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羡慕中国速度 不解中国农民工为何受歧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44:18
印度不羡慕中国速度 不解中国农民工为何受歧视
2007年06月01日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印度人对中国农民工不得不面对各种歧视感到很困惑

  “很多人把印度比作一头大象是有道理的,我们走路的速度固然不如中国快,不过我们一直是在稳步向前走着”
  阿贾在新德里一所大学教管理课程,已经自费访华多次的这位印度教师,似乎总有一堆中国问题搞不清楚。“为什么北京的马路能够修得那么宽、那么直?你们靠什么魔法说服那些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搬迁?”
  当得知中国城市的马路是根据市政建设设计,居民拆迁时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补偿后,阿贾仿佛明白了,但又常常会感叹一番:“新德里什么时候才能像北京这样,发展的速度更快一点呢?”             在和印度朋友聊天时,虽然经常听到他们称赞中国的发展速度比印度快,但是从其言谈中似乎还能读出另外一层含义。
  中国老百姓“好说话”
  两年前记者在新德里时,阿贾一有空就开车带我在城市里转悠。一次我们前往老德里,车子被堵在一条小胡同里长达两个小时,而那条小胡同是我们前往目的地的必经之路。
  “既然这条道路总是堵塞,怎么不把道路拓宽点儿呢?”面对我的疑问,阿贾开始大谈中国和印度的差异。原来,政府早就计划把这条小马路周围的商店拆掉,但由于拥有这块土地所有权的居民都不同意搬迁,法院判决居民胜诉,所以拓宽马路的计划只能不了了之,人们只能每天继续忍受长时间的塞车,谁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唉,这件小事就能看出为什么印度不如中国走得那么快了。”阿贾的感叹其实代表了很多印度人的想法。他们一方面为拆迁户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而欣慰,但同时也觉得,在涉及具体事情的时候,印度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好说话”,这就造成很多事情都卡在细枝末节上,从而导致经济无法快速推进,毕竟很多事情,没有老百姓的配合是无法完成的。
  不解中国农民工为何受歧视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个人口大国,城乡差别和贫富不均现象同样突出。桑吉夫是一位研究中国农业问题的印度专家,他曾于去年在中国农村就乡镇企业发展进行过田野调查,对于中国农民工的地位问题,他曾向我表达过忧虑。
  “在中国,虽然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但是中国的农民工仍然受到各方面的歧视,说到底,城里人还是看不起农民工。”桑吉夫似乎有些愤愤不平。
  与中国的“农民工”称谓类似,印度把涌入城里打工的农民称作“移民工”,他们选择在什么地方生活和工作完全是自己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干预。“任何人都不敢忽视和藐视他们。”
  的确,记者在印度工作期间,看到很多印度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虽然在生活上与城里人有着天壤之别,但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精神压力。
  忧心忡忡的桑吉夫还不忘给中国农民工问题开出了自己的药方,“政府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创造一种农民不会再考虑外出的环境,比如通过促进乡村企业的发展,以及在乡村创造更好的基础设施来解决农民工问题。”
  社会保障任重道远
  其实不光是农民工问题,前些日子,印度一家报纸还发表了印度记者撰写的访华观感。这位记者造访了在中国的一家印度餐馆,见到店里的几名中国雇员后便问印度老板,“你每个月给她们多少薪水?如果她们对你给的薪酬持有异议会怎么办?”
  印度老板的回答让记者大吃一惊:“如果她们不满意就只能回到河南农村,因此她们不会提出不满,相反,如果我对她们不满意可以随时解雇她们。”这位记者在随后的报道中,发表了自己的感慨:“私人老板可以任意将一个工人解雇,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后来,笔者就此采访过一位印度经济学家,他在从制度层面做出解释后,也提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过于严格的管理,已经影响到外国向印度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我们也想像中国那样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但是这只能一步步来。”该专家表示,很多人把印度比作一头大象还是有点道理的,“我们走路的速度固然不如中国快,不过我们一直是在稳步向前走着。”(唐璐)

印度不羡慕中国速度 不解中国农民工为何受歧视 2007年06月01日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印度人对中国农民工不得不面对各种歧视感到很困惑

  “很多人把印度比作一头大象是有道理的,我们走路的速度固然不如中国快,不过我们一直是在稳步向前走着”
  阿贾在新德里一所大学教管理课程,已经自费访华多次的这位印度教师,似乎总有一堆中国问题搞不清楚。“为什么北京的马路能够修得那么宽、那么直?你们靠什么魔法说服那些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搬迁?”
  当得知中国城市的马路是根据市政建设设计,居民拆迁时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补偿后,阿贾仿佛明白了,但又常常会感叹一番:“新德里什么时候才能像北京这样,发展的速度更快一点呢?”             在和印度朋友聊天时,虽然经常听到他们称赞中国的发展速度比印度快,但是从其言谈中似乎还能读出另外一层含义。
  中国老百姓“好说话”
  两年前记者在新德里时,阿贾一有空就开车带我在城市里转悠。一次我们前往老德里,车子被堵在一条小胡同里长达两个小时,而那条小胡同是我们前往目的地的必经之路。
  “既然这条道路总是堵塞,怎么不把道路拓宽点儿呢?”面对我的疑问,阿贾开始大谈中国和印度的差异。原来,政府早就计划把这条小马路周围的商店拆掉,但由于拥有这块土地所有权的居民都不同意搬迁,法院判决居民胜诉,所以拓宽马路的计划只能不了了之,人们只能每天继续忍受长时间的塞车,谁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唉,这件小事就能看出为什么印度不如中国走得那么快了。”阿贾的感叹其实代表了很多印度人的想法。他们一方面为拆迁户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而欣慰,但同时也觉得,在涉及具体事情的时候,印度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好说话”,这就造成很多事情都卡在细枝末节上,从而导致经济无法快速推进,毕竟很多事情,没有老百姓的配合是无法完成的。
  不解中国农民工为何受歧视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个人口大国,城乡差别和贫富不均现象同样突出。桑吉夫是一位研究中国农业问题的印度专家,他曾于去年在中国农村就乡镇企业发展进行过田野调查,对于中国农民工的地位问题,他曾向我表达过忧虑。
  “在中国,虽然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但是中国的农民工仍然受到各方面的歧视,说到底,城里人还是看不起农民工。”桑吉夫似乎有些愤愤不平。
  与中国的“农民工”称谓类似,印度把涌入城里打工的农民称作“移民工”,他们选择在什么地方生活和工作完全是自己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干预。“任何人都不敢忽视和藐视他们。”
  的确,记者在印度工作期间,看到很多印度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虽然在生活上与城里人有着天壤之别,但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精神压力。
  忧心忡忡的桑吉夫还不忘给中国农民工问题开出了自己的药方,“政府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创造一种农民不会再考虑外出的环境,比如通过促进乡村企业的发展,以及在乡村创造更好的基础设施来解决农民工问题。”
  社会保障任重道远
  其实不光是农民工问题,前些日子,印度一家报纸还发表了印度记者撰写的访华观感。这位记者造访了在中国的一家印度餐馆,见到店里的几名中国雇员后便问印度老板,“你每个月给她们多少薪水?如果她们对你给的薪酬持有异议会怎么办?”
  印度老板的回答让记者大吃一惊:“如果她们不满意就只能回到河南农村,因此她们不会提出不满,相反,如果我对她们不满意可以随时解雇她们。”这位记者在随后的报道中,发表了自己的感慨:“私人老板可以任意将一个工人解雇,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后来,笔者就此采访过一位印度经济学家,他在从制度层面做出解释后,也提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过于严格的管理,已经影响到外国向印度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我们也想像中国那样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但是这只能一步步来。”该专家表示,很多人把印度比作一头大象还是有点道理的,“我们走路的速度固然不如中国快,不过我们一直是在稳步向前走着。”(唐璐)

可以理解呀,是那个太阳制定的类似于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罢了。
印度全球范围招标 拆迁改造孟买亚洲最大贫民窟  
2007年05月3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5月31日电 印度金融首都孟买的市政当局30日在全球范围内向16个国家发出了招标邀请函,对亚洲最大的达拉维贫民窟进行拆迁,为这里的数十万低收入者建设新式公寓。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孟买“贫民窟整治局”在标书中称:“对这个镇区进行重新设计。对这些家庭的住所进行整治。这是个挑战。但是艰苦的工作之后,我们将得到更大的回报。”据称,工程总投资额大约为23亿美元,57000栋“贫民窟建筑”需要更换。

  达拉维贫民窟占地2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大约有60万。这里曾经是一个安静的小渔村,后来大批来自印度南部的移民涌入,造成人口急剧膨胀。孟买本身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但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却在该市出现,当地人觉得非常不协调。达拉维贫民窟2平方公里的占地,总价值预计超过100亿美元,根据孟买市的计划,将在这里建造6栋以上的高层,供“符合条件的”贫民窟居民居住,剩下的地皮将改作商用。

  但是孟买市的计划在多数达拉维贫民窟居民看来并不可信,他们担心被骗出自己的家园。印度“国家贫民窟居民联合会”主席乔肯-阿普塔姆称:“谁符合条件?条件是什么?建多少公寓?剩下的人怎么办?这些东西根本就不透明。”

  阿普塔姆称,他们开始想参与达拉维的重新规划,但是现在却想组织抗议活动。他说:“我们会阻挠孟买的火车和空中交通。” 达拉维贫民窟位于孟买两条市郊铁路的中间,而且一侧靠近孟买机场。

  居住在达拉维贫民窟的多数是小商业者,他们还担心重新规划后没有地方继续做生意维持生计。“保护达拉维委员会”负责人拉朱-科德称:“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考虑在内,否则重新规划的计划只能留在制图板上。”(古力)
户籍制度有历史和条件的必然性,也肯定需要改进。

但是根据户籍制度产生的歧视是最糟糕的负面道德示范。

不过,有种姓制度的印度恐怕是最没有立场说这个的吧?
]]
过去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五十步笑一百步了
原帖由 zyg3m 于 2007-6-1 19:03 发表

完全同意,不过,印度的种姓制度好象是历史社会形成的,俺们的万恶的户籍制度是当时的统治者人为制定的。就是在旧社会,好象俺们也没歧视农村户口的户籍制度的。再以前好象也没有。

     清朝结束后从北洋军阀时期到民国都有户籍制度,民国的《户籍法〉就是日本《户籍法〉的翻版。旧社会一样看不起农村进城人员,这个以后也会存在,没必要争。
      49年以后的户籍制度的强化,跟计划经济有很大关系,任何生活必须品都得按户籍在册人口进行配给,医疗、教育、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越来越成为绊脚石。好在,现在开始改革了,好像前段时间有个题案上报给国务院了,不过要想改革也不容易,地方利益、城市间的利益不是个轻易的事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间的差异,应该是个突破口。
     歧视,别说农村户口受到歧视,就是城市之间都受歧视 :L :L
歧视远远不只是针对户籍,针对学历,身体,财富的歧视数不胜数,更多是道德和素质问题
我们这里的精樱儿,顶多训斥一下给他/她开车的司机迟到或者开的太慢。
而印度的精樱儿,可以随便支使他的低种姓的司机,给他买东西或干杂事。
而那个司机会认为他应该向高种姓的老爷效劳,发自内心
在一个诞生过毛泽东的国度,不存在任何真正的歧视。
从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形成户籍管理制度了,只不过以前没有农业、非农业之分,至于歧视,这不是户籍的问题,也不是户籍改革能解决的。
]]
阿三的问题也不少啊