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官方对岳飞的评价是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46:43
元朝官方对岳飞的评价是英雄


元朝统一全国后,官方对岳飞态度及评价如何?有关这方面的直接资料,传世的并不多见。但是,仍可以从这些少许遗存资料和相关材料中,较为准确地了解到元朝官方对岳飞的态度和评价。

元朝灭亡南宋后,对原属南宋的臣民有明确的政策。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曾颁布一份安抚亡宋臣民的诏书,可以反映元朝政府对前朝的态度。现引录于下:


间者,行中书省右丞相伯颜遣使来奏,宋母后、幼主暨大臣百官,已于正月十八日斋玺表绶奉并降附。朕惟自古降王必有朝觐之礼,已遣使特往迎致。尔等各守职业,其勿妄生疑畏。凡归附前犯罪,悉从原免;公私逋欠,不得徵理。应抗拒王师及逃往啸聚者,并赦其罪。百官有司、诸邸第、三学、寺、监、秘省、史馆及禁卫诸司,各宜安居。所在山林河泊,除巨木花果外,余物权免征税。秘书省图书,太常寺祭器、乐器、法服、乐工、卤簿、仪卫,宗正谱牒,天文地理图册,凡典故文字,并户口版籍,尽仰收拾。前代圣贤之后,高尚儒、医、僧、道、卜巫,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以名闻。名山大川,寺观庙宇,并前代名人遗迹,不许拆毁。鳏寡孤独不能自存之人,量加赡给。1



在改朝换代之后,元朝政府明确地宣布了对原宋臣民政策,而且实际上也是遵守的诺言的。优待前贤之后,保护寺观庙宇和前代名人遗迹等等,都是做得很不错的。尤其对原南宋封授的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并未有拆毁的举动。元朝政府对于岳飞不仅给与封谥,而支持对杭州的岳庙及坟墓的修缮。对此,元人陶宗仪曾有记述,现转录于下:


岳武穆王飞墓,在杭栖霞岭下,王之子云祔焉。自国初以来,坟渐倾圮。江州岳氏讳士迪者,于王为六世孙,与宜兴州岳氏通谱,合力以起废,庙与寺复完美。久之,王之诸孙有为僧者,居坟之西,为其废坏,庙与寺靡有孑遗,天台僧可观以诉于官。时何君颐贞为湖州推官,柯君敬仲九思以书白其事,田之没于人者复归,然庙与寺无寸椽片瓦。会李君全初为杭总管府经历,慨然以兴废为己任。而郑君明德,元佑为作疏语曰:西湖北山褒忠演禅寺,窥见故宋赠太师武穆岳鄂王,忠孝绝人,功名盖世,方略如霍骠姚,不逢汉武,徒结志于亡家,意气如祖豫州,乃遇晋元,空誓言于击楫。赐墓田栖霞岭下,建祀祠秋水观西。落日鼓钟,长为声冤于草木。空山香火,犹将荐爽于渊泉。岂期破荡子孙,尽坏久长规制。典祊田,堕佛宇,春秋无所烝尝。塞墓道,毁神栖,风雨遂颓庙貌。休留夜啼拱木,踯躅春开断垣。落泪路人,事关世教。盖忠臣烈士,每诏条有致祭之文。岂狂子野僧,搀国典出募缘之疏。望明有司告之台省,冀圣天子锡之珪璋。褒忠义在天之灵,激死生为臣之劝。周武封比干墓,事著遗经。唐宗建白起祠,恩覃异代。疏成,郡人王华一力兴建,于是寺与庙又复完美。且杭州路申明浙省,转咨中书,以求褒赠。适赵公子期在礼部,倡议奏闻,降命敕封并如宋,止加“保义”二字。2


以上资料反映出,元朝政府在灭宋后,不仅没有废止宋对岳飞封号,而“降命敕封并如宋,止加‘保义’二字。”在岳飞原有的封号上添增谥文,以示褒奖。另外,陶氏在记述入元后,岳飞寺庙由衰败到修葺情况的同时,也表彰了地方官员为收回岳庙的旧田产和新赐墓田等所做的工作。说明元朝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官吏是把岳飞作为忠臣烈士加以推崇的。根据元朝祭祀规定,岳飞当属于被崇祭祀的对象。《元典章》中载有多件元朝崇祭祀的诏旨,现选录世祖、武宗两件如下:


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钦奉诏条内一款,五岳四渎,遣使诣祠致祭;其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烈士载在祀典者,所在长吏,除常祀外,择日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理。钦此。


至大四年(1311)正月初五日,钦奉祀南郊,诏书内一款,岳镇海渎,已议加封遣使致祭;其路府州县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在祀典者,各具事迹申闻,次第加封。除常祀外,主者施行,严加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葺。3



从以上诏令来看,元朝政府对前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的祭祀及庙宇修复是有所规定的。因此,元朝杭州地方官对岳飞庙宇的修复和祭祀,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原因,而属于职责份内之事。


元朝不仅保护先贤遗迹,而且优待先贤之后。这一政策,在岳飞后人身上也有体现。早在元太宗统治时期,蒙古灭金占领中原后,曾访得宋鄂王飞后、汤阴人岳珍,授予许州长官。1岳飞六世孙岳浚,于元成宗大德间,曾任石门县尉。英宗至治年间,任松阳县惠洽巡检司长官的岳自修,“字德敏,宋太师鄂忠武王五世诸孙,今为常之宜兴人”。2岳氏常州路宜兴州这一支血脉,是“岳王弟经略使之孙,自九江来居,由宋而元,子孙蕃衍,文物之盛,拔萃同里”,元代已是“常之望族”。3岳飞死后数年,其孙岳珂曾编辑岳飞传记资料,定名《金佗稡编》,后原刻散佚,元至正二十三年(1361),“江浙行省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行枢密事吴陵张公,命断事官经历吴郡朱元佑重刻之”。4由此可见,元朝对岳飞是尊崇的。



最能反映元朝政府对岳飞评价的资料,还当属《宋史.岳飞传》。由元代国家组织修撰的《宋史》,是二十四史中一部官修正史。《宋史》对岳飞的评价,集中反映在该书的列传《岳飞传》中(杨再兴、牛皋、张宪等传也多有涉及)。可以说,《宋史.岳飞传》基本上反映了元朝官方观点。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元朝史官对岳飞的评价:


一是《岳飞传》在整个《宋史》列传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宋史》列传共225卷,其编纂原则是:“人臣有大功者,虽父子各传。余以类相从,或数人共一传”。编纂体例分类是:“后妃、宗室、外戚、群臣、杂传”。5《岳飞传》列于124卷,隶属群臣类。而且群臣类中,各人亦以类相从。于是,岳飞被归入南宋军事将领类中。在入传的南宋军事将领中,岳飞名列第二,仅次于韩世忠之后。而且,岳飞与其子岳云独占一卷。足见岳飞在元朝史官眼中的地位。




二是赞许岳飞的人品。在《岳飞传》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岳飞传》开篇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6岳飞不仅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老师周同终生不忘,“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本传说,“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等等,这类歌颂岳飞品德高尚之处颇多,其中以岳飞对待其子岳云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岳云年十二,即随军征战。“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襄汉平,功在第一,飞不言。……杨么平,功在第一,又不上。张浚廉得其实,曰:‘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为得为公也。’奏乞推异数,飞力辞不受。尝以特旨迁三资,飞辞曰:‘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沾一级,男遽躐崇资,何以服众?’累表不受。颍昌大战,无虑十数,出入行阵,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以功迁忠州防御使,飞又辞;命带御器械,飞又力辞之。”由于岳飞屡次从中作梗,使岳云职位“终左武大夫、提举醴泉观”。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元朝史官把岳飞描写成一个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物。




三是推崇岳飞思想境界。本传中录有不少岳飞的言论,不难看出史官是想以此表现岳飞思想境界的。如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又如,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再如,“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通过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





四是表彰岳飞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本传记述了许多为国为民不避祸福的事迹。如早年岳飞以秉义郎之职,上书数千言,批评权臣黄潜善、汪伯彦不图恢复,一味奉帝南逃,并要求高宗亲率六军北上,收复失地。结果,“书闻,以越职夺官归”。秦桧坚持与金议和,岳飞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国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结果“桧衔之”。原岳飞部将李宝陷于金,后从海道归宋,被韩世忠留之,李宝痛哭愿归岳飞麾下。韩世忠将此事写信告知岳飞,岳飞回复说:“均为国家,何分彼此?”这种做事完全从国家利益出发,使“世忠叹服”。在敌军进犯之时,岳飞有时带病出征,“时飞苦寒嗽,力疾而行”。本传中以岳飞背部刺字最为感人。“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此外,诸如“复仇报国” 这类表现岳飞常怀报国之心的言行,在本传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五是对岳飞的军事才能推崇备至。本传分量最重的部分,当属表现岳飞军事成就方面。用现代军事术语来概括本传所表述岳飞军事成就,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丰富的战争实践。本传从岳飞宣和四年应募入伍始,详尽地叙述了他“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的参战经历。据本传统计,岳飞参与较大的战斗六十余次。基本反映出岳飞“自结发从军,大约经百战,未尝败北”的战绩。1岳飞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成为南宋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二)卓越的军队建设。本传中对岳飞在治军方面成就是大加肯定的。对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赏罚分明等方面都不乏记述。如说岳飞训练军队十分严格,平时常按实战和临战进行训练。如骑兵训练,“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岳飞通过严肃纪律来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为此制定了许多律条。如“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循”。在作战中贯彻“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的原则。岳飞从严治军,训练出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并且保持了“冻死不拆屋,饿死卤掠”的严明纪律,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三)富有哲理的军事思想。本传不仅称道岳飞的治军风范,更盛赞他善于谋略和灵活用兵。岳飞要求将士除了有勇敢战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发挥谋略的作用。早年,岳飞为张所部将时就说过:“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2强调作战要谋略在先。以后,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时,对谋略的认识更加深刻。《金佗续编》亦载有岳飞对谋略的看法,他曾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无勇,而患无谋”。3本传说岳飞也很注重灵活用兵,不赞同将帅作战按照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的做法,认为阵图乃定局,而战场千变万化,“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使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种根据作战情况灵活运用战法的思想,对岳家军多次战胜金军起了不小的作用。在岳飞的指挥下,岳家军“皆可以一当十百”,所向无敌,就连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4




除以上我们归纳几点之外,《岳飞传》末所附之“论”,是元朝官方对岳飞所做出一个带结论性地评价。“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岳飞传》对岳飞的这一评论,与《宋史.高宗本纪》中的评论是相对应的。《高宗本纪》:“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联系元朝史官把秦桧列入《奸臣传》,并对其杀害岳飞、与金议和等卖国行径进行鞭鞑,说明元朝官方在此问题上是非是很明确的,对正义与邪恶的看法也是符合中国传统标准的。总之,元代官方对岳飞的评价是很高的,并未因为岳飞是汉人而诋毁其成就。同时,亦未因南宋曾为敌国,而曲解前代宋金之战。元朝官方对岳飞的评价是英雄


元朝统一全国后,官方对岳飞态度及评价如何?有关这方面的直接资料,传世的并不多见。但是,仍可以从这些少许遗存资料和相关材料中,较为准确地了解到元朝官方对岳飞的态度和评价。

元朝灭亡南宋后,对原属南宋的臣民有明确的政策。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曾颁布一份安抚亡宋臣民的诏书,可以反映元朝政府对前朝的态度。现引录于下:


间者,行中书省右丞相伯颜遣使来奏,宋母后、幼主暨大臣百官,已于正月十八日斋玺表绶奉并降附。朕惟自古降王必有朝觐之礼,已遣使特往迎致。尔等各守职业,其勿妄生疑畏。凡归附前犯罪,悉从原免;公私逋欠,不得徵理。应抗拒王师及逃往啸聚者,并赦其罪。百官有司、诸邸第、三学、寺、监、秘省、史馆及禁卫诸司,各宜安居。所在山林河泊,除巨木花果外,余物权免征税。秘书省图书,太常寺祭器、乐器、法服、乐工、卤簿、仪卫,宗正谱牒,天文地理图册,凡典故文字,并户口版籍,尽仰收拾。前代圣贤之后,高尚儒、医、僧、道、卜巫,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以名闻。名山大川,寺观庙宇,并前代名人遗迹,不许拆毁。鳏寡孤独不能自存之人,量加赡给。1



在改朝换代之后,元朝政府明确地宣布了对原宋臣民政策,而且实际上也是遵守的诺言的。优待前贤之后,保护寺观庙宇和前代名人遗迹等等,都是做得很不错的。尤其对原南宋封授的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并未有拆毁的举动。元朝政府对于岳飞不仅给与封谥,而支持对杭州的岳庙及坟墓的修缮。对此,元人陶宗仪曾有记述,现转录于下:


岳武穆王飞墓,在杭栖霞岭下,王之子云祔焉。自国初以来,坟渐倾圮。江州岳氏讳士迪者,于王为六世孙,与宜兴州岳氏通谱,合力以起废,庙与寺复完美。久之,王之诸孙有为僧者,居坟之西,为其废坏,庙与寺靡有孑遗,天台僧可观以诉于官。时何君颐贞为湖州推官,柯君敬仲九思以书白其事,田之没于人者复归,然庙与寺无寸椽片瓦。会李君全初为杭总管府经历,慨然以兴废为己任。而郑君明德,元佑为作疏语曰:西湖北山褒忠演禅寺,窥见故宋赠太师武穆岳鄂王,忠孝绝人,功名盖世,方略如霍骠姚,不逢汉武,徒结志于亡家,意气如祖豫州,乃遇晋元,空誓言于击楫。赐墓田栖霞岭下,建祀祠秋水观西。落日鼓钟,长为声冤于草木。空山香火,犹将荐爽于渊泉。岂期破荡子孙,尽坏久长规制。典祊田,堕佛宇,春秋无所烝尝。塞墓道,毁神栖,风雨遂颓庙貌。休留夜啼拱木,踯躅春开断垣。落泪路人,事关世教。盖忠臣烈士,每诏条有致祭之文。岂狂子野僧,搀国典出募缘之疏。望明有司告之台省,冀圣天子锡之珪璋。褒忠义在天之灵,激死生为臣之劝。周武封比干墓,事著遗经。唐宗建白起祠,恩覃异代。疏成,郡人王华一力兴建,于是寺与庙又复完美。且杭州路申明浙省,转咨中书,以求褒赠。适赵公子期在礼部,倡议奏闻,降命敕封并如宋,止加“保义”二字。2


以上资料反映出,元朝政府在灭宋后,不仅没有废止宋对岳飞封号,而“降命敕封并如宋,止加‘保义’二字。”在岳飞原有的封号上添增谥文,以示褒奖。另外,陶氏在记述入元后,岳飞寺庙由衰败到修葺情况的同时,也表彰了地方官员为收回岳庙的旧田产和新赐墓田等所做的工作。说明元朝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官吏是把岳飞作为忠臣烈士加以推崇的。根据元朝祭祀规定,岳飞当属于被崇祭祀的对象。《元典章》中载有多件元朝崇祭祀的诏旨,现选录世祖、武宗两件如下:


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钦奉诏条内一款,五岳四渎,遣使诣祠致祭;其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烈士载在祀典者,所在长吏,除常祀外,择日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理。钦此。


至大四年(1311)正月初五日,钦奉祀南郊,诏书内一款,岳镇海渎,已议加封遣使致祭;其路府州县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在祀典者,各具事迹申闻,次第加封。除常祀外,主者施行,严加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葺。3



从以上诏令来看,元朝政府对前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的祭祀及庙宇修复是有所规定的。因此,元朝杭州地方官对岳飞庙宇的修复和祭祀,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原因,而属于职责份内之事。


元朝不仅保护先贤遗迹,而且优待先贤之后。这一政策,在岳飞后人身上也有体现。早在元太宗统治时期,蒙古灭金占领中原后,曾访得宋鄂王飞后、汤阴人岳珍,授予许州长官。1岳飞六世孙岳浚,于元成宗大德间,曾任石门县尉。英宗至治年间,任松阳县惠洽巡检司长官的岳自修,“字德敏,宋太师鄂忠武王五世诸孙,今为常之宜兴人”。2岳氏常州路宜兴州这一支血脉,是“岳王弟经略使之孙,自九江来居,由宋而元,子孙蕃衍,文物之盛,拔萃同里”,元代已是“常之望族”。3岳飞死后数年,其孙岳珂曾编辑岳飞传记资料,定名《金佗稡编》,后原刻散佚,元至正二十三年(1361),“江浙行省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行枢密事吴陵张公,命断事官经历吴郡朱元佑重刻之”。4由此可见,元朝对岳飞是尊崇的。



最能反映元朝政府对岳飞评价的资料,还当属《宋史.岳飞传》。由元代国家组织修撰的《宋史》,是二十四史中一部官修正史。《宋史》对岳飞的评价,集中反映在该书的列传《岳飞传》中(杨再兴、牛皋、张宪等传也多有涉及)。可以说,《宋史.岳飞传》基本上反映了元朝官方观点。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元朝史官对岳飞的评价:


一是《岳飞传》在整个《宋史》列传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宋史》列传共225卷,其编纂原则是:“人臣有大功者,虽父子各传。余以类相从,或数人共一传”。编纂体例分类是:“后妃、宗室、外戚、群臣、杂传”。5《岳飞传》列于124卷,隶属群臣类。而且群臣类中,各人亦以类相从。于是,岳飞被归入南宋军事将领类中。在入传的南宋军事将领中,岳飞名列第二,仅次于韩世忠之后。而且,岳飞与其子岳云独占一卷。足见岳飞在元朝史官眼中的地位。




二是赞许岳飞的人品。在《岳飞传》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岳飞传》开篇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6岳飞不仅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老师周同终生不忘,“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本传说,“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等等,这类歌颂岳飞品德高尚之处颇多,其中以岳飞对待其子岳云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岳云年十二,即随军征战。“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襄汉平,功在第一,飞不言。……杨么平,功在第一,又不上。张浚廉得其实,曰:‘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为得为公也。’奏乞推异数,飞力辞不受。尝以特旨迁三资,飞辞曰:‘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沾一级,男遽躐崇资,何以服众?’累表不受。颍昌大战,无虑十数,出入行阵,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以功迁忠州防御使,飞又辞;命带御器械,飞又力辞之。”由于岳飞屡次从中作梗,使岳云职位“终左武大夫、提举醴泉观”。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元朝史官把岳飞描写成一个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物。




三是推崇岳飞思想境界。本传中录有不少岳飞的言论,不难看出史官是想以此表现岳飞思想境界的。如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又如,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再如,“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通过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





四是表彰岳飞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本传记述了许多为国为民不避祸福的事迹。如早年岳飞以秉义郎之职,上书数千言,批评权臣黄潜善、汪伯彦不图恢复,一味奉帝南逃,并要求高宗亲率六军北上,收复失地。结果,“书闻,以越职夺官归”。秦桧坚持与金议和,岳飞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国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结果“桧衔之”。原岳飞部将李宝陷于金,后从海道归宋,被韩世忠留之,李宝痛哭愿归岳飞麾下。韩世忠将此事写信告知岳飞,岳飞回复说:“均为国家,何分彼此?”这种做事完全从国家利益出发,使“世忠叹服”。在敌军进犯之时,岳飞有时带病出征,“时飞苦寒嗽,力疾而行”。本传中以岳飞背部刺字最为感人。“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此外,诸如“复仇报国” 这类表现岳飞常怀报国之心的言行,在本传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五是对岳飞的军事才能推崇备至。本传分量最重的部分,当属表现岳飞军事成就方面。用现代军事术语来概括本传所表述岳飞军事成就,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丰富的战争实践。本传从岳飞宣和四年应募入伍始,详尽地叙述了他“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的参战经历。据本传统计,岳飞参与较大的战斗六十余次。基本反映出岳飞“自结发从军,大约经百战,未尝败北”的战绩。1岳飞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成为南宋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二)卓越的军队建设。本传中对岳飞在治军方面成就是大加肯定的。对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赏罚分明等方面都不乏记述。如说岳飞训练军队十分严格,平时常按实战和临战进行训练。如骑兵训练,“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岳飞通过严肃纪律来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为此制定了许多律条。如“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循”。在作战中贯彻“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的原则。岳飞从严治军,训练出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并且保持了“冻死不拆屋,饿死卤掠”的严明纪律,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三)富有哲理的军事思想。本传不仅称道岳飞的治军风范,更盛赞他善于谋略和灵活用兵。岳飞要求将士除了有勇敢战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发挥谋略的作用。早年,岳飞为张所部将时就说过:“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2强调作战要谋略在先。以后,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时,对谋略的认识更加深刻。《金佗续编》亦载有岳飞对谋略的看法,他曾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无勇,而患无谋”。3本传说岳飞也很注重灵活用兵,不赞同将帅作战按照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的做法,认为阵图乃定局,而战场千变万化,“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使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种根据作战情况灵活运用战法的思想,对岳家军多次战胜金军起了不小的作用。在岳飞的指挥下,岳家军“皆可以一当十百”,所向无敌,就连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4




除以上我们归纳几点之外,《岳飞传》末所附之“论”,是元朝官方对岳飞所做出一个带结论性地评价。“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岳飞传》对岳飞的这一评论,与《宋史.高宗本纪》中的评论是相对应的。《高宗本纪》:“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联系元朝史官把秦桧列入《奸臣传》,并对其杀害岳飞、与金议和等卖国行径进行鞭鞑,说明元朝官方在此问题上是非是很明确的,对正义与邪恶的看法也是符合中国传统标准的。总之,元代官方对岳飞的评价是很高的,并未因为岳飞是汉人而诋毁其成就。同时,亦未因南宋曾为敌国,而曲解前代宋金之战。
蒙古人倒是实心眼
据说为了信守不枉杀一人的承诺
全国四年内没有死刑犯。。。。。
所以说到元朝
我更多是敬重
尽管智慧上差了点
但起码不下作,憨直的可爱
元朝的确是信守承诺,为了保护宋理宗遗骸所以就把他尸体挖出来脑袋用药水泡制挂在脖子上

忽悠谁呢?:L
元朝抬高岳飞用心险恶.
因为岳飞是大英雄,大忠臣,所以宋朝杀了他就是大冤案,大罪恶,所以宋朝十恶不赦,理当灭绝.所以元朝灭亡宋朝是替天行道,伸张正义.元朝才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所以说元朝清朝用心歹毒啊.就好比你小时侯你爸爸因为你顽皮打了你一顿,仇人就鼓吹这件事,把你爸爸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替你出气.但你做儿子的就好受么?
很正常,岳飞打击的是蒙古的敌人女真而不是蒙古,犯不着对他怎样。
关键要看怎么评价金兀术!:D
原帖由 中国闪电 于 2008-7-5 15:50 发表
很正常,岳飞打击的是蒙古的敌人女真而不是蒙古,犯不着对他怎样。

岳飞打击的外族,蒙古当然也算是。
元朝官方对文天祥的评价是什么?
  引子
  本文对岳飞本身的生平,史迹不与置评,关注的是历朝历代,隐在岳飞身后的制作人们。
  
  南宋,从高,秦时的铁案一桩,到孝宗后的平反,乃至之后,关于岳飞的叙述,始终处于一种半温不火的尴尬境遇中。即便在岳飞之孙,时任户部侍郎的岳坷所修之《金陀粹编》里,关于岳飞之死,依旧隐讳,叙述的重点只在于其生前抗金事迹。终宋一朝,既有强烈的恢复情结,又不能不避高宗之讳,岳飞始终不能走上神坛。
  
  元朝,蒙元是一个特殊的朝代,论出身,蒙古本身也属于胡人系统,因此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政府行为的祭祀褒扬活动,不过,毕竟鉴于年代之不同,加之岳飞所抗之金国和蒙古的祖宗也有世仇,所以有元以来,整个是处于政府不鼓励,民间随你去的态势中。有意思的是,蒙古人好像对文史,舆论掌控的什么文治手段的确不感什么兴趣,或是说不在行。所以其所修的《宋,辽,金》史,虽挂丞相脱脱之名,实际主修的却是宋,金之遗臣,因此在元版的《宋史》里,偶们居然看到这样的叙述“岳飞文武兼备,一代岂多见哉,高宗忍自弃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摆明了是吃元朝饭,想宋朝事的史官所修。在汉族士大夫的眼里,凡是汉人主政的年代就号称是所谓的“唐诗,宋词,汉文章”,一到了胡人王朝,即便是元曲,清戏之类的戏曲繁荣,也是倡优横行,末世景象。当然这并不代表汉族文人不借曲言志,文人从事编曲的大有人在,如此一来,戏码就别有看头,如《宋大将岳飞尽忠报国》一类的南戏,风靡一时,台上演的,底下看的汉人当然是心知肚明,可怜的是,蒙籍戏迷,FANS们也傻乎乎跟着一块喊好,实在是欺人太甚。
  
  朱明,有句话叫做“守得云开见月明”,用来形容岳飞在明朝的待遇那是再合适不过。洪武年间,岳飞受封为“武穆”,“历代三十七位名臣”之一,“靖魔大帝”,从祭历代帝王之太祀殿,此后封号是一路追加,特别是土木之变后,英宗北狩,举国震动。朝野间,都以靖康为鉴,于是一窝蜂的赶去拜神(中国人就这点,喜欢临时抱佛脚),各地建庙,刊布文集,文人题咏,纷至沓来。再往后,后金崛起,那就更要拜祖先了。岳飞的封号,创记录的达到“三界伏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的高度。可惜的是,烧香也没带来好运气,明朝两线作战,倒底还是罩不住,彩票最后还是被多尔衮中走了。
  
  大清,国朝初建,玩的是宝刀烈马,讲的是“留发不留头”,世仇鹏举,也就只有靠边站了,除了不要命的,再没谁敢往岳庙边上凑活了。雍正年间,干脆,把岳飞迁出了武庙。直到乾隆时,才有了微妙的变化。姜还是老的辣,在密布文网屡兴大狱的同时,弘历同学六次南巡,数度驾幸岳庙,题咏不断。抄几首,鉴赏一下:“读史常思忠孝诚,重瞻冢树拱佳城。莫须有狱何须很,义所重人死所轻。梓里秋风还忆昨,石门古月增如生。夜台犹切偏安愤,想对余杭气未平”。要不是看了落款是陈弘历,偶还以为是天地会陈近南写的。再看一段乾隆所撰《岳武穆论》“......夫以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皆能之,乃加之以文武皆备,仁智并施,精忠无贰,则古名将亦未有逮焉。知君命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侩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兵于分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侩手,而天下后世仰望,风烈实与日月争光”。至此而后,钱彩所写《说岳》也一并开禁。不过关键在于,钦定宣传大纲规定,关于岳飞的叙述,一是突出忠君概念,二是淡化宋金争战。好一招诛心,就冲这一点,清朝的统驭手段就比当年蒙元强,活该打破“胡人无百年之国运”这一诅咒。
  
  好景毕竟不长,国内的超稳定结构毕竟挡不住晚清的风云激荡。岳飞再次被海外流亡的革命党人,捧上神坛。说来有趣,首先想到岳飞的却是日本人。1903年,日本学者世川仲郎写了一本叫做《中国第一大伟人岳飞》的著作,刊行量相当大,正好被留日清国留学生看见,如获至宝,于是革命党借机再铸国魂,各种民族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而起。譬如安徽中学教员陈仲甫(独秀)搞的岳王会,江浙陶成章等的龙华会,统统都以岳飞为精神领袖,试看他们的会章:“凡入会,必供少保忠武王岳爷爷神位于中央,左首列杨将军再兴之神位,右首列牛皋之神位,左下列王将军佐之神位,右下列施义士全之神位,供三牲......刺左臂,歃血盟,祭文(黄纸写),四起四拜,誓毕,斩鸡头......”据说每次行事,都要重复以上程序。好像全世界民粹组织,远说当年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黑手党,近说哈马斯等等恐怖组织,都有类似行为,唯一的不同在于念的经而已。
  
  接下去就是晚清十年笔战,对战双方却又都是汉人。一方叫维新党,一方叫革命党。双方都想从故纸堆中找出国魂,不过梁启超爱讲的是汉唐故事,而党人喜欢说得却是宋明痛史。笔战经年,梁始终处于下风。也不能怪他,论国学,他碰上的是比他老师康师傅还BT的余杭章太炎;讲西学,南海王兆铭开口就是“nation--state”,闭口是“民族の国家”,侃的是云山雾罩;说脏话,在吴稚辉口中,连太后,皇上都是“上海四马路的野鸡”,“巴黎扫马粪的小孩”,何况区区一个梁卓如,用吴的原话:“梁乌龟,梁强盗侍侯着小狼主爷,洗干净PP,拉JB来干”(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位文胆,最后成大器的,既不是文豪章氏,也不是文青汪氏,而是老吴,活着是党国国师,死了配飨蒋陵,看来三分文,七分痞才是王道),要说文斗不行,那武斗就更别提了,同盟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暴力组织,梁本一届文人,刚在东京开个庆祝预备立宪大会,湖湘宋渔父立刻带人上门寻衅滋事,这就是著名的冲砸锦辉馆事件。参与的都是日后党国精英,立法院长张继,司法院长居正,云南省长李根源,立委,中委等等,全到齐了,亲手海扁梁的是未来的天津市长,山西人南桂馨,当时是警校学生。(其实任公的面子算不错得了,日后蒋委员长开会,也凑不齐这么强大的全明星阵容了)。
  
  民国初年,鞑虏是驱除了,岳飞自然也就下岗了。当年的革命同志,排排坐,吃果果,没功夫接这个茬了。只有个别学者,偶有谈及。比较有影响的是吕思勉。吕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1921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有关岳飞一节,一石激起千层浪。摘录宋金和战一节,《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剪除》:1,和议在当时是不可免得事;2,秦侩是爱国的,不是金国奸细;3,岳,韩是军阀......吕的本意可能是想借故谕今,骂骂当时的军阀,结果呢,把自己给栽进去了,此论一出,舆论哗然,抗战初,国民党就势把他给抓进去了,以汉奸罪起诉,虽说后来释放,活罪可受了不少。所以说借古言事也要注意,千万不能玩出圈,真要讲暗讽军阀,不如讲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嘛,何必那么另类,去找岳飞的晦气。
  
  日寇内侵,岳飞再次出山。“9。18”之后,周承忠,江苏嘉定人,文字学家。立马把岳飞之《吊古战场文》碑拓中“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一句里的“河”,“山”二字摘出,又取“秦没而还”中的“还”字,“奇中有异于仁羲”中的“羲”下半截“我”字,配上岳飞图章,编成“还我河山”四字,地理学家,嘉定同乡童世亨立刻将此刊出,配合《满江红》一词,传遍全国。(这就是著名的“还我河山”四字”由来,据说满江红也是明人所作,不过当时是管不了那么多了)
  
  国民政府自然也顺水推舟,让这把火烧得再旺一点。明令将岳飞列入先哲类神祀飨祭(另外几个也一并列出,分别是伏曦,神农,黄帝,嫘祖,仓颉,后稷,大禹,孔子,孟子,岳飞,关羽,公输班,排职称的话,为什么连木匠也入选,女娲姐姐反而没有,待考)。抗战时,国府更是不仅派出由高官领衔的参访团去各地岳庙拜祭,而且国民党四大,明确提出,要千万个岳武穆。还曾编演四幕剧,款待美英法苏驻华大使,并赠以“还我河山”拓本。当然各党派借着岳飞指桑骂槐的伎俩,也纷纷出笼。重庆方面的重点在于爆炒岳飞剿灭钟相,杨么一战,攘外必先安内,正好先学岳武穆PK江西土寇先。延安方面,看看当时新华书店出版的《封建经济南盛北衰时代-金与南宋》一节:“秦侩是金国奸细,宋高宗是投降派,岳,韩二军连年抗战中锻炼出的两支新的有力部队,金人知道赵构易灭,中国人民不易灭,赵构愿降,中国人民不愿降......”,这那里是在讲古,分明是在说四,八军嘛,顺带攻击中央。两边都把自己打扮自成岳飞的转世灵童,捞取政治资本,实践证明,在野党在作秀方面的确比执政党占便宜。
  
  抗战胜利后,至红朝立国前,波澜不惊,史学界主流派是以李汉魂所著《岳武穆年谱》为正统。李汉魂其人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党国元老。政,学两界都颇富名望,治史自然事半功倍。少数不同的声音来自于周谷城。周谷城,湖南益阳人,搞农运出身,是属于红专型的学者。他的观点,岳飞至多是一员名将,作民族英雄不太合适之类。当然,当时搭理他的人也不多。史学界是主流派的天下。
  
  红朝定鼎,主流派大多跑路到港,台,美洲去了,大陆学界剩下的大致可份四类。第一拨,政治型学者,简称红专派,走实用主义路线,为了民族团结,把岳飞踢出英雄行列;领军人物为已公开卧底身份周谷城等,第二拨,学院型学者,也就是日后所称的“白专”,主要是遗留在大陆的自由学者,比如邓广铭,字恭三,山东临邑人,公认的宋史泰斗,观点与去港台之学人前辈,没太多差异。第三拨,无学历型学者,简称赤心派,持阶级论,观点纠缠于岳飞剿灭江西土寇方面。第四拨,和泥型学者,学院派的重要分支,但善于和泥,为了应对红专,照顾满族感情,于是创造性提出女真贵族与女真人民分辨说,为了应对赤心,考证出岳飞是个佃农出身等等,到处救火。不容易的,就拿(女真贵族与女真人民分辨论)来说,就如同(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不同论)一样,不能深究,一究就说不清了。
  
  整个五十直到六十年代初,考虑当时国际环境,反美反苏,因此关于岳飞争辩一直没有玩出圈,各流派的呼声此起彼落,基本还停留在学术圈的范畴,不过学院派里的大部分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戴了右派的帽子。红专派逐渐把持了话语权。
  
  讽刺的转机,出现在革兴初年,赤心派如黑马突起,矛头直指红专旗手周谷城。两报一刊率先发难,《红旗》发布(周谷城是怎样为汉奸秦侩,张邦昌翻案》,《解放日报》之(为什么要替秦侩翻案》,《文汇报》之(批判18篇)等等,幕后总瓢把子就是敬爱的姚文元同志,那位要问,为什么老姚要替岳飞出头,主要是为了把17年教育黑线连根拔起。红专虽然也倒了,岳庙终究还是没有保住,谁让岳飞当年做过封建地主阶级代言人,又有人问,当年岳飞要是贫农造了皇帝的反呢?那也不行,那就是蜕变,一样不符合无产阶级要求。
  
  八十年代初,不管是红专,还是白专,大家都刚从牛棚里和牛魔王一起看赤帝回来,暂时无心再战。此时,一股评书热在大陆兴起,说得是《岳飞传》,风靡一时,当然听得是宋朝事,想的可是十年情。饶有趣味的是说书的刘兰芳,却是女真人后裔。在说这部书时,到底还是有些偏私,把宋金民族矛盾的大部分情节都做了修改,不过这是小问题,于当时盛行的伤痕文学的表达手法来说是无关痛痒的。
  
  回过头来,再看看南狩之后的国民政府,岳飞在大陆日渐势衰的时候,在台湾倒是焕发了青春。配合反攻大陆的需要,岳飞一直是政府宣传的宠儿,各类文献,考证洋洋洒洒层出不穷。抗鼎之作是蒋复璁的《岳飞传》。蒋复璁字美如,号慰堂。硖石人。蒋光煦曾孙,蒋百里的侄儿。故宫博物院院长,宿儒。看看他所写《岳飞传》目录:“忠义感人,报国有路,一帆风顺,削平群盗,打击刘豫,直捣中原,唾手幽云,功亏一篑,慷慨赴死,万古垂民”就知道海外港台的主流观点了。每逢重要节日,蒋经国总亲率青年,军人于岳王亭高唱满江红,鼓舞士气。连李登辉,在当时都主持过在岳飞民族英雄铜像的开光礼。只有既是台独又是胡人,号称台独教母的金美琳之流持异义,不过在二蒋时代,台独也不过是个屁而已,翻不起什么浪来,要到李逆登辉篡权,金等野百合才有了春天。
  
  回首大陆,整个八九十年,波澜不惊,直到03年,网路横行,关于岳飞争辩,又有一次高峰,以网路开头,其中是口水无数,闹到最后,在岳飞老家汤阴等地,甚至出现了民间的群众散步,最后以教育部和泥声明结束。事隔不远,无需多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口水战,虽说聊无新意,但恍惚间,让人隐约看见晚清十年笔战的影子,也许是百年一轮回(第一次留日生发起岳飞崇拜,恰在1903年,至2003年网路口水大战,恰好百年,说两次相像,不仅是因为论点,论题相近,随之而起都是满眼的民族主义符号,汉服与唐装等等,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过,下一次的高潮会出现在何时,那就要待续了,不过最好是不要了,凡是岳武穆重新上岗之日,一般都是外敌入寇之时。^_^
只要对于政权有用,牌坊是有必要树的。

当然,牌坊就是牌坊。比如皖南那些地方的贞节牌坊,现在的作用就不是表彰寡妇,而是旅游创收了。
抬岳飞很正常,总有些品质和精神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是政权要树立的,哪怕他们互相为敌。抗日时鬼子那么残忍、邪恶,对于不畏强敌的国军空军飞行员和血战常德的将士们一样敬重。只有现在一些脑残的砖家才会灭绝人性。。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8-7-5 09:44 发表
所以说到元朝
我更多是敬重
尽管智慧上差了点
但起码不下作,憨直的可爱



按照元朝的种族划分标准,岳武穆是汉人,不是南人。广大南人(汉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红巾军起义的时候一呼百应,以蒙古的赫赫武功,入主中原不到100年就被迫退回漠北,这个问题不值得深思吗?
它的残酷的民族政策是执行的一点也“不下作”,真是“憨直的可爱”。
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原帖由 lich_jin 于 2008-7-7 09:06 发表
抬岳飞很正常,总有些品质和精神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是政权要树立的,哪怕他们互相为敌。抗日时鬼子那么残忍、邪恶,对于不畏强敌的国军空军飞行员和血战常德的将士们一样敬重。只有现在一些脑残的砖家才会灭绝人性 ...

:handshake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8-7-5 09:44 发表
所以说到元朝
我更多是敬重
尽管智慧上差了点
但起码不下作,憨直的可爱

辽才真叫憨直,宋每年给点岁币就真的“睦邻友好”了,后来宋联合金人来争地,竟然还会跑去跟宋军讲道理:L
金人如何不讲道理?他灭亡前不也欲说宋唇齿之典故吗?
是人都会犯浑,是人终有明理
原帖由 冰下城市 于 2008-7-6 18:26 发表
  中国参加庆祝蒙古国建国八百周年说明了什么?zt
  
  说明一、中国政府承认了蒙古在八百年前建国,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同当时的中国宋朝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成吉思汗是蒙古国的创立者,是蒙古人,不是中 ...


称满蒙不是中国人一论,就是当代的汉奸论、分裂论。
:lol 敬重岳飞
原帖由 大老虎 于 2008-7-9 03:04 发表
称满蒙不是中国人一论,就是当代的汉奸论、分裂论。


——这不算什么!倒是美化满蒙侵略,颠倒黑白,这种行为才是汉奸论、奴才论!
原帖由 永远爱郭襄 于 2008-7-9 16:41 发表


——这不算什么!倒是美化满蒙侵略,颠倒黑白,这种行为才是汉奸论、奴才论!

呵呵,蒙古不谈,理论上满洲可不算侵略
原帖由 starwing 于 2008-7-9 17:05 发表

呵呵,蒙古不谈,理论上满洲可不算侵略





那还得看各自历史的定义标准了
原帖由 大老虎 于 2008-7-9 03:04 发表
称满蒙不是中国人一论,就是当代的汉奸论、分裂论。





拜托,你把“汉奸”改成“现中国奸”吧~~~~~~
别吃着河豚还担心毒似的:handshake
原帖由 永远爱郭襄 于 2008-7-9 16:41 发表
——这不算什么!倒是美化满蒙侵略,颠倒黑白,这种行为才是汉奸论、奴才论!





从中文解释看,美化满蒙侵略,倒真是汉奸论奴才论~~~~~~~~~~~呵呵
而且,清朝更具有中国王朝的特征,和元朝比较起来。
靠,元朝不妄杀一人?那常州“纸城铁人”之称是咋来的?
]]
干嘛那么生气,古诗都出来了
没有事情的时候
听听阎会长赞颂一下千古十二帝
看看描写消灭冥顽不化的守旧分子的轻喜剧电视《七品李剃头》
赏析一下十全老人在工作之余写出来的数万首诗词
痛骂一下胆敢侮辱长在头上的命根子为猪尾巴的友邦和汉奸
再幻想着慈禧打打手枪
岂不快哉[:a2:]
大秦猛士给俺科普的:D
原帖由 大老虎 于 2008-7-13 20:54 发表
汉满蒙回藏,
同枝血脉稠。
昆仑居绝域,
大漠镇朔方。
各族多健儿,
图舆傲五洲。
往昔干戈休,
今朝情意留。
荣辱伴君渡,
来世不能休!
百川归大海,
中华共金瓯。

满蒙杀汉人,
飘杵血流稠。
繁华成绝域,
大漠镇朔方。
草原多健儿,
骑射屠神州。
往昔干戈停,
今朝意常淫。
荣则我中华,
辱来各纷飞!
百川东流去,
谁大去谁家。
:D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8-7-13 21:11 发表

满蒙杀汉人,
飘杵血流稠。
繁华成绝域,
大漠镇朔方。
草原多健儿,
骑射屠神州。
往昔干戈停,
今朝意常淫。
荣则我中华,
辱来各纷飞!
百川东流去,
谁大去谁家。
:D



我愿金瓯全,
君意各乱分。
我祝民族和,
君图复仇恩。
恨意透纸背,
戾气逼骨寒。
他日再阋墙,
君心若对何?
原帖由 大老虎 于 2008-7-13 21:32 发表



我愿金瓯全,
君意各乱分。
我祝民族和,
君图复仇恩。
恨意透纸背,
戾气逼骨寒。
他日再阋墙,
君心若对何?

装傻说谎金瓯全,
但凡真话是意分?
胡言便保民族和,
实话就是复仇恩?
明明自己满恨意,
却说他人戾气寒。
阋墙竟由真话致,
你我是谁太荒唐?
:D
原帖由 木头龙 于 2008-7-13 21:46 发表
[:a4:] 我阿勒坦汗家族(黄金家族)的后裔,哪个汉族人敢发神经搞分裂,先杀了他![:a16:]

:D 好欣慰啊
原来过去快千年了
英雄的后裔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屠戮南人的雄心啊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8-7-13 21:49 发表

装傻说谎金瓯全,
但凡真话是意分?
胡言便保民族和,
实话就是复仇恩?
明明自己满恨意,
却说他人戾气寒。
阋墙竟由真话致,
你我是谁太荒唐?
:D


原来我国甚荒唐,
民族和睦谎言忙。
版图完固靠装傻,
以血还血才叫真。
挑三拨四激仇氛,
堪比外洋黑心狼。;P
原帖由 大老虎 于 2008-7-13 22:09 发表


原来我国甚荒唐,
民族和睦谎言忙。
版图完固靠装傻,
以血还血才叫真。
挑三拨四激仇氛,
堪比外洋黑心狼。;P

荒唐只是你一人,
民族和睦靠装瞎。
敢说真话扣大帽,
实说历史就污蔑。
要讲道理无一字,
空话口号飞满天。
挑拨黑心随意抛,
不过一只纸老虎。:D
]]
我的意思是陈水扁这样的人就该死!

至于屠杀,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朱棣北伐也可以说是屠杀!:(
原帖由 木头龙 于 2008-7-13 21:46 发表
[:a4:] 我阿勒坦汗家族(黄金家族)的后裔,哪个汉族人敢发神经搞分裂,先杀了他![:a16:]





外蒙该回归了,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