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之战战俘结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41:18
解放军在金门之战中有数千人被俘,这些战俘的命运可谓是历经坎坷。战斗结束后,一些原来是从国军俘虏过去的,特别是进军福建之后被俘虏的,便立即被补入金门的国军,其他俘虏则被运到台湾,在内湖"新生营"里集中关押。1950年7月起,国军将战俘中年龄较大、受过伤的党员干部和一些坚决要求返回大陆的战士分批遣返,先后于7月、10月和11月遣返三批,约600人。

这些遣返回大陆的战俘,战士立即复员,连以上干部集中在南京、杭州和福州由南京军区组织学习审查,先是形势教育、气节教育,再是自我交代被俘前后的表现,自我批判,然后是相互帮助,也就是相互揭发批判,最后由领导作结论,南京军区军法处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处罚,几乎全被开除党籍、军籍,其中大部分人被判处2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这其中还有插曲,244团政治部主任孙树亮利用学习队副队长的身份,通过诬陷他人来洗脱自己,结果很多归来人员都被判处徒刑,连被国民党称为"最顽固分子"的251团副团长马绍堂也被判处5年徒刑,而孙树亮却没有受到任何惩处,这激起了归来人员的公愤,纷纷检举孙树亮的行为,结果孙树亮也被判处5年徒刑,这也是人性丑陋的一面。

在服刑期满后,也都回到原籍务农。这些人的原籍大都是贫困的革命老区(244团、246团、251团创建于山东老根据地,253团创建于苏北老根据地)。有的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病饿而死,有的在"文革"中被当作"叛徒"揪斗而死。

直到1983年9月15日,中央下发了《中办发字(1983)74号文》,对金门被俘归来人员进行复查处理,要求根据复查结果恢复党籍、团籍和军籍,改为复员军人,补发复员费,营级以上干部还享受了离休待遇。被判过刑的也大都撤消了原判,或改为免于刑事处分,恢复了党籍、军籍。

但是此时,不少归来人员已经去世,尚在人世的归来人员也都散布在原籍,加上一些具体经办人员工作并不认真,复查工作进展缓慢,有的直到90年代才得到落实。

而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当时没有归来的被俘人员,在改革开放后以"台湾同胞"的身份回乡探亲,其中不乏经营有方而事业有成的,他们在家乡受到了当地领导的热情接待!这与坚决要求返回大陆的归来人员遭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在众多战俘中,有两个人的遭遇最为传奇,第一人是28军84师251团2营6连卫生员胡清河,他在被俘后被编入金门的国军18军118师,从被俘之后他就想方设法返回大陆,所以很早就开始准备,首先利用一切机会了解金门潮汐的规律,其次积极考虑漂浮器材准备,他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决定采用篮球球胆,而且为保证安全必须要两个球胆,同时严格保密不到有十足把握不轻举妄动。

1950年8月3日,轮到他负责保管连队的篮球,又恰好大潮,趁着开晚饭的混乱时刻,他隐蔽跑到海边,吹起球胆迅速下海,经过整整十二小时的漂游,终于在厦门东南部登上大陆,被担负海防的31军哨兵发现,这才回归成功!回到大陆后,胡清河先回到老部队,1955年5月复员回乡,在老家山东陵县边镇卫生所当医生,直到1980年8月退休。就是这样一位坚贞的战士,历经千辛万苦回归大陆后,被保卫部门足足审查了三个月,尽管没有查出任何变节行为,组织还是作出了如下结论:因对该同志被俘后的情况不十分清楚,暂保留原职级,留党察看,停止党内生活,待查明情况后再作理。这留党察看处分一背就是30多年,"文革"期间,还被打成叛徒、特务、反革命,开除公职,备受凌辱,直到1985年落实有关政策时才恢复党籍。

第二人则是29军85师253团政委陈利华(广东梅县人,1920年生,1935年参加革命,1940年参加新四军,文武双全,多才多艺,擅长写诗和散文,还会演戏。),据说他在被俘后身份没有暴露,也被补入国军,化名陈开中,后来他考取国军的军校(那时,教育不普及,军队中有文化的人不多,以陈在解放军中所学到的基本军事知识和学识,想来考取军校应是不成问题的),毕业后从少尉一直升至国防部保密局上校,并试图通过香港与大陆情报机关取得联系,1981年被一同被俘的同乡陈瑞林告发(陈瑞林一直利用这点向陈利华敲诈),陈利华随即被捕,在狱中才将自己的大陆原籍及家人的详细情况告诉在台湾的妻儿,1981年11月陈利华由蒋经国亲自下令以"匪谍罪"被处决。--改革开放以后,陈利华的儿子到广东老家探访,据见到陈的儿子的人云,相貌酷似其父。

金门之战还有一位回归大陆的,是福建同安县新店镇莲河村船工吴德成,他也随同解放军一起被俘,后寻机逃出,由于他是当地人,穿着口音都与当地人无异,而且与金门岛上的居民也有认识,因此国军在岛上遇到他也不加盘查,直到1950年7月才在熟人的帮助下乘渔船出海,在接近双方分界线附近跳下海泅渡回大陆,由于几个月来衣食无着,营养不良体力不支,游了不多时间就难以支持,幸亏被大陆一渔船发现才获救。解放军在金门之战中有数千人被俘,这些战俘的命运可谓是历经坎坷。战斗结束后,一些原来是从国军俘虏过去的,特别是进军福建之后被俘虏的,便立即被补入金门的国军,其他俘虏则被运到台湾,在内湖"新生营"里集中关押。1950年7月起,国军将战俘中年龄较大、受过伤的党员干部和一些坚决要求返回大陆的战士分批遣返,先后于7月、10月和11月遣返三批,约600人。

这些遣返回大陆的战俘,战士立即复员,连以上干部集中在南京、杭州和福州由南京军区组织学习审查,先是形势教育、气节教育,再是自我交代被俘前后的表现,自我批判,然后是相互帮助,也就是相互揭发批判,最后由领导作结论,南京军区军法处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处罚,几乎全被开除党籍、军籍,其中大部分人被判处2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这其中还有插曲,244团政治部主任孙树亮利用学习队副队长的身份,通过诬陷他人来洗脱自己,结果很多归来人员都被判处徒刑,连被国民党称为"最顽固分子"的251团副团长马绍堂也被判处5年徒刑,而孙树亮却没有受到任何惩处,这激起了归来人员的公愤,纷纷检举孙树亮的行为,结果孙树亮也被判处5年徒刑,这也是人性丑陋的一面。

在服刑期满后,也都回到原籍务农。这些人的原籍大都是贫困的革命老区(244团、246团、251团创建于山东老根据地,253团创建于苏北老根据地)。有的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病饿而死,有的在"文革"中被当作"叛徒"揪斗而死。

直到1983年9月15日,中央下发了《中办发字(1983)74号文》,对金门被俘归来人员进行复查处理,要求根据复查结果恢复党籍、团籍和军籍,改为复员军人,补发复员费,营级以上干部还享受了离休待遇。被判过刑的也大都撤消了原判,或改为免于刑事处分,恢复了党籍、军籍。

但是此时,不少归来人员已经去世,尚在人世的归来人员也都散布在原籍,加上一些具体经办人员工作并不认真,复查工作进展缓慢,有的直到90年代才得到落实。

而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当时没有归来的被俘人员,在改革开放后以"台湾同胞"的身份回乡探亲,其中不乏经营有方而事业有成的,他们在家乡受到了当地领导的热情接待!这与坚决要求返回大陆的归来人员遭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在众多战俘中,有两个人的遭遇最为传奇,第一人是28军84师251团2营6连卫生员胡清河,他在被俘后被编入金门的国军18军118师,从被俘之后他就想方设法返回大陆,所以很早就开始准备,首先利用一切机会了解金门潮汐的规律,其次积极考虑漂浮器材准备,他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决定采用篮球球胆,而且为保证安全必须要两个球胆,同时严格保密不到有十足把握不轻举妄动。

1950年8月3日,轮到他负责保管连队的篮球,又恰好大潮,趁着开晚饭的混乱时刻,他隐蔽跑到海边,吹起球胆迅速下海,经过整整十二小时的漂游,终于在厦门东南部登上大陆,被担负海防的31军哨兵发现,这才回归成功!回到大陆后,胡清河先回到老部队,1955年5月复员回乡,在老家山东陵县边镇卫生所当医生,直到1980年8月退休。就是这样一位坚贞的战士,历经千辛万苦回归大陆后,被保卫部门足足审查了三个月,尽管没有查出任何变节行为,组织还是作出了如下结论:因对该同志被俘后的情况不十分清楚,暂保留原职级,留党察看,停止党内生活,待查明情况后再作理。这留党察看处分一背就是30多年,"文革"期间,还被打成叛徒、特务、反革命,开除公职,备受凌辱,直到1985年落实有关政策时才恢复党籍。

第二人则是29军85师253团政委陈利华(广东梅县人,1920年生,1935年参加革命,1940年参加新四军,文武双全,多才多艺,擅长写诗和散文,还会演戏。),据说他在被俘后身份没有暴露,也被补入国军,化名陈开中,后来他考取国军的军校(那时,教育不普及,军队中有文化的人不多,以陈在解放军中所学到的基本军事知识和学识,想来考取军校应是不成问题的),毕业后从少尉一直升至国防部保密局上校,并试图通过香港与大陆情报机关取得联系,1981年被一同被俘的同乡陈瑞林告发(陈瑞林一直利用这点向陈利华敲诈),陈利华随即被捕,在狱中才将自己的大陆原籍及家人的详细情况告诉在台湾的妻儿,1981年11月陈利华由蒋经国亲自下令以"匪谍罪"被处决。--改革开放以后,陈利华的儿子到广东老家探访,据见到陈的儿子的人云,相貌酷似其父。

金门之战还有一位回归大陆的,是福建同安县新店镇莲河村船工吴德成,他也随同解放军一起被俘,后寻机逃出,由于他是当地人,穿着口音都与当地人无异,而且与金门岛上的居民也有认识,因此国军在岛上遇到他也不加盘查,直到1950年7月才在熟人的帮助下乘渔船出海,在接近双方分界线附近跳下海泅渡回大陆,由于几个月来衣食无着,营养不良体力不支,游了不多时间就难以支持,幸亏被大陆一渔船发现才获救。
气节,气节,气节,唉!
老共一向优待敌人的战俘,恶待自己的战俘!
我们没有俘虏,只有祖国的叛徒!
                                      斯大林


东西方观念的不同,即使是声称要脱亚入欧的香蕉倭寇们都是绝对不会放过自己的被俘人员。
想想抗美援朝的我军战俘们!
郁闷啊!
战俘不可耻,叛徒才可耻.战俘并不是叛徒
老共一向将战俘当叛徒处置的.
原帖由 月冷 于 2007-8-6 09:33 发表
老共一向将战俘当叛徒处置的.


对越反击战时已经不是这样了。
对越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是回到地方后,因为被俘而被周围人看不起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英国那几个让伊朗俘虏的水兵回国后好像也让国人颇为看不起吧?阿根廷军队马岛战争当过俘虏的军人退役后被国人鄙视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更多了,没有那个国家的国民真的会把当俘虏视为光荣的事。
原帖由 龙起东方 于 2007-8-6 17:09 发表
那英国那几个让伊朗俘虏的水兵回国后好像也让国人颇为看不起吧?阿根廷军队马岛战争当过俘虏的军人退役后被国人鄙视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更多了,没有那个国家的国民真的会把当俘虏视为光荣的事。

好像记忆里,外军中不少曾经被俘的人员,后来位居高职。
要不然最后留给自己的那颗弹弹也不会叫光荣弹了。一个人光荣,全家光荣,否则株连全家。
原帖由 居中偏左 于 2007-8-6 17:01 发表
对越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是回到地方后,因为被俘而被周围人看不起的例子比比皆是

      居民看不起和军队政策是两回事,谁叫怎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俘虏的士兵一般都是鄙视呢,这个和外国不同,想改很难,尤其是在那个战争年代,现在应该会好些。
     美国越战之后,不照样有很多士兵回国后找不到工作、政府抛弃他们,因此引发了散步和防暴警察的对抗。
原帖由 有还无 于 2007-8-7 10:06 发表

好像记忆里,外军中不少曾经被俘的人员,后来位居高职。


查过美军关于被俘问题的说法:第一,禁止还有抵抗能力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第二,被俘后不得有危害自己军队和国家的行为,除了姓名军衔社会保险号出生日期外不得回答其他问题。
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距才是造成对待被俘人员不同待遇的原因,TG只是继承了传统而已。
原帖由 有还无 于 2007-8-7 12:35 发表
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距才是造成对待被俘人员不同待遇的原因,TG只是继承了传统而已。

这个同意,没听说过“文死柬、武死战‘,当俘虏对于军人来说是奇耻大辱,马革裹尸这类东东文化太多,就算军队对于俘虏有变化,民间想改真的太难。老子是罪犯,孩子一样不是好东西的落后观念,现在不照样存在又不是各例
我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和对台形势很严峻,从上到下反特的弦儿都绷的很紧,不排除“宁可错抓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想法。
原帖由 一轮红日 于 2007-8-7 13:29 发表
我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和对台形势很严峻,从上到下反特的弦儿都绷的很紧,不排除“宁可错抓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想法。

极端年代很多人的想法,不是现在咱们能想通的。全中国都极端,革命无罪的红卫兵们那个不是老百姓,全社会都陷入了这样的极端思潮,有一两个清醒的人又有什么用,只有老百姓自己醒悟才行
当一个军人面临弹尽援绝的绝境时,他已经为国家尽了职责,那么保全自己的生命就是为国家保存一份元气。我们鼓励英勇献身,但不鼓励无谓牺牲。不该去死的时候,活着就是尽职。当一个军人已经完成他的任务的时候,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他一定去死。
鼓励别人拉光荣弹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拉光荣弹的人是他,他的家人该如何面对。特别是现在的中国,独生子女占了兵员的多数,那么一个士兵的牺牲就可能导致2个甚至更多家庭的崩溃,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讲,也应该善待战俘。
二锅头你去中央军委讲吧,看看人家愿不愿意。
还有,就算部队肯原谅俘虏,未必国人就会原谅俘虏!没有在战场上战死,回到祖国被自己的人民给羞死,那还不如死了算了:L
原帖由 有还无 于 2007-8-7 10:06 发表

好像记忆里,外军中不少曾经被俘的人员,后来位居高职。


二战美军在巴丹半岛被俘的战后日子很难过的.
弱势军队,特别是当体现在技术装备上时,要赢得战争,就需要指战员有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勇气,不然仗都不用打,回家抱老婆去吧~~~~
穆沙拉夫就当过战俘.
原帖由 samhrj22 于 2007-8-7 19:11 发表
二锅头你去中央军委讲吧,看看人家愿不愿意。
还有,就算部队肯原谅俘虏,未必国人就会原谅俘虏!没有在战场上战死,回到祖国被自己的人民给羞死,那还不如死了算了:L

所以要改变这样的风气!我就尊重战俘
原帖由 戍卫部队 于 2007-8-7 20:21 发表
弱势军队,特别是当体现在技术装备上时,要赢得战争,就需要指战员有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勇气,不然仗都不用打,回家抱老婆去吧~~~~



有一定道理,我军在过去打的很多仗,在我军看来是不可能取胜的,多数时候就是靠着“人在阵地在”、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胜利。当然,正面教育是教育,真正对待被俘人员的处理应该有灵活性,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过去对于很多被俘人员的处理方式是不公平的,也会产生很多负面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都是解放初期或对敌形势非常严峻、反特意识非常强的时期,当时很可能采取一些过头的做法,现在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至少在形式上不会了。
现在要那种精神,但是要那样做就太浪费了~~~~~~~~
原帖由 二锅头爱好者 于 2007-8-7 18:55 发表
当一个军人面临弹尽援绝的绝境时,他已经为国家尽了职责,那么保全自己的生命就是为国家保存一份元气。我们鼓励英勇献身,但不鼓励无谓牺牲。不该去死的时候,活着就是尽职。当一个军人已经完成他的任务的时候, ...


话是这么说,但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如此,要改起来是很困难的。
还好现在军方对于被俘人员的政策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了。
想想当了俘虏后将被敌人如何虐待残害,你就明白当战俘决不能鼓励!:@
没说鼓励当俘虏,而是说要对正常的战俘宽容
如果对面是倭寇,老子还是宁可拉光荣弹拼一个!
戴高乐、图哈切夫斯基、克劳塞维茨都当过战俘;P
东方文化讲究是取义成仁
原帖由 jumin 于 2007-8-9 16:30 发表
东方文化讲究是取义成仁

东西方文化差异,我们人多,死一个随便一拉就是一排;他们人少,死一个少一个所以特别珍惜。这也是草民文化的一种体现~~~;P ;P
原帖由 戍卫部队 于 2007-8-7 20:21 发表
弱势军队,特别是当体现在技术装备上时,要赢得战争,就需要指战员有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勇气,不然仗都不用打,回家抱老婆去吧~~~~


是这样。虽然有些冷酷,但是不这样连胜利都得不到,其他一切更无从谈起。
因为我军··最擅长的就是把俘虏教育过来后··再派回去做卧底!~~~:D

怎莫会相信回来的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

我觉得越高级军官,就越应该做好思想准备牺牲·····要麽就做好··接受组织的严格审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