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公众赞成医改回归公益性 方向确定后怎么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42:30
9成公众赞成医改回归公益性 方向确定后怎么走?

--------------------------------------------------------------------------------

2008年01月18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94.9%的公众赞成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但对应否建立城乡统一的医保制度、优先保小病还是保大病等问题,仍有显著分歧

  自2005年7月本报一篇“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道引发全民大讨论以来,争论多年的医改方案终于尘埃落定。近日,本报社调中心联合新浪网对3718名公众进行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占94.9%)赞成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顺应民意之举。

  关于医疗服务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医疗界和经济学界之间一直争论激烈。20年前,卫生部高层提出的“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被认为是中国医疗市场化的信号之一。但是,今天的中国医改却被公认“陷入怪圈”——市场化没有带来医疗事业发展,却导致了公众看病难和看病贵。

  对此方向性之争,最终以官方的明确表态而有了定论。1月8日召开的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卫生是公益性事业,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经验和做法。卫生部长陈竺也明确表态,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

  数据显示,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近年来,我国卫生费用占政府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197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来自政府预算的比例为 32.16%,到1996年却下降为17.04%。1997年后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直到2004年才重新达到17.04%的水平。

  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亿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而在欧洲国家如德国,至少有80%左右的公共卫生支出由国家负担。

  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趋利行为增多。许多医院实行“以药养医”,下拨任务到各科室,医生普遍开大处方,普通一个小感冒不花几百元下不来,甚至还出现了“天价”医药费的个案。

  2008年医改新方案强调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从民调高达94.9%的赞成率来看,大方向是真找对了,但在“公益性”的具体落实上分歧还不小。比如,该不该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50.2%的人认为“应该城乡统一”,有49.8%的人主张“应该有所差异”,双方基本势均力敌。

  现实是,医疗卫生服务存在两极分化,医疗资源过于向城镇倾斜,向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倾斜,公平性饱受诟病。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会员国的卫生系统分三个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估。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位居倒数第四位,其中城乡“生命价格剪刀差”政策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只有1亿人,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大部分农民被排除在了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新的医改方案肯定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取向,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实行城乡完全相同的体制呢?有人认为,城乡差异不可忽视,“全民同保”不切实际,应在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两种方式并举,对中国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也有人认为城乡分开考虑的模式,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思路,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的现实。也是,你想一个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得了病,能花几百块钱的路费回到乡镇卫生所医治吗?追根究底,是否建立全民医保,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公民权利平等的问题。

  此次医改新方案强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关系到另一个话题:在目前财力有限的条件下,究竟应当优先保小病还是保大病?各方专家对此意见不一。北大、国研中心和卫生部等机构均支持“保小病”,即保“基本医疗”;清华、北师大等机构则纷纷主张“保大病”。“保小病”的理由是,有些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费用很低,不然小病逐渐成为大病,整体医疗费用会更高;主张“保大病”者却认为,小病费用低,一般可自己承担,而大病的费用往往超出个人能力,需社会统筹,互助共济。

  对此争论,新医改方案态度明确,从重点“保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调查显示,这也符合大多数人(81.2%)的看法。

  随着政府投入加大,医院回归公益性,“看病贵”的问题可能会逐步得到解决。那么,“看病难”呢?现状是,城市大医院病患通宵排队,一号难求,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农村则缺医少药,百姓对此怨声载道。针对这种现象,医改新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要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王俊秀)9成公众赞成医改回归公益性 方向确定后怎么走?

--------------------------------------------------------------------------------

2008年01月18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94.9%的公众赞成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但对应否建立城乡统一的医保制度、优先保小病还是保大病等问题,仍有显著分歧

  自2005年7月本报一篇“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道引发全民大讨论以来,争论多年的医改方案终于尘埃落定。近日,本报社调中心联合新浪网对3718名公众进行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占94.9%)赞成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顺应民意之举。

  关于医疗服务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医疗界和经济学界之间一直争论激烈。20年前,卫生部高层提出的“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被认为是中国医疗市场化的信号之一。但是,今天的中国医改却被公认“陷入怪圈”——市场化没有带来医疗事业发展,却导致了公众看病难和看病贵。

  对此方向性之争,最终以官方的明确表态而有了定论。1月8日召开的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卫生是公益性事业,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经验和做法。卫生部长陈竺也明确表态,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

  数据显示,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近年来,我国卫生费用占政府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197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来自政府预算的比例为 32.16%,到1996年却下降为17.04%。1997年后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直到2004年才重新达到17.04%的水平。

  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亿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而在欧洲国家如德国,至少有80%左右的公共卫生支出由国家负担。

  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趋利行为增多。许多医院实行“以药养医”,下拨任务到各科室,医生普遍开大处方,普通一个小感冒不花几百元下不来,甚至还出现了“天价”医药费的个案。

  2008年医改新方案强调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从民调高达94.9%的赞成率来看,大方向是真找对了,但在“公益性”的具体落实上分歧还不小。比如,该不该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50.2%的人认为“应该城乡统一”,有49.8%的人主张“应该有所差异”,双方基本势均力敌。

  现实是,医疗卫生服务存在两极分化,医疗资源过于向城镇倾斜,向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倾斜,公平性饱受诟病。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会员国的卫生系统分三个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估。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位居倒数第四位,其中城乡“生命价格剪刀差”政策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只有1亿人,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大部分农民被排除在了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新的医改方案肯定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取向,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实行城乡完全相同的体制呢?有人认为,城乡差异不可忽视,“全民同保”不切实际,应在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两种方式并举,对中国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也有人认为城乡分开考虑的模式,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思路,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的现实。也是,你想一个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得了病,能花几百块钱的路费回到乡镇卫生所医治吗?追根究底,是否建立全民医保,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公民权利平等的问题。

  此次医改新方案强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关系到另一个话题:在目前财力有限的条件下,究竟应当优先保小病还是保大病?各方专家对此意见不一。北大、国研中心和卫生部等机构均支持“保小病”,即保“基本医疗”;清华、北师大等机构则纷纷主张“保大病”。“保小病”的理由是,有些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费用很低,不然小病逐渐成为大病,整体医疗费用会更高;主张“保大病”者却认为,小病费用低,一般可自己承担,而大病的费用往往超出个人能力,需社会统筹,互助共济。

  对此争论,新医改方案态度明确,从重点“保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调查显示,这也符合大多数人(81.2%)的看法。

  随着政府投入加大,医院回归公益性,“看病贵”的问题可能会逐步得到解决。那么,“看病难”呢?现状是,城市大医院病患通宵排队,一号难求,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农村则缺医少药,百姓对此怨声载道。针对这种现象,医改新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要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王俊秀)
卫生部长陈竺透露医改方案预计3月"两会"后公布

--------------------------------------------------------------------------------

2008年01月18日  来源:新华网-现代快报

--------------------------------------------------------------------------------


  昨天召开的江苏省卫生工作会议,给参会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上午8:55,当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走上主席台时,会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掌声。卫生部部长出席江苏省的卫生会议,这还是第一次。原来,陈竺这两天正在江苏开展调研,适逢江苏省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他就特意出席并作了一场专题演讲。在演讲中和会后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陈竺对医改方案以及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记者在会场发现,不少与会卫生界人士连呼“太精彩了”!

  部长坦言引来全体掌声

  “大医院的医生不要成为跨国公司的奴隶,这个你们不敢讲我敢讲!”话音刚落,会场上掌声雷动。鼓掌的人包括几百位江苏卫生界的代表,说话的人则是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昨天参加了全省江苏卫生工作会议,陈竺从一开始就说自己的发言会有所不同,果然在昨天的会议上,他的几番实在话让人很有触动。

  当陈竺讲到中国将要尽快制定人民群众基本用药目录的时候,嘱咐说:“不要等到医改方案出台才制定,最好能赶紧制定基本药物清单”,说到这里,他抛开讲稿,有感而发地说:“自己是搞研究药物出身的,有的话你们不敢讲我敢讲,大医院的医生不要成为跨国公司的奴隶,以前治疗白血病的一个药品两瓶就可以救命,但是在国外一个跨国公司手里,价格翻了一百倍,我实在搞不懂。”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陈竺还说到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有过“大医精诚”的说法,医生要重塑这些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医改方案估计3月公布

  在昨天的会议上,举国关注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当然成为焦点中的焦点。陈竺说:“医改方案还在积极酝酿中,一直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医改的大体方案已经形成,估计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后会向社会公布,同时,有关政策、配套文件都在制订。”陈竺透露,江苏等地区积极要求试点。

  据介绍,医改的体系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厦,其中有四梁八柱。这四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八柱包括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总体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

  “我非常支持中医”

  关于中医是否要取消,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闹得沸沸扬扬,但是陈竺部长却直言不讳:“我非常支持中医,中西医的结合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治疗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他说:“我自己在研究工作中,也得益于中药哲学思想和药物。曾经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我说,‘你们可以在中医里找到许多重大发现’,所以,我实在搞不明白有些大牌科学家为什么不理解中医。”(来源:现代快报)
我一直认为不改变以药养医这样的“暗补”,就别谈什么“公益性”。.
宁可接受非公益性明面上的医疗费上涨(结合审计),无法接受暗地里用卖药卖器械收入的30%甚至40%维持一个“公益性”的牌坊。
医改从砍招标开始吧。
一定要市场化公益: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