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我们有足够的能源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32:35
2008年07月11日 14:26南方网
除了石油疯狂之外,铁矿石也成了疯狂的石头,今后煤炭会不会成为疯狂的煤炭?现在不抑制能源需求,后果就是今后更高的能源价格,其经济后果是持续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甚至是滞胀140美元/桶!7月初,国际原油价格又一次创了纪录。世界各国陆续出现了针对油价的抗议和示威,但至今并未改写油价的上升曲线。看起来,中国的司机们远比国际同行幸福——尽管不久前中国宣布将成品油价格每吨上调1000元(人民币),但价格仍只相当于国际价格的60%左右。

现实其实严酷。我们的麻烦丝毫不比别国少,从短期到长期,能源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条件之一。

一个被广泛传播的乐观预测是,考虑到城市化、工业化仍未完成,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的驾驭能力,即使保守估计,中国经济还可以再快速增长30年。只是,这个预测中没有回答:未来快速增长的30年,我们有足够的能源吗?

我所在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最近完成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假定到2020年重工业比例有所下降、能源效率有所提高、城市化水平为60%,如果经济保持每年增长9%,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53亿吨标准煤,大概是2007年的2倍。将经济增长率下调到7%,能源需求将减少到45亿吨标准煤。

2006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而钢材消费量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这些与能源密切相关的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使2003到2007年5年间,中国能源年消费总量都接近双位数增长。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是引起能源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的情形并不是特例。

2006年全国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43%,距离中等收入国家61%、高收入国家78%的差距甚远。按此估计,到2020年,中国大约有3亿人口将迁移进城市居住和工作(相当于目前美国总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钢铁,这些都只能在国内生产——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为中国生产这么多的钢材和水泥。

目前的国际贸易分工也使中国固化在低端高耗能的产业结构中,只要出口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驾马车”,这个产业结构就很难根本改变。

中国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是1.7吨标煤,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6%,美国的17%,日本的32%,英国的35%。根据我们的预测,2020年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大约为3.2吨标煤,仅相当于日本1969年的水平,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在19世纪初已达到10吨标煤。中国显然不能按照美国的高耗能方式发展,但即使像日本一样走节能路线,中国到2020年人均能耗很有可能达到3.2吨标煤。

我们的研究还预计,与能源需求相对应,中国电力装机将在2020年达到15亿千瓦,其中75%是煤炭发电。按此预测,中国2020年的人均用电水平大致是4600千瓦时,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初期、德国70年代初期、英国和日本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韩国90年代后期至2000年的水平。届时75%的煤电意味着需要电煤约27亿吨。

因此,2020年中国年煤炭消费达50亿吨是可能的。假如这一数字是可能的,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还有多少煤炭可用?

2006年底,对中国煤炭储量有三种估计:《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中国探明原煤储量为1145亿吨(指经过详细勘测后可用现有技术开采的储量);国土资源部调整的剩余经济可采原煤储量为1893亿吨(在当时技术经济条件下,扣除已采出的部分,可从探明储量中开采出来的数量);中国统计年鉴的基础原煤储量则是3335亿吨。

如果经济依然高速增长,预测的结果是:按照BP数据计算的中国煤炭探明储量在2035年将被耗尽;按照国土资源部计算的国内煤炭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将在2045年被耗尽;即使相对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的煤炭基础储量也只能使用到2065年。

这些预测包含了多项重要假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重大变化、能源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一次能源利用技术无重大的突破、一次能源储量无重大的发现,以及保持目前的能源进出口水平(包含间接能源)。如果这些假定的前提条件出现变化,那么,预测不一定成为现实。

在这些假定不变时,如果煤炭真的短缺了,中国经济会如何?

直观的结论是中国煤炭不能出问题。

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很大。2006年,美国油气占其能源消费总量近64.8%,中国只有23.4%;全球石油需求总量中,美国占24%,中国仅占8.7%。油价快速上涨对发达国家的冲击会大一些。当然,中国因油价上涨而遭受的损失也不小:目前油价每涨一美元,中国每年就得多付十多亿美元的辛苦钱(多少双鞋子?)。但是,真正可以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创的是煤炭价格上涨——中国煤炭消费已占全球总量的40%。

理论上,石油和煤炭不会用完。资源的稀缺将以价格来体现,价格会上涨,直至有效的能源替代出现。按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进一步说,一旦中国出现煤炭短缺而需大量进口,将对国际煤价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现在把煤炭的低价体现在钢铁等高耗能产品上,将它们大量出口,煤炭短缺时再以几倍高价买煤回来,我们是不是白辛苦在为人打工?

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不要让年煤炭需求达到50亿吨。如此大量的煤炭烘烤经济,经济是要出问题的。想一想相应的交通和环境问题,经济增长会因此打怎样的折扣?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能源资源是有限的,但没人知道这个限度是多少。比如,原油、煤炭、天然气的探明可采储量会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增加,而且随着能源价格上涨,新的开采技术还将使原来不经济的开采变得经济可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因为本身成本下降和矿物能源价格上涨得到大量开发。中国未来的能源问题或许没有那么严重。

但对能源供给持不谨慎的乐观,并无益处。目前确认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总量太小和价格过高,因而不能有效替代。如果不对能源需求加以控制,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不需要短缺出现,稀缺预期本身就足以推动能源价格上涨。现在不抑制能源需求,后果就是今后更高的能源价格,其经济后果是持续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甚至是滞胀。

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的人均能耗还很低,经济增长、城市化和提高生活水平会提高能源消费量,中国能源消费的上升空间还比较大。由于人口众多,一旦消费增长,任何资源都将稀缺。

小国的能源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满足而不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但中国不同。一旦出现大量稀缺,必将推动国际价格上涨。美国还有很多煤炭,但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价格卖给你。现今,除了石油疯狂之外,铁矿石也已经成了疯狂的石头,今后煤炭会不会成为疯狂的煤炭?中国长久可靠的能源安全应当立足于国内储备,因为只有国内的能源才是价格和数量最终可控的。战略上需要考虑尽可能保持国内能源储备充足,需要限制能源以及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以及尽可能利用国外的能源资源。

若不抑制需求,中国的能源稀缺可能会比其他国家严重,节能是中国国情的需要。节能的中心问题是能源价格。不想让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就必须合理控制需求。主流能源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会日益增强。只有将需求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价格才可能下行或不上涨很快。由于能源需求的“刚”性,发展中国家 (“后来”能源消费国)的需求会增长较快,在全球能源需求中所占的权重将日益增大。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替代,当总需求量大到足以导致稀缺预期时,推动需求快速增长的不是供给,而是价格。如果各国政府能源政策不当,能源价格将继续上行。

目前,无论是已知的,还是猜测的能源来源以及期望的技术进步,都不足以消除我们对能否有供给充裕、价格合理的能源和环境来支持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担忧。2008年07月11日 14:26南方网
除了石油疯狂之外,铁矿石也成了疯狂的石头,今后煤炭会不会成为疯狂的煤炭?现在不抑制能源需求,后果就是今后更高的能源价格,其经济后果是持续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甚至是滞胀140美元/桶!7月初,国际原油价格又一次创了纪录。世界各国陆续出现了针对油价的抗议和示威,但至今并未改写油价的上升曲线。看起来,中国的司机们远比国际同行幸福——尽管不久前中国宣布将成品油价格每吨上调1000元(人民币),但价格仍只相当于国际价格的60%左右。

现实其实严酷。我们的麻烦丝毫不比别国少,从短期到长期,能源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条件之一。

一个被广泛传播的乐观预测是,考虑到城市化、工业化仍未完成,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的驾驭能力,即使保守估计,中国经济还可以再快速增长30年。只是,这个预测中没有回答:未来快速增长的30年,我们有足够的能源吗?

我所在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最近完成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假定到2020年重工业比例有所下降、能源效率有所提高、城市化水平为60%,如果经济保持每年增长9%,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53亿吨标准煤,大概是2007年的2倍。将经济增长率下调到7%,能源需求将减少到45亿吨标准煤。

2006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而钢材消费量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这些与能源密切相关的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使2003到2007年5年间,中国能源年消费总量都接近双位数增长。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是引起能源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的情形并不是特例。

2006年全国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43%,距离中等收入国家61%、高收入国家78%的差距甚远。按此估计,到2020年,中国大约有3亿人口将迁移进城市居住和工作(相当于目前美国总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钢铁,这些都只能在国内生产——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为中国生产这么多的钢材和水泥。

目前的国际贸易分工也使中国固化在低端高耗能的产业结构中,只要出口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驾马车”,这个产业结构就很难根本改变。

中国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是1.7吨标煤,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6%,美国的17%,日本的32%,英国的35%。根据我们的预测,2020年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大约为3.2吨标煤,仅相当于日本1969年的水平,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在19世纪初已达到10吨标煤。中国显然不能按照美国的高耗能方式发展,但即使像日本一样走节能路线,中国到2020年人均能耗很有可能达到3.2吨标煤。

我们的研究还预计,与能源需求相对应,中国电力装机将在2020年达到15亿千瓦,其中75%是煤炭发电。按此预测,中国2020年的人均用电水平大致是4600千瓦时,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初期、德国70年代初期、英国和日本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韩国90年代后期至2000年的水平。届时75%的煤电意味着需要电煤约27亿吨。

因此,2020年中国年煤炭消费达50亿吨是可能的。假如这一数字是可能的,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还有多少煤炭可用?

2006年底,对中国煤炭储量有三种估计:《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中国探明原煤储量为1145亿吨(指经过详细勘测后可用现有技术开采的储量);国土资源部调整的剩余经济可采原煤储量为1893亿吨(在当时技术经济条件下,扣除已采出的部分,可从探明储量中开采出来的数量);中国统计年鉴的基础原煤储量则是3335亿吨。

如果经济依然高速增长,预测的结果是:按照BP数据计算的中国煤炭探明储量在2035年将被耗尽;按照国土资源部计算的国内煤炭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将在2045年被耗尽;即使相对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的煤炭基础储量也只能使用到2065年。

这些预测包含了多项重要假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重大变化、能源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一次能源利用技术无重大的突破、一次能源储量无重大的发现,以及保持目前的能源进出口水平(包含间接能源)。如果这些假定的前提条件出现变化,那么,预测不一定成为现实。

在这些假定不变时,如果煤炭真的短缺了,中国经济会如何?

直观的结论是中国煤炭不能出问题。

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很大。2006年,美国油气占其能源消费总量近64.8%,中国只有23.4%;全球石油需求总量中,美国占24%,中国仅占8.7%。油价快速上涨对发达国家的冲击会大一些。当然,中国因油价上涨而遭受的损失也不小:目前油价每涨一美元,中国每年就得多付十多亿美元的辛苦钱(多少双鞋子?)。但是,真正可以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创的是煤炭价格上涨——中国煤炭消费已占全球总量的40%。

理论上,石油和煤炭不会用完。资源的稀缺将以价格来体现,价格会上涨,直至有效的能源替代出现。按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进一步说,一旦中国出现煤炭短缺而需大量进口,将对国际煤价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现在把煤炭的低价体现在钢铁等高耗能产品上,将它们大量出口,煤炭短缺时再以几倍高价买煤回来,我们是不是白辛苦在为人打工?

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不要让年煤炭需求达到50亿吨。如此大量的煤炭烘烤经济,经济是要出问题的。想一想相应的交通和环境问题,经济增长会因此打怎样的折扣?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能源资源是有限的,但没人知道这个限度是多少。比如,原油、煤炭、天然气的探明可采储量会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增加,而且随着能源价格上涨,新的开采技术还将使原来不经济的开采变得经济可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因为本身成本下降和矿物能源价格上涨得到大量开发。中国未来的能源问题或许没有那么严重。

但对能源供给持不谨慎的乐观,并无益处。目前确认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总量太小和价格过高,因而不能有效替代。如果不对能源需求加以控制,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不需要短缺出现,稀缺预期本身就足以推动能源价格上涨。现在不抑制能源需求,后果就是今后更高的能源价格,其经济后果是持续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甚至是滞胀。

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的人均能耗还很低,经济增长、城市化和提高生活水平会提高能源消费量,中国能源消费的上升空间还比较大。由于人口众多,一旦消费增长,任何资源都将稀缺。

小国的能源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满足而不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但中国不同。一旦出现大量稀缺,必将推动国际价格上涨。美国还有很多煤炭,但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价格卖给你。现今,除了石油疯狂之外,铁矿石也已经成了疯狂的石头,今后煤炭会不会成为疯狂的煤炭?中国长久可靠的能源安全应当立足于国内储备,因为只有国内的能源才是价格和数量最终可控的。战略上需要考虑尽可能保持国内能源储备充足,需要限制能源以及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以及尽可能利用国外的能源资源。

若不抑制需求,中国的能源稀缺可能会比其他国家严重,节能是中国国情的需要。节能的中心问题是能源价格。不想让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就必须合理控制需求。主流能源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会日益增强。只有将需求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价格才可能下行或不上涨很快。由于能源需求的“刚”性,发展中国家 (“后来”能源消费国)的需求会增长较快,在全球能源需求中所占的权重将日益增大。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替代,当总需求量大到足以导致稀缺预期时,推动需求快速增长的不是供给,而是价格。如果各国政府能源政策不当,能源价格将继续上行。

目前,无论是已知的,还是猜测的能源来源以及期望的技术进步,都不足以消除我们对能否有供给充裕、价格合理的能源和环境来支持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担忧。
我从来不考虑这样的问题,
有政府呢.
温家宝比我们更着急,更担心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能源.
就像股市一样,
股市牛的时候,我不担心经济会突然崩溃,
股市不牛的时候我也不认为经济接近崩溃,
因为政府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就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任凭股市疯涨肯定是能控制
任凭股市狂跌肯定也是心里有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