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打击和遗憾的结局(兵器2006年12月文章原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46:01
成功的打击和遗憾的结局
——“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初期德国对苏联的突袭

纳粹德国在65年前的6月22日向苏联发动的全面进攻,在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强度迅速扩大的同时,德国也陷入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导致其失败的两线作战的困境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一直是以波澜壮阔的坦克大战为主轴,德国军队在苏德战争初期的大规模闪电战几乎将庞大的苏联武装力量彻底毁灭,但是德国最终却在苏联军队的钢铁狂飙下土崩瓦解。虽然德国在东线的战争中最终被苏联军队所击败,但是德国空军部队作为闪电战的主要突击力量和重要攻击手段,在对苏联军队的作战中却也创造了一些非常精彩的战例。

苏联空中作战力量在战争开始时的装备规模远远的超过德国空军,但是苏联庞大的空中力量在德国空军的突然袭击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开始阶段对苏联空军部队的沉重打击,直接影响到了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交战双方的作战行动。从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的作战范围和对苏联空军的打击效果来看,德国空军在6月22日凌晨开始对苏联空军进行的大规模袭击,可以说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成功的空袭作战之一。

战争开始时的实力对比和德国军队的基本战术思想

德国虽然是欧洲的一个传统军事强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但是德国却处在欧洲腹地的一个非常不利的战略位置上。德国面积有限的国土四面都是敌对国家,而贫乏的自然资源和缺乏天然屏障的边界使德国没有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的基本实力基础。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限制使从普鲁士到德意志的军事思想中根本没有战略防御的观点,进攻一直是指导德国武装力量军事思想的基础,速战速决的战争才保证能避免出现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消耗战。

德国军队建立在进攻力量基础上军事思想,培育出了以快速突击的歼灭战为核心的战术理论。传统的德国军事战术理论是迅速寻找敌人的主力进行决战,以大规模的歼灭战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打败敌人,这样的战术使用就使德国军队所实行的基本上都是运动战。运动战的灵活性要求必须贯彻“根据任务来决定战术”的基本原则,这个战术思想实际上是允许德国下级军事指挥单位自行进行军队决策,通过调动和发挥指挥员的战术指挥才能来完成作战任务。德国军队中的各级指挥单位对下级的命令中通常只规定进攻的目标,而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则由下级指挥单位自行决定,这个指挥模式就是德国军队即使在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比较灵活的进行运动战的根本战术理论基础。整体军事力量处于弱势的德国武装力量一旦脱离了这种灵活性的引导,那么将不可避免的陷入非常困难和被动的消耗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德国军队的失败就是因为上级指挥单位直接规定作战细节,导致德国军队失去了作战灵活性而造成的结果,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哈尔克夫反击战的胜利,却是德国军队在重新获得战术灵活性后所取得的胜利。德国军队的一系列胜利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灵活的战术指挥基础上,而德国空军在进攻苏联前对苏联空军的攻击计划中就充分的贯彻了这个灵活的战术准则。

德国空军在作战中非常重视“重点突击”这个战术实施要点,而进行重点突击的根本原则就是用最小的消耗来达到最大的战术使用目的,这个战术思想是完全根据德国整体军事战略的基础而确定的。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强调俯冲轰炸而不重视水平轰炸,就是因为德国有限的空军轰炸力量只能集中在作战要点上,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地毯式面积轰炸这样的高消耗作战行动。德国空军作战灵活和讲求灵活性的这些战术特点,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的空中战役中有清楚的表现,德国空军指挥单位只确定需要消灭的目标,而将使用什么样的战术、什么种类的武器和应用多大兵力的这些权利都下放给下级执行单位来确定,由此也降低了指挥环节中的问题可能对作战部队所产生的干扰。

德国空军在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以敌人有生力量为重点,以战术目标为核心的作战指挥思想最能够说明德国空军的传统作风,但是这种以集中全力来打一场短时间的歼灭战的战术思想,在面对苏联广阔的国土纵深和庞大的军事力量的时候,却在战略上给陷入战争相持阶段的德国空军带来了非常巨大损害。

“巴巴罗萨”作战中德国空军的作战目标

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开始阶段的作战任务要求,单纯从军事的角度上来看是非常简单而明确的,如果按照任务重要程度来对德国空军的目标任务进行排序,这个排序可以说是按照以夺取制空权后再执行对地支援来考虑的。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准备中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就是消灭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和地面设施,而在这些任务中又根据苏联空军的装备条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要点。德国空军攻击部队最重要的目标是苏联空军所装备的新型飞机和地面设施,其次是消灭装备有新式发动机和武器系统的作战飞机,对于其他旧式作战飞机和辅助飞机的消灭任务要排在前两个任务的重要程度之后。

德国空军情报单位对苏联空军的基本条件的了解并不能说是准确,苏联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德国空军情报部门在确定作战计划时,在很多情况下只能依靠猜测和作为依据。德国空军总部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开始前向情报部队征询的主要问题是:“苏联空军在西部拥有9000架飞机的传闻是否可靠?除了估计的9000架飞机之外,苏联空军是否有更多的新式飞机?苏联飞机制造和发动机制造工厂都在什么位置?”,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德国空军在战争开始前,并没有对苏联空军的整体规模、战斗力和装备补充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虽然德国空军对苏联军事力量的整体规模没有非常准确的情报,但是苏联空军庞大的装备规模却是看得到的事实,这就使德国空军只能将全部的作战力量都集中到战役范围内的战术目标之上,作战范围内的电站、居民点、工厂和仓库这些战略目标,因为对于德国军队的闪电战的战术思想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战略目标的攻击一直没有被作为德国空军攻击的重点。

德国空军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打击目标没有在进攻中完成,那就是尽可能的破坏苏联制造飞机和发动机的工厂,但是因为德国空军作为一支缺乏远程攻击能力的战术空军,在装备上根本不具备对苏联纵深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工厂进行轰炸的条件,这个任务也就不可能在德国空军当时的装备条件下完成。同时因为苏联西部国境线上所需要攻击的目标太多,导致德国空军所拥有的轰炸机数量本身就非常紧张,只能集中起绝大部分的力量来完成对战役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

德国空军作为以配合地面部队进攻作战为主要任务的一支战术航空兵力量,对地支援任务是德国空军部队的重要战术任务,但是如果不能首先消灭或者明显削弱庞大的苏联空军,那么德国空军作战飞机部队也就没有能力去完成支援地面部队的任务。可以说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开始阶段的使用上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地面部队的快速突击必须依靠空中力量的直接支援,但是德国空军不首先消灭苏联空军的大部分作战力量,那么装备规模又有限的德国空军也就没有办法在与苏联空军争夺制空权的同时,集中足够的力量对德国陆军的地面部队进行作战支援。摆脱这个两难处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德国空军最初对苏联空军打击的效果,如果德国空军不能在初期的攻击中将苏联空军大部分力量消灭在地面上,那么持续而激烈的空战将牵制德国空军大量的作战力量,而对地面部队的支持也将无法满足闪电战中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突击的要求。

德国空军重视战术目标而忽略对关系到战争潜力的战略目标的攻击,与重视战略轰炸的美国和英国空中力量在使用上存在有很大的差别,出现这样差别的原因除了德国军事思想上所存在的限制因素之外,以德国的国力和工业基础条件也确实没有支撑起一支战略空军的能力。德国空军并不是不重视对战略目标进行攻击的效果,不列颠空战也给德国空军带来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德国有限的技术和资源只能满足保障一支战术空军力量的建设要求,在战略空军的建设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将苏联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厂从攻击目标中取消也是一个无奈的必然选择,而这个选择也使德国空军根本不可能完成消灭苏联空军的任务。

目标计划和战前准备

德国空军在战争准备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空军部队选择正确的目标和作战顺序,德国空军按照打歼灭战的整体战略思想,将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部队和机场作为了首要的攻击目标,德国空军指挥单位确定只有在基本上夺取制空权之后,才会将主要的力量投入到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之中。德国空军在战争开始阶段的作战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尽可能快的将苏联空军削弱到不足以对德国军事行动构成威胁的程度。德国空军对于夺取制空权的战术设想是通过对苏联机场进行大规模攻击,将尽可能多的苏联空军作战力量消灭在地面上,用以降低苏联空军的作战行动可能对德国军队所形成的影响。德国空军在整体准备规模远远少于苏联空军的情况下,完成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只能依靠突然袭击,这个战术就使德国空军在拥有先进的装备和良好的组织优势之外,还必须在战术上达成突然性的优势以夺取主动权。

苏联空军因为正在大规模的进行机场地面设施的建设,大量作战飞机都集中在有限的一些大型机场上,苏联空军在战争开始时基本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散隐蔽措施。德国空军在战争开始前确认的苏联空军机场数量很多,但是只在作战范围内的7个机场上确认部署有苏联的新式飞机,这也就明显的减少了德国空军需要攻击的目标机场的数量。德国空军确定的战术是通过突然的攻击行动将苏联飞机消灭在机场上,这个战术要求必须要使攻击机使用的武器有能力破坏机场跑道和设施,保证苏联飞机在受到袭击后不能起飞应战或进行转移疏散,尤其是在苏联空军的机场和飞机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下,这个要求在战术上的意义也就更加的重要。德国空军要对苏联进行成功的攻击能够依靠的只有突袭,一旦苏联空军得到情报而进行疏散转移,那么德国空军想在地面上消灭苏联飞机就会变的非常困难。德国军事指挥单位为了达成突然性而进行了非常严密的保密措施,德国空军情报部为每一个参加战斗的飞机大队都确定了预定的攻击目标档案,但是预定的目标直到在战争开始前不久才向下级作战单位通报,德国空军参战的机组在起飞前一般只有八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熟悉目标和进行准备。德国空军在准备“巴巴罗萨”作战行动的空中突袭时认为,与其进行长期细致的准备工作而导致秘密泄露的危险,还不如通过加强攻击的突然性可以取得更加有效的作用。德国空军指挥单位敢于进行这样缺乏预先准备的攻击行动,所凭借的就是德国空军拥有大量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的机组成员。德国空军飞行员的综合素质和战术素养远优于当时仍然坚持呆板守旧战术的苏联空军,而且德国空军机组本身所受到的训练也非常强调作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德国空军坚持的“由飞行员决定战术”的原则也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机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德国空军机组成员受领的命令是“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不是怎样去完成任务”,这也是德国空军作战部队在战术使用上一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的根本因素。

德国空军在突袭中使用了868架作战飞机,大约占担负攻击任务的作战部队飞机编制1280架的70%左右,这个数字就是当时德国空军扣除必要的预备飞机后的完好率数字。如果德国空军不是在战争即将开始时才将空军部队由西线转移到东部,充分的装备时间完全可以将飞机的完好率提高到90%以上,那么在攻击中至少可以增加15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但是德国空军指挥机关认为突然性比使用的兵力数量有更大的意义。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的成功突袭很大程度上是取得了战役的突然性,如果因为增加准备时间而使苏联空军提前获得了准备(实际上苏联在德国攻击前2小时就已经开始向前线部队发出警告,只是糟糕的通讯系统将这2个小时白白的浪费了),那么增加的兵力根本无法补充失去突袭效果所受到的损失。

德国空军要消灭苏联空军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苏联飞机消灭在地面上,而对机场的轰炸将是大批量摧毁苏联战斗机的最好手段。德国空军情报单位在战争开始前就在苏联西部战役范围内确定了超过200个机场,要想同时对这样大数量的机场进行攻击,即使德国空军使用全部的作战飞机也是无法完成的,而且对于当时大都是只有一块平地和一辆加油车就能够使用的机场来说,以机场为目标的破坏实际上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螺旋桨动力的飞机的起降性能非常出色,二战东线战场上交战双方的战斗机都有在前线平坦地面着陆营救被击落飞行员的事例,从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作战飞机对于机场条件的要求的非常宽松的。德国空军打击机场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具备大规模破坏力的武器,常规的航空爆破弹的作战性能无法满足德国空军将苏联飞机消灭在机场上的目标。

二战时期的机场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被破坏的目标,在跑道上炸出几个坑并不能有效的阻止机场的使用,这个问题已经被多次实际作战检验所证实。美国和日本在瓜岛海战中进行了激烈的岛屿攻防战,瓜岛上的美军机场在战役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日本空军和海军攻击和破坏的重点。日本海军使用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的主炮对瓜岛上的美军机场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炮击,但是经历了918发356毫米大口径炮弹密集轰击的野战机场却并没有被彻底的破坏,而日军两艘重巡洋舰使用203毫米主炮的全力射击也没有将机场封闭住哪怕是一天的时间,由此可见使用常规炸(炮)弹对当时的机场进行轰击的实际效果并不大。

为了提高利用飞机攻击机场的实际作战效率,德国空军在攻击飞机所使用的武器上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考虑,首批突击苏联机场的德国攻击机所使用的SD-2和SD-10型小口径杀伤炸弹,对于德国空军战术突击行动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SD-2小型杀伤炸弹因为搭载量多和破坏面积大,被德国飞机作为最主要的攻击武器来使用,德国空军不但用轰炸机挂载SD-2炸弹,而且很大一部分ME-109战斗机也挂载有SD-2执行轰炸任务,德国轰炸机上一般可以携带360枚SD-2,而ME-109战斗机则可以采用外挂架携带96枚SD-2炸弹。SD-2炸弹是一种装载在金属容器中,爆炸后可以形成250~300片杀伤破片的小型爆破杀伤弹,SD-2杀伤炸弹的破片杀伤半径可以达到12~15米,基本上能够与常规的60毫米迫击炮弹的威力相当。

SD-2在德国轰炸机上采用弹舱装载的方式,但是因为SD-2炸弹缺乏实际使用验证的检验,在实际作战使用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德国飞机装载的SD-2在打开保险后往往不能全部脱离容器,不但容易在飞机着陆时脱落而在跑道上爆炸,有时甚至会在飞机弹舱内被引爆而损坏载机。这些问题对于采用弹舱携带SD-2的HE-111和JU-88轰炸机尤为致命,因此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开始后不久,便禁止轰炸机采用弹舱挂载的方式在机身内部携带SD-2,任何飞机只能使用外部挂架携带装载有SD-2炸弹的容器。德国空军使用的小型SD-2和SD-10炸弹确实在打击苏联机场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这种新装备的可靠问题也给德国空军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德国空军轰炸机损失的作战飞机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SD-2炸弹提前爆炸而被破坏的,这也算是德国空军为了胜利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吧。SD-2炸弹存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确实给德国空军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损失,但是SD-2的优秀战斗性能确实在首日的空袭行动中有极好的表现,正是SD-2和体积更大的SD-10炸弹给予了苏联空军以沉重的打击。成功的打击和遗憾的结局
——“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初期德国对苏联的突袭

纳粹德国在65年前的6月22日向苏联发动的全面进攻,在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强度迅速扩大的同时,德国也陷入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导致其失败的两线作战的困境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一直是以波澜壮阔的坦克大战为主轴,德国军队在苏德战争初期的大规模闪电战几乎将庞大的苏联武装力量彻底毁灭,但是德国最终却在苏联军队的钢铁狂飙下土崩瓦解。虽然德国在东线的战争中最终被苏联军队所击败,但是德国空军部队作为闪电战的主要突击力量和重要攻击手段,在对苏联军队的作战中却也创造了一些非常精彩的战例。

苏联空中作战力量在战争开始时的装备规模远远的超过德国空军,但是苏联庞大的空中力量在德国空军的突然袭击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开始阶段对苏联空军部队的沉重打击,直接影响到了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交战双方的作战行动。从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的作战范围和对苏联空军的打击效果来看,德国空军在6月22日凌晨开始对苏联空军进行的大规模袭击,可以说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成功的空袭作战之一。

战争开始时的实力对比和德国军队的基本战术思想

德国虽然是欧洲的一个传统军事强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但是德国却处在欧洲腹地的一个非常不利的战略位置上。德国面积有限的国土四面都是敌对国家,而贫乏的自然资源和缺乏天然屏障的边界使德国没有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的基本实力基础。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限制使从普鲁士到德意志的军事思想中根本没有战略防御的观点,进攻一直是指导德国武装力量军事思想的基础,速战速决的战争才保证能避免出现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消耗战。

德国军队建立在进攻力量基础上军事思想,培育出了以快速突击的歼灭战为核心的战术理论。传统的德国军事战术理论是迅速寻找敌人的主力进行决战,以大规模的歼灭战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打败敌人,这样的战术使用就使德国军队所实行的基本上都是运动战。运动战的灵活性要求必须贯彻“根据任务来决定战术”的基本原则,这个战术思想实际上是允许德国下级军事指挥单位自行进行军队决策,通过调动和发挥指挥员的战术指挥才能来完成作战任务。德国军队中的各级指挥单位对下级的命令中通常只规定进攻的目标,而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则由下级指挥单位自行决定,这个指挥模式就是德国军队即使在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比较灵活的进行运动战的根本战术理论基础。整体军事力量处于弱势的德国武装力量一旦脱离了这种灵活性的引导,那么将不可避免的陷入非常困难和被动的消耗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德国军队的失败就是因为上级指挥单位直接规定作战细节,导致德国军队失去了作战灵活性而造成的结果,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哈尔克夫反击战的胜利,却是德国军队在重新获得战术灵活性后所取得的胜利。德国军队的一系列胜利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灵活的战术指挥基础上,而德国空军在进攻苏联前对苏联空军的攻击计划中就充分的贯彻了这个灵活的战术准则。

德国空军在作战中非常重视“重点突击”这个战术实施要点,而进行重点突击的根本原则就是用最小的消耗来达到最大的战术使用目的,这个战术思想是完全根据德国整体军事战略的基础而确定的。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强调俯冲轰炸而不重视水平轰炸,就是因为德国有限的空军轰炸力量只能集中在作战要点上,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地毯式面积轰炸这样的高消耗作战行动。德国空军作战灵活和讲求灵活性的这些战术特点,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的空中战役中有清楚的表现,德国空军指挥单位只确定需要消灭的目标,而将使用什么样的战术、什么种类的武器和应用多大兵力的这些权利都下放给下级执行单位来确定,由此也降低了指挥环节中的问题可能对作战部队所产生的干扰。

德国空军在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以敌人有生力量为重点,以战术目标为核心的作战指挥思想最能够说明德国空军的传统作风,但是这种以集中全力来打一场短时间的歼灭战的战术思想,在面对苏联广阔的国土纵深和庞大的军事力量的时候,却在战略上给陷入战争相持阶段的德国空军带来了非常巨大损害。

“巴巴罗萨”作战中德国空军的作战目标

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开始阶段的作战任务要求,单纯从军事的角度上来看是非常简单而明确的,如果按照任务重要程度来对德国空军的目标任务进行排序,这个排序可以说是按照以夺取制空权后再执行对地支援来考虑的。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准备中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就是消灭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和地面设施,而在这些任务中又根据苏联空军的装备条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要点。德国空军攻击部队最重要的目标是苏联空军所装备的新型飞机和地面设施,其次是消灭装备有新式发动机和武器系统的作战飞机,对于其他旧式作战飞机和辅助飞机的消灭任务要排在前两个任务的重要程度之后。

德国空军情报单位对苏联空军的基本条件的了解并不能说是准确,苏联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德国空军情报部门在确定作战计划时,在很多情况下只能依靠猜测和作为依据。德国空军总部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开始前向情报部队征询的主要问题是:“苏联空军在西部拥有9000架飞机的传闻是否可靠?除了估计的9000架飞机之外,苏联空军是否有更多的新式飞机?苏联飞机制造和发动机制造工厂都在什么位置?”,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德国空军在战争开始前,并没有对苏联空军的整体规模、战斗力和装备补充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虽然德国空军对苏联军事力量的整体规模没有非常准确的情报,但是苏联空军庞大的装备规模却是看得到的事实,这就使德国空军只能将全部的作战力量都集中到战役范围内的战术目标之上,作战范围内的电站、居民点、工厂和仓库这些战略目标,因为对于德国军队的闪电战的战术思想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战略目标的攻击一直没有被作为德国空军攻击的重点。

德国空军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打击目标没有在进攻中完成,那就是尽可能的破坏苏联制造飞机和发动机的工厂,但是因为德国空军作为一支缺乏远程攻击能力的战术空军,在装备上根本不具备对苏联纵深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工厂进行轰炸的条件,这个任务也就不可能在德国空军当时的装备条件下完成。同时因为苏联西部国境线上所需要攻击的目标太多,导致德国空军所拥有的轰炸机数量本身就非常紧张,只能集中起绝大部分的力量来完成对战役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

德国空军作为以配合地面部队进攻作战为主要任务的一支战术航空兵力量,对地支援任务是德国空军部队的重要战术任务,但是如果不能首先消灭或者明显削弱庞大的苏联空军,那么德国空军作战飞机部队也就没有能力去完成支援地面部队的任务。可以说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开始阶段的使用上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地面部队的快速突击必须依靠空中力量的直接支援,但是德国空军不首先消灭苏联空军的大部分作战力量,那么装备规模又有限的德国空军也就没有办法在与苏联空军争夺制空权的同时,集中足够的力量对德国陆军的地面部队进行作战支援。摆脱这个两难处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德国空军最初对苏联空军打击的效果,如果德国空军不能在初期的攻击中将苏联空军大部分力量消灭在地面上,那么持续而激烈的空战将牵制德国空军大量的作战力量,而对地面部队的支持也将无法满足闪电战中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突击的要求。

德国空军重视战术目标而忽略对关系到战争潜力的战略目标的攻击,与重视战略轰炸的美国和英国空中力量在使用上存在有很大的差别,出现这样差别的原因除了德国军事思想上所存在的限制因素之外,以德国的国力和工业基础条件也确实没有支撑起一支战略空军的能力。德国空军并不是不重视对战略目标进行攻击的效果,不列颠空战也给德国空军带来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德国有限的技术和资源只能满足保障一支战术空军力量的建设要求,在战略空军的建设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将苏联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厂从攻击目标中取消也是一个无奈的必然选择,而这个选择也使德国空军根本不可能完成消灭苏联空军的任务。

目标计划和战前准备

德国空军在战争准备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空军部队选择正确的目标和作战顺序,德国空军按照打歼灭战的整体战略思想,将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部队和机场作为了首要的攻击目标,德国空军指挥单位确定只有在基本上夺取制空权之后,才会将主要的力量投入到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之中。德国空军在战争开始阶段的作战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尽可能快的将苏联空军削弱到不足以对德国军事行动构成威胁的程度。德国空军对于夺取制空权的战术设想是通过对苏联机场进行大规模攻击,将尽可能多的苏联空军作战力量消灭在地面上,用以降低苏联空军的作战行动可能对德国军队所形成的影响。德国空军在整体准备规模远远少于苏联空军的情况下,完成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只能依靠突然袭击,这个战术就使德国空军在拥有先进的装备和良好的组织优势之外,还必须在战术上达成突然性的优势以夺取主动权。

苏联空军因为正在大规模的进行机场地面设施的建设,大量作战飞机都集中在有限的一些大型机场上,苏联空军在战争开始时基本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散隐蔽措施。德国空军在战争开始前确认的苏联空军机场数量很多,但是只在作战范围内的7个机场上确认部署有苏联的新式飞机,这也就明显的减少了德国空军需要攻击的目标机场的数量。德国空军确定的战术是通过突然的攻击行动将苏联飞机消灭在机场上,这个战术要求必须要使攻击机使用的武器有能力破坏机场跑道和设施,保证苏联飞机在受到袭击后不能起飞应战或进行转移疏散,尤其是在苏联空军的机场和飞机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下,这个要求在战术上的意义也就更加的重要。德国空军要对苏联进行成功的攻击能够依靠的只有突袭,一旦苏联空军得到情报而进行疏散转移,那么德国空军想在地面上消灭苏联飞机就会变的非常困难。德国军事指挥单位为了达成突然性而进行了非常严密的保密措施,德国空军情报部为每一个参加战斗的飞机大队都确定了预定的攻击目标档案,但是预定的目标直到在战争开始前不久才向下级作战单位通报,德国空军参战的机组在起飞前一般只有八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熟悉目标和进行准备。德国空军在准备“巴巴罗萨”作战行动的空中突袭时认为,与其进行长期细致的准备工作而导致秘密泄露的危险,还不如通过加强攻击的突然性可以取得更加有效的作用。德国空军指挥单位敢于进行这样缺乏预先准备的攻击行动,所凭借的就是德国空军拥有大量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的机组成员。德国空军飞行员的综合素质和战术素养远优于当时仍然坚持呆板守旧战术的苏联空军,而且德国空军机组本身所受到的训练也非常强调作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德国空军坚持的“由飞行员决定战术”的原则也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机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德国空军机组成员受领的命令是“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不是怎样去完成任务”,这也是德国空军作战部队在战术使用上一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的根本因素。

德国空军在突袭中使用了868架作战飞机,大约占担负攻击任务的作战部队飞机编制1280架的70%左右,这个数字就是当时德国空军扣除必要的预备飞机后的完好率数字。如果德国空军不是在战争即将开始时才将空军部队由西线转移到东部,充分的装备时间完全可以将飞机的完好率提高到90%以上,那么在攻击中至少可以增加15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但是德国空军指挥机关认为突然性比使用的兵力数量有更大的意义。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的成功突袭很大程度上是取得了战役的突然性,如果因为增加准备时间而使苏联空军提前获得了准备(实际上苏联在德国攻击前2小时就已经开始向前线部队发出警告,只是糟糕的通讯系统将这2个小时白白的浪费了),那么增加的兵力根本无法补充失去突袭效果所受到的损失。

德国空军要消灭苏联空军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苏联飞机消灭在地面上,而对机场的轰炸将是大批量摧毁苏联战斗机的最好手段。德国空军情报单位在战争开始前就在苏联西部战役范围内确定了超过200个机场,要想同时对这样大数量的机场进行攻击,即使德国空军使用全部的作战飞机也是无法完成的,而且对于当时大都是只有一块平地和一辆加油车就能够使用的机场来说,以机场为目标的破坏实际上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螺旋桨动力的飞机的起降性能非常出色,二战东线战场上交战双方的战斗机都有在前线平坦地面着陆营救被击落飞行员的事例,从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作战飞机对于机场条件的要求的非常宽松的。德国空军打击机场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具备大规模破坏力的武器,常规的航空爆破弹的作战性能无法满足德国空军将苏联飞机消灭在机场上的目标。

二战时期的机场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被破坏的目标,在跑道上炸出几个坑并不能有效的阻止机场的使用,这个问题已经被多次实际作战检验所证实。美国和日本在瓜岛海战中进行了激烈的岛屿攻防战,瓜岛上的美军机场在战役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日本空军和海军攻击和破坏的重点。日本海军使用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的主炮对瓜岛上的美军机场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炮击,但是经历了918发356毫米大口径炮弹密集轰击的野战机场却并没有被彻底的破坏,而日军两艘重巡洋舰使用203毫米主炮的全力射击也没有将机场封闭住哪怕是一天的时间,由此可见使用常规炸(炮)弹对当时的机场进行轰击的实际效果并不大。

为了提高利用飞机攻击机场的实际作战效率,德国空军在攻击飞机所使用的武器上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考虑,首批突击苏联机场的德国攻击机所使用的SD-2和SD-10型小口径杀伤炸弹,对于德国空军战术突击行动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SD-2小型杀伤炸弹因为搭载量多和破坏面积大,被德国飞机作为最主要的攻击武器来使用,德国空军不但用轰炸机挂载SD-2炸弹,而且很大一部分ME-109战斗机也挂载有SD-2执行轰炸任务,德国轰炸机上一般可以携带360枚SD-2,而ME-109战斗机则可以采用外挂架携带96枚SD-2炸弹。SD-2炸弹是一种装载在金属容器中,爆炸后可以形成250~300片杀伤破片的小型爆破杀伤弹,SD-2杀伤炸弹的破片杀伤半径可以达到12~15米,基本上能够与常规的60毫米迫击炮弹的威力相当。

SD-2在德国轰炸机上采用弹舱装载的方式,但是因为SD-2炸弹缺乏实际使用验证的检验,在实际作战使用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德国飞机装载的SD-2在打开保险后往往不能全部脱离容器,不但容易在飞机着陆时脱落而在跑道上爆炸,有时甚至会在飞机弹舱内被引爆而损坏载机。这些问题对于采用弹舱携带SD-2的HE-111和JU-88轰炸机尤为致命,因此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开始后不久,便禁止轰炸机采用弹舱挂载的方式在机身内部携带SD-2,任何飞机只能使用外部挂架携带装载有SD-2炸弹的容器。德国空军使用的小型SD-2和SD-10炸弹确实在打击苏联机场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这种新装备的可靠问题也给德国空军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德国空军轰炸机损失的作战飞机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SD-2炸弹提前爆炸而被破坏的,这也算是德国空军为了胜利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吧。SD-2炸弹存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确实给德国空军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损失,但是SD-2的优秀战斗性能确实在首日的空袭行动中有极好的表现,正是SD-2和体积更大的SD-10炸弹给予了苏联空军以沉重的打击。
德国空军使用SD-2和SD-10轰炸苏联的机场的道理,就是在机场跑道上造成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的大量破坏,迟滞苏联飞机起飞作战和进行转移,并且通过大面积的破坏尽可能多的破坏停放在地面的苏联飞机。如果德国空军的轰炸机使用常规的爆破炸弹对苏联的机场进行轰炸,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实际战斗中所达到的作战效果。同样的战术效果在50年后的海湾战争中又一次被验证,美国空军依靠战斗轰炸机向伊拉克的机场投掷激光制导炸弹,但是受到破坏的伊拉克机场很快就又被修复到可以使用的程度,而由英国空军的“狂风”IDS战斗轰炸机低空投掷的MW-1和JP233子母弹所进行的大面积破坏,虽然在弹坑的体积上比大口径炸弹要小的多,但是经过子母弹攻击的伊拉克机场全部都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无法重新被修复。

德国空军首批攻击的31个苏联机场一共占整个攻击目标数量的接近80%,在战争开始当天被攻击的苏联机场数量最后达到了66个,接近900架苏联作战飞机在地面上被摧毁使苏联一线空军部队的战斗力被严重的削弱。德国空军仅仅用了不到4个小时就夺取了东线战役纵深范围的制空权,而拥有世界最大装备规模的苏联空军被削弱到连争夺局部战区制空权都力不从心,这个结果是德国空军情报单位最为乐观的计划中都没有想象得到的。

战役的执行情况和战果

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打击的范围是苏联国土纵深25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这也是缺乏远程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的德国空军能够完成的最大攻击覆盖范围。德国空军参加第一波攻击的突击机群共由868架飞机组成,其中包括各种轰炸机与对地攻击机637架和ME-109战斗机231架。德国空军的攻击造成了苏联空军890架飞机在地面被摧毁,另外还有222架飞机在空中被击落(次数据采用苏联文献记载)。德国空军首次突袭中所使用的飞机共损失了18架,这18架飞机包括2架ME-109和1架ME-110战斗机,1架JU-87、8架JU-88和6架HE-111轰炸机,但是这18架飞机并不是全部被苏联的反击火力所击落,SD-2和SD-10炸弹也给德国空军攻击机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德国空军第76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在攻击卡达尼亚机场时,唯一损失的一架JU-88俯冲轰炸机就是因为撞到了另外一架JU-88轰炸机投下的SD-2炸弹。

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开始的作战时间上曾经与陆军发生过争论,从这个矛盾的解决手段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德国空军灵活的战术指挥手段。德国陆军计划在拂晓时发起地面进攻以图在战术上获得最大的突然性优势,而且拂晓开始地面进攻也可以避免夜战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指挥上的困难。德国空军的任务是消灭苏联空军以保证陆军的作战不受到苏联空军的干扰,空袭行动如果可以利用夜色的掩护将会更加有利于战役目标的达成。德国空军的进攻开始时间如果早于陆军,则会使苏联地面部队提前得到准备时间而使陆军的途径失去突然性的优势,而德国空军的攻击时间如果在陆军之后,也容易使苏联获得将飞机疏散的时间而降低空军的打击效果。

德国陆军和空军最后协调的结果是德国空军挑选部分技术熟练的机组,集中约150架飞机在6月22日凌晨2点10分起飞,以分散的小队形式对部分重点目标进行前期打击,数量较少的作战飞机突入苏联国土不容易被发现,在3点05分到15分之间进行的空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突击的隐蔽性。进行首次突击的德国攻击机队的任务一方面是制造混乱,另外一方面是通过破坏机场来阻止苏联空军作战飞机的疏散。德国陆军在空军突袭时间基本同时的3点15分开始向苏联领土进攻,而德国空军攻击机队的主力则在3点30分左右到达目标上空以进行高强度的集中轰炸。

德国空军的成功突击使苏联前线航空兵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一支在战争开始前还相当庞大的空中作战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德国空军仅仅用了4个小时就使苏联前线航空兵部队失去了与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苏联前线航空兵大量的战斗机部队被德国空军消灭在地面上,迫使苏联部署在二线机场的轰炸机只能在缺乏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向德国陆军进攻,导致缺乏护航的苏联轰炸机在德国空军的攻击下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在世界空中作战历史上能够在战术水平上和突然隐蔽性上,可以与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的攻击相比较的,只有日本偷袭珍珠港和以色列空军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对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空中打击。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偷袭珍珠港可以借助于海洋的掩护,而且在战场的广度、纵深以及需要攻击目标的数量上也无法和当时的德国空军相比较。如果考虑到德国空军对苏联的突击作战是在缺乏足够的情报支持,作战部队的战前准备相对也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德国空军首日的突击作战行动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是一个近似于奇迹的成功,只有以色列空军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表现可以与之相媲美。

德国空军的经验和教训

空袭机场并将敌人的飞机消灭的地面上是夺取制空权最好的手段,通过空战和地面防空武器系统来消灭敌机的效率与之相比就要低的多了。德国空军在6月22日最初的空袭中就消灭了苏联空军近1200架作战飞机,而德国空军在战斗中仅仅损失了35架飞机(不包括6月22日白天支援地面部队和抗击苏联空军反击时的损失),其中真正属于战斗损失的只有20架,也就是说德国空军创造了一个接近60比1的战果。初次突击的成功使德国空军在战区范围内获得了明显的优势地位,德国空军在面对技术落后又缺乏有效组织的苏联空军,在之后几天所进行的作战中却遭受的相当大的损失。

受到攻击的空军部队很快就会将作战飞机进行分散和隐蔽,并且还会在分散隐蔽后积极寻找机会进行反击。通过德国空军对苏联空军的突然袭击和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战例可以看出,以打击机场为手段来夺取制空权的效率要远远的高于空战,但是依靠打击机场来夺取制空权除了需要达到突然性之外,最初6~8个小时的作战效果对整体作战效果来说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空袭作战在需要保证突然袭击效果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之外,首次突击投入的力量越大则战果就越好,德国空军突袭苏联和以色列空军攻击阿拉伯国家的战斗中,都是在战斗一开始就投入了几乎全部的攻击力量,所取得的作战成果也是明显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德国空军作为一支作战范围有限的战术空军,能够进行有效攻击的范围直接决定了作战的成果。德国空军虽然在战争开始阶段的突袭中投入了几乎全部的攻击力量,但是有限的作战范围使德国空军攻击目标仅仅局限在了苏联国土浅近纵深的前线机场,苏联部署在领土纵深的二线预备机场上的空军力量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德国空军在战斗最初几天消灭了2000余架苏联飞机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成绩,但是面对装备规模达到9400架的苏联西部空中力量来说,这样的战果却缺乏能够决定战争结果的作用。虽然苏联空军的实力在德国军队的大规模进攻中被迅速消耗,苏联前线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到1941年7月10日时只剩下2516架,而其中的638架还是处于不可使用的损坏状态,但是苏联仍旧有能力依靠后方机场的预备飞机来补充损失巨大的前线航空兵。德国军队所进行的闪电战是以消灭对手有生力量为最终目标,但是德国有限的作战范围对于苏联这样领土广大的国家来说却是微不足道的。德国军队在战斗初期对苏联虽然成功却不彻底的突袭,无法在战略上满足德国军事思想所希望的歼灭战的整体要求,完全无法起到避免东线战场出现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的作用。

德国空军最为有效的利用了当时所能够得到的资源,作战飞机部队的作用也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德国空军部队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的突袭,沉重的打击了苏联航空兵的战斗力,苏联空军的削弱使德国空军能够集中力量来完成对地支援的作战任务。战役开始前所存在的争夺制空权和对地支援选择上的难题,在德国空军成功的对苏联空军进行打击后就被解决了,腾出手来的德国空军有效的完成了对地面装甲部队的支援任务。如果德国空军没有在首次突袭中大量消耗苏联空军的战斗力,那么持续的制空权争夺战将会严重的影响德国空军对地面部队的空中支援,而缺乏空军支援的德国机械化兵团也就无法向实际中那样得到迅速的进展。

苏联空军的教训

苏联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收获,在战术上能够被认识到的基本上只有沉重损失下的教训,但是苏联空军在战略部署上的一些做法却成为了挽救苏联空军的重点。

战备水平的高低对于军队作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苏联空军部署在西部的空军作战力量的条件来看,虽然苏联空军在装备质量和人员素质上与德国空军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只要苏联空军能够进行最起码的战备工作,那么德国空军的空袭实际上就不可能获得那么大的效果。分散是空军作战飞机部队对抗突袭最简单的措施,苏联空军一线飞机可供使用的机场超过了200个,如果苏联空军将飞机分散部署在前线机场上,那么德国空军所能够投入攻击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完成打击这样大数量目标的任务要求,但是苏联一线飞机部队却集中到了少数几个大型机场上,这就使德国空军能够通过对少量机场的攻击,达到破坏大部分苏联作战飞机的目标。

苏联空军在战争开始时的集中部署所形成的问题,主要应该归罪于苏联领导层因为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而产生的麻痹,缺乏战争准备的苏联空军在实际部署上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苏联空军将条件规定应该分别部署在两个机场,由60~63架飞机组成的一个航空兵团集中到一个机场,甚至在一个机场集中停放150架以上的飞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将也确实是过多了。根据苏联空军在西线战斗机部队的战斗准备和机场建设情况来看,苏联空军根本没有准备好打一场防御战,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更加类似于在进行攻势作战的准备,苏联空军在战争开始时的部署状态对于进攻的德国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受到德国突然袭击的苏联空军在装备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初期的混乱和不切实际的反击行动使苏联空军的飞机消耗极大,德国空军在6月22日白天就已经完全占据了战区制空权。苏联空军被迫在德国空军的威胁下将飞机疏散到大量野战机场,在7月9日所发布的疏散命令中就明确的规定每个机场部署的飞机数量只能控制在9~12架,这样大规模的疏散虽然使德国空军再也无法像战争初期一直在机场上大量消灭苏联飞机,但是将飞机分散部署和简陋的指挥条件也使苏联空军失去了大机群出击的能力,这个影响直到库尔斯克战役之后才基本上恢复过来。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的空袭行动除了大量破坏苏联空军的技术装备之外,迫使苏联空军分散也使苏联空军的整体战斗力迅速下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失去了大机群作战的能力,这也可以说是德国空军在战术上所取得的另外一个成就。

苏联空军对于二、三线后方机场的建设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因素实际上拯救了受到沉重打击的苏联空军。德国空军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攻击力量也只摧毁了苏联的一线机场上的飞机,其中苏联空军装备的2739架的新型战斗机中,只有一半左右被部署在德国空军的攻击范围之内,而苏联空军同样防御薄弱的后方机场却处在德国空军鞭长莫及的深远后方。苏联空军在受到初期的沉重打击之后没有和法国、波兰这些国家的空军一样的下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苏联大部分的作战力量都集中在二线机场上,这就使德国空军在消灭了苏联一线航空作战力量之后,在6月22日白天就与苏联二线机场起飞的航空兵迎头相撞。

苏联空军部队的梯次部署和庞大的装备规模,使苏联空军在德国军队的闪电战中得以幸存。苏联空军的后备力量虽然因为装备性能落后和组织不利而大量的损失,但是苏联空军在战争开始前18天里仍然完成了47000个作战架次,其中的47%的作战架次用来执行对地攻击的任务,37.1%的作战架次担负与德国战斗机空战的任务,其他作战架次为侦察等辅助任务。苏联空军剩余的这部分力量在空中给德国空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也有效的迟滞了德国地面部队的突击速度,德国空军对苏联空军的打击从战术角度上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从战略角度上却没有达到战争开始时的预期目的,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德国空军在战役指挥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德国空军的装备结构和苏联广大的领土面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苏联空军用巨大的损失证明了先发制人的主动攻击在战术上可以获得巨大的优势,这个战术思想也随着德国空军的胜利而深刻的印到了苏联空军指挥员的头脑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指挥通讯手段的落后同样会对空军的战斗力造成影响,苏联空军在受到打击后所进行的疏散行动虽然有效的保存了力量,但是指挥和协调能力上的问题使疏散后的苏联空军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这就使拥有大量装备的苏联空军在战场上不能很好的利用数量上的优势。

强悍与灵活兼备的德国空军

“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德国空军的成功是巨大的,德国空军在战役准备上所确定的几个原则对于现代战争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德国空军在战斗中确定了几个战术原则几乎在之后的战争史上被完全保留了下来。这几个原则主要包括:争夺制空权的关键是在战争开始阶段就消灭敌人的空军;战斗中要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击溃敌人并不能满足夺取制空权的根本要求,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空中打击的突然性是战斗胜负的关键,为了保证突然性甚至可以牺牲可供使用的装备规模;战场的形势的不断变化的,灵活反应的战术和高素质的人员所起到的作用要超过即使是最为精确的作战计划。

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较好的完成了战役计划中的夺取制空权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任务,体现了德国空军部队极好的指挥灵活性和战术素养。德国空军在东线战场最后的失败并不是指挥或者是战术上的失败,而是因为德国的战争潜力和综合国力无法适应德国在东线在政治目标和军事行动的要求。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了,德国空军在战略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但是德国空军部队在东线战场的战术指挥上却是成功的。精锐强悍的德国空军随着纳粹德国的失败而消失,大量优秀的飞行员和作战飞机被东线战场所吞噬。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是人类的幸运,但是这并不能抵消一群优秀的军人所创造辉煌战绩,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的表现,在世界军事史上无论用任何标准来衡量都是一个成功的经典。
回个帖子再看!:D
打字累不!?
坐鱼大的地板了,激动啊:victory: :victory:
]]
全台湾拢共也没几个机场
封锁它们完全绰绰有余
还是劳心打算怎么速胜
搬个板凳慢慢看
好文章,有点意思,呵呵!
支持下~~慢慢看~~:b
先回,再看!支持好贴!!!!!
苏联空军对野战机场的依恋在喷气时代仍然极其BT,其实TG对这个概念也是很感冒的,只是在技术上没有解决办法而已
够长,先顶后读:D
这样的 好文章

先顶后看
原帖由 cookship 于 2008-3-14 22:57 发表
苏联空军对野战机场的依恋在喷气时代仍然极其BT,其实TG对这个概念也是很感冒的,只是在技术上没有解决办法而已

这也是导致米格29严重短腿的辅助进气口出现的重要原因吧!!!???也间接地造成了米格公司的衰败......
原帖由 lizyu 于 2008-3-14 19:58 发表
德国空军使用SD-2和SD-10轰炸苏联的机场的道理,就是在机场跑道上造成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的大量破坏,迟滞苏联飞机起飞作战和进行转移,并且通过大面积的破坏尽可能多的破坏停放在地面的苏联飞机。如果德国空军的轰炸 ...


还有人说德国空军失败是因为德国的飞机“不怎么样”。那个帖子还扯了几十页。真是。。。
太长了.慢慢看
看完了,看来打仗还是要心狠手辣,大打歼灭战....:Q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3-14 23:22 发表

这也是导致米格29严重短腿的辅助进气口出现的重要原因吧!!!???也间接地造成了米格公司的衰败......

那种追求恶劣条件下起降能力的思想放到现代就过时了,要追求易可部署性还不如学瑞典人的鹰狮,高可靠低维护需求,利用高速公路起飞。
liziyu的帖子,当然要支持。
好长啊!先顶,慢慢看。
原帖由 aaasssaaa 于 2008-3-15 08:22 发表

那种追求恶劣条件下起降能力的思想放到现代就过时了,要追求易可部署性还不如学瑞典人的鹰狮,高可靠低维护需求,利用高速公路起飞。

恶劣条件下的起降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而且比过去还更重要,至于高速公路起飞,真打起来,高速公路同样会收到攻击
射人先射马.打鸟先捣窝!:D
离子鱼难道是准备讨论TG攻打WW的战术?
长文 ,留个记号
台湾太小了,在现代战争中,如果被大陆打了"第一枪",损失必然惨重.就算飞机保存,但是机场和一些合适的高速路段,也只能摆在那里任人宰割

所以,台湾总要保留上千辆的报废坦克打游击,因为他根本不敢指望制空权
德国没有战略家!
……应该说德国高层没有战略家,何况德国当时两线开战就没有什么战略可言了。
好多年不买兵器了,感谢大大:D
潜意识里对希特勒的成功欢欣鼓舞,对希特勒的失败捶胸顿足。
[:a4:]  先顶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