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国债“特别”质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53:31
[1306] (2007-07-09)

  发行1.5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美元,进行境外投资。这是在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特别”大动作。不仅数额特别大--1.55万亿,而且用途也很特别--购买美元境外投资。

  如果不是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债主国;如果不是美国人老拿此说事,唠唠叨叨不断对中国“施压”,中国恐怕未必想起来搞这样一个“特别”的大动作。毕竟这是中国从未做过的。

  敢于运用国债,特别是在“万亿”级的数量上运用国债,对中国应该是一件好事(所有崛起的发达国家都曾运用巨额国债)。但用来购买美元境外投资,却并非中国国债该用的地方。

  因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美元正在走弱,而人民币正在走强。以强势货币换取弱势货币,还想保值增值?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到美元的老家炒股票,近似于班门弄斧,保值增值难矣(人家随便都能玩死你)!

  如果“值”都难保,其它什么“降低外汇储备”、“减少流动性过剩”等理由,更属牵强附会。

  外汇的真相

  我们知道国际贸易本质上都是以货易货,货币不过是结算媒介。当两国之间的贸易一国出超,一国入超,出现了顺差和逆差的时候,出现顺差的国家就有了外汇结余,这实质上是逆差国给顺差国的一张“白条”(未能以相应的实物交换,先欠着)。

  减少“白条”(外汇储备)的方法很其实简单,只要出超国少出口,入超国少进口,“账”就能很快摆平。

  只有当入超国不愿少进口,出超国又不愿少出口的时候,才会出现“白条”长期摆不平的局面。

  现在美中之间出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局面。

  美国人虽然唠唠叨叨不断“施压”,但最容易做的“减少进口”他却不干。由此可见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得了好处还卖乖,其实对逆差根本不在乎(白条换实物谁会不愿意?)。

  但中国如果不减少出口(减少和取消出口退税,增加出口关税,增加国内工资福利,人民币升值等,都对减少低价出口有一定效用),而是想用其它方式,如用国债把外汇从民间转到政府口袋,就说是“降低外汇储备”,则谈不上是聪明之举,只能用聪明的反义词来形容。因为外汇只要还属于中国,只要还没有兑现实物,就算是存在美国的银行里,不还是属于中国的“白条”(外汇储备)吗?何来“降低、减少”之说呢?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虽然名义上超过了日本,但实质却大不相同。因为日本的外资企业只占1%,而中国的外资企业超过30%,外资在外贸中的份额超过60%,可想而知中国的外汇相当大的部分还是属于外国人的。这是与日本很大的不同。我们切不可以为海关的统计数字就是中国拥有的外汇数。

  什么是“突出问题”

  解决“流动性过剩”也是发行特别国债的一条理由,据说“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只是“突出”在某些人的“臆想”之中。

  世界上货币发行量最大的美国都没有这样的“问题”,中国怎么会“突出”这样的问题呢?

  “流动性过剩”、“央行对冲压力”、“外汇多少”等,在经济运行中充其量也就是伤风感冒之类的小问题(至今连标准都没有,随个人信口说)。

  中国经济当前真正的“突出问题”,“心脏病”、“癌症”之类的大问题,则是内需和国内投资双重不足(大量人没事做,大量事没人做),结构失衡,本末倒置。老百姓该得的没得到,国家该投的没有投,该热的不热,该冷的发高烧。

  如房地产热的是少数高价房,大量劳动大众需要的廉租房、平价房还冷得很;为外国人谋福利的投资已经过热(外贸超过国内产值的70%,外资超过外贸的60%),为中国劳动大众造福的投资还缺很多;卖资源、耗能源、损环境的末流产业太热,当前中国最需要的绿色产业(绿色能源、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真正“主流”产业(这些才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流,经济学家不要搞错),投资都严重不足。这难道不是当今中国经济的现实吗?

  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我们才能看清当前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黑煤窑”、“黑砖窑”、“黑奴工”、“血泪工厂”这样的“突出问题”。我们的视线切不可被“流动性过剩”、“投资过热”之类似是而非的说法所转移!

  国债应该投向哪里

  中国需要使用国债,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更需要大量使用国债。

  因为中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有太多需要做事的人,为什么不把他们结合起来呢(这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理论)?

  钱不是问题,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使用国债,还是财政赤字,还是打白条,还是以工代赈,都无所谓,只要有政府信用保证把事情做起来就行(当年德国一次大战战败之后就是以代币券解决了800万人的就业问题)。

  现在通行的做法多是用国债,如美、日等国都有人均数万美元的国债(美国国债5万多亿美元,日本国债7万多亿美元,中国加上这次的1.55万亿国债也只有5万多亿人民币,相比之下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国债太少啦)。

  国债基本不用考虑还的问题(债权人即是债务人,无人逼债,资金链不会断),所谓“还”可以发新债还旧债,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所以不必急功近利在赚钱上斤斤计较,可以用来做金钱不能衡量的最有价值的事。

  如果把1.55万亿的国债投向国内的绿色产业(比如风力发电,目前中国不但远远落后于欧洲小国德国、丹麦、西班牙,甚至还大大落后于并不发达的印度),将能带动其它数万亿社会资金投入相关产业,将能创造数十万亿的“黄金产值”(不损耗资源破坏环境的绿色产值)和千百万人“黄金就业”(绿色长期稳定就业)。

  这与买美元搞投机(本都难保,且不说腐败风险),结果将有天壤之别!

  朱大碌

《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5/forum_us070709a.html[1306] (2007-07-09)

  发行1.5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美元,进行境外投资。这是在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特别”大动作。不仅数额特别大--1.55万亿,而且用途也很特别--购买美元境外投资。

  如果不是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债主国;如果不是美国人老拿此说事,唠唠叨叨不断对中国“施压”,中国恐怕未必想起来搞这样一个“特别”的大动作。毕竟这是中国从未做过的。

  敢于运用国债,特别是在“万亿”级的数量上运用国债,对中国应该是一件好事(所有崛起的发达国家都曾运用巨额国债)。但用来购买美元境外投资,却并非中国国债该用的地方。

  因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美元正在走弱,而人民币正在走强。以强势货币换取弱势货币,还想保值增值?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到美元的老家炒股票,近似于班门弄斧,保值增值难矣(人家随便都能玩死你)!

  如果“值”都难保,其它什么“降低外汇储备”、“减少流动性过剩”等理由,更属牵强附会。

  外汇的真相

  我们知道国际贸易本质上都是以货易货,货币不过是结算媒介。当两国之间的贸易一国出超,一国入超,出现了顺差和逆差的时候,出现顺差的国家就有了外汇结余,这实质上是逆差国给顺差国的一张“白条”(未能以相应的实物交换,先欠着)。

  减少“白条”(外汇储备)的方法很其实简单,只要出超国少出口,入超国少进口,“账”就能很快摆平。

  只有当入超国不愿少进口,出超国又不愿少出口的时候,才会出现“白条”长期摆不平的局面。

  现在美中之间出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局面。

  美国人虽然唠唠叨叨不断“施压”,但最容易做的“减少进口”他却不干。由此可见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得了好处还卖乖,其实对逆差根本不在乎(白条换实物谁会不愿意?)。

  但中国如果不减少出口(减少和取消出口退税,增加出口关税,增加国内工资福利,人民币升值等,都对减少低价出口有一定效用),而是想用其它方式,如用国债把外汇从民间转到政府口袋,就说是“降低外汇储备”,则谈不上是聪明之举,只能用聪明的反义词来形容。因为外汇只要还属于中国,只要还没有兑现实物,就算是存在美国的银行里,不还是属于中国的“白条”(外汇储备)吗?何来“降低、减少”之说呢?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虽然名义上超过了日本,但实质却大不相同。因为日本的外资企业只占1%,而中国的外资企业超过30%,外资在外贸中的份额超过60%,可想而知中国的外汇相当大的部分还是属于外国人的。这是与日本很大的不同。我们切不可以为海关的统计数字就是中国拥有的外汇数。

  什么是“突出问题”

  解决“流动性过剩”也是发行特别国债的一条理由,据说“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只是“突出”在某些人的“臆想”之中。

  世界上货币发行量最大的美国都没有这样的“问题”,中国怎么会“突出”这样的问题呢?

  “流动性过剩”、“央行对冲压力”、“外汇多少”等,在经济运行中充其量也就是伤风感冒之类的小问题(至今连标准都没有,随个人信口说)。

  中国经济当前真正的“突出问题”,“心脏病”、“癌症”之类的大问题,则是内需和国内投资双重不足(大量人没事做,大量事没人做),结构失衡,本末倒置。老百姓该得的没得到,国家该投的没有投,该热的不热,该冷的发高烧。

  如房地产热的是少数高价房,大量劳动大众需要的廉租房、平价房还冷得很;为外国人谋福利的投资已经过热(外贸超过国内产值的70%,外资超过外贸的60%),为中国劳动大众造福的投资还缺很多;卖资源、耗能源、损环境的末流产业太热,当前中国最需要的绿色产业(绿色能源、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真正“主流”产业(这些才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流,经济学家不要搞错),投资都严重不足。这难道不是当今中国经济的现实吗?

  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我们才能看清当前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黑煤窑”、“黑砖窑”、“黑奴工”、“血泪工厂”这样的“突出问题”。我们的视线切不可被“流动性过剩”、“投资过热”之类似是而非的说法所转移!

  国债应该投向哪里

  中国需要使用国债,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更需要大量使用国债。

  因为中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有太多需要做事的人,为什么不把他们结合起来呢(这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理论)?

  钱不是问题,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使用国债,还是财政赤字,还是打白条,还是以工代赈,都无所谓,只要有政府信用保证把事情做起来就行(当年德国一次大战战败之后就是以代币券解决了800万人的就业问题)。

  现在通行的做法多是用国债,如美、日等国都有人均数万美元的国债(美国国债5万多亿美元,日本国债7万多亿美元,中国加上这次的1.55万亿国债也只有5万多亿人民币,相比之下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国债太少啦)。

  国债基本不用考虑还的问题(债权人即是债务人,无人逼债,资金链不会断),所谓“还”可以发新债还旧债,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所以不必急功近利在赚钱上斤斤计较,可以用来做金钱不能衡量的最有价值的事。

  如果把1.55万亿的国债投向国内的绿色产业(比如风力发电,目前中国不但远远落后于欧洲小国德国、丹麦、西班牙,甚至还大大落后于并不发达的印度),将能带动其它数万亿社会资金投入相关产业,将能创造数十万亿的“黄金产值”(不损耗资源破坏环境的绿色产值)和千百万人“黄金就业”(绿色长期稳定就业)。

  这与买美元搞投机(本都难保,且不说腐败风险),结果将有天壤之别!

  朱大碌

《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5/forum_us070709a.html
北京综合电)中国央行昨天表示,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3000亿美元(1万9760亿新元),半年增长量已超2006年全年。

  据新华社报道,央行昨天傍晚公布数据称,到今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万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中国外汇储备加速增长的势头没有丝毫减弱迹象。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同比多增1440亿美元。如此算来,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长量已超2006年全年的2473亿美元增长数。

  分月度看,外汇储备在4月当月增长约445亿美元;5月增长约461亿美元;6月增长约400亿美元。

  第一季新增约1357亿美元超过了2006年全年新增数的50%,市场对此增长势头已给予高度关注。如今,第二季度再度净增约130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势头丝毫不减。

  新华社引述中国经济学者王元龙的话称,目前外汇投资公司刚刚起步,宏观调控政策也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如果宏观政策效果到位,进口增速能够加快,今年底或明年初,外汇储备总量有可能下行。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势头早已引起国内外人士高度关注。而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也给中国带来流动性过剩的矛盾。

  伦敦纽约银行货币分析员戴里克(Simon Derrick)向彭博社表示,“中国外汇储备过多,为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带来压力,这是头痛的行政问题。”

  他指出,要解决市场上流动资金过剩和资产泡沫等问题,中国有必要加速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中国人民币昨日升值0.24%至7.5631,是2005年7月汇改来的新高纪录。今年来,人民币已经升值3.25%,但远远落后于泰铢的16.2%和印度卢比的9.6%。

另一方面,为提升庞大外汇储备的收益,中国政府正筹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负责投资部分外汇储备。中国财政部计划发行1万55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购买约2050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作为组建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虽然外汇投资公司尚未正式运作,但已经在上个月动用30亿美元,购入于刚上市的美国私募基金黑石集团股份。

对外投资将加快

  昨日,中新社也报道,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快。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昨天表示,根据保守估计,“十一五”期间(2006至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量将达600亿美元。按此速度,到2020年,中国当年对外投资量将达300亿美元。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42亿70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7%,增速缓于2006年全年的31.6%。2006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61亿3000万美元。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增速较快,但与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相比,金额仍然偏小。2006年,中国吸收的非金融类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为630亿2000万美元。陈健称,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他指出,从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国参与国际市场情况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寻求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

  据分析,这些企业“走出去”主要基于四大因素:一为国内大量新增生产能力需要实施梯度转移;二为获得更多的市场;三为获得更多的技术;四为获得一些资源。

http://www.zaobao.com/cz/cz070712_501.html
顾蔚 (2007-07-12)

  中国周二公布的6月份外贸顺差再创新高。路透调查预测,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每日增速高达10亿美元,6月底可能已经达到1万3000亿美元。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需要泄洪,因此鼓励企业海外投资。但走出去的道路并不那么平坦,有了几个失败的例子后,中国企业面对找上门来的外国公司也不敢要。

  有银行家透露,近来有美国华尔街中小规模的金融机构来到中国融资,主动提出愿意将51%的股权让给中方。一般来说,兼并者都希望能够得到控制,但让外方感到意外的是,中方不仅不要控股权,还希望对方管理层全部留任。

  采取如此审慎的态度,并不是中国企业没有国际化的雄心,而是因为中国在海外扩张已经吃了不少苦头。走出去首先要面对外国保护的压力,当初中海油试图购并优尼科(Unocal),没有吃到鱼却惹了一身腥。就算能够越过保护主义的门槛,中国企业的海外购并也交了不少学费。比如TCL多媒体购并汤姆森(Thomson)和TCL通讯购并阿尔卡特,还有联想购买IBM电脑部门的资产,都曾经承受了海外巨亏的压力。海外人力成本高,市场增长速度不如国内,中外企业融合中更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难怪中国企业踌躇不前。

  但被动管理也不是个办法。这些企业之所以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获得中国人的投资,往往是因为它们本身经营出现问题。留任原来的班子不能帮助它重振旗鼓。

  管理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中国企业缺乏能够跨文化的管理人才,有自知之明总比没有好。中国政府也知道,国有企业中不少是靠天吃饭,大多数管理者还没有能力掌管跨国公司的能力。真正有能力在海外大扩张的企业,可能只有百来家。

从股权投资做起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而应该从小做起。海外投资应该先从股权投资开始,再搞小的兼并,最后才考虑大的并购案。股权投资对中国企业其实并不陌生。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参股其它公司,并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它们也完全可以参股其国际同行,和与之有上下游关系的海外企业,作为国际化的第一步。

  股权投资在世界上也是一个通用的办法。比如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北美和欧洲业务大走下坡路的时候,它在亚洲的投资结出硕果。面对日本车的激烈竞争,通用选择和五十铃汽车和铃木汽车等结盟,就算比不过丰田,起码可以从对其它日本车商的投资中获得收益。通用在韩国大宇汽车的投资还帮助它降低成本。大宇的工程师收入只是底特律同行的一小半,他们在通用新车设计方面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

  再看日本和欧洲钢铁制造商,在铁矿石的其他主要产地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权益。铁矿石涨价的损失,从他们在铁矿石生产商的投资中获得补偿,实则是左口袋出右口袋进。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者,但由于在海外矿石商中没有多少股权,在进行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时一直处于下风。

  有报道显示,在中国铁矿石完全自足的时候,为了笼络中国钢企购买铁矿,国外铁矿石供应商除了给回扣,还有按购买量给一定比例的返利,甚至愿意转让矿山的股份,但许多钢企往往因担心承担亏损而拒绝。过去一两年中国钢铁商嚐够了涨价的苦,不免对当初的短视后悔不迭。

  中国热席卷全国,全世界的企业都纷至沓来,希望能够和中国的企业合作,邀请中国企业去投资。现在中国市场发展很快,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很多企业不愿意走出去。但从分散投资,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国际化又是必然之路。未雨绸缪,走出去中国企业既要有自知之明,也要珍惜机会。(路透社专栏作者)

《联合早报》http://www.zaobao.com/finance/pages/comment070712.html
(编辑:冯玉君)
中国网 | 时间: 2007-07-12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央行11日公布,到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13326亿美元,再创新高。

  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张旭东 安蓓 白洁纯)中国人民银行11日傍晚公布数据称,到今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中国外汇储备加速增长的势头没有丝毫减弱迹象。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同比多增1440亿美元。如此算来,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长量已超2006年全年的2473亿美元增长数。

  分月度看,外汇储备在4月当月增长约445亿美元;5月增长约461亿美元;6月增长约400亿美元。

  按照外汇储备量对外披露规则,央行按季公布统计数据。央行上次公布今年3月底外汇储备数为12020亿美元时,当季新增约1357亿美元超过了 2006年全年新增数的50%,市场对此增长势头已给予高度关注。如今,第二季度再度净增约130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势头丝毫不减。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顺差局面,这是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主因。央行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累计328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累计2935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同类项目累计顺差增长1.8倍和3.7倍。单就贸易顺差来看,2005年全年贸易顺差为 1019亿美元,2006年这一数字扩大到1774.7亿美元,屡创历史新高。

  与此相对应,中国外汇储备在1996年底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01年底跨过2000亿美元的门槛;2005年底达到8189亿美元。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6年10月底,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今年前6个月外汇储备再度加速上涨。中国银行( 5.18,0.08,1.57%)金融专家王元龙说,今年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是意料之中的事,是近年来增长惯性所致。此外,国家从7月1日开始对2831种产品进行出口退税调整,部分企业突击出口;而前6月进口增幅趋缓,与出口增速相差将近10个百分点;双重原因造成贸易顺差扩大,这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称,前6个月累计贸易顺差达到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1%。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势头早已引起国内外人士高度关注。而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也给中国带来流动性过剩的矛盾。6月底,为缓解外汇储备增长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流动性过剩矛盾,中国财政部已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批准,拟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不过,目前这一举措尚未实施。

  测算来看,2000亿美元规模尚抵不上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的增长量,换句话说,即使财政部如今已完成购买外汇行动,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仍在1万亿美元以上。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今后财政部发债开始购买外汇以及多方采取措施缩减顺差扩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国外汇储备在超过1.3万亿美元之后,增长势头有望明显放缓。

  王元龙对此表示,目前外汇投资公司刚刚起步,宏观调控政策也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如果宏观政策效果到位,进口增速能够加快,今年底或明年初,外汇储备总量有可能下行。
老大 杂谈一天好像只能发5个贴
中国网 | 时间: 2007-06-24  |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 ... content_8432304.htm

您的位置: 首页>>财 经>>中外经贸

国家汇投公司“初手”赚5.5亿美元

我国外汇储备的第一笔对外投资在上市首日收益率就超过了18%。记者昨天从黑石集团官方网站上获悉,黑石集团22日在纽交所挂牌交易,收盘报35.06美元,比发行价31美元上涨13%。筹备中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SIC)斥资30亿美元购买了黑石的无投票权普通股,其购买价格比黑石公开发行价格有所折让,为29.605美元。因此,SIC一天就获得5.5亿美元的账面获利。

根据筹备中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与黑石集团于5月20日签署的协议,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在黑石集团进行的全球首次公开发售中,购买低于其10%的股份,每单位的购买价格是黑石集团计划公开发售价格的95.5%。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承诺至少在四年内持有其对黑石集团的投资。
中国网 | 时间: 2007-05-31  | 文章来源: 中证网  http://www.china.com.cn/finance/ ... content_8323784.htm

一季度外汇储备在股市节节高升的同时,有关“热钱”推动资产泡沫的担忧再次升温。尽管无法准确计算热钱规模,但观察外汇储备结构变动,“热钱”目前的数量可能有限,至少还不能左右外汇储备的变动方向,更不足以对A股市场产生震动。

很难准确计算热钱数量

万亿外汇储备中有多少热钱,或者说全部入境外汇资金里有多少热钱,又有多少热钱流向房市和股市,这个问题恐怕没人能说清楚。

其实,不管是市场投资者、学者专家,甚至各国央行、国际组织,对于热钱的估算能力都是有限的。也没有人或机构能够真正准确地说出热钱与合规贸易、投资外汇资金的界线和实际数额。瑞典皇家科学院教授甚至开玩笑说,谁能调查出全球热钱的数额,就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他。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去年初表示,热钱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今年初表示,中国游资过剩,保守估计有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的热钱在房市和股市里作怪。计算依据是目前有超过8万亿元的外汇存底,但央行只发行2万亿央票冲销,还有6万亿元资金留在市场,在乘数效应下有起码30万亿元人民币。而据估算,全球的对冲基金(热钱中最具投资性的资本)约1.5万亿美元,这样看来中国的热钱规模就很惊人了。

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中国区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热钱与投资之间最大的差异是资金在中国停留时间的长短。宽泛地说,只有以赌人民币短期之内快速升值为目的、短期进出中国的资金可以称之为热钱。而如果外资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同时兼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并且投资期限较长,以这样的目的进出中国的资金就是投资而不是热钱。如果以此为依据,恐怕热钱的规模就小多了。

热钱影响力还有限

尽管如此,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常用的算法,至少可以得出热钱对于一国外汇储备的贡献度,以此推断热钱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兴业银行宏观分析师鲁政委表示,有三种常见的方法估算包括热钱在内的部分外汇资金的规模。一种是所谓“高频率”算法,即用外汇储备减去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一种是“低频率”算法,即观察国际收支中的净误差与遗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观察外债的变化,这一方法运用较少。

第一种计算方法可以得出,一季度外汇储备中有733.14亿美元包含热钱的外汇流入,但其中还有一些新增外汇流入因素,如海外上市筹资、货币掉期到期,上篇已经提到。影响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应该还是贸易顺差和FDI。

从数据上看,首先,掉期的数据无法准确监控,但去年至少做了600亿美元,而且有理由认为其续作的动力减弱,这个因素还是占很大比重的。其次,去年内地企业仅在香港上市就筹资290亿美元。据消息人士透露还有以前在香港上市筹集的资金滞后批准结汇,这也占去了很大的一块。再次还有利息收入和币值变化导致外汇储备资产增值,花旗集团测算这一数值在 160亿美元左右。这样一来,剔除以上因素,热钱的规模就小多了。

用第二种方法来计算,2006年的国际收支报告显示,净误差与遗漏为128.77亿美元,与2498.66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和117.55亿美元的资本项目顺差相比,规模有限,不足以引起储备资产结构的方向性变化。而且与2005年公布的这一数据167.66亿美元来比较,绝对额和比重都有下降。

至于流向股市的热钱,也缺乏数据来证明其对资产泡沫的影响。但分析人士认为,在股指攀升至4000点后,连QFII都大幅减仓,热钱出于理性考虑,流入的动力也应该减弱了。

(记者 王栋琳)
原帖由 花蹦蹦 于 2007-7-12 22:58 发表
老大 杂谈一天好像只能发5个贴

哦  我不知道這里有這個規定!不好意思。:L

這幾天在和人爭論經濟問題,今天上網看看新資料和新聞,以防被他攻擊和刪我駁斥的帖子,所以是想在這里做個備份。:D
RMB真的在走强吗?除了对美元的汇率外还可以从哪一点看出RMB是在升值而不是在贬值?
中国外汇储备保持近一段时间以来连破纪录的势头,在最近3个月中又增加了1,305.9亿美元。不过曾被认为是推高了外汇储备的非正常交易已显露出了减少的迹象。

此外,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表示,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要比原估计的更快,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预估值由最初的10.7%向上修正至11.1%。这一调整使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会比原预计更快地取代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国家经济体。

根据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周三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由3月末的1.2万亿美元增至1.33万亿美元,使得本已是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更上一层楼。央行的数据凸现出流入中国的资金规模之巨大,以及追踪这些资金的难度日益增加。

由于中国的外贸出口额远高于进口额,而对外投资规模又比外商对华投资少得多,流入的外汇超过流出,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大。实际上,过去3年中国外汇储备约以每个月150至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而今年以来情况有所改变,资金流入的速度猛然间加快:上半年外汇储备月均增幅超过440亿美元。这要比根据官方贸易和投资数据推算出的数字大得多。

而中国央行跟过去一样,没有对第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加发表评论或是作出解释。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第一季度规模更大的1,357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银行进行大量外汇掉期交易使原来保存在境外的资金流入国内。

中国央行今年5月份也证实,金融机构和企业兑换海外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的资金也造成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出现相应的增加。但央行官员从未透露过此类交易造成的外汇储备增加究竟有多少。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大量资金通过非正式渠道流入中国,用于投资行情火爆的中国股市和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此类资金难以估量,它可能会助长投机泡沫、不利于经济的稳定。

不过第二季度的非正常资金流入相对于第一季度有所减少。在第二季度增加的1,305.9亿美元外汇储备中,662.4亿美元可以归结为商品贸易顺差,约 140亿美元是来自外商直接投资。这就还剩下约500亿美元是来自其他渠道,较第一季度的约730亿美元有所减少。经济学家估计,每个季度投资获利和汇率波动产生的外汇储备增量在150至200亿美元之间。

中国央行已积极采取行动防止大量资金流入导致国内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过剩。通过发行债券和推出监管措施,央行将今年以来的M2货币供应量增幅一直控制在17%左右,较上年的增幅基本持平。

不过在贸易顺差连续刷新纪录、以及银行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如此之快,令政府官员担心可能出现过热。国家统计局周三宣布修正2006年GDP增长数字时表示,调升GDP数字的主要原因是向上修正了第二产业、即制造业、矿产业和建筑业的产值。

这一调整可能不会令中国产业扩张全景出现太大变化,但体现出中国经济是如何快速达到惊人规模的。

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梁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从数据修订结果看,如果按当前美元计算,中国很有可能在年内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Andrew Batson

http://chinese.wsj.com/gb/20070712/bch104649.asp?source=whatnews1
只不过美元在贬值而已.

rmb对其他的货币并没有大幅升值。
這個華麗的組合文章怎么沒有人看啊,都是錢錢錢啊![: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