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优秀的失败者之二——阵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37:53


优秀的失败者。优秀与失败似乎是个不相干的词。但在世界装备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极品。要入选这个名单首先要研发成功的,指标很高但研发失败的不在此列。其次性能要好。最后则是实践证明在整个装备体系中证明是失败的。第二个典型代表是法国的阵风。相对于韩国的尹永夏级导弹艇。阵风入选优秀的失败者,可能会形成很大的争议。毕竟就目前装备的飞机来说,阵风几乎可以排进前5,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的表现也算中规中矩。阵风的问题如果放在法国航空工业和法国空军未来发展的大视野来看。其就变成了一个浓郁悲剧色彩的优秀迟到者。
二战后法国航空工业很快摆脱战争阴影。在战后军机发展上一直紧跟甚至领先世界潮流。无论是一代机的幻影三、二代机的幻影F1还是三代机的幻影2000都是当时技术先进,实用性强且取得较好销售和战斗成绩得机型。这一切的美好到了阵风似乎要戛然而止了。要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从新把目光投向阵风初起的时候。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国开始酝酿新一代战机阵风的研制。当时法国刚完成了三代战机幻影2000的研制,此时中国歼十连个概念还没有,苏联的苏27、米格29还在定型中,可以说当时法国战机的研制是在世界顶尖水平的(甚至在时间上超过了苏联,至于中国就更不用提了)。但就在阵风概念刚刚形成1983年,美国公布了新一代战机的4S概念,使得未出生的阵风,刚起步就注定是个落后的型号,用4S标准来衡量阵风,其也就是一个3代机的完善型号,或者说是其标榜的3.5代。如果法国能够在当时就果断对阵风的概念设计结合4S标准实施提升,也许会有不同的结局,但法国权衡之下(一个重要理由是,配合戴高乐航母的服役期,让整个航空工业去适宜一艘船,真是法国航空工业的悲剧)决定继续阵风的原方案,从这一刻起法国航空工业和阵风的悲剧命运也就开始。我们看一下阵风的时间表,当计划实施了20多年后,21世纪初装备部队的阵风(第一批次)装备部队时,脉冲多普勒雷达、米卡导弹、三代机标准的综合航电系统,整个就是一个幻影2000高档版。这20年中国的歼十与2002年开始装备部队、美国的F-22实现战斗力、俄罗斯虽然因为经济原因4代机受挫,但也把苏47送上了天、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完成了F2(使用主动相控阵雷达、新一代航电系统)。2008年阵风(第4批次)30年的漫长发展终于把当年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时(被动相控阵、新一代航电系统、整合了流星导弹、防区外对地武器)。法国航空工业用了足足30年和上百亿欧元才把自己的研发水平提升了半代(此时的阵风才真正达到了3.5代)。但此时举目环视:中国的歼十B2008年试飞成功(据说使用了主动相控阵雷达、新一代航电和电子对抗设备,也被称为航电升级型,和歼11B一样与阵风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只是在武器系统和发动机水平有所不足)2011年1月中国的四代机歼-20试飞,并发展顺利。俄罗斯的四代机T-50于2010年1月试飞、美国2011年开始关于六代机(原来的五代机,美国采用俄系标准估计是为了广告效用吧)的概念设计。甚至连日本、印度、伊朗都宣称了自己的四代机计划(心神、F35、T50印度版、曙光)而直到2012年法国连四代机的概念还没形成。曾经领先世界的高卢雄鸡已然被世界航空发展潮流甩下了,30年毕竟不是弹指一挥间、上百亿的花费也已经称为历史,即使现在法国开始4代机的研制,就算最乐观估计也需要15年以上(毕竟现在连个概念计划都没有),还至少要上百亿,更可悲的是这个飞机研发成果除了能证明阵风的失败也不会有别的收获。因为那是美国的6代机(实际的5代机)估计的研发完成了,中国和俄罗斯的歼-20和T50装备部队少说也有6-7年、6代机的原型概念机可能都要出来了。纵观阵风的发展史,其只有一个但却是最致命的失误。就是整体设计缺乏前瞻性,而又追求分系统的先进性。致使保守的整体设计虽然很快完成,但却用了整整10多年来等待分系统的成熟。既没有赢得先进性也没有赢得时间。而且因为整体设计在隐身和超音速巡航上的根本性限制。将阵风的发展彻底固化在了3.5代机,哪怕今后为其换装六代机的航电设备也难有大的突破。曾经领跑的高卢雄鸡现在只能远远望着曾经的落后者绝尘而去,其中的苦涩只有自己知道了。
在谈了阵风计划对法国航空工业的拖累之后,再来看对阵风研发本身的问题。并就阵风整体设计的问题和与歼31、鹰狮、台风的对照来比较分析其中的问题。
1、        阵风保守的整体设计是否缩短了研发时间?阵风选取保守的整体设计的核心初衷就是通过降低技术层级实现降低研发难度,进而缩短研发时间以适应戴高乐航母的装备节点。当我们重温阵风的技术线路的时候就会发现,不仅上述目标并未达到,反而引发了严重的研发断裂。阵风的整体气动布局作为最保守的部分,仅用了不到10年,在1990年代初就完成了。但此时计划却不得不延缓下来,以等待新发动机的研发。直到10年后的21世纪初随着发动机的完成(阵风计划中的中等技术层级的部分,推重比9左右的发动机),阵风的基本型(此时只能算三代后期型)才算完成。但装备数量极少,就又开始漫长的等待,直到8年后的2008年,阵风技术层级最高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新型武器系统整合才完成。阵风由此达到设计目标的3.5代。从技术路线图可以看出。整体气动的保守并未缩短研发时间。仅基本型就用了20年,完善型用了近30年。整体研发时间比F22还要长将近10年。其整体气动设计并未实现和发动机及电子设备研发的有机协调。有近20年的时间完全是在空等。如果当时做顶层设计时能够以隐身设计为突破口,辅以高机动和超视距作战(这两点阵风本身就具备),放弃超音速巡航(这项技术要求对法国意义不大)。将是一款达到3S标准的四代机(接近我国的歼20)。以法国的的航空工业基础完全可以在20年左右完成。正好可以和发动机的研发节点相适应。不仅不会出现研发断裂的问题,而且其得到的是一款四代机,而且通过换装新电子设备和发动机实现技术提升的空间大大增强。该机只要在技术成熟时换装主动相控阵雷达和推重比11的发动机,基本就可以达到F22的水平。这是目前三代半设计的阵风无论如何不可能实现的。
2、        阵风的保守整体设计是否降低了研发经费?这一点也是否定的。主要是因为其过低的整体设计反而造成了大量重复研发。这点主要体现在雷达和武器上。阵风最初为了追求进度。原设计只配备脉冲多普勒雷达、米卡导弹和防区内攻击武器。这本是个节约成本的“好主意”,但作为法国未来数十年的空中基石,事实证明则是大错特错。当21世纪初,阵风基本型完成后,法国发现,此时的阵风与当时三代后期型飞机F15C、F16D、苏27SMK、歼十相比几乎毫无优势,与其要替代的幻影2000的改进型(幻影2000—9)相比大体相当,与F/A18EF、苏30MKI等3.5代机则存在较明显的技术差距(主动相控阵雷达、新型防空导弹、防区外攻击系统等)。为此阵风不得不用8年时间推动无源相控阵雷达、暴风之影防区外攻击系统的研发和与流星空空弹的整合工作。阵风相比三代机优势的部分——电子和武器部分相当于研发了两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研发费用。其总研发费和研发时间远高于T50和歼20.
3、        从歼31技术验证机看阵风研发中的问题。阵风的研发路线基本可以认定为低标准整体设计和高标准部件设计的结合。而与其最鲜明的对比就是歼31技术验证机。从歼31各个部件来说基本都是三代机上的现货。如RD93发动机(三代发动机中较差的,推重比只有7)、歼11B上的数字电传操纵系统(歼31只是一款沈飞的自研项目,不可能开展过多新设备研发,其常规布局和双发设计以及超快的研发速度,基本可认定其使用了歼11B上的较成熟的电传系统)、未来如果成为战斗型,雷达电子设备可能直接移植歼10B或歼16上的现货、武器系统则与歼20通用。就是这样一款充满着妥协与保守的机型,因为其高水平的整体设计,没有人可以否认其是一款四代机。而阵风虽然每个部件都比歼31先进的多,但其整体设计将其固化在了3.5代机。就是以目前的标准歼31在空战中依托隐身和新型空空弹完全可以对抗甚至压制阵风。况且随着新发动机等设备的不断更新,歼31的战力会大幅提升。而阵风基本就是目前的状态了(这是基本设计决定的)。
4、        阵风是不是法国军机研发的必经阶段?目前的欧洲三款新机阵风、台风、鹰狮都采用了3.5代标准和大体相当的设计。似乎是有技术必然性?但真的如此么?英德的台风采用3.5代标准的根源在于其在上一代飞机研发的顶层设计上出现了问题,旋风战机被其搞成了一款2.5代机(现在只能当轻型轰炸机用),造成他们缺乏三代机的研发经验和技术实践。直接跨越发展四代机的风险太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而鹰狮则在于瑞典有限的航空工业基础,其基本只是做了顶层设计,其他部件都是来自外购。当时有四代机研发经验的美国不可能提供四代机部件,俄罗斯四代机正遭受挫折,其他国家都没有。所以鹰狮只能搞成3.5代。所以这两款飞机的选择是一种无奈的必然,不算研发失败。而阵风却并非如此。1、作为一个1982年就完成三代机研发和有百年积淀的航空强国,法国无论是三代机的研发经验还是航空工业基础都不存在问题。后来阵风的实践也说明其研发也从不缺钱。法国直接搞四代机的条件是成熟的。2、从战略需求看,因法国长期的独立国防,使得其国防基石取决于自身研发。英国和德国可以通过购买F35实现战机四代化,但法国将非常尴尬。要么面对四代机的围堵,要么放弃自身的独立地位。从这点看其对自研四代机是有很强的战略需要的。3、从战力生成角度讲,如果阵风不被戴高乐航母绑架,其完全可以在研发四代机的同时,用四代机的研发成果改装幻影2000,几乎可以用零成本(与阵风的研发费相比)在2008年左右获得一款四代机和一款与歼10B大体相当的3.5代机。可见阵风对法国空军战力生成完全是反效果(利比亚战争中,法国也是幻影打头阵,阵风跟在后面扔扔炸弹就跑,可见其与幻影相比并无突出的战力优势)。



优秀的失败者。优秀与失败似乎是个不相干的词。但在世界装备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极品。要入选这个名单首先要研发成功的,指标很高但研发失败的不在此列。其次性能要好。最后则是实践证明在整个装备体系中证明是失败的。第二个典型代表是法国的阵风。相对于韩国的尹永夏级导弹艇。阵风入选优秀的失败者,可能会形成很大的争议。毕竟就目前装备的飞机来说,阵风几乎可以排进前5,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的表现也算中规中矩。阵风的问题如果放在法国航空工业和法国空军未来发展的大视野来看。其就变成了一个浓郁悲剧色彩的优秀迟到者。
二战后法国航空工业很快摆脱战争阴影。在战后军机发展上一直紧跟甚至领先世界潮流。无论是一代机的幻影三、二代机的幻影F1还是三代机的幻影2000都是当时技术先进,实用性强且取得较好销售和战斗成绩得机型。这一切的美好到了阵风似乎要戛然而止了。要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从新把目光投向阵风初起的时候。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国开始酝酿新一代战机阵风的研制。当时法国刚完成了三代战机幻影2000的研制,此时中国歼十连个概念还没有,苏联的苏27、米格29还在定型中,可以说当时法国战机的研制是在世界顶尖水平的(甚至在时间上超过了苏联,至于中国就更不用提了)。但就在阵风概念刚刚形成1983年,美国公布了新一代战机的4S概念,使得未出生的阵风,刚起步就注定是个落后的型号,用4S标准来衡量阵风,其也就是一个3代机的完善型号,或者说是其标榜的3.5代。如果法国能够在当时就果断对阵风的概念设计结合4S标准实施提升,也许会有不同的结局,但法国权衡之下(一个重要理由是,配合戴高乐航母的服役期,让整个航空工业去适宜一艘船,真是法国航空工业的悲剧)决定继续阵风的原方案,从这一刻起法国航空工业和阵风的悲剧命运也就开始。我们看一下阵风的时间表,当计划实施了20多年后,21世纪初装备部队的阵风(第一批次)装备部队时,脉冲多普勒雷达、米卡导弹、三代机标准的综合航电系统,整个就是一个幻影2000高档版。这20年中国的歼十与2002年开始装备部队、美国的F-22实现战斗力、俄罗斯虽然因为经济原因4代机受挫,但也把苏47送上了天、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完成了F2(使用主动相控阵雷达、新一代航电系统)。2008年阵风(第4批次)30年的漫长发展终于把当年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时(被动相控阵、新一代航电系统、整合了流星导弹、防区外对地武器)。法国航空工业用了足足30年和上百亿欧元才把自己的研发水平提升了半代(此时的阵风才真正达到了3.5代)。但此时举目环视:中国的歼十B2008年试飞成功(据说使用了主动相控阵雷达、新一代航电和电子对抗设备,也被称为航电升级型,和歼11B一样与阵风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只是在武器系统和发动机水平有所不足)2011年1月中国的四代机歼-20试飞,并发展顺利。俄罗斯的四代机T-50于2010年1月试飞、美国2011年开始关于六代机(原来的五代机,美国采用俄系标准估计是为了广告效用吧)的概念设计。甚至连日本、印度、伊朗都宣称了自己的四代机计划(心神、F35、T50印度版、曙光)而直到2012年法国连四代机的概念还没形成。曾经领先世界的高卢雄鸡已然被世界航空发展潮流甩下了,30年毕竟不是弹指一挥间、上百亿的花费也已经称为历史,即使现在法国开始4代机的研制,就算最乐观估计也需要15年以上(毕竟现在连个概念计划都没有),还至少要上百亿,更可悲的是这个飞机研发成果除了能证明阵风的失败也不会有别的收获。因为那是美国的6代机(实际的5代机)估计的研发完成了,中国和俄罗斯的歼-20和T50装备部队少说也有6-7年、6代机的原型概念机可能都要出来了。纵观阵风的发展史,其只有一个但却是最致命的失误。就是整体设计缺乏前瞻性,而又追求分系统的先进性。致使保守的整体设计虽然很快完成,但却用了整整10多年来等待分系统的成熟。既没有赢得先进性也没有赢得时间。而且因为整体设计在隐身和超音速巡航上的根本性限制。将阵风的发展彻底固化在了3.5代机,哪怕今后为其换装六代机的航电设备也难有大的突破。曾经领跑的高卢雄鸡现在只能远远望着曾经的落后者绝尘而去,其中的苦涩只有自己知道了。
在谈了阵风计划对法国航空工业的拖累之后,再来看对阵风研发本身的问题。并就阵风整体设计的问题和与歼31、鹰狮、台风的对照来比较分析其中的问题。
1、        阵风保守的整体设计是否缩短了研发时间?阵风选取保守的整体设计的核心初衷就是通过降低技术层级实现降低研发难度,进而缩短研发时间以适应戴高乐航母的装备节点。当我们重温阵风的技术线路的时候就会发现,不仅上述目标并未达到,反而引发了严重的研发断裂。阵风的整体气动布局作为最保守的部分,仅用了不到10年,在1990年代初就完成了。但此时计划却不得不延缓下来,以等待新发动机的研发。直到10年后的21世纪初随着发动机的完成(阵风计划中的中等技术层级的部分,推重比9左右的发动机),阵风的基本型(此时只能算三代后期型)才算完成。但装备数量极少,就又开始漫长的等待,直到8年后的2008年,阵风技术层级最高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新型武器系统整合才完成。阵风由此达到设计目标的3.5代。从技术路线图可以看出。整体气动的保守并未缩短研发时间。仅基本型就用了20年,完善型用了近30年。整体研发时间比F22还要长将近10年。其整体气动设计并未实现和发动机及电子设备研发的有机协调。有近20年的时间完全是在空等。如果当时做顶层设计时能够以隐身设计为突破口,辅以高机动和超视距作战(这两点阵风本身就具备),放弃超音速巡航(这项技术要求对法国意义不大)。将是一款达到3S标准的四代机(接近我国的歼20)。以法国的的航空工业基础完全可以在20年左右完成。正好可以和发动机的研发节点相适应。不仅不会出现研发断裂的问题,而且其得到的是一款四代机,而且通过换装新电子设备和发动机实现技术提升的空间大大增强。该机只要在技术成熟时换装主动相控阵雷达和推重比11的发动机,基本就可以达到F22的水平。这是目前三代半设计的阵风无论如何不可能实现的。
2、        阵风的保守整体设计是否降低了研发经费?这一点也是否定的。主要是因为其过低的整体设计反而造成了大量重复研发。这点主要体现在雷达和武器上。阵风最初为了追求进度。原设计只配备脉冲多普勒雷达、米卡导弹和防区内攻击武器。这本是个节约成本的“好主意”,但作为法国未来数十年的空中基石,事实证明则是大错特错。当21世纪初,阵风基本型完成后,法国发现,此时的阵风与当时三代后期型飞机F15C、F16D、苏27SMK、歼十相比几乎毫无优势,与其要替代的幻影2000的改进型(幻影2000—9)相比大体相当,与F/A18EF、苏30MKI等3.5代机则存在较明显的技术差距(主动相控阵雷达、新型防空导弹、防区外攻击系统等)。为此阵风不得不用8年时间推动无源相控阵雷达、暴风之影防区外攻击系统的研发和与流星空空弹的整合工作。阵风相比三代机优势的部分——电子和武器部分相当于研发了两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研发费用。其总研发费和研发时间远高于T50和歼20.
3、        从歼31技术验证机看阵风研发中的问题。阵风的研发路线基本可以认定为低标准整体设计和高标准部件设计的结合。而与其最鲜明的对比就是歼31技术验证机。从歼31各个部件来说基本都是三代机上的现货。如RD93发动机(三代发动机中较差的,推重比只有7)、歼11B上的数字电传操纵系统(歼31只是一款沈飞的自研项目,不可能开展过多新设备研发,其常规布局和双发设计以及超快的研发速度,基本可认定其使用了歼11B上的较成熟的电传系统)、未来如果成为战斗型,雷达电子设备可能直接移植歼10B或歼16上的现货、武器系统则与歼20通用。就是这样一款充满着妥协与保守的机型,因为其高水平的整体设计,没有人可以否认其是一款四代机。而阵风虽然每个部件都比歼31先进的多,但其整体设计将其固化在了3.5代机。就是以目前的标准歼31在空战中依托隐身和新型空空弹完全可以对抗甚至压制阵风。况且随着新发动机等设备的不断更新,歼31的战力会大幅提升。而阵风基本就是目前的状态了(这是基本设计决定的)。
4、        阵风是不是法国军机研发的必经阶段?目前的欧洲三款新机阵风、台风、鹰狮都采用了3.5代标准和大体相当的设计。似乎是有技术必然性?但真的如此么?英德的台风采用3.5代标准的根源在于其在上一代飞机研发的顶层设计上出现了问题,旋风战机被其搞成了一款2.5代机(现在只能当轻型轰炸机用),造成他们缺乏三代机的研发经验和技术实践。直接跨越发展四代机的风险太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而鹰狮则在于瑞典有限的航空工业基础,其基本只是做了顶层设计,其他部件都是来自外购。当时有四代机研发经验的美国不可能提供四代机部件,俄罗斯四代机正遭受挫折,其他国家都没有。所以鹰狮只能搞成3.5代。所以这两款飞机的选择是一种无奈的必然,不算研发失败。而阵风却并非如此。1、作为一个1982年就完成三代机研发和有百年积淀的航空强国,法国无论是三代机的研发经验还是航空工业基础都不存在问题。后来阵风的实践也说明其研发也从不缺钱。法国直接搞四代机的条件是成熟的。2、从战略需求看,因法国长期的独立国防,使得其国防基石取决于自身研发。英国和德国可以通过购买F35实现战机四代化,但法国将非常尴尬。要么面对四代机的围堵,要么放弃自身的独立地位。从这点看其对自研四代机是有很强的战略需要的。3、从战力生成角度讲,如果阵风不被戴高乐航母绑架,其完全可以在研发四代机的同时,用四代机的研发成果改装幻影2000,几乎可以用零成本(与阵风的研发费相比)在2008年左右获得一款四代机和一款与歼10B大体相当的3.5代机。可见阵风对法国空军战力生成完全是反效果(利比亚战争中,法国也是幻影打头阵,阵风跟在后面扔扔炸弹就跑,可见其与幻影相比并无突出的战力优势)。

把阵风归入失败者的行列不妥吧?
有道理啊,紫薯布丁
幻影3妥妥的二代机
汉唐大梦 发表于 2015-12-21 10:32
把阵风归入失败者的行列不妥吧?
人家用了这么一段来详细论证了阵风为什么是个整体失败的设计。你就来这么一句话,你倒是提出论点论据逐条反驳对方的观点啊?“我觉得,我感觉”这种话在论坛里不受欢迎。
除了太贵,阵风还是很成功的,法国的问题在于国家规模限制了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的发展,二是缺乏足够的外部威胁。
作者对失败的定义也太独特了吧,阵风既列装本国海空军,又出口国外——有这么失败的产品么?
阵风是失败的,您可真敢说。话说10才比较渣
阵风的失败在于装备法国海军空军到2015年
阵风是失败的,您可真敢说。话说10才比较渣
10b灭阵风还是轻松愉快的,就凭比法国佬大了两圈的脑袋和pl就足够了
说白了就是被航母绑架,连着戴高乐一块儿悲剧
muskeetor 发表于 2015-12-21 10:53
作者对失败的定义也太独特了吧,阵风既列装本国海空军,又出口国外——有这么失败的产品么?
都是些只看标题不看文章的人
人家用了这么一段来详细论证了阵风为什么是个整体失败的设计。你就来这么一句话,你倒是提出论点论据逐条 ...
任何武器都有缺点,有缺点难道那件武器就是失败的?依照这种思路,f22造价高昂,装备数量少,失败;f35项目一再拖延,狗斗干不过f16,失败;T50不见开仓,失败;歼20没有好的发动机,失败。
曲非烟 发表于 2015-12-21 10:56
阵风是失败的,您可真敢说。话说10才比较渣
阵风的问题在于其在1983年就搞出三代机幻影2000后,用了足足25年才将装备提升了半代,主要就是因为整体概念设计没做好,保守的整体设计造成技术天花板太低,现在基本到头了,而激进的部件要求又拖延了研发进度。如果其在英国或者德国没有稿过三代机的国家就是成功的,比如台风,虽然和阵风是一个层次,但从旋风的2,。5代提升到了3.5代投入和获得是值得的。
而中国在这25年都做了什么呢?80年代初才开始歼八二和歼十的研发,1996年歼八B装备部队,2004年歼十装备部队。2008年歼十B原型机首飞,2011年歼20原型机首飞。不到30年将飞机研发提升了将近3代。而歼十在中国的装备体系下是成功的,首先是我们之前并没有自己的三代机,填补了战力缺陷,其次是十号工程完善了我国的航空研发体系,为歼20的研发打下基础。
反观阵风,法国的航空研发体系本来就是健全的,而阵风与幻影2000改进型相比也没哟明显优势。这次空袭利比亚,也是幻影开路,而阵风在后面当炸弹卡车,正反映了这个状况
阵风怎么失败了?外销不佳那是全世界环境和法国政治影响力决定的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关键是与2000比,性能提高得不是太多,价格倒是扶摇直上
法国的东西就是一个特点贵,对岸的一架幻影俩架F16的价钱
chy15 发表于 2015-12-21 10:48
除了太贵,阵风还是很成功的,法国的问题在于国家规模限制了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的发展,二是缺乏足够的外部 ...
对的,说到底是需求问题
阵风是失败的,您可真敢说。话说10才比较渣

楼主的意思是说阵风的研制过程白瞎了法国原本不错的底子,就像一个本来能得90分的人得了80分,与一个只能得60分竟然得了70分的人相比,是失败的。
“纵观阵风的发展史,其只有一个但却是最致命的失误。就是整体设计缺乏前瞻性,而又追求分系统的先进性。”

赞同作者的观点!


“隐形+高机动”对于气动设计的要求非常高——公鸡要是敢这么搞,“隐形阵风”只怕现在还没出娘胎!如果要做比较的话,国内是从六十年代开始探索“抬式”布局的,并且有不止一家厂所提出过带鸭翼的作战飞机设计方案,有了这样的积累,J-10也搞了那么多年才批量装备,甚至于在“全国一盘棋”的指引下,611可以说是既有J-10的成品经验又集中了其他厂所的智慧,才有了现在的J-20——这完全不是法国一个区区“达索”公司可以有的能力!
至于说主要的关键零部件,首先,M-88的核心机水平并不高,而RD-33的核心机水平并不差,后者的发展潜力也不比M-88差!其次,国内能有力量搞J-20的同时,还能搞J-31,而且还有诸多台架产品可用,是因为国内至少有三家具备研制三代机实力的主机所,两家以上的发动机研制单位,两家以上的雷达研制单位,若干家可以研制空空导弹的单位——法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阵风”的总体布局和主要零部件如果都想瞄准最前沿,那么“阵风”的结果恐怕就跟三锅的LCA类似了!就算是法国空军可以依靠幻影2000的改进型硬抗着,法国海军也受不了那么漫长的“舰载机空白期”!

“隐形+高机动”对于气动设计的要求非常高——公鸡要是敢这么搞,“隐形阵风”只怕现在还没出娘胎!如果要做比较的话,国内是从六十年代开始探索“抬式”布局的,并且有不止一家厂所提出过带鸭翼的作战飞机设计方案,有了这样的积累,J-10也搞了那么多年才批量装备,甚至于在“全国一盘棋”的指引下,611可以说是既有J-10的成品经验又集中了其他厂所的智慧,才有了现在的J-20——这完全不是法国一个区区“达索”公司可以有的能力!
至于说主要的关键零部件,首先,M-88的核心机水平并不高,而RD-33的核心机水平并不差,后者的发展潜力也不比M-88差!其次,国内能有力量搞J-20的同时,还能搞J-31,而且还有诸多台架产品可用,是因为国内至少有三家具备研制三代机实力的主机所,两家以上的发动机研制单位,两家以上的雷达研制单位,若干家可以研制空空导弹的单位——法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阵风”的总体布局和主要零部件如果都想瞄准最前沿,那么“阵风”的结果恐怕就跟三锅的LCA类似了!就算是法国空军可以依靠幻影2000的改进型硬抗着,法国海军也受不了那么漫长的“舰载机空白期”!
曲非烟 发表于 2015-12-21 10:56
阵风是失败的,您可真敢说。话说10才比较渣
您比专家厉害!
两者的基础和起点一样么?
可以优秀但却沦为平庸确实算不上成功
飞机本身还是不错的,错误的是香水的发展战略被军火商绑架了。
作者观点还是很独特,有道理的。
飞机本身还是不错的,错误的是香水的发展战略被军火商绑架了。
是法国军火商把武器当奢侈品卖,保养维护巨贵而且服务效率低,原来的采购国大部分放弃法国货传美货,法国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军火商。
看不出这货比歼10失败。
成功还是失败,只有法国空军有权利说
阵风是最优秀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玩空优也爆歼10A
1,法国空军当年招标时提出的战技术指标有没有很好地达成?
2,研制周期有没有按计划达成,成本有没有严重攀高,导致装备部队受到阻碍?
3,装备后有没有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不断停飞返工?
4,在实战中能否完成空军的作战想定,验证空军的招标要求?
5,有没有留出足够的冗余度,保证后期的升级改进?


满足了,就不是一款失败的飞机!
楼主的意思是 阵风本来能设计成欧版的歼-31 结果设计成阵风。。。
眼光独特,有道理
要怪你只能怪法国空军,为什么不提出一款4S需求的战斗机,法国空军说你要去问为什么法国政府不提出全球进攻性的军事战略
楼主的意思是 阵风本来能设计成欧版的歼-31 结果设计成阵风。。。
阵风设计成隐身战机,法国空军嫌贵不买,对不起我们没有这个战略需求怎么办?
欧洲双风在北约内部演习中经常戏虐F22,不能说这就能够证明F22及不过双风,但是侧面反映,F22不像某些人鼓吹的那么强。
顽固的法国人,顽固的达索,顽固的三角翼,这就是阵风,固执的法国人加上固执的达索固执的坚守下的产物。法国人正在高神经元,到底如何,拭目以待。
楼主,相控阵分有源 无源。被动相控阵这说法从原理上就是错的。
赵本山缺席座谈 发表于 2015-12-21 12:56
阵风设计成隐身战机,法国空军嫌贵不买,对不起我们没有这个战略需求怎么办?
这里实际上涉及两种设计思想的问题。阵风是低总体设计和高部件要求的结合,这种的技术天花板太低,再怎么折腾也就是3.5代,这是整体设计的限制。如果能迅速搞成并花钱少就是成功的,但阵风用了25年花了100多亿欧元。而歼31是高总体设计和低部件设计的结合,起步就是四代机,并且可以通过不断更换部件如发动机、雷达、电传不断升级。而且歼31沈飞到现在也没用10年,作为自营项目花费也很有限,单机成本也不高。
客观讲现在沈飞的研发能力也未见得就超越达索当年的水平。如果达索当年就确定搞一款歼31标准的飞机,25年也搞出来了。而阵风从90年代初期气动设计冻结到2008年将近15年基本就是在等部件。时间、经费、战力都损失了
楼主的意思是:歼20应该上舰,不能因为瓦良格的衍生型航母而迁就而选择歼31
我只看到阵风中标埃及与印度,却木有看到歼10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