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执掌白宫:从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做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37:59
当罗斯福入主白宫时,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还在威斯康辛大学求学。虽然此时罗斯福尚不能像马斯洛那样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但在实践中,罗斯福却已充分考虑到各种需求之间的关系了。


出于对人性的了解,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能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其他的需求也就无从谈起。


给大家必要的救济和安全感便是当务之急了。


罗斯福很清楚,经济要复兴,金融首先要活起来。通过炉边谈话,罗斯福鼓舞着人们的士气,劝说民众恢复对银行的信心。但这还不够,必须有实际行动来激励人们。在经济智囊的策划下,罗斯福果断地停止黄金交易、禁止黄金出口,并放弃了金本位制,从而增强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立法,对银行业进行彻底整顿,恢复银行的信誉,也恢复了经济血脉的畅流。


事实证明,对银行业的整顿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能否为民众提供必要的安全感,也关系到能否释放民间的郁闷之气。让人们难以接受的是,在企业界的出版物中,最流行的话题,竟然是“有钱的企业家比工人更吃亏”。


较之金融家们所犯的罪行,民众更加愤怒于他们的不负责任——当千百万人濒于饿死,有些人甚至要到垃圾堆中寻找食物时,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却还在那里不择手段地攫取暴利,发国难财,并且还指责忍饥挨饿的人是不懂得节俭,自作自受。


在这种背景下,整顿银行业,打击那些不法企业家,不仅给社会带来活力,更给民众带来快感和心理安慰——知道政府没有遗忘他们。


谁与穷人走得近,谁就可能在历史的山坡上站得更高。


而同样需要安慰的,还有农民。当时的农民,正处于爆发的边缘,他们在20年代饱受了太多的苦痛,经济上和心理上的负担已经到达极限,而且郁闷非常的是,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丰收的成果堆在哪里,却卖不出去。


当时的情景让人哭笑不得:一面是棉花丰收,但成千上万包棉花却销不出去,一面则是失业者衣衫褴褛,却不见棉衣过冬……这是罗斯福无法接受的现实。


就这样,《农业救济与通货膨胀法令》(俗称第一农业调整法)抢在全国农民大罢工之前出台了。看上去,这一切是为了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以及恢复农民在一战前黄金时代所享有的经济地位,但具体在农户身上却显得是那样简单而实际:给债台高筑的农民新印的钞票,给贷款和抵押的农民更大的还贷的空间,给需要资金的农户更进一步的抵押贷款。


罗斯福的农业纲领在第一个任期中就取得了成效:农业总收入增长50%,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债务急剧下降,不仅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政府给农民的补偿金也使得商人和邮购商行得意。


罗斯福再次一举数得地做成了一件大事。稳定了农村,也便稳定了国家的根本。


给大家找事做,则反映出罗斯福执政的机智与灵活。


尽管政府投入了很多钱进行救济,但洞悉人性的罗斯福却认为,要给工作者以尊严,也要让他们养成工作的习惯,当失业者得以通过工作养家糊口时,他们的人格会比等待救济的人要高尚得多。而对于商界的一些异议,罗斯福则不以为然。


资本家看到的是钱,但罗斯福要看到人心深处。


罗斯福最为得意的举措,就是庞大的平民造林大军(民间资源保护队)的组建,不仅自然资源在客观上得到了保护,而且还使那些游荡在城里,无所事事而又内心焦虑的人,有了事情做,并且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做。


250万青年参加这个队,并完成了罗斯福设想的防护林带,南起得克萨斯州,北至加拿大,遍种树木2亿株。这其中,有两个人表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就是后来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与马歇尔。


而那些昔日的建设者们,在多年后到森林和风景胜地游览时,会很熟悉和亲切地走在那些山径和小道上,因为那是他们年轻时代铺设的“青春之路”。而他们的子孙游玩的公园里的游乐设施,有许多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兴建公共工程则是进一步地将社会能量疏导向有意义的事情上的妙计。


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后,罗斯福便轰轰烈烈地铺展开了他的设想,而他所器重的哈里·霍普金斯也确实不负众望,其领导的民政工程管理局很快便使400万失业者投入联邦的各种工程计划,这其中还有3000名作家和艺术家。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后来深有感触地说:


霍普金斯先生和民政工程管理局,可以说一下子把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我相信,这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把美国的灵魂重新领回到生活的乐趣中去。


艺术家毕竟是艺术家,能够贴切而有人情味地说出罗斯福的“艺术设计”——通过给大家找事做,不仅缓解了失业问题,而且也使得人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重新找回自我。


而在第二次新政(1935年初全面展开)期间,霍普金斯领导的工程振兴局更进一步,通过为35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使受益人口达2500万人以上,并兴办了25万个工程项目。


霍普金斯据说是从楼梯下边进入政府的。他苦于一直没法见到总统,就趁劳工部长弗兰西丝·珀金斯参加一个晚会的机会,把她拉到楼梯底下一个角落谈话(那时人声嘈杂,只有在楼梯底下谈话才听得清楚)。他向她说明,由联邦政府办救济事业,是当务之急。于是珀金斯小姐把他推荐给罗斯福。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所属的全国青年管理处特别用力地帮助比其他群体更难就业的数百万美国青年找到工作,帮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得以继续上学或训练其从事新职业的技能。而该处的积极努力则源于一种忧虑:“青年男女成长起来就碰到了闭门羹,他们时常感到他们降生到了一个无人珍视他们或关心他们的社会。”


在曾经当过童工的奥布里·威廉斯的领导下,短短7年间,全国青年管理处就为60多万大学生和150多万高中生找到了半工半读的工作,也为260万刚步出校门的无业青年找到了事情做。


此间最具创意的,是为成千上万失业艺术家提供就业机会的“联邦艺术计划”。当时的一些十分著名的画家、雕刻家都参与了进来。这个计划不仅五味子普通民众提供了与艺术“亲近”的机会,也复兴了消失75年之久的壁画艺术。与此同时,戏剧家们则走进了工厂、农村,使得此前从未看过正规戏剧的普通民众亲眼看到了艺术家们的表演。


画家乔治·比德尔曾颇有感触地说,“你知道这够奇怪的,罗斯福对画是几乎没有体验和鉴赏力的,我认为他对画不会有多大的兴趣。然而,他在这个国家里,却比任何人都对画家们干了更多的事——不仅使他们在贫困潦倒时不致遭受饥馑,而且还树立了这样的观念:艺术作品对美化环境是件好事,艺术家们是重要的。”


而在客观上,这一系列就业工程,也确实为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变化做出了贡献。田纳西流域工程就是很好的例子。


田纳西河流域包括横跨7个州的总面积约共4万平方英里的一大平原地区,形成了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又迅速趋于枯竭,水力很多但大都虚掷浪费的自然地理单位。罗斯福创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作为促进该流域“有秩序而恰当的物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构,充分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发动了该地区的民众、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到人文与自然的双重改造中来。这也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巧妙地安排整个流域及其居民命运的有组织尝试”。


很快的,领域边沿土地被收归国有并停止耕种,兴办起公共卫生和娱乐设施,第三产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农民也系统地受到了科学种田培训,收入则提高了200%,这一地区的民俗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几年后,这里绿树成荫,工业复返沿河地区,人工湖成了度假区,田纳西河更是全程通航,而田纳西河流域再也没有了洪水泛滥。而以往发病率30%的疟疾也消失了。


没过多久,这里便成为外国人争先恐后来参观的新的人文与自然和谐的示范区。

而斯堪的纳维亚则是新政在这里树立的“样板间”,丹麦农村的和谐景象,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使得这样一句话成为名言:“当一个人能前往丹麦时,为什么要到俄国去呢?”


“在他那个时代里,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在美国人惊惧之时,能唤起美国人的内在信心。由于他深信美国人的自尊感,所以他要求或者期望美国人拿出勇气来的时候从来是没有什么顾忌的。” ——乔纳森·凡尼尔斯


而民政工程管理局更是在短短的时间里让人们做了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事情——修建、改建了50万英里公路,4万所学校,3500多个运动场,1000个机场。这不仅有效地拉动了内需,改善了社会环境,也使得更多的人通过充实的工作找回了久违的活力和自信。


在许多地方,人们带着第一次发的工资,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兴高采烈地用自己赚来的钱购物,那里有久违的橙汁,有久违的新鞋,更有久违的生活气息。而在路过学校、体育场的时候,走在新建公路上,他们会幸福地说:“那是我建的。”


那一刻,许多曾经心理严重失衡的家庭,回复到了有尊严的生活中来。当罗斯福入主白宫时,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还在威斯康辛大学求学。虽然此时罗斯福尚不能像马斯洛那样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但在实践中,罗斯福却已充分考虑到各种需求之间的关系了。


出于对人性的了解,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能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其他的需求也就无从谈起。


给大家必要的救济和安全感便是当务之急了。


罗斯福很清楚,经济要复兴,金融首先要活起来。通过炉边谈话,罗斯福鼓舞着人们的士气,劝说民众恢复对银行的信心。但这还不够,必须有实际行动来激励人们。在经济智囊的策划下,罗斯福果断地停止黄金交易、禁止黄金出口,并放弃了金本位制,从而增强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立法,对银行业进行彻底整顿,恢复银行的信誉,也恢复了经济血脉的畅流。


事实证明,对银行业的整顿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能否为民众提供必要的安全感,也关系到能否释放民间的郁闷之气。让人们难以接受的是,在企业界的出版物中,最流行的话题,竟然是“有钱的企业家比工人更吃亏”。


较之金融家们所犯的罪行,民众更加愤怒于他们的不负责任——当千百万人濒于饿死,有些人甚至要到垃圾堆中寻找食物时,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却还在那里不择手段地攫取暴利,发国难财,并且还指责忍饥挨饿的人是不懂得节俭,自作自受。


在这种背景下,整顿银行业,打击那些不法企业家,不仅给社会带来活力,更给民众带来快感和心理安慰——知道政府没有遗忘他们。


谁与穷人走得近,谁就可能在历史的山坡上站得更高。


而同样需要安慰的,还有农民。当时的农民,正处于爆发的边缘,他们在20年代饱受了太多的苦痛,经济上和心理上的负担已经到达极限,而且郁闷非常的是,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丰收的成果堆在哪里,却卖不出去。


当时的情景让人哭笑不得:一面是棉花丰收,但成千上万包棉花却销不出去,一面则是失业者衣衫褴褛,却不见棉衣过冬……这是罗斯福无法接受的现实。


就这样,《农业救济与通货膨胀法令》(俗称第一农业调整法)抢在全国农民大罢工之前出台了。看上去,这一切是为了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以及恢复农民在一战前黄金时代所享有的经济地位,但具体在农户身上却显得是那样简单而实际:给债台高筑的农民新印的钞票,给贷款和抵押的农民更大的还贷的空间,给需要资金的农户更进一步的抵押贷款。


罗斯福的农业纲领在第一个任期中就取得了成效:农业总收入增长50%,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债务急剧下降,不仅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政府给农民的补偿金也使得商人和邮购商行得意。


罗斯福再次一举数得地做成了一件大事。稳定了农村,也便稳定了国家的根本。


给大家找事做,则反映出罗斯福执政的机智与灵活。


尽管政府投入了很多钱进行救济,但洞悉人性的罗斯福却认为,要给工作者以尊严,也要让他们养成工作的习惯,当失业者得以通过工作养家糊口时,他们的人格会比等待救济的人要高尚得多。而对于商界的一些异议,罗斯福则不以为然。


资本家看到的是钱,但罗斯福要看到人心深处。


罗斯福最为得意的举措,就是庞大的平民造林大军(民间资源保护队)的组建,不仅自然资源在客观上得到了保护,而且还使那些游荡在城里,无所事事而又内心焦虑的人,有了事情做,并且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做。


250万青年参加这个队,并完成了罗斯福设想的防护林带,南起得克萨斯州,北至加拿大,遍种树木2亿株。这其中,有两个人表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就是后来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与马歇尔。


而那些昔日的建设者们,在多年后到森林和风景胜地游览时,会很熟悉和亲切地走在那些山径和小道上,因为那是他们年轻时代铺设的“青春之路”。而他们的子孙游玩的公园里的游乐设施,有许多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兴建公共工程则是进一步地将社会能量疏导向有意义的事情上的妙计。


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后,罗斯福便轰轰烈烈地铺展开了他的设想,而他所器重的哈里·霍普金斯也确实不负众望,其领导的民政工程管理局很快便使400万失业者投入联邦的各种工程计划,这其中还有3000名作家和艺术家。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后来深有感触地说:


霍普金斯先生和民政工程管理局,可以说一下子把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我相信,这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把美国的灵魂重新领回到生活的乐趣中去。


艺术家毕竟是艺术家,能够贴切而有人情味地说出罗斯福的“艺术设计”——通过给大家找事做,不仅缓解了失业问题,而且也使得人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重新找回自我。


而在第二次新政(1935年初全面展开)期间,霍普金斯领导的工程振兴局更进一步,通过为35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使受益人口达2500万人以上,并兴办了25万个工程项目。


霍普金斯据说是从楼梯下边进入政府的。他苦于一直没法见到总统,就趁劳工部长弗兰西丝·珀金斯参加一个晚会的机会,把她拉到楼梯底下一个角落谈话(那时人声嘈杂,只有在楼梯底下谈话才听得清楚)。他向她说明,由联邦政府办救济事业,是当务之急。于是珀金斯小姐把他推荐给罗斯福。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所属的全国青年管理处特别用力地帮助比其他群体更难就业的数百万美国青年找到工作,帮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得以继续上学或训练其从事新职业的技能。而该处的积极努力则源于一种忧虑:“青年男女成长起来就碰到了闭门羹,他们时常感到他们降生到了一个无人珍视他们或关心他们的社会。”


在曾经当过童工的奥布里·威廉斯的领导下,短短7年间,全国青年管理处就为60多万大学生和150多万高中生找到了半工半读的工作,也为260万刚步出校门的无业青年找到了事情做。


此间最具创意的,是为成千上万失业艺术家提供就业机会的“联邦艺术计划”。当时的一些十分著名的画家、雕刻家都参与了进来。这个计划不仅五味子普通民众提供了与艺术“亲近”的机会,也复兴了消失75年之久的壁画艺术。与此同时,戏剧家们则走进了工厂、农村,使得此前从未看过正规戏剧的普通民众亲眼看到了艺术家们的表演。


画家乔治·比德尔曾颇有感触地说,“你知道这够奇怪的,罗斯福对画是几乎没有体验和鉴赏力的,我认为他对画不会有多大的兴趣。然而,他在这个国家里,却比任何人都对画家们干了更多的事——不仅使他们在贫困潦倒时不致遭受饥馑,而且还树立了这样的观念:艺术作品对美化环境是件好事,艺术家们是重要的。”


而在客观上,这一系列就业工程,也确实为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变化做出了贡献。田纳西流域工程就是很好的例子。


田纳西河流域包括横跨7个州的总面积约共4万平方英里的一大平原地区,形成了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又迅速趋于枯竭,水力很多但大都虚掷浪费的自然地理单位。罗斯福创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作为促进该流域“有秩序而恰当的物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构,充分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发动了该地区的民众、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到人文与自然的双重改造中来。这也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巧妙地安排整个流域及其居民命运的有组织尝试”。


很快的,领域边沿土地被收归国有并停止耕种,兴办起公共卫生和娱乐设施,第三产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农民也系统地受到了科学种田培训,收入则提高了200%,这一地区的民俗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几年后,这里绿树成荫,工业复返沿河地区,人工湖成了度假区,田纳西河更是全程通航,而田纳西河流域再也没有了洪水泛滥。而以往发病率30%的疟疾也消失了。


没过多久,这里便成为外国人争先恐后来参观的新的人文与自然和谐的示范区。

而斯堪的纳维亚则是新政在这里树立的“样板间”,丹麦农村的和谐景象,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使得这样一句话成为名言:“当一个人能前往丹麦时,为什么要到俄国去呢?”


“在他那个时代里,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在美国人惊惧之时,能唤起美国人的内在信心。由于他深信美国人的自尊感,所以他要求或者期望美国人拿出勇气来的时候从来是没有什么顾忌的。” ——乔纳森·凡尼尔斯


而民政工程管理局更是在短短的时间里让人们做了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事情——修建、改建了50万英里公路,4万所学校,3500多个运动场,1000个机场。这不仅有效地拉动了内需,改善了社会环境,也使得更多的人通过充实的工作找回了久违的活力和自信。


在许多地方,人们带着第一次发的工资,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兴高采烈地用自己赚来的钱购物,那里有久违的橙汁,有久违的新鞋,更有久违的生活气息。而在路过学校、体育场的时候,走在新建公路上,他们会幸福地说:“那是我建的。”


那一刻,许多曾经心理严重失衡的家庭,回复到了有尊严的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