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桂林空难,飞机粉碎性解体的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1:59:12
那次空难在世界航空界空难史都时极其罕见的,飞机粉碎性解体,50吨的飞机只收集到2吨的残骸,最完整的尸体是一块手掌皮,飞机黑匣子也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而且一侧的尾翼不翼而飞(没有发现残骸):o 当时报道说时飞机撞山,但我总觉得没那末简单。当时也有UFO袭击一说。因为再撞山也不可能没有较为完整的尸体留下。是怎样的一种外力或爆炸力才能造成这种结果?:o :L那次空难在世界航空界空难史都时极其罕见的,飞机粉碎性解体,50吨的飞机只收集到2吨的残骸,最完整的尸体是一块手掌皮,飞机黑匣子也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而且一侧的尾翼不翼而飞(没有发现残骸):o 当时报道说时飞机撞山,但我总觉得没那末简单。当时也有UFO袭击一说。因为再撞山也不可能没有较为完整的尸体留下。是怎样的一种外力或爆炸力才能造成这种结果?:o :L
坐前排,看看!:D
坐第二排听课
]]
桂林机场(ZGGL)18跑道近进,航路上有山峰。比较容易出事故。
1.1982年三叉戟阳朔撞山空难
时间:1982年4月26日
机上人员:机组8人,旅客104人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桂林奇峰岭机场进近过程中,失去控制,于16:45猛烈撞击阳朔附近的崩山粉碎性解体。

3.1983年三叉戟桂林地面撞机事故
时间:1983年9月14日
机上人员:机组6人,旅客100人
伤亡情况:旅客11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桂林奇峰岭军民两用机场滑行过程中,与一架空军轰六飞机相撞。
此次空难事故疑点太多,官方给出的调查报告很多地方经不住仔细推敲。首先一点航路上目击者的采访记录为何就不公布,难道真是害怕一旦公布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我只赞同两个事故观点;1 不明外力说; 2 UFO袭击说。(第二点是有一些依据的)....
怀念一下已经退役多年的三叉戟。

“三叉戟”在中国大事记(根据各种公开出版物资料整理)

  1970 年,空军从巴基斯坦购买一批“三叉戟”,带队飞回中国的是“驾驶技术比较高”的师副政委潘景寅,第二年 9.13 事件中为林彪伙驾驶“256”号飞机的正是此人。

  1971 年 9 月 13 日林彪叶群等人乘坐空军“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机场起飞,仓皇出逃,飞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罕地区坠毁。

  1972 年 11 月 17 日中国民航购买 10 架“三叉戟”中的第一架到达广ItI白云机场。

  1973 年,中国民航使用“三叉戟”开辟了北京-西安-兰州航线。

  1974 年,中国民航使用“三叉戟“开辟北京-南京-长沙、北京-兰州-乌鲁木齐、北京-昆明航线。

  1974 年 9 月 26 日,空军一架“三叉戟”飞机试航拉萨成功。

  1976 年,中国民航使用“三叉戟”又开辟了上海-郑州-西安、广卅-上海、北京-长沙-贵阳航线。

  1977 年,“三叉戟“平均日利用率仅 2.8 小时,经过整顿到 1980 年提高到 4 小时。

  1978 年,中国民航运输机队共有 128 架飞机,其中“三叉戟”18 架,占 14%。

  1979 年 3 月 14 日,空军航空兵第 34 师空中机械员王旗驾驶“三叉戟”飞机起飞肇事坠毁,造成 45 人伤亡。

  1982 年 4 月 26 日,266 号“三叉戟”在桂林附近撞山失事,机上 112 人全部遇难。

  1982 年,空军挑选 10 名技术较好的飞行人员和 6 架“三叉戟”调给民航,以满足民航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1983 年 5 月 5 日,296 号“三叉戟“飞机执行沈阳上海航班遭歹徒劫持,降落在韩国春川机场。

  1983 年,“三叉戟”264 号机在桂林机场被空军飞机撞坏。

  1991 年 10 月 31 日,中国民航全部“三叉戟”飞机即日起退役。
原帖由 东沟场站 于 2008-3-13 14:09 发表
此次空难事故疑点太多,官方给出的调查报告很多地方经不住仔细推敲。首先一点航路上目击者的采访记录为何就不公布,难道真是害怕一旦公布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我只赞同两个事故观点;1 不明外力说; 2 UFO袭击 ...


其实偶看到过一种相对合理的说法: 当时飞机可能是遇到强大的高空“下击暴流” 这种说法解释的比较合理·
关键是真有这么大的力量使机体粉碎到百吨的飞机只找到几吨的残骸么????????
本人一直支持UFO一说。
]]
为什么是粉碎性爆炸?连飞机尾翼都碎了,一般来说,爆炸或解体,垂直尾翼都能相对完整的保存下来,这也是黑匣子一般都保存在垂危附近的道理。

这次空难太蹊跷,垂尾碎了,黑匣子严重损坏。飞机最大的碎片是黑匣子和风挡,遗体最大的碎片是半个手掌。是什么力量能将飞机粉碎?
另外

1979 年 3 月 14 日,空军航空兵第 34 师空中机械员王旗驾驶“三叉戟”飞机起飞肇事坠毁,造成 45 人伤亡。

这次事故是发生在北京西郊机场的,据说此哥们想驾机撞向天安门广场,结果在五棵松附近坠毁了,不知道是自己掉下来的还是北大下来的。这哥们办这事没姚锦云成功,不过姚锦云可惜了。。。。。。美女呀。。。。
这个应该上CCTV10的走进科学吧:D :D :D
]]
事故前后几天驻该地的雷达部队发现了几次不明空情,有没有了解情况的人?为啥官方报道中隐去了当地群众的采访纪录?就是因为附近有村民在空难前曾见到空中有怪异的东西飞过........:Q 世界上那末多飞机撞山和触地的报道,有几个象桂林这次碎成这样的?:Q 连黑匣子都被撞坏了,导致纪录都不全。那东西可不是一般的结实!!!!2000度高温烧灼30分钟不会损坏,信号可连续发射30天,上吨的冲击力不会导致外壳脱落.....曾有有关部门的人说外壳脱落是村民砸开的!!!!:Q 我想说,那人就是吃屎长大的!!!!他还好意思在相关部门呆着?:Q 就连我们这的那次飞机撞山,高度比桂林这个高得多——————9000米。速度大得更不用提了,结果呢?也没碎成这样,黑匣子还好着呢...怎样解释?92年我小学刚毕业,桂林那次空难自始至终我就觉得绝没官方报道的那样简单。仅仅找来机械上,飞行员技术上和天气上的原因就想混过去,简直就是鄙视群众的智商!!!!!:@
]]
TO:东沟
你最近迷UFO迷的杀都开始怀疑了。俺二姨说原来在呼图壁军医学校看见类似UFO的东西;PO
恐怖袭击.......
原帖由 bull 于 2008-3-13 17:03 发表
TO:东沟
你最近迷UFO迷的杀都开始怀疑了。俺二姨说原来在呼图壁军医学校看见类似UFO的东西;PO


那的驻军和阿胃滩的都见过几次。96年有次都跑到昌吉机场那快去了。这咋说啊:L
原帖由 tomcat650093 于 2008-3-13 17:03 发表
恐怖袭击.......


那时候恐怖袭击离我们还是挺遥远的啊:D
原帖由 东沟场站 于 2008-3-13 17:06 发表


那的驻军和阿胃滩的都见过几次。96年有次都跑到昌吉机场那快去了。这咋说啊:L

那地方地质情况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LS到想说什么?肯定不是被导弹打下来的,那时导弹都是破片杀伤,没那么大威力,乌克兰那次也没碎成这样呀。有一种可能是飞机上装了大量炸药,还是被科学的分布在飞机的各个关键部位同时起爆,是一次恐怖袭击事件

或真是被UFO袭击了??
原帖由 东沟场站 于 2008-3-13 17:06 发表


那的驻军和阿胃滩的都见过几次。96年有次都跑到昌吉机场那快去了。这咋说啊:L


问问帝莫西-古德!:D
原帖由 东沟场站 于 2008-3-13 17:06 发表


那的驻军和阿胃滩的都见过几次。96年有次都跑到昌吉机场那快去了。这咋说啊:L

说实话,外星人就是真的要侦察,也不会去那里侦查呀,新疆有点价值的目标也不在那个地方吧。
呃,撞在UFO的能量防护罩上,机上人员集体穿越了……:L :L
原帖由 bull 于 2008-3-13 17:09 发表

说实话,外星人就是真的要侦察,也不会去那里侦查呀,新疆有点价值的目标也不在那个地方吧。


要真是肯定不是侦察去的。库尔乐的飞行员夜航时就见过那东西.........新疆可是UFO高发区啊....
原帖由 molican 于 2008-3-13 17:02 发表



三氧化二铝是固体来的,烧了也有渣

能烧到不见影的是橡胶、塑料、纤维、人体软组织等碳、氢、氧为主要成分的有机物


虽然是固体,但是已经是粉末了,经过高速爆炸燃烧,风一吹就散没影了
我搞过的一些爆炸,爆炸一瞬间铜、铁都会变气体,最后变一层薄薄镀层一样的东西
高速撞不是静态烧啊
原帖由 东沟场站 于 2008-3-13 17:12 发表


要真是肯定不是侦察去的。库尔乐的飞行员夜航时就见过那东西.........新疆可是UFO高发区啊....

飞行高度和速度呢?
那次空难的确有许多迷团至今没有解开.所谓操纵失误也是推测的.而且该飞行员的岳父(也是南航的飞行员)坚决否定这个说法.
原帖由 BMCC20033 于 2008-3-13 16:27 发表
另外

1979 年 3 月 14 日,空军航空兵第 34 师空中机械员王旗驾驶“三叉戟”飞机起飞肇事坠毁,造成 45 人伤亡。

这次事故是发生在北京西郊机场的,据说此哥们想驾机撞向天安门广场,结果在五棵松附近坠毁了, ...

姚锦云是谁?有何经历?
原帖由 BMCC20033 于 2008-3-13 17:07 发表
LS到想说什么?肯定不是被导弹打下来的,那时导弹都是破片杀伤,没那么大威力,乌克兰那次也没碎成这样呀。有一种可能是飞机上装了大量炸药,还是被科学的分布在飞机的各个关键部位同时起爆,是一次恐怖袭击事件

...


当年有人就提过要炸成这样必须有大量的炸药,同时也要科学的分部在全机身。但谁这样牛做到的啊。你说炸成这样地空导弹是不可能的。不管炸还是撞山爆炸再咋说也不可能一具相对完整的尸体都没有.....这点就很奇怪。再说当是飞机高度并不高,也快进场了,速度也大不到哪去。那坐山也就200来米的样子,飞机撞山的多了,有几个和桂林的结果一样(但其他的撞山空难飞机的大部分残骸都找得到,而且尾部还都相对完整)。
原帖由 bull 于 2008-3-13 17:15 发表

飞行高度和速度呢?


他是返航时见到的,具体没详说...
原帖由 东沟场站 于 2008-3-13 17:19 发表


当年有人就提过要炸成这样必须有大量的炸药,同时也要科学的分部在全机身。但谁这样牛做到的啊。你说炸成这样地空导弹是不可能的。不管炸还是撞山爆炸再咋说也不可能一具相对完整的尸体都没有.....这点就很奇怪。 ...

兰空原来不是有架运输机带着一些家属往乌鲁木齐飞撞着山了么,那事件怎么说的?
原帖由 路边社记者 于 2008-3-13 17:19 发表

姚锦云是谁?有何经历?


1982年1月10日11时,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一厂动物园车队23岁的女司机姚锦云,驾驶一辆华沙牌出租车闯入天安门广场。绕广场一周后,她加大油门,沿广场西侧冲向金水桥,致使在场群众5人死亡、19人受伤。

  这起最初在报纸上以“反革命”面目出现的事件,仅源于一次罚款后的沟通不畅——4天前,姚锦云因未完成车队调度任务被罚30.6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生活费。25年后,记者追访发现,除思想工作疏忽,这起悲剧跟姚锦云本人的性格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马芳 魏一平   

    那个悲剧的中午

  25年后,在新疆建设兵团某部负责宣传工作的文景(化名)被问及当天情景,仍不愿多回忆,只说“太吓人了”。当天上午,他与未婚妻张亚丽到天安门广场,为即将到来的婚礼拍照留念。11点左右,姚锦云驾车冲来时,因躲闪不及,张亚丽当场死亡,文景受伤。

  那天是星期日,广场上照相的人很多。车从国旗杆西侧照相摊位密集的游人中穿过,冲向金水桥的中桥。“轿车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至金水桥之间,留下 100多米的血路。”2003年发表在《人民公安》上的一篇文章写道,“拼命追赶轿车的两名交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车前,车内的司机正用头狠命地碰撞方向盘和车窗玻璃。”面部受轻伤的姚锦云当时被很快赶来的交警送往医院。

  除了26岁的即将做新娘的张亚丽,同一天离去的,还有18岁的北京卫戍区某部战士张德明、北京百货公司老工人魏泽华、准备回广西探亲的内蒙古士兵陈文昌。10天后,当时与陈文昌一起在天安门城楼前合影的战友、22岁的农德海也因抢救无效身亡。慌乱中,伤者19人,分别来自内蒙古、辽宁、西藏、河北、黑龙江、江苏等地。

  很快公布的事故原因并没有当时外国媒体所猜测的那样复杂。据公开的材料,1981年12月,姚锦云只完成15次调度任务,距公司规定的52次差距甚大,她也是动物园车队66名司机中未完成次数最多的。1月6日下午,车队队长靳景义在职工大会上对此进行通报,那次大会上新颁布的奖惩办法规定:每少完成一次调度次数,扣0.8元,少完成两次扣1.7元。据此,12月份应扣除姚锦云出车公里费津贴7.4元之后还欠23.2元。车队领导强调,如果姚锦云下月能完成或基本完成调度任务,可以不扣。

  姚锦云对这个处理结果非常不满,她的委屈在于:“今年1月份才定的新规定,为什么要反过头扣上月的?你们是存心整我,欺负我!”1月8日早上,队长靳景义、副队长孙堂一同找她谈话,姚锦云动怒,靳、孙二人当即决定暂不让她出车。她在事后的口供中透露:“为了急于挽回损失,争取下月不被扣工资,当时得知领导不让出车时很生气。”

  1月8日下午,车队宣布姚锦云正式停班,此后的领导谈话仍未能化解矛盾。10日,姚锦云来到车队要求出车,值班副队长孙堂对她说:“等队长回来再谈,你带着思想情绪开车不利于安全。”她双手揪住孙堂的衣服前襟,被旁人拉开。10点多,一名司机驾驶华沙牌轿车回队,把车钥匙放在办公室桌子上,姚锦云抄起钥匙就把车开走了。

  据姚锦云被捕后交代,她原本想到公司告状,在想到当日是星期天不上班后,“没地方说理去,干脆不活了,到天安门广场金水桥撞桥自杀算了!撞不死,掉到金水河里也会淹死,而且可以制造影响,让领导重视我的问题,追究车队领导责任,我死了他们也好受不了!”

  2月19日,姚锦云被执行死刑,距她24岁生日仅3天。

  五根檩胡同:姚家小女儿

  姚锦云1958年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曾是冯玉祥的秘书,后到北京铁路二中教书,母亲是西直门第一小学的数学教师。姚锦云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父母都是二婚,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出生时父亲已经61岁。

  好友陈慧华(化名)还记得,中学时代,姚锦云的好朋友是一群大院里的孩子,“他们常常穿着军大衣,出身好,父亲不是军队干部就是国家干部”。“文革”期间,姚家经历过多次抄家,姚锦云同父异母的姐姐和嫂子分别自杀。

  姚锦云11岁时,父母被送到乡下,房子被没收,她和哥哥搬到西直门内大街五根檩胡同8号。父母回城后,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里挤了一家4口人, “床是三层的,父母一层,她一层,她哥哥在最底层”。当时经常到她家玩的陈慧华还记得,“她高大的父亲在房间里得低着头,每天在写字,练书法,看书”。

  虽然“文革”中家里受冲击,但姚锦云的生活还算丰富。在陈慧华的记忆中,姚锦云有很多门路可以弄到各种各样的书,包括《安娜·卡列尼娜》、《七侠五义》,甚至还有当时被视为“禁书”的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少女的心》。姚锦云最喜欢《七侠五义》,“几乎张嘴不离这本书里的人物”。除了看书,也喜欢运动。“她的乒乓球打得特别出色,喜欢用横拍,抽起球来很有力。学任何体育项目都驾轻就熟,好像不费任何力气。”

  高中时,姚锦云迷上了滑冰,先是滑花样滑冰,后来觉得没意思,买了一双速度滑冰鞋,滑速滑。一度,“大大咧咧”的姚锦云也跟其他女孩子一样学绣花,“直到有一天她很沮丧地对我说,她觉得她永远也不会真的喜欢绣花”。陈慧华回忆。姚锦云迷邓丽君,就花38块钱买了一把吉他,“在我的房间里,她唱《苦咖啡》。简单的
歌词,循环往复地,表达出了那么多的失望、忧愁”。

  老邻居周荣彦还记得,参加工作后的姚锦云好照相,“经常看到她晚上黑着灯洗照片,白天就挂在院子里晾”。工作后的姚锦云还喜欢吃西餐,陈慧华记得,自己第一次吃西餐是在当时北京仅有的两家西餐厅之一——莫斯科西餐厅,姚锦云请客。当时,陈慧华问姚锦云叉子的用法,“她也束手无策,说真该先问我妈,问清楚了好不露怯”。

  由于是家里的小女儿,姚锦云从小就受到父母及哥哥、姐姐们的宠爱。“个性强,不好管”是姚锦云插队时的知青队长张福久对她的第一印象。1977 年,姚锦云到顺义县赵全营公社红铜营大队下乡插队,今年64岁的张福久当时是村里的知青队长,管着村里的70多个知青,他对姚锦云的印象尤其深,这要源于当时的一次谈话。

  张福久记得,知青到村里报到的那天傍晚姚锦云就不见了。张福久急忙给公社“知青办”打电话,四处找人。第二天一早,姚锦云回来,只说是去看同学了,自称一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张福久与姚锦云开始了第一次谈话。“问她什么她也不说,就不吭声。”那次谈话中,姚锦云最后向张福久袒露了实情,“她说自己从小娇生惯养,在家里最小,父母和哥哥都宠着她,个性强”。后来张福久到姚家家访时,姚父也向他提到这点,“他们说对女儿从小就管教不严,让我严格教育她”。

  1979年底,姚锦云被调回北京,张福久透露说是姚父动用了关系,才使她可以提前回城。

  据周荣彦回忆,姚锦云被捕后,姚家并没有表现出异常,“一直很平静”。当时周在煤厂上班,厂子里让他在家歇班几天,“看着姚家,看都有什么人来”。事后,周得知这是当时公安局的安排,因为在尚敏感的年代,“出这样的事,政府很紧张,国外都盯着,刚开始以为是什么政治事件”。周荣彦还记得,当时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将这一事件定性为“反革命行为”,“后来大概是姚锦云父亲动用了在司法系统的关系,第二次见报的时候抹去了反革命的字眼”。

  姚锦云被执行死刑后,姚家很快就搬出了五根檩胡同,当时住在隔壁的吴骏麟还记得:“没有什么征兆,晚上下班回来一看,姚家的房子空了,此后就再没人回来过。”

  性格:悲剧发生的偶然与必然

  现在的五根檩胡同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影子,整齐划一的居民小区里安置了许多胡同里的老住户。当年与姚家同住一个院子的周荣彦对姚家的印象已有些模糊,“与一般百姓人家并无不同”。在周荣彦记忆中,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姚锦云“从小性格开朗活泼,但脾气有些冲,有点男孩子气”。

  在陈慧华的描述里,姚锦云这种仗义执言的男孩子气表现更为明显,“他妈的”这样的词常常挂在嘴边。陈慧华记忆深刻的是读高中时,陈慧华因被班长误会上课“传条子”而遭班上男生起哄,姚锦云脱下42码的大皮靴拍着讲桌,大声地喊道:“你们他妈的太欺负人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谁要欺负陈慧华,我的皮靴不留情!”

  “她有一种男孩子气,天生就喜欢冒险。”陈慧华回忆。1978年春节,高中毕业后分别在顺义和延庆农村插队的姚锦云和陈慧华回北京,两人到紫竹院公园,“她突然掏出香烟来”。她暗恋上了一个和她一同插队的男生,“她不喜欢个子矮的人,她说男人要高大、男子气,要找帅的男人”。

  跟当时大多数女孩子不一样,姚锦云喜欢开车。1981年夏天,在外地读大学的陈慧华放暑假回北京,经常坐在姚锦云那辆灰色华沙牌汽车里,跟她一起出车,“她开着车,长发披肩,有一种天生的潇洒”。

  插队期间的姚锦云与知青们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张福久还记得:“有一次闹别扭,姚锦云一气之下砸烂了宿舍门玻璃。姚锦云个性强、脾气大,想怎样就怎样。”“她年轻,不让人省心,可是,谁没年轻过呢?只要好好沟通,讲清楚了就没事了。”

  据车场事后的总结报告描述,姚锦云当时与队长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她拿起火通条,要打队长靳景义,被劝开夺下后,她又拿起一根火钩子,把靳推倒在床上说‘不就是一条命吗?’”

  被捕后,姚锦云在通过自己的代理律师转交给好友陈慧华等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此刻别无所求,只求一死,以自己的生命来平息他们的悲伤和愤怒。”她要求捐赠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让他们活下去,也就是我用自己的死换取别人的活”。

  至今,陈慧华还记得,姚锦云被枪决后没多久,有一天她一个人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注意到广场上竖起了很多栅栏和隔离墩,“以前的广场是没有遮拦的,道路和广场连成一片”。
据知情人讲,有数名目击者称,事发前山顶有不明发光物体围绕,飞机在接近山体尚未相撞时就已爆炸:L
这次事故,当时的南风窗曾经报道过,而且就楼主提出的疑问派出记者进行采访,采访结果本来也已经预告将在下一期杂志中发表,但到最后始终也没有发表。而且事后曾经有报道说,飞机失事前该空域曾经有不明飞行物出现,空军曾经出动战机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