨款参加Iter计划,但要把希望全放在这上面,近似于疯狂了。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8-9-4 17:28 发表

这段话说的很古怪,是完全反了过来:
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的输油管道本身就是美国竭力推动建设起来的,目的就是减弱西方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 使得中亚资源的外送不受俄国控制。

又看了一下,确实古怪。
不过很多外媒也报道了美国为了能源输送安全而准备在高加索再搞新的能源运输线。

Bloomberg在9月4日关于切尼访问阿塞拜疆的报道: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103&sid=azx0Ml4RIaBE&refer=us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are best served when "energy export routes are diverse and reliable,'' Cheney said after conferring with Aliyev at his summer palace. Cheney said the U.S. will cooperate with Turkey and Caucasus states "on additional routes for energy exports that ensure the free flow of resources.''

如果中国日报的记者弄错了什么,他们应该会修改的吧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08-09/03/content_6995936.htm
原帖由 天堂风暴 于 2008-9-4 15:22 发表
欧洲要搞能源多元化当然可以做到,但能源独立是无法做到的,因为不从俄罗斯,而从世界其他地区购买能源就需要海运,而世界海运的安全和国际贸易的秩序是美国海军来维持的;所以所谓欧洲能源多元化只不过是把自身的能源安全由对俄罗斯的依赖改为对美国的依赖,欧洲无法做到自己保障自己的能源,这就决定了其在国际上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政策。

呵呵,交通运输部官员不久前还透露中国进口原油的95%左右依赖海运呢。中国海军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都不可能很强,但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一样“在国际上有自己的独立政策”啊。
国际事务里面有很多复杂因素相互制约的。
原帖由 母鹿 于 2008-9-4 22:11 发表

呵呵,交通运输部官员不久前还透露中国进口原油的95%左右依赖海运呢。中国海军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都不可能很强,但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一样“在国际上有自己的独立政策”啊。
国际事务里面有很多复杂因素相互制约 ...

土鳖的独立政策就是尽力成为gla在西太平洋的代理人。
摇船gla也评估过封锁土鳖石油海运线,评估结果是把土鳖逼急了,恐怕会把核弹给恐怖组织,甚至直接仍核弹。
快堆虽然可以解决铀不足的问题,但是来不及应对石油产量的缺口了
================
快堆商业应用的屈指可数,现在准备在造都是常规的
原帖由 母鹿 于 2008-9-4 22:11 发表

呵呵,交通运输部官员不久前还透露中国进口原油的95%左右依赖海运呢。中国海军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都不可能很强,但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一样“在国际上有自己的独立政策”啊。
国际事务里面有很多复杂因素相互制约 ...

游泳池里的中国海军,2050年以前依靠美国保护我们的海上运输线的现实是不会改变的
原帖由 fengxiang 于 2008-9-4 23:04 发表

游泳池里的中国海军,2050年以前依靠美国保护我们的海上运输线的现实是不会改变的

去年有个叫“河内山中俊”的网友写过一个帖子“中共海军战略与岛链”,就讲到一些有关的东西。
我在里面和他有争论,但是他的很多观点我还是很赞同的。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25865&page=1&authorid=23865
实现能源多样化也不容易啊
]]
其次是煤炭,石油的上涨同样会刺激煤变油等工作的开展。
============
国内很多煤变油项目都被叫停了。
]]
原帖由 lilun0080 于 2008-9-4 21:42 发表
如果可控核聚变能够成熟,拥有大量廉价的能源后,也许我们可以从碳分子和氢分子开始逆向制造碳氢化合物。

现在人们研究人工固定二氧化碳方法多了去了....:lol

再说自然界,生物产的原料也多了去了.........例如,乙醇等等.....

有些人连个碳循环都搞不清楚就忧虑未来了?:Q
我发现这个坛上有不少人爱杞人忧天.......
我发现这个坛上有不少人爱杞人忧天.......
=============
什么杞人忧天啊,经济大势对个人投资理财很重要哦。比如相信黄金十年这类忽悠的,在股市很可能从6000点以来一直被套了,投资基金也一样。
煤变油和生物质燃料都可以替代石油,但都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炭、化肥、杀虫剂等),特别是现代农业对于矿石燃料的依赖性是非常大的(农用机械燃料、化肥、杀虫剂),没有石油,农业产量会暴跌。而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煤炭)并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丰饶,也许能推迟一些时间,但终归这些东西也会有自己的顶峰。
油砂的问题是ERoEI,开采起来就需要耗费很多能量,整个开采过程净输出的能量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