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 200710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34:29
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

美国对伊朗实施新的大规模制裁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赖斯和财政部长保尔森25日在国务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对包括伊朗国防部在内的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制裁。
根据这一制裁举措,伊朗这些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私人团体或个人不得与这些被制裁的伊朗机构或个人进行金融往来。
赖斯说,伊朗革命卫队及隶属革命卫队的“圣城旅”也处于美国制裁范围之内,因为“圣城旅”支持恐怖主义,伊朗革命卫队则进行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活动。保尔森则称,伊朗每年都要拨出数以百万计的美元从事恐怖活动,与伊朗做生意很可能就是在同伊朗革命卫队做生意。
赖斯称,美国的这一制裁举措将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发出“强大的威慑”,迫使它们断绝与伊朗的生意往来。
美国媒体指出,美国此举也向同伊朗做生意的其他国家公司发出了警告,即它们如果继续同伊朗有生意往来可能会招致麻烦,这表明美国意图把伊朗从国际金融体系中排挤出去。
近来,美国政府官员不断散布“伊朗威胁论”。美国总统布什17日表示,伊朗获得核武器对世界和平将是“极大的威胁”,要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就必须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副总统切尼21日称,伊朗寻求获得核武器将面临“严重后果”。赖斯24日在国会作证时强调,伊朗“可能对美国安全构成了最大的挑战”。
美国一再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暗中发展核武器。伊朗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并强调自己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其一:根据这一制裁举措,伊朗这些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私人团体或个人不得与这些被制裁的伊朗机构或个人进行金融往来。
其二:赖斯称,美国的这一制裁举措将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发出“强大的威慑”,迫使它们断绝与伊朗的生意往来。
●华盛顿在“这个时候”宣布“上述”制裁措施的战略目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在“这个时候”宣布“上述”制裁措施,其目的在于这么几个:
第一,就“战略目的”而言,华盛顿的意图就如美国媒体所解读的:此举在向同伊朗做生意的其他国家公司发出警告,即它们如果继续同伊朗有生意往来可能会招致麻烦,这表明美国意图把伊朗从国际金融体系中排挤出去。
●华盛顿在“这个时候”宣布“上述”制裁措施的战术目的
第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自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与伊朗“做生意”了,因此,这份“对伊制裁方案”尽管是刚刚宣布的,但在本质上讲,却早已执行了多年。
远的不说,仅从今年以来,美国务院和财政部就先后将伊朗国防工业组织等十多家伊朗公司或经济实体列为制裁对象,特别是,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有目共赌的是,美国充分施展其金融霸权,将伊朗国内的两大银行——出口银行和塞帕银行一一列入“黑名单”,其力度与决心不可谓之不大,但在“效果”上,同样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套用美国人的一句口头禅,那就是“对阻止伊朗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程‘毫无助益’”。
●抢在即将召开的中东和会之前,将这份“美国版制裁方案”作为“谈判标的”
因此,在我们看来,赖斯与保尔森的今天之所以要“整出”一个“联袂演出”,“高调”地将一份“早已执行、却毫无助益”的“美国制裁方案”“拽进”电视屏幕,向“方方面面”进行“广播”,意在完成这么个“战术目的”,既:抢在即将召开的中东和会之前,将这份“美国版制裁方案”作为“谈判标的”,扔在极为关注“库尔德问题”的欧盟、阿盟、特别是土耳其人面前,当然,与此同时,华盛顿的眼睛也死劲地“瞅着”必然会有所表示的北京与莫斯科。为了更好地进行讨论,我们先阅读几则新闻,一来了解“中东和会”的近况,二来,可以“仔细品味”“中俄”对这份“美版制裁方案”、及“中东和会”的官方态度。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制裁答记者问
【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问:美国于25日宣布对伊朗实施新的单边制裁。中方对此有何反应?
答:中方一贯主张在国际关系中不应动辄使用制裁。对话和谈判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当前国际社会与伊朗致力于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之际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只能使问题复杂化。

普京:对伊朗实施新制裁是“冒险的做法”,只会把问题推向“死胡同”
【里斯本消息】正在葡萄牙进行正式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北京时间26日在里斯本与葡总统席尔瓦举行会晤后说,解决伊朗核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继续进行谈判,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将是“冒险的做法”,只会把问题推向“死胡同”。
普京说,他坚决反对任何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行为,在前不久对德黑兰访问时伊朗也向他表明了同样的立场。普京还以朝核问题为例说,不久前人们还认为解决朝核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和平谈判,现在解决朝核问题的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普京在谈到科索沃问题时表示,未来科索沃问题的解决应该尊重领土完整的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在国际法范围内继续努力寻求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下午抵达里斯本对葡萄牙进行为期一天的正式访问。普京当天与葡总统席尔瓦、总理苏格拉底就发展俄葡关系和深化双边经济文化合作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协定。
据悉,普京还将出席于26日在葡萄牙马弗拉举行的第20次俄罗斯-欧盟峰会。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北京是以“德国总理墨克尔、美国总统布什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会见达赖”为由,以“技术原因”为名,拒绝参加德国主持的伊核六方外长会议,从而应时局需要将“处理伊核问题”的、“不利于伊朗继续进行其核计划”的“所有工作”都暂停下来,我们曾经强调:北京叫停“伊核问题处理工作”的意图之一,就是发出如下“暗示”:
中俄已经为“伊核问题”视情况需要“随时危机化”留下了空间,并以此警告准备肢解伊拉克、大乱中东的华盛顿:对关注中东和平、并在中东有重大利益的“中俄”而言,一旦阿盟、欧盟有所要求,或者“中俄”自觉有战略上的需要,就准备随时“暂停”可有效控制伊核进程的伊核六方会谈框架,并立刻开打“中东核竞赛”牌,除此之外,还准备“坚决北阻止”任何更加严厉制裁伊朗的企图。
●中俄政府宣示的是同一个意思
因此,针对赖斯与保尔森联袂抛出的这份“美国对伊制裁方案”,早已给出“上述暗示”、并发出“上述警告”的中,在第一时间内就给出了“毫不含糊”的官方态度:不论是北京的“.....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只能使问题复杂化”,还是莫斯科的“........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将是‘冒险的做法’,只会把问题推向‘死胡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两国政府所宣示其实都是同样的意思,那就是:伊核危机随时可能升级!
●上述“战略目的”绝非布什政府的应急之作,根本就是美国历界政府所“一直渴求”的
前面说了,华盛顿搞这一套的“战略目的”在于将伊朗彻底排斥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继而将伊朗排斥在世界经济循环之外。而遂成这一“战略目的”对非常被动的美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它将很好地阻止中国、俄罗斯、欧洲和其它国家与伊朗的经济往来,从而将美国攻打、并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前曾经玩过的那一套,既:利用联合国全面制裁萨达姆政权、全面激化其国内矛盾,全面掏空其战争潜力、直至全面削弱其国家意志的那一套“老把戏”,在伊朗身上进行“拷贝”。
不难看出,做到这一点,绝非布什政府的应急之作,根本就是美国历界政府所“一直渴求”的。
●我们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也就有这么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这是美国政府的既定政策,而并非一个“应急之作”,那么,已经陷入全局被动的美国政府,又凭什么去实现一个在其“相对实力”处于巅峰时期的克林顿时代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凭什么让“别人”相信它“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伊核问题”的突然危机化,恰恰是因为美国人在“上述层面上”无法争取到欧盟的全面支持
就如我们之前多次指出的,华盛顿要想“实质性地”达到这一意图,就必须“争取到”与美国一起把持国际金融体系、共同制定世界经贸规则之“西方盟友”的全面支持。显然,在美国所有的“西方盟友”中,尽管得到日本、澳大利亚的全面支持也很重要,但是,来自欧盟的“全面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在“伊拉克战争进程”于2004年开始“明显脱离”美国新保守主义“事先设想的轨道”之后,不论是“伊核问题”的突然危机化,还是朝核六方会谈模式被“系统拷贝成”伊核六方会谈,恰恰是因为美国人在“上述层面上”无法争取到欧盟全面支持、从而令伊朗有恃无恐“起心”将伊核进程“进行到底”的结果。
●时至今天,世界力量对比已经有了重大变化
在时事评论员们看来,坦率地讲,如果在2005年之前,特别是在胡锦涛主席06年访问俄罗斯、中俄签定旨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公报”,上合成功举行旨在“完善上合组织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功能”的06年首脑峰会之前,能否争取到欧盟的全面支持,的确是华盛顿能否实现将伊朗彻底排斥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继而将伊朗排斥在世界经济循环之外的“决定性核心要素”。
但是时至今天,世界力量对比已经有了重大变化,在我们看来,这种变化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俄”自身的综合实力较几年前有了极大提高;值得强调的是,对中国而言,综合实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更侧重于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的提高;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其综合实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更侧重于经济层面的,这尤其表现在中东局势面临动荡的时候,中国、欧盟、日本、印度这几大经济体对俄罗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既有庞大外汇储备、又有独立外交政策、还有强大军事实力,在地理上横跨欧亚大陆,并扼守中东、中亚两大能源基地,且自己也能提供巨额能源、矿产供应的资源供应商”产生进一步的依赖。
●“中俄”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战略纵深,联手将“防卫前沿”经巴、土“直接”延伸到伊朗边境一线
其次,是“中俄”成功地强化了上合组织的“筋骨”,并通过上合组织这个战略平台“重整”了被美国借911事件全面切入的中亚格局;
再次,是“中俄”一致同意将美国的眼中钉--伊朗纳为上合正式观察员国,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战略纵深,并联手将“上合”的“防卫前沿”(也是中俄的防卫前沿)经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直接”延伸到伊朗边境一线,并借助“伊核问题”这个战略支点,通过伊朗难以释怀的“远大政治抱负”,不仅对美国、欧盟投入重兵的阿富汗完成战略包围,更是将各自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影响力”“衍射”进美国投入大量资源、且有重兵把守的中东区域。
●“中俄欧”用自己的“战略触角”将美国欲民主化的整个大中东地区给扎得千疮百孔
与此同时,欧盟一方面借用“中俄”的实力,并利用美国伊朗政策“对欧洲的需要”,不仅在伊核问题上拿到了居中协调的协调人的角色,更是借助这一角色,在“美国伊拉克政策”已经彻底破破产之际,在美国一手把持的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也“捞到了”渴望已久的“对话权”。
总体而言,“中俄欧”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战略触角”将美国欲民主化的整个大中东地区给扎得千疮百孔的。值得强调的是,这个大中东地区不仅包含传统的中东区域,也包括里海区域、还包括土耳其、阿富汗这两个战略要地。对欧盟而言,将美国大中东计划扎成千疮百孔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起码在土耳其,欧盟对土耳其讲的话“比以往要管用得多”;在阿富汗,欧盟对美国人讲的话“不再没有人理睬”。
●美国次贷危机的种子是如何种下的
最后,仅就经济层面而言,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胜”而“不利”,彻底打乱了其战略构想:原先设想的“以美军独霸中东、挤进中亚、分割欧亚大陆,再用石油号令天下,通过拿手的国际金融游戏、世界贸易规则,凭借其高科技上的领先地位随意‘制造’‘投资热点’,最后拿美元轻松调集全球资金,彻底‘抹平’美国经济长期累积之重疾(天量外债)”的战略企图,完全没有了基础。在这个层面上,继网络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又想“制造”生物技术投资热以维持美国梦,但一直不成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不得已,为了维持美国经济增长,继续支撑其全球扩张战略,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政策争取时间,美国决策者不得不倚重房地产业的扩张,不得不加倍地玩金融衍生游戏,这样,压住长期利率就成了美国经济稳定运行的重中之中(显然,中国近几个月来每个月都要抛售几十亿美国国债的动作、尽管动作很小,但却明显与此相悖),为此,在下台前的几年中,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是不得不一再降息,从而种下了次贷危机的种子。
●如果美国的伊拉克政策执行顺利的话,那么.........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如果布什政府的“事先设想”没有掉进泥潭,如果美国的伊拉克政策执行顺利的话,那么,像美国次贷危机这种事情,不仅掀不起这么大的浪花,甚至可能根本就不会爆发,至少不会这么快就“东窗事发”
可眼下不仅爆发了,甚至在欧盟、日本的大力配合下,美国次贷危机仍然迟迟无法解决。
●尽管获取欧盟的全面支持仍然是核心因素,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事实,以及在欧盟、日本的大力配合下,美国次贷危机仍然强烈冲击了英国、特别是英国金融系统的事实,已经明确地表明了这么一点,那就是:尽管“欧美”仍然把持着国际金融游戏规则,尽管他们仍然是世界经贸规则的制定者,但是,不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其经济能否平稳运行的问题,是个有赖于“中、欧、俄、美”、包括日本、印度等主要政治经济实体甚至“世界能源供应组织”能否全面合作的问题。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美国决策者是否愿意承认,也不论欧盟是否愿意面对,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美国人为了达成上述“战略目的”,尽管获取欧盟的全面支持仍然是核心因素,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
●如果没有“中俄”的全面配合,恐怕是在痴人说梦!
事实上,我们今天之所以与经济评论员一起展开讨论,就是想说明这么一点,那就是:在美国经济稳定“已然成了问题”的今天,在欧盟经济也饱受美国次贷问题困扰的今天,在“西方国家经济稳定运行”需要中国、俄罗斯经济稳定运行,就如同“中俄”经济稳定运行也需要西方经济稳定运行的今天,美国还想完成一项在“其相对实力处于巅峰状态时”都无法完成的战略目标,如果没有“中俄”的全面配合,恐怕是在痴人说梦!就是仅从经济层面去讨论,也是如此!更不要说中俄已经表明反对了。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美国决策者是否愿意承认,也不论欧盟是否愿意面对,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美国人为了达成上述“战略目的”,尽管获取欧盟的全面支持仍然是核心因素,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中俄是否支持制裁。
●美国上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是否有敢于、是否有能力全面制裁“中俄”
否则,就算是得到欧盟的配合,如果中国、俄罗斯增加对伊朗的投资,并以“上合”的银行体系甚至中国、俄罗自己的金融系统为伊朗经济进行“结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敢对中俄进行金融制裁吗?有这个能力吗?
如果不敢,那么,美国不仅无法实现上述“战略目的”,反而将伊朗更加推向中俄,甚至印度都会借机自抬身价,对一直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金融领导权的欧盟而言,这种局面是必须避免的,这种傻事是不能做的,就是做,也只能敷衍一下而已。不难看出,事实上,美国上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已经从是否可以获取欧盟的支持、转化成了是否敢于、是否有能力全面制裁“中俄”了?
●美国人早就“露怯”了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其实美国人早就“露怯”了,这一点,从美国政府“只敢说”伊朗革命卫队是恐怖组织,并准备将其列为黑名单,但“就是不敢”动用其立法程序、从法律层面将伊朗革命卫队列入恐怖组织,列为黑名单就可以看出。要知道,美国国会从来不缺乏“勇气”,也不缺乏“创意”,这从其“勇敢地”将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上个世纪的旧案翻出来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
显然,这样做的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因为一旦这样做,美国政府就将直面这一难题,既:如果“中俄”的金融体系为伊朗经济进行结算,那么,美国金融体系是否加以制裁?如果不敢,就是违法!
●在土耳其没有在欧盟与美国之间做出实质性选择之前,欧盟不着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道理”美国人当然懂,因此,华盛顿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之所以一定要抛出“美国对伊制裁方案”,一是因为除了军事手段外,它的确没有别的选择了;二是它仍然对刚刚扔给欧盟的一个球---“库尔德人问题”抱有莫大的希望。
同样,“这个道理”欧洲人也明了,因此,在中俄表明“不支持”的前提下,除了与“美国资本”走得最近,因此也受美国次贷问题冲击最大的英国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对伊制裁方案”以外,法国的“暧昧”、德国的“在有关伊核问题的外交努力仍在进行时,德国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之“再等等看的态度”,其实已经将球又扔给了美国人,意思就是:在土耳其没有大规模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之前,也就是在土耳其没有在欧盟与美国之间做出实质性选择之前,特别是,在美国没有拿出一份令欧盟“更加”满意“巴以和平方案”之前,在巴以和平问题上,有明确表示不满的阿盟在前面顶着,在伊核问题上,有明确表示反对的中俄在前面顶着,欧盟根本就不着急!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

美国对伊朗实施新的大规模制裁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赖斯和财政部长保尔森25日在国务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对包括伊朗国防部在内的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制裁。
根据这一制裁举措,伊朗这些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私人团体或个人不得与这些被制裁的伊朗机构或个人进行金融往来。
赖斯说,伊朗革命卫队及隶属革命卫队的“圣城旅”也处于美国制裁范围之内,因为“圣城旅”支持恐怖主义,伊朗革命卫队则进行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活动。保尔森则称,伊朗每年都要拨出数以百万计的美元从事恐怖活动,与伊朗做生意很可能就是在同伊朗革命卫队做生意。
赖斯称,美国的这一制裁举措将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发出“强大的威慑”,迫使它们断绝与伊朗的生意往来。
美国媒体指出,美国此举也向同伊朗做生意的其他国家公司发出了警告,即它们如果继续同伊朗有生意往来可能会招致麻烦,这表明美国意图把伊朗从国际金融体系中排挤出去。
近来,美国政府官员不断散布“伊朗威胁论”。美国总统布什17日表示,伊朗获得核武器对世界和平将是“极大的威胁”,要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就必须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副总统切尼21日称,伊朗寻求获得核武器将面临“严重后果”。赖斯24日在国会作证时强调,伊朗“可能对美国安全构成了最大的挑战”。
美国一再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暗中发展核武器。伊朗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并强调自己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其一:根据这一制裁举措,伊朗这些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私人团体或个人不得与这些被制裁的伊朗机构或个人进行金融往来。
其二:赖斯称,美国的这一制裁举措将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发出“强大的威慑”,迫使它们断绝与伊朗的生意往来。
●华盛顿在“这个时候”宣布“上述”制裁措施的战略目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在“这个时候”宣布“上述”制裁措施,其目的在于这么几个:
第一,就“战略目的”而言,华盛顿的意图就如美国媒体所解读的:此举在向同伊朗做生意的其他国家公司发出警告,即它们如果继续同伊朗有生意往来可能会招致麻烦,这表明美国意图把伊朗从国际金融体系中排挤出去。
●华盛顿在“这个时候”宣布“上述”制裁措施的战术目的
第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自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与伊朗“做生意”了,因此,这份“对伊制裁方案”尽管是刚刚宣布的,但在本质上讲,却早已执行了多年。
远的不说,仅从今年以来,美国务院和财政部就先后将伊朗国防工业组织等十多家伊朗公司或经济实体列为制裁对象,特别是,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有目共赌的是,美国充分施展其金融霸权,将伊朗国内的两大银行——出口银行和塞帕银行一一列入“黑名单”,其力度与决心不可谓之不大,但在“效果”上,同样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套用美国人的一句口头禅,那就是“对阻止伊朗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程‘毫无助益’”。
●抢在即将召开的中东和会之前,将这份“美国版制裁方案”作为“谈判标的”
因此,在我们看来,赖斯与保尔森的今天之所以要“整出”一个“联袂演出”,“高调”地将一份“早已执行、却毫无助益”的“美国制裁方案”“拽进”电视屏幕,向“方方面面”进行“广播”,意在完成这么个“战术目的”,既:抢在即将召开的中东和会之前,将这份“美国版制裁方案”作为“谈判标的”,扔在极为关注“库尔德问题”的欧盟、阿盟、特别是土耳其人面前,当然,与此同时,华盛顿的眼睛也死劲地“瞅着”必然会有所表示的北京与莫斯科。为了更好地进行讨论,我们先阅读几则新闻,一来了解“中东和会”的近况,二来,可以“仔细品味”“中俄”对这份“美版制裁方案”、及“中东和会”的官方态度。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制裁答记者问
【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问:美国于25日宣布对伊朗实施新的单边制裁。中方对此有何反应?
答:中方一贯主张在国际关系中不应动辄使用制裁。对话和谈判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当前国际社会与伊朗致力于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之际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只能使问题复杂化。

普京:对伊朗实施新制裁是“冒险的做法”,只会把问题推向“死胡同”
【里斯本消息】正在葡萄牙进行正式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北京时间26日在里斯本与葡总统席尔瓦举行会晤后说,解决伊朗核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继续进行谈判,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将是“冒险的做法”,只会把问题推向“死胡同”。
普京说,他坚决反对任何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行为,在前不久对德黑兰访问时伊朗也向他表明了同样的立场。普京还以朝核问题为例说,不久前人们还认为解决朝核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和平谈判,现在解决朝核问题的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普京在谈到科索沃问题时表示,未来科索沃问题的解决应该尊重领土完整的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在国际法范围内继续努力寻求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下午抵达里斯本对葡萄牙进行为期一天的正式访问。普京当天与葡总统席尔瓦、总理苏格拉底就发展俄葡关系和深化双边经济文化合作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协定。
据悉,普京还将出席于26日在葡萄牙马弗拉举行的第20次俄罗斯-欧盟峰会。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北京是以“德国总理墨克尔、美国总统布什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会见达赖”为由,以“技术原因”为名,拒绝参加德国主持的伊核六方外长会议,从而应时局需要将“处理伊核问题”的、“不利于伊朗继续进行其核计划”的“所有工作”都暂停下来,我们曾经强调:北京叫停“伊核问题处理工作”的意图之一,就是发出如下“暗示”:
中俄已经为“伊核问题”视情况需要“随时危机化”留下了空间,并以此警告准备肢解伊拉克、大乱中东的华盛顿:对关注中东和平、并在中东有重大利益的“中俄”而言,一旦阿盟、欧盟有所要求,或者“中俄”自觉有战略上的需要,就准备随时“暂停”可有效控制伊核进程的伊核六方会谈框架,并立刻开打“中东核竞赛”牌,除此之外,还准备“坚决北阻止”任何更加严厉制裁伊朗的企图。
●中俄政府宣示的是同一个意思
因此,针对赖斯与保尔森联袂抛出的这份“美国对伊制裁方案”,早已给出“上述暗示”、并发出“上述警告”的中,在第一时间内就给出了“毫不含糊”的官方态度:不论是北京的“.....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只能使问题复杂化”,还是莫斯科的“........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将是‘冒险的做法’,只会把问题推向‘死胡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两国政府所宣示其实都是同样的意思,那就是:伊核危机随时可能升级!
●上述“战略目的”绝非布什政府的应急之作,根本就是美国历界政府所“一直渴求”的
前面说了,华盛顿搞这一套的“战略目的”在于将伊朗彻底排斥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继而将伊朗排斥在世界经济循环之外。而遂成这一“战略目的”对非常被动的美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它将很好地阻止中国、俄罗斯、欧洲和其它国家与伊朗的经济往来,从而将美国攻打、并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前曾经玩过的那一套,既:利用联合国全面制裁萨达姆政权、全面激化其国内矛盾,全面掏空其战争潜力、直至全面削弱其国家意志的那一套“老把戏”,在伊朗身上进行“拷贝”。
不难看出,做到这一点,绝非布什政府的应急之作,根本就是美国历界政府所“一直渴求”的。
●我们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也就有这么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这是美国政府的既定政策,而并非一个“应急之作”,那么,已经陷入全局被动的美国政府,又凭什么去实现一个在其“相对实力”处于巅峰时期的克林顿时代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凭什么让“别人”相信它“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伊核问题”的突然危机化,恰恰是因为美国人在“上述层面上”无法争取到欧盟的全面支持
就如我们之前多次指出的,华盛顿要想“实质性地”达到这一意图,就必须“争取到”与美国一起把持国际金融体系、共同制定世界经贸规则之“西方盟友”的全面支持。显然,在美国所有的“西方盟友”中,尽管得到日本、澳大利亚的全面支持也很重要,但是,来自欧盟的“全面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在“伊拉克战争进程”于2004年开始“明显脱离”美国新保守主义“事先设想的轨道”之后,不论是“伊核问题”的突然危机化,还是朝核六方会谈模式被“系统拷贝成”伊核六方会谈,恰恰是因为美国人在“上述层面上”无法争取到欧盟全面支持、从而令伊朗有恃无恐“起心”将伊核进程“进行到底”的结果。
●时至今天,世界力量对比已经有了重大变化
在时事评论员们看来,坦率地讲,如果在2005年之前,特别是在胡锦涛主席06年访问俄罗斯、中俄签定旨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公报”,上合成功举行旨在“完善上合组织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功能”的06年首脑峰会之前,能否争取到欧盟的全面支持,的确是华盛顿能否实现将伊朗彻底排斥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继而将伊朗排斥在世界经济循环之外的“决定性核心要素”。
但是时至今天,世界力量对比已经有了重大变化,在我们看来,这种变化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俄”自身的综合实力较几年前有了极大提高;值得强调的是,对中国而言,综合实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更侧重于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的提高;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其综合实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更侧重于经济层面的,这尤其表现在中东局势面临动荡的时候,中国、欧盟、日本、印度这几大经济体对俄罗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既有庞大外汇储备、又有独立外交政策、还有强大军事实力,在地理上横跨欧亚大陆,并扼守中东、中亚两大能源基地,且自己也能提供巨额能源、矿产供应的资源供应商”产生进一步的依赖。
●“中俄”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战略纵深,联手将“防卫前沿”经巴、土“直接”延伸到伊朗边境一线
其次,是“中俄”成功地强化了上合组织的“筋骨”,并通过上合组织这个战略平台“重整”了被美国借911事件全面切入的中亚格局;
再次,是“中俄”一致同意将美国的眼中钉--伊朗纳为上合正式观察员国,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战略纵深,并联手将“上合”的“防卫前沿”(也是中俄的防卫前沿)经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直接”延伸到伊朗边境一线,并借助“伊核问题”这个战略支点,通过伊朗难以释怀的“远大政治抱负”,不仅对美国、欧盟投入重兵的阿富汗完成战略包围,更是将各自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影响力”“衍射”进美国投入大量资源、且有重兵把守的中东区域。
●“中俄欧”用自己的“战略触角”将美国欲民主化的整个大中东地区给扎得千疮百孔
与此同时,欧盟一方面借用“中俄”的实力,并利用美国伊朗政策“对欧洲的需要”,不仅在伊核问题上拿到了居中协调的协调人的角色,更是借助这一角色,在“美国伊拉克政策”已经彻底破破产之际,在美国一手把持的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也“捞到了”渴望已久的“对话权”。
总体而言,“中俄欧”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战略触角”将美国欲民主化的整个大中东地区给扎得千疮百孔的。值得强调的是,这个大中东地区不仅包含传统的中东区域,也包括里海区域、还包括土耳其、阿富汗这两个战略要地。对欧盟而言,将美国大中东计划扎成千疮百孔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起码在土耳其,欧盟对土耳其讲的话“比以往要管用得多”;在阿富汗,欧盟对美国人讲的话“不再没有人理睬”。
●美国次贷危机的种子是如何种下的
最后,仅就经济层面而言,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胜”而“不利”,彻底打乱了其战略构想:原先设想的“以美军独霸中东、挤进中亚、分割欧亚大陆,再用石油号令天下,通过拿手的国际金融游戏、世界贸易规则,凭借其高科技上的领先地位随意‘制造’‘投资热点’,最后拿美元轻松调集全球资金,彻底‘抹平’美国经济长期累积之重疾(天量外债)”的战略企图,完全没有了基础。在这个层面上,继网络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又想“制造”生物技术投资热以维持美国梦,但一直不成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不得已,为了维持美国经济增长,继续支撑其全球扩张战略,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政策争取时间,美国决策者不得不倚重房地产业的扩张,不得不加倍地玩金融衍生游戏,这样,压住长期利率就成了美国经济稳定运行的重中之中(显然,中国近几个月来每个月都要抛售几十亿美国国债的动作、尽管动作很小,但却明显与此相悖),为此,在下台前的几年中,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是不得不一再降息,从而种下了次贷危机的种子。
●如果美国的伊拉克政策执行顺利的话,那么.........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如果布什政府的“事先设想”没有掉进泥潭,如果美国的伊拉克政策执行顺利的话,那么,像美国次贷危机这种事情,不仅掀不起这么大的浪花,甚至可能根本就不会爆发,至少不会这么快就“东窗事发”
可眼下不仅爆发了,甚至在欧盟、日本的大力配合下,美国次贷危机仍然迟迟无法解决。
●尽管获取欧盟的全面支持仍然是核心因素,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事实,以及在欧盟、日本的大力配合下,美国次贷危机仍然强烈冲击了英国、特别是英国金融系统的事实,已经明确地表明了这么一点,那就是:尽管“欧美”仍然把持着国际金融游戏规则,尽管他们仍然是世界经贸规则的制定者,但是,不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其经济能否平稳运行的问题,是个有赖于“中、欧、俄、美”、包括日本、印度等主要政治经济实体甚至“世界能源供应组织”能否全面合作的问题。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美国决策者是否愿意承认,也不论欧盟是否愿意面对,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美国人为了达成上述“战略目的”,尽管获取欧盟的全面支持仍然是核心因素,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
●如果没有“中俄”的全面配合,恐怕是在痴人说梦!
事实上,我们今天之所以与经济评论员一起展开讨论,就是想说明这么一点,那就是:在美国经济稳定“已然成了问题”的今天,在欧盟经济也饱受美国次贷问题困扰的今天,在“西方国家经济稳定运行”需要中国、俄罗斯经济稳定运行,就如同“中俄”经济稳定运行也需要西方经济稳定运行的今天,美国还想完成一项在“其相对实力处于巅峰状态时”都无法完成的战略目标,如果没有“中俄”的全面配合,恐怕是在痴人说梦!就是仅从经济层面去讨论,也是如此!更不要说中俄已经表明反对了。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美国决策者是否愿意承认,也不论欧盟是否愿意面对,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美国人为了达成上述“战略目的”,尽管获取欧盟的全面支持仍然是核心因素,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中俄是否支持制裁。
●美国上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是否有敢于、是否有能力全面制裁“中俄”
否则,就算是得到欧盟的配合,如果中国、俄罗斯增加对伊朗的投资,并以“上合”的银行体系甚至中国、俄罗自己的金融系统为伊朗经济进行“结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敢对中俄进行金融制裁吗?有这个能力吗?
如果不敢,那么,美国不仅无法实现上述“战略目的”,反而将伊朗更加推向中俄,甚至印度都会借机自抬身价,对一直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金融领导权的欧盟而言,这种局面是必须避免的,这种傻事是不能做的,就是做,也只能敷衍一下而已。不难看出,事实上,美国上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已经从是否可以获取欧盟的支持、转化成了是否敢于、是否有能力全面制裁“中俄”了?
●美国人早就“露怯”了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其实美国人早就“露怯”了,这一点,从美国政府“只敢说”伊朗革命卫队是恐怖组织,并准备将其列为黑名单,但“就是不敢”动用其立法程序、从法律层面将伊朗革命卫队列入恐怖组织,列为黑名单就可以看出。要知道,美国国会从来不缺乏“勇气”,也不缺乏“创意”,这从其“勇敢地”将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上个世纪的旧案翻出来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
显然,这样做的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因为一旦这样做,美国政府就将直面这一难题,既:如果“中俄”的金融体系为伊朗经济进行结算,那么,美国金融体系是否加以制裁?如果不敢,就是违法!
●在土耳其没有在欧盟与美国之间做出实质性选择之前,欧盟不着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道理”美国人当然懂,因此,华盛顿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之所以一定要抛出“美国对伊制裁方案”,一是因为除了军事手段外,它的确没有别的选择了;二是它仍然对刚刚扔给欧盟的一个球---“库尔德人问题”抱有莫大的希望。
同样,“这个道理”欧洲人也明了,因此,在中俄表明“不支持”的前提下,除了与“美国资本”走得最近,因此也受美国次贷问题冲击最大的英国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对伊制裁方案”以外,法国的“暧昧”、德国的“在有关伊核问题的外交努力仍在进行时,德国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之“再等等看的态度”,其实已经将球又扔给了美国人,意思就是:在土耳其没有大规模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之前,也就是在土耳其没有在欧盟与美国之间做出实质性选择之前,特别是,在美国没有拿出一份令欧盟“更加”满意“巴以和平方案”之前,在巴以和平问题上,有明确表示不满的阿盟在前面顶着,在伊核问题上,有明确表示反对的中俄在前面顶着,欧盟根本就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