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觉失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00:26
思觉失调是指一些患有精神问题的人,所表现的征状的统称。 思觉失调 这名词是近年来,在香港逐渐流行应用。 它是指一些患有精神问题的人,所表现的征状。


名词的由来 在2001年,香港医院管理局开始筹办一个医疗服务,为要针对及早治疗严重精神病患者。于是一班精神科医生计划有策略地向大众宣传及教育有关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狂抑郁症。 但考虑到以下的因素, 于是将‘psychosis’的译法由字典上的‘精神病’改称为‘思觉失调’ :

‘精神病’是社会根深蒂固的污名(stigma) 和讳忌。 早期精神病(psychosis)病征未稳定,所以难以估计会发展至什么不同类型的精神病。 思觉失调给人容易理解到病征是什么,‘失调’还可以带来多点复原的希望。

名词的定义 思觉失调就是英文的‘early psychosis’,它泛指所有影响到思想、感官出现的早期精神问题,而情况严重到与现实处境脱节。


名称的流行程度 今时今日,思觉失调经过数年来,在传媒的推广,已经变成香港市民的日常用语去形容一些有行为和思想出现毛病的病患者。 但是,比已往的形容词如‘黐线’、‘痴呆’语气来得正面。 思觉失调这名字甚至乎用作流行曲的歌名和电视问答游戏的常识问题。

最常见的是病者与现实偏离。譬如:对外界事物产生幻觉,被侵害的妄想,思想紊乱,有时候过度兴奋,又时候则过度低落。患者大部分是15至25岁青少年。[1]


--------------------------------------------------------------------------------

思觉失调服务计划的成效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思觉失调亦较多始于这个年龄组别,如果得不到及早和适切的治疗,将会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及社交各方面造成深远的坏影响,并会有较大机会发展为多种精神病。 8成半可康复   
香港医院管理局于2001年开展“思觉失调”服务计划,对象是15至25岁的青少年。计划除了在全港设立5个分区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和开放式服务,由专业医疗队伍评估个案,为患者度身订造治疗方案外;亦同时推行健康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及工作坊,向社工、教师、医生、家长及公众介绍“思觉失调”和该服务计划。   
服务计划开展以来,共接获逾3500个求助个案,当中2800多人证实患上“思觉失调”。经过3年的诊症经验和个案分析,发现只要及早治疗,8成半的患者可在6个月内康复,他们的思想及言语紊乱、妄想和幻觉等征状完全消失;患者接受诊治一年后,整体生活质素亦有效改善,并能重拾自信和重建社交生活。 缩短未治期   
一般市民对“思觉失调”已加深认识,不少患者因而及早被转介。患者在出现病征后至求诊的期间,即“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由平均513日缩短至320日。缩短“未治期”,表示青少年能及早得到适切治疗,减少受到病征困扰的时间;患者愈早接受治疗,所需的药物剂量亦较轻,长远而言,提高治疗效果。由于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缩短“未治期”可减低“思觉失调”对患者在性格和思维发展方面的长远影响,亦可减低在社交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另外,年龄介乎15至19岁的青少年患者占总确诊个案的4成。这个年龄组别的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如果他们身边接触最密切的人士,包括老师、学校社工、家人和同学能多留意他们的情况,及早察觉“思觉失调”的征状,作即时转介,他们便可早日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香港医院管理局会秉承“思觉失调”服务计划的宗旨,继续透过大众传媒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这疾病的认识,并加强与其他专业机构的合作和沟通,鼓励社会人士多留意身边可能有“思觉失调”的青少年,尽早和直接经由热线作转介,从而进一步缩短“未治期”。思觉失调是指一些患有精神问题的人,所表现的征状的统称。 思觉失调 这名词是近年来,在香港逐渐流行应用。 它是指一些患有精神问题的人,所表现的征状。


名词的由来 在2001年,香港医院管理局开始筹办一个医疗服务,为要针对及早治疗严重精神病患者。于是一班精神科医生计划有策略地向大众宣传及教育有关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狂抑郁症。 但考虑到以下的因素, 于是将‘psychosis’的译法由字典上的‘精神病’改称为‘思觉失调’ :

‘精神病’是社会根深蒂固的污名(stigma) 和讳忌。 早期精神病(psychosis)病征未稳定,所以难以估计会发展至什么不同类型的精神病。 思觉失调给人容易理解到病征是什么,‘失调’还可以带来多点复原的希望。

名词的定义 思觉失调就是英文的‘early psychosis’,它泛指所有影响到思想、感官出现的早期精神问题,而情况严重到与现实处境脱节。


名称的流行程度 今时今日,思觉失调经过数年来,在传媒的推广,已经变成香港市民的日常用语去形容一些有行为和思想出现毛病的病患者。 但是,比已往的形容词如‘黐线’、‘痴呆’语气来得正面。 思觉失调这名字甚至乎用作流行曲的歌名和电视问答游戏的常识问题。

最常见的是病者与现实偏离。譬如:对外界事物产生幻觉,被侵害的妄想,思想紊乱,有时候过度兴奋,又时候则过度低落。患者大部分是15至25岁青少年。[1]


--------------------------------------------------------------------------------

思觉失调服务计划的成效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思觉失调亦较多始于这个年龄组别,如果得不到及早和适切的治疗,将会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及社交各方面造成深远的坏影响,并会有较大机会发展为多种精神病。 8成半可康复   
香港医院管理局于2001年开展“思觉失调”服务计划,对象是15至25岁的青少年。计划除了在全港设立5个分区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和开放式服务,由专业医疗队伍评估个案,为患者度身订造治疗方案外;亦同时推行健康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及工作坊,向社工、教师、医生、家长及公众介绍“思觉失调”和该服务计划。   
服务计划开展以来,共接获逾3500个求助个案,当中2800多人证实患上“思觉失调”。经过3年的诊症经验和个案分析,发现只要及早治疗,8成半的患者可在6个月内康复,他们的思想及言语紊乱、妄想和幻觉等征状完全消失;患者接受诊治一年后,整体生活质素亦有效改善,并能重拾自信和重建社交生活。 缩短未治期   
一般市民对“思觉失调”已加深认识,不少患者因而及早被转介。患者在出现病征后至求诊的期间,即“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由平均513日缩短至320日。缩短“未治期”,表示青少年能及早得到适切治疗,减少受到病征困扰的时间;患者愈早接受治疗,所需的药物剂量亦较轻,长远而言,提高治疗效果。由于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缩短“未治期”可减低“思觉失调”对患者在性格和思维发展方面的长远影响,亦可减低在社交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另外,年龄介乎15至19岁的青少年患者占总确诊个案的4成。这个年龄组别的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如果他们身边接触最密切的人士,包括老师、学校社工、家人和同学能多留意他们的情况,及早察觉“思觉失调”的征状,作即时转介,他们便可早日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香港医院管理局会秉承“思觉失调”服务计划的宗旨,继续透过大众传媒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这疾病的认识,并加强与其他专业机构的合作和沟通,鼓励社会人士多留意身边可能有“思觉失调”的青少年,尽早和直接经由热线作转介,从而进一步缩短“未治期”。
其实是神经衰弱导致的.
精神病大同小异。。
:L   神经衰弱,神经病,精神病都不一样的拉...
:D :D :o :o 没了解啊。。。我以为一回事。。
不一样的...
因为我也是神经衰弱好几年了,所以特地的去了解过。
是指一些患有精神问题的人,所表现的征状。
神经衰弱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