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宽宏大量与养痈成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38:39
  有人认为蒙元对汉人的残酷压榨、迫害和歧视很多都是源于“民间传说”,理由是“蒙元统治时间短,又不是汉人政权,所以写历史的汉人极尽诬蔑摸黑之能事”,其实,这不只是“民间故事”而是众所周知的惨痛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不全是中国历史学家所写的。现在研究蒙古历史的各国学者们的主流观点也是认为蒙元是一个对汉人残酷压榨、迫害和歧视的征服王朝。

  例如,蒙古为灭金而侵入中原时,看到大片粮田,就决定屠杀当地农民,并把粮田变成他们的牧场。幸好自认汉人的契丹辽皇族後裔耶律楚才苦口婆心的跟他们解释,耐心说明从粮田得到的年贡、从中国农民那里得到的税金等等与牧场以及牧民相比是如何的多,再加上因他为蒙古的强大做出过巨大贡献而深受鉄木真、後又受继任大汗位的窝锅台的重用,所以才避免了一场绝杀。后又大杀尽汉族的张王刘李赵等大姓以保其统治。

  此後,为准确的得到年贡与税金,在原金朝领土内进行了户籍调查,结果表明黄河以北只剩下了73万户人家!
  蒙元统治期间,定蒙古人为头等人的“国人”,而把蒙古人以外的游牧民、阿拉伯和波斯等中东地区迁移到中国来的人、西域人、还有像马可波罗那样的欧洲人定为二等人的“色目人”,“色目”即各种各样的人的意思,他们主要是替蒙古人收税、压榨其他中国人的“经济官员”。这两者是蒙元的统治阶层。

  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人,人数极少,而被统治阶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如果汉族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的话,蒙古人的政权马上就会土崩瓦解。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最巧妙的方法当然是分化汉人。于是,把中国北方原金国的人民都定为第三等人的“汉人”(注),而把原南宋的国民定为第四等人的“南人”。无论是第三等人的“汉人”还是第四等人的“南人”,均属于最低等的、毫无生命保障,任人宰割的被奴役阶层。

  蒙元时对汉人的刑罚是历史上最残酷的。杀死一个汉人只需付一头驴的罚款。蒙元刑法明文规定:蒙古人即使把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的“南人”殴打致死,也只需付点罚款和埋葬费而已。而汉人/南人即使被殴打也不得反抗。若反抗而使“国人”(即蒙古人)负伤,则是死刑。

  蒙元统治者们,在文化上更是把汉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观贬得一文不值。
  当时汉人之间还被分成了十等,即“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本来“官、吏、医”等阶层的人也属于儒家体系,为了侮辱和嘲弄汉人的价值观,故意把“儒家”分出来置于“娼”与“丐”之间。可悲的是,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儒生扑向了蒙元怀抱,为入侵者屠杀奴役汉族同胞充当帮凶。

  蒙古人对汉地的掠夺也是惨不忍睹。当时的“富在塞北”一说就足以证明蒙古人在经济上的掠夺。当时如果没有江南的粮食、盐、茶类等物质,元王朝根本就无法维持下去。而且这种掠夺不仅仅限于江南,而是遍及大江南北,因此使整个中国都疲惫不堪,老百姓苦不堪言。其中受害最深、生活最惨的就要数河南了。所以到了元末,不论是江南还是中原,人们都纷纷组织起来反抗蒙元。蒙元很快就被推翻了。

  可是呢,当受尽欺凌迫害的汉人好不容易推翻了这样一个残暴的异族殖民政权重新做了主人後,便马上对曾那样残酷欺压过自己的异族敌人仁慈起来。蒙古统治中国时,连由每二十户汉人编成的最基层的组织“甲”的“甲长”都只得由蒙古人担任,而这甲长与汉人朝代的“保甲制”时的甲长大不一样,“是这二十家的总管,这二十家就是这蒙古总管的奴隶,衣服饮食,他可以随心索取,女子和财产,他更可以随心所欲”(《中国人史纲》)。可推翻蒙元後,明朝政府也只是把各地的蒙古首领的妻子女儿送到妓院。据说到了明末,各地妓院还有不少那些蒙古JN的後裔依然从事性产业。又因为一般老百姓对欺压过自己的蒙古人异常痛恨,蒙元统治者失去控制後,纷纷攻击蒙古人,刚建立的明朝政府就下了大力气保护蒙古人,使蒙古人保留了继续劫掠汉人的基础,二百多年后这些蒙古人的后裔跟随女真人再次灭了华夏。

  即使是在战争中被俘的蒙古人,明庭依然是宽宏大量待他们。而且,一旦他们不再抵抗,还封这些昨天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为王侯,还考虑到“以故元太子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後嗣,乃遣崇礼侯北归,以书谕之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後嗣”而送其北归。明太祖得知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蓝玉与蒙元的主妃私通的消息後还发怒,使其“妃惭惧自杀”。

  其实,对少 数 民族、甚至对曾迫害过、奴役过自己的敌人很宽宏大量而不记前嫌的不仅是明朝,纵观中国的历史,汉人王朝对少 数 民族历来都是比较宽容和放任其自治的。例如,汉朝与其世敌匈奴之间虽有过长期的残酷战争,虽曾遭受过匈奴无数次侵袭和掠夺,可一旦把他们打垮,一旦他们投降了,汉人便马上忘记了过去的创伤而宽容地收留了他们,还准许他们在气候较温暖、土地肥沃的河套地区集团居住。汉朝以後的三国时代、晋时代对匈奴都很宽宏大量。不但不同 化他们,不但不趁其力量微弱之时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们,还准许他们“自治”,还任命匈奴人为“匈奴五部大都督”,还由他们自己的人管理他们,还准许他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武装力量。

  可结果换来的全都是恩将仇报!
  当中国国力衰弱时,这些少 数 民族不但没有诸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样的汉人的思考方式而挺身出来为国尽忠,反而趁机从中国分裂出去而独 立建国,不但如此,还反戈一击侵入中原大好山河。无数生灵涂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汉人沦为夷狄奴隶,无数文化瑰宝惨遭毁灭的五胡乱华即由此而生。当这些夷狄禽兽攻陷首都洛阳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奸。对被俘的皇帝也是百般的侮辱。

  唐代也是如此。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为对抗来自北部高句丽和西南部百济的不断压迫侵略而主动服从唐朝的领导。西元654年,高句丽、百济联合发动对新罗的侵略,不久就夺取了三十余城。新罗着急地向大唐求援,要求唐征讨高句丽和百济。大唐应新罗的邀请,也为了收复自西元前十二世纪的箕子朝鲜起就属于中国固有领土,只因五胡乱华後中华大地不断的内乱而被趁机发展壮大起来的高句丽等夺取的东北、朝鲜地方,便决定出兵。在牺牲了很多将士後,好不容易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可却不杀其民与其王,仅是将这些固有国土收回。例如,在前百济的地方,虽然和中国内地一样设立了五个都督府、七州、五十二县,却让前百济的王族管理这些地方。在前高句丽的地方,也是如此。虽设立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却仍让原高句丽国的人管理这些地方。也就是让他们自治。而不是派自己的官员去管理。

  虽有一部分高句丽人以及靺鞨人迁移到大唐领土、管制东北各族的重要据点营州(今辽宁朝阳),可又没有把他们分散,而是让他们集体居住在一起。当契丹族的李尽忠发动叛乱时,原高句丽人以及靺鞨人也趁机反叛大唐而集体北逃。在粟末靺鞨人大祚荣的领导下,于698年以其原居住地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附近)为据点独 立而自称“振国”。由于契丹族的反乱,大唐废除安东都护府而设都督府,逐渐失去了对辽东的影响。不久大唐为谋求东北的安定而承认了大祚荣的统治,并于713年册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便称“渤海国”。前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也逐渐成了“渤海国”的领土。继承大祚荣的大武艺不但野心勃勃地扩张领土,还建元“仁安”,明确表示要完全从大唐独 立出去。为此曾与大唐发生了小规模的战争。第三代的大钦茂,主动修复与大唐的关系,并积极采用大唐的制度、文化以巩固其统治。当时的渤海以吉林省为中心,拥有自朝鲜半岛北部,我国东北北部到现俄罗斯的领土。其内部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既有汉人,也有高句丽人、契丹人、靺鞨诸族等各种各样的民族。

  话题再回到朝鲜半岛。正是大唐的及时、大力的援助才使得新罗免于亡国,转危为安,可新罗一旦摆脱了这一危机後就翻脸不认人。待大唐军撤兵後,便勾结高句丽的残余分子反叛大唐,于是自(现在的朝鲜)大同江以南的那些被大唐收回的、历史上曾几千年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又得而复失了。

  正因为大唐对异族很宽容,甚至还让他们掌握军政民财大权,例如让营州(今辽宁朝阳)出身的杂胡安禄山掌握三镇(今辽宁西部、河北、山西一带)军政民财大权。结果让安禄山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唐江山搅得天昏地暗,连皇帝都不得不仓皇出逃。後安禄山的反乱虽然被镇压,可盛唐却从此由盛至衰一路滑向灭亡。安禄山之乱後,大唐虽然收紧了其民族政策,但因其长期的养痈成患的少 数 民族政策,少 数 民族问题早已是尾大不掉了。所以大唐末期,各地少 数 民族便纷纷自立,大唐崩溃後就各自独 立建国。之後,北方少 数 民族问题便层出不穷,成为中原王朝始终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其中,不但朝鲜独 立成了永远难改的事实,连包括现在的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也成了异族“辽”的领土直到明朝。後来,西部的党项族也独 立建起了自己的国家------“西夏”。东北也兴起了女真的“金”。再後来,蒙古又兴起。再後来,连黄河以北,连整个中国都被异族蹂躏。

  到了明朝,不仅不追究在宋朝年间给中国造成重大灾难,甚至夺取了半壁江山的女真人的责任,不仅不吸取历史上姑息养奸的教训,反而重用女真人,还赋予他们军事上的权力。在贸易交换、朝贡时,也有意让他们占便宜以显示“泱泱大国的文明和大度”,于是这些女真人纷纷抢着去和明朝廷做这样的生意和朝贡。结果连明朝廷也觉得这样下去太亏、财政上无法承受,只好发给女真族的建州卫、海西卫的部族长“许可证”,由他们掌管分配通过交易、朝贡得来的利益,从而为其统治的巩固提供了财源,加强了部族长的统治权力。

  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侵入抚顺杀害明朝军官後,受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讨伐而兵败负伤。他逃到了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却被哈达部酋长万汗逮住而交给了明军。王杲之子阿台为了报复,便与叶赫部联合起来进 攻哈达部,明军得到哈达部的求援後,便把阿台包围在古来城。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为劝说阿台投降而进城,反倒被阿台扣留下来作为人质。李成梁的明军见阿台不投降,只好发动总攻,结果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死于乱战中。

  李成梁为表示歉意,便一口气发给努尔哈赤三十张“交易许可证”和三十匹马,这些成了努尔哈赤起兵的最初的军事费用。此外,赋予他军事权力由他统管建州卫。还封他为明朝的左都督、龙虎将军,每年还给努尔哈赤银八百两。努尔哈赤不但不感恩,反而诬陷明军杀死了为明效忠的祖父和父亲,并把它作为根本就算不上什麽大恨的“七大恨”的头一“恨”,以此为借口反叛自立,就这样借助明朝的力量于万历17年(1589年)统一了苏克素护、浑河、完颜、栋鄂以及哲陈建州五部。

  不久,又发生了日本入侵朝鲜的重大事件。当时明朝应朝鲜的邀请出兵朝鲜,与日本侵略军展开血战。虽击败日本侵略军并将其赶出了朝鲜,但战费开支庞大,老百姓生活日益恶化,明朝国内的局势从此开始走向动乱。努尔哈赤乘明朝注意力转到朝鲜的这段时间,加紧攻击和吞并女真的其他部落,在击败了九部联军後,终于奠定了其後从大明国独 立出去建立後金的不可逆转的基础。而後金的建立,又为满清的建立,为满请最後占领整个中国,使全中国的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们成为其“家奴”打下了基础。这些都是满洲自己留下的资料。

  当时,即使汉人不采取类似历史上其他国家或民族采取过的那种灭绝性屠杀异族的方式来对待女真族,仅仅只要当初不那麽地热心扶助和支援努尔哈赤,恐怕就不会有後来坐了近三百年奴隶的耻辱,当然东北还有朝鲜也不会丢失了。

  以德报怨的汉人从不吸取历史教训,总是给屠杀奴役自己的异族留下卷土重来的实力和机会,这点在二战后中国对日本的宽容上也充分反映出来。而这些人面兽心的屠夫们总是在华夏强盛时假意依附蓄积力量,待华夏势弱时则乘机揭竿而起,再次伤害甚至毁灭华夏。

  注:蒙元将元金国统治区人民划为汉人,成为某些人攻击汉人的是“杂族”的根据,理由是当时这些人包括了汉族、女真、契丹、党项和高丽人,其实这是非常荒谬的。
  女真:由于金国在蒙古初兴时对蒙古的残酷压榨,蒙军占领金国后,对女真人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绝大部分女真人死于战乱,剩下的多北逃至远东北,后来女真再度兴起灭明靠的就是这些人的后裔,留在中原的女真人数量最多不超过五万人。

  契丹:女真灭辽,契丹人国破家亡,残余的契丹人西逃建立了西辽,后西辽为蒙古所灭,契丹人再次被屠,剩下的不是融入西夏或蒙古,就是继续西逃不知所踪。留在原辽国的契丹人原本数量就少,又融入蒙古各部或女真。试想能有几个能在后来被划为“汉人”?

  党项:党项人建国西夏,与宋金蒙抗衡多年,后蒙古兴起,西夏对蒙元进行了强烈的抵御,激怒了不可一世的铁木真,结果蒙军灭西夏后,对西夏人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史记“国民免于战死者十无一二”,剩下的男子皆被蒙古人征为炮灰,在蒙古人的东征西讨中损折殆尽。

  高丽人:这其实指的是被唐所灭的高句丽人,称之为高丽人是错误的。史记唐灭高句丽后,将剩下的三十万高句丽人(这些高句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原本就是从中原过去的汉人)迁到中原与汉人混居,在迁移过程中,一部分逃脱往新罗和百济,更多的在迁移过程中冻病伤死(唐军的押送可不是“以德服人”),真正到达中原的仅剩一小部分,他们很快就为汉人所同
化。
  所以说,所谓蒙元时期北方汉人包括了汉族、女真、契丹、党项和高丽人,事实上除了汉族以外,女真、契丹、党项和高句丽人数量极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根本不可能冲杂了汉人血统。有些汉人YY自己可能有它族血脉,其实是自作多情,子虚乌有,也可以说是犯贱。有人认为蒙元对汉人的残酷压榨、迫害和歧视很多都是源于“民间传说”,理由是“蒙元统治时间短,又不是汉人政权,所以写历史的汉人极尽诬蔑摸黑之能事”,其实,这不只是“民间故事”而是众所周知的惨痛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不全是中国历史学家所写的。现在研究蒙古历史的各国学者们的主流观点也是认为蒙元是一个对汉人残酷压榨、迫害和歧视的征服王朝。

  例如,蒙古为灭金而侵入中原时,看到大片粮田,就决定屠杀当地农民,并把粮田变成他们的牧场。幸好自认汉人的契丹辽皇族後裔耶律楚才苦口婆心的跟他们解释,耐心说明从粮田得到的年贡、从中国农民那里得到的税金等等与牧场以及牧民相比是如何的多,再加上因他为蒙古的强大做出过巨大贡献而深受鉄木真、後又受继任大汗位的窝锅台的重用,所以才避免了一场绝杀。后又大杀尽汉族的张王刘李赵等大姓以保其统治。

  此後,为准确的得到年贡与税金,在原金朝领土内进行了户籍调查,结果表明黄河以北只剩下了73万户人家!
  蒙元统治期间,定蒙古人为头等人的“国人”,而把蒙古人以外的游牧民、阿拉伯和波斯等中东地区迁移到中国来的人、西域人、还有像马可波罗那样的欧洲人定为二等人的“色目人”,“色目”即各种各样的人的意思,他们主要是替蒙古人收税、压榨其他中国人的“经济官员”。这两者是蒙元的统治阶层。

  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人,人数极少,而被统治阶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如果汉族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的话,蒙古人的政权马上就会土崩瓦解。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最巧妙的方法当然是分化汉人。于是,把中国北方原金国的人民都定为第三等人的“汉人”(注),而把原南宋的国民定为第四等人的“南人”。无论是第三等人的“汉人”还是第四等人的“南人”,均属于最低等的、毫无生命保障,任人宰割的被奴役阶层。

  蒙元时对汉人的刑罚是历史上最残酷的。杀死一个汉人只需付一头驴的罚款。蒙元刑法明文规定:蒙古人即使把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的“南人”殴打致死,也只需付点罚款和埋葬费而已。而汉人/南人即使被殴打也不得反抗。若反抗而使“国人”(即蒙古人)负伤,则是死刑。

  蒙元统治者们,在文化上更是把汉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观贬得一文不值。
  当时汉人之间还被分成了十等,即“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本来“官、吏、医”等阶层的人也属于儒家体系,为了侮辱和嘲弄汉人的价值观,故意把“儒家”分出来置于“娼”与“丐”之间。可悲的是,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儒生扑向了蒙元怀抱,为入侵者屠杀奴役汉族同胞充当帮凶。

  蒙古人对汉地的掠夺也是惨不忍睹。当时的“富在塞北”一说就足以证明蒙古人在经济上的掠夺。当时如果没有江南的粮食、盐、茶类等物质,元王朝根本就无法维持下去。而且这种掠夺不仅仅限于江南,而是遍及大江南北,因此使整个中国都疲惫不堪,老百姓苦不堪言。其中受害最深、生活最惨的就要数河南了。所以到了元末,不论是江南还是中原,人们都纷纷组织起来反抗蒙元。蒙元很快就被推翻了。

  可是呢,当受尽欺凌迫害的汉人好不容易推翻了这样一个残暴的异族殖民政权重新做了主人後,便马上对曾那样残酷欺压过自己的异族敌人仁慈起来。蒙古统治中国时,连由每二十户汉人编成的最基层的组织“甲”的“甲长”都只得由蒙古人担任,而这甲长与汉人朝代的“保甲制”时的甲长大不一样,“是这二十家的总管,这二十家就是这蒙古总管的奴隶,衣服饮食,他可以随心索取,女子和财产,他更可以随心所欲”(《中国人史纲》)。可推翻蒙元後,明朝政府也只是把各地的蒙古首领的妻子女儿送到妓院。据说到了明末,各地妓院还有不少那些蒙古JN的後裔依然从事性产业。又因为一般老百姓对欺压过自己的蒙古人异常痛恨,蒙元统治者失去控制後,纷纷攻击蒙古人,刚建立的明朝政府就下了大力气保护蒙古人,使蒙古人保留了继续劫掠汉人的基础,二百多年后这些蒙古人的后裔跟随女真人再次灭了华夏。

  即使是在战争中被俘的蒙古人,明庭依然是宽宏大量待他们。而且,一旦他们不再抵抗,还封这些昨天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为王侯,还考虑到“以故元太子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後嗣,乃遣崇礼侯北归,以书谕之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後嗣”而送其北归。明太祖得知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蓝玉与蒙元的主妃私通的消息後还发怒,使其“妃惭惧自杀”。

  其实,对少 数 民族、甚至对曾迫害过、奴役过自己的敌人很宽宏大量而不记前嫌的不仅是明朝,纵观中国的历史,汉人王朝对少 数 民族历来都是比较宽容和放任其自治的。例如,汉朝与其世敌匈奴之间虽有过长期的残酷战争,虽曾遭受过匈奴无数次侵袭和掠夺,可一旦把他们打垮,一旦他们投降了,汉人便马上忘记了过去的创伤而宽容地收留了他们,还准许他们在气候较温暖、土地肥沃的河套地区集团居住。汉朝以後的三国时代、晋时代对匈奴都很宽宏大量。不但不同 化他们,不但不趁其力量微弱之时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们,还准许他们“自治”,还任命匈奴人为“匈奴五部大都督”,还由他们自己的人管理他们,还准许他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武装力量。

  可结果换来的全都是恩将仇报!
  当中国国力衰弱时,这些少 数 民族不但没有诸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样的汉人的思考方式而挺身出来为国尽忠,反而趁机从中国分裂出去而独 立建国,不但如此,还反戈一击侵入中原大好山河。无数生灵涂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汉人沦为夷狄奴隶,无数文化瑰宝惨遭毁灭的五胡乱华即由此而生。当这些夷狄禽兽攻陷首都洛阳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奸。对被俘的皇帝也是百般的侮辱。

  唐代也是如此。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为对抗来自北部高句丽和西南部百济的不断压迫侵略而主动服从唐朝的领导。西元654年,高句丽、百济联合发动对新罗的侵略,不久就夺取了三十余城。新罗着急地向大唐求援,要求唐征讨高句丽和百济。大唐应新罗的邀请,也为了收复自西元前十二世纪的箕子朝鲜起就属于中国固有领土,只因五胡乱华後中华大地不断的内乱而被趁机发展壮大起来的高句丽等夺取的东北、朝鲜地方,便决定出兵。在牺牲了很多将士後,好不容易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可却不杀其民与其王,仅是将这些固有国土收回。例如,在前百济的地方,虽然和中国内地一样设立了五个都督府、七州、五十二县,却让前百济的王族管理这些地方。在前高句丽的地方,也是如此。虽设立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却仍让原高句丽国的人管理这些地方。也就是让他们自治。而不是派自己的官员去管理。

  虽有一部分高句丽人以及靺鞨人迁移到大唐领土、管制东北各族的重要据点营州(今辽宁朝阳),可又没有把他们分散,而是让他们集体居住在一起。当契丹族的李尽忠发动叛乱时,原高句丽人以及靺鞨人也趁机反叛大唐而集体北逃。在粟末靺鞨人大祚荣的领导下,于698年以其原居住地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附近)为据点独 立而自称“振国”。由于契丹族的反乱,大唐废除安东都护府而设都督府,逐渐失去了对辽东的影响。不久大唐为谋求东北的安定而承认了大祚荣的统治,并于713年册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便称“渤海国”。前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也逐渐成了“渤海国”的领土。继承大祚荣的大武艺不但野心勃勃地扩张领土,还建元“仁安”,明确表示要完全从大唐独 立出去。为此曾与大唐发生了小规模的战争。第三代的大钦茂,主动修复与大唐的关系,并积极采用大唐的制度、文化以巩固其统治。当时的渤海以吉林省为中心,拥有自朝鲜半岛北部,我国东北北部到现俄罗斯的领土。其内部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既有汉人,也有高句丽人、契丹人、靺鞨诸族等各种各样的民族。

  话题再回到朝鲜半岛。正是大唐的及时、大力的援助才使得新罗免于亡国,转危为安,可新罗一旦摆脱了这一危机後就翻脸不认人。待大唐军撤兵後,便勾结高句丽的残余分子反叛大唐,于是自(现在的朝鲜)大同江以南的那些被大唐收回的、历史上曾几千年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又得而复失了。

  正因为大唐对异族很宽容,甚至还让他们掌握军政民财大权,例如让营州(今辽宁朝阳)出身的杂胡安禄山掌握三镇(今辽宁西部、河北、山西一带)军政民财大权。结果让安禄山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唐江山搅得天昏地暗,连皇帝都不得不仓皇出逃。後安禄山的反乱虽然被镇压,可盛唐却从此由盛至衰一路滑向灭亡。安禄山之乱後,大唐虽然收紧了其民族政策,但因其长期的养痈成患的少 数 民族政策,少 数 民族问题早已是尾大不掉了。所以大唐末期,各地少 数 民族便纷纷自立,大唐崩溃後就各自独 立建国。之後,北方少 数 民族问题便层出不穷,成为中原王朝始终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其中,不但朝鲜独 立成了永远难改的事实,连包括现在的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也成了异族“辽”的领土直到明朝。後来,西部的党项族也独 立建起了自己的国家------“西夏”。东北也兴起了女真的“金”。再後来,蒙古又兴起。再後来,连黄河以北,连整个中国都被异族蹂躏。

  到了明朝,不仅不追究在宋朝年间给中国造成重大灾难,甚至夺取了半壁江山的女真人的责任,不仅不吸取历史上姑息养奸的教训,反而重用女真人,还赋予他们军事上的权力。在贸易交换、朝贡时,也有意让他们占便宜以显示“泱泱大国的文明和大度”,于是这些女真人纷纷抢着去和明朝廷做这样的生意和朝贡。结果连明朝廷也觉得这样下去太亏、财政上无法承受,只好发给女真族的建州卫、海西卫的部族长“许可证”,由他们掌管分配通过交易、朝贡得来的利益,从而为其统治的巩固提供了财源,加强了部族长的统治权力。

  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侵入抚顺杀害明朝军官後,受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讨伐而兵败负伤。他逃到了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却被哈达部酋长万汗逮住而交给了明军。王杲之子阿台为了报复,便与叶赫部联合起来进 攻哈达部,明军得到哈达部的求援後,便把阿台包围在古来城。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为劝说阿台投降而进城,反倒被阿台扣留下来作为人质。李成梁的明军见阿台不投降,只好发动总攻,结果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死于乱战中。

  李成梁为表示歉意,便一口气发给努尔哈赤三十张“交易许可证”和三十匹马,这些成了努尔哈赤起兵的最初的军事费用。此外,赋予他军事权力由他统管建州卫。还封他为明朝的左都督、龙虎将军,每年还给努尔哈赤银八百两。努尔哈赤不但不感恩,反而诬陷明军杀死了为明效忠的祖父和父亲,并把它作为根本就算不上什麽大恨的“七大恨”的头一“恨”,以此为借口反叛自立,就这样借助明朝的力量于万历17年(1589年)统一了苏克素护、浑河、完颜、栋鄂以及哲陈建州五部。

  不久,又发生了日本入侵朝鲜的重大事件。当时明朝应朝鲜的邀请出兵朝鲜,与日本侵略军展开血战。虽击败日本侵略军并将其赶出了朝鲜,但战费开支庞大,老百姓生活日益恶化,明朝国内的局势从此开始走向动乱。努尔哈赤乘明朝注意力转到朝鲜的这段时间,加紧攻击和吞并女真的其他部落,在击败了九部联军後,终于奠定了其後从大明国独 立出去建立後金的不可逆转的基础。而後金的建立,又为满清的建立,为满请最後占领整个中国,使全中国的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们成为其“家奴”打下了基础。这些都是满洲自己留下的资料。

  当时,即使汉人不采取类似历史上其他国家或民族采取过的那种灭绝性屠杀异族的方式来对待女真族,仅仅只要当初不那麽地热心扶助和支援努尔哈赤,恐怕就不会有後来坐了近三百年奴隶的耻辱,当然东北还有朝鲜也不会丢失了。

  以德报怨的汉人从不吸取历史教训,总是给屠杀奴役自己的异族留下卷土重来的实力和机会,这点在二战后中国对日本的宽容上也充分反映出来。而这些人面兽心的屠夫们总是在华夏强盛时假意依附蓄积力量,待华夏势弱时则乘机揭竿而起,再次伤害甚至毁灭华夏。

  注:蒙元将元金国统治区人民划为汉人,成为某些人攻击汉人的是“杂族”的根据,理由是当时这些人包括了汉族、女真、契丹、党项和高丽人,其实这是非常荒谬的。
  女真:由于金国在蒙古初兴时对蒙古的残酷压榨,蒙军占领金国后,对女真人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绝大部分女真人死于战乱,剩下的多北逃至远东北,后来女真再度兴起灭明靠的就是这些人的后裔,留在中原的女真人数量最多不超过五万人。

  契丹:女真灭辽,契丹人国破家亡,残余的契丹人西逃建立了西辽,后西辽为蒙古所灭,契丹人再次被屠,剩下的不是融入西夏或蒙古,就是继续西逃不知所踪。留在原辽国的契丹人原本数量就少,又融入蒙古各部或女真。试想能有几个能在后来被划为“汉人”?

  党项:党项人建国西夏,与宋金蒙抗衡多年,后蒙古兴起,西夏对蒙元进行了强烈的抵御,激怒了不可一世的铁木真,结果蒙军灭西夏后,对西夏人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史记“国民免于战死者十无一二”,剩下的男子皆被蒙古人征为炮灰,在蒙古人的东征西讨中损折殆尽。

  高丽人:这其实指的是被唐所灭的高句丽人,称之为高丽人是错误的。史记唐灭高句丽后,将剩下的三十万高句丽人(这些高句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原本就是从中原过去的汉人)迁到中原与汉人混居,在迁移过程中,一部分逃脱往新罗和百济,更多的在迁移过程中冻病伤死(唐军的押送可不是“以德服人”),真正到达中原的仅剩一小部分,他们很快就为汉人所同
化。
  所以说,所谓蒙元时期北方汉人包括了汉族、女真、契丹、党项和高丽人,事实上除了汉族以外,女真、契丹、党项和高句丽人数量极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根本不可能冲杂了汉人血统。有些汉人YY自己可能有它族血脉,其实是自作多情,子虚乌有,也可以说是犯贱。
元就是种族统治,历史上多个国家都有过.
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诸蒙古人斫伤他人奴,知罪愿休和者听。诸以他物伤人,致成废疾者,杖七十七,仍追中统钞一十锭,付被伤人,充养济之资。

元史学 志第五十三

元朝的民族政策存在很大失误,但楼主转这样的白痴文章,说什么打死汉族人只需要付丧葬费的是在胡说。

楼主又去汉网厕所会餐了吗
确实是说的太过了些,如果是蒙古贵族打死汉人平民的话那丧葬费也不会付,不过如果是蒙古平民打死汉人平民的话还是要充军发配的.
让诸岳渎祠庙,辄敢触犯作践者,禁之。诸伏羲、娲皇、尧、舜、禹、汤、后土等庙,军马使臣敢沮坏者,禁之。诸名山大川寺观祠庙,并前代名人遗迹,敢拆毁者,禁之。诸改寺为观,改观为寺者,禁之。诸祠庙寺观,模勒御宝圣旨及诸王令旨者,禁之。

出处同上


元朝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化一样严令保护
满网精神病院的人来了吗?翻案风又起,可惜血腥历史无法篡改。:D ;P
诸杀人者死,仍于家属征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无银者征中统钞一十锭,会赦免罪者倍之。

元史刑法里倒是有过这一句,但并未说过区别蒙古族和汉族之分
原帖由 满清匪帮 于 2007-8-25 20:00 发表
满网精神病院的人来了吗?翻案风又起,可惜血腥历史无法篡改。:D ;P

汉网小贼有一此被我用元史这样的科普类书籍打的满街乱跑;P
可惜我不是汉网的人,满网的超级贵宾,很高兴认识你。:handshake
原帖由 满清匪帮 于 2007-8-25 20:05 发表
可惜我不是汉网的人,满网的超级贵宾,很高兴认识你。:handshake

;P 不高兴认识你这个白痴
楼上的两位,挑民族对立情绪啊,:L
楼主的文章明显是转来的.如果楼主对你所转的内容真的很感兴趣.希望能给出文章中论据的出处,这样让看的人也好真正了解.有些史料楼主本人如果有自己的研究和第一手资料最好.历史题材的东西本来就是严谨严肃的.
于是自(现在的朝鲜)大同江以南的那些被大唐收回的、历史上曾几千年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又得而复失了。

这句话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D
知道你是满人,因此不奇怪你对Q匪的百般辩解。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8-25 20:08 发表

;P 不高兴认识你这个白痴

:D :D
马可菠萝的行记可否做参考.
;P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7-8-25 20:38 发表

:D :D
马可菠萝的行记可否做参考.

马可波罗还认为元朝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上非常富庶的国家,按照这个理解,中国元朝其不是更没什么可以批的了;P
原帖由 满清匪帮 于 2007-8-25 20:35 发表
知道你是满人,因此不奇怪你对Q匪的百般辩解。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十二载:“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P 明朝对知识分子真是宽容啊
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

明史学 列传第二十七  明朝真是对知识分子不错啊;P

楼主这种文章,快拿去汉网YY吧,那是不需要大脑只需要肾上腺的地方,但超大不是。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8-25 21:37 发表
;P
马可波罗还认为元朝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上非常富庶的国家,按照这个理解,中国元朝其不是更没什么可以批的了;P

不过这个富庶并不是蒙古人创造的吧?
楼主又去汉网厕所会餐了吗

楼主这种文章,快拿去汉网YY吧,那是不需要大脑只需要肾上腺的地方,但超大不是

-------------------------------------------
又在为汉网做广告,早说过你是汉网的内奸,从你承认自己经常去汉网也可以证明.
明朝对知识分子真是宽容啊

明朝真是对知识分子不错啊

-------------------------------------------
只要有人提到少数民族政权就一定要扯上明朝,只有在新张勋最集中的满网分子们最喜欢这样做,说你是满网的特务一点没错.
集汉网的内奸\满网的特务和超大的贵宾为一身,你到底是人是鬼呀?
当时汉人之间还被分成了十等,即“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本来“官、吏、医”等阶层的人也属于儒家体系,为了侮辱和嘲弄汉人的价值观,故意把“儒家”分出来置于“娼”与“丐”之间

——后来也有“臭老九”:地富反坏、右叛特汉,然后才是知识分子:D
原帖由 巡阅使 于 2007-8-26 13:53 发表
楼主又去汉网厕所会餐了吗

楼主这种文章,快拿去汉网YY吧,那是不需要大脑只需要肾上腺的地方,但超大不是

-------------------------------------------
又在为汉网做广告,早说过你是汉网的内奸,从你承 ...


 - 汉网论坛 ( http://211.96.108.21/bbs/index.asp)
  -- 宣传组(专用) ( http://211.96.108.21/bbs/list.asp?boardid=74)
  ---- 建议在宣传时采用集体战术,协同作战 ( http://211.96.108.21/bbs/dispbbs.asp?boardid=74&id=14201)
  
  --------------------------------------------------------------------------------
  
  -- 作者:新天地会
  -- 发布时间:2003-12-8 10:07:31
  
  -- 建议在宣传时采用集体战术,协同作战 
 
  想必大家在其他网站宣传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但会遇到满遗的挑衅,更多的还会碰到“大中华主义者”的无理纠缠,以致我们不能顺利的宣传。故建议采用集体战术,协同作战,如上某站宣传时,以小组的形式出击,明确分工,有负责宣传的,有专门对付无理纠缠者的,派专人反过来缠住它们,使其不能干扰我们。每次宣传前先在本版商量好了以后再行动,不打无准备之仗。还要考虑一般情况,例如,哪位宣传组成员在其他网站单枪匹马的宣传遇到围攻是很常见的情况,这时他可以回来求援,宣传组经开会商讨后,再决定如何援助,或暂时放弃那里的阵地,或在谋划后派军占领那里的舆论制高点,还可以打探那里的管理员的底细及其联系方法,能争取的好好争取,对执迷不悟、不能争取的决不客气,什么手段都可以给它使用,至少吓得它不敢偏袒清遗了。等等。



——汉网小虫子果真又祭出当年的野狗战术了哈:D  一只狗落难,N只狗上来撕咬
蒙古人的政策确实没什么可称道的。相比于清朝,元朝相差不止一个数量级。
不过文中所列举的,就有些过了。

批判元朝还是要实事求是。

我听说的是,蒙古人打死汉人,也是要充军,不是说一头毛驴就可以减刑的。
目前影视剧也不涉及五胡乱华和元朝.
原帖由 巡阅使 于 2007-8-26 13:54 发表
集汉网的内奸\满网的特务和超大的贵宾为一身,你到底是人是鬼呀?

;P 满网特务是你封的吧?自己开始拿自己YY来说话了,如果我不在汉网内部进行调剂的话,汉网恐怕会比现在极端一百倍
原帖由 巡阅使 于 2007-8-26 13:53 发表
明朝对知识分子真是宽容啊

明朝真是对知识分子不错啊

-------------------------------------------
只要有人提到少数民族政权就一定要扯上明朝,只有在新张勋最集中的满网分子们最喜欢这样做,说你是满网 ...

;P 不是对比么,要不你要不乐意我拿宋朝举例子也成
原帖由 幻海魔刀 于 2007-8-26 09:52 发表

不过这个富庶并不是蒙古人创造的吧?

应该说不只是蒙古人创造的,但蒙古族在元朝时期一样涌现了很多人才
鸟人们也许不知道有个叫中华民族的种族!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8-26 17:55 发表

应该说不只是蒙古人创造的,但蒙古族在元朝时期一样涌现了很多人才

但老实说蒙古人在破坏方面的能力远强过创造的能力,如今真是不大愿意谈元朝,谈起来对汉蒙的民族关系绝对毫无益处.
这个这个,讨论历史问题要给史料出处的。

请大家注意,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少表现道德优越感,这里不是某些可以让您痛快发泄不满的网站。:D
:D :D :D :D :D 难道明朝没有堕民。:') :') :') :') :') :')
论中国、中华民族、满蒙民族、外蒙古等
作者:高天上飞云
中国古代历来只有天下的观念,而没有世界的意识。天下观是指视中国为天下,为海内,为六合,而视天下以外是四夷,四海之外是诸夷,六合之外则存而不论。
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人们将自己的居住区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它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这里的中国包括四个含义:
1.地理意义上的所谓“中原”地区。“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汉书•地理志》。
2.政治意义上的所谓“天子之国”。夏代的“夏”和商代的“中商”、“中土”,既是相对于东、南、西、北各族的称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诗经•大雅》。此时的这个“中国”与“四方”、“京师”与“四国”的对举,乃是表示中心与四邻、天子与诸侯的相互关系。
3.民族意义上的“华夏”民族。夏、商、周三族至周代,逐渐融合为一个民族整体,呼为“诸夏”或“华夏”。《礼记•王制》中有“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一句,而这里的“中国”,主要指的是周代存在着五大民族集团之一的“华夏民族”。
4.文化意义上的“华夏文明”。“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直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礼记•玉制》。政治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在更深层次上是文化的差异,即所谓“华夷之辨”,还包括文化意义上的“文明之国”。
春秋之争归于西秦,而这个“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的秦,在当时却在诸夏之外,同时期还有楚等,“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公羊传》。秦的统一,代表者“中国”一词的涵义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一是结束了以前那种“天子之国”与“诸侯之国”并存的局面,而真正实现了统一的国家政权。二是中国的一统,标志着华夏思想文化新的认同。
至汉,随着中原王朝的兴盛,中国一词又有新的变化,产生了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均统称为“中国”的观念。“古之戎狄,今为中国”《论衡》,王允认为,中国不仅郡县制度统一,而且四夷臣服,已为一统天下,而国家制度实际上实行的也是“君天下为天子”的统治制度,反映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关于国家元首称号在内地与边疆已形成比较确定的共识。“于蛮夷称天子,于王侯称皇帝”《礼记•曲礼》。此后随着华夏族统治地域的扩大,“中国”一词指统一王朝的全部疆土。“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赵)佗弗诛。”《史记?南越列传》,以后凡当处于分裂时期,则中国多指黄河流域。“亮说权云: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就在与中原形成统一的趋势前后,北方游牧民族自战国末期,出现了东胡、匈奴、月氏三大势力互相兼并角逐的局面。尤其以匈奴统一中国北部草原游牧区的历史功勋是为卓著,不可磨灭,从大兴安岭到大漠南北,西到阿尔泰山与额尔齐斯河,东西万里,南北数千里,有为数众多的游牧部落和许多族称的游牧古族,终于统一为中国的一个大区域。正如秦楚等各自统一了一个大区域为中国大统一准备了条件一样,匈奴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也建立了这样的功勋,同样为中国大统一准备了条件,秦、汉大统一的功勋固然伟大,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所创局部统一之功同样应该给予高度肯定。有人说“华夏是蛮夷戎狄异化又同化的先进产物,华夏是蛮夷戎狄共同创造的。中国是蛮夷戎狄共同缔造的。”,诚哉斯言。
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朝人呼北朝为索虏,北朝人斥南朝人为岛夷,两家还都自称中国,以至隋唐统一,视两家为南北朝,对其自称中国都加以认可,承认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至唐后,宋辽金前后并立,为争正统闹得不亦乐乎,其辽帝为金所败,递上降表,其中依旧喋喋不休自称为中国正统,元灭金、南宋、西夏,天下一统,主编宋辽金史,也是一视同仁,承认三者均为中国,周良霄在《元代史》一书序言中对此有一段精辟论述:“毫无疑问,元朝统一全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肯定的。……同时,元朝还有它的消极方面。它主要的问题还不仅是一般大家都经常提及的战争破坏与民族压迫政策,因为战争破坏毕竟只是在一些地区(如北方地区),民族压迫政策充其量也只是元朝的近百年统治期内起消极作用的因素。”。
时值明朝,朱元璋则呼元朝为养育父母之邦,得继正统:“天生元朝,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蛮八夷,海外番国,归于统一。”可见经过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又经过元朝大一统的这个民族大熔炉的锻炼,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经明至清,强调中外一家,否定民族间的差别与岐视。“夫天地以仁爱为心,以覆载无私为量,是以德在内近者则大统集于内近,德在外远者则大统集于外远。……上天厌弃内地无有德者,方眷命我外夷为内地主”《大义觉迷录》。认为所谓华夷,只是地域的不同,“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大义觉迷录》。“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内而直隶各省臣民,外而蒙古极边诸部落……孟子曰:‘舜,东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舜,古之帝圣帝,孟子以为夷;文王,周室受命之祖,孟子为周之臣子,亦以文王夷,然则‘夷’之字样,不过方域之名,自古圣贤不以为讳也。……夫满汉名色,犹直隶之各有籍贯,并非中外之分别也”《清世宗实录》。
而《大清一统志》,则将蒙古、新疆、西藏、台湾均视为中国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中国”一词有其发展的过程,其含义也不断扩大。直到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侵华前夕,中国这个众多民族的老大帝国被人连打带拉的带进了近代国家阶段,古代中国最终以大清帝国的形式进入了近代国家体系中,成为现代国家概念现代国家。并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继承。这便是“中国”一词是历史发展变化的结果和过程。
所以我们讲历史上的中国,是应以这个多民族统一国家范围的中国为中国,凡历史上在这个范围内的一切民族和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蒙古民族建立得元朝和满族建立得清朝。过去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历史上汉族王朝、中原王朝、正统王朝统治范围为中国,其他就不是。这种观点无疑是错的,我们不是宋朝人,不是明朝人,我们是现代中国人,我们不应以古人的“中国”为中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天中国的范围就是历史上的中国,这也不对,例如外蒙古问题,在历史上是属于古代中国的一部分,在古代中国进入近代国家体系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分,在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及国际形式得变化,独立出去,成为和现代中国一样得主权独立国家,但是他的历史依旧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分,我们要各算各的帐。总之要分清中原王朝是中原王朝、中国是中国,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同。否则许多问题就讲不通。
那么古代中国在哪里。古代中国的的疆域又是怎么样形成的,那些是那些又不是,总结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必须搞清楚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看看古代中国是处在这个星球的什么位置,这个位置有什么特点。
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与该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甚至地理因素对该文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中华大地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查看地理,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轴,向四方伸延出许多著名的大山脉,这些地理结构将东亚、南亚、西亚分开,而中亚也以帕米尔为限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其东部即我国新疆及河西走廊地区。一次向东,渐次降低直到大海。这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特点鲜明的地理环境,是中华民族创造独具特点的历史与文化所依托的自然条件。这是一个四周都有天然限隔,内部构成体系完整的地理单元。西北为帕米尔高原,巨大而高寒干旱之区,在整个古代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西北地理极限,虽有人迹相通,如丝绸之路,但是可知道丝绸之路也是一个白骨累累的生死之途,切莫以为烂漫的很,那是会要命的。喜马拉雅山横亘入云耸立西南,成为中国与南亚诸国的天然分界,横断山脉多江河阻隔,且又是热带丛林瘴疠之区,越往古代越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交往的障碍,从越南的历史就可看出,中原文化在此进退反复,曾有学者对此多有论述。北方地势起伏不大,为广漠无垠的草原与沙漠,由于极北严寒苔原、人烟极稀,则人迹罕至。东面则自黑龙江东部沿海直到东南沿海,有2万多公里的海岸。
这就是中华民族中各个民族莱以生存的一个大的地理单元,其中就包括后来形成汉族的很多古老民族。
随着人类活动,文明的萌芽开始出现在洪荒混沌之中,在这个地理单元中不可能只会诞生一个文明,随着历史科学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大量地下考古资料的出土,开始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中都有早期文明的生长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不是单元的、直线的,而是呈“多元一体”状态。这些科学发现破除了一个始祖——黄帝,一条母亲河——黄河,一块发源地——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一元论的错误。
关于一个始祖——黄帝,一条母亲河——黄河,一块发源地——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一元论的错误概念来源以久,其框架为司马迁于《史记》中建立。司马迁并非不知道知道出身东夷的伏羲与出身南蛮的神农都比出身于西戎的黄帝历史悠久,司马迁之所以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实为
政治压力所迫,不得不为之,书中"好学深思,心知其意",颇为委屈。还有关于考古发现,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总是彻底推翻了的。
在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不同人群的流动只能是向利于自己生存的方向发展,不可避免的遵循着一个客观实情,往好走的地方走,碰到高山阻隔,江海挡路,只能回头另寻方向,而不是坐在山前河畔不停的说片汤话。这样同一地理单元中的不同文明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发生?、民族陆续走到一起,将自己和别人捆到了一起,休戚与共、最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尽管“中华民族”一词是在后来提??中国为什么能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文化根源,也揭示了中国早期文明中各地域文化的各民族文化之间为什么能合而不同、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合和”的中国哲学的文化根源,突破了过去仅仅以黄河文化论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传统认识。
以此,诚如费孝通所言:中华民族自在、自为。
随着不同人群部族之间的汇集、接触,形成了众多的小的部落群,小的部落群之间同样在发生汇集、接触,据个例子,犹如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漩涡,相互竞争融合,主动被动的卷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其中还含有很对细碎的小漩涡的大漩涡,这个最终形成的最大漩涡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有的人群民族进来了,有的离去了,最终漩涡的中心大致定准在黄河以北长城以南,以此为引力点形成一个很大的命运共同体,这就是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华大地泛指的就是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历史上生存在中华大地的各个不同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前面有片汤说匈奴西去的那一支,算不算,这里可以说不算,因为这一支已经离开了,这里要注意,离开的匈奴人并不是匈奴人的天然合法代表,他们只是代表着某一部分匈奴人,匈奴自分裂后,南匈奴并没有走,北匈奴除一部分离去,尚有近十万散落原地,后来并入了鲜卑依旧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以、匈奴及后来的突厥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消失的民族,们中离开的那部分,在离开之前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的一部分,离开之后不是。
随着人类技术和生产能力社会的发展,主观能动,一些在远古时期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得到突破,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也随着加快,出现碰撞的频率增多,力度也越来越大,最终不同地理单元的文明和文明群之间也发生了碰撞,实际上也就是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具体体现到贸易或者就是战争,如唐和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便是两大文明,两个漩涡之间的一次碰撞。又如蒙古帝国西征造成的几个汗国,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地理单元,在别的地方同几个不同漩涡发生碰撞,有的漩涡被击碎形成了新的漩涡,而最终他们身不由己的被卷进了别的漩涡中,成了那个漩涡中的一部分,但是蒙古本部和中原地区以及南方地区依旧保持在原来的漩涡之中,所以,蒙古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民族建立的蒙古帝国短暂而辉煌,他依旧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部分,有如消失的契丹民族建立的辽。蒙古帝国随着分裂而消失,分裂后的那几个汗国虽然和元朝保持着宗属关系,这不过是一种虚名名义而已,(要注意到蒙古民族的分封制和汉民族的分封之有着很大不同),他们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这个命运共同体,他们以后的历史自然不是古代中国的历史了。
在这个大得漩涡--多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中,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随着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社会生产方式变化,中华大地大体上分农耕、渔猎、游牧三大区。
农业区与游牧区及农牧民族发展分野清楚而又天然地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南北农牧民族的发展又是不平衡发展的,甚至同一民族不同地区,也有发展程度明显的差异,大致是:自秦岭淮河以南,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水田农业和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农业民族分布之区;秦岭淮河以北至秦长城以东以南为以粟、黍为代表的旱地农业区,这是华夏/汉民族首先发展的地区;秦长城以西以北是草原游牧区和渔猎狩猎区,是北方游牧民族和狩猎民族分布与发展的区域。这三大区域三个民族分布带的交替作用,农牧两大类型经济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便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内部联系之所在。
在农耕、渔猎、游牧三大区中,其主体部分主要是指农耕区,不可否认在封建社会早期,农耕是比较先进的产业,农耕民族的成熟也比较早,发展比较快。从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汉,以华夏族为核心和杂居在华夏族之间的各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而逐渐壮大,同时周边夷狄的华夏化,最终形成了以农耕为主的统一政权。这种变化是以农耕区为范围,以农耕业为基础的,各族之间相互容易认同,变化的过程也是渐进的,平和的,形成以后反复相对较少。
而我国历史上政权分裂最久,反复最大的根本原因,即为农耕、渔猎、游牧三大区的对立。农耕区成熟最早,游牧区次之,渔猎区再次之。综观二千多年来的历史,大致唐代以前,与农耕政权对立最强大的势力主要来自古代中国的北部地区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先后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这一时期,古代中国的中部地区汉族政权势力较强,占据主导地位,当汉族王朝占有游牧民族地区后,往往采取农耕方式,开辟草原,于是将先进的汉文化传到了草原,在与草原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也大量吸收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唐代文化可为代表。游牧民族入居汉族王朝地区后,吸收汉文化,双方之间逐渐形成了双向交流,其后,古代中国的北部地区少数民族因长期接受汉文化,逐渐成熟发展,加强了民族意识和政权意识,这里请注意辽、金的政治结构已经不再是匈奴、突厥那种较为松散的部落联盟。这些民族的强大,逐渐在历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契丹曾占有三分之一的古代中国的北部地区,女真占有了全部古代中国的北部地区,而蒙古最终统一了古代中国。
元代以后,中华大地上畜牧区、渔猎区和农耕区又处在了一个分裂状态。长城以北残存有北元、中原地区有明政权、还有西南等地,其中渔猎区的满族建立政权,先笼络内外蒙古,然后再统一农耕区,最后平定西北维吾儿、回部,将古代中国的农耕、畜牧、渔猎三大区再次统一在一个政权统治之下,这是历史发展、天下一统的必然。
随着人类的进步,原来成为险阻的地理环境为人类所突破,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制约各个文明的能力大为降低,各个文明的影响范围也不在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地理距离越来越短,以致冲破地理限制发生碰撞,并发生对影响范围的争夺,自17世纪以来,随着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日趋残酷和激烈,不可否认自元以后,由于失去了那次辉煌壮丽的、空间开放交融的机会,中华文明的发展开始乏力,缺乏生机与活力,满族建立统一政权后,却没有提供向元朝那样的开放环境,自己反而跟着明朝的脚印走了下去,以致极至,而其他文明却在大踏步的赶上来,并超过了老大帝国,在文明的竞争中大占上风,随着沙俄的东侵和中亚势力的东扩,西北民族因外来势力的干拢和宗教势力的影响,分裂意识较强。但是该地自西汉以来即受中原王朝的统治,当地人民与内地农耕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欲分裂,民心不从。故清廷不惜化将近一百年的时间,竭尽人物财力,巩固了西部疆土,对中国后来社会稳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犹如台湾,台湾自古为中华民族之一高山族的居地,明清以来大批大陆沿海居民迁入该地,对传播中华经济文化起着重要作用,然其地远悬海外,与大陆联系不强。郑氏驱逐荷人、葡人,据有台湾,然其势孤力单,在其时已然出现的文明竞争中地位终究不稳,如不加以解决,后果不堪想象,清廷一举攻下台湾,设立府州,与内地同制,使中国第一大岛与内地融入同一大家庭中,成为国际上共识,可谓是清廷一大功绩,施郎也于此战而为中华民族建立不世功勋。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在鸦片战争后,古代中国以大清帝国的名字及家底进入现在国家阶段的同时,如日本、朝鲜、越南,原在这个漩涡外围的政治实体也相继进入现代国家阶段,这是这些国家和中国已经不再是原来那种天下观的关系,而是现代主权独立的国与国的关系,现代国家也在发生变化,由于国际形势和国家间的战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现代国家的变化此消彼长,现在的蒙古国就是我们进入现代国家后,发生的一件悲剧,不得不接受的一个残酷的现实,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蒙古地区在外来干预下独立出去,成了和中国一样的主权独立国家,并为当时的中国中华民国政府所承认。也正是是在进入现代国家后,外蒙古才独立出去,这个蒙古国不等于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蒙古国,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外蒙古的独立是在外来干预下进行,最后成为不得不接受的既成事实,对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蒙古民族来说则是一次分裂和灾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各个兄弟民族发出了自己的政治宣言,在1913年初,西蒙古王公会议在归绥召开,内蒙古西部22部34旗王公一致决议“联合东蒙反对库伦”,反对外蒙古独立、反对外蒙古分裂分子分裂蒙古民族的罪恶图谋,会议通电声明:“数百年来,汉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持民国”。这份通电不但可以说是蒙古民族、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向世界宣告自己是属于中华民族一部分的政治宣言。
任何时候,都有一些鬼祟之人,出卖自己的灵魂。在抗日战争中出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溥仪,实际上是在现代国家中的叛国罪、分裂国土罪。他绝误资格代表满族人民,他只代表已经被打到的、曾经骑在各族人民(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族剥削阶级,他盗用满族的旗号进行叛国活动,是遭到了绝大多数满族人民的坚决抵制的,如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便是满族人士佟麟阁、还有抗日英雄陈翰章、吴克仁、王光宇、李兆麟、唐聚五等等。
还有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一个贫苦的满族,满姓瓜尔佳氏。
这些为了抗击日本法西斯入侵而牺牲的满族人士才是满族人民的代表,才是满族的英雄、才是满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华民族的骄傲。
还有进入现代国家后发生的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的性质就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侵略战争,与中国历史上满族入关、蒙古南下乃是天壤之别的、两个决然不同性质的概念。国内某些人将其混为一谈,不是知识贫乏,就是包藏祸心,将中国历史说成只是汉族的历史,将蒙古地区、东北地区认定为外国,与臭名昭著的“满蒙非中国论”里应外合,那些言行既然构成叛国罪名,其行为几近邪教组织。必须加以坚决驳斥。
综观历史,我们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是二三千年来生活在这??国历史上建立的??的范围都是历史上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奠定今天中国疆域规模的,不仅是汉族,而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某些时期边区少数民族贡献更??行民族平等政策,决不能搞大汉族主义。
今天的中国文化也不是汉族文化,而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化,从音乐、服饰、饮食和其他习俗都可以看到多民族融合的痕迹,因此我们说今天的中国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国家,是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的。
又有人问,那么中华民族都包括那些民族呢?大陆新版《辞海》曰:"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台湾三民书局版《大辞典》曰:"族名,指组成中国各民族的集合体。"
准确的说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要搞清楚"民族"是自然形成的,而"国家"、"政权"是人为的这种根本区别。而且“民族”一词是清末从日本借进来的,在该词借入之前,汉语用‘人、人种、族类、部落、种落’等词代表周边族群这里往往就把民族和国家混同了。
"中华民族"实际上应该包括:1.汉族(无论是居于国内还是国外)2.居于国内的各个少数民族。3.海外华人(包括未入外国籍的华侨与已入外国籍的华裔)。
有人会提出蒙族和朝族的问题,由于现在在境外都存在一个以其为主体民族的现代国家概念的主权独立国家,这两个国家的蒙古族和朝鲜民族便不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了,而在国内的蒙古民族和朝鲜民族依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前面已经讲过。
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体。我们承认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漫长过程中,华夏/汉族由于其人数众多,文化先进而起了主导作用,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就可以忽视以致抹煞其他兄弟民族及其祖先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甚至不承认这些事实,盲目、武断、无知、可笑的将中华民族等同于汉族。
葛剑雄对此曾有精辟见解:“世界上大概不存在绝对纯血统的民族;如果有,也必定会退化以至消亡。华夏族由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并非只是依靠了祖先的伟大或血统的优良,而是由于不断大量吸收了其它民族,凝聚了各民族的精华。同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来自组成她的各个民族,来自各民族自身的创造力和共同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还有两个别称,中华儿女和炎黄子孙,必须说明,中华儿女一词用词准确,而将中华民族用炎黄子孙来表述则是错误的。谭其骧就曾直指"炎黄子孙"之说违背史实。
徐旭生、蒙文通首先挑战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引经据典大胆指出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中华大地上至少已有三个民族集团互争雄长,各个集团对于创造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的孔孟出身于东夷集团,道家的老庄出身于南蛮集团,中华民族并非只是炎黄二帝的子孙或者黄帝一人的子孙。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都在进步,现在国内有的民族提出是中华儿女,但不是炎黄子孙,有的民族还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理论,很值得重视,就是中华某族。
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不说,但是自认为中华民族一员、以中华儿女为骄傲却是不容置疑。
中华民族自在、自为。
汉族伟大、蒙族伟大、满族伟大,中华民族伟大。
炎黄子孙是汉族的别称,很多少数民族并不是炎黄子孙,南北皆有。
结果表明黄河以北只剩下了73万户人家
是真的吗
原帖由 jopmars 于 2007-8-27 14:53 发表
结果表明黄河以北只剩下了73万户人家
是真的吗

应该没那么少,忽必烈攻宋的军队中大部分都是汉族,真要杀的只剩那么少的人那来那么多的炮灰给他们当步兵?
这么推崇MQ的人,为何不留辫子,用满语说话,用满文写字?:D ;P
原帖由 龙起东方 于 2007-8-27 16:22 发表

应该没那么少,忽必烈攻宋的军队中大部分都是汉族,真要杀的只剩那么少的人那来那么多的炮灰给他们当步兵?

那只是黄河以北的统计数据。忽必烈找炮灰一定要自己拉吗?好像当时南方的叛军多的是
在战争之前黄河以北有多少人?
]]
统计究竟有没有72万户这我确实没考证过,即使真的统计只有72万户也不代表就只有那么些人,因为战乱藏匿人口的例子历史上很多,除非是第一天看历史的人才会那么没脑子相信只剩那么几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