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云在中途岛除侦察外并无大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4:02:29
南云指挥的航空母舰舰队在中途岛战败,因而被视为日本战败的“罪魁祸首”。但是,客观地评价一下具体事实,南云在中途岛其实打得还不错,没有明显失误,之所以失败不是他的责任。所以发个帖子说一说。

之所以发这个帖子,当然不是我为了南云喊冤,他死后名誉身家我才不管呢。但小日本作为我们以往和当前的死敌,不了解敌人就无法战胜敌人。全面分析一下二战中日本作战的得失,对指导未来我们和日本的战争很有好处。南云指挥的航空母舰舰队在中途岛战败,因而被视为日本战败的“罪魁祸首”。但是,客观地评价一下具体事实,南云在中途岛其实打得还不错,没有明显失误,之所以失败不是他的责任。所以发个帖子说一说。

之所以发这个帖子,当然不是我为了南云喊冤,他死后名誉身家我才不管呢。但小日本作为我们以往和当前的死敌,不了解敌人就无法战胜敌人。全面分析一下二战中日本作战的得失,对指导未来我们和日本的战争很有好处。
先说说南云这个人。南云其实并不擅长指挥航空母舰作战,他的专长是重巡洋舰鱼雷攻击作战。只不过日本海军任命指挥官非常重视资格和辈分,而根本不管其专业和作战水平,这是个致命弱点。

南云在日本海军从战列舰见习军官起家,历任驱逐舰舰长、炮舰舰长、轻巡洋舰舰长、重巡洋舰号舰长、战列舰舰长、第一鱼雷战队司令官、日本海军大学校长,就是从来没有担任过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军官,反而因为其对鱼雷攻击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号称“鱼雷提督”。当日本建立起专门的航空母舰舰队时,虽然从能力来看由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或山口多闻海军少将出任司令最为合适,也是联合舰队上下的共同意见,但日本海军最高指挥机关军令部按人事行政上“序列第一”的原则,还是任命了根本不懂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作战的南云任航空母舰舰队司令。

所以,根本不懂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作战的南云要有效地指挥航空母舰作战,必然非常迫切地需要精通海军航空兵作战的源田参谋的帮助,而且源田和南云的私交非常不错,而源田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也不错。所以南云在作战时过于以来源田的策划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途岛和瓜岛海战之后,南云指挥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和航空兵部队主力消耗殆尽后,南云被明升暗降,调任佐世保镇守府司令,后转任吴镇守府司令,虽然佐世保和吴港是日本最重要的两大军港,而且镇守府司令级别和联合舰队司令平级。但实权大大下降。

南云的最后任职也非常搞笑,在中太平洋战局已经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出任中部太平洋舰队司令。而他的舰队没有任何大型舰只,实际上指挥的是在塞班岛上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以抵抗美国的登陆。结果可想而知道,南云最后按照日本军队的传统,在部队消耗殆尽后自杀。

作为鱼雷战专家的南云,在日本最重要的一次战争中,先担任了最为重要的航空母舰舰队指挥官,后来又担任海军陆战队指挥官。不知道是对其本人的讽刺还是对日本海军的讽刺。如果日本海军能按照才能而非资格任命主要指挥官,不知道战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以下逐一说说具体的对错。
我个人认为南云在海战中唯一的错误是侦察措施不得力。

南云唯一的错误是作战前不做好侦察准备,明明手里有20多架侦察机,居然只派5架水上飞机和2架航空母舰上的侦察机去侦察:根据当时的材料,南云派出的侦察飞机为2架航空母舰上的侦察机(赤城、加贺各一架)、2艘重巡洋舰派4架水上飞机(筑摩、利根各2架)、1艘战列舰派出1架。所派飞机仅仅7架,而且大多是速度慢且陈旧的水上飞机,当利根号的水上飞机弹射装置发生故障,南云不马上派其他飞机顶替,,而任由巡洋舰慢慢修理水上飞机弹射装置,再派出飞机。事实恰恰证明,就是这架延迟起飞的飞机,才找到了美国舰队。(南云不重视侦察由来已久,就是在珍珠港作战时,他在派出袭击飞机后,也只派出4架水上飞机搜索周围是否有美国航空母舰,如果当时美国舰队在他周围,他必然也要遭到很大损失),应该多派遣一些水上飞机和侦察机参与侦察,以尽快查明自己周围的敌情(另外,当时日本出动5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参与作战,居然不配给主力航空母舰舰队几艘以增强侦察能力,而是全部配给战列舰部队做炮击引导)。假设一下,如果日本的飞机能按时出发,就能早1个小时发现美国舰队,南云舰队当时还没有换炸弹,马上就可以派出鱼雷轰炸机攻击美国舰队。这个海战的结果不就逆转了吗?
南云失败的最终因素就是时间,如果美国飞机晚5分钟到,南云舰队派出攻击美国舰队的飞机至少是战斗机已经起飞,这样美国飞机攻击的成果必然大大减少,不可能一下子击中3艘航空母舰。而且如果南云舰队的飞机起飞,则美国轰炸机的炸弹即使在甲板上爆炸,也不会引爆加满汽油和装载鱼雷、炸弹的飞机,损害将大大减少,在当年美国飞机仅仅命中11枚炸弹(每舰3、4枚),对重型航空母舰不会造成很大伤害,几艘航空母舰的沉没或是日本自沉,或是引爆加满汽油和装载鱼雷、炸弹的飞机。即使是美国飞机同样击中了3艘航空母舰,已经起飞的日本飞机在战斗机掩护下,同样可以重创美国航空母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日本的兵力多,所以必然只能是美国航空母舰撤退,非但日本的飞龙号航空母舰可以保全,而且赤城号航空母舰也可以返回修理(此舰本来可以不沉没,是日军撤退时为了不使美国俘虏该舰而自己击沉该舰的),加贺和苍龙两舰也许也有可能挽救。整个中途岛的局势不就可以逆转了吗?

所以,正因为日本是输在时间上,所以使日本丧失时间的因素就是关键性的致命因素。为什么日本会失去时间,我前面已经说过了,是不重视侦察。如果能早发现美国舰队,南云舰队也许就能早出发(同样是几分钟,日本的地勤拆了几枚鱼雷下来,装了几枚炸弹上去,此后又要花同样的时间重新换过),局势不就逆转了吗?或者如果只派赤城、加贺的所有飞机出发攻击中途岛,然后再以苍龙、飞龙的飞机应急,或是两舰全部出发攻击美国舰队,或是一艘攻击美国舰队,一艘第二次攻击中途岛,同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不过,轻视侦察是日本海军的通病,而非南云一个人的错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所有海战中,除了攻击珍珠港日本人做了细致侦察工作外,其他各海战的侦察工作都不怎么好。

另外还有两个地方可以改进(注意,是有所改进,不是有错误)
一是对四艘航空母舰的运用可以更灵活些,不必从每艘航空母舰上出动一半飞机去攻击,完全可以只出动2艘航空母舰上的所有飞机。这样,如果发现敌情,空载的2艘航空母舰可以收回第一波飞机,而1艘航空母舰可以出动攻击美国舰队,1艘可以再次攻击中途岛。虽然出动2艘航空母舰上的所有飞机所需要的飞机起飞时间肯定比从每艘航空母舰上出动一半飞机去攻击长。但考虑到航空母舰收回第一波飞机时不能起飞别的飞机,以及舰载机换弹需要很长时间,还是“专舰专用”合算。
二是在第一波飞机报告需要第二轮攻击时,南云舰队4艘航空母舰中2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已经做好了攻击中途岛陆上目标的准备,完全可以立即发出。等这支部队起飞后,正好腾空航空母舰接受第一波飞机。而没必要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再将所有飞机都换陆上炸弹,再出发攻击。太浪费时间。当时飞龙和苍龙号36架俯冲轰炸机已经做好了准备,而赤城和加贺的36架攻击机装了鱼雷,而日本舰队除了36架战斗机掩护攻击中途岛的飞机外,还有36架飞机预备掩护第二波,18架飞机待命掩护舰队防空。完全可以在接到第一波的报告后立即出动36架俯冲轰炸机攻击中途岛机场跑道(当时中途岛的战斗机已经全部被击落,而且这一情报为日本舰队所掌握),没必要等攻击机装炸弹。
以下反驳一下以为是南云错误的观点

首先,“北撤”命令没错

有人认为南云下令被撤是个错误,其实不是。说南云北撤是错误,我觉得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首先,北撤可以远离中途岛,避开岸基飞机的攻击,而且舰队离开原有位置,可以使航空母舰已经发出的飞机无法搜索到舰队(事实也是如此,不少美国航空母舰飞机飞到日本舰队原有位置时未发现日本航空母舰,不得不返回)。

北撤是失败的,但不能因此说不北撤马上进攻就是成功的。从飞龙号两次出击的战例来看,第一次出动6架战斗机和18架俯冲轰炸机,遭到美国28架战斗机拦截,仅6架轰炸机生还并投弹,命中3枚;第二次出动6架战斗机和10架鱼雷轰炸机,遭到美国12架战斗机拦截,仅4架轰炸机生还并投弹,命中2枚。结果只重创美国航空母舰一艘。以这个战果并结合珊瑚海海战情况。没有战斗机掩护或只有少量战斗机掩护,攻击美国舰队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成果的。
其次,南云决定先接受飞机,再发出飞机完全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我认为南云没有立即命令飞机起飞是合理的选择。首先,按照珊瑚海海战的先例,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日本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鱼雷轰炸机攻击美国航空母舰的效果非常差,而且会自损相当大的战力。当时南云舰队的战斗机,一部分派出负责舰队防空(如果没有这些飞机,美国鱼雷轰炸机和中途岛的陆上飞机早得手了),一部分派出掩护攻击中途岛的飞机。如果南云下令先发出飞机攻击美国舰队,非但这部分飞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在攻击美国舰队过程中将受到严重损失,而且从中途岛回来的飞机中的战斗机将坠海(战斗机油是最先用光的)。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在以后的作战中,无论是进攻美国舰队,还是防守舰队上空,日本战斗机的使用都将捉襟见肘。南云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再发出第二波飞机,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收回第一波飞机,非但第一波飞机有部分要损失,而且即使先发出第二波飞机,他们也没有战斗机掩护。

先派飞机出击,必然使一部分自己飞机落入海中。无缘无故损失一部分飞机,对任何指挥官都难以接受。而不派鱼雷轰炸机,只派水平轰炸机出击,确实攻击力不足。所以此时的决策,确实是艰难困苦。有因必有果,之所以陷入如此的决策难题,首先是不注重侦察的缘故,试想,如果注重侦察,早一个甚至半个小时获得消息,就马上可以先把装鱼雷的飞机全部派出,再接受回来的飞机,何至于如此窘迫?即使得到消息晚了,如果采取4艘航空母舰分别作业,分工作战的办法,一方面可以让2艘航空母舰发出飞机,一方面空的2艘航空母舰可以接受飞机,也是可以胜利的。

如果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先给第一波飞机的战斗机加油,再让他们掩护轰炸机攻击美国舰队,不就是可以两全其美了吗?所以我坚持认为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再发出攻击美国舰队的飞机是完全合理正确的选择。

之所以现在有那么多议论,无非是南云没有发出攻击波造成了战役失败。但是如果假设一下,如果南云真的冒险发出了攻击波,结果没有给美国造成很大打击反而自身损失惨重,是否又会有许多人指责他冒进轻动呢?如果美国的攻击波晚5分钟到,南云攻击波的大部分飞机已经起飞(起码是先起飞的战斗机已经全部升空),南云舰队将受到自己战斗机部队的保护,而其甲板上也没有许多满载弹药的攻击机和轰炸机,海战的结果又会有很大不同。

海战之中,最忌讳一味只顾打击对方而忽视对自己的保护,所以我认为南云先收回战斗机再发出攻击波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只不过他其他的错误造成了失败(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忽视侦察,正是由于忽视侦察,才会有频繁改变弹药配置这种错误)
最后,就是那个所谓舰队上空成为“净空”的问题

南云当时一直保持航空母舰舰队上空有30多架零式战斗机,而这样战斗机在此前成功抵御中途岛派出的100多架飞机的袭击,并击落大部,在此后也击落了所有3艘美国航空母舰派出的所有鱼雷轰炸机,还是值得依靠的。说南云过于信赖自己的战斗机可以,说他使舰队完全处于无防御的状态就过分了。在美国俯冲轰炸机攻击日本舰队时,日本舰队上空有30架战斗机护航,绝对不是“净空”,不过当时由于连续遭到几波鱼雷轰炸机攻击,战斗机大多在低空防备,没有注意到高空防空,这确实是个重大失误,但这应该是航空母舰飞行长的责任,归咎于整个舰队司令官是不正确的。

这里我要说一下日本整个海军的指导思想有重大错误,一直寄希望于一、两次决战来消灭美国海军。所以每次都是和美国硬拼飞机、舰艇,虽然在前期作战中日本在战术上都能小占便宜,但由于美国的军力恢复能力远非日本可比,所以日本的精锐舰队和兵员越来越少,而美国虽然在战斗中损失可能比日本多,但军力却越来越强。

南云舰队同时要承担摧毁中途岛防卫力量,掩护登陆部队,消灭美国舰队三大任务,而其飞机数量只有200多,而美国有300多。可见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在当时,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仍然比美国强。在面临中途岛飞机和美国航空母舰飞机夹击时,仍然依靠30架战斗机击溃200多架飞机攻击,并击落了100多架。如果南云能早几分钟发现美国航空母舰,或者在战斗指挥上稍有改进,中途岛应该是美军败北而告终的。(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实力比日本强,类似中途岛的转折性战役或早或晚会来临)

战役和战略上的失误是日本海军指挥系统的,但如果南云不犯战斗指挥错误,中途岛日本还是可以胜利的。不过战争的总失败还是无法避免。
与南云相比,山本和日本海军领导层犯的错误更多

首先是兵力极度分散,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亲自指挥的主力舰队(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位于中途岛西北600海里,近藤信竹指挥的中途岛攻略舰队(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1艘驱逐舰)在中途岛以西250海里,南云的舰队(4艘重型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在山本东面300海里,高须四郎指挥的后援舰队(4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在山本以北600海里,细萱戊子郎指挥的阿留申攻略舰队(2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在高须舰队东面300海里。如此分散,给予美国舰队一个绝好的各个击破的机会。

接着是主次不分,既然决定在中途岛一举消灭美国舰队,在1942年5月进行珊瑚海作战,居然从中途岛海战的部队中借了三艘航空母舰给南方舰队 。结果,轻型母舰“祥凤号” 在作战中被击沉,另两艘航空母舰“翔鹤号” 被重创(至少需要修理1个月),“瑞鹤号” 损失大量飞机与舰员(必须补充飞机和人员并进行一定训练后才能参战)。因而原本应参加中途岛海战的2艘重型航空母舰就退出了战列,南云舰队的实力削弱了三分之一,使战局的天平进一步向美军倾斜。

然后是战术思想老旧,从日军的计划来看,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战列舰时代”,企图再现日德兰海战的“盛况”,迷信战列舰的威力,竟想用战列舰的舰炮去击沉航空母舰。这样必然忽视航空母舰的作用,限制航空母舰的潜力发挥。日军的计划迫使日军航空母舰必须承担轰炸中途岛,迎击美国航空母舰的双重任务,这对于飞机数量处于劣势,自身尚且难保的南云舰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试想,如果由战列舰专门负责炮击中途岛,而航空母舰对付美军舰队,胜算则可大大增加。

最后是作战到底的问题。我觉得就算是日军在中途岛作战大败,但如果坚持到最后,反败为胜的可能性是巨大的。当时美军的实力也受到严重损失:中途岛遭到轰炸,而岸基飞机几乎全部丧失,再也无力反击;而美军的舰队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两艘损失大量飞机,特别是美军的战斗机全部被击落,只剩下一些轰炸机,无法保卫自身安全。而日本舰队只不过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其他的主力丝毫无损。当时,光在中途岛周围就还有两艘日本航空母舰32架作战飞机,再加上11艘战列舰与4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上所载的百余架水上飞机(其中一般是水上战斗机),与美军再战措措有余。单凭中途岛周围的2艘航空母舰、4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43艘驱逐舰与美军对阵,还是有一定胜算的;更何况,北方舰队还有两艘航空母舰未用,随时可以赶来参加作战。只要日军再坚持打下去,不但日本的“赤诚号”和“飞龙号”航空母舰可以不必击沉(它们是逃跑时为了防止被俘而自沉),恐怕美军还要赔上血本(从当时的情况看,美国舰队是有可能放弃中途岛先撤回珍珠港的)。
许多人可能对我提出依靠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和11艘战列舰继续作战产生怀疑。二战中,英国依靠鱼雷轰炸机消灭意大利战列舰对,珍珠港事件以及新加坡海战之后,特别是大和和武藏的沉没,使人们产生误解,好象战列舰在飞机面前如同纸船一样没有任何力量。事实并非如此,战列舰在二战中虽然丧失了作为主力舰的地位,但仍然是一种不错的辅助舰队,至少其自我防护能力特别优秀。武藏号在完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遭到5波共300架次美国飞机攻击,在被命中20条鱼雷、17颗炸弹、20颗近失弹的情况下才沉没。同样,大和号也在完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遭到436架美国飞机攻击,在被命中12条鱼雷、20颗炸弹(美国吸取了攻击武藏号的教训,改用1000公斤重磅炸弹和MK46改进型鱼雷对付日本战列舰的超厚装甲)。日本战列舰长门号,在战后美国比基尼核试验中经受住了原子弹空中爆炸的袭击,在原子弹水面攻击中也坚持了5天不沉。日本其他受损失的战列舰,或是在炮战中丧失,或是在战争结束末期在锚地遭到美国连续空袭后自沉坐底的。因此,日本的战列舰是有能力在轻型航空母舰和水上飞机航空母舰所载战斗机掩护下,攻击中途岛,配合掩护自己的登陆部队占领中途岛的。

另外,经过双方对攻几轮后,美国只剩余企业号上的25架俯冲轰炸机、大黄蜂号上的16家俯冲轰炸机、中途岛上的12家岸基轰炸机(战斗机和鱼雷轰炸机全部丧失);而日本则有飞龙号上的6架战斗机、5架俯冲轰炸机、4架鱼雷轰炸机,此外还有凤翔号载机26架,瑞凤号载机30架,两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各载机24架(水上侦察机和水上战斗机各一半)。日本虽然说主动攻击美国舰队力量稍显不足,但掩护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攻击中途岛,掩护登陆部队占领中途岛,还是有这个实力的。只要占领中途岛,迫使美国舰队撤退,或熬到北方的两艘航空母舰(载机101架)来到,就可以扭转战局。

最上号和三隈号的事,其实两舰是为了躲避美国潜艇攻击而相撞后双双重创。而美国中途岛飞机发现后向其投弹80多枚,无一命中,只有一架被击落的美国飞机撞中三隈号,给其造成一定伤害。然后美国航空母舰轰炸机再多次攻击,才将三隈号击沉,可见美国剩余的轰炸机对日本舰队威胁不是很大。更何况战至7日,美国舰队大部分船只都因为缺少燃油而撤退,只剩4艘军舰仍活动于中途岛周围,日本如果坚持打,还是有机会获胜的。

关键是南云舰队虽然覆灭,但也有一定的战果的,首先是严重消耗了敌方攻击力量,而且消灭了美国的1艘航空母舰,重创了中途岛的空中力量。美国继续坚守中途岛是有很大困难的。如果日本就此放弃,无疑是浪费的南云舰队的战果,美国就赢者通吃了。当时美国就这几艘航空母舰,一部分在大西洋,3艘航空母舰是能参战的最大极限,而且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不返回母港是不能补充的,不可能像现在那样从陆地上的基地直接飞到航空母舰上。而且美国没有携带补给舰,这也是日本人知道的,消耗的油料和弹药是无法就地补充的。根据当时的记录,战至7日,美国舰队大部分船只都因为缺少燃油而撤退,只剩4艘军舰仍活动于中途岛周围。如果日本坚持下去,还是能占领中途岛的。中途岛和美国的舰队不一样,是无法移动的。日本舰队以优势攻击一个无法移动的小岛,对美国舰队只守不攻,占领中途岛是没有问题的。况且中途岛的航空力量已经被南云重创,山本只需要用舰炮对滩头阵地进行一定的轰击就可以了。毕竟一个小岛,是无法驻扎众多的守备兵力和防卫武力的。只要能占领中途岛,对日本还是很具战略意义的,起码可以掩护自己的中太平洋腹地,同时确保南太平洋的防守。

另外说到中途岛的防守问题,美国舰队充其量只能前来进行空袭和破坏,而是无法占领的(舰队是无法占领岛屿的,必须回去母港,调集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上登陆舰后再来打),所以不存在美国舰队等日本舰队返回补充时再回头打中途岛的问题。即使是双方围绕中途岛进行争夺,也是日本希望的(但不一定有利),这样可以基本判断美国舰队的位置,限制美国舰队的战略机动,还是能打上几次舰队决战的。那历史上的瓜岛海战就要移到中途岛进行了。

日军的“精兵政策”造成的一线与后备的巨大差距,这没有错。但在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并没有骤然剧降的苗头。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素质和美国产生巨大差距,表现的比较明显的是在马里亚纳海战,但这也不是单是飞行员素质的问题,而是美国用新式黑寡妇战斗机替代了野猫战斗机,战斗机性能一下子超过了日本飞机一大截。在中途岛后紧接着的瓜岛海战中,也发生了几次航空母舰对攻战,至少在当时,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素质还是能和美国旗鼓相当的。而且,在中途岛海战后期,日本海军航空兵不需要进攻,只要在自己的战列舰、重巡洋舰部队去炮击中途岛时,遏止美国舰队的空中进攻就可以了。这个任务,以当时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素质,还是可以胜任的。
有人说日本无法准确估计美国舰队剩余飞机的看法,因而继续攻击是冒险,我也承认这种判断确实有道理。但是优秀的指挥官可以从敌人的进攻力度看出进攻敌人的实力。南云在第二次遭到美国鱼雷轰炸机攻击后就马上判断出“这么多鱼雷轰炸机不可能来自一艘航空母舰”,因而马上派出苍龙号的一架侦察机再去侦察情况(直到此时才继续侦察,也可以看出日本将领不重视侦察之甚了)。同样,在南云舰队覆灭后,美国舰队和岸基飞机仍旧继续对日本舰队进行攻击,但效果极其微小,如前所述,最上号和三隈号两舰是为了躲避美国潜艇攻击而相撞后双双重创,美国中途岛飞机发现后向其投弹80多枚,无一命中,只有一架被击落的美国飞机撞中三隈号,给其造成一定伤害。然后美国航空母舰轰炸机再多次攻击,才将三隈号击沉(从南云舰队覆灭到山本总撤退,美国就这么点成果)。日本的指挥官结合以前的攻击战果,应该可以判断出美国舰队的航空兵兵力已经严重受损。而日本的战列舰部队有很强的防卫力,而且日本还有相当的航空兵可以做防空使用(虽然南云舰队航空母舰的建制以及空战指挥官、空中领队受损失,但其他各航空兵都丝毫无损,虽然进攻实力不足,但自保应该还是有余)。所以占领中途岛对日本舰队来说,并非太艰难的任务。

另外,在当时,日本舰队对美国舰队的数量侦察和估计还是比较准确的,联合舰队在飞龙号被击沉前就通过侦察和计算得出了美国舰队的规模为3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与事实相差不远(实际上是3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如果按照山口汇报的击沉、重创各1艘的说法,美国只有1艘航空母舰,而且飞机受到严重损失,这是日本指挥官可以知道和推算出来的。至于中途岛的飞机,根据史料,当时一共调集了99架岸基飞机,其中包括PBY水上侦察机32架;F4F野猫战斗机6架;F2A水牛战斗机20架;B-17飞行堡垒轰炸机4架;B-26“劫掠者”轰炸机4架;SBD-3无畏俯冲轰炸机16架;SB2U守护者俯冲轰炸机11架;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6架(这也可以看出美国重视侦察,在中途岛机场容量有限而且又急需加强攻击和防卫实力的时候,美国仍然坚持安排了1/3侦察机以确定情况;我始终认为重视情报和侦察是中途岛美国能获胜的关键性因素)。根据中途岛机场的容量,日本指挥官是可以估算出中途岛飞机的损失和最后数量的。而且南云给山本的汇报并未说中途岛的航空力量没有被消灭,而是中途岛机场的跑道没有被摧毁,根据南云对第一波攻击中途岛消灭飞机的汇报和其后中途岛飞机攻击南云舰队的损失情况,是可以估计出中途岛飞机的最终数量的。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占领中途岛后的防守问题,对日本来说确实是个难题。日本军队原计划将中途岛守备部队需要的陆基飞机搭载在南云舰队航空母舰上,在占领中途岛后再转场到中途岛的机场上。这些飞机已经与南云舰队的航空母舰同时被消灭了。日本中途岛守备部队就此缺乏航空兵兵力。而中途岛离美国近离日本远确实也是个问题。日本占领中途岛后守住确实是不可承受之重。不过日本在太平洋海战中,经常采取命令守备部队固守岛屿,不在对其进行补充和支援的战法,以此拖延时间以争取加强其他基地。中途岛或许也有此种用处。这种战争一开始,日本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中途岛海战无论如何,也只不过起到延迟或加快战争失败结局的效果。

最后再说说珊瑚海海战,珊瑚海海战的胜负对中途岛的影响非常巨大,如果瑞鹤、翔鹤、祥凤能参战,中途岛海战的结局和过程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

假设没有珊瑚海海战,瑞鹤、翔鹤、祥凤能参加中途岛作战,按照惯例,瑞鹤、翔鹤必然是和南云舰队一起作战,而祥凤可能加强到近藤的中途岛攻击舰队中去。这样以来,首先是近藤舰队的防空力量得到了很大加强,即使南云舰队遭到损失,近藤的舰队也保留有比较充裕的航空兵实力。接着是南云的兵力使用将更加顺手,攻击中途岛的时候,他能动用的将是6艘航空母舰的一半飞机,而非4艘航空母舰的一半飞机。这样,就不会发生中途岛机场的跑道未被严重破坏的局面。即使中途岛的飞机已经全部提前逃离,也无法再降落,中途岛就此不再构成对南云舰队的威胁。同时,多了2艘航空母舰,对美国舰队的攻击也将比较顺手,完全可以让几艘航空母舰先接受第一波飞机,同时另几艘航空母舰起飞飞机攻击美国舰队;甚至可以在接到侦察机报告发现美国舰队同时,就立即发出飞机攻击。最后,即使是如同中途岛海战一样,南云舰队被炸3艘航空母舰,他也还有3艘航空母舰可以继续与美国作战,以飞龙号的战绩看,如果再加2艘航空母舰,美国舰队可要好好喝一壶了,甚至有可能全军覆灭。山本集中所有舰队再与美国作战的计划也完全有可能实施。

而对美国来说,没有珊瑚海海战,美国最大的列克星顿航空母舰也能到中途岛作战,而约克顿号航空母舰也不会那么脆弱(他经过抢修才开到中途岛,舰体结构肯定还很脆弱,所以才会只中几弹就被重创)。但总体来说,还是日本合算。

其实,对日本来说,既然决定在中途岛一举消灭美国舰队,进行珊瑚海作战就不是那么必要,起码不必冒损耗海军航空兵实力的风险。如果确实认为有必要进行珊瑚海作战,而且美国主力舰队可能干预,就应该投入强大兵力,以免被美国主力舰队先行击破自己舰队的一部。珊瑚海海战日本虽然在沉没军舰吨位上稍微占了点好处(事后总结,日本海军高层也认为是大胜,而且还错误认为刚出道的瑞鹤、翔鹤号航空母舰就能把美国舰队打得如此之惨,换上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的老手,中途岛战役的胜利还不是手到擒来),但战略上却是大败,非但攻击南太平洋的计划推迟,而且还直接影响了中途岛海战的成败。所以按照铁流兄“一次战役的胜负意义,最主要的是在于对同级行动和下一次行动的影响”的看法,珊瑚海海战绝对是日本的大败仗,我国海军界也对其有“战术上的小胜、战略上的大败”的评价。
请大家多多指点
不管如何,先冲着你打这么多字,赞一个:kiss:

慢慢看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7-10-6 22:58 发表
最后是作战到底的问题。我觉得就算是日军在中途岛作战大败,但如果坚持到最后,反败为胜的可能性是巨大的。当时美军的实力也受到严重损失:中途岛遭到轰炸,而岸基飞机几乎全部丧失,再也无力反击;而美军的舰队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两艘损失大量飞机,特别是美军的战斗机全部被击落,只剩下一些轰炸机,无法保卫自身安全。而日本舰队只不过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其他的主力丝毫无损。当时,光在中途岛周围就还有两艘日本航空母舰32架作战飞机,再加上11艘战列舰与4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上所载的百余架水上飞机(其中一般是水上战斗机),与美军再战措措有余。单凭中途岛周围的2艘航空母舰、4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43艘驱逐舰与美军对阵,还是有一定胜算的;更何况,北方舰队还有两艘航空母舰未用,随时可以赶来参加作战。只要日军再坚持打下去,不但日本的“赤诚号”和“飞龙号”航空母舰可以不必击沉(它们是逃跑时为了防止被俘而自沉),恐怕美军还要赔上血本(从当时的情况看,美国舰队是有可能放弃中途岛先撤回珍珠港的)。.


这纯粹是事后诸葛了,日本机动舰队四艘航母全部瘫痪,
对日方心理上是一大重创;第二,日本由於缺乏情报
的关係,即便在交锋之后都无法掌握美国航母的确切
数字,甚至传出了风声鹤唳的结果;而史普鲁恩斯在
白天取得大捷之后,晚上谨慎地向后退却,使得山本
远在后方的主力舰队无法趁夜间捕捉美国航母。当时
毫无心理準备而突然蒙受致命打击的日本,根本没有
在毫无空中掩护情况下用水面舰艇冒死前进的心理条件,
更别说他们也拿不準中途岛加上两艘美国航母还有多少
飞机。在这种敌情不明、其餘舰队太过分散的情况,
贸然前进是山本手下任何一个参谋都无法接受的。
如果是原创的话那时一定要顶的,对错可以慢慢讨论:b :b :b
原帖由 战场失意 于 2007-10-6 23:22 发表
如果是原创的话那时一定要顶的,对错可以慢慢讨论:b :b :b

谢谢
我也同意南云没错. 错在批准该计划的军政部,参谋部的那帮弱智. 1942年6月4日那天的情况加事件发生的顺序, 无论谁是机动部队指挥官都一样. 山口多闻也好, 小泽治三郎也好, 谁带队结果都是一样的.

不过楼主, 你细节方面还要恶补?别的不说, 2002年你写命运五分钟大部分人没意见, 2005年你还相信命运五分钟的话也就忍了, 可是都2007年了... 难道楼主那本启蒙性的断剑还没听说过? 一直受人怀疑的五分钟都被批烂了, 日军飞机就算再给它20分钟也出动不了.

事实恰恰证明,就是这架延迟起飞的飞机,才找到了美国舰队。

那你是否知道要是这架飞机不延迟起飞, 就会错过美舰队呢? 再派侦查机? 除了水机就是鱼雷机, 日军42年鱼雷机零库存, 机动舰队航母的舰攻只有额定的三分之二18架, 再派出去侦查的话谁去反舰啊?


赤城机库大火已经烧成了废铁, 上层舰体全部变形, 飞龙前半部分所有水线以上的部分已经都被三发1000磅炸弹的爆炸以及后续的弹药爆炸推平. 两舰都毫无修复价值. 除非日本海军缺几万吨废铁, 不击沉还能干什么?
原帖由 Hydropod 于 2007-10-6 23:30 发表
我也同意南云没错. 错在批准该计划的军政部,参谋部的那帮弱智. 1942年6月4日那天的情况加事件发生的顺序, 无论谁是机动部队指挥官都一样. 山口多闻也好, 小泽治三郎也好, 谁带队结果都是一样的.

不过楼主, 你 ...


就凭跟著南云机动舰队前进的那是些小轻巡与驱逐舰,
要在大洋上拖走两艘大破的空母是不可能的,
弄不好被追上了就是跟著一起陪葬。
原帖由 Hydropod 于 2007-10-6 23:30 发表
不过楼主, 难道楼主那本启蒙性的断剑还没听说过?...

;funk 惭愧,确实没听说过,麻烦给了链接:L
原帖由 onepiece 于 2007-10-6 23:33 发表


就凭跟著南云机动舰队前进的那是些小轻巡与驱逐舰,
要在大洋上拖走两艘大破的空母是不可能的,
弄不好被追上了就是跟著一起陪葬。

我的意思是如果日本坚持下去打,打到占领中途岛后,可以看看是否能挽救这2艘航空母舰。如果不行再进行处理。当时山本下令击沉这2艘航空母舰并非因为他们已经成了废铁,而是怕他们被俘虏。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7-10-6 23:38 发表

我的意思是如果日本坚持下去打,打到占领中途岛后,可以看看是否能挽救这2艘航空母舰。如果不行再进行处理。当时山本下令击沉这2艘航空母舰并非因为他们已经成了废铁,而是怕他们被俘虏。


我在楼上也已经说过,这是纯粹拿日本人
当时无法获得的战场全局概念来评断当时
日本人的活动,当时日本舰队的心理状态
根本无法如此形同自杀地打下去。
要是还能修理日军那帮精明鬼会放弃?连半艘船打成废铁的最上都拉回去修理了, 要是赤城/飞龙有修复价值拼死日本人也拉回去了. 赤城是绝对没用了,日军回忆里全舰陷入火海,舰体和甲板完全变形. 飞龙前半个舰身水上部分全没了, 飞行甲板从中部开始向后翻卷, 也是一堆废铁. 就算拉了回去修理的话占船坞的时间至少把云龙级推后个一年半载的.何况还要调动大量技术人员集中修理重建, 弄不好开工了的大凤也别想造完了.
是啊,日本人就是精明得过了头,老爱占小便宜,结果反吃了大亏。赤城最开始居然是三层飞行甲板,如同高架一样一层层架起来,每层甲板都分工起降飞机,最后还是不得不改为一层。好像伊势和最上改为航空战列舰和巡洋舰后效果也不怎么好。伊势级虽然只拆了1/3炮塔,但却损失了2/3炮击能力,改装后的航空战列舰也没什么用处。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7-10-7 08:47 发表
是啊,日本人就是精明得过了头,老爱占小便宜,结果反吃了大亏。赤城最开始居然是三层飞行甲板,如同高架一样一层层架起来,每层甲板都分工起降飞机,最后还是不得不改为一层。好像伊势和最上改为航空战列舰和巡洋舰 ...


那个航母萌芽的阶段,早期几艘改造航母都改得乱七八糟,
飭城最后能改成这样已经算不错了。
我记得那架侦察机的发报机坏了,所以必须返回舰上报告,因此耽误了整个战机。
有时候打仗没那么多正义不正义,人心向背。 就是看谁更受老天爷照顾
不支持楼主观点,但是指出楼主理性的讨论风格...
其实小日的失败从偷袭珍珠港就开始了,就算中途岛海战不犯一些低级错误,打赢了,最终结果都一样。
中途岛他们的行动本来就在美军的掌控下。而且发起中途岛本来就是错误决定。一堆错误叠加导致最后的错误。中途岛的失败确实不能算在南云的头上。不过南云历来的果断性欠佳这倒是在珍珠港和中途岛有所体现。但话说回来,当时换了其他人也得犹豫下。日本确实值得憎恨。但是他真的有太多我们借鉴得东西了。太平洋海战真的该好好讨论下了。这毕竟是未来我们要面对得。
原帖由 365赌王 于 2007-10-7 09:33 发表
不支持楼主观点,但是指出楼主理性的讨论风格...

谢谢
楼主看过渊田美津雄的回忆录么?:)
原帖由 cloudzhu 于 2007-10-7 10:05 发表
楼主看过渊田美津雄的回忆录么?:)

珍珠港、中途岛,两本都看过
刚刚下了本他的机动舰队,正在看
日本的失败说到底还是综合国力对比悬殊太大,美国无论太平洋舰队还是大西洋舰队的实力都可以与日本联合舰队一较长短,东西两岸的船厂造舰修舰能力也远胜于日本,更不要提总体上科技、人力、国民素质与原料供应的悬殊差距。
我看到过一些资料说是日本侦察机先于美军发现对手航母,只是由于通讯设备失灵才导致了失去先机,这恰恰说明了日本的电子工业相对的落后与设备修理维护能力的不足。
日本在中途岛受到的损失与美国珍珠港不相上下,但是一役尽丧海军航空兵精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地勤人员对弹药管理不当导致二次杀伤,航母的防护与损管相对于美军有明显差距,逃生系统不完善(像精锐飞行员在爆炸发生后就应该尽快组织弃船,可笑的武士道不知葬送了多少本可以活下来的精英,到了45年日本的自杀机都常常撞不到军舰!)
日本的各种高级密码迅速被美军截获与破译,造成战场信息的不对称透明是美国的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基础,这也体现了美国在以数学为基础的破译领域的绝对优势。
日本航空兵之所以越战越弱、美国之所以越战越强更是由于双方的国力与资源支配能力差异的体现。日本的主力零式设计成无装甲轻机身用小功率发动机的首要原因就是石油少;美国用大功率发动机配合高防护的重型战机(老子就是有钱!:D )提高了飞行员的生存概率,当无数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通过吸取实战经验而提升水平时,大量精锐日军航空队飞行员因为飞机的脆弱而损失,此消彼长下,到了44年日本既无可战之机也无能战之人了。
日本在中途岛受到的损失与美国珍珠港不相上下,但是一役尽丧海军航空兵精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地勤人员对弹药管理不当导致二次杀伤,航母的防护与损管相对于美军有明显差距,逃生系统不完善(像精锐飞行员在爆炸发生后就应该尽快组织弃船,可笑的武士道不知葬送了多少本可以活下来的精英,到了45年日本的自杀机都常常撞不到军舰!)

又是个给渊田美津雄骗到的家伙。日军海航飞行员在中途岛的损失非常低,除了多次出击的飞龙上的航空队伤亡惨重外,剩余三舰大部飞行员都活了下来。
葬送日本海航的是1943年的所罗门群岛战役,一次又一次的从拉包尔攻击瓜岛,先是草鹿指挥的陆基二十一,二十六航战被打废,然后增援的五航战(翔鹤,瑞鹤航空队)也被打废。然后4月的伊号作战加上11月的吕号作战后最后精锐的一,二航战以及陆基的二十二,二十五航战全部打废。
特别是伊号作战一,二航战损失60%被迫重建兼并,元气大伤。刚养好又遇上吕号作战,在新发明的VT信管面前,一航战的舰战损失过半,舰攻舰爆损失超过90%基本全灭。
1944年初美58特混舰队的台湾突袭战又消灭了1943年训练出的剩余部分飞行员。随后的莱特湾海一战后各舰战就连种子都没留下多少了。

日本的主力零式设计成无装甲轻机身用小功率发动机的首要原因就是石油少

是日本发展不出拥有足够马力的发动机。就拿零战作比方,11型的才780马力,21型的中岛“荣12”也才950马力,32型,52型的“荣“21只有1150马力,终战前最后的零战82型用的三菱“金星”62也不过1560马力而已。
反观美军,F4F野猫的就1200马力,P-40B也有1150马力.1943年入役的F6F,F4U使用的双黄蜂都超过2000马力,陆航P-38,P-51用的爱利森发动机都超过1600马力,而P-47雷电的发动机出力已经达到2500马力以上。
发动机功率大,好处自然多多。能带动更重更大的飞机,机体可以设计得更坚固,还能携带装甲,防弹玻璃和自封油箱。可以携带的外挂也更多,任务更灵活。

当无数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通过吸取实战经验而提升水平时,大量精锐日军航空队飞行员因为飞机的脆弱而损失
不光飞机脆弱,而且1943年僵持阶段的空战大部在西南太平洋,仍然是日军来袭,盟军防御的防空战。盟军飞行员除了雷达指引以逸待劳外,被击落的飞行员也更容易获救,受伤的飞机也都因为机场不远容易成功迫降。而日军飞行员被击落就几乎没有救援的可能,几百上千公里的来返航程更是大量增加疲劳度,造成更多的事故损失,何况受伤的飞机也不一定可以撑着飞几百公里返回基地。这样大规模的消耗战日军是根本承受不起的。
中途岛海战在有些细节上给的资料也是互相矛盾,比如说当美国海军的舰载俯冲轰炸机飞到日本航母上空时,就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当时日本负责舰队防空的零式战斗机因为长时间空战汽油消耗殆尽,都回到航母上加油去了,使得美国飞机俯冲的时候日航母编队上空连一架护航的战斗机都没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当时的日本护航飞机都被美国鱼雷机吸引到低空去了,使美海军的俯冲轰炸机钻了空子。那么我想问这两个说法哪一个更准确?

其实上面网友说了这么多,都忽略了一条,那就是日本海军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当时的日舰在防空的时候还要靠瞭望哨目视来发现飞机,而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海军都普遍配备了舰载雷达,这样可以在很远的距离发现来袭飞机。其实南云犯的错误再多,只要日本海军在当时配备了雷达,那些假设也就不成立了。
原帖由 worker2006 于 2007-10-8 16:25 发表
中途岛海战在有些细节上给的资料也是互相矛盾,比如说当美国海军的舰载俯冲轰炸机飞到日本航母上空时,就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当时日本负责舰队防空的零式战斗机因为长时间空战汽油消耗殆尽,都回到航母上加油去了, ...

我觉得第一种说法不太可能成立,小日本不是白痴,不可能让自己舰队上空成为净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