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中国的生活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50:44
创造中国的生活方式            


        回顾历史,那些在国际政治上正面挑战传统大国的崛起大国,最后都因为力不从心而碰得头破血流。德国、日本、苏联都是活生生的例证。但是,在国际政治上采取低姿态,同时在生活方式上逐渐取代传统大国的后起之秀,最终都能和平崛起,主宰世界,美国在这方面是最有力的典范。

       在1860年代的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对外贸易不过是依靠给蒸蒸日上的英国纺织业提供棉花原料。然而在战后短短二三十年间,其国力就全面超过欧洲。靠什么?除了其制度优势外,靠的就是自己 独特的生活方式所催生的崭新工业体制。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工业技术和资本的优势全在欧洲。但是,这些技术和资本无法在欧洲生根开花,只能源源流入美国。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地大物博,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如同托克维尔所指出的,美国没有欧洲的贵族传统,老百姓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要比欧洲平等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企业敢把在欧洲只有贵族才享受的产品对普通百姓推销,创造了一种平民化的现代生活方式,一个最大的中产阶级市场。在欧洲,小国林力,经济割据,只有几个贵族有钱,是市场经济的小国寡民,即使有技术,有资金,新的发明也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潜力而变得无利润可赚,最终无法被采用。美国则靠自己的规模,迅速运用欧洲的技术和资金,创造最先进的工业体系。于是铁路铺满了新大陆,工业部件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的模式,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任何一点小发明,不管成本多高,都因为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而一本万利。到19世纪末,美国不仅是世界的工厂,更是世界的市场。

          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因为世界经济要围绕着美国人的钱包来运转,美国的生活方式渐渐主宰了世界。从汽车,卖当劳,好莱坞,Microsoft,不管你对之爱也好恨也好,你都无法抵抗这种生活方式的统治。而美国的企业因为对本土社会熟悉,总能够先人一步地开发与之相适合的产品,然后通过向世界推行美国的生活方式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建设“对民主而言安全的世界”之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维持一个根植于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自由市场,尽管自己在二战前一直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以美国几乎不像欧洲列强那样掠夺殖民地。她要求的是世界各国对美国“门户开放”。只要美国在为世界创造着生活方式,只要世界对这种生活方式开放,美国就会永远主宰世界。

        然而,这一图景,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改变。到本世纪下半期,中国的国内经济产值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这个最大规模的经济,将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生活方式的塑造者:世界生产什么,取决于中国人买什么。中国人买什么,则取决于中国人怎么过日子。在这样的远景下,立足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中国企业,就可能抢到先行一步的地位,建立自己的优势。

         遗憾的是,最近20年,中国越来越热中于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丧失了在生活方式上的创造力。不错,美国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土地优势,创造了一个平民也能过贵族日子的汽车洋房式的“美国梦”。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拥挤,资源匮乏的国家,特别是在没有覆盖全球的军事实力来保证自己的能源供应的情况下,根本不适合发展这样既消耗能源,又消耗土地的生活方式。何况,那种出门就开车的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在公共场所被车隔离开,缺乏培养公共品德的空间。笔者曾反复指出,在古希腊的雅典,街道是培养公民的理想空间,苏格拉底就在街上和人民辩论,人类的伟大智慧就是这样在街上诞生。街道,成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石。而在当今的美国,不管左派右派,大家都口口声声地强调:“不能把孩子放在街上!”街道仿佛成了一个学坏的地方,一提街道大家就想到毒品和犯罪。这充分说明美国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社会危机。

         最近《纽约时报》颇具讽刺意味地报道:在莱特兄弟第一次成功地驾驶飞机上天之后100年,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后的34年,纽约这个“世界之都”,才刚刚有了从市区通往肯尼迪国际机场的一条客运列车线。而在此之前,世界主要大城市早已经有了这样的铁路,上海还有了磁悬浮。究其原因,乃是独来独往的“美国梦”,造成了这种对基本公共设施的忽视。实际上许多美国人在一天劳作精疲力竭之后,除了强打精神在高速公路上出生入死之外,没有别的选择。相比之下,一种强调公共性、社会性的生活方式,反而能给人们提供意想不到的舒适。日本的公司职员,劳累一天后上了火车就呼呼大睡,到站前被乘务员轻轻唤醒。这比起下了班还得被迫给自己当司机的美国人来说,仿佛活在天堂一般。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都希望扩张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力,为本国企业提供机会。在这样的文化竞争中,一个节俭型而非浪费型的经济模式,对处于生态与能源危机的世界更富有感召力。只有中国的企业自觉地利用这种力量,而中国的消费者也学会塑造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中国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创造中国的生活方式            


        回顾历史,那些在国际政治上正面挑战传统大国的崛起大国,最后都因为力不从心而碰得头破血流。德国、日本、苏联都是活生生的例证。但是,在国际政治上采取低姿态,同时在生活方式上逐渐取代传统大国的后起之秀,最终都能和平崛起,主宰世界,美国在这方面是最有力的典范。

       在1860年代的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对外贸易不过是依靠给蒸蒸日上的英国纺织业提供棉花原料。然而在战后短短二三十年间,其国力就全面超过欧洲。靠什么?除了其制度优势外,靠的就是自己 独特的生活方式所催生的崭新工业体制。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工业技术和资本的优势全在欧洲。但是,这些技术和资本无法在欧洲生根开花,只能源源流入美国。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地大物博,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如同托克维尔所指出的,美国没有欧洲的贵族传统,老百姓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要比欧洲平等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企业敢把在欧洲只有贵族才享受的产品对普通百姓推销,创造了一种平民化的现代生活方式,一个最大的中产阶级市场。在欧洲,小国林力,经济割据,只有几个贵族有钱,是市场经济的小国寡民,即使有技术,有资金,新的发明也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潜力而变得无利润可赚,最终无法被采用。美国则靠自己的规模,迅速运用欧洲的技术和资金,创造最先进的工业体系。于是铁路铺满了新大陆,工业部件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的模式,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任何一点小发明,不管成本多高,都因为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而一本万利。到19世纪末,美国不仅是世界的工厂,更是世界的市场。

          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因为世界经济要围绕着美国人的钱包来运转,美国的生活方式渐渐主宰了世界。从汽车,卖当劳,好莱坞,Microsoft,不管你对之爱也好恨也好,你都无法抵抗这种生活方式的统治。而美国的企业因为对本土社会熟悉,总能够先人一步地开发与之相适合的产品,然后通过向世界推行美国的生活方式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建设“对民主而言安全的世界”之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维持一个根植于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自由市场,尽管自己在二战前一直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以美国几乎不像欧洲列强那样掠夺殖民地。她要求的是世界各国对美国“门户开放”。只要美国在为世界创造着生活方式,只要世界对这种生活方式开放,美国就会永远主宰世界。

        然而,这一图景,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改变。到本世纪下半期,中国的国内经济产值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这个最大规模的经济,将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生活方式的塑造者:世界生产什么,取决于中国人买什么。中国人买什么,则取决于中国人怎么过日子。在这样的远景下,立足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中国企业,就可能抢到先行一步的地位,建立自己的优势。

         遗憾的是,最近20年,中国越来越热中于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丧失了在生活方式上的创造力。不错,美国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土地优势,创造了一个平民也能过贵族日子的汽车洋房式的“美国梦”。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拥挤,资源匮乏的国家,特别是在没有覆盖全球的军事实力来保证自己的能源供应的情况下,根本不适合发展这样既消耗能源,又消耗土地的生活方式。何况,那种出门就开车的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在公共场所被车隔离开,缺乏培养公共品德的空间。笔者曾反复指出,在古希腊的雅典,街道是培养公民的理想空间,苏格拉底就在街上和人民辩论,人类的伟大智慧就是这样在街上诞生。街道,成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石。而在当今的美国,不管左派右派,大家都口口声声地强调:“不能把孩子放在街上!”街道仿佛成了一个学坏的地方,一提街道大家就想到毒品和犯罪。这充分说明美国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社会危机。

         最近《纽约时报》颇具讽刺意味地报道:在莱特兄弟第一次成功地驾驶飞机上天之后100年,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后的34年,纽约这个“世界之都”,才刚刚有了从市区通往肯尼迪国际机场的一条客运列车线。而在此之前,世界主要大城市早已经有了这样的铁路,上海还有了磁悬浮。究其原因,乃是独来独往的“美国梦”,造成了这种对基本公共设施的忽视。实际上许多美国人在一天劳作精疲力竭之后,除了强打精神在高速公路上出生入死之外,没有别的选择。相比之下,一种强调公共性、社会性的生活方式,反而能给人们提供意想不到的舒适。日本的公司职员,劳累一天后上了火车就呼呼大睡,到站前被乘务员轻轻唤醒。这比起下了班还得被迫给自己当司机的美国人来说,仿佛活在天堂一般。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都希望扩张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力,为本国企业提供机会。在这样的文化竞争中,一个节俭型而非浪费型的经济模式,对处于生态与能源危机的世界更富有感召力。只有中国的企业自觉地利用这种力量,而中国的消费者也学会塑造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中国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
ding
好貼.
"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都希望扩张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力,为本国企业提供机会。在这样的文化竞争中,一个节俭型而非浪费型的经济模式,对处于生态与能源危机的世界更富有感召力。只有中国的企业自觉地利用这种力量,而中国的消费者也学会塑造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中国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

好!事实上我们在走别人的老路,最显著的就是小轿车产业.
以下是引用怀念毛主席2001在2004-1-31 21:50:00的发言:
"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都希望扩张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力,为本国企业提供机会。在这样的文化竞争中,一个节俭型而非浪费型的经济模式,对处于生态与能源危机的世界更富有感召力。只有中国的企业自觉地利用这种力量,而中国的消费者也学会塑造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中国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

好!事实上我们在走别人的老路,最显著的就是小轿车产业.


这些都与政府的误导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