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052C在这里启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47:45
(最新报摘、网络图片)
——新一代导弹驱逐舰诞生记
--------------------------------------------------------------------------------
    
  在共和国成立57周年之际,海军舰艇编队中诞生了一种具有远程目标指示和预警能力,具备空中、水面、水下攻击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区域防空能力的新型战舰。

  被誉为海上“旗舰”的这种新型战舰,为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凝聚了海军驻沪某军事代表室军代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审图:六千多张修改单

  2000年10月,由国内多家专业研究所、院校和军代表组成的专家队伍,悄然会师武汉,对新一代战舰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查。

  总审图师徐永明曾参与近百艘舰船的审图和监造工作。他带领审图人员对数百份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逐一进行初审、精审后,召集技术领域的权威进行专家会审。大到舰体线形是否符合力学要求,小到一个信息流程是否正确,都要逐一求证,反复计算,有的还要进行专项试验,可谓“鸡蛋里挑骨头”。

  在五十多天的审图会战中,徐永明和战友们向设计单位提出了近两千条修改意见,均被设计专家采纳。最后,设计生产单位综合各方面意见先后下达了6000多张修改通知单,使新一代战舰的性能指标向前跨越一步。

  战舰的隐身性是现代高科技装备的一个重要指标。总代表高峰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后桅杆设计虽然满足了船体结构受力要求,但牺牲了一些隐身性指标。他当即提出修改意见。但当时桅杆已装舰,修改设计技术难度大,而且重新生产需要一个月时间,影响战舰建造进度,工厂将为此蒙受上百万元经济损失。

  “不是颠覆性问题不要轻举妄动!”高峰面对一片反对声,仍然坚信一条:“只要有可能提升战舰性能,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他带领军代表修改设计方案,优化后桅杆结构,验证隐身指标,经过七昼夜奋战,终于拿出一套具有最佳隐身效果的设计方案。

  某新型雷达,是新一代战舰上的标志性装备。在一次雷达试验过程中,军代表沈小东发现雷达捕捉目标后,数据更新速率低。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建议被采纳后,数据更新率提高了数十倍。

  风险:靠智慧和汗水化解

  在国际造船历史上,新研制的设备和装备超过30%,就意味着高风险。

  面对超强风险,军代表室首次将风险管理模式引入大型军品研制过程中,通过采取预测评估、预警、化解等措施,力求将风险降至最低。

  某大型雷达有多个阵面,每个阵面有数米宽,高度相当于一层楼,其基座与舰体的对接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细度,如此高要求在造船史上尚属首次。

  为化解安装中的风险,军代表们与设计生产单位的人员分头登门请教航天专家、精密工程专家,制定出多种安装方案和防范风险预案,组成军厂所联合攻关组开展工艺攻关,制作了1:1的模拟分段进行试验。他们对300多个点进行了测量,采集了8000多组数据。为拿到最精确的测量数据,测量都在夜间进行,为此军代表与厂所技术人员奋战了80个通宵。

  模块化舰船技术,至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尝试过。这一技术对保证舰船总体性能、互换性、可靠性和改装、维修都十分有利,但一旦出现闪失,就意味着整条舰船功亏一篑。军代表室提出要在这型战舰上推行这项先进技术,但承担研制任务的相关单位谁也不敢拍板。

  时任海军上海军代表局局长胡毓浩、总代表杜建明果断拍板:“干!”查友其、周洪江、孙明、顾益森、陶连新5位军代表组成的队伍,与研究人员一道将模块化造船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细化为十多个科研课题、几十项子课题,与十多家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组成攻关联合体,历时6年,首次在我国军舰建造史上实现了武器模块化技术的应用。

  试航:交付合格率100%

  试航,是每一艘新造舰船的必经程序。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海上试验项目多达1200多项,仅试验手册就有1米多高。

  机电组军代表曾喜在一次试航中发现,燃汽轮机在高速运转下,供油装置工作有时不稳定。国内30多名专家做了半年的分析研究和攻关,仍未解决这个问题。

  曾喜曾参与监制我国第一艘远洋打捞救生船、第一艘远洋科学考察船、第一艘远洋测量船和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等重点装备,他负责的动力装备全部是优质工程。眼前的难题,有如巨石压胸,他向领导立下军令状:就是豁出性命,也要在新舰交付部队前啃下这块硬骨头!

  每一次试航,不管有没有他的任务,曾喜总是第一个到机舱,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返航后连夜对比、分析、确定试验方案。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解决了燃油压力波动问题。

  新型战舰下水后,军代表们组织长达120天、9000海里的航行试验,对试验中暴露出的300多个研制缺陷和质量隐患,及时组织专家攻关解决,使新装备交付合格率达100%。

  为了这个100%,军代表们的付出却难以用数字表述:他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9年的工作量,累计加班达2300天。

  “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节日放假只能是假想,下班就回家只能是理想。”这是军代表们紧张工作的真实写照。

  为此,总代表高峰5年没有享受一天正常休假,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的白发陡增;副总代表孙明常年累月加班,夜里12点前回家成了“稀罕事”;黄士荣在妻子重病住院到去世的1个月时间里,有15天仍坚守在船台;万松林妻子下岗3个月,他竟浑然不知;曾喜女儿出嫁,他只能提前1小时从船台匆匆赶到婚礼现场;周洋等5位青年军代表,新婚燕尔,却没休一天婚假……(最新报摘、网络图片)
——新一代导弹驱逐舰诞生记
--------------------------------------------------------------------------------
    
  在共和国成立57周年之际,海军舰艇编队中诞生了一种具有远程目标指示和预警能力,具备空中、水面、水下攻击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区域防空能力的新型战舰。

  被誉为海上“旗舰”的这种新型战舰,为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凝聚了海军驻沪某军事代表室军代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审图:六千多张修改单

  2000年10月,由国内多家专业研究所、院校和军代表组成的专家队伍,悄然会师武汉,对新一代战舰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查。

  总审图师徐永明曾参与近百艘舰船的审图和监造工作。他带领审图人员对数百份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逐一进行初审、精审后,召集技术领域的权威进行专家会审。大到舰体线形是否符合力学要求,小到一个信息流程是否正确,都要逐一求证,反复计算,有的还要进行专项试验,可谓“鸡蛋里挑骨头”。

  在五十多天的审图会战中,徐永明和战友们向设计单位提出了近两千条修改意见,均被设计专家采纳。最后,设计生产单位综合各方面意见先后下达了6000多张修改通知单,使新一代战舰的性能指标向前跨越一步。

  战舰的隐身性是现代高科技装备的一个重要指标。总代表高峰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后桅杆设计虽然满足了船体结构受力要求,但牺牲了一些隐身性指标。他当即提出修改意见。但当时桅杆已装舰,修改设计技术难度大,而且重新生产需要一个月时间,影响战舰建造进度,工厂将为此蒙受上百万元经济损失。

  “不是颠覆性问题不要轻举妄动!”高峰面对一片反对声,仍然坚信一条:“只要有可能提升战舰性能,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他带领军代表修改设计方案,优化后桅杆结构,验证隐身指标,经过七昼夜奋战,终于拿出一套具有最佳隐身效果的设计方案。

  某新型雷达,是新一代战舰上的标志性装备。在一次雷达试验过程中,军代表沈小东发现雷达捕捉目标后,数据更新速率低。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建议被采纳后,数据更新率提高了数十倍。

  风险:靠智慧和汗水化解

  在国际造船历史上,新研制的设备和装备超过30%,就意味着高风险。

  面对超强风险,军代表室首次将风险管理模式引入大型军品研制过程中,通过采取预测评估、预警、化解等措施,力求将风险降至最低。

  某大型雷达有多个阵面,每个阵面有数米宽,高度相当于一层楼,其基座与舰体的对接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细度,如此高要求在造船史上尚属首次。

  为化解安装中的风险,军代表们与设计生产单位的人员分头登门请教航天专家、精密工程专家,制定出多种安装方案和防范风险预案,组成军厂所联合攻关组开展工艺攻关,制作了1:1的模拟分段进行试验。他们对300多个点进行了测量,采集了8000多组数据。为拿到最精确的测量数据,测量都在夜间进行,为此军代表与厂所技术人员奋战了80个通宵。

  模块化舰船技术,至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尝试过。这一技术对保证舰船总体性能、互换性、可靠性和改装、维修都十分有利,但一旦出现闪失,就意味着整条舰船功亏一篑。军代表室提出要在这型战舰上推行这项先进技术,但承担研制任务的相关单位谁也不敢拍板。

  时任海军上海军代表局局长胡毓浩、总代表杜建明果断拍板:“干!”查友其、周洪江、孙明、顾益森、陶连新5位军代表组成的队伍,与研究人员一道将模块化造船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细化为十多个科研课题、几十项子课题,与十多家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组成攻关联合体,历时6年,首次在我国军舰建造史上实现了武器模块化技术的应用。

  试航:交付合格率100%

  试航,是每一艘新造舰船的必经程序。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海上试验项目多达1200多项,仅试验手册就有1米多高。

  机电组军代表曾喜在一次试航中发现,燃汽轮机在高速运转下,供油装置工作有时不稳定。国内30多名专家做了半年的分析研究和攻关,仍未解决这个问题。

  曾喜曾参与监制我国第一艘远洋打捞救生船、第一艘远洋科学考察船、第一艘远洋测量船和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等重点装备,他负责的动力装备全部是优质工程。眼前的难题,有如巨石压胸,他向领导立下军令状:就是豁出性命,也要在新舰交付部队前啃下这块硬骨头!

  每一次试航,不管有没有他的任务,曾喜总是第一个到机舱,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返航后连夜对比、分析、确定试验方案。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解决了燃油压力波动问题。

  新型战舰下水后,军代表们组织长达120天、9000海里的航行试验,对试验中暴露出的300多个研制缺陷和质量隐患,及时组织专家攻关解决,使新装备交付合格率达100%。

  为了这个100%,军代表们的付出却难以用数字表述:他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9年的工作量,累计加班达2300天。

  “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节日放假只能是假想,下班就回家只能是理想。”这是军代表们紧张工作的真实写照。

  为此,总代表高峰5年没有享受一天正常休假,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的白发陡增;副总代表孙明常年累月加班,夜里12点前回家成了“稀罕事”;黄士荣在妻子重病住院到去世的1个月时间里,有15天仍坚守在船台;万松林妻子下岗3个月,他竟浑然不知;曾喜女儿出嫁,他只能提前1小时从船台匆匆赶到婚礼现场;周洋等5位青年军代表,新婚燕尔,却没休一天婚假……
——新一代导弹驱逐舰诞生记
军代表果断拍板:“干”:D :D 笑死我了
沙发先,她是偶们看着一天天长大的^_^:hug:
——新一代导弹驱逐舰诞生记
原帖由 隼鹰 于 2006-12-10 18:03 发表
沙发先,她是偶们看着一天天长大的^_^:hug:


是啊,想当年他刚出生时候是多么的兴奋,多少人在窥探他将来会长什么样子:hug:
3年前的图啊.
里程碑一样的!
真的是看着长大呀
文章写的好,不如图拍的好;P
]]
呵呵  想当年,还是为了寻找更多她的图的时候才找到的超大~~


当初谁看到这图的时候想到它的未来??
这家伙绝对侃称经典
魂牵梦萦啊~~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像着他劈波斩浪~~~
怎么舰体看着不光滑啊,有些地方凹进去了!
原帖由 nanmin 于 2006-12-10 20:52 发表
呵呵  想当年,还是为了寻找更多她的图的时候才找到的超大~~

就是就是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
记得当初钢看到它的时候有很多人还在怀疑是不是只有两个盾呢;P
看到这些图心里还真有点怀念和感动啊
那时侯,夜夜做梦都梦到他
哈哈,还用了我那么多的图,LZ要给版税哦。想想当初去现场拍摄的时候,那个激动啊,转眼已3年,在三亚看到他们的时候仍然心潮起伏。。。
想想三年前,为了找她们出生时候的图才来的超大,三年了......
三年了,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天线阵比较低?
中国的世界的,一流的中国人民海军
;funk 盾牌里面好大的洞说...
霉菌的已有无数的盾了!
而我们.......
:')
是啊,大家都是看着他俩成长起来的啊
一直有个问题:军舰是工程师设计的还是军代表设计的?:L
文是八股!
图是好图!
]]
看到过《舰船知识》杂志里对徐永明的采访,第一眼感觉他好慈祥,看了帖子,找到原因了,原来他的头发白了,向所有军人和工作人员致敬。
那时候看到168的时候兴奋得……看到170更是疯了,没事就去江边路坐渡船……怀念阿
看江南四杰有大家太多的回忆了:handshake
是啊,那阵好是兴奋啊,
偶们确实是看着168、169、170、171一天天长大的,为了亲眼见她们一眼,还特意在02年的寒假跑到上海去过年,在军友的帮助下近距离的见了她们,那感觉真的不是一般的爽
:lol :lol ....08之后,还有更惊人的东东吧
原帖由 sexthegun 于 2006-12-13 01:49 发表
:lol :lol ....08之后,还有更惊人的东东吧

我猜,奥运会之后应该有大动作。
当初出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啊!!!!!
当时激动的心情至尽无法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