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徐蚌会战总论 by manstei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7:11:26
前言:
         1948年底,中共在5个月内发动4场大型攻势,完全击碎了国民党
     的5大支柱---沈阳.北京.徐州.武汉.长安---防御系统,在5个月内,歼灭
     国民党军160万;在战略决战失败后,国民党面临大失血的困境---在内战
     的前2年又3个月,国民党军连伤带亡兼被俘总共264万人,永久丧失之
     兵力,即被俘跟阵亡总数也不过约200万-----在精锐尽失的情况下,不但
     元气无法恢复,且再也无力阻止共军渡江或和谈,而败退台湾成了必然的结
     局
       徐州这场会战,共军击溃了国民党最大的1根支柱---徐州剿总---至此,
     大军直压而下,进抵长江,南京立成一线,再无纵深可守,在国民党看来,是
     决定性会战---大陆认为3场都很重要,笔者以为渖辽才是决定性会战
     前奏:
       1948.7 共军在睢杞会战中歼灭75军重创25军后,随即攻陷兖州.曲阜一
     线,至此,山东除青岛外只剩济南犹未失,共军华东野战军(华野,后3野)决定
     对济南伐动最后一击,由于济南只有2绥区的10万部队,战力不强,共军将
     44%的兵力用于攻坚,而以主力埋伏于鲁南.鲁西南,阻塞我军北上增援
       1948.9.16共军展开总攻,4日后84C军长吴化文(西北系)宣布"起义"大
     大动摇了守军作战意识,9.24济南失
       而徐州以2.13.16A组成的解围军,并未也不敢深入山东共区,见济南一失,
     立回原防,双方为下场的徐州决战而准备

     战略计画:
       共军提出初步计画如下:华野以主力强行突破徐州东部之线,击碎7A后,
     进取淮安,诱徐州之我军出援,再击溃一部,然后回师夺取海州
       华野以一部,在攻击发起时,对徐州西面我军各军团进行牵制,再威胁徐
     路交通,以使主力进击容易
       中原野战军(中野,后2野)则以主力牵制武汉华中剿总所部,避免其增援
     徐州
       而徐州方面,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真的徐州首脑,盖徐州剿总司令
     刘峙乃著名"福将"也,共军以猪头称之)则见共军攻势在即,唯我徐州主
     力在济南之战中未有大损,又侦得共军在鲁南整补待命,决心先手攻击,以
     4个军团强袭共军整补区,打乱其会战准备,伺机歼其一部,此案获得同意
     后,杜乃于10.14下令出击,但当15日大军要动时,杜被紧急调往东北,应付
     渖辽危局,坐镇葫芦岛解锦州之围---当天黄昏,锦州即失矣---而刘"福将"
     无力亦无胆执行攻势,16.2.13.7各军团乃展开于郑州至徐东一线达420KM
      之正面上
       当渖辽陷入不利时,南京方面亦见徐州情况不利,而数十万人马展开
     400KM而不动亦不对头,乃决定研究会战计画,整个计画以"守江必守
     淮"为基本,提出2案
A.      收缩兵力,将东起海州西至郑州的兵力,沿徐蚌路布署,再调武汉至少
       1个A东进,以5个A展开待敌攻击进行决战----猪头!一条常山死蛇
        ,岂有拒敌之理乎
B.      仍收缩兵力,但将主力极中淮河沿线,徐州以少数兵力固守,仍待敌攻击,
       待敌攻击钝挫后再行反击----缺点是徐州兵力太少,不利长期固守,但
        可保主力不失并争取时间,相当好
       讨论10日后,才决定采A案,并于11.3下令之,次日更派参谋总长顾祝同
     前往徐州督师后撤,后撤计画大概如下:郑州.开封主力直奔淮河之线,而开
     封以东各军集中由徐州向南转移,徐州以西只留40C于郑州,55C181D于
     砀山驻守,撤退开始日为11.6---郑州已于10月底开始撤退,16A退走没多久
     共军即攻取之

     兵力:
     共军
     华野1.2.3.4.6.7.8.9.10.11.12.13纵.渤海.鲁中南.两广纵,特种兵纵,
     每纵3D,约40万
     中野1.2.3.4.6.9.11纵,22旅,加3个地方旅,约20万,几乎没有火炮

     国军
     2A:5C(45.46.200D).70C(32.96.139D).72C(34.232D).74C(51.57.58D).12C112D.
        55C181D,骑1旅(B)
     7A:25C(40.108D).63C(152.186D).64C(156.159D).100C(44.63D)
     13A:8C(42.170.237D).9C(3.166.253D).40C39D
     16A:41C(122.124D).47C(125.127D).99C(92.99D)
     3绥区(PA):77C(37.132D).59C(38.180D)
     4PA:55C(29.74D).68C(81.119.143D)
     9PALLLL:44C(150.162D)
     12A:18C(11.118.49D).10C(114.18.75D).14C(85.10.216D).85C(23.110D)
     蚌埠:96C(141.212D)
     宿迁:107C(261.260D)
     津浦护路司令部:12C238D.40C148D.交警2.9.16.7.18总队
     郑州12PA:40C(106.268D)与6警备团---10月底被歼
     剿总直辖单位约30团(R)---含蚌埠方面
     保安团16,尚有盐警若干与暂编旅4
     后调至者:54C(8.198.J57D).39C(103.147D)
     估计共720000人,火炮(师炮兵以上)约1000,坦克200
     按国防部编战史在这段时,采访众多老兵,根据其回忆推算当时各单位
    兵力,由于2.13.7.12A整补较足,每师约8-9000人,16A与其它单位则较
    少,约6-7000人,最少者为148.238D,其中148D按计录只2营耳,故每师
    兵力以8000人计,则为53.6万人,加上各军.军团特别任务团,约60万人,
    再加剿总直辖军40000.交警.盐警.238.148D.保安团.暂编旅.警备团等
    亦估计约略超过700000
       另共军号称60万胜80万者,盖苏中---即淮安与长江北岸淮河南岸间
    的江苏---有1PA,共有4C9D,与若干保安团,约9-10万人,算入大约相等


    磨擦:
       共军两大野战军会合协同作战,初期各自为战,11月底后成立总前委
    指挥一切,成员有:邓小平(中野政委).刘伯承(中野司令,后元帅).陈毅(华野
    司令兼政委.后元帅.外长).粟裕(华野副司令.副政委,后大将).谭震林(华野
    山东兵团政委,后大将),由邓小平负责总协调者的角色---盖不以部队多少.
    装备如何,而以"党"内地位为决定者,乃落实党指挥枪也,是故无磨擦

      国军很明确的知道,若共军合流,光靠徐州兵力不足应付,必须抽调武汉大
    军,唯武汉乃桂系大将白崇禧座镇,抽之必困难,于是在庙算阶段---10月底---
    就有意将两大剿总合一,由白"狐狸"负责指挥,一方面可将武汉大军完整
    的捆上战车,运用较零活,一方面也是大家都对"福将"太没信心
      白亦看出此点,又见徐州大军展开太广,不易改变,于是拒绝之


    会战
       华野于11.6下达攻击令,全部40万大军展开推进,同日,我军开始撤退
       第一个问题出在海州,要放弃海州,将那一带35000部队(内有6个保安团)
     跟难民.眷属.官员全部转往徐州,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任务---带那么多有
     的没的家伙,怎么走得快!---而7A集中新安镇一带(今叫新沂)奉命掩护9PA
     撤退,9PA至11.6黄昏先头才到新安镇,共军已逼近矣!
       第2个问题在7A身上,其西退要过大运河,河上只有1个桥,整个7A连
     那些难民不下15万众---9PA跟7A会师后,其部转交7A指挥---1座桥无论
     如何不够,7A司令黄百韬乃久经阵战之辈---以堂堂杂牌之身,得配"青天
     白日",亦可自由进出总统府,实乃"打"出来的---此时一反常态,既不先
     将手上4C先渡几个过去,亦不选徒涉点,亦不架浮桥---虽剿总同意派工兵
     架桥,但并未来,且就算来了,多搭两条桥,又有何仿---11.5.6二日,就在没有
     行动中过去,待9PA到齐,连难民不下15万人摆成一列渡河,可好玩了
        黄接掌44C指挥权后,立即命63C南下,由窑湾自行渡河,主力则
      沿原路渡河,而9PA司令部,则领先快速直奔徐州
        此时第3个问题发生在徐州,11.8上午,驻徐州东北贾汪的3PA
     (西北系,早已被渗透)主力(59C全部,77C132D.37D110R)约25000宣布
     :"起义"
        由于共军在11.6半夜全面攻击,各地均发现共军"主力"---方法很
     简单,如果我是3纵9师师长,我更改团番号,原25.26.27R改成25.22.19R,
     当面之敌会在短时间(数小时至1.2日)以为他当面有敌人3个师,因为
     这3个团会让人以为是3个师的先头团---故刘"福将"乃将各A全面
     集中徐州---13A由徐东集中徐州;2A由砀山退徐州;已走到蒙城的16A
     主力(99C已先至蚌埠)先至宿州,再退徐南---而3PA一叛,徐东空虚,3PA
     当面共军乃直插而下,成功切断7A西退之路
       共军以每天行军70-80KM速度成功追及7A,经过一场混战,将100C44D
     与南方孤立的63C吃掉,而于11.9完成合围7A于碾庄附近,随即以4.6.8.9
     13(这13纵就是现在在福建的31军)与特(炮)纵展开围歼,并以7.10.11.12.2.
     勃海.鲁中南各纵对徐州进行牵制与阻援
       7A各军只有100C与25C跟嫡系能扯上点关系,还不是太深,故装备并不
     算顶尖,却依托村庄工事,顽强抵抗,反复争夺,至11.22完全瓦解,当夜黄自杀
     ,7A被全歼

       在徐州方面,杜于11.11赶回徐州,立刻提出二案
A.      以7A坚守碾庄10日,以2.16A向西南扫荡,与12A会师---他判断中野可
      能在那一带,再解12A之围
B.      立即以13.2A向东攻击前进解围,这也是国防部命令
      最后采取B案,11.13开始解围攻势,连打10日,至碾庄以西约30KM处,
      就再也无法前进,因共军拼死抵抗,援军使终不过大许家一线
        在其它方面,共军收拾了砀山的181D与宿州148.238D.交2.16总队,撤底
      切断了徐州30万大军的退路,并歼灭了向徐州撤退的107C
        有鉴于7A被围,宿州已失,国民党方面作出以下补救:
        由武汉抽调精锐12A火速东进,另将4PA改成8A,9PA改成6A(辖99.96
      39.54C),由蚌埠北进,会师宿州,唯8A意图保存实力,6A兵力未到齐---39.54
      才刚运到上海,还未全运至蚌埠---故行动迟缓,偏偏12A坚决执行命令,强
      力向宿州挺进,中野即顷全力,在蒙城往宿州方向上设下口袋,11.26将之合
      围,12.6发动总攻,12.15全歼12A
        12A以18C为主力,此军是陈诚土木系之本---何谓土木?十一为土,十八
      为木,陈第一个主官的位子是11师师长,后11D扩充为18C,是其起家老本
      ---为五大主力之一,12A亦为国民党3大主力军团之一---2A有5C.74C,12A
      有18C,9A有N1,N6C---在过去2年,18C跟共军屡次交手,共军使终
      吃不掉18C,因18C军长胡琏用兵很"皮",敢进敢退,屡屡专断独行,
      不完全遵照命令---要知道何时该抗命,完全遵命者,必非名将---但因此
      不给其升12A司令,而只当副司令,此战之前,他又去上海治病,12A司令
      黄维则是以完全遵命而著名,故被共军诱歼;当其由南平集强渡襘水时,
      就发现共军7个纵队开始向他合围---收拢袋子---此时东南方未见共军
      ,18C军长杨伯涛建议独断专行,立即转移,时离6A先头师只50KM,强
      行军1日即可,唯其犹上报南京请求批准,自凌晨延宕至午后,未见回音,
      才行转移,走不多久天就黑了,当晚,共军完全合围,12A司令部于双堆集
      ---后胡琏赶回指挥亦告无效,盖他去治病前即跟其心腹军师长表示:不能
      被围,果然一围就完
        至于东南是否真没共军?是的,因18C骑兵团往该方向搜索,很轻易的
      跟6A取得联络,故没被歼

        至此,徐州已完全孤立,7A被歼后,杜强力向南猛攻,连攻1周进展甚微,
      始终无法冲至宿州,杜乃前往南京,取得共识:趁共军华野专注徐南,中野
      围歼12A之际,全军向西转移,经永城.阜阳前往淮河;并约定:转移就不能
      半路上攻击,12.1徐州放弃
         至12.2晚,徐州30万人马已至永城,共军则发动追击,每天至少前进70
      KM,双方距离不远,12.3南京却又来电,命徐州集团转西为南,由北向南攻
      击解12A之围,杜不敢抗命,乃变换方向,前进约20KM后即被堵死,全军
      被围在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补给全靠空投,完全不够---12A亦同---共军
      长围至1.6发起总攻,1.10全歼2.13.16A,杜被俘---黄维亦被俘,但胡琏逃出
      ---2A司令丘清泉自杀(CCK即为纪念他),13A司令李弥(对,就是异域孤军
      那位)与16A司令孙元良(1937时88D师长,谢晋元的长官;他的儿子后来
      演了电影,叫"秦汉")则突出,至此结束

      动员
        在会战中,我军常被优势共军围歼,因之长久以来,常有人称共军是"人
      海战术",这不完全对
        为何不完全对?共军被称为人海原因有三:
      1.每次进攻,必然集中大量兵力,可能是防守方2倍以上,对一点进行连续
        打击
      2.共军部队好象永远打不光
      3.共军民夫支持前方之多,就像蚂蚁般杀不光
       但这些原因都是我方自己造成的,何也?先看第一条,在军事上,以多打少
     是常理,在总兵力不如对方时,如何调整兵力分配,使决战面有优势兵力,是
     每个将领都该"必修"的,而共军所用者也跟史上诸名将用者一样:行军
       共军平均一天行都在50KM以上,一般是70KM左右,笔者看过
     的最高记录是125KM,且行完立即投入作战,这完全不符任何教范,
     但是是完全合理的
       在战略上,急行军往往可制敌机先,在会战场形成兵力优势---即使总
     兵力较少---并造成奇袭之效---同一个单位,前天才跟我后卫打了一场,
     怎么今天跑我前面去了?!---而当情况紧急时,兵力转用也较迅速,故共
     军在主攻点上往往可集中优势兵力
       在战术上要尽量避免急行军,因战场距离太小,易为敌发现,行军中若
     受伏击得不偿失
       或曰:你是在为共军解套,孙子兵法云……
       很抱歉,笔者研究军事13年,兵法没一本念完过,但是,拿皇帝就是这么玩,
     二次大战的老德也一样,所以反驳不成立---拿皇帝的士兵有云:皇帝真特别
     ,他是用我们的脚来打胜仗
       第二条,共军在会战中伤亡很重,约在20万上下,但共军使终维持足额,这
     并不是代表共军就地抓兵,而是:俘虏兵
       国民党军每次被歼后,总有很多俘虏,这些兵,共军采愿者留下,低级军官
     跟不愿留的就地遣送,而愿者只需一天教育就可投入战场,一天!
       共军以土改者自居,其标准教育模式就是:开个大会,欢迎"各位弟兄解
     放了",然后讲军纪---什么三大纪律八大要求---重点在倒苦水---国民党士
     兵多是被抓来的农民,要他们回忆在家乡地主如何欺压,配以指责国民党
     多黑,根本不管他们死活,地主是跟国民党站在一起的----这些兵自然每个
     都痛哭流涕,将对地主.长官的不爽完全转移到国民党头上,此时再教育他
     们:共产党是土改先锋,共区人民都有地了,以煽动起农民的"顽固.保守的
     小农意识"---这是马克斯的话,他很看不起农民的,而靠农民搞共产党?他
     想都没想过-----两者一结合,自然将共产党当解放者,而将怒气出到国民党
     头上
       一般这个步骤要几天,但打仗一切从简,所有训话全免了,直接倒苦水,倒
     完那人也就差不多是"7路半"了,这些人直接补入前线,所以共军就是
     打不光
       最后是民夫问题,共军号称动员600万民夫,没错!但他没说清的是:这不
     是一次动员,就在前方蹲2-3个月
       通常这些民夫的角色是运输---粮食.弹药.伤患---通常各部队会长期配置
     一些,但这些人占600万中可能还不到5%,其它的都是"人流"
       何谓人流?民夫出勤自备干粮,通常出发前各乡.村党委会根据上头来的
     动员令,跟他们打过招呼---要去那边,运什么,大概要几天---通常是准备20-
     30日干粮,然后出发,送完就回来
       可会战打了2个多月!对!东村送完换西村,西村送完换南村,大家各摊一
     个月,不就搞定了,也就是说路上大约始终有200万人在跑,像输送带一般,
     持续不断,所以,通常每人只出一次勤
       而壕沟战亦同,前方是部队,后方是大量动员民夫或当地人民,大家一起
     动手,施工纵深可能是20KM以上---不是由前向后一道道挖,是10道一起
     开工---这就足以在1天搞个大概3天彻底围死,且共军的壕沟战并非死
     守一道,10几20道中,可能只有5道有重兵防御---也没人知道是那几道---
     当突破开始,共军会按兵不动,直到突破到他的主防御线前才突然逆袭,同
     时利用交通壕将部队反向推进,对突破单位的侧面跟后方发起突击,然后,
     就是一片乱打,国民党又给堵回去,更重要的是,他一打完就变换主阵地,
     下次突围,面对的主抵抗线又会不同
       共产党之所以能作到这种地步,重点还是在土改中取得大多数农民的心,
     因此,利用农民报恩的心理,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这也是国民党屡
     剿不下的主因
       以上三点,实在找不到支持"裹胁人民搞人海战术"的指责之有力证据


      附图

                              *贾汪
                         *徐州     *大许家 *碾庄       *新安镇
         *永城

             *陈官庄

                            *宿州
                 *南平集
                   *双堆集
    *阜阳


               ~~~~~~~~~~~~~~~~~~~~~~~~~~~~~~~~~~~~~~~~~~~~~~~淮河
                               *蚌埠

       检讨
         共军得民心,动员600万人次民夫,支持前线,可见其掌握人心程度,
       且其作战富有弹性,计画边打边改,一线指挥官亦有独断能力,而高层
       亦不摇制,不同部队配合颇佳
         其之所以能成功围死国军者,战壕进迫之成功也,凡对任何运动之敌,
       以大兵力四面压上,配合民夫,作大纵深配制---数十KM---同时开挖,组成
       纵深20KM以上的连续波浪式壕沟,并在横向壕沟间挖大量纵向交通壕,
       使之进退转用兵力都十分容易,且不够密度的炮轰,对此完全没有影响,
       是故封锁国民党任何突围企图
         进攻时,则亦依靠进迫作业---因其火力较若,不容易强攻---将数百上千
       条壕沟,利用黑夜向进攻之敌延深---以对1个团的攻击为例---至敌60M
       处停止,在天快亮时,进行短促炮火轰击,突击部队立即冲出壕沟,边冲刺
       边投大量手榴弹,进行掩护,爆炸一停,就冲进国军阵地---60M要多久就跑
       完?---进行拼刺刀,对掩体则以敢死队抱炸药包进行爆破,连续冲进,一举
       突破该部

         相对的,国军除民心尽失外,将领不敢独断专行与行动迟缓实乃致命败
       笔,以致前线单位虽然奋战不输共军,然却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败前言:
         1948年底,中共在5个月内发动4场大型攻势,完全击碎了国民党
     的5大支柱---沈阳.北京.徐州.武汉.长安---防御系统,在5个月内,歼灭
     国民党军160万;在战略决战失败后,国民党面临大失血的困境---在内战
     的前2年又3个月,国民党军连伤带亡兼被俘总共264万人,永久丧失之
     兵力,即被俘跟阵亡总数也不过约200万-----在精锐尽失的情况下,不但
     元气无法恢复,且再也无力阻止共军渡江或和谈,而败退台湾成了必然的结
     局
       徐州这场会战,共军击溃了国民党最大的1根支柱---徐州剿总---至此,
     大军直压而下,进抵长江,南京立成一线,再无纵深可守,在国民党看来,是
     决定性会战---大陆认为3场都很重要,笔者以为渖辽才是决定性会战
     前奏:
       1948.7 共军在睢杞会战中歼灭75军重创25军后,随即攻陷兖州.曲阜一
     线,至此,山东除青岛外只剩济南犹未失,共军华东野战军(华野,后3野)决定
     对济南伐动最后一击,由于济南只有2绥区的10万部队,战力不强,共军将
     44%的兵力用于攻坚,而以主力埋伏于鲁南.鲁西南,阻塞我军北上增援
       1948.9.16共军展开总攻,4日后84C军长吴化文(西北系)宣布"起义"大
     大动摇了守军作战意识,9.24济南失
       而徐州以2.13.16A组成的解围军,并未也不敢深入山东共区,见济南一失,
     立回原防,双方为下场的徐州决战而准备

     战略计画:
       共军提出初步计画如下:华野以主力强行突破徐州东部之线,击碎7A后,
     进取淮安,诱徐州之我军出援,再击溃一部,然后回师夺取海州
       华野以一部,在攻击发起时,对徐州西面我军各军团进行牵制,再威胁徐
     路交通,以使主力进击容易
       中原野战军(中野,后2野)则以主力牵制武汉华中剿总所部,避免其增援
     徐州
       而徐州方面,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真的徐州首脑,盖徐州剿总司令
     刘峙乃著名"福将"也,共军以猪头称之)则见共军攻势在即,唯我徐州主
     力在济南之战中未有大损,又侦得共军在鲁南整补待命,决心先手攻击,以
     4个军团强袭共军整补区,打乱其会战准备,伺机歼其一部,此案获得同意
     后,杜乃于10.14下令出击,但当15日大军要动时,杜被紧急调往东北,应付
     渖辽危局,坐镇葫芦岛解锦州之围---当天黄昏,锦州即失矣---而刘"福将"
     无力亦无胆执行攻势,16.2.13.7各军团乃展开于郑州至徐东一线达420KM
      之正面上
       当渖辽陷入不利时,南京方面亦见徐州情况不利,而数十万人马展开
     400KM而不动亦不对头,乃决定研究会战计画,整个计画以"守江必守
     淮"为基本,提出2案
A.      收缩兵力,将东起海州西至郑州的兵力,沿徐蚌路布署,再调武汉至少
       1个A东进,以5个A展开待敌攻击进行决战----猪头!一条常山死蛇
        ,岂有拒敌之理乎
B.      仍收缩兵力,但将主力极中淮河沿线,徐州以少数兵力固守,仍待敌攻击,
       待敌攻击钝挫后再行反击----缺点是徐州兵力太少,不利长期固守,但
        可保主力不失并争取时间,相当好
       讨论10日后,才决定采A案,并于11.3下令之,次日更派参谋总长顾祝同
     前往徐州督师后撤,后撤计画大概如下:郑州.开封主力直奔淮河之线,而开
     封以东各军集中由徐州向南转移,徐州以西只留40C于郑州,55C181D于
     砀山驻守,撤退开始日为11.6---郑州已于10月底开始撤退,16A退走没多久
     共军即攻取之

     兵力:
     共军
     华野1.2.3.4.6.7.8.9.10.11.12.13纵.渤海.鲁中南.两广纵,特种兵纵,
     每纵3D,约40万
     中野1.2.3.4.6.9.11纵,22旅,加3个地方旅,约20万,几乎没有火炮

     国军
     2A:5C(45.46.200D).70C(32.96.139D).72C(34.232D).74C(51.57.58D).12C112D.
        55C181D,骑1旅(B)
     7A:25C(40.108D).63C(152.186D).64C(156.159D).100C(44.63D)
     13A:8C(42.170.237D).9C(3.166.253D).40C39D
     16A:41C(122.124D).47C(125.127D).99C(92.99D)
     3绥区(PA):77C(37.132D).59C(38.180D)
     4PA:55C(29.74D).68C(81.119.143D)
     9PALLLL:44C(150.162D)
     12A:18C(11.118.49D).10C(114.18.75D).14C(85.10.216D).85C(23.110D)
     蚌埠:96C(141.212D)
     宿迁:107C(261.260D)
     津浦护路司令部:12C238D.40C148D.交警2.9.16.7.18总队
     郑州12PA:40C(106.268D)与6警备团---10月底被歼
     剿总直辖单位约30团(R)---含蚌埠方面
     保安团16,尚有盐警若干与暂编旅4
     后调至者:54C(8.198.J57D).39C(103.147D)
     估计共720000人,火炮(师炮兵以上)约1000,坦克200
     按国防部编战史在这段时,采访众多老兵,根据其回忆推算当时各单位
    兵力,由于2.13.7.12A整补较足,每师约8-9000人,16A与其它单位则较
    少,约6-7000人,最少者为148.238D,其中148D按计录只2营耳,故每师
    兵力以8000人计,则为53.6万人,加上各军.军团特别任务团,约60万人,
    再加剿总直辖军40000.交警.盐警.238.148D.保安团.暂编旅.警备团等
    亦估计约略超过700000
       另共军号称60万胜80万者,盖苏中---即淮安与长江北岸淮河南岸间
    的江苏---有1PA,共有4C9D,与若干保安团,约9-10万人,算入大约相等


    磨擦:
       共军两大野战军会合协同作战,初期各自为战,11月底后成立总前委
    指挥一切,成员有:邓小平(中野政委).刘伯承(中野司令,后元帅).陈毅(华野
    司令兼政委.后元帅.外长).粟裕(华野副司令.副政委,后大将).谭震林(华野
    山东兵团政委,后大将),由邓小平负责总协调者的角色---盖不以部队多少.
    装备如何,而以"党"内地位为决定者,乃落实党指挥枪也,是故无磨擦

      国军很明确的知道,若共军合流,光靠徐州兵力不足应付,必须抽调武汉大
    军,唯武汉乃桂系大将白崇禧座镇,抽之必困难,于是在庙算阶段---10月底---
    就有意将两大剿总合一,由白"狐狸"负责指挥,一方面可将武汉大军完整
    的捆上战车,运用较零活,一方面也是大家都对"福将"太没信心
      白亦看出此点,又见徐州大军展开太广,不易改变,于是拒绝之


    会战
       华野于11.6下达攻击令,全部40万大军展开推进,同日,我军开始撤退
       第一个问题出在海州,要放弃海州,将那一带35000部队(内有6个保安团)
     跟难民.眷属.官员全部转往徐州,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任务---带那么多有
     的没的家伙,怎么走得快!---而7A集中新安镇一带(今叫新沂)奉命掩护9PA
     撤退,9PA至11.6黄昏先头才到新安镇,共军已逼近矣!
       第2个问题在7A身上,其西退要过大运河,河上只有1个桥,整个7A连
     那些难民不下15万众---9PA跟7A会师后,其部转交7A指挥---1座桥无论
     如何不够,7A司令黄百韬乃久经阵战之辈---以堂堂杂牌之身,得配"青天
     白日",亦可自由进出总统府,实乃"打"出来的---此时一反常态,既不先
     将手上4C先渡几个过去,亦不选徒涉点,亦不架浮桥---虽剿总同意派工兵
     架桥,但并未来,且就算来了,多搭两条桥,又有何仿---11.5.6二日,就在没有
     行动中过去,待9PA到齐,连难民不下15万人摆成一列渡河,可好玩了
        黄接掌44C指挥权后,立即命63C南下,由窑湾自行渡河,主力则
      沿原路渡河,而9PA司令部,则领先快速直奔徐州
        此时第3个问题发生在徐州,11.8上午,驻徐州东北贾汪的3PA
     (西北系,早已被渗透)主力(59C全部,77C132D.37D110R)约25000宣布
     :"起义"
        由于共军在11.6半夜全面攻击,各地均发现共军"主力"---方法很
     简单,如果我是3纵9师师长,我更改团番号,原25.26.27R改成25.22.19R,
     当面之敌会在短时间(数小时至1.2日)以为他当面有敌人3个师,因为
     这3个团会让人以为是3个师的先头团---故刘"福将"乃将各A全面
     集中徐州---13A由徐东集中徐州;2A由砀山退徐州;已走到蒙城的16A
     主力(99C已先至蚌埠)先至宿州,再退徐南---而3PA一叛,徐东空虚,3PA
     当面共军乃直插而下,成功切断7A西退之路
       共军以每天行军70-80KM速度成功追及7A,经过一场混战,将100C44D
     与南方孤立的63C吃掉,而于11.9完成合围7A于碾庄附近,随即以4.6.8.9
     13(这13纵就是现在在福建的31军)与特(炮)纵展开围歼,并以7.10.11.12.2.
     勃海.鲁中南各纵对徐州进行牵制与阻援
       7A各军只有100C与25C跟嫡系能扯上点关系,还不是太深,故装备并不
     算顶尖,却依托村庄工事,顽强抵抗,反复争夺,至11.22完全瓦解,当夜黄自杀
     ,7A被全歼

       在徐州方面,杜于11.11赶回徐州,立刻提出二案
A.      以7A坚守碾庄10日,以2.16A向西南扫荡,与12A会师---他判断中野可
      能在那一带,再解12A之围
B.      立即以13.2A向东攻击前进解围,这也是国防部命令
      最后采取B案,11.13开始解围攻势,连打10日,至碾庄以西约30KM处,
      就再也无法前进,因共军拼死抵抗,援军使终不过大许家一线
        在其它方面,共军收拾了砀山的181D与宿州148.238D.交2.16总队,撤底
      切断了徐州30万大军的退路,并歼灭了向徐州撤退的107C
        有鉴于7A被围,宿州已失,国民党方面作出以下补救:
        由武汉抽调精锐12A火速东进,另将4PA改成8A,9PA改成6A(辖99.96
      39.54C),由蚌埠北进,会师宿州,唯8A意图保存实力,6A兵力未到齐---39.54
      才刚运到上海,还未全运至蚌埠---故行动迟缓,偏偏12A坚决执行命令,强
      力向宿州挺进,中野即顷全力,在蒙城往宿州方向上设下口袋,11.26将之合
      围,12.6发动总攻,12.15全歼12A
        12A以18C为主力,此军是陈诚土木系之本---何谓土木?十一为土,十八
      为木,陈第一个主官的位子是11师师长,后11D扩充为18C,是其起家老本
      ---为五大主力之一,12A亦为国民党3大主力军团之一---2A有5C.74C,12A
      有18C,9A有N1,N6C---在过去2年,18C跟共军屡次交手,共军使终
      吃不掉18C,因18C军长胡琏用兵很"皮",敢进敢退,屡屡专断独行,
      不完全遵照命令---要知道何时该抗命,完全遵命者,必非名将---但因此
      不给其升12A司令,而只当副司令,此战之前,他又去上海治病,12A司令
      黄维则是以完全遵命而著名,故被共军诱歼;当其由南平集强渡襘水时,
      就发现共军7个纵队开始向他合围---收拢袋子---此时东南方未见共军
      ,18C军长杨伯涛建议独断专行,立即转移,时离6A先头师只50KM,强
      行军1日即可,唯其犹上报南京请求批准,自凌晨延宕至午后,未见回音,
      才行转移,走不多久天就黑了,当晚,共军完全合围,12A司令部于双堆集
      ---后胡琏赶回指挥亦告无效,盖他去治病前即跟其心腹军师长表示:不能
      被围,果然一围就完
        至于东南是否真没共军?是的,因18C骑兵团往该方向搜索,很轻易的
      跟6A取得联络,故没被歼

        至此,徐州已完全孤立,7A被歼后,杜强力向南猛攻,连攻1周进展甚微,
      始终无法冲至宿州,杜乃前往南京,取得共识:趁共军华野专注徐南,中野
      围歼12A之际,全军向西转移,经永城.阜阳前往淮河;并约定:转移就不能
      半路上攻击,12.1徐州放弃
         至12.2晚,徐州30万人马已至永城,共军则发动追击,每天至少前进70
      KM,双方距离不远,12.3南京却又来电,命徐州集团转西为南,由北向南攻
      击解12A之围,杜不敢抗命,乃变换方向,前进约20KM后即被堵死,全军
      被围在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补给全靠空投,完全不够---12A亦同---共军
      长围至1.6发起总攻,1.10全歼2.13.16A,杜被俘---黄维亦被俘,但胡琏逃出
      ---2A司令丘清泉自杀(CCK即为纪念他),13A司令李弥(对,就是异域孤军
      那位)与16A司令孙元良(1937时88D师长,谢晋元的长官;他的儿子后来
      演了电影,叫"秦汉")则突出,至此结束

      动员
        在会战中,我军常被优势共军围歼,因之长久以来,常有人称共军是"人
      海战术",这不完全对
        为何不完全对?共军被称为人海原因有三:
      1.每次进攻,必然集中大量兵力,可能是防守方2倍以上,对一点进行连续
        打击
      2.共军部队好象永远打不光
      3.共军民夫支持前方之多,就像蚂蚁般杀不光
       但这些原因都是我方自己造成的,何也?先看第一条,在军事上,以多打少
     是常理,在总兵力不如对方时,如何调整兵力分配,使决战面有优势兵力,是
     每个将领都该"必修"的,而共军所用者也跟史上诸名将用者一样:行军
       共军平均一天行都在50KM以上,一般是70KM左右,笔者看过
     的最高记录是125KM,且行完立即投入作战,这完全不符任何教范,
     但是是完全合理的
       在战略上,急行军往往可制敌机先,在会战场形成兵力优势---即使总
     兵力较少---并造成奇袭之效---同一个单位,前天才跟我后卫打了一场,
     怎么今天跑我前面去了?!---而当情况紧急时,兵力转用也较迅速,故共
     军在主攻点上往往可集中优势兵力
       在战术上要尽量避免急行军,因战场距离太小,易为敌发现,行军中若
     受伏击得不偿失
       或曰:你是在为共军解套,孙子兵法云……
       很抱歉,笔者研究军事13年,兵法没一本念完过,但是,拿皇帝就是这么玩,
     二次大战的老德也一样,所以反驳不成立---拿皇帝的士兵有云:皇帝真特别
     ,他是用我们的脚来打胜仗
       第二条,共军在会战中伤亡很重,约在20万上下,但共军使终维持足额,这
     并不是代表共军就地抓兵,而是:俘虏兵
       国民党军每次被歼后,总有很多俘虏,这些兵,共军采愿者留下,低级军官
     跟不愿留的就地遣送,而愿者只需一天教育就可投入战场,一天!
       共军以土改者自居,其标准教育模式就是:开个大会,欢迎"各位弟兄解
     放了",然后讲军纪---什么三大纪律八大要求---重点在倒苦水---国民党士
     兵多是被抓来的农民,要他们回忆在家乡地主如何欺压,配以指责国民党
     多黑,根本不管他们死活,地主是跟国民党站在一起的----这些兵自然每个
     都痛哭流涕,将对地主.长官的不爽完全转移到国民党头上,此时再教育他
     们:共产党是土改先锋,共区人民都有地了,以煽动起农民的"顽固.保守的
     小农意识"---这是马克斯的话,他很看不起农民的,而靠农民搞共产党?他
     想都没想过-----两者一结合,自然将共产党当解放者,而将怒气出到国民党
     头上
       一般这个步骤要几天,但打仗一切从简,所有训话全免了,直接倒苦水,倒
     完那人也就差不多是"7路半"了,这些人直接补入前线,所以共军就是
     打不光
       最后是民夫问题,共军号称动员600万民夫,没错!但他没说清的是:这不
     是一次动员,就在前方蹲2-3个月
       通常这些民夫的角色是运输---粮食.弹药.伤患---通常各部队会长期配置
     一些,但这些人占600万中可能还不到5%,其它的都是"人流"
       何谓人流?民夫出勤自备干粮,通常出发前各乡.村党委会根据上头来的
     动员令,跟他们打过招呼---要去那边,运什么,大概要几天---通常是准备20-
     30日干粮,然后出发,送完就回来
       可会战打了2个多月!对!东村送完换西村,西村送完换南村,大家各摊一
     个月,不就搞定了,也就是说路上大约始终有200万人在跑,像输送带一般,
     持续不断,所以,通常每人只出一次勤
       而壕沟战亦同,前方是部队,后方是大量动员民夫或当地人民,大家一起
     动手,施工纵深可能是20KM以上---不是由前向后一道道挖,是10道一起
     开工---这就足以在1天搞个大概3天彻底围死,且共军的壕沟战并非死
     守一道,10几20道中,可能只有5道有重兵防御---也没人知道是那几道---
     当突破开始,共军会按兵不动,直到突破到他的主防御线前才突然逆袭,同
     时利用交通壕将部队反向推进,对突破单位的侧面跟后方发起突击,然后,
     就是一片乱打,国民党又给堵回去,更重要的是,他一打完就变换主阵地,
     下次突围,面对的主抵抗线又会不同
       共产党之所以能作到这种地步,重点还是在土改中取得大多数农民的心,
     因此,利用农民报恩的心理,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这也是国民党屡
     剿不下的主因
       以上三点,实在找不到支持"裹胁人民搞人海战术"的指责之有力证据


      附图

                              *贾汪
                         *徐州     *大许家 *碾庄       *新安镇
         *永城

             *陈官庄

                            *宿州
                 *南平集
                   *双堆集
    *阜阳


               ~~~~~~~~~~~~~~~~~~~~~~~~~~~~~~~~~~~~~~~~~~~~~~~淮河
                               *蚌埠

       检讨
         共军得民心,动员600万人次民夫,支持前线,可见其掌握人心程度,
       且其作战富有弹性,计画边打边改,一线指挥官亦有独断能力,而高层
       亦不摇制,不同部队配合颇佳
         其之所以能成功围死国军者,战壕进迫之成功也,凡对任何运动之敌,
       以大兵力四面压上,配合民夫,作大纵深配制---数十KM---同时开挖,组成
       纵深20KM以上的连续波浪式壕沟,并在横向壕沟间挖大量纵向交通壕,
       使之进退转用兵力都十分容易,且不够密度的炮轰,对此完全没有影响,
       是故封锁国民党任何突围企图
         进攻时,则亦依靠进迫作业---因其火力较若,不容易强攻---将数百上千
       条壕沟,利用黑夜向进攻之敌延深---以对1个团的攻击为例---至敌60M
       处停止,在天快亮时,进行短促炮火轰击,突击部队立即冲出壕沟,边冲刺
       边投大量手榴弹,进行掩护,爆炸一停,就冲进国军阵地---60M要多久就跑
       完?---进行拼刺刀,对掩体则以敢死队抱炸药包进行爆破,连续冲进,一举
       突破该部

         相对的,国军除民心尽失外,将领不敢独断专行与行动迟缓实乃致命败
       笔,以致前线单位虽然奋战不输共军,然却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写的好,但疑为大陆人士所作,要真是台湾人写的就太难能可贵了
国民党跑到台湾后搞了好多深刻的检讨,检讨以前的战略失误。
可是没有后悔药卖啊,我们现在要珍惜啊,不要弄到那个地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