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的人们品味一下别人真实的饥饿感觉吧(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27:41
在真实面前,一切政论性评注都是多余的。

饥饿在1961
晓哲   2004-01-23 16:52:42   
--------------------------------------------------------------------------------

到了一九六一年初,最严酷的时刻来临。
  真饿呀!大家见面就聊定量,聊解饿之道,聊做饭的技巧,希望用二两大米做出三斤干饭;交换着哪个饭馆馒头个儿大,那个饭馆面条给得多的情报。在北京大街上你看不见一辆拉尸体的车,也看不见成群的要饭的,更没有倒毙在闹头的饿殍……表面上看,远没有十月革命后那段困难年代恐怖。但饥饿感深深地笼罩在北京人头上。

  商店里卖食物的柜台空空,几乎没有什么吃的可卖,连糖块都很少有。卖菜的地方更是空空荡荡,往日从没人买的糠萝卜,沾着好些泥巴的干藕也全都消失。昔日堆积如山的大白菜,这年分配供应,每户只几棵,多烂的菜帮子都有人抢着拣。每人一个月凭本可以买二两白糖,以补充热量。另外,每人每月供应半娘糕点,凭点心票买。火柴、猪肉、细盐、淀粉、碱面、肥皂、芝麻酱、粉丝等,全都要购货本,定量供应。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三两瓜子,不要粮票。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外汇。

  晚上七八点钟,西单大街上就冷冷清清,行人寥寥无几。(初一时,学校宿舍离西单很近)饿着肚子,谁有精神逛街?学校体育课停上,生产劳动课取消,老师什么作业也不留,班里取消一切课外活动,全校大会不再举行,反修报告也听不到了……每天下午只上一节课,连班会也很少开,务必让学生们早早回家。据老师说这是市委指示:要劳逸结合。

  我常常不到上第三节课,肚子就开始咕噜噜响,脑子里全被食堂的馒头、米饭、红薯面窝窝头所占满。到第四节课时,饿得根本听不下去课,连有些女生也不例外,屁股晃来晃去,坐不住,好象椅子上有钉子。上第四节课的老师都非常通情达理,下课铃一打,准时下课,从不晚下一分钟。不等老师离开教室,男女同学们都象一群小鸡一样飞快地朝食堂跑,快活地大喊大叫。

  吃饭时,按每人报给伙食委员的两数吃。有人三两,有人四两。我中午是四两,早晚三两。吃完后,仍觉得饿,要把碗里的菜汤舔得干干净净,一粒米也不放过。离开饭厅好凄凉,看着别人还在吃着,无比的羡慕。饭厅里总弥漫着一股霉烂味儿,但这霉味儿代表着食物,非常温馨。我吃饭总是很快,狼吞虎咽,四两饭五分钟就吃完,这也是对付饥饿的一个技巧。吃得快,才有饱感。胃突然盛一堆食物肯定比渐渐填食物更有吃东西、装东西的刺激。吃完赶快离开饭厅,省得看人家吃眼馋。回到教室,又得熬漫长的钟点吃晚饭。

  每天一斤粮食,三顿饭到底怎么分配吃饥饿感觉最少,这是我和同学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试过二四四(早二两、午四两、晚四两),但上午要上课,早晨二两不够;又试过四三三,也不行,中午少吃一两,那感觉就大不一样,好象没吃饭。一五四试过、三三四试过……最后,经过反复实验,还是采用了三四三的吃法,(早三两、午四两、晚三两),觉得这最适合自己。为了解饿,我还试过早饭时,把一个馒头换成两碗粥。连喝三两粥,当时是觉得饱了,但是尿几泡尿后,照样饿。

  每人都饿得头昏眼花,每人都不够吃,粮票等于是生命票,人人都象保护金子一样,小心翼翼地保存。到哪儿吃饭都要交粮票是全国通行的规矩,没粮票寸步难行。亲戚朋友之间,在粮票面前,也公事公办,算得一清二楚,毫不含糊。啊!只有挨过饿的人才知道小小粮票的价值,丢一斤粮票可能比丢十块钱还糟糕。真的,在大街上你要乞讨钱,或许可能会要到一两毛,你要乞讨粮票,却不会有人给你一两。还记得有同学说她的邻居因为丢了一个月粮票而自杀。同学间为二两粮票而翻脸打架的时有发生。连买豆芽、豆浆、豆腐脑也要粮票。领粮票时,要一斤一两地数清楚,比到银行取钱还小心。这年头,粮票太宝贵了,谁也不敢大意。

  每星期六回家,家里的保姆首先管我要粮票,吃两顿饭给半斤,吃三顿饭给一斤。我跟这保姆的关系越来越不好,原因就是她只认粮票不认人。在家吃饭,每顿饭一人一碗米饭,我根本不够吃,可又不好意思说。不敢在父母面前伸手要吃的,害怕碰钉子。

  父母有钱,常常买些高级点心补养,但他们很少给我吃。父母发有高干购货本,可以买一些鸡蛋、豆腐、黄豆、饼干等。父亲屋里有个电炉子,每天早晨都自己煮牛奶鸡蛋吃,从没有给我尝过一口。父亲曾对我说:“你不要有任何特殊化的思想。我们吃,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待遇,现在你回家吃饭,吃的很多东西都是对我的特殊照顾,不要不知足,要艰苦朴素,不要讲吃讲穿。”凭良心说,家里吃的是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可我仍觉得肚子空空,老是馋得慌。父亲说:“吃饭吃七成饱就行了,吃得太饱活不长。”可我只想吃饱饭,不想活得长。人挨饿的时候,最迷恋的是吃饭,顾不上长寿问题。

  如果某月有节假日,能多退几斤粮票,我自然想方设法少给家里一点。比如,在家吃三天零一顿的饭只交三斤粮票。但保姆精明的很,她总会发现我少交了粮票而找我要,你欠她一顿的粮票,她一个月都忘不了。姐姐小胖也常为粮票的事和这保姆吵架,每逢发生了这样的事,父母都坚决支持保姆,让我们小孩必须遵守交粮票的规矩。父母从不想想我们为什么不给家粮票,根本不管我们饥饿与否。说穿了,他们就怕自己的那点粮食被孩子多吃一口。父母和孩子之间被粮票划出了深深的、冷酷的界限。起码我们家是这样。

  这个保姆五十多岁,年轻时很漂亮,是一个大官儿的三太太,酷爱抽烟。她会奉承人,把父母拍得晕头转向,所以她有恃无恐,敢和我们孩子吵。她刚一见我面时,因为我不爱说话,她赞誉我是“贵人不出语”。把我夸得天花乱坠。现在,她说我是“剥削阶级、吸血鬼、损人利己。老想方设法少给家里粮票,剥削家里的粮食。”她真是铁面无情,无论谁来了,不给粮票就不给饭吃,毫不含糊,跟饭馆收钱的一样。记得白杨的小孩安美,那时常来我家。有时她没给粮票,保姆就真的不给她饭吃。并且还把厨房锁起来,象防贼一样地防着她。

  家里吃饭,有几个人,做几碗饭,一点不多做。母亲偶尔善心大发,指示保姆把家里的一些剩菜给我装到瓶瓶里,让我带到学校。但粮食却绝对不多给,半个馒头的便宜都占不到。我和父母的隔膜,这时可能更深了。在我饥饿的时候,父亲从来没有问过我一句“吃饱了吗?”他不敢问。他知道,我要是告诉他饿,他也没办法。他不会把他自己的吃的给我。垃圾箱里,常常看见父母吃过的食品包装、高级糖块纸、鸡蛋壳……我知道,他们每天都躲在北屋里偷吃高干的特殊补助食品、高价点心、高价果脯。但小时奶奶教育过我,人穷要穷得有志气。我再饿,也没有向父母要过吃的。饿得实在受不了时,就到姑姑家吃顿饱饭。

  姑姑家虽然穷,家具简陋,碗是粗碗,筷子是大众的筷子,厨房里有股馊菜味儿,远比不上父母家的高级、干净、宽敞。但这昏暗的两间小屋,却比父母的家更对自己有吸引力。因为饥饿的人,最想要的是吃饱饭。不是笔直精细的象牙筷子,不是细花瓷碗,不是古色古香的家具。

  姑姑把我从婴儿带到四岁,对我有一种亲生儿子的感情。她后来跟我母亲关系恶化,我猜,潜意识里可能是因为母亲把我从她怀里抢走。

  去姑姑家蹭饭吃,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这渐渐引起了姑夫的不满。姑夫是个传达室看门的,人很老实,本来对姑姑言听计从。时间长了,对我白吃他们的饭,不交粮票越来越有意见,开始和姑姑争吵。但姑姑总是护着我,说我小,正在长身体。最后,发生了两笼屉窝头团子的事。

  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天气很冷,我饿得要命,心想晚上只有三两粮食,怎么解饱,就又垂涎起了姑姑那个小小的家,我虽然老有惭愧感,觉得自己吃姑姑太狠了,可还是管不住自己。因为姑姑家是我唯一可以敞开肚皮吃饱的地方。我到姑姑家去吃晚饭,有两个好处:一可以吃饱,二还可以给自己省下晚上的三两粮票。我就步行了二十分钟来到了姑姑家。

  这时大约五点来钟,姑姑还在托儿所工作,没下班。她把房子门为我打开,就继续看孩子去了。而姑夫那天值班,不在家。我本能地走进厨房,一眼发现姑姑蒸了两笼屉玉米面团子(有菜馅的窝窝头)。人在饿的时候,对粮食的嗅觉好得要命,这黑黑的棒子面团子,散发出浓浓的芳香味儿,令我馋涎欲滴。心里暗暗祈祷:“姑姑啊,对不起了,我实在饿得不行。对不起了!”毫不犹豫地拿起一个,狼吞虎咽地吃掉。吃完一个,饿得更厉害,接着又吃了第二个。这两笼屉窝头团子是姑姑一家三口的晚饭啊,可我却什么也顾不上想,好象快饿死的人见着了吃的,除了吃的本能,其他理性全丧失。至今,那窝头菜团子的样子还记得很清楚:黑褐色,槐树皮一样粗糙,外表虽难看,却好吃极了。我本来就想吃几个,给他们剩一点,但一吃起来,就控制不住,吃完一个,还想再吃一个,吃完下一个,还想再吃下下一个……好不容易有个吃饱的机会了,怎能罢休呢?我心里念叨着:“姑姑,对不起了,我实在是太饿,管不住自己。”很快就消灭了一笼屉。

  如同溃破了的堤坝,我一吃起来,就不可收拾,完全失去自制力。虽然已经饱了,还想再吃。似乎多吃一个,就多一分安全感。什么礼义廉耻,什么仁爱孝悌,全置之脑后,脑子充满了窝头,充满了渴望吃东西的激动。结果不一会儿,另一笼屉的菜团子也全都给吃光,足有二斤多!吃完了,我才觉得自己很缺德,这是他们老两口和一个儿子的晚饭呀!但人一饿,就顾不上德了。我给饿成了一头猪,在疼爱自己的姑姑面前,露出赤裸裸的贪婪本性,除了吃,别的全不顾。

  当我吃完后,姑姑也下了班。我看着姑姑那消瘦的脸庞,蜡黄的皮肤,开始感觉惭愧。我低声地吞吞吐吐地对她说:“姑姑,我实在饿,把笼屉里的窝窝头都给吃了。”

  姑姑惊讶地睁大眼:“什么,两笼屉都给吃了?”

  “嗯,都给吃了。”

  姑姑看见我那么认真,知道这是真的。她一点也没有责怪,表情安静,眨巴眨巴眼睛,不在乎地说:“吃了就吃了吧,没关系。”裂着嘴干笑了笑。

  我想哭,但哭不出来。我要有姑姑这样的母亲该多好!

  姑姑关心地嘱咐:“你可别撑坏了啊,要少喝点水。听见没有,别撑着。唉呀,可怜我的儿啊……”

  我紧紧握着姑姑的手,感激地望着她。“姑姑,那我就走了,还得上晚自习。”

  姑姑与我握着手,一步一步送我到门口。我象犯罪了一样,生怕碰见姑夫,赶紧溜走,消失在寒冷的黑暗中。

  姑姑对我来吃她的饭,从没有一点点怨言。她真是为了子女可以把自己完全牺牲了的母亲。多年后,她在我和父亲的矛盾中,虽然站在了父亲的一方,与我疏远。但我对她的养育之恩,救命之恩,却终生也忘不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8 4:39:59编辑过]
在真实面前,一切政论性评注都是多余的。

饥饿在1961
晓哲   2004-01-23 16:52:42   
--------------------------------------------------------------------------------

到了一九六一年初,最严酷的时刻来临。
  真饿呀!大家见面就聊定量,聊解饿之道,聊做饭的技巧,希望用二两大米做出三斤干饭;交换着哪个饭馆馒头个儿大,那个饭馆面条给得多的情报。在北京大街上你看不见一辆拉尸体的车,也看不见成群的要饭的,更没有倒毙在闹头的饿殍……表面上看,远没有十月革命后那段困难年代恐怖。但饥饿感深深地笼罩在北京人头上。

  商店里卖食物的柜台空空,几乎没有什么吃的可卖,连糖块都很少有。卖菜的地方更是空空荡荡,往日从没人买的糠萝卜,沾着好些泥巴的干藕也全都消失。昔日堆积如山的大白菜,这年分配供应,每户只几棵,多烂的菜帮子都有人抢着拣。每人一个月凭本可以买二两白糖,以补充热量。另外,每人每月供应半娘糕点,凭点心票买。火柴、猪肉、细盐、淀粉、碱面、肥皂、芝麻酱、粉丝等,全都要购货本,定量供应。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三两瓜子,不要粮票。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外汇。

  晚上七八点钟,西单大街上就冷冷清清,行人寥寥无几。(初一时,学校宿舍离西单很近)饿着肚子,谁有精神逛街?学校体育课停上,生产劳动课取消,老师什么作业也不留,班里取消一切课外活动,全校大会不再举行,反修报告也听不到了……每天下午只上一节课,连班会也很少开,务必让学生们早早回家。据老师说这是市委指示:要劳逸结合。

  我常常不到上第三节课,肚子就开始咕噜噜响,脑子里全被食堂的馒头、米饭、红薯面窝窝头所占满。到第四节课时,饿得根本听不下去课,连有些女生也不例外,屁股晃来晃去,坐不住,好象椅子上有钉子。上第四节课的老师都非常通情达理,下课铃一打,准时下课,从不晚下一分钟。不等老师离开教室,男女同学们都象一群小鸡一样飞快地朝食堂跑,快活地大喊大叫。

  吃饭时,按每人报给伙食委员的两数吃。有人三两,有人四两。我中午是四两,早晚三两。吃完后,仍觉得饿,要把碗里的菜汤舔得干干净净,一粒米也不放过。离开饭厅好凄凉,看着别人还在吃着,无比的羡慕。饭厅里总弥漫着一股霉烂味儿,但这霉味儿代表着食物,非常温馨。我吃饭总是很快,狼吞虎咽,四两饭五分钟就吃完,这也是对付饥饿的一个技巧。吃得快,才有饱感。胃突然盛一堆食物肯定比渐渐填食物更有吃东西、装东西的刺激。吃完赶快离开饭厅,省得看人家吃眼馋。回到教室,又得熬漫长的钟点吃晚饭。

  每天一斤粮食,三顿饭到底怎么分配吃饥饿感觉最少,这是我和同学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试过二四四(早二两、午四两、晚四两),但上午要上课,早晨二两不够;又试过四三三,也不行,中午少吃一两,那感觉就大不一样,好象没吃饭。一五四试过、三三四试过……最后,经过反复实验,还是采用了三四三的吃法,(早三两、午四两、晚三两),觉得这最适合自己。为了解饿,我还试过早饭时,把一个馒头换成两碗粥。连喝三两粥,当时是觉得饱了,但是尿几泡尿后,照样饿。

  每人都饿得头昏眼花,每人都不够吃,粮票等于是生命票,人人都象保护金子一样,小心翼翼地保存。到哪儿吃饭都要交粮票是全国通行的规矩,没粮票寸步难行。亲戚朋友之间,在粮票面前,也公事公办,算得一清二楚,毫不含糊。啊!只有挨过饿的人才知道小小粮票的价值,丢一斤粮票可能比丢十块钱还糟糕。真的,在大街上你要乞讨钱,或许可能会要到一两毛,你要乞讨粮票,却不会有人给你一两。还记得有同学说她的邻居因为丢了一个月粮票而自杀。同学间为二两粮票而翻脸打架的时有发生。连买豆芽、豆浆、豆腐脑也要粮票。领粮票时,要一斤一两地数清楚,比到银行取钱还小心。这年头,粮票太宝贵了,谁也不敢大意。

  每星期六回家,家里的保姆首先管我要粮票,吃两顿饭给半斤,吃三顿饭给一斤。我跟这保姆的关系越来越不好,原因就是她只认粮票不认人。在家吃饭,每顿饭一人一碗米饭,我根本不够吃,可又不好意思说。不敢在父母面前伸手要吃的,害怕碰钉子。

  父母有钱,常常买些高级点心补养,但他们很少给我吃。父母发有高干购货本,可以买一些鸡蛋、豆腐、黄豆、饼干等。父亲屋里有个电炉子,每天早晨都自己煮牛奶鸡蛋吃,从没有给我尝过一口。父亲曾对我说:“你不要有任何特殊化的思想。我们吃,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待遇,现在你回家吃饭,吃的很多东西都是对我的特殊照顾,不要不知足,要艰苦朴素,不要讲吃讲穿。”凭良心说,家里吃的是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可我仍觉得肚子空空,老是馋得慌。父亲说:“吃饭吃七成饱就行了,吃得太饱活不长。”可我只想吃饱饭,不想活得长。人挨饿的时候,最迷恋的是吃饭,顾不上长寿问题。

  如果某月有节假日,能多退几斤粮票,我自然想方设法少给家里一点。比如,在家吃三天零一顿的饭只交三斤粮票。但保姆精明的很,她总会发现我少交了粮票而找我要,你欠她一顿的粮票,她一个月都忘不了。姐姐小胖也常为粮票的事和这保姆吵架,每逢发生了这样的事,父母都坚决支持保姆,让我们小孩必须遵守交粮票的规矩。父母从不想想我们为什么不给家粮票,根本不管我们饥饿与否。说穿了,他们就怕自己的那点粮食被孩子多吃一口。父母和孩子之间被粮票划出了深深的、冷酷的界限。起码我们家是这样。

  这个保姆五十多岁,年轻时很漂亮,是一个大官儿的三太太,酷爱抽烟。她会奉承人,把父母拍得晕头转向,所以她有恃无恐,敢和我们孩子吵。她刚一见我面时,因为我不爱说话,她赞誉我是“贵人不出语”。把我夸得天花乱坠。现在,她说我是“剥削阶级、吸血鬼、损人利己。老想方设法少给家里粮票,剥削家里的粮食。”她真是铁面无情,无论谁来了,不给粮票就不给饭吃,毫不含糊,跟饭馆收钱的一样。记得白杨的小孩安美,那时常来我家。有时她没给粮票,保姆就真的不给她饭吃。并且还把厨房锁起来,象防贼一样地防着她。

  家里吃饭,有几个人,做几碗饭,一点不多做。母亲偶尔善心大发,指示保姆把家里的一些剩菜给我装到瓶瓶里,让我带到学校。但粮食却绝对不多给,半个馒头的便宜都占不到。我和父母的隔膜,这时可能更深了。在我饥饿的时候,父亲从来没有问过我一句“吃饱了吗?”他不敢问。他知道,我要是告诉他饿,他也没办法。他不会把他自己的吃的给我。垃圾箱里,常常看见父母吃过的食品包装、高级糖块纸、鸡蛋壳……我知道,他们每天都躲在北屋里偷吃高干的特殊补助食品、高价点心、高价果脯。但小时奶奶教育过我,人穷要穷得有志气。我再饿,也没有向父母要过吃的。饿得实在受不了时,就到姑姑家吃顿饱饭。

  姑姑家虽然穷,家具简陋,碗是粗碗,筷子是大众的筷子,厨房里有股馊菜味儿,远比不上父母家的高级、干净、宽敞。但这昏暗的两间小屋,却比父母的家更对自己有吸引力。因为饥饿的人,最想要的是吃饱饭。不是笔直精细的象牙筷子,不是细花瓷碗,不是古色古香的家具。

  姑姑把我从婴儿带到四岁,对我有一种亲生儿子的感情。她后来跟我母亲关系恶化,我猜,潜意识里可能是因为母亲把我从她怀里抢走。

  去姑姑家蹭饭吃,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这渐渐引起了姑夫的不满。姑夫是个传达室看门的,人很老实,本来对姑姑言听计从。时间长了,对我白吃他们的饭,不交粮票越来越有意见,开始和姑姑争吵。但姑姑总是护着我,说我小,正在长身体。最后,发生了两笼屉窝头团子的事。

  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天气很冷,我饿得要命,心想晚上只有三两粮食,怎么解饱,就又垂涎起了姑姑那个小小的家,我虽然老有惭愧感,觉得自己吃姑姑太狠了,可还是管不住自己。因为姑姑家是我唯一可以敞开肚皮吃饱的地方。我到姑姑家去吃晚饭,有两个好处:一可以吃饱,二还可以给自己省下晚上的三两粮票。我就步行了二十分钟来到了姑姑家。

  这时大约五点来钟,姑姑还在托儿所工作,没下班。她把房子门为我打开,就继续看孩子去了。而姑夫那天值班,不在家。我本能地走进厨房,一眼发现姑姑蒸了两笼屉玉米面团子(有菜馅的窝窝头)。人在饿的时候,对粮食的嗅觉好得要命,这黑黑的棒子面团子,散发出浓浓的芳香味儿,令我馋涎欲滴。心里暗暗祈祷:“姑姑啊,对不起了,我实在饿得不行。对不起了!”毫不犹豫地拿起一个,狼吞虎咽地吃掉。吃完一个,饿得更厉害,接着又吃了第二个。这两笼屉窝头团子是姑姑一家三口的晚饭啊,可我却什么也顾不上想,好象快饿死的人见着了吃的,除了吃的本能,其他理性全丧失。至今,那窝头菜团子的样子还记得很清楚:黑褐色,槐树皮一样粗糙,外表虽难看,却好吃极了。我本来就想吃几个,给他们剩一点,但一吃起来,就控制不住,吃完一个,还想再吃一个,吃完下一个,还想再吃下下一个……好不容易有个吃饱的机会了,怎能罢休呢?我心里念叨着:“姑姑,对不起了,我实在是太饿,管不住自己。”很快就消灭了一笼屉。

  如同溃破了的堤坝,我一吃起来,就不可收拾,完全失去自制力。虽然已经饱了,还想再吃。似乎多吃一个,就多一分安全感。什么礼义廉耻,什么仁爱孝悌,全置之脑后,脑子充满了窝头,充满了渴望吃东西的激动。结果不一会儿,另一笼屉的菜团子也全都给吃光,足有二斤多!吃完了,我才觉得自己很缺德,这是他们老两口和一个儿子的晚饭呀!但人一饿,就顾不上德了。我给饿成了一头猪,在疼爱自己的姑姑面前,露出赤裸裸的贪婪本性,除了吃,别的全不顾。

  当我吃完后,姑姑也下了班。我看着姑姑那消瘦的脸庞,蜡黄的皮肤,开始感觉惭愧。我低声地吞吞吐吐地对她说:“姑姑,我实在饿,把笼屉里的窝窝头都给吃了。”

  姑姑惊讶地睁大眼:“什么,两笼屉都给吃了?”

  “嗯,都给吃了。”

  姑姑看见我那么认真,知道这是真的。她一点也没有责怪,表情安静,眨巴眨巴眼睛,不在乎地说:“吃了就吃了吧,没关系。”裂着嘴干笑了笑。

  我想哭,但哭不出来。我要有姑姑这样的母亲该多好!

  姑姑关心地嘱咐:“你可别撑坏了啊,要少喝点水。听见没有,别撑着。唉呀,可怜我的儿啊……”

  我紧紧握着姑姑的手,感激地望着她。“姑姑,那我就走了,还得上晚自习。”

  姑姑与我握着手,一步一步送我到门口。我象犯罪了一样,生怕碰见姑夫,赶紧溜走,消失在寒冷的黑暗中。

  姑姑对我来吃她的饭,从没有一点点怨言。她真是为了子女可以把自己完全牺牲了的母亲。多年后,她在我和父亲的矛盾中,虽然站在了父亲的一方,与我疏远。但我对她的养育之恩,救命之恩,却终生也忘不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8 4:39:5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8 4:42:43编辑过]
谢谢楼主.
现在不是很有人还想过这种生活.当然是以队长,民兵连长的身份来过,要不然自己就连喊万岁的力气都没有了!
假的假的,又是假的------同样有人会这样叫嚣
啊啊
这又不是诬蔑毛太祖,估计没什么大问题。
就怕突然跳出来一个人脏话连篇,然后斑竹抓住机会趁机把整个帖锁了。
我们当时就等着周围有人死去,然后一窝蜂上去抢些吃的,晚了就只剩下凉的了。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医生下乡接受改造,有一天几个老农抬来一个病人说让他救救。反动学术权威仅切了下脉就下结论说:他没病,吃个馒头就好了。于是病人被“救活了”。

    第二天,他又被加上了恶毒攻击总路线的罪名!

    切!都到这份上了,还不忘不整人!
应该大部分是真实情况,俺就吃过草根!俺们这里的人吃过树皮,还把它磨成粉末当好东西存着呢!
黑暗的历史。
“老马,你又在胡说!你是HJ!网特!”

“我们国家在伟大领袖毛泽东时代根本就没有饿死过人!”

“既是有饿死,考虑到建国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死亡率的下降,1959-1961年间我们的伟大领袖至少拯救了3000万人的性命!”









对不起,上面写的东西太恶心了,去吐了一会先。

估计肯定有FQ来骂老马同志,我先替他们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哇,看了上面的帖子,不少人好象经历过的样子,你们吃没吃人肉啊?不吃人肉,那你们又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啊。
老毛确实犯了严重错误。但是,第一,是不是当时的错误就是他一手造成,其它所有人都清醒的反对只有他一意孤行呢?第二,假如老毛当时没有发生这样的错误,后来的老邓等人是不是就可以聪明到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呢?又或许只是把老毛当年没有发生的错误推迟了点时间换了个人来执行呢?
以下是引用chinaxixi在2004-2-2 18:02:00的发言:
哇,看了上面的帖子,不少人好象经历过的样子,你们吃没吃人肉啊?不吃人肉,那你们又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啊。


你这样说就不好了。。。。。当年的困难是有目共睹的,这些事情都是上一代人所经历过的。。。。。。。我们没有必要回避,现在国家努力发展高度关注农业问题千方百计维持粮食生产就是不想当年的困境重演。。。。。。。。
题目名稍稍改一下:“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品味一下别人真实的饥饿感觉吧”
在困难年代里,城里人虽然吃不饱,但有城市户口的人都有定量靠粮票,一般饿不死,有些人还得靠剥树皮、吃橡子面和其它的可吃的野生东西补充。由于不准农民进城乞讨,而没有粮票的农民在城里也没法活,所以那段时间在城市里甚至看不到要饭的(也可能是我当时的活动范围小),至于当时农村的情况就全然不知了。我是15岁离开家庭到社会后,才开始实际见识农村的饥苦情况,才开始瞠目结舌地听过当事人或别人说起困难年代时的农村。

60年代初老毛有一条最高指示,即(粮食与吃饭问题)要“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这条语录就喷印在我家买粮粮站的墙上,所以至今仍有深刻印象。改革开放前,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没有解决的头等大问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这就是文革后政府政策的一个可圈可点之处。
看完楼上的回帖,发现CD上高龄朋友还真多啊,突然觉得偶还不老。。[em00][em00][em00][em00]
那段历史过去就好了。
无言!无言!我不知道吃**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确让很多人终身难忘。

今天我们很多人算是吃饱了,但是请不要忘记还有很多同胞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有很多孩子饿着肚子去上学。在我们好吃好喝的时候,请想想他们;在向贫困地区捐款的时候,请慷慨解囊!
无语,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相信楼主说的。
因为我的外公也是在那个年代早早的离我们而去,因为严重营养不良。
以下是引用搞半天没注册在2004-1-28 13:14:00的发言:
应该大部分是真实情况,俺就吃过草根!俺们这里的人吃过树皮,还把它磨成粉末当好东西存着呢!


晕。。树可是完全靠皮活着,真是惊叹现在咱们还有这么多树可以乘凉,如果再搞几年估计…………不敢想象
这段历史确实黑暗啊!
感谢老马!我的祖父就是在大饥荒去世的
都是大跃进惹的祸。
毛泽东悲哀的地方是:知道党内有腐败现象,却不愿意用制度的方式进行防范,只是一相情愿的用发动运动的方式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在他临死前,一个老乡来看他,向他哭诉到,家里还是吃不饱,甚至不如解放前。毛泽东估计临死的时候也不会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