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看处分事件:博弈,法制或者其他 (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38:39
转自百度四川农业大学吧,原作者“川_农茶入”

前言

    我是一名旁观者,自始自终的旁观者。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这个言论自(这段话不需要的)由的社会,我只是想通过这篇文字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我知道很多人会关注我的角色是什么,但是我的角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种精神的产生和消亡。关系到你,关系到我,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自始自终,我可以说蒲仕明同学是这次事件中最为凄惨,顶最大压力的同学。看到他的种种表现,不得不佩服他的隐忍,以及某些人的凶悍。但是,也许他会是事件的最大赢家。我一直迷惑不解的是,在他最终认为自己不会申述的时候,依旧有一些人围着他说:“错了就是错了。”之类的说服。试问,您们的说服有效吗?我能够体会当事人的心态,他之所以如此冷静,根本不是因为你们的“说服”,而是一名时代青年的度量、气魄以及人格魅力。

    话题的落脚点是,我希望当事人能够主动提出申述,并且要求学校澄清影响。退一步说,即便当事人不申述,学校也应该主动联系关照当事人,提出对处分的撤销问题。世界一直在呼唤民本的ZF,学校更是不容置疑应该照行。否则,恐怕学校会在几个放不下面子的决策者的经营下失分更多。

      再说一次,请不要删除我的帖子。即便你删除了,我依旧会再发。我做好了准备。或者你可以封锁我的IP/ID,但是,你封锁不了大家的萋萋之心。我相信我的这张帖子绝不会成为所谓的“谣言”和“恶意中伤”,若如此,南方报业集团的许多执笔、记者、编辑蹲监(这段话不需要)狱都毫不为过。我竟然在前言上写下这段话,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至少,是我个人的悲哀。

     欢迎转载。看帖的同仁,不必吝惜你的笔墨,我想,你的简单的一个“支持”也许能够给当事人更大的信心以及申述的决心,也会让学校更加明晰的听到我们的声音。学校再不会如此不理智,再次上演杀鸡儆猴的“两败俱伤”的悲剧。

第一章:事件

结合当事人提供的星点资料,整理出的事件脉络。

2008年5月29日深夜零点多,由于地震影响,四川农业大学通宵供电。一名学生蒲仕明在贴吧瞎转,觉得无聊,当时看见一个大家讨论放假的帖子,随即就觉得好玩,于是将学校关于分校放假的通知进行修改之后,作为学校本部的“放假通知”放到贴吧——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他将原来通知中的具体时间更改为“5月32日25时71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时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的心态。其他内容几乎保持一致,连最后的署名“四川农业大学党政办 教务处”都没有更改。

帖子发出之后,当事人立刻指出了帖子的娱乐要点,也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时间。随后的跟帖表明,大家都不过觉得事情搞笑,是一个娱乐主题的帖子而已,因此也没有太在意。反而跟帖说明自己根本就知道是娱乐帖子。

早晨10点左右,学校主管网络监控工作的老师(专门设置教师监控校园贴吧,怕是全国罕见,据了解,学校先后封掉了之前学校的五彩论坛和川农论坛,百度贴吧成为最活跃社区)发现了这张帖子,于是认为“事态严重”,随后吧主在10点将本帖子关闭。至此,帖子存在时间总计10个小时,点击低于200,回复低于20的帖子引起学校官方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校本身在抗震救灾等工作中的不到位,以及部分老师在关键时间对于学生的不关心让学生非常恼火,并且在贴吧出现了相当大篇幅的不和谐声音。学校因此特意找过许多当事学生谈话,对言论进行了相关的“规范”。

学校迅速采取行动,当天下午5点,学校通知蒲仕明前往办公室谈话,当时有他的学院的众多老师在场,他本人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6:30谈话结束。随后他返回宿舍,先是写好了一篇道歉书在7:20分左右在贴吧发出,部分吧友莫名其妙,但是更多的选择了原谅和理解。甚至许多吧友当即指出:“又被学校请到办公室喝水去了。”

接着写出了一封长达1000余字的书面检讨,于8:20左右将检讨书交到了学院,期间由于他对事情的后果感到害怕和焦虑,曾经一度情绪失控并且冲出办公室,在情绪调整之后,他在9:10分重新返回办公室向老师道歉。并且取得了谅解。随后他在回宿舍路上改变主意到教室自习(他在6月1号有考试),直到2:40回到宿舍。

此时他得到通知,第二天早晨8:00将再度前往办公室接受谈话。他随即睡觉,第二天早晨在迷糊中被一名前来叫他的老师推醒。随后与该老师前往办公室,在办公室,和自己的老师以及学院领导进行了再次交流,再次表达歉意,10:20交流结束。

10:40,主动前往学校党政办道歉,并向网络主管老师表达了自己深刻的歉意和不安。党政办和网络主管老师表示,当事人态度非常好,并表示能够理解和原谅。并表示会建议从轻处理。

11:00,他主动写了一篇长达3000余字的检讨书,其中书面检讨书交到学校,并主动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真实马甲在贴吧发出了这篇检讨书,再次引起贴吧吧民的巨大谅解,认为当事人已经做得相当到位,并予以原谅和支持。

12:00,蒲仕明冒着再度前往学院办公室接受谈话,这一次,却是学校对他建议处分的申述时期,给出的理由是“以教务处、党政办的名义发布虚假通知,危害教学秩序,给学校带来恶劣影响”,依据学校处分条例中“恶意制造、传播、散布谣言,影响社会、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者,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的条款,看他的认罪态度,建议给以警告处分。并接受当事人申述。当事人随即围绕这个命题进行了申述:

1、事件动机:我的出发点没有任何恶意,因此从本质上可以谅解。(即排除“恶意”)  

2、事件的“恶劣影响”:  

1)帖子存在总计0点——10点。共计10小时,大部分时间在深夜,并且避开了贴吧的高峰期(中午以后),因此传播效果有限。  

2)帖子本身内容的娱乐性质(32日25时71分),当事人随即指出,因此传播效果是有限甚至无效的。  

3)帖子本身点击低于200,回复低于20,因此传播半径更加有限。  

3、从事件焦点来说,错误主要在于使用“党政办、教务处”的名义,而当事人已经主动(没有任何人指引)到相关单位进行了道歉,也得到了他们的谅解和理解。  

4、从个人态度来说,从当事人上面的积极主动的行动来看,都应该得到宽大的处理。  

5、此外,还列举了当事人在地震中的志愿工作表现以及平时的积极务实的工作态度做出了许多论述,包括在贴吧内部的发言(这些都得到了包括网络监管老师的高度认可)和自己平时在社会工作中的态度和成果论证自己的无意过错。

综合上述因子,当事人提出学校能够免于处分。随后在1:40,当事人回到宿舍。

下午3:30,当事人再度接到通知,要求其到学生处为自己的检讨书签字,当事人前往学生处签字并且予以了道歉,也取得了原谅。4:00当事人回到宿舍。

4:30当事人接到通知,5:00到办公室谈话。此时处分决定已经下到。警 告处分,没有回旋余地。当事人随即情绪失控,再度离开办公室并且在外边飘荡了几个小时。晚上12:30回家。
  
这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但是当事人并没有想到的事件即将发生。

第三章:高调处分,引起渲染大波  

第二天当事人一觉睡醒已经事中午,出去的同学回来向他形容,学校使用了一次“史上最强的处分通告”高调宣布对他的警告处分(行政处分中最低的处分)。最终确认,本次处分通知跟以往的小型印刷版处分公告完全不同,采用“彩印+过塑+大型海报式”制作了18张昂贵而现眼的处分通知,总共打印了18份。遍布所有宿舍区。
  
随后,学校贴吧上面连续出现了讨论这一事件帖子,由于当事人已经采用了自己的马甲实名道歉,因此当即让当事人感到崩溃。但当事人随即冷静发出了帖子,描述了他这几天来的努力和行踪,并且劝告大家一定要冷静看待,不要影射。
  
随即当事人以《乌鸦》为主题发布了一些诗歌,内容是否含有褒贬不得而知,语言中充满了恐慌和悲伤。吧民随即通过其发帖记录看到,在前两天,当事人的一名朋友在地震中遇难,本身情绪就出现了很大的波动。随后,当事人在发出“我要出去喝酒”的帖子之后离开了发言区。
  
当事人本身在贴吧内部具有相当高的威望,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具有责任心的青年。他的遭遇随即引起了广大同学的同情和支持。随后,在充分了解了事实的基础上,一系列声援当事人,质疑学校的帖子分别出现。  

在声援的第一帖子当中,该吧民声称自己为当事人前同班同学,他列举了学校在处分方面的过分。主要论点集中在,是否“恶意”,是否“造成恶劣影响”上面,同时也提出了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种种努力以及成绩,特别描述了当事人这些天的精神状态,呼吁学校当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撤销对当事人的处分。
  
帖子发出之后,四面响应,有人甚至采用人肉引擎搜素到了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作为,并且论证了当事人本身没有恶意的行为。并且也论证了当事人的帖子的确没有给学校带来所谓的“恶劣影响”。还从侧面探讨了学校是否应该以人为本的问题。  

随后,一个签名申述帖产生,一个投票帖也产生。截止当前,以马甲签名声援当事人数量已经超过150个(整个贴吧会员300余名),IP地址声援超过20余个(其中很多马甲为叠加遗漏,完整估计至少在50个以上);投票贴截止今天已经有227人参与投票,其中支持撤销处分的人员为186人,支持率为81.9%。  

第三章:声讨声占据阵地,当事人低调回应

当然,一旦争论发生,人员自动形成了支持派和反对派。两者先后就“是否恶意”、“恶劣影响”、“以人为本”、责任心、依法行政等方面进行了交锋,最终的结论都无一例外地站在了当事人一边。
  
当即形成了一个“恳请学校免于其处罚的帖子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截止目前,声援当事人,要求学校撤销处分的帖子已经达到50余个主题,回复数百上千计。其中,两个从社会法制方面分析处分的合法性和操作程序的透明度方面再次提出质疑,将整个质疑推向了理论的高度,赢得了大家的力赞。其他诸如当事人在平常公益活动的表现以及在地震特殊时期的志愿工作表现,则为当事人赢得了绝大的同情,争取到了巨大的舆论空间。此外,贴吧吧友还从“文字狱”、“锦衣卫”以及国家对于当前非常时期的敏感事件的处理方法上‘论证了学校在处分事件上的粗暴,残忍,甚至毫无道理,更无大学精神。  

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部分资料开始流向天涯社区、法易社区等具备相当影响力的社区,并且有了恶意流传的倾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31日下午,密切监视贴吧方向的学校再度发出主题(且不论以学校的名义讨论这样的问题是否合情合理的问题)说明要跟学生交流。在被学生戏称为“外交发言”的帖子后面,第一个就是“我反对处分”,第二个还是“我反对”,第三个是“处罚过重了!”,从第四层开始,声援者开始理用法律的眼光跟学校郑重交流信息,前面学校的“新闻发言人”还在进行回答,并且在发言中极不恰当地指出,这招是“杀鸡儆猴”。当即就被辩回。到了后来,发言人便不再解释。此时,一名同学申请了跟发言人相似的马甲开始恶搞,致使发言人情绪失控,作为一名老师公开骂人。随后在学生指出之后,发言人致歉并且宣布“本次交流到此为止”,从此,发言人的帖子成为一张悬帖子,只有人不断询问,没有人前来解答。  

随后,31日晚上,一名同学以自己实名在网络上公开为当事人鸣不平,随即再度点燃了声援的热潮。许多人纷纷鼓舞当事人进行申述,并且期待着当事人或者学校出来了结这样一个事件。但是两者迟迟没有露面。  
在31日23:29,当事人发布了以《龙,磨难,责任以及承担:希望到此结束,一切由我承担》长篇的论述,表明自己在当前的背景下冷静思考,不再申述。得到了广大吧民的一致称赞,并且仍旧支持当事人申述。

第四章:落下帷幕,回看博弈A方

至此,整个所谓的“蒲仕明事件”落下帷幕。评论整个事件,我们对川农这所211重点大学的包容态度表示无比的心寒。川农给出的处分理由: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恶意制造、传播、散布谣言,影响社会、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者,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这条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却又充满了许多迷离的色彩。甚至,极不严肃的玩弄因素。是对法制精神的亵渎和摧残。  

何谓谣言?简单地说,谣言是产生了恶劣后果的玩笑话,如果没有产生恶劣后果,那么就根本不能用谣言来界定。相信学校决策者对此非常明白。如果仅仅认定“事件可能会产生恶劣影响”来界定谣言,那么只有历史上的文字狱才能够办到。如果仅仅因为可能恶果来判断谣言,那么我们说的每句话都可能被判断为谣言,从而获得相应的处罚。  

从事件本身来说,一个带有明显娱乐性质的帖子究竟能够算什么?如果按照处分所言的“虚假通知”,那么,谁能够相信“5月32日25时71分”的存在?如果算是谣言,那么目前在贴吧四处散布的余震消息是否比之更加严重?这个怕是见仁见智吧!  

进一步说,既然产生了“恶劣影响”,那么学校更是应该及时“辟谣”。这次地震中,对于谣言的处理都是“知道谣言传播很广——立刻紧急辟谣——查处相关发布传播谣言的人——通过法定程序处理”的流程来做的。而学校既然断定是“谣言”,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那么为什么川农官方没有任何语言前来辟谣?回归到刚刚的话题上,建议聘用专业调研机构随机抽查,估计全校90%以上的同学是看见通告之后才知道帖子存在的。即便知道帖子存在的人,也明白是一个笑话。学校,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冷笑话。  

从事件的主观动机来看,恐怕唯有天能够给出这样的答案。“恶意”?故意?从当事人的日常责任感和发帖的全部内容来看,即便是请来犯罪心理学专家,也难于得到“恶意”制造的结论。可是,两万川农人,一张巨幅海报,怕是百口莫辩。
  
从事件的客观影响来看,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影响社会、学校工作乎?破坏学习、生活秩序乎?谁也不会想象,一个点击低于200,回复低于20,并且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娱乐帖子的状态下,究竟能够给予怎样的危害?给予怎样的破坏?恐怕对于当事人来说,无疑算是最恶劣的打击。
  
从事件当事人的态度来看,有人说,他在开创川农学生积极承担责任,主动消弭影响的模范。两天,三次谈话,两次贴吧长篇道歉,两篇书面检讨,主动前往相关单位道歉。大家一致说,这是一名学生已经能够付出的所有努力,甚至,超越了自己努力的范围。实名与马甲结合道歉,对于一个在贴吧拥有相当影响力的用户来说,这已经需要跨越最大的心理障碍,而他,使用了自己两个已经形成巨大影响力的马甲。前往党政办以及网监中心道歉,倘若真是没有任何老师的指导,我也觉得,这是一次巨大的心态考验。  

从处分发生之后的态度来说,当事人反应已经充分冷静。他只是写了几首诗歌,当然,其中也许掺杂了情绪因子在其中,但是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考验。他能够冷静写下自己的所有努力和过程,并且一致要求大家要克制,不要影射,已经展示了他的安定以及冷静客观。  

在贴吧言论出现了一边倒的状况之后,也许是当事人和学校有着一些墨守的“约定”,也许真是出于一名川农学子的责任——我希望是后者。他做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决定。“值此非常之机,我如果不出来做出一个了断,也许将是亵渎了一名川农学子的称号。”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有传承薪火的使命和责任。” “剩余的时间不多,这些天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点滴数言,勾勒出一个学子多么平静的心态和多么负责任的心态,比之于我,我自己都倍感汗颜!我相信很多人也会为此感到汗颜.。

第五章:落下帷幕,回看博弈B方  

对比学校方面,我们所感受到的,也许不仅仅是心寒:

在言论出现之后,快速反应,召集学生高密度地谈话。而且当事人还曾经出现“情绪失控”,不知道这位同学是歇斯底里,还是痛哭流涕,还是表情木然?但是,肯定的一点是:他肯定比之平时反常。对于网络能够入微到如此地步的老师们,是否注意到人家“情绪失控”的显性表现。学生工作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一切”,恐怕再也没有公信力了。

再次,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当事人上午写谈话、道歉、写检讨、中午谈话、下午签字道歉然后得到结果再次情绪失控。我想知道,这样的一天是多么大的压力!而且,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天中午和晚上还下起了大雨。我只是想知道,那天,他该有多么的狼狈不堪!如若在这样的背景中,学校都未曾有过相关心理干预或者行为干预,那么,我只能够说这是大学永远的疼痛。

再谈谈学校的处分产生。按照当事人描述,从处分出炉到完成处分只有半天的时间,这样高的效率,也许是令人咂舌的。在川农,第一次遇见如此之高的工作效率。那么按照学校的理论,从问题发现到处分产生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流程,我在想,即便是过场,也不该如此之快。也许,是当事人的太过积极,促进了学校的高效率吧!

还有大字报,说实话,大家使用“史上最强”大字报来形容一点不失偏差。且不论是否应该节约的问题,回到话题本身,一个最低级别的行政处分,采用了最高规格的礼遇,恐怕这是相当稀罕的。就像非洲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得到了西装革履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接见一样让人瞩目。是否值得?有什么样的意味?曾经的开除通告也不过是白纸打印,而今竟然如此高调!汗颜,无比汗颜!

当然,免不了要说说“量刑”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犯罪动机”,是否“恶意”,学校已经明确表示“不是恶意”;是否“影响恶劣”,学校也坦诚“影响范围有限”,那么根据这样的原则,究竟是否已经构成了处分的要件呢?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说说法律意义上的责任免除。国家法律认定,公民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责任。但是如果在公民依据自身责任能力充分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就已经消灭了国家强制责任出现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原则,有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补救免责、协议免责、无能力免责六个方面的免责机制,即便对比国家法律,当事人亦有3—4点符合,而在执行当中,一点符合即可采用,而学校的法制普世精神,恐怕让人质疑。

第三,就说说校规校纪中的免责问题。处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注意:是之一)者,可以减轻一级处分:主动报告、交代错误的、主动检举共同违纪人的、主动挽回损失或者有效组织危害结果发生的、有其他立功表现行为的。这是硬伤,当事人本身四条已经符合三条,而不符合那条,是因为没有共同违纪人。如果能够叠加,怕是当事人已经应该接受人家的道歉了。即便不能够叠加,我们也已经有充足的理由选择谅解。

学校没有这么做。学校在制度阵地和感情阵地上完全失分,也许正好写意着某种拐点。到后来,当事人主动以一纸长贴要求大家就此停止论战,则现实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魄力。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当事人的系列冷静行为是在学校指引之下完成的,我很佩服当事人的隐忍以及奉献精神,也为这座百年历史的名校感到汗颜;如果是当事人自己看见学校荣誉受到危机之时主动以受伤之身扑火,那么,我在佩服他的勇气、魄力、魅力的同时,更加为这座百年的城池感到不安。

大学的包容精神没有包容下一个无意的过失,而一介书生却以自己的脆弱之肩担起了属于自己和不属于自己的重担。倘真如此,书生危险,大学更加危险!

对于危机的公关,也许正是川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我甚至可以推断,这24个小时有很多眼睛在盯着这里,希望事态不要蔓延,但是,发生到这样的规模,也许已经出乎他们的意外。在这场处分事件中,川农的决策者决定怎样把脉的过程,也许比发一张娱乐帖子冒着更大的风险。  

后记:
始于大学之精神,终于大学之文化。至于其他,再不想多言。转自百度四川农业大学吧,原作者“川_农茶入”

前言

    我是一名旁观者,自始自终的旁观者。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这个言论自(这段话不需要的)由的社会,我只是想通过这篇文字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我知道很多人会关注我的角色是什么,但是我的角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种精神的产生和消亡。关系到你,关系到我,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自始自终,我可以说蒲仕明同学是这次事件中最为凄惨,顶最大压力的同学。看到他的种种表现,不得不佩服他的隐忍,以及某些人的凶悍。但是,也许他会是事件的最大赢家。我一直迷惑不解的是,在他最终认为自己不会申述的时候,依旧有一些人围着他说:“错了就是错了。”之类的说服。试问,您们的说服有效吗?我能够体会当事人的心态,他之所以如此冷静,根本不是因为你们的“说服”,而是一名时代青年的度量、气魄以及人格魅力。

    话题的落脚点是,我希望当事人能够主动提出申述,并且要求学校澄清影响。退一步说,即便当事人不申述,学校也应该主动联系关照当事人,提出对处分的撤销问题。世界一直在呼唤民本的ZF,学校更是不容置疑应该照行。否则,恐怕学校会在几个放不下面子的决策者的经营下失分更多。

      再说一次,请不要删除我的帖子。即便你删除了,我依旧会再发。我做好了准备。或者你可以封锁我的IP/ID,但是,你封锁不了大家的萋萋之心。我相信我的这张帖子绝不会成为所谓的“谣言”和“恶意中伤”,若如此,南方报业集团的许多执笔、记者、编辑蹲监(这段话不需要)狱都毫不为过。我竟然在前言上写下这段话,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至少,是我个人的悲哀。

     欢迎转载。看帖的同仁,不必吝惜你的笔墨,我想,你的简单的一个“支持”也许能够给当事人更大的信心以及申述的决心,也会让学校更加明晰的听到我们的声音。学校再不会如此不理智,再次上演杀鸡儆猴的“两败俱伤”的悲剧。

第一章:事件

结合当事人提供的星点资料,整理出的事件脉络。

2008年5月29日深夜零点多,由于地震影响,四川农业大学通宵供电。一名学生蒲仕明在贴吧瞎转,觉得无聊,当时看见一个大家讨论放假的帖子,随即就觉得好玩,于是将学校关于分校放假的通知进行修改之后,作为学校本部的“放假通知”放到贴吧——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他将原来通知中的具体时间更改为“5月32日25时71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时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的心态。其他内容几乎保持一致,连最后的署名“四川农业大学党政办 教务处”都没有更改。

帖子发出之后,当事人立刻指出了帖子的娱乐要点,也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时间。随后的跟帖表明,大家都不过觉得事情搞笑,是一个娱乐主题的帖子而已,因此也没有太在意。反而跟帖说明自己根本就知道是娱乐帖子。

早晨10点左右,学校主管网络监控工作的老师(专门设置教师监控校园贴吧,怕是全国罕见,据了解,学校先后封掉了之前学校的五彩论坛和川农论坛,百度贴吧成为最活跃社区)发现了这张帖子,于是认为“事态严重”,随后吧主在10点将本帖子关闭。至此,帖子存在时间总计10个小时,点击低于200,回复低于20的帖子引起学校官方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校本身在抗震救灾等工作中的不到位,以及部分老师在关键时间对于学生的不关心让学生非常恼火,并且在贴吧出现了相当大篇幅的不和谐声音。学校因此特意找过许多当事学生谈话,对言论进行了相关的“规范”。

学校迅速采取行动,当天下午5点,学校通知蒲仕明前往办公室谈话,当时有他的学院的众多老师在场,他本人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6:30谈话结束。随后他返回宿舍,先是写好了一篇道歉书在7:20分左右在贴吧发出,部分吧友莫名其妙,但是更多的选择了原谅和理解。甚至许多吧友当即指出:“又被学校请到办公室喝水去了。”

接着写出了一封长达1000余字的书面检讨,于8:20左右将检讨书交到了学院,期间由于他对事情的后果感到害怕和焦虑,曾经一度情绪失控并且冲出办公室,在情绪调整之后,他在9:10分重新返回办公室向老师道歉。并且取得了谅解。随后他在回宿舍路上改变主意到教室自习(他在6月1号有考试),直到2:40回到宿舍。

此时他得到通知,第二天早晨8:00将再度前往办公室接受谈话。他随即睡觉,第二天早晨在迷糊中被一名前来叫他的老师推醒。随后与该老师前往办公室,在办公室,和自己的老师以及学院领导进行了再次交流,再次表达歉意,10:20交流结束。

10:40,主动前往学校党政办道歉,并向网络主管老师表达了自己深刻的歉意和不安。党政办和网络主管老师表示,当事人态度非常好,并表示能够理解和原谅。并表示会建议从轻处理。

11:00,他主动写了一篇长达3000余字的检讨书,其中书面检讨书交到学校,并主动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真实马甲在贴吧发出了这篇检讨书,再次引起贴吧吧民的巨大谅解,认为当事人已经做得相当到位,并予以原谅和支持。

12:00,蒲仕明冒着再度前往学院办公室接受谈话,这一次,却是学校对他建议处分的申述时期,给出的理由是“以教务处、党政办的名义发布虚假通知,危害教学秩序,给学校带来恶劣影响”,依据学校处分条例中“恶意制造、传播、散布谣言,影响社会、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者,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的条款,看他的认罪态度,建议给以警告处分。并接受当事人申述。当事人随即围绕这个命题进行了申述:

1、事件动机:我的出发点没有任何恶意,因此从本质上可以谅解。(即排除“恶意”)  

2、事件的“恶劣影响”:  

1)帖子存在总计0点——10点。共计10小时,大部分时间在深夜,并且避开了贴吧的高峰期(中午以后),因此传播效果有限。  

2)帖子本身内容的娱乐性质(32日25时71分),当事人随即指出,因此传播效果是有限甚至无效的。  

3)帖子本身点击低于200,回复低于20,因此传播半径更加有限。  

3、从事件焦点来说,错误主要在于使用“党政办、教务处”的名义,而当事人已经主动(没有任何人指引)到相关单位进行了道歉,也得到了他们的谅解和理解。  

4、从个人态度来说,从当事人上面的积极主动的行动来看,都应该得到宽大的处理。  

5、此外,还列举了当事人在地震中的志愿工作表现以及平时的积极务实的工作态度做出了许多论述,包括在贴吧内部的发言(这些都得到了包括网络监管老师的高度认可)和自己平时在社会工作中的态度和成果论证自己的无意过错。

综合上述因子,当事人提出学校能够免于处分。随后在1:40,当事人回到宿舍。

下午3:30,当事人再度接到通知,要求其到学生处为自己的检讨书签字,当事人前往学生处签字并且予以了道歉,也取得了原谅。4:00当事人回到宿舍。

4:30当事人接到通知,5:00到办公室谈话。此时处分决定已经下到。警 告处分,没有回旋余地。当事人随即情绪失控,再度离开办公室并且在外边飘荡了几个小时。晚上12:30回家。
  
这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但是当事人并没有想到的事件即将发生。

第三章:高调处分,引起渲染大波  

第二天当事人一觉睡醒已经事中午,出去的同学回来向他形容,学校使用了一次“史上最强的处分通告”高调宣布对他的警告处分(行政处分中最低的处分)。最终确认,本次处分通知跟以往的小型印刷版处分公告完全不同,采用“彩印+过塑+大型海报式”制作了18张昂贵而现眼的处分通知,总共打印了18份。遍布所有宿舍区。
  
随后,学校贴吧上面连续出现了讨论这一事件帖子,由于当事人已经采用了自己的马甲实名道歉,因此当即让当事人感到崩溃。但当事人随即冷静发出了帖子,描述了他这几天来的努力和行踪,并且劝告大家一定要冷静看待,不要影射。
  
随即当事人以《乌鸦》为主题发布了一些诗歌,内容是否含有褒贬不得而知,语言中充满了恐慌和悲伤。吧民随即通过其发帖记录看到,在前两天,当事人的一名朋友在地震中遇难,本身情绪就出现了很大的波动。随后,当事人在发出“我要出去喝酒”的帖子之后离开了发言区。
  
当事人本身在贴吧内部具有相当高的威望,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具有责任心的青年。他的遭遇随即引起了广大同学的同情和支持。随后,在充分了解了事实的基础上,一系列声援当事人,质疑学校的帖子分别出现。  

在声援的第一帖子当中,该吧民声称自己为当事人前同班同学,他列举了学校在处分方面的过分。主要论点集中在,是否“恶意”,是否“造成恶劣影响”上面,同时也提出了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种种努力以及成绩,特别描述了当事人这些天的精神状态,呼吁学校当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撤销对当事人的处分。
  
帖子发出之后,四面响应,有人甚至采用人肉引擎搜素到了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作为,并且论证了当事人本身没有恶意的行为。并且也论证了当事人的帖子的确没有给学校带来所谓的“恶劣影响”。还从侧面探讨了学校是否应该以人为本的问题。  

随后,一个签名申述帖产生,一个投票帖也产生。截止当前,以马甲签名声援当事人数量已经超过150个(整个贴吧会员300余名),IP地址声援超过20余个(其中很多马甲为叠加遗漏,完整估计至少在50个以上);投票贴截止今天已经有227人参与投票,其中支持撤销处分的人员为186人,支持率为81.9%。  

第三章:声讨声占据阵地,当事人低调回应

当然,一旦争论发生,人员自动形成了支持派和反对派。两者先后就“是否恶意”、“恶劣影响”、“以人为本”、责任心、依法行政等方面进行了交锋,最终的结论都无一例外地站在了当事人一边。
  
当即形成了一个“恳请学校免于其处罚的帖子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截止目前,声援当事人,要求学校撤销处分的帖子已经达到50余个主题,回复数百上千计。其中,两个从社会法制方面分析处分的合法性和操作程序的透明度方面再次提出质疑,将整个质疑推向了理论的高度,赢得了大家的力赞。其他诸如当事人在平常公益活动的表现以及在地震特殊时期的志愿工作表现,则为当事人赢得了绝大的同情,争取到了巨大的舆论空间。此外,贴吧吧友还从“文字狱”、“锦衣卫”以及国家对于当前非常时期的敏感事件的处理方法上‘论证了学校在处分事件上的粗暴,残忍,甚至毫无道理,更无大学精神。  

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部分资料开始流向天涯社区、法易社区等具备相当影响力的社区,并且有了恶意流传的倾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31日下午,密切监视贴吧方向的学校再度发出主题(且不论以学校的名义讨论这样的问题是否合情合理的问题)说明要跟学生交流。在被学生戏称为“外交发言”的帖子后面,第一个就是“我反对处分”,第二个还是“我反对”,第三个是“处罚过重了!”,从第四层开始,声援者开始理用法律的眼光跟学校郑重交流信息,前面学校的“新闻发言人”还在进行回答,并且在发言中极不恰当地指出,这招是“杀鸡儆猴”。当即就被辩回。到了后来,发言人便不再解释。此时,一名同学申请了跟发言人相似的马甲开始恶搞,致使发言人情绪失控,作为一名老师公开骂人。随后在学生指出之后,发言人致歉并且宣布“本次交流到此为止”,从此,发言人的帖子成为一张悬帖子,只有人不断询问,没有人前来解答。  

随后,31日晚上,一名同学以自己实名在网络上公开为当事人鸣不平,随即再度点燃了声援的热潮。许多人纷纷鼓舞当事人进行申述,并且期待着当事人或者学校出来了结这样一个事件。但是两者迟迟没有露面。  
在31日23:29,当事人发布了以《龙,磨难,责任以及承担:希望到此结束,一切由我承担》长篇的论述,表明自己在当前的背景下冷静思考,不再申述。得到了广大吧民的一致称赞,并且仍旧支持当事人申述。

第四章:落下帷幕,回看博弈A方

至此,整个所谓的“蒲仕明事件”落下帷幕。评论整个事件,我们对川农这所211重点大学的包容态度表示无比的心寒。川农给出的处分理由: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恶意制造、传播、散布谣言,影响社会、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者,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这条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却又充满了许多迷离的色彩。甚至,极不严肃的玩弄因素。是对法制精神的亵渎和摧残。  

何谓谣言?简单地说,谣言是产生了恶劣后果的玩笑话,如果没有产生恶劣后果,那么就根本不能用谣言来界定。相信学校决策者对此非常明白。如果仅仅认定“事件可能会产生恶劣影响”来界定谣言,那么只有历史上的文字狱才能够办到。如果仅仅因为可能恶果来判断谣言,那么我们说的每句话都可能被判断为谣言,从而获得相应的处罚。  

从事件本身来说,一个带有明显娱乐性质的帖子究竟能够算什么?如果按照处分所言的“虚假通知”,那么,谁能够相信“5月32日25时71分”的存在?如果算是谣言,那么目前在贴吧四处散布的余震消息是否比之更加严重?这个怕是见仁见智吧!  

进一步说,既然产生了“恶劣影响”,那么学校更是应该及时“辟谣”。这次地震中,对于谣言的处理都是“知道谣言传播很广——立刻紧急辟谣——查处相关发布传播谣言的人——通过法定程序处理”的流程来做的。而学校既然断定是“谣言”,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那么为什么川农官方没有任何语言前来辟谣?回归到刚刚的话题上,建议聘用专业调研机构随机抽查,估计全校90%以上的同学是看见通告之后才知道帖子存在的。即便知道帖子存在的人,也明白是一个笑话。学校,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冷笑话。  

从事件的主观动机来看,恐怕唯有天能够给出这样的答案。“恶意”?故意?从当事人的日常责任感和发帖的全部内容来看,即便是请来犯罪心理学专家,也难于得到“恶意”制造的结论。可是,两万川农人,一张巨幅海报,怕是百口莫辩。
  
从事件的客观影响来看,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影响社会、学校工作乎?破坏学习、生活秩序乎?谁也不会想象,一个点击低于200,回复低于20,并且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娱乐帖子的状态下,究竟能够给予怎样的危害?给予怎样的破坏?恐怕对于当事人来说,无疑算是最恶劣的打击。
  
从事件当事人的态度来看,有人说,他在开创川农学生积极承担责任,主动消弭影响的模范。两天,三次谈话,两次贴吧长篇道歉,两篇书面检讨,主动前往相关单位道歉。大家一致说,这是一名学生已经能够付出的所有努力,甚至,超越了自己努力的范围。实名与马甲结合道歉,对于一个在贴吧拥有相当影响力的用户来说,这已经需要跨越最大的心理障碍,而他,使用了自己两个已经形成巨大影响力的马甲。前往党政办以及网监中心道歉,倘若真是没有任何老师的指导,我也觉得,这是一次巨大的心态考验。  

从处分发生之后的态度来说,当事人反应已经充分冷静。他只是写了几首诗歌,当然,其中也许掺杂了情绪因子在其中,但是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考验。他能够冷静写下自己的所有努力和过程,并且一致要求大家要克制,不要影射,已经展示了他的安定以及冷静客观。  

在贴吧言论出现了一边倒的状况之后,也许是当事人和学校有着一些墨守的“约定”,也许真是出于一名川农学子的责任——我希望是后者。他做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决定。“值此非常之机,我如果不出来做出一个了断,也许将是亵渎了一名川农学子的称号。”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有传承薪火的使命和责任。” “剩余的时间不多,这些天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点滴数言,勾勒出一个学子多么平静的心态和多么负责任的心态,比之于我,我自己都倍感汗颜!我相信很多人也会为此感到汗颜.。

第五章:落下帷幕,回看博弈B方  

对比学校方面,我们所感受到的,也许不仅仅是心寒:

在言论出现之后,快速反应,召集学生高密度地谈话。而且当事人还曾经出现“情绪失控”,不知道这位同学是歇斯底里,还是痛哭流涕,还是表情木然?但是,肯定的一点是:他肯定比之平时反常。对于网络能够入微到如此地步的老师们,是否注意到人家“情绪失控”的显性表现。学生工作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一切”,恐怕再也没有公信力了。

再次,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当事人上午写谈话、道歉、写检讨、中午谈话、下午签字道歉然后得到结果再次情绪失控。我想知道,这样的一天是多么大的压力!而且,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天中午和晚上还下起了大雨。我只是想知道,那天,他该有多么的狼狈不堪!如若在这样的背景中,学校都未曾有过相关心理干预或者行为干预,那么,我只能够说这是大学永远的疼痛。

再谈谈学校的处分产生。按照当事人描述,从处分出炉到完成处分只有半天的时间,这样高的效率,也许是令人咂舌的。在川农,第一次遇见如此之高的工作效率。那么按照学校的理论,从问题发现到处分产生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流程,我在想,即便是过场,也不该如此之快。也许,是当事人的太过积极,促进了学校的高效率吧!

还有大字报,说实话,大家使用“史上最强”大字报来形容一点不失偏差。且不论是否应该节约的问题,回到话题本身,一个最低级别的行政处分,采用了最高规格的礼遇,恐怕这是相当稀罕的。就像非洲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得到了西装革履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接见一样让人瞩目。是否值得?有什么样的意味?曾经的开除通告也不过是白纸打印,而今竟然如此高调!汗颜,无比汗颜!

当然,免不了要说说“量刑”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犯罪动机”,是否“恶意”,学校已经明确表示“不是恶意”;是否“影响恶劣”,学校也坦诚“影响范围有限”,那么根据这样的原则,究竟是否已经构成了处分的要件呢?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说说法律意义上的责任免除。国家法律认定,公民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责任。但是如果在公民依据自身责任能力充分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就已经消灭了国家强制责任出现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原则,有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补救免责、协议免责、无能力免责六个方面的免责机制,即便对比国家法律,当事人亦有3—4点符合,而在执行当中,一点符合即可采用,而学校的法制普世精神,恐怕让人质疑。

第三,就说说校规校纪中的免责问题。处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注意:是之一)者,可以减轻一级处分:主动报告、交代错误的、主动检举共同违纪人的、主动挽回损失或者有效组织危害结果发生的、有其他立功表现行为的。这是硬伤,当事人本身四条已经符合三条,而不符合那条,是因为没有共同违纪人。如果能够叠加,怕是当事人已经应该接受人家的道歉了。即便不能够叠加,我们也已经有充足的理由选择谅解。

学校没有这么做。学校在制度阵地和感情阵地上完全失分,也许正好写意着某种拐点。到后来,当事人主动以一纸长贴要求大家就此停止论战,则现实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魄力。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当事人的系列冷静行为是在学校指引之下完成的,我很佩服当事人的隐忍以及奉献精神,也为这座百年历史的名校感到汗颜;如果是当事人自己看见学校荣誉受到危机之时主动以受伤之身扑火,那么,我在佩服他的勇气、魄力、魅力的同时,更加为这座百年的城池感到不安。

大学的包容精神没有包容下一个无意的过失,而一介书生却以自己的脆弱之肩担起了属于自己和不属于自己的重担。倘真如此,书生危险,大学更加危险!

对于危机的公关,也许正是川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我甚至可以推断,这24个小时有很多眼睛在盯着这里,希望事态不要蔓延,但是,发生到这样的规模,也许已经出乎他们的意外。在这场处分事件中,川农的决策者决定怎样把脉的过程,也许比发一张娱乐帖子冒着更大的风险。  

后记:
始于大学之精神,终于大学之文化。至于其他,再不想多言。
这什么年代,连百度帖吧都被学校监控上了,半点自由民主法治精神都找不着。  

对一点明摆着的娱乐事件大动肝火,上纲上线,这算什么?

我的理解是:川农不自信,很不自信。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学校是SB..
弄出这么大动静,给个警告处分,不重啊,难道还觉得冤枉吗?
这个学校的处理有无依据?

这个学生本身是否了解信息的真假?
不是说民主不好嘛?怎么受了委屈就想起要找民主了?
就这个事情都牵扯上法律问题了?

刑法没规定给考试作弊的量刑啊~~~

宪法还更没说考试作弊属于什么行为~~~

大家伙是不是应该敞开了作呢?

纯属有病!

这个是民主?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