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俄美」各自都是一种「准备摊牌」的动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43:21
格鲁吉亚欲驱赶俄驻阿布哈兹维和人员 北约慎对
【综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格鲁吉亚24日提出寻求西方国家支持,希望有国际部队代替俄罗斯维和人员进驻阿布哈兹。但北约对此态度谨慎。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当天在一个外国大使会议上说:「俄罗斯驻冲突区维和部队正在成为一个危险因素。」  
但是北约秘书长驻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特别代表罗伯特?西蒙斯对此表示,「我不认为北约将在格鲁吉亚冲突区直接扮演维和和处理纠纷的角色。」  



【时事点评】就这则消息而言,显然,围绕「格鲁吉亚问题」,围绕那架倒霉的无人机,「方方面面」仍在上演一场「攻防战」:
●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问题上的「三个版本」  
首先,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的问题上,尽管俄罗斯声称将进行调查,但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仍然是三个版本: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是各执一词:格鲁吉亚声称「我的无人侦察机是被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击落的」,而俄罗斯则声称「格鲁吉亚的无人侦察机是被阿布哈兹部队的防空武器击落的」;倒是「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政府」非常爽快,一口咬定「活儿就是我干的,与俄罗斯无关!」  
●「北约(实际上是欧盟)」与「北约总司令(美国)」之间的立场差异
其次,在「相信谁」的问题上,「北约」与「北约总司令」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此之前,「北约」发言人曾称:「……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澄清,这件事澄清的越快越好」。
我们注意到,按北约发言人的说法,北约想「尽快得到澄清」的问题有两个:除了想知道「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之外,还想知道「俄罗斯是否侵犯了格鲁吉亚领空」。  
而「北约总司令」--美国人的态度则是:「……格鲁吉亚人说的是实话,并对任何违反格鲁吉亚领土主权的行为提出警告」。  
显然,在「北约总司令」虽没有明说、实际上早已一口咬定俄罗斯「既是击落者、又是侵略者」的同时,在「北约」却提出「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澄清,澄清的越快越好」的背后,是「北约(实际上是欧盟)」与「北约总司令(美国)」之间的立场差异。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格鲁吉亚(实际上就是华盛顿)24日提出「希望有国际部队代替俄罗斯维和人员进驻阿布哈兹」的想法,北约(实际上就是欧盟)却「……不认为北约将在格鲁吉亚冲突区直接扮演维和和处理纠纷的角色」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知道,所谓「格鲁吉亚问题」,实际上是「科索沃后续发展」的第一个「科索沃效应」,「欧美」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的立场差异,与「俄欧美」三方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勾心斗角」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点,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多次强调,在此不再重复。
●围绕格鲁吉亚问题,我们曾经给出的几个观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围绕格鲁吉亚问题,我们曾经给出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本质而言,格鲁吉亚问题是俄罗斯一手挑起来的,其意图多多:   
其一,是为了将「欧美」的战略矛盾加以「显化」(欧盟在科索沃问题的压力下,被迫反对格鲁吉亚、乌克兰立刻加入北约,尽管这对美国而言至关重要,对欧盟而言也非常重要)、并加以利用。  "
其二,为的是测试北约(实际是欧盟)的「战略重心」,并向方方面面「免费」提供「测试结果」。
显然,欧盟(主要是德国、法国)反对格鲁吉亚、乌克兰「立刻」加入北约的事实表明,在可见的将来、由于科索沃问题被重新激活,地中海计划被正式抛出,北约在阿富汗的所谓「事业」仍处于僵局,法国甚至为自己重返北约、为法国进一步为阿富汗事业「尽力」设置先决条件,总之,北约在「欧美」的「战略拉扯」下,将一点儿一点儿地失去重心。

●从格鲁吉亚的局面来看,「欧美」的战略重心「并不重迭」
显然,从「欧美」一致支持「科索沃宣布独立」,到「欧美」不能一致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立刻加入北约,再到「欧美」在格鲁吉亚主权问题上出现立场差异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看到,「欧美」的战略重心「并不重迭」,「上述可能性」正在迅速增大,并已部分成为现实。  
其三,意在进一步撑开「俄罗斯全球战略」的运行空间。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就在北约主要盟国为普京一手挑起来的格鲁吉亚问题争吵不休的时候,普京却抽空去利比亚转了一圈。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法国率先捅出的「地中海计划」中,既有丰富的能源储备,也有「强烈反美传统」的利比亚,那可是被安排了重要角色的。这一点,早在目睹萨达姆被抓,利比亚强人卡扎非宣称「放弃核计划」的那一瞬间就已见端倪:当时,第一个飞去利比亚进行访问的,不是别人,就是法国总统希拉克。
因此,我们认为,普京一边瞄着「科索沃独立后续问题」在格鲁吉亚方向挑事儿,一边瞄着「地中海计划」、「大中东计划」在利比亚方向主动出击,其意图在于「强调」俄罗斯将重返中东、将重返非洲,强调俄罗斯打算经由「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有效参与欧盟「地中海计划」的决心,不管是否「有人」邀请;
在我们看来,普京此举是想做「球」,是想借此观察欧盟「是否愿意邀请」俄罗斯「实质性」参与「地中海计划」项目,方式之一就是由俄罗斯来为欧盟提供相当程度的能源供应,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欧俄战略互信」、搭建「欧俄战略合作」。
●「俄欧」之间要想建立起「战略互信、战略合作」起码要包括两个层次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特别指出,「俄欧」在建立「战略互信、战略合作」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尝试:
首先,是安全互信、安全合作。显然,建立这种互信、合作的模式已初见「形状」,既:在对欧盟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的「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问题上,由俄罗斯负责「在北约的框架之外」提供「和平模式」的选择项;在对俄罗斯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的「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由欧盟负责「在北约框架之内」提供「反对意见」;
●本质而言,格 「现在已经」和「将来还会」发生什么?对俄而言,绝对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
值得强调的是,本质上讲,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将来还会」发生什么?对俄罗斯而言,绝对是一张张的「可以打出去的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仅仅局限在「俄欧美」角力的角度,那么,在俄罗斯的眼里,它置于「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前」,它是「前置」于「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攸关俄罗斯国家、民族之「生死」核心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
●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的、只要能将乌克兰留在北约之外就行
这就是说,为了彻底封死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企图心」,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俄罗斯是不会有任何顾忌的,换句话说,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的---其中既包括拷贝「科索沃模式」将格鲁吉亚「和平地分裂掉」,甚至不排除军事手段将格鲁吉亚「武力地分裂掉」,只要俄罗斯觉得「这些手段」能将乌克兰留在北约之外就行。
●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欧盟对美国是不会有任何「道德顾忌」的   
对欧盟而言,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将来还会」发生什么?也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它置于「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之「前」,是「前置」于「巴尔干和平」这一攸关欧盟、欧元之「生死」核心问题的一道「重要防线」;
这也就是说,为了确保「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是一种「和平模式」,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欧盟对美国是不会有任何「道德顾忌」的。换句话说,欧盟在格鲁吉亚的问题上可以与俄罗斯做任何交易,只要能交换到俄罗斯的「科索沃合作」就行;只要能迫使美国为了「借助北约(实际是欧盟)的力量」维持自己对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的影响力,从而也愿意为「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提供「和平模式」就行。

  
●对美国而言,格鲁吉亚问题不是一张牌,而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但对美国而言,格鲁吉亚问题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本质上讲,它不是一张可以打的牌,而是一个战略支撑点、是前置于「美国的东欧存在」之「前」,「前置」于「有效分割欧亚大陆的大中东、大中亚计划」这一攸关美国前途、美元「生死」核心问题之前的重要支撑点。
  
也就是说,不论是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还是「将来将要发生」什么?对美国来讲都是麻烦、是实实在在的麻烦、是需要立刻解决的麻烦。
显然,对华盛顿而言,一旦格鲁吉亚的「安全稳定」在「科索沃效应」下成为「大麻烦」,那么,即便是出于担心「成为继格鲁吉亚之后」的「科索沃第三」,乌克兰的对外政策也必须进行大幅调整,且将直接导致美国对乌克兰影响力的迅速下降,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东欧存在」将同时失去格鲁吉亚、乌克兰这两个战略锚点。
●如果那么,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一样「有可能」全面解体  
不难看出,一旦没有了格鲁吉亚、乌克兰这块战略缓冲区,一旦美国控制的「巴杰管线」无法「稳定地」向东欧持续输送里海的石油,那么,波兰等与美国走得非常近的东欧国家,有三件事情就必须要做,一个是在对外政策上迅速向西欧靠拢,再就是在安全政策上全面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最后,即便是为了从俄罗斯方向获得足够的能源,从西欧方向获利取实惠的经济环境,也得赶快「拧松」与美国之间的「战略镙钉」。 ?  
非常清楚,一旦东欧「在政治上」迅速向西欧靠拢,在安全上与俄罗斯全面改善关系,在经济上充当俄罗斯、欧洲、甚至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整个欧亚大陆的战略通道而不是扮演「隔离墙」的角色,那么,美国决策者目前仍在进行的、依托「大中东计划」、或者「大中亚计划」,沿近东(东欧)、中东(传统的中东包括中亚)、远东这条「线」,依托其军事、经济力量,通过能源这把「刀」,有效切割欧亚大陆;再用美元这把「改锥」、分头固定「中欧俄」的经济模式、分头拧紧「中欧俄」的战略发展空间、分别控制「中欧俄」三大势力中心之全球战略部署、一样「有可能」全面解体。     
●在格鲁吉亚这个地方,如果俄罗斯不主动地制造点儿响声出来,那反倒令人费解了!
通过上面的讨论,敏感的人们恐怕不难产生这样的感觉,既:对莫斯科而言,在这个时间点上,在格鲁吉亚这个地方,如果不主动地制造点儿响声出来,那反倒令人费解了!  
到此为止,东方评论员想说的是,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的问题上,尽管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活儿是俄罗斯干的」,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俄罗斯「有着最为强烈的动机」,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显然,经此一役,对围绕伊核问题进行全球角力的「中欧俄美」而言,它们在全球「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正准备做的」事情,其实也就一目了然了。   
为了更好地对「这些个事情」进行一个「全面归纳」,我们再来阅读几则重要消息。
  


朝鲜军方呼吁全国军民保持高度战斗动员态势
【平壤消息】据媒体报道,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人民武力部部长金一哲24日在平壤说,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紧张,全国军民须保持高度战斗动员态势。  
金一哲当天在平壤「425」文化会馆举行的纪念朝鲜人民军建军76周年的中央报告大会上说,当前,美国当面宣称和平与对话,背后依然企图扼杀朝鲜。它热衷于构建美日韩军事同盟,不断在韩国增强武力,举行军事演习,使半岛出现了「一触即发的局势」。
金一哲还指责韩国政府企图推翻朝韩双方过去达成的协议,挑战自主和平统一的潮流,甚至宣称要对朝发动「先发制人打击」。  
金一哲说,如果美国强硬保守势力及其追随者不顾朝鲜的严重警告,悍然在朝鲜半岛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朝鲜将动员一切军事力量无情地消灭侵略者,最终完成统一祖国大业。  



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  
【综合消息】据美国媒体25日报道,驻伊美军称,它在伊拉克发现了一批刚出厂不久的伊朗制造的武器。这使美国高级官员得出了伊朗仍在继续向伊拉克武装分子提供武器的结论。伊朗曾承诺停止向伊拉克武装分子提供武器。   
在华盛顿和巴格达的美国官员称,这些伊朗制造的迫击炮炮弹、火箭弹、爆炸物上所标注的生产日期表明它们是在最近两个月内制造的。美军计划在未来几天内公开展示这批武器。两位美军高级指挥官称,驻伊美军暂订于下周一公开展示这批伊朗制造的武器。美军驻巴格达首席发言人史密斯少将称,美国官员们正在为举行一个发布会作准备工作,官员们希望下周举行发布会,但他拒绝透露发布会的内容。  

一位在巴格达的美国高级指挥官称:「你可以在这些武器弹药上看到它的生产日期,它们显然是过去1、2个月内制造的。」这一无法得到验证的传闻已使美国针对伊朗的言论升级,美国高级官员现在称,伊朗是伊拉克最大的长期威胁。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称,伊朗对什叶派极端分子团体的支持趋增长态势。国防部长盖茨也首次表示,他认为伊朗总统内贾德知道这些武器运输活动。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访俄 称将提及领土问题
【东京消息】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将出访俄罗斯。24日,福田表示,在同普京总统和下届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会谈时,打算提及北方领土问题,力争朝着解决的方向推进谈判。  
福田说:「俄罗斯是与我们有着共同利害关系的邻国,加强日俄关系并将这一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不可或缺。我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推进谈判的进行」。  



欧盟主席巴洛佐率「重量级」代表团访京 中欧重申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北京25日消息】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洛佐及其率领的「重量级」代表团亮相北京。密集的访华行程再次向外界传递出欧盟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的信号。   
  
此次随同巴洛佐访华的包括负责能源、科研、对外关系、贸易、环境、发展和人道援助、海关、社会、消费者保护等事务的9名欧盟委员,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派出如此大型、高级别的代表团出访。在中欧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西藏和奥运火炬传递等诸多敏感问题的背景下,此次欧盟代表团访华备受海内外关注。
观察人士指出,时值全球经济面临下行考验以及中欧关系处于敏感期,欧盟高级别代表团适时来到中国,不仅向中国也向全世界表明,在矛盾与分歧面前,发展中欧关系更应着眼长远,通过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我和9位欧盟委员的到来,首先是要确定并进一步促进我们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与温家宝总理会谈后,巴洛佐对等待在现场的中外记者如是说。
他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发展不平衡、能源价格、粮食安全等诸多全球性挑战,没有欧盟和中国的合作是不可能寻找到建设性解决方式的,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中欧双方将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列为讨论的重要议题。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国家主席胡主席在会见巴洛佐时的这一表态表明了中欧关系致力于长远发展的立场。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中欧双方在此访中正式启动了首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这是双方落实《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的一项举措。中欧双方在这份去年11月达成的联合声明中表示,中欧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双方合作的规模和范围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水平,双方一致同意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寻求贸易平衡,推动中欧关系再上新台阶。
在五个小时的对话中,中欧双方经济、贸易、财政、科技、能源、就业、环境、海关、工商、质检、外交等部门的负责人围绕贸易和投资合作、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和技术、消费者保护和产品安全、国际发展等5项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就能源、知识产权、技术合作和贸易便利化等4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对话结束后表示,双方同意继续坚持公平开放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对话协商,在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中欧是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赖远远大于问题和分歧。」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对话开始之时,就再次强调了中欧之间的深度依存。整个对话过程在他看来「气氛活跃而务实」,他表示,中欧双方此前已就对话中的各项议题进行过多次交谈,通过这次对话,彼此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时事点评】结合前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从欧洲部分的「格鲁吉亚话题」开始、到「这几则消息」,其实是沿着近东、中东、再到远东这条「弧线」一一产生的;
如果再加上非洲部分的「中国军火船话题」,美洲部分的「巴拉圭当选总统卢戈希望与中国建交」的话题,那么,围绕伊核问题进行全球角力的「中欧俄美」,它们正在做的、或者正准备做的事情也就「尽收眼底」了。  
我们先来关注所谓「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
●「伊核问题」运行到了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水平」   
在昨天的点评中,在中东部分,针对以色列空军司令声称「以色列人必须为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作好准备」、「以空军已作好了应对一切威胁尤其是伊朗核威胁的一切准备工作」,东方评论员曾经说过,这是「美以」早就计划好的「第二步棋」。(第一步是以色列通过土耳其这一渠道、向叙利亚提出愿意放弃戈兰高地,以换取「以叙和平」。详细内容参阅《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08年04月24日)。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以色列终于响应布什「以色列必须做出痛苦的让步」、且终于「愿意让出戈兰高地」之后,「伊核问题」也就运行到了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水平」了。
●与「美以」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相比,远离「中俄」的叙利亚似乎更加危险
如果您一直在阅读《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的话,那么,我们在半年之前给出的「一组判断」、您或许还有点儿印象,那就是:
第一,我们认为,今年春天将是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算期;  
第二,我们认为,美国针对伊朗、叙利亚的「战争准备」还需要约半年的时间。做出这个判断的时间、大约就在半年之前。  
第三,我们认为,与「美以」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相比,远离「中俄」的叙利亚似乎更加危险。  
因此,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之后,在季节已经走到了春天的今天,在伊朗与以色列互以「核毁灭对方」相威胁的背景下,所谓「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的消息,所谓「以色列愿意做出痛苦让步,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消息,其「同时出现」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在美国逼迫以色列「做出痛苦让步」,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背后,是一整套阴毒计划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政府顶着国内的反对,终于愿意「做出痛苦让步」,终于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背后,是一整套的阴毒计划,值得警惕的是,在整个计划中,起码包括了三层意图:其一,它本身就是一招缓兵之计;此外,它还刻意暗藏了一份离间计,并故意彰显着一份「先礼后兵」式的「强烈警告」。  
●华盛顿「策略地」在伊朗与叙利亚之间注入「一剂毒药」  
首先,由于布什政府公开承诺今年年底前、最迟在布什下台前就要签定巴以和平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因此,所谓「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表面上看,似乎是「美以」在「时间」的压力下被迫让步,似乎是「美以」在欧盟、阿盟的压力下被迫撤除重启「以叙和谈」、也就是重启「中东和谈」的最大障碍,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时候,「美以」的真实意图并非为了什么「以叙和平」、「中东和谈」,而是着眼于解决一些「紧急问题」、从而「策略地」在伊朗与叙利亚之间注入「一剂毒药」。
显然,如果叙利亚领导人仅仅就因为以色列愿意将戈兰高地还给叙利亚、从而与以色列重启「以叙和谈」、甚至发展到与以色列签定某种形式的「和平协议」,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和平谈判也好、和平协议也罢,要么是有「前提条件」、要么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显见的是,不论是归还戈兰高地的「前提条件」也好,或者「以叙和平协议」的「副作用」也罢,其「效果」都一样,无非是叙利亚必须削弱它与伊朗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或者必须削弱它对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支持力度。  
●在此之前,为了孤立伊朗,布什做了两件「大事儿」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为了孤立伊朗,布什做了两件「大事儿」,其一是在去年11月份做了一次东道主、主持了一次所谓的「中东和会」,其二,是在今年年初,自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布什展开了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解决「中东和平」问题为主题的「中东之行」。  

我们也知道,由于以色列对布什所谓的「以色列必须做出痛苦的让步」置若罔闻,叙利亚更是「戈兰高地」必须收回为由,拒绝「支持」「中东和会」,并刻意地施展自己的影响力,结果,在「外力」的配合下,不用说什么「巴以和平」了,单单一个「黎巴嫩总统」,都楞是几个月选不出来。格鲁吉亚欲驱赶俄驻阿布哈兹维和人员 北约慎对
【综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格鲁吉亚24日提出寻求西方国家支持,希望有国际部队代替俄罗斯维和人员进驻阿布哈兹。但北约对此态度谨慎。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当天在一个外国大使会议上说:「俄罗斯驻冲突区维和部队正在成为一个危险因素。」  
但是北约秘书长驻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特别代表罗伯特?西蒙斯对此表示,「我不认为北约将在格鲁吉亚冲突区直接扮演维和和处理纠纷的角色。」  



【时事点评】就这则消息而言,显然,围绕「格鲁吉亚问题」,围绕那架倒霉的无人机,「方方面面」仍在上演一场「攻防战」:
●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问题上的「三个版本」  
首先,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的问题上,尽管俄罗斯声称将进行调查,但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仍然是三个版本: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是各执一词:格鲁吉亚声称「我的无人侦察机是被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击落的」,而俄罗斯则声称「格鲁吉亚的无人侦察机是被阿布哈兹部队的防空武器击落的」;倒是「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政府」非常爽快,一口咬定「活儿就是我干的,与俄罗斯无关!」  
●「北约(实际上是欧盟)」与「北约总司令(美国)」之间的立场差异
其次,在「相信谁」的问题上,「北约」与「北约总司令」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此之前,「北约」发言人曾称:「……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澄清,这件事澄清的越快越好」。
我们注意到,按北约发言人的说法,北约想「尽快得到澄清」的问题有两个:除了想知道「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之外,还想知道「俄罗斯是否侵犯了格鲁吉亚领空」。  
而「北约总司令」--美国人的态度则是:「……格鲁吉亚人说的是实话,并对任何违反格鲁吉亚领土主权的行为提出警告」。  
显然,在「北约总司令」虽没有明说、实际上早已一口咬定俄罗斯「既是击落者、又是侵略者」的同时,在「北约」却提出「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澄清,澄清的越快越好」的背后,是「北约(实际上是欧盟)」与「北约总司令(美国)」之间的立场差异。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格鲁吉亚(实际上就是华盛顿)24日提出「希望有国际部队代替俄罗斯维和人员进驻阿布哈兹」的想法,北约(实际上就是欧盟)却「……不认为北约将在格鲁吉亚冲突区直接扮演维和和处理纠纷的角色」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知道,所谓「格鲁吉亚问题」,实际上是「科索沃后续发展」的第一个「科索沃效应」,「欧美」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的立场差异,与「俄欧美」三方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勾心斗角」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点,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多次强调,在此不再重复。
●围绕格鲁吉亚问题,我们曾经给出的几个观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围绕格鲁吉亚问题,我们曾经给出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本质而言,格鲁吉亚问题是俄罗斯一手挑起来的,其意图多多:   
其一,是为了将「欧美」的战略矛盾加以「显化」(欧盟在科索沃问题的压力下,被迫反对格鲁吉亚、乌克兰立刻加入北约,尽管这对美国而言至关重要,对欧盟而言也非常重要)、并加以利用。  "
其二,为的是测试北约(实际是欧盟)的「战略重心」,并向方方面面「免费」提供「测试结果」。
显然,欧盟(主要是德国、法国)反对格鲁吉亚、乌克兰「立刻」加入北约的事实表明,在可见的将来、由于科索沃问题被重新激活,地中海计划被正式抛出,北约在阿富汗的所谓「事业」仍处于僵局,法国甚至为自己重返北约、为法国进一步为阿富汗事业「尽力」设置先决条件,总之,北约在「欧美」的「战略拉扯」下,将一点儿一点儿地失去重心。

●从格鲁吉亚的局面来看,「欧美」的战略重心「并不重迭」
显然,从「欧美」一致支持「科索沃宣布独立」,到「欧美」不能一致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立刻加入北约,再到「欧美」在格鲁吉亚主权问题上出现立场差异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看到,「欧美」的战略重心「并不重迭」,「上述可能性」正在迅速增大,并已部分成为现实。  
其三,意在进一步撑开「俄罗斯全球战略」的运行空间。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就在北约主要盟国为普京一手挑起来的格鲁吉亚问题争吵不休的时候,普京却抽空去利比亚转了一圈。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法国率先捅出的「地中海计划」中,既有丰富的能源储备,也有「强烈反美传统」的利比亚,那可是被安排了重要角色的。这一点,早在目睹萨达姆被抓,利比亚强人卡扎非宣称「放弃核计划」的那一瞬间就已见端倪:当时,第一个飞去利比亚进行访问的,不是别人,就是法国总统希拉克。
因此,我们认为,普京一边瞄着「科索沃独立后续问题」在格鲁吉亚方向挑事儿,一边瞄着「地中海计划」、「大中东计划」在利比亚方向主动出击,其意图在于「强调」俄罗斯将重返中东、将重返非洲,强调俄罗斯打算经由「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有效参与欧盟「地中海计划」的决心,不管是否「有人」邀请;
在我们看来,普京此举是想做「球」,是想借此观察欧盟「是否愿意邀请」俄罗斯「实质性」参与「地中海计划」项目,方式之一就是由俄罗斯来为欧盟提供相当程度的能源供应,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欧俄战略互信」、搭建「欧俄战略合作」。
●「俄欧」之间要想建立起「战略互信、战略合作」起码要包括两个层次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特别指出,「俄欧」在建立「战略互信、战略合作」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尝试:
首先,是安全互信、安全合作。显然,建立这种互信、合作的模式已初见「形状」,既:在对欧盟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的「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问题上,由俄罗斯负责「在北约的框架之外」提供「和平模式」的选择项;在对俄罗斯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的「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由欧盟负责「在北约框架之内」提供「反对意见」;
●本质而言,格 「现在已经」和「将来还会」发生什么?对俄而言,绝对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
值得强调的是,本质上讲,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将来还会」发生什么?对俄罗斯而言,绝对是一张张的「可以打出去的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仅仅局限在「俄欧美」角力的角度,那么,在俄罗斯的眼里,它置于「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前」,它是「前置」于「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攸关俄罗斯国家、民族之「生死」核心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
●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的、只要能将乌克兰留在北约之外就行
这就是说,为了彻底封死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企图心」,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俄罗斯是不会有任何顾忌的,换句话说,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的---其中既包括拷贝「科索沃模式」将格鲁吉亚「和平地分裂掉」,甚至不排除军事手段将格鲁吉亚「武力地分裂掉」,只要俄罗斯觉得「这些手段」能将乌克兰留在北约之外就行。
●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欧盟对美国是不会有任何「道德顾忌」的   
对欧盟而言,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将来还会」发生什么?也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它置于「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之「前」,是「前置」于「巴尔干和平」这一攸关欧盟、欧元之「生死」核心问题的一道「重要防线」;
这也就是说,为了确保「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是一种「和平模式」,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欧盟对美国是不会有任何「道德顾忌」的。换句话说,欧盟在格鲁吉亚的问题上可以与俄罗斯做任何交易,只要能交换到俄罗斯的「科索沃合作」就行;只要能迫使美国为了「借助北约(实际是欧盟)的力量」维持自己对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的影响力,从而也愿意为「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提供「和平模式」就行。

  
●对美国而言,格鲁吉亚问题不是一张牌,而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但对美国而言,格鲁吉亚问题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本质上讲,它不是一张可以打的牌,而是一个战略支撑点、是前置于「美国的东欧存在」之「前」,「前置」于「有效分割欧亚大陆的大中东、大中亚计划」这一攸关美国前途、美元「生死」核心问题之前的重要支撑点。
  
也就是说,不论是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还是「将来将要发生」什么?对美国来讲都是麻烦、是实实在在的麻烦、是需要立刻解决的麻烦。
显然,对华盛顿而言,一旦格鲁吉亚的「安全稳定」在「科索沃效应」下成为「大麻烦」,那么,即便是出于担心「成为继格鲁吉亚之后」的「科索沃第三」,乌克兰的对外政策也必须进行大幅调整,且将直接导致美国对乌克兰影响力的迅速下降,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东欧存在」将同时失去格鲁吉亚、乌克兰这两个战略锚点。
●如果那么,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一样「有可能」全面解体  
不难看出,一旦没有了格鲁吉亚、乌克兰这块战略缓冲区,一旦美国控制的「巴杰管线」无法「稳定地」向东欧持续输送里海的石油,那么,波兰等与美国走得非常近的东欧国家,有三件事情就必须要做,一个是在对外政策上迅速向西欧靠拢,再就是在安全政策上全面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最后,即便是为了从俄罗斯方向获得足够的能源,从西欧方向获利取实惠的经济环境,也得赶快「拧松」与美国之间的「战略镙钉」。 ?  
非常清楚,一旦东欧「在政治上」迅速向西欧靠拢,在安全上与俄罗斯全面改善关系,在经济上充当俄罗斯、欧洲、甚至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整个欧亚大陆的战略通道而不是扮演「隔离墙」的角色,那么,美国决策者目前仍在进行的、依托「大中东计划」、或者「大中亚计划」,沿近东(东欧)、中东(传统的中东包括中亚)、远东这条「线」,依托其军事、经济力量,通过能源这把「刀」,有效切割欧亚大陆;再用美元这把「改锥」、分头固定「中欧俄」的经济模式、分头拧紧「中欧俄」的战略发展空间、分别控制「中欧俄」三大势力中心之全球战略部署、一样「有可能」全面解体。     
●在格鲁吉亚这个地方,如果俄罗斯不主动地制造点儿响声出来,那反倒令人费解了!
通过上面的讨论,敏感的人们恐怕不难产生这样的感觉,既:对莫斯科而言,在这个时间点上,在格鲁吉亚这个地方,如果不主动地制造点儿响声出来,那反倒令人费解了!  
到此为止,东方评论员想说的是,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的问题上,尽管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活儿是俄罗斯干的」,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俄罗斯「有着最为强烈的动机」,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显然,经此一役,对围绕伊核问题进行全球角力的「中欧俄美」而言,它们在全球「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正准备做的」事情,其实也就一目了然了。   
为了更好地对「这些个事情」进行一个「全面归纳」,我们再来阅读几则重要消息。
  


朝鲜军方呼吁全国军民保持高度战斗动员态势
【平壤消息】据媒体报道,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人民武力部部长金一哲24日在平壤说,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紧张,全国军民须保持高度战斗动员态势。  
金一哲当天在平壤「425」文化会馆举行的纪念朝鲜人民军建军76周年的中央报告大会上说,当前,美国当面宣称和平与对话,背后依然企图扼杀朝鲜。它热衷于构建美日韩军事同盟,不断在韩国增强武力,举行军事演习,使半岛出现了「一触即发的局势」。
金一哲还指责韩国政府企图推翻朝韩双方过去达成的协议,挑战自主和平统一的潮流,甚至宣称要对朝发动「先发制人打击」。  
金一哲说,如果美国强硬保守势力及其追随者不顾朝鲜的严重警告,悍然在朝鲜半岛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朝鲜将动员一切军事力量无情地消灭侵略者,最终完成统一祖国大业。  



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  
【综合消息】据美国媒体25日报道,驻伊美军称,它在伊拉克发现了一批刚出厂不久的伊朗制造的武器。这使美国高级官员得出了伊朗仍在继续向伊拉克武装分子提供武器的结论。伊朗曾承诺停止向伊拉克武装分子提供武器。   
在华盛顿和巴格达的美国官员称,这些伊朗制造的迫击炮炮弹、火箭弹、爆炸物上所标注的生产日期表明它们是在最近两个月内制造的。美军计划在未来几天内公开展示这批武器。两位美军高级指挥官称,驻伊美军暂订于下周一公开展示这批伊朗制造的武器。美军驻巴格达首席发言人史密斯少将称,美国官员们正在为举行一个发布会作准备工作,官员们希望下周举行发布会,但他拒绝透露发布会的内容。  

一位在巴格达的美国高级指挥官称:「你可以在这些武器弹药上看到它的生产日期,它们显然是过去1、2个月内制造的。」这一无法得到验证的传闻已使美国针对伊朗的言论升级,美国高级官员现在称,伊朗是伊拉克最大的长期威胁。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称,伊朗对什叶派极端分子团体的支持趋增长态势。国防部长盖茨也首次表示,他认为伊朗总统内贾德知道这些武器运输活动。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访俄 称将提及领土问题
【东京消息】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将出访俄罗斯。24日,福田表示,在同普京总统和下届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会谈时,打算提及北方领土问题,力争朝着解决的方向推进谈判。  
福田说:「俄罗斯是与我们有着共同利害关系的邻国,加强日俄关系并将这一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不可或缺。我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推进谈判的进行」。  



欧盟主席巴洛佐率「重量级」代表团访京 中欧重申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北京25日消息】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洛佐及其率领的「重量级」代表团亮相北京。密集的访华行程再次向外界传递出欧盟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的信号。   
  
此次随同巴洛佐访华的包括负责能源、科研、对外关系、贸易、环境、发展和人道援助、海关、社会、消费者保护等事务的9名欧盟委员,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派出如此大型、高级别的代表团出访。在中欧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西藏和奥运火炬传递等诸多敏感问题的背景下,此次欧盟代表团访华备受海内外关注。
观察人士指出,时值全球经济面临下行考验以及中欧关系处于敏感期,欧盟高级别代表团适时来到中国,不仅向中国也向全世界表明,在矛盾与分歧面前,发展中欧关系更应着眼长远,通过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我和9位欧盟委员的到来,首先是要确定并进一步促进我们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与温家宝总理会谈后,巴洛佐对等待在现场的中外记者如是说。
他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发展不平衡、能源价格、粮食安全等诸多全球性挑战,没有欧盟和中国的合作是不可能寻找到建设性解决方式的,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中欧双方将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列为讨论的重要议题。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国家主席胡主席在会见巴洛佐时的这一表态表明了中欧关系致力于长远发展的立场。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中欧双方在此访中正式启动了首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这是双方落实《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的一项举措。中欧双方在这份去年11月达成的联合声明中表示,中欧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双方合作的规模和范围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水平,双方一致同意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寻求贸易平衡,推动中欧关系再上新台阶。
在五个小时的对话中,中欧双方经济、贸易、财政、科技、能源、就业、环境、海关、工商、质检、外交等部门的负责人围绕贸易和投资合作、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和技术、消费者保护和产品安全、国际发展等5项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就能源、知识产权、技术合作和贸易便利化等4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对话结束后表示,双方同意继续坚持公平开放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对话协商,在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中欧是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赖远远大于问题和分歧。」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对话开始之时,就再次强调了中欧之间的深度依存。整个对话过程在他看来「气氛活跃而务实」,他表示,中欧双方此前已就对话中的各项议题进行过多次交谈,通过这次对话,彼此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时事点评】结合前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从欧洲部分的「格鲁吉亚话题」开始、到「这几则消息」,其实是沿着近东、中东、再到远东这条「弧线」一一产生的;
如果再加上非洲部分的「中国军火船话题」,美洲部分的「巴拉圭当选总统卢戈希望与中国建交」的话题,那么,围绕伊核问题进行全球角力的「中欧俄美」,它们正在做的、或者正准备做的事情也就「尽收眼底」了。  
我们先来关注所谓「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
●「伊核问题」运行到了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水平」   
在昨天的点评中,在中东部分,针对以色列空军司令声称「以色列人必须为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作好准备」、「以空军已作好了应对一切威胁尤其是伊朗核威胁的一切准备工作」,东方评论员曾经说过,这是「美以」早就计划好的「第二步棋」。(第一步是以色列通过土耳其这一渠道、向叙利亚提出愿意放弃戈兰高地,以换取「以叙和平」。详细内容参阅《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08年04月24日)。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以色列终于响应布什「以色列必须做出痛苦的让步」、且终于「愿意让出戈兰高地」之后,「伊核问题」也就运行到了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水平」了。
●与「美以」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相比,远离「中俄」的叙利亚似乎更加危险
如果您一直在阅读《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的话,那么,我们在半年之前给出的「一组判断」、您或许还有点儿印象,那就是:
第一,我们认为,今年春天将是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算期;  
第二,我们认为,美国针对伊朗、叙利亚的「战争准备」还需要约半年的时间。做出这个判断的时间、大约就在半年之前。  
第三,我们认为,与「美以」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相比,远离「中俄」的叙利亚似乎更加危险。  
因此,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之后,在季节已经走到了春天的今天,在伊朗与以色列互以「核毁灭对方」相威胁的背景下,所谓「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的消息,所谓「以色列愿意做出痛苦让步,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消息,其「同时出现」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在美国逼迫以色列「做出痛苦让步」,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背后,是一整套阴毒计划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政府顶着国内的反对,终于愿意「做出痛苦让步」,终于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背后,是一整套的阴毒计划,值得警惕的是,在整个计划中,起码包括了三层意图:其一,它本身就是一招缓兵之计;此外,它还刻意暗藏了一份离间计,并故意彰显着一份「先礼后兵」式的「强烈警告」。  
●华盛顿「策略地」在伊朗与叙利亚之间注入「一剂毒药」  
首先,由于布什政府公开承诺今年年底前、最迟在布什下台前就要签定巴以和平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因此,所谓「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表面上看,似乎是「美以」在「时间」的压力下被迫让步,似乎是「美以」在欧盟、阿盟的压力下被迫撤除重启「以叙和谈」、也就是重启「中东和谈」的最大障碍,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时候,「美以」的真实意图并非为了什么「以叙和平」、「中东和谈」,而是着眼于解决一些「紧急问题」、从而「策略地」在伊朗与叙利亚之间注入「一剂毒药」。
显然,如果叙利亚领导人仅仅就因为以色列愿意将戈兰高地还给叙利亚、从而与以色列重启「以叙和谈」、甚至发展到与以色列签定某种形式的「和平协议」,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和平谈判也好、和平协议也罢,要么是有「前提条件」、要么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显见的是,不论是归还戈兰高地的「前提条件」也好,或者「以叙和平协议」的「副作用」也罢,其「效果」都一样,无非是叙利亚必须削弱它与伊朗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或者必须削弱它对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支持力度。  
●在此之前,为了孤立伊朗,布什做了两件「大事儿」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为了孤立伊朗,布什做了两件「大事儿」,其一是在去年11月份做了一次东道主、主持了一次所谓的「中东和会」,其二,是在今年年初,自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布什展开了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解决「中东和平」问题为主题的「中东之行」。  

我们也知道,由于以色列对布什所谓的「以色列必须做出痛苦的让步」置若罔闻,叙利亚更是「戈兰高地」必须收回为由,拒绝「支持」「中东和会」,并刻意地施展自己的影响力,结果,在「外力」的配合下,不用说什么「巴以和平」了,单单一个「黎巴嫩总统」,都楞是几个月选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