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速射炮决定论"与中日甲午海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15:14
在海军航空兵占据海战主导地位前,大舰巨炮一直是主力舰追求的目标.不过在19世纪中后期,曾经出现过一个速射炮为主角的时期.这里的速射炮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高速小口径机关炮,而是5-6英寸口径的中口径火炮.

在铁甲舰出现后,原来木制帆船时代的大量的小口径火炮(当时1000吨级的战列舰甚至有多达100门炮以上)已经无法威胁铁甲舰,因此与其装大量无用之小炮,不如改为集中的大炮,随后逐渐由船旁列炮船,炮房船,转台炮船,露台转炮船,一直到后来现代意义上的前无畏战列舰.

在一般人看来,大炮显然是有优势的,其优势在于射程远威力大,假设能在敌舰进入威胁到本舰距离前即将其轰掉,装大炮的铁甲巨舰就是海上的霸主了.按照这一思路,各国建造了大量的铁甲舰.

不过,那个时代的铁甲舰和后代的前无畏舰乃至无畏舰还是有差距的.以定镇二舰为例,其装备的是后膛炮,当时的造炮技术无法使其达到足够的倍径(定镇是25倍径),这就使它原本可以达到的射程和威力大打了折扣.而第二点则是更要命的,没有现代火力控制技术的支撑,无法在远射程达到足够的精度

因为没有足够的精度,所以使得原来希望在远射程摧毁敌舰的可能化为泡影.铁甲舰被迫让对方战舰逼近到了对方火力射程内.对方的中口径速射炮也能够打到铁甲舰了.在这个时候,另一个要命的问题又出现了.中口径速射炮的射速远远高于大口径炮.(我没有仔细考证过,有心人可以去查资料).假设一门6寸炮一分钟打5发炮弹,而一门305炮要5分钟发一炮,双方火力严重不对等,因为射速高显然更容易修正(当然按某些算法命中率低了),击中对方的数量也更多,而大口径炮对于高速运动的巡洋舰又很难精确瞄准.虽然中口径炮在它的最大射程上还不能打穿铁甲舰的主装甲,但是大量的无防护和半装甲带却是可以被损伤的.如果对方巡洋舰进一步逼近的话,还有鱼雷可以威胁运动缓慢的铁甲舰.

正因为此,在铁甲舰装了大口径主炮后一个时期,新的前无畏舰出现了,它们装备专门对付巡洋舰一类目标的二级主炮,以防止出现上面所说的那种尴尬局面的发生.不过即使如此,战列舰被巡洋舰吃掉的事情还是发生过.

1904-1905年,在日俄海战中,日本因为战列舰相对缺乏,把装甲巡洋舰拉上了战列线.在黄海海战中,4艘日本战列舰和4艘装甲巡洋舰硬是对上了俄国的6艘战列舰,并最后击溃了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战中,4艘日本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16艘防护巡洋舰对8艘俄国战列舰,3艘海防舰,2艘装甲巡洋舰和6艘防护巡洋舰.俄国舰队大败.俄国第2分舰队旗舰奥斯拉比亚号战列舰在开战后被上村中将指挥的6艘装甲巡洋舰围攻,仅仅半个小时就被轰沉了.8000米-9000米的距离上,2分钟1发的10寸炮显然不敌一分钟4发的8寸炮.这算是速射炮时代的加强版,但也是最后的绝唱.

正是对马海战的教训催生了新式火控技术和无畏舰的诞生.战列舰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射程上把对手打的粉碎了.英国德国在福克兰海战中的结果最好的表明了这一点.

说到这里,应该可以说明所谓速射炮决定论了.

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走在了日本的前面,可是很不幸,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那个时代正好是世界海军主流走错路的时候.而日本由于财力限制,只能购买巡洋舰充数,却歪打正着.不由得感叹国运啊(还有后来日俄黄海海战中那发打死俄国舰队司令的炮弹).

中日海战时,定远镇远除了比别的船抗打一些,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巨炮不能毁敌于远,铁甲不能庇己之弱.5个小时的战斗,中国舰队沉没5艘,逃跑1艘,日本舰队除松岛,比睿,赤诚重伤,西京丸远遁外,其他各舰战力仍相对完整.而走之日本四舰,战力本弱,而中方沉逃之船,已占快速战力之2/3有余.如果老天再给日本舰队5个小时的白天,伊东多胆一搏,恐怕定镇能否完归亦有可疑.

甲午中国之败,内政腐败自然有因.但仅海战而言,炮速无敌之快却是极为重要.假设定镇除305炮外,再各多8门6寸快炮,别的不说,单误入北洋队列之比睿就绝无生理.可惜大海是最公正的,到此是否速射炮决定论应自有分晓了.在海军航空兵占据海战主导地位前,大舰巨炮一直是主力舰追求的目标.不过在19世纪中后期,曾经出现过一个速射炮为主角的时期.这里的速射炮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高速小口径机关炮,而是5-6英寸口径的中口径火炮.

在铁甲舰出现后,原来木制帆船时代的大量的小口径火炮(当时1000吨级的战列舰甚至有多达100门炮以上)已经无法威胁铁甲舰,因此与其装大量无用之小炮,不如改为集中的大炮,随后逐渐由船旁列炮船,炮房船,转台炮船,露台转炮船,一直到后来现代意义上的前无畏战列舰.

在一般人看来,大炮显然是有优势的,其优势在于射程远威力大,假设能在敌舰进入威胁到本舰距离前即将其轰掉,装大炮的铁甲巨舰就是海上的霸主了.按照这一思路,各国建造了大量的铁甲舰.

不过,那个时代的铁甲舰和后代的前无畏舰乃至无畏舰还是有差距的.以定镇二舰为例,其装备的是后膛炮,当时的造炮技术无法使其达到足够的倍径(定镇是25倍径),这就使它原本可以达到的射程和威力大打了折扣.而第二点则是更要命的,没有现代火力控制技术的支撑,无法在远射程达到足够的精度

因为没有足够的精度,所以使得原来希望在远射程摧毁敌舰的可能化为泡影.铁甲舰被迫让对方战舰逼近到了对方火力射程内.对方的中口径速射炮也能够打到铁甲舰了.在这个时候,另一个要命的问题又出现了.中口径速射炮的射速远远高于大口径炮.(我没有仔细考证过,有心人可以去查资料).假设一门6寸炮一分钟打5发炮弹,而一门305炮要5分钟发一炮,双方火力严重不对等,因为射速高显然更容易修正(当然按某些算法命中率低了),击中对方的数量也更多,而大口径炮对于高速运动的巡洋舰又很难精确瞄准.虽然中口径炮在它的最大射程上还不能打穿铁甲舰的主装甲,但是大量的无防护和半装甲带却是可以被损伤的.如果对方巡洋舰进一步逼近的话,还有鱼雷可以威胁运动缓慢的铁甲舰.

正因为此,在铁甲舰装了大口径主炮后一个时期,新的前无畏舰出现了,它们装备专门对付巡洋舰一类目标的二级主炮,以防止出现上面所说的那种尴尬局面的发生.不过即使如此,战列舰被巡洋舰吃掉的事情还是发生过.

1904-1905年,在日俄海战中,日本因为战列舰相对缺乏,把装甲巡洋舰拉上了战列线.在黄海海战中,4艘日本战列舰和4艘装甲巡洋舰硬是对上了俄国的6艘战列舰,并最后击溃了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战中,4艘日本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16艘防护巡洋舰对8艘俄国战列舰,3艘海防舰,2艘装甲巡洋舰和6艘防护巡洋舰.俄国舰队大败.俄国第2分舰队旗舰奥斯拉比亚号战列舰在开战后被上村中将指挥的6艘装甲巡洋舰围攻,仅仅半个小时就被轰沉了.8000米-9000米的距离上,2分钟1发的10寸炮显然不敌一分钟4发的8寸炮.这算是速射炮时代的加强版,但也是最后的绝唱.

正是对马海战的教训催生了新式火控技术和无畏舰的诞生.战列舰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射程上把对手打的粉碎了.英国德国在福克兰海战中的结果最好的表明了这一点.

说到这里,应该可以说明所谓速射炮决定论了.

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走在了日本的前面,可是很不幸,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那个时代正好是世界海军主流走错路的时候.而日本由于财力限制,只能购买巡洋舰充数,却歪打正着.不由得感叹国运啊(还有后来日俄黄海海战中那发打死俄国舰队司令的炮弹).

中日海战时,定远镇远除了比别的船抗打一些,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巨炮不能毁敌于远,铁甲不能庇己之弱.5个小时的战斗,中国舰队沉没5艘,逃跑1艘,日本舰队除松岛,比睿,赤诚重伤,西京丸远遁外,其他各舰战力仍相对完整.而走之日本四舰,战力本弱,而中方沉逃之船,已占快速战力之2/3有余.如果老天再给日本舰队5个小时的白天,伊东多胆一搏,恐怕定镇能否完归亦有可疑.

甲午中国之败,内政腐败自然有因.但仅海战而言,炮速无敌之快却是极为重要.假设定镇除305炮外,再各多8门6寸快炮,别的不说,单误入北洋队列之比睿就绝无生理.可惜大海是最公正的,到此是否速射炮决定论应自有分晓了.
受教了
]]
还有我认为二级主炮不是拿来对付巡洋舰,而是在射控简陋的情况下用来对付战列舰的,即便对付装甲巡洋舰,也不一定需要9.2或者10寸炮。
关于对马的战例,因为俄舰远道赶来,途中英国控制下的各处港口全都不给使用,因此俄国人不得不多次在开阔海域航行中补给燃料。
即便有米国现在的快速战斗支援舰,要在航行中给空母补充1000吨干货也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一艘1900年前后战列舰的常见载煤量就是1000吨。俄国和德国的运煤船依靠吊杆系统为多达8艘战列舰途中补给煤炭,这决不是人干的活儿。因此航行中加煤次数肯定是越少越好,俄国战列舰为此普遍严重超载。煤舱早就装满,过道里面也都是煤筐,其中几艘连上甲板也堆积了大量的煤袋。

被击沉的奥斯利亚比亚号,就是因为前部水线部位被多次命中,首部大量进水,超载煤炭导致重心升高,如果没有煤炭和零件的负担,该舰想必不会那么快倾覆沉没。
没有仔细查过,全凭记忆,肯定是有错误的。

8寸炮是1分钟2发。

对马海战的交战距离确实是在4000-6000,那样中口径就更有优势了,因为已经有可能穿透战列舰装甲带了。让巡洋舰接近到那么近的距离,也说明了大口径炮的射控严重成问题了。

不过对于所谓奥斯利亚比亚号的煤炭也许还需要商榷。因为毕竟在金兰湾加过煤后,开到对马,已经开了2/3的航程了,是否还有那么多煤就不好说了。

奥斯利亚比亚号是一艘1898年下水的新舰(第一太平洋舰队的佩列斯维特和胜利是它的同级舰),但是吨位较小,防护弱了些,也许是这种缘故才被巡洋舰的8寸炮轻易击沉了吧
据说中国军舰的炮弹没装炸药,里面全是沙子,所以打中了也不炸,不然日本得沉好几搜:L
原帖由 和谐超大 于 2008-5-30 20:13 发表
据说中国军舰的炮弹没装炸药,里面全是沙子,所以打中了也不炸,不然日本得沉好几搜:L


老弟还是不了解情况啊

PS:to Kadey 奥斯利亚比亚号比西方一等的战列舰,在防护上确实差了不少。
原帖由 和谐超大 于 2008-5-30 20:13 发表
据说中国军舰的炮弹没装炸药,里面全是沙子,所以打中了也不炸,不然日本得沉好几搜:L

那个是实心弹,和开花弹是有区别的
不过从中国自己的305和三景的320看,当时的大口径确实不行,射速实在太差了
另貌似速射炮是日本175比中国94,确实差距比较打
定镇的防护还是挺不错滴,当然炮再好点就更不错了
K博啥时候又开始扯这个了?
原帖由 drakecat 于 2008-5-31 12:40 发表
另貌似速射炮是日本175比中国94,确实差距比较打

速射炮中方是零!
随便算一算就知道了:日海军的主力炮是120速射,管退式加断隔螺纹,为了加快射速,日本人冒险把炮弹堆在火炮附近……射速高达10发/分,6秒的时间,定镇的开足马力也只够跑出40米左右,还不到一个舰身的长度,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弹着快速较射。

反观定镇的主炮,还有150MM副炮,包括平远、来远等舰上的210MM克虏伯炮,架退式设计,打一炮炮架回原位的时间太长,炮闩开闭的时间也长,最好的成绩也要3分钟一发,这个时间,日舰最快的吉野(23节),可以跑出700米远,通过前炮弹着进行校射非常困难……

所以速射炮的优势不光是火力密度高,而且在精度上也占有很大优势。

对马海战日军先由三笠开炮,然后将偏差数据传到各舰,4艘战列舰的主炮口径相同,可以采用同样的数据,然后集中齐射……正是这样的射击法,导致了ALL BIG GUN思想的诞生。

但即使到二十世纪初,主炮速射化以后,2发/分的射速也难以校射,我甚至觉得,在斯科特射击法诞生以前,战列舰装备二级主炮,是为了利用与主炮弹道差异来加大弹着的散布面,从而提高命中率。
]]
比如后来海天、海圻的203MM大口径速射炮放到甲午也是威力惊人,就比吉野的152MM强。

不过那时候它面对的是更强的速射305和203
原帖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08-5-30 19:15 发表
关于对马的战例,因为俄舰远道赶来,途中英国控制下的各处港口全都不给使用,因此俄国人不得不多次在开阔海域航行中补给燃料。
即便有米国现在的快速战斗支援舰,要在航行中给空母补充1000吨干货也不是一件稀松平常 ...

这说法有一定的问题,在交战海域已经接近目的港,并且谁都知道此地可能发生遭遇战。那么舰况的维持,特别是燃料的储备就应当以这个情况来计算,任何一个海军人员都会这样做。从这一点说我不认为在战斗发生的时候是因为燃料超载导致水线过高,燃料导致水线过高只应当存在于航渡途中。
]]
不过个人记得定镇还是有57MM/6磅哈其凯斯速射炮的,同是这种火炮,日本仿制命名为山内速射炮,另外4.7英寸MKI日本的装备数量在甲午海战中应该是59门,我说的175门的数据是自己由资料上加出来的,应该是统计包括3磅,2.5磅哈其凯斯这样的火炮的数据
原帖由 和谐超大 于 2008-5-30 20:13 发表
据说中国军舰的炮弹没装炸药,里面全是沙子,所以打中了也不炸,不然日本得沉好几搜:L

《甲午风云》看多了;P
哎——为什么总有人拿机关炮和大口径管退速射炮相提并论呢?
原帖由 风舞鹤影 于 2008-5-31 19:50 发表

速射炮中方是零!

不是零
广乙、广丙上的五门120mm是江南制造局造的速射炮;
和日军比当然是零头
原帖由 林青豪 于 2008-5-31 21:44 发表
我认为,如果对一艘舰船,如果命中120mm弹即造成重大损害,那么更大的口径导致损害的上升曲线趋向于平缓。
极端地说:对于一艘舢板,命中一发57炮弹和命中一发406炮弹是没有区别的。
日方的大部分中口径炮都足以摧 ...

你就别比了
北洋的舰船装甲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强。
都是巡洋舰,能强到哪里去?定镇的上层建筑也没什么装甲,结果成了马蜂窝。
如果北洋的120、150都是速射炮,联合舰队的防护巡洋舰一样要完蛋,起码是千疮百孔。
原帖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08-5-30 19:04 发表
还有我认为二级主炮不是拿来对付巡洋舰,而是在射控简陋的情况下用来对付战列舰的,即便对付装甲巡洋舰,也不一定需要9.2或者10寸炮。

二级主炮那也是主炮 哪有用来打巡洋舰的道理
产生二级主炮的主要原因是 那时的火控落后 火炮射击不能集中指挥 只能依靠各炮塔独立瞄准 加上大口径炮装弹速度低下 无法达到足够的命中率 所以安排一些口径较小射速较高的二级主炮提高全舰有效火力
说实话要是定镇二舰碰上英国远东舰队的防护巡洋舰 那早就沉了!
]]
Kadey的帖子是一定要顶的,附议一个。
二级主炮的消亡根源是火控系统的升级

日德兰的时候就有自动调炮系统了
如果击中日舰的炮弹大部分都能炸响,那把失败原因归于缺少速射炮还情有可原。。。:P
说到2级主炮的作用

个人还是附议K胖的,不过我认为副炮在威力上的提高和对于主炮威力的追求,导致了二级主炮的消亡。

我觉得战术变化也得考虑在内,一二级主炮并存的年代战术貌似和战列线时代也有不同
原帖由 JC谢尔曼 于 2008-6-1 09:38 发表
如果击中日舰的炮弹大部分都能炸响,那把失败原因归于缺少速射炮还情有可原。。。:P


你说实心的穿甲弹打中了是响还是不响?
早期的大口径实在是不怎么样,费习尔这种大炮狂一开始也宁可用海军陆战队的机枪解决战斗:Q
原帖由 yueying 于 2008-6-1 09:40 发表


你说实心的穿甲弹打中了是响还是不响?


==========

有多种说法,当初也有把其称为“教练弹”的。  :D   不过MS北洋水师的炮弹,很多没响的可不光是或实心或穿甲的炮弹。 以前有援引日方资料,说是北洋水师要塞炮台打出的炮弹很多都不响;  海战方面如果有日本战后舰艇战损分析报告应最权威。  此外本人曾搜狗查到英国当年同时期的穿甲弹是有弹底装药的,其他国家资料待查。:P
器不如人啊,一直没想明白,清政府装备那么多实心穿甲弹做什么,假想敌没找对?还是准备用北洋海军去死磕西方的重装甲铁甲舰。
另外,怎么感觉有点像苏联和西方的反舰导弹发展情况,一方通过加大威力弥补精度不足,一方通过加强突防能力和精度来击沉对方。
当时穿甲弹的主流就是实心的

而且,当年的钢也TM很废。动则就被实心弹穿100多MM;P
原帖由 和谐超大 于 2008-5-30 20:13 发表
据说中国军舰的炮弹没装炸药,里面全是沙子,所以打中了也不炸,不然日本得沉好几搜:L




被教科书误导的。。。
原帖由 和谐超大 于 2008-5-30 20:13 发表
据说中国军舰的炮弹没装炸药,里面全是沙子,所以打中了也不炸,不然日本得沉好几搜:L

炮弹里装沙子是很正常的,当时这种“实心弹”各国海军都装备。
但是,就算是少数的爆破弹,清国水师也比不过日本的同类武器。
原帖由 风舞鹤影 于 2008-5-31 19:50 发表

速射炮中方是零!

47毫米和57毫米的速射炮中方也有,缺的是120毫米的速射炮。不过北洋水师也不是一门没有
原帖由 守门员 于 2008-6-1 10:40 发表
器不如人啊,一直没想明白,清政府装备那么多实心穿甲弹做什么,假想敌没找对?还是准备用北洋海军去死磕西方的重装甲铁甲舰。
另外,怎么感觉有点像苏联和西方的反舰导弹发展情况,一方通过加大威力弥补精度不足, ...

这个不是假想敌没找对,当时谁都知道爆破弹威力远大于实心弹,但是没钱买,国内又造不出,所以只好凑合用实心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