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资源真的很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09:39
中招考生不填报志愿,考试结束后根据成绩均分到市区各高中,同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这种以均分生源为核心的教育均衡模式在新郑市已经推行了11年。

  新郑模式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这一模式为何难以在外地推广?新郑距离真正的教育均衡还有哪些差距?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五所学校抓阄招生

  8月6日,新郑市2007年普通高中均分生源抽签仪式上,该市教体局将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的2950名统招生、2490名扩招生按照中招成绩、男女生比例等分成若干份,3所公办高中和两所分校的校长按所需人数现场抓阄抽取。

  与外地分校不同的是,今年新郑两所分校的招生也被教体局纳入“计划”范围,安排了部分收费和公办学校完全一致的统招生。

  据介绍,新郑两所分校属于民办公助性质,招生规模和人数本应由学校自主确定。

  “我们这样做一方面是惠及市民,部分孩子即使上分校也不用多交钱,一方面也便于各校公平竞争。”新郑市教体局副局长赵二建解释说。

  平均分配的效果

  这种被称为“均贫富”的新郑模式,一开始就有人反对:不让高中挑选优生差生,是否会降低学校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这种模式遏制了不良竞争,鼓励了良性竞争。生源起点一样,3年后的高考,就是教学质量的比试了。”新郑某高中校长评价。

  “这种模式还给那些中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一次提升的机会。”新郑二中校长陈明举例说,去年该校学生张超杰夺得了河南理科高考状元,而他的中招成绩就很一般。

  今年,新郑市考生高考上线率继续领跑郑州各县(市),这种成绩已保持了16年。

  今年3月,教育部部长周济称新郑的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号召其他地区的教育系统向新郑学习。
  “新郑成为河南第一个彻底取消高中阶段择校的城市,这得益于政府推进教育均衡的决心。”赵二建说。

  均衡的是生源还是学校?

  省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明魁认为,新郑应学习安徽省铜陵市,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统一进行均衡分配,当学校的办学水平一致时就无需抓阄了。

  “学校均衡了,生源自然也就均衡了,这是事实,然而学校均衡需要较长时间,生源均衡相对容易实现,新郑是在均生源的同时均学校,两者相互促进。”这是新郑教育界的普遍观点。

  赵二建认为,教育均衡不是绝对的均衡,而是保障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新郑模式的目的就是让更多学生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但是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教育均衡是包括生源、师资、硬件等在内的综合均衡,绝不是仅靠均分生源就能解决的。”他说。

  近年来,新郑在均分生源之余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适当调整几所高中的师资力量,加大对薄弱高中的改造力度等,推进教育均衡的深入。

  新郑模式为何成“特产”?

  2006年4月,郑州市政府在新郑市召开了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重点推介新郑“均贫富”经验。尽管新郑模式受到了各地乃至教育部的肯定,然而到目前为止,全省还没有其他地方借鉴这一举措。

  “郑州的高中学校数量太多,管理归属也很复杂,借鉴新郑模式不现实。”郑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

  赵二建认为,新郑模式不难借鉴,但前提就是采取同步措施保证各校实力相当,“没有这个前提,均分生源就失去了意义”。

  而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则表示:“谁在改革中失去‘利益’和‘特权’,谁就不会对这种改革感兴趣;此外,政府能不能硬起手腕,以及考生及家长的名校情结能否消失,都是教育均衡能否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

  新郑市普高招生均分生源抽签现场。中招考生不填报志愿,考试结束后根据成绩均分到市区各高中,同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这种以均分生源为核心的教育均衡模式在新郑市已经推行了11年。

  新郑模式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这一模式为何难以在外地推广?新郑距离真正的教育均衡还有哪些差距?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五所学校抓阄招生

  8月6日,新郑市2007年普通高中均分生源抽签仪式上,该市教体局将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的2950名统招生、2490名扩招生按照中招成绩、男女生比例等分成若干份,3所公办高中和两所分校的校长按所需人数现场抓阄抽取。

  与外地分校不同的是,今年新郑两所分校的招生也被教体局纳入“计划”范围,安排了部分收费和公办学校完全一致的统招生。

  据介绍,新郑两所分校属于民办公助性质,招生规模和人数本应由学校自主确定。

  “我们这样做一方面是惠及市民,部分孩子即使上分校也不用多交钱,一方面也便于各校公平竞争。”新郑市教体局副局长赵二建解释说。

  平均分配的效果

  这种被称为“均贫富”的新郑模式,一开始就有人反对:不让高中挑选优生差生,是否会降低学校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这种模式遏制了不良竞争,鼓励了良性竞争。生源起点一样,3年后的高考,就是教学质量的比试了。”新郑某高中校长评价。

  “这种模式还给那些中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一次提升的机会。”新郑二中校长陈明举例说,去年该校学生张超杰夺得了河南理科高考状元,而他的中招成绩就很一般。

  今年,新郑市考生高考上线率继续领跑郑州各县(市),这种成绩已保持了16年。

  今年3月,教育部部长周济称新郑的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号召其他地区的教育系统向新郑学习。
  “新郑成为河南第一个彻底取消高中阶段择校的城市,这得益于政府推进教育均衡的决心。”赵二建说。

  均衡的是生源还是学校?

  省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明魁认为,新郑应学习安徽省铜陵市,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统一进行均衡分配,当学校的办学水平一致时就无需抓阄了。

  “学校均衡了,生源自然也就均衡了,这是事实,然而学校均衡需要较长时间,生源均衡相对容易实现,新郑是在均生源的同时均学校,两者相互促进。”这是新郑教育界的普遍观点。

  赵二建认为,教育均衡不是绝对的均衡,而是保障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新郑模式的目的就是让更多学生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但是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教育均衡是包括生源、师资、硬件等在内的综合均衡,绝不是仅靠均分生源就能解决的。”他说。

  近年来,新郑在均分生源之余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适当调整几所高中的师资力量,加大对薄弱高中的改造力度等,推进教育均衡的深入。

  新郑模式为何成“特产”?

  2006年4月,郑州市政府在新郑市召开了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重点推介新郑“均贫富”经验。尽管新郑模式受到了各地乃至教育部的肯定,然而到目前为止,全省还没有其他地方借鉴这一举措。

  “郑州的高中学校数量太多,管理归属也很复杂,借鉴新郑模式不现实。”郑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

  赵二建认为,新郑模式不难借鉴,但前提就是采取同步措施保证各校实力相当,“没有这个前提,均分生源就失去了意义”。

  而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则表示:“谁在改革中失去‘利益’和‘特权’,谁就不会对这种改革感兴趣;此外,政府能不能硬起手腕,以及考生及家长的名校情结能否消失,都是教育均衡能否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

  新郑市普高招生均分生源抽签现场。
看起来对均衡教育的话题不感兴趣啊,
这是家乡发生的一件事情,据说效果很好,上学不用送礼了,许多家长非常满意。不明白十多年来证明很好的做法,为何难以推广,成为“特产”,难道均衡教育真的就这么难吗,阻力究竟来自哪里? 教育主管部门?名校领导?还是其它既得利益者?还是政府?
]]
1、当地的做法首先是均衡教育资源,5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建设基本相同。
2、十多年来,从高考成绩来看, 远远高于其他县市,而且是连续保持十六年;而且多次囊或了省市状元,说明不会埋没成绩优异的学生;
3、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
4、在目前的情况下,多数地方的重点高中成了敛钱的工具和权利的工具。说实话,对于有权和有钱的人来说,上重点高中绝对不是多大的事情,加大教育不平衡。
5、对部分学生呢个来说,初中的成绩不理想,不能说明其智力有问题,高中以后学习成绩赶上去的绝对不是个别现象。
初高中又不是大学,何需名校?一样的课本,一样的内容~~ 初高中所谓的名校,不过是压迫再压迫,封闭再封闭
原帖由 探针 于 2008-9-3 22:01 发表
1、当地的做法首先是均衡教育资源,5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建设基本相同。
2、十多年来,从高考成绩来看, 远远高于其他县市,而且是连续保持十六年;而且多次囊或了省市状元,说明不会埋没成绩优异的学生;
3、高 ...

赞啊 看来要等到其他地方的领导的子女或者孙子孙女高中毕业了才能实行了
等你们的孩子到入学年龄就有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