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实现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间量子隐形传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33:06
按:这是什么高科技!
2008年02月24日 09:06科技日报
本报合肥2月23日电 记者今天从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获悉,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和他的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该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物理》上。

在对量子态的传输、操纵和存储等操作中,不同的物理系统有不同的优势。光子飞行速度快并与环境耦合作用小,是量子通信中最好的信息载体,但却很难被存储;相比而言,原子态有很长的退相干时间,可用来存储量子态。两个系统如果能够相互转换,将对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计算带来极大推动。因此,实现连接这两个系统的量子界面已经成为量子信息处理中重大的实验挑战。在不破坏其量子特性的情况下,将飞行(光)量子比特所载信息传送到静止(原子)量子比特上,并在需要时成功读取原子量子比特内存储的信息,这一技术将是未来量子信息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存储已经分别在以前的实验中被实现,然而如何进行内嵌存储功能的量子隐形传态,始终是量子信息处理的一大难题。

潘建伟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等支持下,同德国、奥地利等国同事合作,对这一难题进行了近四年的艰苦研究,最近他们成功地将一个未知光量子态隐形传输到原子比特上,并在存储8微秒后,再将原子态转换为光子态。

在实验中,他们利用极化光子态作为量子信息的载体,利用由大约一百万铷原子构成的冷原子系综作为量子存储器,制备了光子与原子系综态之间的纠缠。通过这个光子—原子纠缠源,进行了光量子比特到远程原子比特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传输到原子比特的量子信息在存储了8微秒后,被成功地转换为光量子态以作进一步的量子信息处理。按:这是什么高科技!
2008年02月24日 09:06科技日报
本报合肥2月23日电 记者今天从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获悉,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和他的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该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物理》上。

在对量子态的传输、操纵和存储等操作中,不同的物理系统有不同的优势。光子飞行速度快并与环境耦合作用小,是量子通信中最好的信息载体,但却很难被存储;相比而言,原子态有很长的退相干时间,可用来存储量子态。两个系统如果能够相互转换,将对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计算带来极大推动。因此,实现连接这两个系统的量子界面已经成为量子信息处理中重大的实验挑战。在不破坏其量子特性的情况下,将飞行(光)量子比特所载信息传送到静止(原子)量子比特上,并在需要时成功读取原子量子比特内存储的信息,这一技术将是未来量子信息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存储已经分别在以前的实验中被实现,然而如何进行内嵌存储功能的量子隐形传态,始终是量子信息处理的一大难题。

潘建伟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等支持下,同德国、奥地利等国同事合作,对这一难题进行了近四年的艰苦研究,最近他们成功地将一个未知光量子态隐形传输到原子比特上,并在存储8微秒后,再将原子态转换为光子态。

在实验中,他们利用极化光子态作为量子信息的载体,利用由大约一百万铷原子构成的冷原子系综作为量子存储器,制备了光子与原子系综态之间的纠缠。通过这个光子—原子纠缠源,进行了光量子比特到远程原子比特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传输到原子比特的量子信息在存储了8微秒后,被成功地转换为光量子态以作进一步的量子信息处理。
量子纠缠的通讯技术,现在就出来了啊~科技发展真快,这玩意似乎能超光速?
潘建伟干得不错, 赞一个.
[:a3:] 看不懂啊~
看不懂:L
原帖由 未定名 于 2008-2-24 19:36 发表
量子纠缠的通讯技术,现在就出来了啊~科技发展真快,这玩意似乎能超光速?



不是超光速,而是无视距离。:$ :lol
量子信息是个很有前途的专业,未来的心灵传输技术、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就靠它了。不过离实际应用还有十万八千里啊,估计咱们这辈子是看不到了。
咱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科大的郭光灿和潘建伟这帮人,郭光灿小组还培养出了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段路明,可惜被美国挖走了。
去年年底,欧洲好像做了160公里的量子通讯实验


:L :L

那位大大科普~~
这类试验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少难度,记得科大的郭光灿小组前几年就在天津和北京间做过类似实验,当时还有国防部的人在场,实验也相当成功。
而且更早前,郭光灿小组就做过一个短距离(科大的东区和西区间)的实验,使用的设备相当简陋,当时段路明还是他的学生。
其实量子信息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还在夯实其基础(所以相关论文比较容易发表,建议那些靠论文数目评职称的同志们试试哦),大多数科学实验还是在验证理论结果,实验的关键不是距离而是方式。
慢慢等吧,可能诸位是看不到它应用的一天了。
原帖由 Feinman 于 2008-2-26 16:39 发表
量子信息是个很有前途的专业,未来的心灵传输技术、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就靠它了。不过离实际应用还有十万八千里啊,估计咱们这辈子是看不到了。
咱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科大的郭光灿和 ...

挖走了?立场不坚定呀;P
而且更早前,郭光灿小组就做过一个短距离(科大的东区和西区间)的实验,使用的设备相当简陋,当时段路明还是他的学生。
--------------------------------------
这是什么时间?你当时在科大吗?
段路明做郭光灿的学生的时候,我没听说东西区有这种测试啊?
我记得段当时发的PRL没有关于测试的实验内容。
中国已经普及量子技术了,长虹已经用来造电视机
市面上已经有长虹量子芯电视卖
可惜没有量子电视台,买回来只能接收普通电视节目
我是03年到科大的,现在科学岛。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不在科大,但是郭光灿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个实验,并展示了当时做实验的设备(记忆比较清楚的实验设备里有一个蛋糕盒),如果你听了他的报告的话,应该能注意到。段路名的成就并不是因为这次实验,而是他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方法——概率量子克隆,这篇文章我曾经读过,概念新颖,但是并不艰深。
其实做量子信息的人都知道,该学科的理论计算方面并不困难,如果各位有志于此的话,科大内部有一本书——量子光学(郭光灿编写)是很不错教材,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对外发行。
我是03年到科大的,现在科学岛。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不在科大,但是郭光灿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个实验,并展示了当时做实验的设备(记忆比较清楚的实验设备里有一个蛋糕盒),如果你听了他的报告的话,应该能注意到。段路名的成就并不是因为这次实验,而是他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方法——概率量子克隆,这篇文章我曾经读过,概念新颖,但是并不艰深。
其实做量子信息的人都知道,该学科的理论计算方面并不困难,如果各位有志于此的话,科大内部有一本书——量子光学(郭光灿编写)是很不错教材,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对外发行。
我是03年到科大的,现在科学岛。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不在科大,但是郭光灿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个实验,并展示了当时做实验的设备(记忆比较清楚的实验设备里有一个蛋糕盒),如果你听了他的报告的话,应该能注意到。段路名的成就并不是因为这次实验,而是他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方法——概率量子克隆,这篇文章我曾经读过,概念新颖,但是并不艰深。
其实做量子信息的人都知道,该学科的理论计算方面并不困难,如果各位有志于此的话,科大内部有一本书——量子光学(郭光灿编写)是很不错教材,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对外发行。
----------------------------------------
94年我就听过他的报告了,那个时候他还没现在的人气,量子信息学还被国内的老牌物理学家们鄙视中。他在物理系评教授都被压制。
段路明成名的确不是靠实验。没有发表的实验,那么就不能过分的相信其结果。后来郭光灿要和太原的大学一起搞光传输实验,不知道下文了。
《量子光学》到你入校的时候都还是内部教材?不至于吧。
04年我在潘的实验室里乘凉时,就听同学小包说,晚上去大蜀山做实验
:L 这是什么玩意啊,哪个高人能举例说出它的应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