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和中国茶城:一个政府的两个面孔(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10:27
奇瑞汽车和中国茶城:一个政府的两个面孔

“奇瑞”这个号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老大的企业出自安徽芜湖,是当下安徽官场的骄傲,几乎到了言必称奇瑞的地方,在芜湖市,奇瑞更是政府的掌上明珠,路路绿灯,处处优先,没有办不了的事。这跟坊间的“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形成鲜明对照。不管怎么说,在芜湖冒出这个企业似乎应该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这里除了出现个“傻子年广久”这一个商界名人之外,30多年来,在商界是乏善可陈,何况老年也是被整的死去活来,几乎销声匿迹。
   近来,在报纸和网络上不断见到的中国茶城事件,也是出自安徽芜湖,情景却是另一种样子,中国茶城是过去的国家计委批准的全国唯一的茶叶交易市场,1995年批的,97年就建起来了,是中国头一个茶城,在当时影响也是不小的,这些年来活的很艰难,政府一直不让扩建,接着是政府变脸,无端收回中国茶城的土地,到了2005年,政府更不打招呼,就要把中国茶城拆了,连补偿都不想给。活生生地把一个好端端的市场给毁了。
   上面的两件事,是一个政府做出来的,一个政府,两个完全不同的面孔,这里折射出的东西是耐人寻味、值得深思的。
   我们先看看这两个企业的基本来路,或许会有些收获。
奇瑞汽车的前身叫安徽汽车零配件公司,主要股东是省市政府的投资公司,因为当时汽车产业的管制政策,芜湖这个企业无法拿到生产汽车的许可证,这个公司还是偷偷地干,在西班牙买来二手设备,就生产出汽车,不能列入国家汽车名录,就用政府的名义,强迫出租司机买,后来是通过公关,给上汽干股,挂上上汽奇瑞的牌子,在市上卖,后来赶上中国汽车家庭化的大潮,上汽奇瑞火了起来,这个时候,芜湖市政府腰杆也直起来了,就把上汽两个字拿掉了,变成了今天的“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的暴得大名,在世界汽车史上堪称“奇迹”,之所以如此,是有很多因素促成了,其中政府主导是主要的推力,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让在地方政权中居于至高无上地位的市委书记做公司的董事长,新华社关于芜湖红顶商人的报道几乎是人人皆知,从奇瑞公司创立以来,一直是市委书记兼董事长,在芜湖谁都知道,奇瑞公司没有办不了的事,很多必要的手续也变得没有必要,奇瑞是“皇家企业”,没有人敢说个不字。即便是新华社关注以后,市委书记辞去公司董事长,人家都知道,董事长实质还是没有变。
中国茶城虽然是国家计委批准的项目,但因为主要股东是民营企业,命运就完全不同了。公司大股东是民营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没有多少人到芜湖投资,芜湖市政府看上其招商和资源组织能力,就给了公司一些优惠政策,利用部分土地作价入
股,中国茶城很快上马,也很快就建成投入使用,后来这里土地的土地升值了,政府就开始打小算盘,以种种理由不批准茶城市场扩建项目,使茶城失去战略机遇、失去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后来,政府在没有任何告知的情况下,收回中国茶城扩建市场用地。随着土地的不断升值,政府越来越眼红这块土地,鉴于已建成的茶城市场占据了优越的市口,只有拆掉茶城市场,余下的土地价值才能最大化,芜湖市政府罔顾公司股东和来自全国各地茶商的利益,还是不打招呼,就张贴拆迁中国茶城的公告。
跟奇瑞的路路通相比,中国茶城可谓“路路不通”,直至死亡。

一个政府的两个面孔决定了两个企业的不同命运,这可能是千百年来中国企业生存的缩影,官家极力打压民间企业的成长,民间企业难以长大,最后饿死掉;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无节制地发展官家的企业,任其疯长,最后是撑死掉。两个不同性质的企业最后的命运都是一样的:都是死,只是死法不同而已。
企业最好的生存方式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里,自然成长,历史早已证明,市场的法则是最好的法则,不仅对企业最好,对社会是最好,对政府也是最好。
芜湖市政府对待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两副面孔,在全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隐忧,前几天,中央党校的周天勇教授发表了他对中国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报告,我们得知:中国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是悲惨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生存环境也是日渐其坏。他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将因此变得暗淡,这个说法是很负责任的!从芜湖市政府的两个面孔和两个企业的命运也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大现象的背后,一定有着内在的逻辑,难道这还是我们国策的坚硬的部分?
(转自凯迪. 看看民营企业经营有多困难)奇瑞汽车和中国茶城:一个政府的两个面孔

“奇瑞”这个号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老大的企业出自安徽芜湖,是当下安徽官场的骄傲,几乎到了言必称奇瑞的地方,在芜湖市,奇瑞更是政府的掌上明珠,路路绿灯,处处优先,没有办不了的事。这跟坊间的“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形成鲜明对照。不管怎么说,在芜湖冒出这个企业似乎应该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这里除了出现个“傻子年广久”这一个商界名人之外,30多年来,在商界是乏善可陈,何况老年也是被整的死去活来,几乎销声匿迹。
   近来,在报纸和网络上不断见到的中国茶城事件,也是出自安徽芜湖,情景却是另一种样子,中国茶城是过去的国家计委批准的全国唯一的茶叶交易市场,1995年批的,97年就建起来了,是中国头一个茶城,在当时影响也是不小的,这些年来活的很艰难,政府一直不让扩建,接着是政府变脸,无端收回中国茶城的土地,到了2005年,政府更不打招呼,就要把中国茶城拆了,连补偿都不想给。活生生地把一个好端端的市场给毁了。
   上面的两件事,是一个政府做出来的,一个政府,两个完全不同的面孔,这里折射出的东西是耐人寻味、值得深思的。
   我们先看看这两个企业的基本来路,或许会有些收获。
奇瑞汽车的前身叫安徽汽车零配件公司,主要股东是省市政府的投资公司,因为当时汽车产业的管制政策,芜湖这个企业无法拿到生产汽车的许可证,这个公司还是偷偷地干,在西班牙买来二手设备,就生产出汽车,不能列入国家汽车名录,就用政府的名义,强迫出租司机买,后来是通过公关,给上汽干股,挂上上汽奇瑞的牌子,在市上卖,后来赶上中国汽车家庭化的大潮,上汽奇瑞火了起来,这个时候,芜湖市政府腰杆也直起来了,就把上汽两个字拿掉了,变成了今天的“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的暴得大名,在世界汽车史上堪称“奇迹”,之所以如此,是有很多因素促成了,其中政府主导是主要的推力,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让在地方政权中居于至高无上地位的市委书记做公司的董事长,新华社关于芜湖红顶商人的报道几乎是人人皆知,从奇瑞公司创立以来,一直是市委书记兼董事长,在芜湖谁都知道,奇瑞公司没有办不了的事,很多必要的手续也变得没有必要,奇瑞是“皇家企业”,没有人敢说个不字。即便是新华社关注以后,市委书记辞去公司董事长,人家都知道,董事长实质还是没有变。
中国茶城虽然是国家计委批准的项目,但因为主要股东是民营企业,命运就完全不同了。公司大股东是民营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没有多少人到芜湖投资,芜湖市政府看上其招商和资源组织能力,就给了公司一些优惠政策,利用部分土地作价入
股,中国茶城很快上马,也很快就建成投入使用,后来这里土地的土地升值了,政府就开始打小算盘,以种种理由不批准茶城市场扩建项目,使茶城失去战略机遇、失去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后来,政府在没有任何告知的情况下,收回中国茶城扩建市场用地。随着土地的不断升值,政府越来越眼红这块土地,鉴于已建成的茶城市场占据了优越的市口,只有拆掉茶城市场,余下的土地价值才能最大化,芜湖市政府罔顾公司股东和来自全国各地茶商的利益,还是不打招呼,就张贴拆迁中国茶城的公告。
跟奇瑞的路路通相比,中国茶城可谓“路路不通”,直至死亡。

一个政府的两个面孔决定了两个企业的不同命运,这可能是千百年来中国企业生存的缩影,官家极力打压民间企业的成长,民间企业难以长大,最后饿死掉;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无节制地发展官家的企业,任其疯长,最后是撑死掉。两个不同性质的企业最后的命运都是一样的:都是死,只是死法不同而已。
企业最好的生存方式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里,自然成长,历史早已证明,市场的法则是最好的法则,不仅对企业最好,对社会是最好,对政府也是最好。
芜湖市政府对待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两副面孔,在全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隐忧,前几天,中央党校的周天勇教授发表了他对中国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报告,我们得知:中国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是悲惨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生存环境也是日渐其坏。他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将因此变得暗淡,这个说法是很负责任的!从芜湖市政府的两个面孔和两个企业的命运也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大现象的背后,一定有着内在的逻辑,难道这还是我们国策的坚硬的部分?
(转自凯迪. 看看民营企业经营有多困难)
看完了不要找借口,什么以前政府的合同啊, 民族工业啊, 如果你们自己开的公司被强行收购是个什么感觉. 另外谈谈民营企业创业的艰辛
  看见“凯迪”两个字就知道什么东西了。
看完了不要找借口-这种讲话方式本身就是先入为主的:D
“看完了不要找借口”??

总说TG专制,搞一言堂。我看LZ比TG还不如,一张嘴就想搞文革~;P
这叫扯淡。:victory:
教主您好,这么晚了还在陡粪啊,哦失言失言,是奋斗。
政治经济学没学好吧?
E可夫,你在英国游学的还好吗?:D
看见了楼主我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
我比小二厉害多了!

某些人以为鼻子里插两颗大葱,就变种了!
E教主满歹!满歹!满满歹!!
从楼主提供的资料里,我们看到,芜湖政府是因为眼红茶城的土地价值,就强行收回土地。

那么这到底是在给芜湖政府泼脏水?还是披露内幕?楼上的几位,何必这么急不可奈的口诛笔伐呢?为什么不把你们所掌握的资料拿出来摆一摆呢?如果楼主转的是谣言,那只要你把事实一摆,岂不是马上真相大白?光骂人诅咒管用吗?:D
政治永远是为经济服务的
楼主说的中国茶城的事情, 需要安徽本地了解情况的朋友来解答

但楼主所说的 "30多年来,在商界是乏善可陈" 不敢苟同.  连我都知道安徽的几种: 美菱 荣事达 马钢 海螺型材 却都被LZ无视了.......
想了解奇瑞的话,可以去看看西西河里一篇专门介绍的文章,文章作者不让转载,因为怕别人说是奇瑞的枪手。该文都是第一手资料,详细论述了奇瑞的发展壮大的历史。文章的作者不是奇瑞的人,但应该是汽车行业内的人士,和奇瑞打过很多交道。比很多业外人士的看法更加准确,也比lz文章中以猜测为主的结论更让人信服。
原帖由 我是中间派 于 2007-10-10 10:01 发表
楼主说的中国茶城的事情, 需要安徽本地了解情况的朋友来解答

但楼主所说的 "30多年来,在商界是乏善可陈" 不敢苟同.  连我都知道安徽的几种: 美菱 荣事达 马钢 海螺型材 却都被LZ无视了.......


楼主说的"30多年来,在商界是乏善可陈",指的是芜湖,并不是泛指安徽,你可以仔细看看原文。
芜湖在安徽商界可更不是乏善可陈的哦
安徽省除了省会和马鞍山, 整体竞争能力第三的就是芜湖了......
尤其是在商界
奇瑞的员工工资低得可怕倒是真的
一线工人不过800
普通工程师1K5
资深工程师2K5
奇瑞是否能排除竞争对手,或者强迫购买,没有,那就说明是有竞争力的。

在中国,有这样一些变态,对于政府做的事情极度不满——特别是对政府做成功的事情最不满——因为政府做好了事情,就证明他们是傻瓜了。
有的东西是比较夸张,但是,企业有没ZF当后台,结果是不一样的。
问题是哪国企业能不靠政府做后台
爬过,爬过:D
楼住文章的茶城我不是很了解

但是作为一个芜湖人,我不得不说,奇瑞在起家时候做的一些事情,另很多芜湖人不爽

政府强制出租车司机买奇瑞的车

以及返修率奇高无比的品质

让这个奇瑞车,只能是驴蛋一个,表面光鲜
奇瑞是地方国企,安徽芜湖市国资委是大股东,地方政府自然就鼎力支持
看得狐狸糊涂的。
耗子过街,  人人喊打啊:)

楼主看来真确实讨人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