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大佬比较了解“浆”和“橹”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49:26
今天去参加了一个会议,会议上有个议题是有关于中国明宝船的复制的。

根据表述大致能得到以下结论:根据吨位及尺寸确认可能是明代的100吨左右的中型船只(绝对没有2000料的那种尺寸)。诸位领导和专家讨论后协调决定,要在船侧加上2只橹。。。以彰此显中国“专利”。

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中国明代的宝船确实有“8橹船”或者“大橹X”的称呼;一般的来说,橹在航行中一般是同时起到推进和掌舵的双重作用,而且放置的位置基本上是在船的侧后舷的位置上。而在海船中使用橹。。。总体来说,还是为了起到无风时的推进作用或者是在比较狭小的水域中的位置微调吧?(感觉撑蒿的作用比这个要好)这样来归结的话。。。这种情况下“浆”和“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在这样的海船中,橹和浆有什么区别呢?无论是从功能或者是放置位置来看都是“浆”。。。

居所查资料,两种专家意见是:橹在摇动过程中始终在水面下做功,而不像浆是必须离水后才能往复做功的;另一种是橹的尺寸比浆要大上很多,而且欧式的浆是双刀型的,而橹是单刀的。

在国外的可查资料中,只有浆这个单词。我不能确定是他们把橹的意思给归入了浆这个单词中还是其他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确实没有能够发明橹这样的推进工具(我有个模糊的印象是有关于游戏中的威尼斯炮艇还有很多海战片中的 master&commandor  / black  pearl,在其中看到的浆好像都和中国的橹的外形很像)。所以更加的糊涂了。。。

这边有没有大佬比较了解相关的资料的?我依旧在资料考证中。。。今天去参加了一个会议,会议上有个议题是有关于中国明宝船的复制的。

根据表述大致能得到以下结论:根据吨位及尺寸确认可能是明代的100吨左右的中型船只(绝对没有2000料的那种尺寸)。诸位领导和专家讨论后协调决定,要在船侧加上2只橹。。。以彰此显中国“专利”。

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中国明代的宝船确实有“8橹船”或者“大橹X”的称呼;一般的来说,橹在航行中一般是同时起到推进和掌舵的双重作用,而且放置的位置基本上是在船的侧后舷的位置上。而在海船中使用橹。。。总体来说,还是为了起到无风时的推进作用或者是在比较狭小的水域中的位置微调吧?(感觉撑蒿的作用比这个要好)这样来归结的话。。。这种情况下“浆”和“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在这样的海船中,橹和浆有什么区别呢?无论是从功能或者是放置位置来看都是“浆”。。。

居所查资料,两种专家意见是:橹在摇动过程中始终在水面下做功,而不像浆是必须离水后才能往复做功的;另一种是橹的尺寸比浆要大上很多,而且欧式的浆是双刀型的,而橹是单刀的。

在国外的可查资料中,只有浆这个单词。我不能确定是他们把橹的意思给归入了浆这个单词中还是其他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确实没有能够发明橹这样的推进工具(我有个模糊的印象是有关于游戏中的威尼斯炮艇还有很多海战片中的 master&commandor  / black  pearl,在其中看到的浆好像都和中国的橹的外形很像)。所以更加的糊涂了。。。

这边有没有大佬比较了解相关的资料的?我依旧在资料考证中。。。
推荐几本书吧,<中国舰船史>,<中国古代海军史>,<中国古代航海史>
中国古代航海,我可以确认有使用过“橹”,而且确实有船(大船)是使用橹的。。。

我想要了解的是,国外(欧洲)或者其他文明有没有发明过“橹”这种推进工具,而且到底是只有同时发挥推进+掌握方向的情况下才能被称作是“橹”还是说只要符合“橹”的尺寸或者外形的就可以被称作是“橹”了。。。
考古文:b :b :b
原帖由 madcat2003 于 2008-4-17 18:13 发表
中国古代航海,我可以确认有使用过“橹”,而且确实有船(大船)是使用橹的。。。

我想要了解的是,国外(欧洲)或者其他文明有没有发明过“橹”这种推进工具,而且到底是只有同时发挥推进+掌握方向的情况下才能被 ...


这个问题貌似要呼叫雪MM了,偶就知道俗话说"一橹三桨":D
老外也用橹的
补个图
]]
橹的英文解释:A long oar mounted over the stern of a boat and moved from side to side to propel the boat forward.
桨:One of a pair of short-handled oars used by a single rower.
嘿嘿,奉命来到。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想起一位朋友在海研会说的一段话(当然,中国也有桨,所以不能完全把这份感慨完全概念化、绝对化):
橹和桨看东西方和中国人的性格我也不是要讨论橹和桨的差别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橹也是最原始的橹,桨也是最原始的桨。我是在前几天突然觉得这个命题是可以再上升一下的,于是拿到这里形而上一下。

中国很早就用橹的,而且用得十分熟练。橹全部在水中,全程做功(物理学上的功)。西方的船则用桨,桨则不同,进水才做功,不进水就没有用。但是大家都知道用橹没有用桨快。为什么就不多说了。我觉得就像一句话,总要放弃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你全部在水中,做功就是事倍功半,只有出来一下才能得到功的收益最大化。当然橹和桨并不仅仅只能代表这些,我当时也想了不少,但是现在都忘记了。于是就像我们的性格,我们提倡中庸,不肯舍弃什么(现在有不少人舍弃了,结果舍弃的是精华)。于是我们背负着太多前进。我想起了中日甲午,当然有很多人对此作出了评价。我觉得从古代用橹、用桨也许就注定了我们今后的很多东西。
桨类似鱼的胸鳍,橹好象接近尾鳍吧。
:L 恩。。。清楚了。。。

顺便问下,雪版手里有没有中国古船(元、宋、明)的纵剖面图?或者超大里那位大佬手里有?

我还在找资料。。。吐血中。。。
看标题就想到了SC的“撸撸党”:L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8-4-18 13:31 发表

中国很早就用橹的,而且用得十分熟练。橹全部在水中,全程做功(物理学上的功)。西方的船则用桨,桨则不同,进水才做功,不进水就没有用。但是大家都知道用橹没有用桨快。为什么就不多说了。我觉得就像一句话,总要放弃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你全部在水中,做功就是事倍功半,只有出来一下才能得到功的收益最大化。当然橹和桨并不仅仅只能代表这些,我当时也想了不少,但是现在都忘记了。于是就像我们的性格,我们提倡中庸,不肯舍弃什么(现在有不少人舍弃了,结果舍弃的是精华)。于是我们背负着太多前进。我想起了中日甲午,当然有很多人对此作出了评价。我觉得从古代用橹、用桨也许就注定了我们今后的很多东西。


这话就说的很牵强了。好像当初设计橹的时候有人分析过浆和橹的效率,速度和中国哲学的联系一样。这不是很可笑的吗?

用橹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一个人,一只手就可以用橹,而用浆就一般需要两个人,至少要占用两只手。对于驾着小船在内河,湖上打渔的渔民来说,哪种工具更好用就不言而喻了。欧洲人用浆是因为他们很多时候是在海上行驶,需要浆的推进效率。用浆或用橹纯粹是因为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用途所适应的结果。和文化,哲学什么的毫无关系。这么牵强附会的联系到中国文化的取舍上面倒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雪千寻的联想真是无病呻吟, 诚如LS说言, 是骨子里的文化自卑感做怪.
咳嗽,这个联想可不是我联想的哦,呵呵.
我前面说了,这个联想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其实中国人也是用桨的",偷笑....;P
  什么跟什么啊,橹和桨,中国古代都有,用处根本就不一样。橹的力量大(一条橹往往需十几个人才能动用),一般用在载重量大的船上,桨比较轻巧,用在轻型船上。这就好比小轿车和载重车的差别,根本没法比的。
现在就有江浙一带撸 船地呦
化外愚民 发表于 2012-12-6 11:58
  什么跟什么啊,橹和桨,中国古代都有,用处根本就不一样。橹的力量大(一条橹往往需十几个人才能动用) ...
太急躁了可要坏事的。多看、少说
weichaoda 发表于 2012-12-6 12:34
太急躁了可要坏事的。多看、少说
  在中国,桨的出现比橹早。桨的力量比橹小,用的场合不一样。在大船上,那橹绝对不是两三个人可以摇动的。
那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