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一次性火箭的最终归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48:39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好,顶一个
找个沙发坐
虽然不懂,但觉得有道理
楼主的意思火箭要搞最便宜的,双手双脚赞同:D
话说回来,很多人认为航天比航空在国际上的地位高,不过我们看看航天最近的成就,以及可遇见将来的成就:

   神舟、嫦娥、北斗、长征5、横向对比一下华约北约两大阵营,到底如何呢?



   煤油发动机的多次启动可能会有问题,因为会积碳,并且比冲不够高,在材料不够进步的时候煤油密度高需要贮箱小是个大优点,不过现在材料科学进步很快,煤油比冲不够的缺陷就出来了。

   我觉得俄罗斯的三组元发动机才是未来的方向,并且可能是化学能一次性火箭的归宿!首先液态甲烷成本不会高,贮藏条件不会比液氧麻烦,其次密度比液氢也高,可以降低大体积贮箱的难度,而液氢液氧的高比冲对于上面级优势也是很大的。

   这个玩意真的能实用化,那肯定是执液体火箭之牛耳。
氢是人类未来的能源,煤油倒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你说的那些未来的高性能发动机如果用煤油的话技术难度会非常大,比如超燃冲压发动机,再说氢的单位能量远远高于煤油,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燃料.研究氢氧发动机的一个好处就是为将来大规模使用氢燃料做技术储备。随着技术的进步,氢燃料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虽然民用还早得很,但是军用或者航天发射还是可以接受的,关键还是技术问题。
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我不认为会被淘汰,固体火箭发动机本身的优点是任何其他发动机都不能取代的,关键还是看今后的技术发展.军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航天发射的还是有联系的,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本来就只隔了层窗户纸而已。对于我们国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我们没有任何乐观的理由.除非你要和阿3去比较。
一要可靠,二要便宜。
就目前来说,可能煤油液氧还是最好选择。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7-12-21 20:33 发表
氢是人类未来的能源,煤油倒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你说的那些未来的高性能发动机如果用煤油的话技术难度会非常大,比如超燃冲压发动机,再说氢的单位能量远远高于煤油,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燃料.研究氢氧发动机的一个好处 ...


氢的保存和运输问题一天不解决,都难以普及。

我们的固体箭水平有多高,年初已经通过‘清理’旧卫星证明。所以我对开拓系列的实力表示了乐观。因为开拓系列就是源自我们DF的固体弹,二炮的实力也可见一斑。
原帖由 毛毛斯基 于 2007-12-20 22:31 发表
煤油------一次性火箭的最终归宿
这几天本坛高粱陈君发贴讨论360吨级煤油发动机的问题。在本坛引起热烈讨论。本人不才也想就此谈谈相关的看法。
一次性火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他的方向究竟是那里,我认 ...

不要搞“凡是”,不要绝对化。这套在人文科学上行不通,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行不通的。
液氢液氧发动机和煤油液氧发动机各有各的利弊,各有各适用的领域。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12-21 21:36 发表
氢的保存和运输问题一天不解决,都难以普及。

我们的固体箭水平有多高,年初已经通过‘清理’旧卫星证明。所以我对开拓系列的实力表示了乐观。因为开拓系列就是源自我们DF的固体弹,二炮的实力也可见一斑。


反卫星的水平又没体现在固体导弹的水平上。。。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7-12-21 20:33 发表
氢是人类未来的能源,煤油倒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你说的那些未来的高性能发动机如果用煤油的话技术难度会非常大,比如超燃冲压发动机,再说氢的单位能量远远高于煤油,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燃料.研究氢氧发动机的一个好处 ...

氢的生产不是大问题,到2020年价格能降低一半,问题是如何储存和运输
原帖由 dozoo 于 2007-12-21 21:55 发表


反卫星的水平又没体现在固体导弹的水平上。。。


说白了就是用固体DF打卫星。那你认为什么才体现固体导弹的水平?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7-12-21 20:33 发表
氢是人类未来的能源,煤油倒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你说的那些未来的高性能发动机如果用煤油的话技术难度会非常大,比如超燃冲压发动机,再说氢的单位能量远远高于煤油,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燃料.研究氢氧发动机的一个好处 ...

我只是说一次性的火箭用煤油的,不是说未来的航天运载器不能用氢燃料,不过我觉得未来用碳氢燃料的综合优点比氢好!!
倒是日本,火箭成本贵,自己市场小,到很有可能导致巨额亏损:D
BMW氢能7已经开始生产了,德国国内已经有液氢加油站
]]
原帖由 酒后胡言 于 2007-12-21 21:47 发表

不要搞“凡是”,不要绝对化。这套在人文科学上行不通,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行不通的。
液氢液氧发动机和煤油液氧发动机各有各的利弊,各有各适用的领域。

偶所倡导的煤油路线具体是指在第一级和助推级上使用煤油,第二级和上面级当然是氢氧的好!!
原帖由 bucillus 于 2007-12-22 14:15 发表
BMW氢能7已经开始生产了,德国国内已经有液氢加油站

液化天然气更好些!用于火箭则甲烷也是不错的选择!!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12-21 21:36 发表


氢的保存和运输问题一天不解决,都难以普及。

我们的固体箭水平有多高,年初已经通过‘清理’旧卫星证明。所以我对开拓系列的实力表示了乐观。因为开拓系列就是源自我们DF的固体弹,二炮的实力也可见一斑。


那要看你和谁比,和世界先进水平比我们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差了太远,必须要下大力气追赶。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7-12-22 17:50 发表


那要看你和谁比,和世界先进水平比我们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差了太远,必须要下大力气追赶。


除了第一梯队的美俄。其他的固体箭怎么个先进法你倒说说看。
长5的地位绝对不能动摇,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大推力氢氧和液氧煤油的研制经验,一步登天的后果很严重!但是我们迟早要做3000吨级的巨型火箭,而在这个层次上目前还没有比大氢氧+大固推更好的办法.
煤油的出路我认为在空天飞机,因为煤油是现代航空喷气发动机的燃料,又能常温长时间储存,对于需要多次往返内外层空间意义十分重大.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12-22 21:03 发表


除了第一梯队的美俄。其他的固体箭怎么个先进法你倒说说看。

法国也算第一梯队!!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12-22 21:03 发表


除了第一梯队的美俄。其他的固体箭怎么个先进法你倒说说看。


苏联也能算第一梯队?那美国就是第零梯队.无论是航天发射还是军用的导弹,美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远远高过毛子.毛子的导弹为什么体积大?除了落后的电子设备外,低效率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原帖由 zwgy20 于 2007-12-22 21:36 发表
长5的地位绝对不能动摇,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大推力氢氧和液氧煤油的研制经验,一步登天的后果很严重!但是我们迟早要做3000吨级的巨型火箭,而在这个层次上目前还没有比大氢氧+大固推更好的办法.
煤油的出路我认为在空天飞 ...

3000吨的巨型火箭谁说非要固体助推了??土星5和能源是固体助推吗??固体的只是在军用上有利,在民用上前途暗淡。由于民用和军用固体火箭发展方向上的差别,因此不是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二者间只差一层窗户纸那么简单,因此只需把经历放到军用固体上就可以了。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7-12-23 11:25 发表


苏联也能算第一梯队?那美国就是第零梯队.无论是航天发射还是军用的导弹,美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远远高过毛子.毛子的导弹为什么体积大?除了落后的电子设备外,低效率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美国只在大直径固体火箭方面优势明显,战术级别的二者差距不大!!
原帖由 毛毛斯基 于 2007-12-23 16:12 发表

美国只在大直径固体火箭方面优势明显,战术级别的二者差距不大!!


差别不大?同样级别的导弹,美国的体积比毛子的小很多,射程还要远很多。标准3就这么点体积就能达到1000公里的射程。改进的标准2也有100多公里。苏联的所谓S400才多少射程?死抱着毛子是没有希望,也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我们以前学苏联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了?现在还不是学西方?苏联人关键一开始路就走错了,更不要说现在国力严重下降的时候了。美国当初把重点放到氢氧火箭上绝对不是煤油发动机的技术不行.现在氢氧火箭的成本已经降低了很多,未来还会不断降低。氢本身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煤油根本不能比拟的,你说的什么碳氢燃料倒是高性能发动机的技术难点。如果能够使用氢燃料,美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早服役了。
3
]]
我是说3000吨用固推会比用煤油更好,因为作为第一级助推器不需要重复点火能力,能源需要4个助推器,每个还有4个喷管,土星也需要5个F1,而航天飞机和战神5只需要2台固推,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固推结构简单,回收再利用也方便.当然3000吨目前还只有少数尖端项目用得上,固推+氢氧用在阿5这样的商业货上是不合适的.
每个还有4个喷管,土星也需要5个F1,而航天飞机和战神5只需要2台固推,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固推结构简单,回收再利用也方便 ...
液体的也可以重复使用,推进剂加注容易,未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比如俄欧联合的伏尔加计划中的400吨发动机就可重复用50次。煤油的现在可以做到重复使用10次!!固体的可靠性在军用中更明显,对于民用航天来说液体的可靠性也做到了相当完善水准!!
另外这四个喷管是一台发动机,不是四台!!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7-12-23 17:16 发表


差别不大?同样级别的导弹,美国的体积比毛子的小很多,射程还要远很多。标准3就这么点体积就能达到1000公里的射程。改进的标准2也有100多公里。苏联的所谓S400才多少射程?死抱着毛子是没有希望,也学不到什么有用 ...



SM-2的射程,与飞行控制有关。SM-3的射程,主要是因为LEAP大气层外高速飞行的原因。
固体推进剂&固体火箭毛子是有差距,但是差距没你说的那么大
我有说是4台吗?天顶也爆了好几次了,不见得可靠.你也说了400吨才可以重复50次,1200吨看你能重复几次?要用到3000吨的本来就是军用或者准军用项目,至少也是需要倾举国之力来完成的,用不着讲求太多经济效益.
原帖由 zwgy20 于 2007-12-24 12:51 发表
我有说是4台吗?天顶也爆了好几次了,不见得可靠.你也说了400吨才可以重复50次,1200吨看你能重复几次?要用到3000吨的本来就是军用或者准军用项目,至少也是需要倾举国之力来完成的,用不着讲求太多经济效益.

那你那固体的可重复使用多少次啊???
另外液体的800吨就够了,不用搞1200吨的,800吨的重复次数不见的比400吨少很多。
发动机可重复30次,也够本了。
原帖由 毛毛斯基 于 2007-12-23 17:58 发表

别拿标准三说事,那个三级火箭的KKV模式到达1000公里能说明火箭的问题吗,说不定是KKV被扔出去的最远距离呢!;P 另外那个1000公里的现在还没实现呢!!你先拿出标准3固体火箭的比冲数据来,看看是什么水平?标准2就 ...


SM3几年前的实验中就达到了500多公里的射程,SM2最新的战术改进型号射程远超过苏联任何导弹,倒是苏联的导弹没一个拿得出可靠的数据,更没有试验.苏联在固体火箭上的落后不是一点点。苏联的SSN20和SSN23质量都有83吨,美国的D5不过60多吨,射程比后者远近50%,主要的问题就是发动机的差距。苏联的SA10和SA12质量体积比对地导弹还大得多,射程才多少?苏联从一开始就忽视了电子计算机和人机工程的重要性,到现在怎么追都追不上。苏联当年为什么没有登月?不就是卡在了发动机上?苏联人的解体是什么原因?不就其内部机制的必然原因?如果说我们要学习苏联的话,那是把苏联作为反面教材,不断告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原帖由 greyhond 于 2007-12-24 20:06 发表


SM3几年前的实验中就达到了500多公里的射程,SM2最新的战术改进型号射程远超过苏联任何导弹,倒是苏联的导弹没一个拿得出可靠的数据,更没有试验.苏联在固体火箭上的落后不是一点点。苏联的SSN20和SSN23质量都有 ...

你先说说SM2的新型号射程达到多少了??
SS-N-23有83吨??大笑话!!
苏联的SA10和SA12质量体积比对地导弹还大得多--------------又翻出陈年老账来了,现在的9M96E/E2体积缩小了很多。仅次于PAC-3。
苏联从一开始就忽视了电子计算机和人机工程的重要性。-------------------------------------------------你一开始说毛国固体火箭差的很远,现在又拐到电子方面了,毛国电子差大家都知道,现在说的是固体火箭,你不要拐别处,我说的是大直径固体方面美国优势明显,战术方面差距不大。
苏联当年为什么没有登月?不就是卡在了发动机上?------------------------卡也是卡在液体发动机上了,因此发展液体尤其是煤油的没错。
苏联人的解体是什么原因------------------------------呵呵,扯的够远的啊,苏联解体可不是技术问题啊,可不是因为苏联没搞固体火箭就导致解体的啊,你还是不要跑题太远。
氢的生产是最简单的,电解水就可以了。
但是氢也是最危险的,易燃、易爆。
早期的飞艇采用氢气,正是因为使用氢气所以没落了。
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都不能有泄漏
一旦泄漏就很危险。
由于氢本身的性质,用氢作能源,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基本同意LZ,对于商业发射,技术和可靠性\成本应当协调,煤油在可靠性\成本上的优势不容忽略,但还是要关注技术,两只眼睛看世界,两手都要硬!不能掉到钱眼里去了!
原帖由 leonardo 于 2007-12-24 20:35 发表
氢的生产是最简单的,电解水就可以了。
但是氢也是最危险的,易燃、易爆。
早期的飞艇采用氢气,正是因为使用氢气所以没落了。
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都不能有泄漏
一旦泄漏就很危险。
由于氢本身的性质,用氢 ...


这地球上有人用电解水的方法大量制氢么?钱多得没地方用了?

现在制氢很多还是用煤的,或工业废气提纯。甲醇裂解制氢都属于很奢侈的做法了。
原帖由 H2A 于 2007-12-24 20:17 发表
完全错误,苏联的潜射弹为何差不多都在8300KM,那是毛子的战略环境决定的,不是技术上做不到,毛子艇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北极圈,那里攻击北美只要6000KM以上就足够了,太远毫无意义,米国t艇全球活动,当然射程要远,


谁告诉你"毛子艇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北极圈"的呀?
难道你以为毛子的太平洋舰队没有战略核潜艇:o ;funk
原帖由 H2A 于 2007-12-24 20:21 发表
射程不是越远越好的,SS-25为何就达到10000KM以上,那是陆基的,只能从本土射,进不了北极圈,任何潜艇都在米国鼻子底下,只能是被歼灭的命运,射程远毫无意义

先想想他们能不能做到那么大直径的耐压壳体,再看看M51和圆锤的表现[:a4:]
老大们,别扯了,煤油现在超级贵了。估计汽车逐渐都要改成氢动力了,别说那些油耗子火箭了:')

那些阿拉伯人倒是赚翻了,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